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交通特性
- 格式:ppt
- 大小:3.27 MB
- 文档页数:3
城市交通特性的研究是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基础,其内容包括:交通系统各要素(如驾驶员、乘客、车辆、行人、道路交通等)自身的特性;交通流的特性;交通要素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关特性。
以下重点介绍前两部分内容。
人的交通特性(一)驾驶员的交通特性道路交通系统是由人、车、路三部分组成的一个综合的大系统,其中人包括驾驶员、乘客、行人和居民,是道路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驾驶员的行为对整个道路交通系统的运行有着很大的影响,因为驾驶员在保证将车内的旅客和货物迅速、安全、准时地送达目的地的同时,还要注意对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影响,尽量减少交通事故,因此要求驾驶员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熟练的驾驶技术。
一般认为,驾驶员的交通特性包括驾驶员的反应操作时间、驾驶员的生理及心理特性等。
1.反应操作时间驾驶员的反应操作包括感知路况信息、判断分析、采取动作并使动作发生效果三个主要过程,三者所需时间之和就构成了驾驶员的反应操作时间。
反应操作时间的长短与驾驶员的素质、个性、年龄、性别、注意力集中程度以及工作经验等因素有关。
驾驶员开始制动前最少需要0.45感知时间,产生制动效果需0.35,共计0.75。
美国各州公路与运输工作者协会(丸AASHTO)规定,判断时间取1.55,作用时间为15,因此从感知、判断、开始制动,到制动发生效力的全部时间通常按2.5—3.05计算,道路设计中即以此作为计算制动距离的基本参数。
2.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特性(1)视觉特性驾驶员所获得的交通信息,约有80%来自于视觉。
可以说视觉机能直接影响到路况信息的获取和行车安全。
驾驶员的视觉机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①视力视力是眼睛辨别物体大小的能力,分为静视力和动视力。
静视力指人体静止时的视力,我国机动车驾驶员体检时要求双眼视力均为0.7以上或双眼裸视视力均不低于0.4,但矫正视力必须达到0.7以上,且无红绿色盲。
动视力是指驾驶员在汽车运动过程中的视力,随着速度的增大而迅速降低,此外动视力还随年龄增大而下降。
1第二章交通特性2第二章交通特性■内容介绍一、主要内容2.1 人-车-路基本特性2.2 交通量特性2.3 行车速度特性2.4 交通密度特性二、基本要求1.熟悉交通系统三个基本要素的交通特性2.掌握交通流三参数的基本概念、基本特性三、重点与难点1.驾驶员的交通特性2.交通流三参数的基本概念与特性32.4 交通密度特性2.3 行车速度特性2.2 交通量特性2.1 人-车-路基本特性本章主要内容第二章交通特性42.1 人-车-路基本特性环境小汽车、大客车、公共汽车、卡车、摩托车、人力车(自行车、三轮车)出行者、规划设计和管理者等5一、人的交通特性对人的交通特性的研究是以交通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研究驾驶员及行人在交通环境中的心理、生理和行为特征。
2.1 人-车-路基本特性(一)驾驶员(Drivers)的交通特性1.驾驶员的职责和要求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身体素质、心理素养、驾驶技术。
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安全意识、遵纪守法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踏实工作良好的身体素质——体质、视力、判断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心平气和、文明礼貌熟练的驾驶技术——得心应手62.1 人-车-路基本特性•2004年5月31日起,国家《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GB19522-2004)标准正式出台。
•新标准对车辆驾驶人员血液酒精含量临界值作了调整,饮酒驾车由原来的≥30mg/100ml 调整为≥20mg/100ml ,醉酒驾车由原来的100mg/100ml 调整为≥80mg/100ml ,新国家标准的出台无疑加大了处罚的力度。
•据专家估算:20mg/100ml 大致相当于一杯啤酒;80mg/100ml 则相当于3两低度白酒或者两瓶啤酒;而100mg/100ml 就大致相当于半斤低度白酒或者3瓶啤酒。
72.1 人-车-路基本特性2.驾驶员的反应操作过程感官(接受外界信息)→感觉(大脑)→知觉(判断)→操作。
82.1 人-车-路基本特性3.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特性(1)视觉特性(Visual Acuity)根据统计分析,各种感觉器官给驾驶员提供交通信息数的比例是:视觉是驾驶员信息输入最重要的感觉器官。
交通参与者的风险因素一、行人的交通特性与风险因素1、儿童—行为无常,注意力集中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身材矮小,容易落入驾驶盲区—在起步倒车之前,要下车观察,确保安全措施:提前减速,必要时停车避让2、青少年—注意力不集中—喜欢冒险措施:提前减速,必要时停车避让3、老年人—反应迟钝、行动缓慢—应变能力差措施:降低车速,注意观察其动态4、残疾人盲人与聋哑人措施:降低车速,注意观察其动态,必要时停车避让二、机动车的交通特性与风险因素1、大型客、货车—车身大,盲区大—惯性大、制动较慢,转向困难措施:提前减速,保持足够的安全间距,发现情况立即避让或停车。
2、城市公交车—有固定的行车路线,专用车道和停靠站—停靠时,车辆较多。
—盲区较大,难于全面观察周边的交通情况措施:减速慢行,注意观察站内车辆和人员动态,做好随时停车的准备。
观察超车车辆,并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3、小型汽车—车体小,加速性能好、速度快以及操纵灵活措施:注意观察其动态,控制车速,并与其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4、摩托车—体积较小、速度较快、转弯灵活—缺乏安全保障设施措施:注意观察其动态,控制车速,并与其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随时做好避让或停车的准备。
5、特种车辆—车速快—不受通行规定约束,享有优先权措施:听到报警音后,即使判断其可能的方位,靠边避让或停车,保证其顺利通过。
三、非机动车的交通特性与风险因素1、自行车—与自行车驾驶者的行为特性有关—安全保障设施较差,稳定性比较差,容易发生侧倒—容易逆行和占到行使措施:注意观察动态,减速慢行,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2、人力车—制动困难,不能及时避让车辆—容易出现车辆横转和甩尾现象—有时出现曲线行使现象措施:及时减速,注意观察其动态3、畜力车—不可控因素较多、遇到意外刺激,易发生惊车—夜间赶车人困乏时,牲畜往往走到道路中间或左侧,不能避让机动车辆措施:减速慢行,靠近时,禁鸣喇叭,防止牲畜受惊发生意外四、典型交通环境的交通特性与风险因素1、平面交叉路口—人流、车流量大—视线盲区多__转弯时,风险增大措施:提前降低车速,及时选择正确的行驶车道,观察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观察路口内车辆和行人的动态2、道路与铁路平面交叉路口—车辆通行条件较差—道口交通混乱措施:慢速通过铁轨,避免在铁轨上加速、减速和制动,防止在铁轨上出现发动机熄火的现象。
驾驶员的交通特性在我们日常的交通出行中,驾驶员是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的行为和特性直接影响着道路交通的安全与效率。
那么,驾驶员都有哪些交通特性呢?首先,驾驶员的视觉特性对驾驶安全有着显著的影响。
人的眼睛在观察事物时,存在一定的视觉范围和视觉适应能力。
在驾驶过程中,驾驶员需要及时准确地获取道路上的各种信息,包括交通标志、标线、其他车辆和行人等。
然而,人的视力并不是无限的,存在着视野盲区。
比如车辆的 A 柱可能会遮挡驾驶员的部分视线,在转弯时就容易形成危险。
而且,夜间驾驶时,由于光线较暗,驾驶员的视力会明显下降,对物体的分辨能力也会减弱。
此外,在强光照射下,如对面车辆开着远光灯,也会导致驾驶员短暂的视觉障碍,增加发生事故的风险。
驾驶员的反应特性也是交通特性中的重要一环。
当遇到突发情况时,驾驶员从感知到危险到做出反应并采取行动,这一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
反应时间的长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驾驶员的年龄、身体状况、驾驶经验以及当时的精神状态等。
一般来说,年轻且经验丰富、精神集中的驾驶员反应速度会相对较快。
但无论如何,都存在一个最小的反应时间。
如果在这个时间内无法做出有效的应对,就很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驾驶过程中的判断特性同样不容忽视。
驾驶员需要不断地对道路状况、交通流量、其他车辆的行驶意图等进行判断。
判断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驾驶的安全性和流畅性。
然而,判断往往会受到驾驶员的经验、知识水平、性格等因素的影响。
一些新手驾驶员可能由于经验不足,对复杂的交通状况判断不准确,从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而有些驾驶员可能过于自信或急躁,在判断时不够谨慎,也容易引发危险。
注意力特性在驾驶中起着关键作用。
驾驶是一项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活动,驾驶员需要时刻关注道路前方、两侧以及后方的情况。
但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长时间保持高度集中容易导致疲劳,从而使注意力分散。
此外,车内的环境,如嘈杂的音乐、乘客的交谈,以及车外的各种干扰因素,如路边的美景、广告等,都可能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
驾驶人的交通特性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摘要:在道路交通诸要素中,驾驶人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驾驶人驾驶车辆在道路上行驶,其交通安全就把握在驾驶人手中。
研究驾驶人的交通特性,对于保证交通安全十分重要。
关键词:驾驶人;交通特性;交通安全驾驶人的交通特性,主要体现在其生理和心理特性上。
我国在驾驶人管理相关规定中,规定了申请机动车驾驶证的身体条件这些生理素质的基本要求。
其实,除了视力、色觉、听力、身高以外,驾驶人的神经系统机能、脉搏、心率、体力机能与疲劳、视野、血型、操纵机能等,这些反映驾驶人生理素质的项目指标,在交通安全管理和研究时也需要关注。
研究驾驶人的心理特性可从驾驶人的知觉特性、注意特性、反应特性、操纵特性等诸多心理学特性方面入手。
对驾驶人心理素质的要求,目前国家还没有规定,但是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实践中,人们已经意识到驾驶人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力求通过宣传教育的途径,提高或改善驾驶人的心理素质。
下面针对驾驶人的交通特性进行论述。
一、视觉特性眼是驾驶人在行车过程中最重要的生理器官,视觉为驾驶人提供约80%的交通信息。
因此,驾驶人的视觉机能直接影响到信息获取和行车安全。
1.视力。
在驶过程中,与交通安全相的视力主要有静视力、动视力和夜视力三种。
(1)静视力。
根据我国《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中,申请大型客车、牵引车、城市公交车、中型客车、大型货车、无轨电车或者有轨电车准驾车型的,两眼裸视力或者矫正视力应达到对数视力表5.0以上;申请其他准驾车型的,两眼裸视力或者矫正视力应达到对数视力表4.9以上。
(2)动视力。
是指机动车运行过程中驾驶人的视力。
机动车在行驶中,驾驶人观察道路上的任何障得物都是在一定相对速度条件下进行的,架势人的动视力是随机动车行驶速度的增大而迅速降低的,且年龄越大,动视力越差。
(3)夜视力。
据研究,照度与视力呈线性关系,即照度减小,视力下降。
太阳落山前,道路上的照度较高,驾驶人能准确地判明车况和路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