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师傅的案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康师傅案例分析一、康师傅介绍“康师傅”品牌可谓深入人心但是“康师傅”并不是一个公司的名字。
“康师傅”是台湾顶新集团旗下的一个品牌。
顶新集团的前身是1958年创立于台湾彰化的鼎新油厂。
1988年顶新集团的掌门人魏氏四兄弟“魏应州、魏应交、魏应允、魏应行”看到大陆改革开放后带来的前景广阔的市场,于是决定到大陆考察投资。
集团创业初期,一度使经营陷入困境,到1991年当他们准备打道回府时方便面让集团嗅到了新的商机。
1992年7月18日天津顶益国际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入运营。
1992年8月21日第一包“康师傅”方便面从这里诞生。
并从1996年扩大业务至糕饼与饮料市场。
形成了以方便面、饮料、糕饼为主的三大业务,组成了“方便面事业群、饮料事业群、糕饼事业群以及配套事业群”四大事业群。
截止2009年12月“康师傅”拥有4931个营业所及79个仓库服务,5798家经销商以及72955家直营零售商。
“康师傅”以建立全球最大中式方便食品及饮品集团为目标。
秉持“回馈社会,永续经营”的精神,热心公益事业;秉持诚信、务实、创新的经营理念;努力创造一流产品,培育一流人才;展望未来“康师傅”将致力于将健康,美味和安全的产品带给每一位消费者。
二、SWOT分析优势:在中国内地,“康师傅”作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几乎是方便面的代名词。
拥有较高的顾客忠诚度。
“康师傅”以60亿包的销量被称为“中国面王”同时也是世界上销售量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商。
1996年“康师傅”在香港上市,2002年在香港股市最佳的股票中位列前三位。
2004年上半年销售额为60亿元人名币较去年同期增长20%而拥有“康师傅”品牌的台湾顶新集团2004年年销售额以高达200亿人名币。
劣势:方便面以及饮料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农产品的价格不断的攀升,国家和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号称“加量不加价”的“康师傅大食袋”的净含量从120克减到110克,“康师傅”每包面的销售价相当于比原来上涨了9分钱。
关于构建康师傅供应链有关问题浅析一、产品简介"康师傅”方便面一直坚持以真材实料为基础,并特别关注各地消费者不同口味变化及需求。
以"康师傅"系列产品为首,现已经延伸到:“面霸120”、“料珍多”、“新面族”、“巧玲珑”、“劲拉面”、“亚洲精选”、“福满多”、“好滋味”、“小虎队”、“挂面”等多种系列产品来满足各类消费阶层的需要。
二、规模及市场占有率师傅控股有限公司(「本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本集团」)主要在中国从事生产和销售方便面、饮品及糕饼。
本集团于1992年开始生产方便面,并自1996年起扩大业务至糕饼及饮品;目前本集团的三大品项产品,皆已在中国食品市场占有显著的市场地位。
据AC Nielse n 2011年12月零售市场研究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在2011年1-12月本集团于方便面、即饮茶及包装水销售额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56.7% 、50.1%和19.6%,稳居市场领导地位;稀释果汁以18.4%、夹心饼干以22.1%同居于市场第二位。
「康师傅」作为中国家喻户晓的品牌,经过多年的耕耘与积累,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和支持。
长久以来,本集团不断完善遍布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络,令新产品更加快速、有效地登陆市场,使得集团产品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截至2011年12月底,本集团共拥有555个营业所及91个仓库以服务6,188家经销商及86,755家直营零售商。
本集团于1996年2月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
两大股东顶新(开曼岛)控股有限公司和三洋食品株式会社分别持有本公司33.27%及33.18%的股份。
于2011年12月31日,本公司之市值为169亿美元。
现时本公司已被纳入英国富时指数中亚太区(除日本外)的成分股及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MSCI)香港成分股指数。
康师傅的案例分析班级:10机械制造与自动化4姓名:舒大张学号:105302423案例描述:康师傅现在是家喻户晓的品牌,但在其刚进入大陆市场的时候却受到了不小的挫折。
先说一下“康师傅”来历。
康师傅的老板并不姓“康”,而是台商顶新集团董事魏应行及其兄弟。
“康师傅”是1992年顶新为进军大陆而设的品牌。
在90年代初,由于大陆人民速食食品有害健康,所以这类食品在大陆不太受欢迎。
魏应交为标榜其速食面不含防腐剂和人工色素,所以改名“康师傅”,以显示是健康食品,加上当时的目标市场是中国北方,而北方人会尊称别人为“师傅”,所以便在品牌上加上“师傅”二字。
这便是“康师傅”的名字由来。
方便面:掘到第一桶金1959年,魏家父亲魏德和在台湾彰化乡村办起了一家小油坊,起名“鼎新”。
这个作坊式的小企业后由魏家的四兄弟和三姐妹继承,维持着中小企业的规模。
1989年,四兄弟中的老幺魏应行身负家人重托,从香港转道来到大陆。
他在各省之间辗转考虑,足迹几乎踏遍全家。
因为家庭企业是油坊,他自然而然地想到,要在大陆开发一种食用油。
当时大陆市场几乎全是散装油,谈不上优质和品牌。
魏应行决心开发“顶好清香油”,创立“来自台湾的食用油”形象。
许多人可能还记得20世纪80年代末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这条广告。
当时正在大陆热播的台湾电视剧《星星知我心》女主角吴敬娴一句“用顶好清香油,顶有面子”在电视上反复播放,广告语深入人心。
可惜名声虽好,买卖却不好,以大多数老百姓在80年代末的消费水平,还没达到“要面子”的程度。
大家用惯了廉价的散装油,而十几块钱瓶的“清香油”质量虽好,价格却远远超过百姓的心理底线,滞销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了,最后甚至不得不全面回收。
后来康师傅又先后试推“康莱蛋酥卷”和另外一种蓖麻油,两种产品虽然广告都很出色,但同样犯下了高估市场的错误,一直未能获得理想的销售。
至1991年的三年间,魏应行已赔掉了所携来的1.5亿台币的半数以上,几乎要打道回府。
康师傅--市场营销案例分析康师傅是中国最大的快速消费品企业之一,主要从事方便面、饮料等食品的生产和销售。
本文将对康师傅的市场营销案例进行分析。
康师傅作为中国方便面市场的领导者,一直致力于通过创新和市场推广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以下是康师傅成功的市场营销案例之一:在2023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康师傅推出了一系列与奥运会相关的广告活动,以博得消费者的喜爱和关注。
该广告活动包括电视广告、户外广告和网络活动等。
康师傅首先将奥运元素融入到其产品包装设计中,如方便面袋子和饮料瓶上印有奥运相关图案和口号,并且还推出了多种奥运主题的方便面礼盒套装。
此外,康师傅还与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合作,推出了一款名为“福喜乐”的方便面。
通过与奥运会相关的形象和产品包装的结合,康师傅成功地吸引了消费者的注意,并增加了品牌的曝光率。
康师傅还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举办了一场名为“康师傅夺金大战”的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消费者可以通过收集康师傅产品包装上的福卡,参与竞猜奥运金牌数量,有机会赢得奖品。
这一活动既增加了消费者对康师傅产品的购买兴趣,又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和忠诚度。
然而,康师傅在市场营销方面也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随着健康饮食观念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方便面的营养价值和健康问题。
康师傅需要加强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推出更加健康和营养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总体来说,康师傅通过与北京奥运会的合作,成功地提高了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然而,康师傅仍然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市场营销创新,以应对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保持其在中国市场的领先地位。
康师傅的案例分析“康师傅”的自制或外购决策—-决不仅仅是成本的考虑,在进行自制或外购决策时,除了比较成本以外,还需要考虑决策对企业整体战略的影响。
康师傅从原料到成品,乃至售后服务都层层严格把关,以全力保证产品的质量。
原料的检验要经过小量确认、批量试车以及对试车产品进行理化指标、微生物、口感认定等多道工序;“康师傅”的生产硬件设施现代化程度高,在生产过程中,公司严格落实停、开线首检制度,坚决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生产主管每天都要试吃当日下线的第一包方便面,以从感官及口感上进一步做专业的品尝检验。
在02年以后,中国的方便面大战在全国范围内拉开了帷幕,竞争越发激烈,从市场的角度上将,康师傅已经进入了大阶段和阶段,这个概念上讲康师傅需要国际化的竞争策略,从中追求企业发展的或是品牌的核心资产,从国际竞争的尺度来看,会运作的企业才能够长期赢得市场,从康师傅的企业发展阶段来看,因为其快速增长或成熟,发展速度很快,如今进入了一个整合期,由于如今康师傅也必须参与市场竞争,怎样长期保持这种竞争上风是其需要探究的题目。
通过对康师傅案例的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分析。
1、在产品策略上:(1)品质保证。
康师傅以质量管理体系先行为原则,保证进入消费者手中的每一件产品都具有良好的品质保证。
(2)产品包装.遵循产品包装结合产品特征的原则。
(3)产品创新。
在消费者需求主导产品走向的时代,对产品个性化和差异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只有不断创新产品,才能持续发展壮大.(4)产品导入。
任何产品都有进入市场的最佳时机,并非越早越好,选择适当时机切入,可省去培育市场、培养消费观念的费用。
2、在价格策略上:康师傅方便面在定价方面采用差别定价策略,不同地区不同消费人群不同产品形式价位都不相同,并且在不同的地区不同口味的中端价位方便面价位也略有差别。
此外,康师傅还坚决反对倾销,他们认为企业有固定毛利,是产品完好品质的重要保证。
3、在渠道策略上:康师傅方便面的渠道策略是根据不同区域实施不同的渠道策略。
对于各大商家而言,热点活动是每次的营销节点必做的内容,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情人节、五一、十一、端午等节日变成了营销节日,各大商家在这些节日里卖命的宣传。
而且随着产品及社会的发展,许多小众节日也开始进入商家眼中,包括520、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也开始成为各种产品的营销噱头。
那么今天就跟大家复盘下父亲节的品牌借势的创作思路,本案例是以康师傅的父亲节营销活动为例,让我们通过拆解大厂的活动玩法,来学习大厂的营销思路。
一、活动概述康师傅在父亲节上线了一次微信H5活动,通过一系列温情切感性的文字表达出子女在外,要时常回家陪伴父母。
随后用户可以参与H5抽奖活动和微信留言活动。
通过H5抽奖活动可以抽取保温杯、空气加湿器、最棒爸爸奖状、现金红包等奖品,而参与微信留言活动还能获取52元现金红包。
二、活动路径玩法拆解那么我们先来拆解下这个活动的参与路径:如图所示,这个活动的参与路径并不复杂,具体路径如下:(1)首先通过公众号寻找到第一波种子用户,并吸引用户参与(2)第一波种子用户可以把链接分享到朋友圈或者社群,在参与环节中用户可以选择参与留言或者是参与抽奖(3)当用户选择参与留言后,则会重新返回到公众号,此时可以选择在公众号留言参与红包活动(4)当用户选择参与抽奖后,通过随机抽奖抽得奖品。
这一系列路径都是针对第一波种子用户的,而一场活动能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传播性,吸引新用户参与,为此这个活动对于新用户的路径如下:(1)新用户通过朋友圈或社群看到活动信息,进入H5页面(2)新用户可以选择分享朋友圈或者社群,随后和老用户一样可以参与留言或者是参加抽奖(3)当新用户选择参与留言时,则会进入微信页面,但留言必须要关注公众号,因此通过这种方式为公众号增粉(4)当新用户选择参与抽奖时,则随机参与抽奖赢奖品。
在整个环节中,最重点的就是两个:拉新及转化。
拉新:通过留言参与评论赢取52元现金红包的方式吸引新粉丝转化:作为康师傅发起的活动,在整个活动中看不到任何康师傅优惠或者产品推广,只有微信推文中不多的banner及H5活动中的LOGO曝光,但作为情感类营销玩法,这种品牌露出方式反而让用户对康师傅印象更深。
HUAQIAO UNIVERSITY品牌管理案例分析—康师傅黄晓婷11191140142013-12-02[康师傅,在品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还是越走越偏?]目录Table ofContents一、品牌背景 (4)二、公司简介 (4)三、品牌LOGO设计创意 (7)四、康师傅产品一览表 (7)五、品牌定位策略 (8)➢品牌总定位1)方便面系列定位2)茶饮料系列定位3)糕饼系列定位六、品牌推广策略 (12)1)方便面系列推广策略2)饮料系列推广策略3)糕饼系列推广策略七、康师傅产品的中国市场占有率 (14)八、康师傅公司的SWOT分析 (15)九、品牌问题 (16)1)品牌印象混乱2)品牌推广模式单一3)目标消费群体定位过于集中4)在农村的市场占有率不高,价格优势不明显5)产品的绿色环保理念不够6)康师傅的“产品内战“十、建议篇 (18)一、品牌背景康师傅即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
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康师傅公司),总部设于中国天津市,主要在中国从事生产和销售方便面、饮品、糕饼以及相关配套产业的经营。
回首“康师傅”走过的十年,那是一场时间与速度的竞赛。
从一碗方便面,开始康师傅在中国的崛起,以及随后的米果、饼干、饮品,人家苦心经营、挣扎百年的事业,“康师傅”人以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在短短十年间便收获了累累成果。
翻开“康师傅”的历史,没有传奇动人的故事、没有惊心动魄的乐章、有的只是一场场高潮起伏的惊涛骇浪……康师傅(顶新集团)的前身原是1958年创立于台湾彰化的鼎新油厂,1974年更名为顶新制油公司,以生产工业用蓖麻油为主。
1988年,中国大陆实施改革开放政策,魏氏兄弟看到大陆前景广阔的市场,于是决定到大陆考察投资,从此四兄弟便踏上了一条筚路蓝缕的创业之路。
集团创业初期,先后在北京、内蒙、济南等地区投资办厂,并推出了“顶好清香油”、“康莱蛋酥卷”等知名产品。
但由于当时国内整体消费水平偏低,这些产品“叫好不叫座”,一度使公司在大陆的经营投资陷入困境。
康师傅”的中国之路一、灵感+分析:顶新决定生产方便面顶新企业的创业者是来自我国台湾省的魏家四兄弟。
1988年,魏家兄弟开始在祖国大陆投资设厂。
刚到大陆时,他们不仅感到内地地理面积很大,而且看到了内地市场蕴涵着的巨大商机,特别是注意到当时许多家庭的食用油都是品质较差的散装油。
于是,他们想到做生不如做熟,决定把在台湾经营油脂的家族经验移植到内地,在内地生产高品质的包装食用油。
因此,顶新在大陆发展的第一步就是在北京生产“顶好清香油”,但由于缺乏对市场的了解,产品价格不为消费者所接受,生产的“顶好清香油”叫好不叫座,导致公司入不敷出。
后来,顶新又在济南投资生产“康莱蛋酥卷”,还曾到内蒙古投资一个蓖麻油项目,但都以失败告终。
从台湾带来的1亿元新台币股本赔掉了80%。
现为顶新董事长的魏应行回想起创业时的心境曾感慨地说:“当对内地形势认识只有5分或10分的时候,感觉真是太好了,什么东西一乘上12亿,心情就很激动,恨不得拥抱大陆;随着时间的延长,投资的深入,当认识到30 ~ 40分的程度时,就沮丧起来,因为不合市场规律的事太多,做什么都不顺利;等到股本赔光,恨不得卷铺盖回家的时候,已经是认识到50 ~ 59分了,一旦越过这个阶段,到达60分以上时,就会‘柳暗花明,峰回路转’了。
”爱因斯坦曾说过:“成功需要99%的努力和1%的灵感。
”魏氏兄弟在创业道路上所需要的正是这1%的灵感,而不可思议的是,这1%的灵感竟然是在一次旅途中偶然诞生的。
魏应行一次出差旅行,因为不太习惯火车上的饮食,便带了两箱从台湾捎来的方便面,没想到这些在台湾非常普通的方便面引起了同车旅客极大的兴趣,大家都觉得这面好吃、方便,到后来甚至有人忍不住“偷”吃起来,两箱面很快一扫而空。
就是这次经历,魏应行发现了一个新的创业契机。
于是,他冷静地分析了大陆的方便面市场,发现当时的方便面市场两极化:一边是国内厂家生产的廉价面,几毛钱一袋,但是质量差,面条一泡就糟,调味料就像是味精水;另一边是进口面,质量好,但是五六元一碗,一般消费者接受不了。
康师傅竞争案例分析一、康师傅背景康师傅的前身只是一个1958年创立的小规模油厂,但自1989年进入内地后,由于顶新集团突然转变业务,把食用油转产为方便面,才造就了今天的成就。
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于一九九六年二月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巿。
目前最大股东为顶新控股有限公司。
集团透过自有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分销旗下产品,拥有493个营业所及79个仓库以服务5,798家经销商及72,955家直营零售商。
集团相信此广博的销售网络,是构成该集团产品处于市场领导地位的主要原因,亦促使该集团的新产品更成功而有效地登陆市场。
二、康师傅现状分析1.统一与康师傅之间的竞争一直没有停止:康师傅和统一在中国内地的竞争,使得彼此每一天都充满危机感。
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日子里,它们都必须不断创新、刷新自己,否则就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从他们进入中国内地的那一刻起,康师傅和统一就注定狭路相逢。
虽然康师傅很早进入了大陆市场并打响了品牌知名度,但统一依托集团在内地的资源,很快在内地结成一张实力强劲的运营网。
并结合本在台湾积累的雄厚实力,对康师傅形成了强有力的威胁。
尽管康师傅在方便面上占上风,但方便面技术含量较低,进入的门槛不高。
内地的方便面厂家更是多达300多家,内地的方便面市场竞争比较激烈,价格和利润也在一路下跌。
而康师傅在别的领域并没有足够的强大。
康师傅要继续保持龙头老大的位置,规模效益和寻找新的利润增长源成为关键。
目前,统一正准备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流通方面,如渠道的维护、广告、市场开拓等,不惜巨资谋求与本土果汁巨头汇源的联姻,这意味着统一可能进一步扩大对汇源的合作规模,以此联手打压康师傅。
2.康师傅“水源门”事件: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康师傅“水源门”事件虽然逐步淡出了公众视野。
“水源门”事件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对康师傅的诚信及市场公平性有很大的影响,对康师傅的声誉也有颇大的影响。
3.康师傅被指“涉日”:由于之前日本“购买钓鱼岛”事件,引发多个城市民众抗议,抵制日货、停产风波已经开始从实业市场波及到股票市场。
O&T : 、TDL 小组:卢佳滨食品饮料行业成功案例分析——康师傅关于对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O&T, 基本财务分析,人力资源管理,总体预测关于O&T(威胁与机遇)的一些看法:消费者视角的转变同行业的不正当竞争成本的大幅上涨(后面有相关资料)古人说的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威胁本身就是一种机遇,面对这些威胁,康师傅的做法:方便面事业:康师傅方便事业将继续强化品牌的优势,通过面料升级,新品开发,巩固市场优势,同时继续深化通路精耕,提升行销体系技能,通过内部组织再造,生产系统自动化,采购流程优化,全面掌控生产成本,确保销售额及利润的同步增长。
饮料事业:康师傅并购了百事中国的饮品业务,合并同品项下的纯果乐业务及碳酸饮料业务后,位居市场首位及市场第二位。
同时在挖掘茶文化,构建茶专家形象以及传统饮品如酸梅汤与现代工艺的结合等方面加大力度,更加关注健康,贴近生活,深受青睐。
中国经济网天津5月20日讯由世界方便面协会主办,作为本次峰会的承办企业,康师傅不仅在中国市场占据绝对的领先地位,同时在业界也获得了国际认可。
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承办的“民以食为天--第八届世界方便面峰会”在天津完圆满落幕。
并且由25个国家或地区的理事代表、会员共同签署发布了《天津宣言》,承诺继续致力于研究食品安全问题。
以“创造一流产品、弘扬饮食文化,回馈社会大众为理念,为所有消费者服务。
这些威胁,使得康师傅遇到自己存在的不足,完善自己的生产流程,关注细节,更加关注食品安全,降低成本,强化自己的软肋,使得自己更完善。
能够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且处在持续领先中,不被胜利冲昏头脑,发现不足,谦虚改进,这是所有企业所必须学习的。
同时,与时俱进,关注顾客需求,开发健康,口味独特,深受大众喜爱的饮品,这种持续改进的精神,潜心投入研究的心态,是作为食品加工生产销售企业具有强有力竞争力的保证,在这一点,我认为康师傅做的很好,这也是该企业为什么能在行业内越做越大,持续领先的原因。
康师傅的案例分析
“康师傅”的自制或外购决策——决不仅仅是成本的考虑,在进行自制或外购决策时,除了比较成本以外,还需要考虑决策对企业整体战略的影响。
康师傅从原料到成品,乃至售后服务都层层严格把关,以全力保证产品的质量。
原料的检验要经过小量确认、批量试车以及对试车产品进行理化指标、微生物、口感认定等多道工序;“康师傅”的生产硬件设施现代化程度高,在生产过程中,公司严格落实停、开线首检制度,坚决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生产主管每天都要试吃当日下线的第一包方便面,以从感官及口感上进一步做专业的品尝检验。
在02年以后,中国的方便面大战在全国范围内拉开了帷幕,竞争越发激烈,从市场的角度上将,康师傅已经进入了大阶段和阶段,这个概念上讲康师傅需要国际化的竞争策略,从中追求企业发展的或是品牌的核心资产,从国际竞争的尺度来看,会运作的企业才能够长期赢得市场,从康师傅的企业发展阶段来看,因为其快速增长或成熟,发展速度很快,如今进入了一个整合期,由于如今康师傅也必须参与市场竞争,怎样长期保持这种竞争上风是其需要探究的题目。
通过对康师傅案例的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分析。
1、在产品策略上:
(1)品质保证。
康师傅以质量管理体系先行为原则,保证进入消费者手中的每一件产品都具有良好的品质保证。
(2)产品包装。
遵循产品包装结合产品特征的原则。
(3)产品创新。
在消费者需求主导产品走向的时代,对产品个性化和差异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只有不断创新产品,才能持续发展壮大。
(4)产品导入。
任何产品都有进入市场的最佳时机,并非越早越好,选择适当时机切入,可省去培育市场、培养消费观念的费用。
2、在价格策略上:
康师傅方便面在定价方面采用差别定价策略,不同地区不同消费人群不同产品形式价位都不相同,并且在不同的地区不同口味的中端价位方便面价位也略有差别。
此外,康师傅还坚决反对倾销,他们认为企业有固定毛利,是产品完好品质的重要保证。
3、在渠道策略上:
康师傅方便面的渠道策略是根据不同区域实施不同的渠道策略。
(1)一二类城市实行渠道精耕细作。
直营现代化渠道。
在各地对所有现代化渠道客户全部由公司直接经营,设立总仓,自己送货,牢牢掌控客户。
传统渠道分级经营。
全面掌控二阶批发商,全面掌控重点特通客户,有重点的掌控一阶零售终端。
(2)对三类地区,康师傅直接在当地设外埠经销商,由其直接和公司交易,康师傅对其经营粗放。
4、在整合营销传播策略上:
(1)广告策略:康师傅方便面始终坚持以广告为主的传播策略。
(2)促销策略:康师傅还注重短期的销售促进活动,加强与消费群沟通。
(3)网络传播:高频次常规广告投放策略辅助网络传播,通过节目让消费者直接体验到品牌内涵,将线上与线下紧密互动。
5、在分销策略上:
康师傅于1998年开始实施“通路精耕”策略,在全国45个城市设销售分公司与发货仓库,同时扩建完善了其物流系统,以放射性网络有效的连接生产厂、仓库、批发商与零售商,以建立起顺畅通达的销售网络。
在此之前,康师傅已先后在全国的
各个大区相继建立了12个生产基地(公司)和30个营业部,加上遍布全国各地的分销商和零售商,康师傅方便面已拥有了开拓农村市场的渠道通路。
康师傅渠道建设最成功之处在于其采取了就近设厂,减少配送成本,快速抢占市场的策略。
康师傅方便面品牌价值的提升,是其品牌营销的成功。
通过对康师傅方便面案例分析,康师傅方便面的成功对我国食品企业的启示有以下几点:
一、产品品质与品牌相结合。
质量是创名牌的基础,企业不仅在品牌创立的初期要提高产品质量,在品牌形成、维护以及延伸时更要注意保持产品的高质量,把质量意识与品牌意识相结合。
二、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也是品牌长盛不衰的活力。
只有不断扩大产品的范围和种类,改进产品包装,开发新产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转。
”
三、准确的品牌定位。
品牌定位作为营销的核心和关键,关系到企业营销战略和策略的成败,企业通过准确的品牌定位,可以确立自己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从而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有效地实施整合营销传播,塑造独特、完善的品牌形象。
独特、完善的品牌形象必须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不断的完善才能形成的,需要通过广告等传播媒介的宣传,才能为社会公众所共知。
五、畅通的营销渠道是其营销成功的保障。
建立畅通的销售渠道是营销成功的保障,渠道设计能够为企业创造出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从而使企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获得更有利的市场地位。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要想进一步扩大市场,不仅需要从产品上创新,在营销策略上创新,更需要以人为本,了解消费者偏好,深入消费者的心理,从而最终赢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