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 格式:pptx
- 大小:147.76 KB
- 文档页数:17
肾病综合征护理教育论文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是一组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其四大特征是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血脂血症。
肾病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发病率在儿童中较高。
肾病综合征可以分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和继发性肾病综合征,根据病因不同,临床表现和治疗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对于肾病综合征的护理教育也需要因病因而异。
本文将从护理的角度出发,探讨肾病综合征的护理教育。
一、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护理教育1. 病情和病因教育对于不同类型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其病因和临床表现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在进行护理教育时,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因,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对于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等病因不同的肾病,需要告知患者其病因、病程和可能的并发症等情况,以便患者能够加强自我管理,调整饮食、保持身体健康等方面。
2. 饮食教育饮食控制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饮食方面的调整。
一般来说,患者需要限制摄入高蛋白、高盐和高脂肪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全麦制品等富含营养的食物的摄入。
患者还需要避免食用过咸、过甜和油腻的食物,同时保持适量的饮水。
3. 适当的运动和休息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身体状况较弱,需要适当的运动和休息。
适当的运动可帮助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代谢能力,增加体力和耐力,从而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但是,患者需要避免过度劳累和过度运动,避免对健康造成伤害。
患者还需要注意充足的休息时间,保证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4. 用药指导药物治疗是肾病综合征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用药合理、规范也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障。
一般来说,药物治疗需要由专业医生开具处方,并在医生指导下正确用药,避免药物过量或误服。
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随时向医生汇报药物的使用情况。
二、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护理教育1. 病因及病情教育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诊断需要对患者的病史、身体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肾病综合征病人的护理一、概述:肾病综合症是以大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超过3.5克)、高脂血症以及不同程度为特点的临床综合症。
二、分类: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肾综可由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糖尿病以及继发感染(如细菌、乙肝病毒等)、循环系统疾病、药物中毒等引起。
本病早期基膜病变较轻,随着病变逐渐进展,大量蛋白从尿中排出,是造成血浆蛋白降低的重要原因。
血浆蛋白水平的降低,尤其白蛋白的明显降低,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促使血管中液体向血管外渗出,造成组织水肿及有效血容量下降。
有关肾病产生高脂血症的机理尚不十分明确。
尿中蛋白大量丢失时,由于肝脏合成白蛋白增加,合成脂蛋白同时也增加,成为高脂血症之因。
此外,脂蛋白脂酶活力下降使脂质清除力降低,可能亦为部分原因。
【症状表现】1.单纯性原发性肾病综合症多发于儿童及青少年。
男女]之比为约为2:1.(1)全身有可凹性水肿,以颜面、下肢、阴囊为明显,常有腹水,一般全身状况尚好,无高血压。
(2)尿少,尿蛋白多为+++~++++,定量>0.1g/(kg〃d)。
尿镜检偶有少量红细胞。
(3)血浆总蛋白低于正常,白蛋白降低更为明显(<30g/L),血清蛋白电泳示白蛋白比例减少,球蛋白比例增高,r球蛋白降低。
血胆固醇明显增高(>5. 7mmol/L),血清补体正常。
(4)肾功能一般正常,浮肿期明显少尿时,可有暂时性轻度氮质血症。
2.肾炎性肾病综合症发病年龄多在学龄期,临床特点如下:(l)发病年龄多见于7岁以上儿童,水肿一般不严重。
(2)血压可有不同程度升高,常有发作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和血尿。
(3)血清补体可降低,可有不同程度氮质血症。
3.先天性肾病综合症少见,多为隐性遗传性疾病,多见于新生儿期及生后三个月内发病,表现与单纯肾病相似。
4. 并发症(1)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腹膜炎等。
(2)电解质紊乱:低钠、低钾、低钙血症。
(3)血栓形成:动、静脉血栓以肾静脉血栓常见,临床有腰腹部剧痛、血尿等。
第四节肾病综合征病人的护理肾病综合征是以大量蛋白尿(尿蛋白>3.5g/d)、低蛋白血症(血浆清蛋白<30g/L)、水肿和高脂血症为基本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中前两项为诊断的必备条件。
肾病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指原发于肾本身的肾小球疾病,包括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原发性肾小球肾病等,为免疫介导性炎症所致的肾损害。
继发性肾病综合征是指继发于全身性或其他系统的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及过敏性紫癜等。
本节仅讨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护理评估(一)健康史询问病人有无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及慢性肾炎等病史;有无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过敏性紫癜、肾淀粉样变、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等病史;有无发热、咳嗽、咳痰、皮肤感染、尿路刺激征和劳累等诱因;有无家族史。
(二)身体状况1.大量蛋白尿2.低蛋白血症主要是大量蛋白尿所致。
3.水肿是肾病综合征最突出的体征。
严重水肿病人可合并胸腔、腹腔和心包积液。
4.高脂血症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和(或)高甘油三酯血症,并可伴有低密度脂蛋白及极低密度脂蛋白增高。
5.并发症(1)感染:是肾病综合征常见的并发症,以呼吸道、泌尿道和皮肤感染最多见。
(2)血栓、栓塞:多数病人血液呈高凝状态,病人可发生血栓和栓塞,以肾静脉血栓最多见。
(3)急性肾衰竭。
(三)心理-社会状况本病病程长、易复发、预后差,病人和家属可出现焦虑和悲观情绪。
(四)辅助检查1.尿液检查尿蛋白定性为+++~++++,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3.5gd,尿中可有红细胞和管型等。
2.血液检查血浆清蛋白低于30g/L,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增高。
3.肾功能检查肾衰竭时,血尿素氮和血肌酐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
(五)治疗要点治疗原则以抑制免疫与炎症反应为主,同时防治并发症。
主要治疗方法是:①抑制免疫与炎症反应:常用药物有泼尼松、环磷酰胺和环孢素。
②利尿:轻度水肿病人,口服氢氯噻嗪,或加服氨苯蝶啶,或联合应用呋塞米和螺内酯。
肾病综合征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了解患者引起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疾病。
2、评估肾病综合征的典型表现和程度。
3、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和心理状态。
二、护理措施
1、活动与休息:活动期全身严重水肿,合并胸腔积液、腹水及呼吸困难者,给予绝对卧床休息,保持肢体的适当活动;病情缓解后尿量逐渐增加时,可逐渐增加活动量;改变体位时应缓慢,防止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
2、饮食护理:给予正常量优质蛋白,高热量、低盐、低脂富含维生素饮食。
3、密切观察病情:观察全身水肿情况每天一次,注意血栓、血塞、感染及急性肾衰竭等并发症,观察有无呼吸困难、肢体循环受阻及急性少尿,体温高于正常者每天测量 4 次,高热时及时遵医嘱做好降温处理。
4、药物治疗护理:观察降压药及利尿药的疗效,如有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做好处理;使用抗凝药物时注意出血倾向,必要时提醒医生停药;使用激素时应做好药物宣教,防止自行增、减药量。
5、预防感染:积极预防及控制感染。
6、控制体液平衡:根据医嘱记录出入液量,测体重每天 1
次,并记录。
7、口腔及皮肤护理:做好口腔、皮肤及会阴部的清洁,防止皮肤感染。
8、心理护理:加强心理护理,经常安慰、鼓励患者。
三、健康指导要点
1、保持良好的休息,合理饮食。
2、指导患者预防各种感染的发生。
3、一周后门诊复査。
四、注意事项
按时按量服药,不得随意减量或停药,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肾病综合征病人的护理教案第一章:肾病综合征概述1.1 定义:肾病综合征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肾脏功能减退,出现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等症状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1.2 病因:包括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和继发性肾病综合征。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因不明,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可由感染、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引起。
1.3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
其中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是最具特征性的表现。
1.4 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结果,如尿蛋白定量试验、血浆蛋白测定、肾功能检查等,可作出诊断。
第二章:肾病综合征的护理评估2.1 评估病人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病史、症状等。
2.2 评估病人的肾功能:了解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的变化。
2.3 评估病人的液体平衡状况:观察水肿程度、体重变化等。
2.4 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了解蛋白质摄入量、营养状态等。
2.5 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了解病人的情绪、心理压力等。
第三章:肾病综合征的护理措施3.1 控制水肿:限制钠盐摄入,给予低盐饮食;给予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塞等。
3.2 控制蛋白尿:给予ACEI类药物,如卡托普利等。
3.3 纠正低蛋白血症:给予静脉输注白蛋白或血浆。
3.4 控制高脂血症:给予低脂饮食,调整饮食结构。
3.5 观察药物副作用:监测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药物副作用。
第四章:肾病综合征的并发症护理4.1 感染: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受凉,加强抗生素的使用管理。
4.2 血栓形成:观察肢体颜色、温度等,避免长时间制动。
4.3 急性肾衰竭:密切观察肾功能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
4.4 电解质紊乱:监测电解质水平,及时调整用药和饮食。
第五章:肾病综合征的健康教育5.1 疾病知识:向病人及家属讲解肾病综合征的病因、病程、治疗方法等。
5.2 饮食指导:强调低盐、低脂、高蛋白饮食的重要性。
5.3 药物知识:讲解药物的用法、剂量、副作用等,并指导病人正确使用。
肾内科肾病综合征患者护理要点肾病综合征(nephritie syndrome,NS)是以大量尿蛋白(尿蛋白大于3.5g/d)、低蛋白血症(血浆清蛋白小于30g/L)、水肿和高脂血症为基本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中前两项为诊断的必备条件。
一、病因肾病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指原发于肾脏本身的肾小球疾病,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均可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发生肾病综合征。
继发性肾病综合征是指继发于全身性或其他系统的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过敏性紫癜、肾淀粉样变性、多发性骨髓瘤等。
本节仅讨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二、临床表现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发病年龄、起病缓急与病理类型有关。
典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如下。
1.大量蛋白尿患者24h尿蛋白超过3.5g。
其发生机制为肾小球滤过膜的屏障作用,尤其是电荷屏障受损,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蛋白(主要为清蛋白)的通透性增加,致使原尿中蛋白含量增多,当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量时,形成大量蛋白尿。
除清蛋白,其他与之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蛋白也会丢失,而一些大分子的蛋白因无法通过肾小球滤过膜而免于流失。
2.低蛋白血症血浆清蛋白低于30g/L。
主要为大量清蛋白自尿中丢失,而肝脏代偿性合成的清蛋白不足以克服丢失和分解,则出现低蛋白血症。
此外,消化道黏膜水肿致蛋白质摄入与吸收减少等因素可进一步加重低蛋白血症。
除血浆清蛋白降低外,血中免疫球蛋白(如IgG)、抗凝及纤溶因子、金属结合蛋白等其他蛋白成分也可减少。
3.水肿肾病综合征最突出的体征。
低蛋白血症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水分从血管腔内进入组织间隙是引发水肿的机制。
严重者全身水肿,并可出现胸腔、腹腔和心包积液。
4.高脂血症患者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和(或)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和脂蛋白(a)浓度增高。
其发生与肝脏合成脂蛋白增多和脂蛋白分解减少相关。
5.并发症(1)感染:是肾病综合征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本病复发和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