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20春期末 参考资料
- 格式:docx
- 大小:10.92 KB
- 文档页数:9
新闻评论一、新闻评论:从简单一元思维到批判性思维的“修行”……传承自由独立的文人论政精神--陈寅恪、储安平、傅雷……--《弄潮儿》:国家的仆人……北大北大尝试熟悉解析“中国社会现实问题”的知识地图(了解他人观点)--周雪光、孙立平、蔡禾、吴重庆、贺雪峰……期待形成严谨的社会科学批判性思维(打造自己观点)--提出恰当提问+做出合理论证(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壹引子报纸,“乃报告新闻、揭载评论,定期为公众而刊行者”。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一、新闻评论的各种“定义”1、丁法章对新闻评论的定义(文学)--新闻评论,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新闻评论,是一种带有政治性的新闻体裁新闻评论只与政治有关吗?(E:汪峰上头条……)--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
2、范荣康对新闻评论的定义:“新闻评论,是就当天或最近报道的新闻,或者虽未见诸报端但却有新闻意义的事实,所发表的具有政治倾向的,以广大读者为对象的评论文章。
”(未见诸报端却有新闻意义的事实是哪些事实?新闻评论都具有政治倾向吗?事实上都是党报评论的思路)(背景:范荣康,前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新闻评论学》,1988年)3、《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对新闻评论的定义:--”新闻媒体或作者个人就新近发生的事件、当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或思想倾向、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等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立场的新闻文体。
”(评论的对象、评论的目的)4、郭步陶:何谓评论(《时事评论作法》,1935)评不平之事,是为评:“把不平的事,用言文的功能,使它得着公平的判断,便是评。
”整理头绪,是为论:“遇着头绪纷繁的事情或问题,拿言文的工具,把它整理得条理分明,使人不至是非颠倒,便是论。
” (精辟的感性认识)举例:《急诊室的伦理底限须有制度支撑》,林衍新闻事实:57岁的农民杨吉全死于医院大厅。
2020年“新闻点评”考点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展示、点拨和提升训练等方式,了解新闻点评的考点要求和常见题型,准确读懂新闻。
2.通过交流讨论、质疑补充、教师点拨,评析相关练习,掌握新闻点评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提升解答该类型题目的能力。
预习提纲:1.完成下面两题,并反思小结“新闻点评”题做题要点:(1)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点评下面的这则新闻。
要求:见解独到,是非分明,不超过30字(4分)。
新学期初,某大学爱心社联合十多所高校,推出了为期3天的“爱心大巴”免费接站活动,在北京站前接送同学。
由于受到返校大学生的怀疑、猜测,乘客寥寥,而无偿提供的矿泉水和小点心也因无人问津成了摆设,学子们的爱心变成了伤心。
温馨提示:这类题目,字数限制在30字以内,不适合做详细的点评,只要用一两句话画龙点睛式的表明自己的观点即可。
(2)下面是选自《光明日报》的4条消息的标题,请在分析标题所报道的事实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写一则1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
(6分)外交部发言人: 谷歌若撤出不会影响中国的投资环境。
澳联邦通讯部长表示:网络不能独立于法律之外。
瑞士坚决严打(网络)“黄毒”信息。
互联网凝聚慈善力量网民掀起抗旱捐助高潮。
温馨提示:这类题目,字数要求在100字左右,这不但要表明鲜明的观点,还要讲清楚与观点相关的原因、依据、效果等。
2.“新闻点评”预习题做题要点反思(至少写两点):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合作法教具: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学生活动过程预设:第一课时一、导入:(一)考点诠释新闻点评是新闻评论的一种,比短评更简短。
它以新闻报道为依托,对具体事实进行画龙点睛地评说,或褒或贬,旗帜鲜明地点明要害。
该题型的能力目标为E级;分值为4-6分,综合考查考生压缩语段、扩展语句和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的能力。
所选取新闻材料往往分为常规型新闻(有明显是非观的新闻)和争议型新闻(即新闻人物的做法或言论能引起读者争议的新闻)两种,这就要求作点评的立场鲜明,观点明确,切忌做墙头草,举棋不定,观点不清。
新闻评论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新闻评论的主要功能是()A. 传递信息B. 引导舆论C. 娱乐大众D. 记录历史2. 下列哪项不是新闻评论的基本要求?()A. 观点明确B. 论据充分C. 语言华丽D. 逻辑严密3. 新闻评论的选题通常来源于()A. 社会热点事件B. 个人兴趣爱好C. 随机选择D. 广告商要求4. 在撰写新闻评论时,以下哪个步骤是不必要的?()A. 收集相关资料B. 分析事件背景C. 确定评论角度D. 插入大量无关图片5. 新闻评论的语言风格应该倾向于()A. 客观中立B. 主观臆断C. 情绪化D. 随意性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
2. 新闻评论中如何做到论点、论据和论证的有机统一?3. 在新闻评论中,如何处理好事实与评论的关系?4. 举例说明新闻评论如何引导公众舆论。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2. 论述新闻评论在社会监督中的作用及其实现途径。
四、案例分析题(20分)阅读以下新闻材料,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新闻评论。
【新闻材料】(此处应提供一段具体的新闻事件材料,用于学生的案例分析)要求:- 评论应围绕新闻材料展开,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 语言流畅,逻辑清晰,避免使用不当或敏感词汇。
- 引用他人观点或数据时,应注明出处。
五、写作题(20分)根据当前社会热点,自选角度撰写一篇新闻评论,字数不少于1000字。
要求:- 选题应具有时事性和社会关注度。
- 评论应有独到见解,能够引起读者思考。
- 遵循新闻评论的基本写作规范,确保内容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结束语】请考生认真审题,严格按照题目要求作答。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取得优异成绩。
新闻评论一、简答题3*10=30’1、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区别1、传播内容不同。
新闻报道的传播内容已经或正在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新闻评论的传播内容在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议论的基础上得出的意见和观点。
2、传播目的不同。
新闻报道的传播目的满足公众对事实性消息的知晓权;新闻评论的传播目的是满足公众对意见性信息的知晓权以及话语权。
3、传播方式不同。
新闻报道的传播方式“用事实说话”,以客观叙述、描写或记录等方式再现事物的状态和来龙去脉,一般不直接发表议论;新闻评论的传播方式“直抒胸臆”,以判断、评价、分析、议论等方式直接对客观事物发表看法,但不排除对事实必要的叙述或记录。
4、传播要求不同。
传播报道的要求以“真实性”为原则,报道以讲清事实要素(5W和1H)为基本条件;新闻评论的传播要求以“公正性”为原则,引入事实性信息不要求“5W”俱全,注重时效性与时宜性的统一,讲求前瞻性分析和规律性认识。
2、配发性评论,编者按语,“立足依托,有所超脱”,什么意思?依托,是编者按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离开了所依附的新闻报道或文稿,编者按语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依据和价值。
但是,如果只拘泥于报道,使按语成为报道或内容的提要,或仅停留于空泛的官样文章,也同样失去其存在的价值。
所以,在写作编者按语时,应力求做到依托而不拘泥于报道,超脱而不游离于报道。
具体地说就是,编者按语依据的主要由头或论据,应是新闻报道所提供的事实;编者按语的见解或观点,应是报道思想的高度概括和提炼,同时,还应是报道思想的延伸和必要的补充或深化。
3、未来新闻评论发展趋势1、融合化趋势。
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不同媒介间评论样式的相互借鉴与融合;同一媒介不同评论体裁、样式间的穿插与融合。
2、个性化趋势。
评论栏目的个性化;评论文章(或节目)的个性化;评论员(或主持人)的个性化。
3、开放化趋势。
选题范围的开放性;选题方式的开放性;议论方式的开放性;结论方式的开放性。
新闻评论期末试题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和信息传播方式的多元化,新闻评论在互联网上变得愈发普遍和重要。
评论不仅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新闻事件,还可以为新闻媒体提供反馈和建议。
然而,新闻评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虚假信息的传播、评论恶意攻击等问题。
本文将就新闻评论的现状进行评论,并探讨评论的价值和挑战。
新闻评论的兴起源于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
现在,人们可以在各种平台上对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其他人交流意见和思考。
这种开放的形式为公众提供了更多的声音和观点,并促进了新闻的多元化和深入分析。
首先,新闻评论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观点和信息。
在传统的新闻报道中,由于篇幅和时间的限制,只能呈现最基本的事实和观点。
然而,通过评论,读者可以了解到更多不同的观点和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此外,新闻评论还有助于打破传统媒体的局限性,提供更全面、多元的信息。
其次,新闻评论可以为新闻媒体提供反馈和建议。
通过评论,读者可以直接向新闻媒体表达对新闻报道的看法和评价。
这种反馈不仅可以帮助新闻媒体发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还可以激励他们改进和创新。
同时,评论也成为了新闻媒体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平台,增强了读者对新闻媒体的信任感和参与感。
然而,新闻评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虚假信息的传播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由于评论的开放性和匿名性,一些人利用评论平台散布谣言和虚假信息,破坏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公信力。
因此,应加强对评论的管理和审核,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虚假信息的传播。
其次,评论恶意攻击也日益增多。
一些人利用评论平台给他人留下恶意的言论和攻击,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提升评论的质量,应制定相关法律和规章,给予受害者足够的保护,并对恶意评论者进行相应的处罚。
综上所述,新闻评论在社交媒体时代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为读者提供了更多观点和信息,为新闻媒体提供了反馈和建议。
然而,新闻评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虚假信息的传播和评论恶意攻击。
新闻评论学期末考点总结【填空,简答题,分析题(写一篇新闻评论)】:一,新闻评论的定义和种类(1)新闻评论——是现代各种新闻媒体普遍运用的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等文章的总称。
针对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典型报道、公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或人们思想中的突出问题,直接阐明编辑部或作者的意见和态度,从而反映舆论和引导舆论,并影响读者、听众、观众的思想和行动。
新闻评论以报纸评论为本位。
(2)新闻评论的种类——报纸评论、广播评论、电视评论、通讯社评论。
(网络时评,如博客)二,新闻评论的特点:强烈的新闻性,鲜明的政治性,广泛的群众性(一)强烈的新闻性1、现实的针对性①新闻评论所提出和解决的问题,应该是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是当前实际工作和群众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②有些纪念历史人物或事件的评论,结合当前的形势,提出实际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或引申出有现实意义的话题,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发表议论,同样具有强烈的新闻性。
2、强烈的时效性①紧密配合当前形势,在新思想、新经验和体现时代精神的新闻人物刚出现的时候,就阐发隐含其中的意义并加以提倡;在新问题以及不良倾向刚露头的时候,就能指出其倾向性,加以引导,引起受众的警觉。
②新闻评论要服从其政治属性,议论要得当,发言要适合时宜,要选择恰当的时机。
(二)鲜明的政治性1、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针对具有政治意义的问题发言,围绕重要的政治事件以及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阐明党的立场和观点。
2、从思想、政治、理论高度分析问题如果涉及到思想、政治或政策方面的问题,就应当进行分析评价或者表明态度;如涉及到文艺、体育等业务问题需要评论的,也要从思想、政策、理论的高度,探索其普遍的政治意义,而不能就事论事。
(三)广泛的群众性1、新闻评论的内容必须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又是能及时反映群众呼声的。
《新闻评论》20春期末考核-00001试卷总分:100 得分:70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30 分)1.()法就是在评论写作中,正面提出自己的见解、主张、观点,经过严密论证证实自己观点正确的论证方法。
A.缘事议理法B.比较分析法C.立论说理法D.驳论辩证法答案:C2.新闻评论《水,让我们重新认识你——北京缺水问题述评》的标题是()式标题。
A.叙述式B.祈使式C.描述式D.禁令式答案:B3.评论员文章的分类中不包括以下的()A.本报评论员文章B.特约评论员文章C.评论员专论D.观察家评论答案:C4.中共新闻体制下报纸社论是采取()负责制A.党委B.评论部C.总编辑D.作者答案:C5.新闻评论在确定评论的角度和意向的阶段是在完成()的工作A.立意B.选题C.立论D.立据答案:C6.文气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提出来。
A.刘勰B.曹丕C.孟子D.韩愈答案:B7.来自“上头”的选题,指的是根据()做出的选题。
A.当前形势B.社会热点C.新闻事件D.捕风捉影答案:A8.新闻评论《严禁利用交通执法创收》的标题是()式标题。
A.叙述式B.提问式C.描述式D.禁令式答案:D9.一篇完整的新闻评论,一般总有一个(),也可称作中心论点或基本论点,或者通常所说的主题,它是评论中全部观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是作者需要全力说明的总主张、总看法,是贯穿全文的一根红线。
A.总论点B.分论点C.别人的论点答案:A10.2001年,新华社改变了多年只提供客观新闻的传统,推出了()发稿栏目,开始向媒体和社会提供“国家通讯社观点”。
A.授权发布B.新华视点C.新华时评D.国际观察答案:C11.通过对同一事件的回顾来展示观点的论证方式是()A.横向类比论证B.纵向类比论证C.横向对比论证D.纵向对比论证答案:D12.论据要求有()性,就是说,评论选用的论据要代表普遍的情况,要有指导意义和价值。
A.艺术性B.典型性C.偶然性D.主观性。
临沂师范学院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新闻评论》试题(A卷)答案及评分参考一、填空题(共5题,每空0.5分,共15分)1、论题具有强烈的新闻性、论理具有鲜明的思想性、论说具有广泛的公众性;2、社论、编辑部文章、本报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编后;专论、代论、新闻时评、思想评论、微型评论;3、王韬、、梁启超、毛泽东;4、全面部署性的、说理启发性的、业务指导性的、政治鼓动性的;5、政治素养、理论素养、社会素养;6、论说文、论点、论据、论证;7、新闻、议论文。
二、名词解释(共2题,每题5分,共10分)1.新闻评论答: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最新发牛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引导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述评等的总称,屈于论说文的范畴。
(3分)简言Z,是就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1分)新闻评论由于它的独特功能,在报刊上为了区别于其他文字体裁,一般都采用正楷字体, 清晰、醍目。
一些特别重要的评论,有时还以较大字号、显著版面、围框等方式以示庄重。
(1分)2 •时评答:时评是近年來兴起的深受公众欢迎的一种新闻评论,(1分)它往往就社会关注度高的新闻事件,尤其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热点事件,以及公众共同关心的热点话题,作及时、准确、深刻的评论。
(1分)一事一议,就事论理,注重议题的新闻性、观点的鲜明性、作者的广泛性,是它的基本要求。
(1分)它强调在新闻事件发生过程中发言,积极抢占舆论制高点,从而发挥引导舆论的作用。
应时而作,评在当口,它要求持论尖锐,文风清新,语言简洁,明白晓畅。
(2分)三、辨析题(共3题,每题5分,共15分)1.“新闻评论是判定一家新闻媒体政治面貌的旗帜,加强新闻评论是提高媒体引导力、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基本一环,新闻评论质量的高低是衡量媒体工作水准的重要依据之一答:对。
1、通讯的分类与特点通讯:以叙述和描写相结合为主要的表现手法,较详尽报道事件的新闻题材。
分类:A、按照写作形式分为:新闻特写、新闻侧记、新闻故事、新闻访谈(人物专访)B、按照内容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主题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特点:1、现实性。
通讯要求报道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实,新时代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新经验,紧密配合当前形势,为现实中心工作服务。
2、形象性。
通讯常采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要求对人对事进行较为具体形象的描写,人物要具有音容笑貌,事情要有始末情节,以此来感染读者。
3、评论性。
通讯一般采取夹叙夹议的手法,直接揭示事件的思想意义,并评说是非,议论色彩较浓,常常表现出强烈的政治倾向和流露出作者的爱憎感情。
(或者:文学性、新闻性、议论性)2、新闻特写定义及其特点定义:通过一个片段、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体裁。
特点:1. 生动而集中地再现场景与人物.2. 渲染与烘托气氛,形成视觉——神经——情感——思维的感应过程.3. 透视全局.3、人物专访的写作方法注意专访的特点:针对性、代表性、适合性写作要求:(1)精心选择人物(2)准确把握时机(3)合理安排观察(4)注意谈话纪要(5)控制访谈方向4、事件通讯定义:指较详尽反映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的通讯体裁。
分类:大体上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如实反映各种突发性事件具体情节和过程的报道;第二种是揭露性的,体现舆论监督的报道;第三种是客观全面的揭示事件真相和实质的报道。
特点:具有新闻性与具体性、典型性与重要性,完整性与形象性的特点。
采写注意:(1)典型性强,要精心选材(2)突发性强,要闻风而动(3)思想性强,要深入挖掘(4)具体性强,要破题细问(5)政策性强,要注意分寸(6)延续性强,要跟踪追击5、风貌通讯定义:风貌通讯是指着重描绘社会变化、时代风尚及风土人情的通讯报道。
它一般是反映新貌,抓住特色,点面结合,开阔读者视野,增长读者知识,给人以美感和现场感。
20春学期(1709、1803、1809、1903、1909、2003)《新闻评论》在线作业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1.《新京报》提出了“第一时间发出声音”的评论要求。
这是针对新闻评论()的要求。
A.针对性B.群众性C.时效性D.时事性答案:C2.()是新闻评论立意的基本前提和基础性要求。
A.求深B.求新C.求准答案:C3.类比论证的前提是论证对象和类比事物之间的()A.质似B.神似C.形似D.名似答案:C4.“最好的社论撰稿人是那些记者。
不是前任记者,而是现任记者”强调了()对于新闻评论写作的重要性。
A.调查研究B.读书C.思考D.写作答案:A5.紧密追踪体现或反映时事、时局、时弊等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等,即时发出声音、引导舆论的专栏评论类型是()专栏。
A.经济型性评论专栏B.时评性评论专栏C.文艺性评论专栏D.思想性评论专栏答案:B6.新华社对《新华时评》的要求是“缘事而发”“抓住新闻事件,紧扣时代脉搏”。
这是对新闻评论()的要求。
A.针对性B.群众性C.时效性D.时事性答案:D7.()法就是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的比较,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
A.驳论辩证法B.缘事议理法C.立论说理法D.比较分析法答案:D8.()是确立新闻评论选题和立意的基础。
A.调查研究B.论证C.论点D.论据答案:A9.政论性、思想性容量较大的思想漫议、思想漫谈之类的言论类型是()专栏。
A.经济型性评论专栏B.时评性评论专栏C.文艺性评论专栏D.思想性评论专栏答案:D10.人民日报《今日谈》属于()专栏。
A.经济型性评论专栏B.微型小言论专栏C.临时性专栏D.个人冠名专栏答案:B11.()的出现,是新闻评论演进为独立新闻体裁的重要标志。
A.编者按B.编后记C.社论D.时事短评答案:D12.新闻评论者的个人意见要转化为公众意见主要依靠()实现这一过程。
A.论题B.论证C.论点D.论据答案:D13.()是指运用论据证明或说明论点的过程及其方式方法。
新闻评论教程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新闻评论的主要功能是:A. 传递信息B. 引导舆论C. 娱乐大众D. 教育公众2. 新闻评论的写作应该遵循的原则是:A. 客观公正B. 情绪化表达C. 个人主观臆断D. 随意编造事实3. 以下哪项不是新闻评论的常见结构?A. 引言B. 正文C. 结论D. 图表4. 新闻评论的选题应该:A. 紧跟热点B. 随意选择C. 只关注娱乐八卦D. 只涉及个人兴趣5. 在撰写新闻评论时,以下哪项是正确的做法?A. 只引用权威媒体的信息B. 可以随意引用未经核实的信息C. 引用信息时需要注明出处D. 可以忽略引用信息的准确性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
2. 描述新闻评论中常见的论证方法,并举例说明。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 论述新闻评论在社会舆论引导中的作用,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
2. 论述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的写作和传播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并探讨这些变化对新闻评论质量的影响。
四、应用题(20分)请根据以下新闻材料,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新闻评论。
新闻材料:“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最近,一家科技公司宣布,他们开发了一款能够进行新闻评论写作的人工智能助手。
该公司表示,这款人工智能助手能够理解新闻内容,并自动生成评论文章,极大地提高了新闻评论的效率。
”参考答案(仅供参考)一、选择题1. B2. A3. D4. A5. C二、简答题1. 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主要区别在于目的和形式。
新闻报道主要目的是传递事实信息,注重客观性和时效性,而新闻评论则更侧重于对新闻事件的分析和评价,注重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新闻评论通常包含作者的个人见解和对事件的深入解读,而新闻报道则力求客观公正,避免个人情感色彩。
2. 新闻评论中常见的论证方法包括事实论证、逻辑论证和情感论证。
例如,事实论证是通过引用相关数据和事实来支持论点;逻辑论证是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来增强说服力;情感论证则是通过调动读者的情感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新闻评论期末题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评论写作1、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
它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杂感随笔、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等体裁,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的评论文章的总称。
它是一种政论性的新闻体裁,是新闻宣传的一种重要手段。
2、新闻评论学:新闻评论学是应用新闻学的一个分支,是以纸质媒介、电子媒体和网络媒体新闻评论的原理、原则、方法一以及历史沿革作为研究对象,以熟练掌握新闻评论运作规律、发挥评论最大效用为主旨的一门科学。
3、社论:社论是代表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编辑部发言的权威性言论。
它是表明新闻媒体的政治面目的旗帜。
同其他评论文体比较,社论的论题是针对当前重大事件、重大典型和重大问题发言的,具有鲜明的政策性、导向性和指导性。
4、编者按语:它不是独立的新闻评论文体,而是一种依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的画龙点睛式的简短的新闻评论,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等新闻传播媒介的编者专用的对新闻稿件所附加的评介、批注、建议或说明性文字,也是新闻媒介的编者最常用的一种发言形式。
5、新闻述评:又称记者述评,中的一种边缘体裁,以融合新闻和评论于一体为基本特点。
述评既报道事实,又对新闻事实做出必要的分析与评价,有述有评,评述结合。
6、新闻时评:又称时事评论,简称时评。
是传播者借助大众传播工具和载体,对刚刚发生的新闻事实、现象、问题,在第一时间发表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的论说形式。
以议论时事为主,最初专指时事短评,现多指新闻性、针对性很强的个人署名的专栏评论。
7、专栏评论:专栏评论指的是在报纸相对固定版面上特定的专门栏目中发表的议论。
专栏评论具有稳定性、时代感、群言性等特点。
8、新闻评论的发展趋势如何:1)由大型为主向大与小结合,逐步向小型化方向发展的趋势;2)评论与新闻相互结合的趋势,评论与报道的结合,表现在两种基本新闻手段之间的配合,还表现在两种基本手段之间的融合关系。
江西师范大学《新闻评论》2019-2020学年第一期末试卷2019-2020学年期末试卷新闻评论专业:新闻学、传播学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第一部分:选择题(30分)新闻评论的主要功能是什么?(5分)A) 传递信息B) 表达态度C) 评论事件D) 娱乐读者新闻评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5分)A) 客观性、公正性、时效性B) 主观性、偏激性、娱乐性C) 客观性、公正性、娱乐性D) 主观性、偏激性、时效性新闻评论的主要类型是什么?(5分)A) 新闻报道、新闻评论、新闻分析B) 新闻报道、新闻评论、编辑评论C) 新闻报道、新闻分析、编辑评论D) 新闻报道、编辑评论、新闻分析新闻评论的语言特点是什么?(5分)A) 简洁、明了、生动B) 复杂、晦涩、枯燥C) 简洁、生动、枯燥D) 复杂、明了、生动新闻评论的作用是什么?(5分)A) 影响公众舆论B) 传递信息C) 娱乐读者D) 表达态度新闻评论的基本原则是什么?(5分)A) 客观性、公正性、真实性B) 主观性、偏激性、娱乐性C) 客观性、公正性、娱乐性D) 主观性、偏激性、真实性第二部分:简答题(40分)什么是新闻评论?请简要阐述其定义和特征。
(10分)新闻评论的主要类型是什么?请简要阐述其特点和应用。
(10分)新闻评论的语言特点是什么?请简要阐述其重要性和应用。
(10分)新闻评论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阐述其影响和效果。
(10分)第三部分:问题解决题(30分)某新闻事件的评论文章,如何评价其客观性和公正性?请简要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15分)某新闻评论的语言风格,如何评价其生动性和简洁性?请简要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15分)。
名词解释:1.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
2.社论(在广播、电视媒体中称为“本台评论”)是代表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编辑部发言的权威性言论。
3.短评是一种篇幅短小、内容单一、分析扼要、使用灵便的编辑部评论。
4.编者按语不是独立的新闻评论文体,而是一种依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的画龙点睛式的简短的编者评论,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等新闻传播媒介的编者专用的对新闻稿件所加的评介、批注、建议或说明性文字,也是新闻媒介的编者最常用的一种发言方式。
5.专栏评论指的是在报纸相对固定版面上特定的专门栏目中发表的评论。
6.专栏小言论也称新闻小言论。
是指设在报纸要闻版的短小的群众性言论专栏中发表的新闻性较强的小型化言论。
7.述评又称新闻述评或记者述评,是新闻领域中的一种边缘体裁,以融新闻和评论于一体为基本特点。
8.广播新闻评论(广播评论)是新闻评论在广播媒介的具体运用9.广播谈话是“为说而写”的评论,它以谈话的语言、口吻及表达方式评价事物和分析问题,也称之为“广播漫谈”、“广播杂谈”或“广播对话”。
10.评论员(或主持人)评论,是指由评论员自己撰写(或参与撰写)并由自己播讲的评论,它是与播音员播诵的评论相对应的评论形式。
11.音响评论是指兼用实况音响、背景音响和解说及论述性语言表达内容的广播评论形式。
12.资料音响主要是指为引出话题、交代背景、烘托气氛而选用的以前录制好的声音资料,包括昔日的讲话、音乐、歌曲及其他唤起人们记忆和佐证评论观点的音响。
简答:1.新闻评论的特点(1)强烈的新闻性(2)鲜明的政治性(3)广泛的群众性2.新闻评论的功能(1)引导(2)解惑(3)表态(4)深化3.新闻评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1)由大型为主向大与小结合,逐步向小型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2)评论与新闻相互结合的趋势(3)由少数专业人员主持笔政开始向专群结合、注意吸引受众参与的开放搞活的方向转型(4)在说理论述上由以往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互相割裂而向相互结合方向发展的趋势(5)声像评论的逐渐兴起因而呈现声像评论之间以及它与报刊文字评论之间互相争夺受众进而竞争共荣的发展趋势4.选择和确定论题的依据(1)当前的客观形势、舆论动向和宣传任务,以及最近中央发布的重要决定、工作部署和最新的政策精神(2)实际生活中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变革、新矛盾、新风险,以及来自广大群众和社会基层的呼声和要求(3)重要的新闻事实、新闻事件和新闻典型5.立论的基本要求(1)针对性a.针锋相对,拨正舆论导向b.针砭时弊,对症下药c.针对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矛盾进行立论d.针对人们的思想疙瘩进行说理引导e.寓针对性于正面引导之中,有助于强化立论的赞誉效应(2)新颖性a.论题新颖,且有独到见解b.与错谬或片面观点的交锋中闪现真理的亮点c.有新的由头或论据d.选取新的立论角度(3)准确性a.概念、论断不准确b.提法、分寸的片面和绝对c.不合法规d.虚夸e.不合语法逻辑(4)前瞻性a.敏锐感b.洞察力c.预见性6.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的要求(1)平易近人深入浅出(2)形象生动爱憎分明(3)入情入理情理交融(4)朴素精炼要言不烦7.配发言论的效应(1)强调的效应(2)深化的效应a.开掘事物的本质,显示举一反三效应b.弥补报道之不足,防止负效应c.延伸报道思想(3)协调的效应a.失利时鼓劲,胜利时提醒,以平衡人们心态b.调剂舆论温度8.哪些新闻事实需要配评论(1)方向性新闻(2)批评性新闻(3)倾向性新闻(4)对比性新闻9.社论的写作要求(1)集思广益、精心写作a.集体研究,精心修改b.党委书记亲自写作或动手修改一些最重要的社论(2)面向干部与面向广大读者(3)严肃庄重与通俗平易10.编者按语的写作要求(1)立足依托,有所超脱(2)迅速及时,轻便灵活(3)言简意赅,点到为止(4)明快犀利,讲究分寸11.新闻述评的特点(1)评述结合,以评为本(2)述中有评,评中有述(3)由述而评,以评驭述12.新闻述评写作的基本要求(1)选材精当,立意新颖(2)即事明理,重在分析(3)夹叙夹议,事理交融13.广播新闻评论的特点(1)快捷(2)浅显(3)平易(4)生动14.音响在评论中的作用(1)充当由头,引出话题(2)提供论据,佐证论点(3)参与议论,烘托主题(4)交待背景,渲染气氛15.电视评论的特点(1)视听结合的评论(2)形象化的政论第一章1、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新闻评论主要表达的是主观性信息;而新闻报道只应表达客观性的信息。
《新闻评论》20春期末考核
1 单选题
1 ()法就是在评论写作中,正面提出自己的见解、主张、观点,经过严密论证证实自己观点正确的论证方法。
A 缘事议理法
B 比较分析法
C 立论说理法
D 驳论辩证法
2 新闻评论《水,让我们重新认识你——北京缺水问题述评》的标题是()式标题。
A 叙述式
B 祈使式
C 描述式
D 禁令式
3 评论员文章的分类中不包括以下的()
A 本报评论员文章
B 特约评论员文章
C 评论员专论
D 观察家评论
4 中共新闻体制下报纸社论是采取()负责制
A 党委
B 评论部
C 总编辑
D 作者
5 新闻评论在确定评论的角度和意向的阶段是在完成()的工作
A 立意
B 选题
C 立论
D 立据
6 文气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提出来。
A 刘勰
B 曹丕
C 孟子
D 韩愈
7 来自“上头”的选题,指的是根据()做出的选题。
A 当前形势
B 社会热点
C 新闻事件
D 捕风捉影
8 新闻评论《严禁利用交通执法创收》的标题是()式标题。
A 叙述式
B 提问式
C 描述式
D 禁令式
9 一篇完整的新闻评论,一般总有一个(),也可称作中心论点或基本论点,或者通常所说的主题,它是评论中全部观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是作者需要全力说明的总主张、总看法,是贯穿全文的一根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