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历史名人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2
商丘的历史故事
商丘啊,那可是个有年头的地方。
传说这儿是商族的起源地呢。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契的人,他可不得了,是商族的始祖。
契跟着大禹治水,那可是出了大力气的,治水成功后,舜帝就给他封到了商丘这个地儿。
到了商朝的时候,商丘那也是相当重要的地方。
商朝的人可聪明啦,他们在这儿做买卖,慢慢地,商丘就成了商业很发达的地儿。
为啥叫商丘呢?有一种说法是这儿有一座高高的土丘,以前是用来祭祀的,再加上是商族的聚居地,所以就叫商丘啦。
还有啊,商丘出了个大名人,叫庄子。
庄子这人可有趣了,整天琢磨着那些高深的哲学道理。
他做梦都能梦到自己变成蝴蝶,醒来了还分不清是自己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变成了自己。
他就在商丘这一片儿逍遥自在地生活着,给后人留下了好多充满智慧又特别好玩的故事。
再往后啊,到了春秋战国时期。
宋襄公在商丘这地儿还当过国君呢。
这宋襄公啊,是个挺讲仁义道德的人,不过有时候这仁义用的不是时候。
他和楚国打仗的时候,非要等人家楚国军队过河列好阵才打,结果呢,被楚国打得大败。
这事儿啊,也成了历史上一个挺有名的故事,大家都对他这做法议论纷纷。
商丘就像一本厚厚的历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这些故事一代一代地传下来,让商丘充满了独特的魅力。
有关若谷历史名人【侯恂】(1589~1659)明户部尚书.字大真,号若谷.商丘市睢阳区人.明万历丙辰年(1616)进士,授山西道御史.东林党人.天启年间因与阉党魏忠贤斗争,父子三人曾遭罢官.崇祯元年(1628)再次启用任河南省御史.次年任太仆少卿.崇祯三年(1630)任兵部右侍郎督治昌平.崇祯六年(1633)任户部尚书.崇祯九年(1636)在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破开封后,以按兵不救之罪遭陷害入狱.166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谢绝任官,归家隐居.任上为官清廉,不附会权奸,屡遭陷害,两次入狱,仕途坎坷.【王廷赞】字子襄,号若谷,道号排云,济宁市泗水县城关榆树园街人。
王自幼好学,酷爱诗赋。
1892年(光绪十八年)壬辰科进士,遂放知县。
历任四川平武、长宁、南部等县知县,升任直隶州知州,在任候补知府。
著成《泗志钩沉》一书。
后于1912年写成《泗水源流考》,获山东历史博物展览会特等奖。
有关若谷名人名言人们是为着美而生活在真理和自由之中,谁能更虚怀若谷地拥抱世界,谁更深切地热爱世界,谁说是最优秀的;谁是最自由的,谁也就是最优秀的,在他们身上,才会有最大的美。
——高尔基《母亲》朱熹主张:读书必须虚怀若谷,静心思虑,悉心体会作者本意。
我们有望得到的惟一的智慧,是谦卑的智慧:虚怀若谷。
——T.S.艾略特人必须要有虚怀若谷的胸襟,只有谦虚,才能容纳真正的学问和真理;同时必须要有择善固执的态度,只有坚强的意志,才能抗拒财色的诱惑。
“一切真正的伟大的东西,都是淳朴而谦逊的。
”世上凡是有真才实学者,凡是真正的伟人俊杰,无一不是虚怀若谷,谦虚谨慎的人。
心虚则随处能得益。
——清·张履祥《杨园先生全集·备忘二》“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信若山、怀若谷、气若桂、品若兰虚度已昨日,怀璞心自知。
若有知音往,谷底芬芳时。
水盈则溢月满亏,木秀林表风自摧。
盛名之下虚若谷,激流勇退载誉归。
心怀天下才是真君子,虚怀若谷为大境界虚怀若谷心似宝,勺许高才尧更刚有智者虚怀若谷,有力者耻于伤人贤者虚怀若谷仁人习静如山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虚怀若谷,方能容纳百川济南李苦禅纪念馆楹联:“未曾出土便有节;乃至凌云尚虚心。
商丘历史名人商丘,古称许昌,是河南省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自古就是文化繁荣的地方。
在漫长的历史中,商丘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历史名人,他们以其杰出的才华和卓越的成就,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
本文将介绍商丘历史名人,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些伟大的人物。
1. 董狐董狐(生卒年不详),字元伯,汝南(今商丘)人,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他曾任司空掾、尚书郎等职,是当时名噪一时的才子。
董狐工诗文,尤擅长骈文,其作品多受到人们的喜爱。
他的《绝命赋》被誉为千古绝唱,流传甚广,影响深远。
2. 王粲王粲(169-214),字伯鲁,沛国谯(今商丘市民权县)人,东汉末年蜀汉文学家、军事家。
王粲为人风流潇洒,文武兼备,尤以文学才华著称。
他曾担任蜀汉宫中侍中,后升任车骑将军。
王粲的诗文曼妙动人,留下了许多千古传颂的佳作,被誉为“蜀中才子”。
3. 李斯李斯(195-220),字文则,沛国谯(今商丘市虞城县)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重要政治家、书法家。
李斯曾历任魏、蜀两国重要官职,为各国出谋划策,执掌朝政。
他的书法造诣极高,尤以隶书著称,被誉为“魏之隶王”。
李斯在政治和文学领域都有卓越成就,是商丘历史上的杰出名人之一。
4. 贾复贾复(271-317),字文则,山阳郡商丘县(今商丘市梁园区)人,东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贾复擅长文学创作,尤擅长辞赋和散文,其作品《咏物诗》、《观史记赋》等被后人传颂不衰。
贾复还著有《三国志补》等历史著作,对后世史学研究有着重要影响。
5. 王戎王戎(415-495),字子恭,沛国谯(今商丘市民权县)人,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文学家。
王戎少年时就文武双全,曾参与多次战役,立下赫赫战功。
他还精通诗文,其《寄陈侍郎》《赠西诸》等诗篇被誉为经典之作。
王戎的军事才能和文学造诣为商丘增添了光彩。
商丘历史名人辈出,他们以自己的杰出才华和不凡成就,为中华文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他们的故事激励着后人不断学习进取,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商丘这片古老的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河南历史人物整理中国有句古话,叫“得中原者得天下”。
古往今来,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文化历史,河南一直是军事家、政治家心目中的重中之重,那么,关于河南的历史名人,你知道都有哪些吗?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河南历史人物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上古时期轩辕黄帝(河南郑州新郑人)——被誉为人文始祖,统一天下,创造中华文明。
仓颉(河南濮阳南乐人)——被誉为华夏文明创字的鼻祖。
二、春秋战国时期老子(河南周口鹿邑人)——道家学说的创始人庄子(河南商丘人)——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墨子(河南商丘民权人)——墨家学说的创始人。
韩非子(河南郑州新郑人)——法家学说的代表人物。
苏秦(河南洛阳人)——战国时期着名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商鞅(河南安阳内黄人)——同样是法家学说的代表人物。
范蠡(河南南阳淅川人)——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
被誉为“商圣”。
三、秦汉时期李斯(河南驻马店上蔡人)——秦朝丞相。
张仲景(河南南阳邓州人)——被誉为“医圣”。
现在大大小小的张仲景大药房都是他的(皮一下)。
张衡(河南南阳人)——被誉为“科圣”,地动仪的发明人!陈胜吴广(河南郑州登封和周口太康人)——那句震耳欲聋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发声者。
四、三国时期许攸(河南南阳人)——袁绍旗下的一等谋士。
黄忠(河南南阳人)——刘备一方五虎将之一。
司马懿(河南焦作温县人)——唯一能与诸葛亮抗衡的魏国谋士。
荀彧(河南许昌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
五、唐宋元明清时期唐玄奘(河南洛阳偃师人)——来自东土大唐的高僧。
杜甫(河南郑州巩义人)——被誉为“诗圣”,与“诗仙”李白齐名。
白居易(河南郑州新郑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李白、杜甫、白居易)。
李贺(河南洛阳宜阳人)——被誉为“诗鬼”,那句有名的“天若有情天易老,人间正道是苍桑。
”正是出自他之手。
刘禹锡(河南洛阳人)——有“诗豪”之称。
韩愈(河南焦作孟州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细数河南古今历史名人1、伏羲:传说是中华民族的“开天鼻祖”,河南淮阳城的太昊陵,是中华子孙祭祀朝拜伏羲的圣地。
2、大禹:为治黄河,“三过家门而不入”,留下了千古佳话。
他是我国原始社会最后一位部落联盟首领,奴隶制社会第一个元朝--夏朝的开国君主。
主要活动区域在河南。
3、汤:商朝创始人,一位政治上有远见,事业上有作为的国王,能知人善任,人唯贤,他推翻了腐朽的夏王朝,建立了商朝。
主要活动区域在今商丘虞城一带。
4、子产:政治改革家,姓公孙,名侨,字子产,春秋时期郑国(今河南新郑)人,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5、老子:哲学大师,姓李,名耳,字伯阳,亦叫李聃,春秋晚期楚国(今河南鹿邑)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6、庄子:原名庄周(约公元前369年——前286年),战国时期宋国(今河南商丘县东北)人,是继老子之后我国道家学派的一个主要人物,后人称“老庄哲学”。
他的文学造诣也很高,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早期代表。
7、吴起:军事家,约公元前440年——前381年),战国前期卫国左氏(今河南濮阳)人,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著有《吴子兵法》。
8、范蠡:字少伯,春秋时期宛(今河南南阳)人,任越国大夫,在吴越争霸中为越国打败吴国立下了大功。
9、商鞅:姓公孙,名鞅(公元前390年——前338年),战国中期卫国(今河南汲县)人,杰出的政治家,他的变法措施使秦国在战国七雄中独霸天下,为日后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10、韩非:又称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年——前233年),战国晚期韩国(主要区域在河南省)人,著名法学家,他的学说一直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运用的基础。
他的文学功底深厚,为后世留下了大量名言、名著。
11、陈胜:字涉,秦末阳城(今河南登封)人,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12、李斯:(公元前280年——前208年),楚国上蔡县(今河南上蔡县)人,著名的政治家,辅佐秦王统一了中国。
13、张苍:历算学家,(公元前256年——前152年),西汉阳武(今河南原阳)人,是西汉初年历算学方面的突出代表,为我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商丘名人【墨翟】(约前468~前376)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后世尊称为墨子.商丘人.出身庶民,从事过手工业,自称"贱人".后赴鲁国师从史角学儒术,因不满儒学烦琐的"礼",另立新说,创立墨家,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宋昭公时,曾为宋大夫.为了实现自己的学说,终生奔走于鲁,宋,楚,卫,齐等国.其人有"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的实践精神,并重视科学技术.他的守城器械制造技术比当时的大匠人公输般还要高明.墨子聚徒讲学,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教育目的,弟子三百;以艰苦为荣,短衣草鞋,劳作不息,并有服从纪律,勇敢牺牲的殉道精神.现存《墨子》一书,其中或为墨翟亲著,或为其弟子听讲所记,或为后世弟子增补,是墨家学说的经典著作.【庄周】(约前369~前286)战国时期思想家,道家宗师之一.后世尊称为庄子.商丘人.家贫,居穷街陋巷,以打草鞋为生,常借粟度日.曾做过家乡蒙城的漆园吏.虽常奔走于赵,魏诸侯之间,与楚威王,楚襄王时有来往,却拒绝礼聘,终生不愿为官.他贫而不惫,安常处顺,逍遥自得,敢于嘻笑怒骂,嘲讽世人.继承发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主张自然无为.他的文章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文采飞扬,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庄周的思想,为人和文风对于后世产生巨大影响,陶渊明,李白,苏轼,曹雪芹等文学巨匠都葆有庄周的遗韵.现存《庄子》一书,其中"内篇"为庄周所著.【灌婴】(?~前176)西汉丞相.商丘睢阳区人.出身于贩布的小商人家庭.公元前208年,在刘邦与项梁联合灭秦之始,灌婴投到刘邦麾下,初任中涓,郎中,中谒者,灭秦后助刘邦攻城略地,发展队伍,任中大夫,御史大夫,车骑将军.公元前202年,围项羽于东城(今安徽定远),迫使项羽自刎于乌江(今安徽和县).西汉建立后,初封车骑将军,文帝时升为太尉.公元前177年,任丞相.当政期间,推行与民生息政策,提倡减免赋税,鼓励农业生产,促成西汉"文景之治".后率大军抗击匈奴,死于任上,被追谥为"懿侯".【江淹】(444~505)南朝文学家,政治家.字文通.商丘市民权县江集村人.历南朝宋,齐,梁三朝.少年家境贫寒,常以打柴度日.才思敏捷,聪慧好学,早年著有《别赋》,《恨赋》等诗赋问世,影响较大,被称为"江郎".后举为秀才,踏上仕途.初为主簿,后历任镇军参军兼南东海郡郡丞,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齐朝时官至吏部尚书,散骑常侍左卫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封为醴陵侯.他青少年时才华横溢,诗赋极佳;走上仕途后,终日忙于政务,遂才思衰退,无暇写诗作赋,时人谓之"才尽".成语"江郎才尽"由此而来.任职期间,为官清廉,执法严明,判断果敢,不畏权贵,弹劾了许多贪官污吏,深得梁武帝器重,死后谥为"宪".【宋纟熏】(1522~1591)明代官吏.字伯敬,号栗庵.商丘市睢阳区人.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进士.初为永平府推官,后为山东道监察御史,山西巡按,顺天府丞,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保定巡抚,南京户部右侍郎,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死后追封太子太保荣禄大夫,谥"庄敏公".礼部任上,反对豪华浪费,节俭钱财,区分轻重缓急,救难赈灾,深得民心.任吏部尚书时,奖廉扶贫,惩办贪赃枉法官员100余人.年迈告老归里,著有《四礼》,《商丘旧志》等书.【吕坤】(1536~1618)明代思想家,哲学家.字叔简,号新吾.商丘市宁陵县人.万历二年(1574)中进士,授襄垣令.曾任吏部主事,济南道参政,山西按察使,布政使,右佥都御史,刑部右侍郎等职.为官刚正不阿,执法公允,裁抑豪强恶势,兴仁义教化,深得人心.为官清正廉洁,是当时著名的"三大贤"之一.著有《去伪斋文集》,《呻吟语》,《阴符经注》,《四礼疑》,《四礼翼》,《实政录》等书.他认为天地万物皆由一气聚散,形生于"气","气"是物质的存在.【侯恂】(1589~1659)明户部尚书.字大真,号若谷.商丘市睢阳区人.明万历丙辰年(1616)进士,授山西道御史.东林党人.天启年间因与阉党魏忠贤斗争,父子三人曾遭罢官.崇祯元年(1628)再次启用任河南省御史.次年任太仆少卿.崇祯三年(1630)任兵部右侍郎督治昌平.崇祯六年(1633)任户部尚书.崇祯九年(1636)在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破开封后,以按兵不救之罪遭陷害入狱.166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谢绝任官,归家隐居.任上为官清廉,不附会权奸,屡遭陷害,两次入狱,仕途坎坷.。
文化给力商丘纵横谈宋荦:值得弘扬的又一商丘文化品牌——张修起访谈录本报记者郭文剑嘉宾名片张修起:商丘市二届政协副主席、商丘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商丘市诗词学会会长、商丘市城镇经济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商丘市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
长期以来,他致力探寻商丘优秀传统文化,并将视野洒向书法、绘画、陶瓷等多种艺术领域,为商丘文化传承与发展鼓与呼,著述颇丰,见解独到。
他对商丘文化的研究既坚持周密的学术论证,又特别着重在开发利用上提出论证和建议,旨在促进文化向产业转移,增强商丘文化的软实力和提高商丘文化名市的知名度。
伴随着新一轮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东风,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重新审视我们脚下这块古老的土地,文化底蕴深厚的商丘古城愈加深刻而生动。
千年前的范仲淹因有在应天书院求学、执教、成家等经历而为商丘古城留下不朽的历史佳话,被张修起先生称为“商丘的文化名人”,并提出“以范仲淹文化统领应天书院开发”,为此本报于6月1日、8日连发两篇关于“商丘打造范仲淹文化品牌”话题的与张修起访谈,反响强烈。
今天,本报记者再次与张修起先生访谈,介绍另一位同样值得我们铭记和弘扬的商丘文化品牌人物——距今300年前的宋荦。
高官宋荦:出生商丘,终老商丘,异地为官,一代廉吏【宋荦于1634年正月出生于京师的宋权府邸,“出生商丘”不够严谨】记者:通过您的求证论述,家喻户晓、千年流传的范仲淹虽然不是商丘人,但他与商丘有着深厚的渊源情结,堪称“商丘的文化名人”。
而宋荦呢?张修起:宋荦(1634—1713),是地地道道的商丘人。
明朝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宋荦出生在商丘宋氏官宦之家、名门望族,其伯曾祖宋熏在明朝万历年间官至吏部尚书是与海瑞齐名的名臣,其父宋权曾是明崇祯时期兵科给事中、俭【当为“佥”】都御史顺天巡抚。
后逢清兵入关,明朝大势已去,宋权就归顺了清朝,官至国史院大学士。
宋荦年少时就骁勇聪明,十岁能驾骑怪马,十二岁学习声律。
因清朝有规定,凡是朝中大臣的孩子,必须入朝担当侍卫。
古代名人生辰例集古代名人生辰例集一、介绍古代名人生辰在古代,人们对于星座运行和地球运动的观察和感悟深入人心,因此便推崇起了对于人的生辰八字的研究。
而古代名人的生辰则更是被格外关注,这是因为人们常常相信一位名人生辰的吉凶会对他们的前途和命运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关于孔子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原名丘,字仲尼。
他出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文化名人,其思想影响着几千年的中国文明史。
三、关于韩愈韩愈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教育家、政治家。
他于公元768年9月17日出生在河南郾城(今郸城),功业卓越,对唐代文学和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关于李白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湖北荆州,出生于公元701年2月20日。
他擅长写景抒情,笔触奔放,诗风豪迈,被誉为“诗仙”。
五、关于辛弃疾辛弃疾是南宋著名词人、文人和军事将领,原名时臣,字君实。
他于公元1140年5月28日出生在今天的浙江余姚,德才兼备,词作卓越,被称为“宋词三大家”之一。
六、关于朱熹朱熹是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他生于公元1130年10月22日,祖籍安徽桐城,曾经创立了“格物致知”的理念,被誉为“大思想家”。
七、关于苏轼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和理学家,字子瞻,号东篱。
他于公元1037年1月8日出生于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市,兼善诗、词、文、书画,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卓越人物。
八、结语以上是关于古代名人生辰的介绍,他们的出生日期和时间都被研究广泛。
人们相信,他们的生辰影响着他们的人生命运,而这些名人所体现出来的思想、文化和精神财富,也在世世代代中传承流传,成为了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商丘的历史故事
商丘,位于中国河南省中部,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
商丘
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2000多年的商代,这里曾是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
据史书记载,商丘是商汤的故乡,商汤是商朝的开国皇帝,他发
动革命推翻了要求世袭的夏朝。
商汤的家乡商丘因此成为了商朝的政治、文化中心。
商丘历史上的第一次重要事件是公元前632年的“东门之战”,
这是春秋时期鲁国和楚国之间的一次战争,楚军大胜,鲁国的国君田
成子在战乱中逃到了商丘。
田成子在商丘建立了一个奴隶制国家,后
来被鲁国收回。
公元前403年,商丘成为齐国的一个县治。
齐国的统治者孟尝君
曾经在商丘建立齐国的代表处,对商丘的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东汉时期,商丘成为豫州治所。
据史书记载,东汉名将魏武帝曹
操曾在商丘屯兵征战,他在商丘设立了府署,保护了当地百姓的生活
财产安全。
唐朝时期,商丘成为河南五府之一,城池规模庞大,有千年古都
之称。
北宋时期,商丘成为商丘路的治所,商丘的文化、经济迎来了
新的繁荣时期。
明清时期,商丘成为地方政治文化中心,商人、文人在这里繁荣
发展。
商丘文化独具特色,有“商丘书法”、“商丘绣”、“商丘米酒”等著名的民间文化。
今天的商丘,已经成为中原地区重要的经济文化城市,是中国中
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商丘的历史沉淀着千年文化积淀,这里有着
无数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成为旅游者必到之地。
范文正商丘范文正,字子正,号商丘,是明朝中期著名的文学家、散文家、诗人、书法家、画家。
他的文学作品以散文为主,代表作有《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
他的书法作品以楷书为主,代表作有《赤壁赋》、《道德经》等。
他的画作以山水画为主,代表作有《寒山拾得图》、《竹石图》等。
范文正出生于明朝嘉靖二十年(1541年),祖籍河南商丘,因此取号商丘。
他的父亲是一位县令,家境优渥,范文正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自幼聪明好学,喜欢读书写字,尤其是对诗词、书法、绘画有浓厚的兴趣。
他的父亲也很支持他的文学艺术爱好,经常给他买书、纸笔、墨汁等。
范文正十五岁时,他的父亲去世,他便辍学回家守孝。
在这段时间里,他更加专注于文学艺术的创作和研究。
他常常在家中的书房里写诗、写文章、练字、画画,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艺术水平。
他还经常到当地的名士家中拜访,向他们请教文学艺术方面的问题,不断吸取他们的经验和智慧。
范文正二十岁时,他开始在当地的文学团体中活跃起来,参加各种文学比赛和活动。
他的文学才华很快得到了认可,他的作品被评为优秀,他的书法和绘画也备受赞赏。
他的名声渐渐传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他,赞扬他,甚至向他请教文学艺术方面的问题。
范文正三十岁时,他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活跃起来,他的作品被更多的人所知晓和欣赏。
他的散文作品《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代表作之一,被广泛传播和传颂。
他的书法作品《赤壁赋》、《道德经》等也备受赞誉,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的经典之作。
他的山水画作品《寒山拾得图》、《竹石图》等也被誉为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被广泛收藏和欣赏。
范文正晚年时,他回到了故乡商丘,过上了安静的生活。
他继续写作、练字、画画,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艺术水平。
他还经常接待来访的文学艺术爱好者,向他们传授自己的经验和智慧。
他的文学艺术成就和人格魅力,深深地影响了后人,成为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总之,范文正是一位文学艺术全才,他的散文、书法、绘画等作品,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商丘历史名人 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商丘的历史名人炎帝即是传说中的神农氏,又名朱襄氏,为伏羲之后裔,三皇之一。
据史料记载,炎帝登上王位,以陈为都(古陈之朱襄氏邑即今商丘市柘城的县)。
炎帝发明了五弦琴和农耕,教人种植谷物;制定了历法,以太阳在中天时为集市;教人辨加水泉的甘苦,尝百草作医书等等。
炎帝在位140年,逝后被迁回作为其祖居地和建都地的商丘安葬,现柘城县东十里的朱襄陵,即为炎帝之墓,世代祭祀。
帝喾自幼聪慧过人,15岁便参与治理天下,后建都于亳(今商丘),领部落8个,执政后游察四方,向百姓普施恩德,并以仁德、信义和勤劳施教人民,各部落以和睦友好为上,使各部落互相亲善。
帝喾在位70年,寿105岁。
帝喾陵在商丘古城南高辛镇西北。
阏伯为帝喾之子,相传为帝喾次妃简狄吞燕卵而生。
史载,阏伯与其弟实沈不和,常动干戈。
帝喾无可奈何,只好将两兄弟分开。
将阏伯封于商丘为“火正”,封号曰“商”,差实沈到大夏,使兄弟终不得见。
阏伯死后被称为商星,实沈死后被称为参星。
在星宿中二星一个落下的时候,另一个才升起。
唐朝大诗人杜甫在《赠卫八处士》一诗中写道:“人生不相见,动如参和商”,其典故就源于此。
阏伯在他的封地——“商”做火正,忠心耿耿,呕心沥血,深受人民爱戴,人民感念他的功德,尊他为“火神”。
阏伯在管火的同时曾筑台观察星辰,以此为依据测定一年的自然变化和年成的好坏,为我国古老的天文学作出了贡献。
他死后葬于封地。
由于阏伯封号为“商”,他的墓冢也被称为“商丘”。
今天“商丘”之地名亦由此而来。
王亥为阏伯的第六世孙。
他训服了牛,并发明了牛车,使畜牧业和生产力得到发展。
商部落很快富裕起来。
物口有了剩余。
王亥便带领商部落的人去其他部族以物易物交换物品,于是,商部落的人便被其他部族的人称为“商人”,所以换的物品亦被称为“商品”。
“失民心者失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
”据说,这句今天在许多为官之人耳边警钟长鸣的话就出自商汤伐夏的故事。
商丘市籍三国名人:民权县一人,柘城县宁陵县各二人,睢县五人商丘市位于河南省东部,历史悠久。
汉末三国时期,该地属于豫州刺史部。
据不完全统计,籍贯为商丘市的三国名人共有十位。
其中,民权县一人,柘城县二人,宁陵县二人,睢县五人。
唯一一位民权县三国名人名叫苏林,隶属于曹魏集团。
苏林,字孝友,汉末三国时期著名学者,以博学和解答古籍疑难问题闻名于世。
苏林于汉末年间步入仕途,曾担任五官将文学一职。
曹魏帝国建立后,苏林历任博士、给事中、散骑常侍等职,八十多岁时病逝。
柘城县的两位三国名人是一对父子,父亲名为梁习,儿子名叫梁施。
梁习,字子虞,早年在陈郡担任主簿,此后又担任过漳县、乘县、海西等五县的县令,因政绩出众得到曹操的提拔,被晋升为西曹令史和西曹属。
献帝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曹操击败袁谭和袁尚控制并州地区后,立即任命梁习担任并州刺史之职。
此时,并州的局势并不稳定,除了部分袁氏集团残余势力依然猖獗之外,地方豪强拥兵自重的现象也非常严重。
对此,梁习采用恩威并施的策略,很快便稳定了并州内部局势。
与此同时,梁习加强边境地区防御力量,对鲜卑等族的入侵进行坚决打击,斩杀鲜卑头领育延,令胡人不敢入侵并州。
献帝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梁习转任议郎、西部都督从事,又在献帝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斩杀反叛的太原乌桓王鲁昔,被曹操封为关内侯。
曹魏建国后,梁习再度出任并州刺史,于曹魏黄初六年(公元225年)打破鲜卑首领轲比能。
最终,梁习于曹魏太和四年(公元230年)病逝。
梁施早年加入曹魏集团,在父亲梁习死后继承了申门亭侯的爵位,卒年不详。
宁陵县的两位三国名人也是一对父子,分别名为典韦和典满。
典韦早年在陈留郡太守张邈麾下效力,此后加入曹操集团,并在兖州争夺战中屡立战功,被曹操晋升为都尉,成了曹操的侍卫。
献帝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曹操征讨张绣,张绣不战而降。
不过,曹操私纳张绣婶娘,令张绣怒不可遏,随即与谋士贾诩密谋反叛。
曹操猝不及防,不仅部下伤亡惨重,自己的营帐也遭到张绣部下的猛烈攻击。
河南历史人物整理归纳古代有:黄帝-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军事家,中华民族的共同的祖先仓颉-黄帝的史官,传说中的文字创立者,有“仓颉造字”之说杜康-夏朝第五代国王商汤-商朝开国帝王姜子牙-周朝宰相,助周武王灭商,河南许昌人老子-原名李耳,着有《道德经》,道教创始人,河南鹿邑人庄子-原名庄周,道家集大成者,着有《庄子》,河南民权人墨子-名翟,墨家创始人,河南鲁山人商鞅-秦国的着名改革家,河南濮阳人范蠡-春秋末年越国大夫,着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世称陶朱公,河南南阳人吴起-战国着名军事家,河南濮阳人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河南郑州人苏秦-战国时期着名纵横家,河南洛阳人李斯-秦国丞相,是秦朝统一六国的关键人物,河南上蔡人韩非-战国时思想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着有《韩非子》,河南郑州人吕不韦-编着《吕氏春秋》,河南省濮阳市人陈胜-大泽乡起义领导者之一,河南登封人吴广-大泽乡起义领导者之一,河南上蔡人张良-西汉初年政治家、军事家,河南郏县人陈平-刘邦主要谋士之一,河南原阳人张释之-西汉时执法不阿的知名清官贾谊-西汉政治家、文学家,代表作《过秦论》,河南洛阳人程颢-世称明道先生,北宋着名理学家,河南嵩县人。
张衡-东汉时期科学家,地动仪,河南南阳人冯异-东汉将军,河南宝丰人张仲景-东汉名医,被尊为医圣,着有《伤寒杂病论》,河南邓州人徐庶-三国着名谋士,河南许昌人司马懿-三国着名军事家,河南温县人荀彧-三国着名谋士,河南许昌人荀攸-三国着名谋士,河南许昌人邓艾-三国魏国大将,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人蔡邕-东汉末年着名诗人、学者,河南杞县人蔡文姬-三国时代着名诗人、音乐家,河南杞县人谢安-东晋政治家,淝水之战的指挥者,河南太康人谢玄-东晋军事家,淝水之战的指挥者,河南太康人范缜-南朝杰出的无神论者,河南泌阳人范晔-南朝着名史学家,河南省淅川人谢灵运-南朝宋着名诗人,河南太康人翟让-隋末瓦岗寨义军头领,河南滑县人长孙无忌-唐代太宗朝宰相,长孙皇后之兄,河南洛阳人姚崇-唐代三朝为相,帮助唐神宗开创了开元盛世,河南陕县人张巡-唐代名将,安史之乱时期血战睢阳(今商丘),河南邓州人杨贵妃-河南灵宝人褚遂良-唐代着名书法家,河南禹州人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河南孟州人玄奘大师-唐代着名僧人,河南偃师人刘禹锡-唐代着名诗人,河南洛阳人李商隐-唐代着名诗人,河南沁阳人,后迁居荥阳岑参-唐代着名诗人,河南南阳人元稹-唐代着名文学家,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同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河南洛阳人石守信-宋代大将,河南开封人戚继光-明代抗倭名将,河南卫辉人史可法-抗清名将,河南开封人。
商丘的历史名人
炎帝即是传说中的神农氏,又名朱襄氏,为伏羲之后裔,三皇之一。
据史料记载,炎帝登上王位,以陈为都(古陈之朱襄氏邑即今商丘市柘城的县)。
炎帝发明了五弦琴和农耕,教人种植谷物;制定了历法,以太阳在中天时为集市;教人辨加水泉的甘苦,尝百草作医书等等。
炎帝在位140年,逝后被迁回作为其祖居地和建都地的商丘安葬,现柘城县东十里的朱襄陵,即为炎帝之墓,世代祭祀。
帝喾自幼聪慧过人,15岁便参与治理天下,后建都于亳(今商丘),领部落8个,执政后游察四方,向百姓普施恩德,并以仁德、信义和勤劳施教人民,各部落以和睦友好为上,使各部落互相亲善。
帝喾在位70年,寿105岁。
帝喾陵在商丘古城南高辛镇西北。
阏伯为帝喾之子,相传为帝喾次妃简狄吞燕卵而生。
史载,阏伯与其弟实沈不和,常动干戈。
帝喾无可奈何,只好将两兄弟分开。
将阏伯封于商丘为“火正”,封号曰“商”,差实沈到大夏,使兄弟终不得见。
阏伯死后被称为商星,实沈死后被称为参星。
在星宿中二星一个落下的时候,另一个才升起。
唐朝大诗人杜甫在《赠卫八处士》一诗中写道:“人生不相见,动如参和商”,其典故就源于此。
阏伯在他的封地——“商”做火正,忠心耿耿,呕心沥血,深受人民爱戴,人民感念他的功德,尊他为“火神”。
阏伯在管火的同时曾筑台观察星辰,以此为依据测定一年的自然变化和年成的好坏,为我国古老的天文学作出了贡献。
他死后葬于封地。
由于阏伯封号为“商”,他的墓冢也被称为“商丘”。
今天“商丘”之地名亦由此而来。
王亥为阏伯的第六世孙。
他训服了牛,并发明了牛车,使畜牧业和生产力得到发展。
商部落很快富裕起来。
物口有了剩余。
王亥便带领商部落的人去其他部族以物易物交换物品,于是,商部落的人便被其他部族的人称为“商人”,所以换的物品亦被称为“商品”。
“失民心者失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
”据说,这句今天在许多为官之人耳边警钟长鸣的话就出自商汤伐夏的故事。
商汤,又称成汤,原为商部落首领,居商。
夏朝时,商是夏统治下的小国。
商汤处处对人民施仁政,很快有40多个小国归顺于他。
而夏桀只顾奢侈荒淫,致使众叛亲离。
后商汤经过十一次出征,在公元前十六世纪,致使众叛亲离。
后商汤经过十一次出征,在公元前十六世纪,伐桀灭夏。
夏朝灭亡后,商汤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
墨子(约公元前468-公元前376),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墨家学派的始人。
《史记·孟荀列传》记载:墨翟,宋人(今商丘人)。
墨子是当时的小生产者、小私有者阶层的代言人,主张“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尚同”、“节用”等,提出认识客观事物应以“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作为判断是非取舍的标准。
庄子(约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年),名周,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之一。
今商丘市民权县人。
庄子年轻时狂放不羁,宁可靠打草鞋和犯错误鱼为生也不肯为官。
他潜心研究学问,放教于民。
如今,在庄周故居前有一片空场,据说就是他当年讲学的地方。
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自本自根”、“自生自化”。
庄子著书十余万言,文风如天马行空,对后世影响很大。
《汉书》记《庄子》52篇,存世有33篇。
“江郎才尽”是我国尽人皆知的成语典知。
江郎、名为江淹(公元444年——505年),今商丘民权县江集村人。
据现存的《江氏族谱》记载,江淹少时家贫,父亲早逝,与母相依为命,艰难度日,打柴成了他生活和赡养母亲的依靠。
因家穷上不起学,江淹常在打柴之余向村里读书的孩子学字。
因其勤奋好学,才思敏捷,努时便能诗。
江淹努力学习古人作品不入人俗流,不坠绮之风,写出了不少在清丽中带有峭拔苍劝之气的诗作,成为当时著名诗人。
所谓“江郎之尽”之说其实源于在《五色笔》的典故:”传说梁江淹善诗,夜梦一男,自称郭璞,对江淹说:‘我有一支笔在你这里已有多年,该还给我了。
'江淹即从怀中取五色笔交还郭璞。
此后作诗,遂无佳句。
时人谓之才尽。
”“江郎才尽”源此,但非史实。
花木兰,本姓魏,隋代毫之谯(今商丘市虞城县营廓镇)人。
时突厥侵犯边境,朝迁全国募兵。
木兰父年迈,弟尚幼,于是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披坚执锐,跃马疆十二年,屡建奇功,流芒百世。
唐代追封木半为“孝烈将军”,在其故里营廓镇为其建祠塑像。
每逢农历四月初八木兰生日,民众前往致祭,蔚为大观。
沈鲤(1531——1615年,归德(今商丘)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万历十二年(1584年)拜礼部尚书。
又加少保、改文渊阁。
一生方正刚介。
首辅张居正病,满朝官员为讨好张居正,争相为之设坛祈祷,而沈鲤独不往。
万历帝喜爱珍宝,曾为买一颗宝珠花银2000万两。
朝臣纷纷为万历捐俸,并自以为得意。
沈鲤却说:“我只知养谦,不知逢君之欲。
”闻者无不惭愧。
有人上奏,光山产麒麟,万历闻奏大喜,欲取而观之。
沈鲤奏道:“圣上喜欢什么是小事,而传播出去就成了大事。
此物一进,天下千奇百怪的东西纷纷进献,劳民伤财,怨声载道,岂不有损盛德。
”万历只好作罢。
此外,秦王请封其弟为将军,郑妃为父请恤,万历钦封郑氏为皇贵妃等,均遭沈鲤据理抵制。
当时,黄河中下游多次决口泛滥,民不聊生。
沈鲤为民请命,奉旨修筑两道大堤。
一道长400余公里,一道长90余公里,河南州县免冲决。
沈鲤在商丘病逝后,万历帝非常悲伤,祭文中称赞他“乾坤正气,伊洛真儒。
”
清朝初年的著名戏剧家孔尚任创作的名剧《桃花园》中的男主人公侯方域为商丘人。
侯方域字朝宗,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
侯方域博学强记,因应试中抨击时政,名落孙山。
在流落南京时,结识秦淮名妓李香君。
两人一见钟情,遂成佳偶。
后为躲避阉党余孽追杀,与李香君分手。
在有人逼香君再嫁之时,香君怀抱与侯方域定情时侯赠的一把扇子欲寻自尽,鲜血溅到扇上。
著名画家杨龙友为香君的真情所动,在扇上就其血点画出折枝桃花,成了流芳后世的“鸫花扇”。
侯方域在历经颠沛流离之后,返回家中,建“壮悔堂”,取其“壮年知悔”之意。
从此在其间潜心于诗文创作,成就了《壮悔堂文集》和《四忆堂诗集》。
李香君后来到侯方域身边,死后亦葬在商丘,商丘古城南有“香君墓”。
商丘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在这里诞生的还有许多历史文化名人。
如:宋国大司马、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原宪,战国时期的信陵君魏无忌,西汉丞相平当,刚正端方的尚书令、三国时“二乔”之父桥玄,宋代文坛巨擘石延年,吏部尚书宋纁,刑部尚书、苏轼和苏辙之师张方平,史弟双状元宋庠与宋祁,元代吏部尚书、正义大夫陈思济,明太常寺卿侯执蒲等等。
此外,千百年来还吸引众多的文化名人来此创作会友、教学,为中国的历史文化留下千古佳话。
司马相如在商丘客居,李白、杜甫、高适、岑参、韦应物、李贺、范仲淹、晏殊、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文天祥等名家都在商丘留下活动的足迹并留下了大量传世佳作,为中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增添了绚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