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类的水解[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542.91 KB
- 文档页数:8
高三化学教案化学教案-盐类的水解[第二课时](精选3篇)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盐类的水解是指盐在水中溶解时,部分离子与水分子发生反应生成酸或碱。
2. 掌握盐类的水解反应的表达形式和计算方法。
3. 了解盐类水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1. 盐类的水解反应的表达形式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2. 盐类水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了解。
教学过程:1. 复习复习上节课的盐类的定义和制备方法。
2. 引入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当盐溶于水时,会发生什么样的反应?盐类的水解是什么意思?3. 学习- 盐类的水解反应的定义和表达形式通过示意图和实验现象,讲解盐类的水解反应的定义和表达形式。
- 盐类的水解反应的计算方法通过实例和计算,讲解盐类的水解反应的计算方法。
4. 拓展让学生分组,根据所学知识解释以下现象:- 为什么海水是咸的?- 为什么某些农作物只能在碱性土壤中生长?5. 实践设计一个实验,观察不同盐溶于水时的实验现象,并分析其中的水解反应。
6. 应用让学生思考盐类水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
7. 总结通过小结,巩固所学知识。
8. 作业完成课后习题。
二、教案二教学目标:1. 掌握盐类水解反应的定义和表达形式。
2. 理解盐类水解反应的原理。
3. 熟练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盐的水解反应。
教学重点:1. 盐类水解反应的定义和表达形式的掌握。
2. 盐类水解反应原理的理解。
教学难点:1. 盐类水解反应的原理的理解。
2. 盐类水解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展示实验现象引入盐类水解反应的概念。
二、讲授1. 盐类溶解与水解的区别通过示意图和实验现象讲解盐类溶解与水解的区别。
2. 盐类水解反应的定义通过示例引导学生推导盐类水解反应的定义。
3. 盐类水解反应的表达形式介绍盐类水解反应的表达形式和常见的水解反应。
4. 盐类水解反应的原理通过实例和实验解释盐类的水解反应的原理。
三、练习1. 让学生练习盐类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盐类的水解第二课时》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以及实验中的应用。
2.能熟练判断和比较与盐类水解有关的离子浓度的大小。
[重点·难点]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
1.盐类做净水剂铝盐、铁盐等部分盐类水解生成胶体,有较强的吸附性,常用作净水剂。
如明矾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2.热碱水去油污纯碱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热______CO2-3的水解,溶液碱性______,去污能力增强。
3.盐溶液的配制和保存配制、保存SnCl2或FeCl3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加入少量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泡沫灭火器原理泡沫灭火器中的Al2(SO4)3和NaHCO3发生水解相互促进的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0.1 mol·L-1的NaHCO3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c(Na+)>c(HCO-3)>c(H+)>c(OH-)B.c(Na+)=c(HCO-3)>c(OH-)>c(H+)C.c(Na+)+c(H+)=c(HCO-3)+c(OH-)+2c (CO2-3)D.c(Na+)+c(H+)=c(HCO-3)+c(OH-)+c(CO2-3)6.已知在0.1 mol·L-1的NaHSO3溶液中有关微粒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Na +)>c(HSO-)>c(SO2-3)>c(H2SO3)。
3(1)该溶液中c(H+)________c(OH-)(填“>”、“<”或“=”),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
2、能够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重点】响盐类水解的因素【难点】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和分析,学会从现象到本质到归纳总结的能力。
课前预习案【复习与回顾】1、盐类水解的概念: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跟水所电离出来的()结合生成()的反应。
2、盐类水解的实质是:生成(),破坏()的电离平衡,()了水的电离。
3、盐类水解的规律:有()就水解;无()不水解;越()越水解;谁()显谁性;同强显()性。
【自主学习】阅读课文第47-48页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盐水解的离子方程式:CH3COONa (NH4))2SO4FeCl3K2CO32、判断下列盐溶液的酸碱性,若该盐能水解,写出其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KF (2)NH4NO3 (3)Na2SO4 (4)NaHCO33、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1)盐类本身的性质:这是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
组成盐的酸或碱越弱,其水解程度,溶液的碱性或酸性。
(2)温度:盐的水解是____ _反应。
因此升高温度其水解程度_ ____。
(3)浓度:盐的浓度越小,其水解程度越___ ___。
(4)溶液的酸碱性:控制溶液的酸碱性,可以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
如Na2CO3溶液中加碱可以____ _水解。
加酸可以___ __水解。
课堂探究案【探究1】多元弱酸强碱盐的水解:多元弱酸阴离子分步水解,以第一步为主。
请书写Na2CO3、Na3PO4的水解方程式【探究2】盐本身性质对盐类水解平衡的影响实验探究:用pH试纸测同浓度的CH3COONa、Na2CO3、NaHCO3溶液的pH实验现象:实验分析:(1)碱性由大到小顺序:(2)写出CH3COONa、Na2CO3、NaHCO3水解的离子方程式(3)分析CH3COO–、CO32–、HCO3–水解生成的酸的相对强弱酸性:实验结论:酸根离子水解的弱酸越弱,其水解程度(),对应钠盐溶液碱性()练习演练:1、已知酸性HCN >HF,则0.1mol/LNaF、NaCN溶液,水解程度大,碱性强。
高中化学-高一盐类的水解[第二课时]教案教学内容:盐类的水解教学目标:了解常见氯化物、硝酸盐、碳酸盐的水解反应,掌握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教学重点:盐类的水解反应的机理,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教学难点: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分析盐类水解反应的条件及结果。
教学方法:讲授、示范、互动式教学。
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言:同学们,化学中有一类反应叫盐类水解反应,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
2.让同学们回想一下化学中学过哪些化合物会发生水解反应以及水解反应的一般特征及规律。
二、讲解1.盐类的概念同学们都知道,盐就是酸和碱中和得到的化合物,其化学式一般为MX,其中M为金属离子,X为非金属离子或者是配离子。
2.盐类水解反应的机理(1)离子水解反应离子水解反应是盐类溶于水后,其离子与水反应而产生的水解反应。
水的离子化程度很小,因此与一些具有高度电离的盐可以发生离子反应。
例如:NaCl + H2O → Na+ + Cl- + H2O(2)羟根水解反应羟根水解反应是盐类中金属离子与水中的羟根离子反应而产生的水解反应。
例如:FeCl3 + 3H2O → Fe(OH)3↓ + 3HCl(3)酸根水解反应酸根水解反应是盐类中非金属离子(酸根)在水中发生水解反应。
例如:Na2CO3 + H2O → 2NaHCO33.盐类水解反应的影响因素(1)离子的电性质离子的电性质越强,溶解后产生的碳酸、氯化物、硝酸盐分解的程度越小。
(2)溶液的酸碱性溶液的酸碱性是影响盐类水解反应的一个重要因素,通常情况下,酸性溶液中碳酸盐会完全分解,硝酸盐也会分解得较多;碱性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大,锌盐等氢氧根离子反应,但氯、硝酸盐则不会水解。
(3)温度根据虑斯提定律,氢氧根和羟根离子的反应速率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因此,若溶液处于高温环境,其水解作用也会增强。
三、实验操作演示以Fe2(SO4)3为例,进行水解反应的演示。
实验步骤:1.取0.1mol/L的Fe2(SO4)3溶液100ml,分别取约25ml至4个试管中。
高中化学-高一盐类水解[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酸碱指示剂的简单原理和应用
2.学习酸、碱、盐和水的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
3.了解酸、碱中离子的数量关系,理解pH值的概念
4.掌握测量pH值的方法和技巧
5.掌握酸碱滴定的基本操作,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析化学实验现象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酸碱指示剂变色原理及其作用
2.理解pH值的含义,能根据所给条件计算pH值
3.掌握酸碱滴定的基本操作,能结合化学实验解析化学现象
【教学步骤】
1.引入新知识
采用实验或者PPT的形式,介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原理,和pH值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学习新知识
带领学生通过分组实验的形式,探究酸和碱的性质、相互转化关系及其离子数量的关系。
进一步层层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出发,理解化学方程式的物质守恒和电荷守恒原理,并运用已知知识,解析酸碱滴定实验的原理和现象。
3.拓展应用
通过较难的专题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
素养能力。
例如研究各种水解及其芳香族溶液的酸碱性、产生的离子种类及数量关系等。
4.课堂互动
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动手解决实际问题,并鼓励学生进行思维实验,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
【教学方法】
1.情景案例法:通过具体化、痕迹化的形式,体现化学知识的
内在关系及其在具体化学现象中的应用。
2.板书法:帮助学生形成思维方式,进一步理解化学规律的本
质及其重要性。
3.课堂讨论法: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促进课内外知识的交流及
共享。
高中化学-高二盐类水解[第二课时]教案【课程名称】:高中化学-高二盐类水解【教学时长】:1课时(40分钟)【教学目标】:1.了解盐类水解的概念与特点;2.熟悉铵盐的水解过程以及对应的化学方程式;3.掌握碱性金属盐和弱酸盐的水解过程与性质。
【教学重点】:1.铵盐的水解过程与对应的化学方程式;2.碱性金属盐和弱酸盐的水解过程与性质。
【教学难点】:1.将铵盐的水解过程与方程式进行结合掌握;2.理解弱酸与碱性金属盐的水解过程不同,差别在哪里。
【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Step1】课前导学(5分钟)老师在课前让同学们看一下这几个问题:1.碳酸氢钠加醋酸会发生什么反应?2.醋酸是弱酸还是强酸?3.铵盐水解时可以产生什么物质?4.氯化钙与丙酮的混合物会发生什么反应?【Step2】引入(5分钟)通过分析学生们的回答(如果有的话),引导学生了解到,化学反应中的物质都会发生化学变化,而这种化学变化会改变物质的特性,导致物质变成了新的物质。
而盐类的水解就是其中一种常见的化学变化,接下来的课堂上,我们将全面的了解水解反应。
【Step3】教学过程(25分钟)1.铵盐的水解铵盐指的是NH4+和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如NH4Cl、(NH4)2SO4等。
当铵盐溶解在水中时,会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铵(NH4OH),在一定条件下,氢氧化铵又会发生电离,生成NH4+和OH-。
NH4+ + H2O ⇔ NH4OHNH4OH ⇔ NH4+ + OH-2.碱性金属盐和弱酸盐的水解碱性金属盐和弱酸盐的水解有区别,例如K2CO3、Na2CO3为碱性金属盐,而二氧化碳是弱酸盐。
碱性金属盐的水解总是生成碱性溶液,如K2CO3、Na2CO3的水解反应式:M2CO3 + H2O → 2MOH + CO2(M为金属)弱酸盐的水解一般生成酸性溶液,如CO2的水解反应式:CO32- + H2O ⇌ HCO3- + OH-HCO3- + H2O ⇌ H2CO3 + OH-H2CO3的电离式:H2CO3 ⇔ H+ + HCO3-【Step4】自主探究(5分钟)让学生们利用课本或网络资源,查找其他常见的盐类水解反应,并使用课堂时间进行学习和讨论。
《盐类的水解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能解释强碱弱酸盐和强酸弱碱盐的水解。
2.能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得出盐类水解的规律,揭示盐类水解的本质。
3.能运用盐类水解的规律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会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教学重点:盐类水解的本质教学难点: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和分析教学过程: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盐溶液一定显中性吗?[问题引入]一、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 pH试纸检验下列各组溶液的酸碱性:【活动与探究】用、SOCO、 Na、 Na)NaCl 、NHCl、 CHCOONa (二)AlCl一( 4243332溶液的酸碱性盐的类型)从生成该盐的酸和碱的强弱分(盐溶液的酸碱性与为什么不同的盐溶液的酸碱性不同?由上述实验结果分析,【讨论】生成该盐的酸和碱的强弱间有什么关系?盐的组成:强酸强碱强酸强碱盐如:NaCl KNO 3强酸弱碱盐 NHCl 4Al(SO) 324弱酸弱碱弱酸强碱盐 CHCOONaNaCO 323弱酸弱碱盐 CHCOONH 43△正盐的组成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关系:(谁强显谁性,都强显中性)<①强碱弱酸盐的水溶液显碱性 c(H c(OH—+) )> c(OH②强酸弱碱盐的水溶+—) )液显酸性 c(H—+)③强酸强碱盐的水溶液显中性 c(H)= c(OH )(二组溶液的酸碱性,并用实验验证。
1练习:推测以上活动与探究中—+①正盐溶液中为什么含有H、OH?【讨论】—+大小关系会不同?酸碱性不同?)c(OH、)c(H②为什么不同正盐的水溶液中结合实验结果具体分析:【讨论】1.CHOONa溶液 (显碱性,为什么?) 3—+ + Na=CHOO CHOONa33 +—+ + OH H HO2COOHCH3①总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②总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水的电离平衡 )弱电解质(化学式:③溶液中_____(有或无)促进、抑 ( 方向移动,因而__________(被破坏或不受影响),并向)(填“>”“<”或“=”),呈制)了水的电离。
第2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第2课时盐类的水解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盐类水解的概念,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并能够运用盐类水解知识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盐类水解概念的引出、讨论,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并由此加深对特殊的弱电解质——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的理解,由此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形成规律,运用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从学生已经熟悉的知识入手,不断设疑,演示实验,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然后进行理论分析,由表及里,找出现象的真正原因。
使学生在理论分析,总结规律的一系列活动中,获得极大的学习乐趣,由此喜爱化学。
二、重点、难点盐类水解的实质,盐溶液的酸碱性规律及判断;从现象到本质到总结出一般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启发讨论和比较归纳法。
四、教学准备1、实验用品准备:1)、仪器:试管、玻璃棒、玻璃片2)、试剂:醋酸钠、碳酸钠、氯化铵、氯化钠、硫酸铝、硝酸钾、盐酸、pH试纸、酚酞试液。
2、多媒体课件、学案五、教学过程【复习回顾】一、pH、c(H+)与c(OH-)的大小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二、常见的弱电解质三、PH试纸的使用方法:【新课引入】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盐溶液是否都显中性?【演示实验】在室温下,向一含钠离子的单一溶质的无色溶液中滴加酚酞,观察现象,再加入盐酸,观察现象。
【探究实验】请用pH试纸测定以下浓度均为0.1mol/L的溶液PH值并确定其酸碱性【师生分析】1.CH3COONa溶液中存在着几种离子?2.哪些离子可能相互结合,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3.为什么CH3COONa溶液显碱性?4.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动画展示】利用动画展示微观粒子之间相互作用,从而导致溶液显酸性或碱性的原因。
【知识整合】 1、盐类的水解定义【学生自主分析】要求学生对NH4Cl、NaCl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小组讨论结束后请学生完成分析。
第三节盐类水解(教案第二课时)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及盐类水解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2、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2、培养学生归纳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
美育目标:通过对盐类水解规律的总结,体会自然万物变化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盐类水解的本质,理解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的水解的规律。
教学难点: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和分析。
教学方法:启发式实验引导法教学过程:板书:三、影响水解的因素:内因:盐类本身的性质这是影响盐类水解的内在因素。
组成盐的酸或碱越弱,盐的水解程度越大,其盐溶液的酸性或碱性就越强。
“无弱不水解,有弱即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外因:1、温度由于盐的水解作用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所以盐的水解是吸热反应,温度升高,水解程度增大。
2、浓度溶液浓度越小,实际上是增加了水的量,可使平衡相正反应方向移动,使盐的水解程度增大。
(最好用勒沙特例原理中浓度同时减小的原理来解释)3、溶液的酸碱性盐类水解后,溶液会呈现不同的酸碱性。
因此,控制溶液的酸碱性可以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
如在配制FeCl3溶液时常加入少量盐酸来抑制FeCl3水解。
盐的离子与水中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结合的能力的大小,组成盐的酸或碱的越弱,盐的水解程度越大。
过渡:水解反应有什么应用呢?引入:大家知道泡沫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吗?它就是利用Al2(SO4)3和NaHCO3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来灭火的。
那么Al2(SO4)3和NaHCO3是怎么反应?讨论:Al3+ 和HCO3-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吗?分析:Al3+易结合水电离出的OH-,HCO3-易结合水电离出的H+,两者在水溶液中会发生强烈的双水解,反应进行得很彻底。
Al3++ 3HCO3-= Al(OH)3↓+3CO2↑(反应前有水参加,反应后又有水生成)讲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也会碰到一些问题或观察到一些现象,你有没有想过要去分析它,找出其中的原因呢?比如,有一次我在实验室配制FeCl3溶液时,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竟然变浑浊,大家能解释一下是什么原因?(FeCl3发生了水解,生成了Fe(OH)3,使溶液变浑浊了。
盐类的水解[第二课时]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hydrolysis of salt
盐类的水解[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
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在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本教案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
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
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第二课时
目标:
1.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与水解平衡移动。
2.盐类水解的应用。
教学设计:
1.师生共同复习巩固第一课时相关知识。
(1)根据盐类水解规律分析
醋酸钾溶液呈性,原因;
氯化铝溶液呈性,原因;
(2)下列盐溶于水高于浓度增大的是
2.应用实验手段,启发思维
实验1.在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分析为什么?将溶液分成二等份装入二支干净试管中,一支加热,另一支保持室温,进行比较。
现象;
原因分析;
实验2.将新制备的胶体中,分装于二支试管中,一支试管加入一滴盐酸,与另一支试管对照比较。
现象;
原因分析。
教学过程: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1.主要因素是盐本身的性质。
组成盐的酸根对应的酸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碱性就越强,越高。
组成盐的阳离子对应的碱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酸性就越强,越低。
2.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主要有温度、浓度及外加酸碱等因素。
(1)温度:盐的水解是吸热反应,因此升高温度水解程度增大。
(2)浓度:盐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
盐浓度越大,水解程度越小。
(3)外加酸碱能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
例如水解呈酸性的盐溶液加入碱,就会中和溶液中的,使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而促使水解,若加酸则抑制水解。
盐类水解知识的应用
1.盐溶液的酸碱性判断
根据盐的组成及水解规律分析。
“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作为常规判断依据。
例题:分析:溶液是显酸性?还是显碱性?为什么?
分析:溶液是显酸性?还是显碱性?为什么?
3.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电解质水溶液K存在着离子和分子,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定量关系。
也存在量的大小关系。
(1)大小比较:
①多元弱酸溶液,根据多元酸分步电离,且越来越难电离分析。
如:在溶液中,;
②多元弱酸正盐溶液,根据弱酸根分步水解分析。
如:
在溶液
中,;
③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比较要看溶液中其他离子对其影响因素。
④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比较,要进行综合分析,要考虑电离、水解等因素。
(2)定量关系(恒等式关系)
①应用“电荷守恒”分析:
电解质溶液呈电中性,即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
如溶液中,阳离子有和,阴离子有,根据电荷守恒原理有:
②应用“物料守恒”方法分析。
电解质溶液中某一组份的原始浓度(起始浓度)应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
如:晶体中,
在溶液中:
例题分析:
解题思路:
溶液中存在二个守恒关系
a
本节教学中以“是否盐溶液都显中性?”为设问,以实验探究形式引入教学,在本节课后,也可做进一步的探究活动,如:在了解正盐溶液的酸碱性的本质后,提出问题“酸式盐的水溶液是否都显酸性?”
用pH试纸分别测 NaHSO
4、NaHSO3、NaHCO3三种溶液的pH值,找出答案,并讨论分析原因。
分析:结果是有的酸式盐显酸性,有的酸式盐却显碱性,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讨论分析,拓宽知识面,活跃学生思维。
探究习题
一题多变
原题:在氯化铵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Cl-]>[NH4+]>[H+]>[OH-]
(B) [NH4+]>[ Cl-]>[H+]>[OH-]
(C) [ Cl-]=[NH4+]>[H+]>[OH-]
(D) [NH4+]=[ Cl-]>[H+]>[OH-]
变题一:100毫升0.1摩/升盐酸与50毫升0.2摩/升氨水溶液混和,在所得溶液中()
(A) [Cl-]>[NH4+]>[H+]>[OH-]
(B) [NH4+]>[Cl-]>[H+]>[OH-]
(C) [Cl-]=[NH4+]>[H+]>[OH-]
(D) [NH4+]=[Cl-]>[H+]>[OH-]
变题二:将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和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NH4+]>[Cl-]>[H+]>[OH-]
(B) [NH4+]>[Cl-]>[OH-]>[H+]
(B) [Cl-]>[NH4+]>[H+]>[OH-]
(D) [Cl-]>[NH4+]>[OH-]>[H+]
变题三:一种一元强酸HA溶液加入一种碱MOH反应后,溶液呈中性,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A)加入的碱过量
(B)酸与碱等物质的量混和
(C)生成的盐不水解
(D)反应后溶液中[A-]=[M+]
答案:
A; A; B; D。
点拨:通过改变设问角度,改变化学过程,改变或增减已知条件,能大大提高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深刻性。
一题多变有效的两种形式为:⑴对同一知识点,按思维层次递进一题多变。
⑵对同一知识点进行题型变换和条件变换。
上题中,按照思维层次的递进原则进行设计,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