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设计的概念

城市设计的概念

城市设计的概念
城市设计的概念

城市设计是规划师、建筑师等设计师,运用多种综合手段,为提高居住在城市中的人生活质量所作的设计。

具体地说,城市设计是以人为中心的,目的是改善整体或局部环境的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是城市规划的延伸和具体化,是深化的环境设计,为建筑设计做出指导性的工作。城市设计可以贯穿城市建设的全过程,大到一个城市的总体设计,小到一个特定的空间场所,一个广场、一块绿地、一个小品。

1、城市设计的目标

城市设计的目标应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城市的环境质量、景观艺术水平为目标,充分体现社会公平,强调为人服务的目的。

2、中世纪欧洲的城市设计

中世纪时期:自然经济的农业占统治地位,城市规模小,空间封闭,尺度宜人。产生了“基于理性原则的城市设计”。19世纪末奥地利建筑师——被誉为现代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第一人的卡米罗.希特)考察了大量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广场和街道,在他的《城市建设艺术》一书中总结归纳了适应当时城市建设的艺术原则。

典型案例:佛罗伦萨、威尼斯、锡耶纳

3、霍华德——田园城市

4、柯布西耶——光明城市

300万人口的明日城市,采用现代化的几何构图形式,矩形和对角线的道路交织在一起;

规划的中心思想是疏散城市中心、提高密度、改善交通、提供绿地、阳光和空间;

5、城市设计的层次

1)宏观城市设计:宏观城市设计主要侧重对城市整体形体空间和环境的分析与研究。①确定城市空间形态结构;②构造城市景观体系;③布置城市公共发展空

间;④设计城市竖向轮廓。

2)中观城市设计:中观城市设计是直接与规划管理结合的阶段,其确定的标准和导则可直接指导详细规划和建筑设计,是城市设计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中观层

次的城市设计依据宏观层次的城市设计的原则,确定城市设计分区的具体范围,

并从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建筑设计和交通组织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城市设计的

政策和标准。eg:城市空间轴线设计、城市滨水区、历史地段、城市中心区等城

市设计。

3)微观城市设计:微观城市设计

微观城市设计则是针对城市近期需要建设或改善的城市设计小区,进行具体的形

体、空间与环境的设计。Eg:城市广场、住区城市设计

6、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之间的相同点与区别

共同点:①基本目标和指导思想的一致性;②都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特点;③在工作方法上都需要多部门、多专业的协调与合作

区别:城市设计的特点----战术性、微观、三维、形体环境、设计性质、指导性质

城市规划的特点----战略性、宏观、二维、社会经济环境要素、计划性、法定性。

7、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

(1)城市设计通过以下环节指导建筑设计:

定位——为建筑之间建立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协调交通,满足功能。

定量——控制容积率,协调场地的空间容量、尺度、视线等。

定形——确定建筑的高度和体积。

定调——确定建筑的色彩、风格和格调

(2)建筑设计应具备以下城市设计思想:

整体观念——把建筑看成是城市物质形体环境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服从整体环境的需要,明确“主”、“配”角色的关系。

环境观念——把建筑和周围环境,建筑空间和周围开敞空间视为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个整体,注重空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

(3)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在空间上的连续性

(4)城市设计导则与建筑设计的自主性

8、城市设计的基础——空间和城市空间

(1)空间的类型:从空间与建筑实体的关系出发,可以将城市分解为两种空间,一种是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内部空间,即室内空间(interior space)。另一种是由建筑物的外壳界面和自然环境所构成的空间,称为开敞空间(open space)。

开敞空间主要包括:街道空间、广场空间、公园绿地空间、滨水空间、建筑环境空间

(2)空间的基本模式:一排、一环、一群

(3)空间的特性:

1、空间整体的内在特性

1)开敞与封闭空间

①开敞空间:即相邻空间视觉通透感强.无压仰,是一种明快,开放的空间。

②封闭空间:即其开口面积小,有大片实体界面,封闭强,表情厚重而内向,是一种有安全感的空间。

2)静态与动态空间

①静态空间:是一种被完全限定的,由水平和垂直界面构成的供茶座。休息,读书、读报、远望、人看人,交谈等可逗留空间。

②动态空间:由曲面,斜、折而构成的,暗示方向、具一定动向的空间。

3)可塑与非可塑空间

①可塑空间:即由木材,绿化,水体.镜面玻璃等物质界面所构成的。具有自然的、活泼的,安全的、温暖的。也有称为软质空间。

②非可塑空间:即由砖、石、棍凝土等物质界面构成的,显示永恒、生硬与端庄感的空间。也有称为硬质空间或严格空间。

4)明空间,暗空间与灰空间

①明空间:即通常的城市外部空间,无天棚,屋顶等遮挡。

②暗空间:即室内空间。

③灰空间:常作为室内外的中界、过渡空间,功能上多在人流出入频繁的地方使室内外活动自然过渡、融合。

5)其它特性表现

紧张:不稳定的形象,不和谐的组合

轻松(愉快):空间的大小合适、亲切,各要素间关系和谐

欢乐:自由组合的空间,柔和及流动的形象与图案,强烈的对比

沉思:整个空间装饰清淡朴素,一种独立、隐密,隔离,安全与和平的感觉

活泼:形式大胆,有角的平面,天然粗糙的质地,倾斜的垂直线,有方向性的组合

敬畏:气氛宏伟的尺度,特别广大的空间。

2、空间语言

空间大小:大——豪华,高贵,公共社交,小——紧密,压抑,亲切。

空间高低:高——神秘,威严、庄重、深奥,低——温暖,和谐,平易.

空间轴线:直——庄重、尊严、集中,纪律曲一—活泼,变幻、情趣。

空间分隔:纪律、秩5.空间高差:活泼、热情、等级,追求、趣味.

空间韵律:丰富,智慧、艺术、高雅、秩序、规律.

空间实虚:实——坚固,力量,隔离,停止。虚——欢迎,进入,连续、通畅.

空间借景:虚心,希望,智慧,团结.

空间外延: 光明,愉快,探索,希望。

空间方向:向内,向外,向上,向下、辐射,等等。序,理智、保密、安全、清醒.

9、开放空间

(1)定义:开放空间又称开敞空间或旷地,指在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开敞性共享空间,亦即非建筑实体所占用的公共外部空间以及室内化的城市公共空间。包括自然风景、硬质景观(如道路等)、公园、娱乐空间等。城市开放空间是城市形体环境中最易识别、最易记忆、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

(2)特性:一般而论,开放空间具有四方面的特性:

①开放性,即不能将其用围墙或其他方式封闭围合起来。

②可达性,即对于人们是可以方便进入到达的。

③大众性,服务对象应是社会公众,而非少数人享受。

④功能性,开放空间并不仅仅是供观赏之用,而且要能让人们休憩和日常使用。

(3)城市开放空间的类型

(4)开放空间的功能

提供公共活动场所,提高城市生活环境的品质。

维护、改善生态环境,保存有生态学和景观意义的自然地景,维护人与自然环境的

协调,体现环境的可持续性。

有机地组织城市空间和人的行为,行使文化、教育、游憩等职能。

改善交通,便利运输,并提高城市的防灾能力。

(5)开放空间的特征

大致上,城市开放空间在城市结构体系方面具有如下特征:

边缘:即开放空间的界线。它出现在水面和土地交接或建筑物开发与开敞空

间的接壤处。

连接:是指起连接功能的开放空间区段。

绿楔:这是一种真正的城市开发中的“呼吸空间”。

焦点:一种帮助人们组织方向和距离感的场所或标志。

连续性:这是体系的基本特征。自然河道、一组公园道路、相连接的广场空

间序列乃至室内外步道系统都可以形成连续性。

11、空间-形体分析方法

1、视觉秩序

(1)由来已久、深受传统美学思想影响、视城市环境为艺术作品,是现代城市设计学科重要基础之一。

(2)在西方,至少在文艺复兴时期,追求和崇尚视觉秩序已经成为城市建设和城市设计师的一种自觉意识和实践力量。

A、西克斯特斯的罗马更新改造设计:以城市作为尺度的、系统的和意向性的改造……在形状和规划上明显表达出一种对意向性美学形态和理论假设的价值取向。

B、朗方的华盛顿规划:以城市的整体作为一个艺术品加以设计。

(3)在中国,元大都以后的北京城市建设,追求完整和谐的整体空间视觉景观秩序,体现封建都城营造的型制要求。

(4)在实践中,视觉分析方法通常是由少数精英人物——政治家、建筑师或规划师来驾驭贯彻的。这种方法易于满足政治变革形势的需要,成为特定的政体在物质空间表达上的中介。

(5)特点:传统的学院派思想,注重城市空间体验的艺术质量,是城市设计思想的重要基础;对视觉艺术和形体秩序的片面追求也容易导致对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丰富内涵的,以及对社会、历史、文化等因素影响的忽视。

2、图形-背景分析

(1)“空间即主体”(space-as-object)

建筑实体---solid mass; 图---figure;

空间虚体---open voids; 底---ground;

城市空间的创造不仅是对建筑实体的研究,更是对空间虚体的研究;

“空间即主体”---城市的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

(2)罗杰·特兰西克——图底关系与联系理论

(3)“诺利地图”

传统城市的图---底关系中,私人肌理(tissue)与公共开放空间(public open

space)的关系非常协调,相互衬托、融为一体。

诺利地图反映的城市空间概念与现代空间概念截然不同。前者的外部空间是图

像化的,具有与周围环境实体一气呵成的整体特质;而在现代建筑概念中,建

筑物是纯图像化的、独立的,空间则具有一种消极含义。

传统城市中具有界定明确的实体与虚体系统。公共空间有建筑物的量体中分割

出来延续并连接内、外部的空间及活动。

就整体关系而言,城市空间研究中,虚体比实体更具实质意义。

(4)城市隙地空间

“图底分析”理论认为,当城市主导空间形态由垂直方向而不是水平方向构成时,要想形成连贯整体的城市外部空间几乎是不可能的。在城市用地中,设计建造的垂直方向扩展的实体要素,很容易导致大量难以使用和定义的隙地(Lost space)。

(5)空间印象转变

(1)传统城市空间----连续性的街道、围合性的广场、标志性的建筑以及整体性的街廓。

(2)现代城市空间----街道的空间连续性在降低、广场的围合性弱化、街廓的整体性消退,仅仅是建筑实体凸现在城市环境之中。

(6)空间是传递城市体验的媒介

空间形式:格网形态、同心放射、中轴序列、折角形状、曲线形状、有机形态等;

空间领域:公共、半公共、私密空间的有序组织是实现空间意义的重要内容;

空间序列:应重视建立场所的次序和视觉方向性;

(7)图---底理论对城市空间分析的意义

①实体形态:纪念性建筑物或主要公共建筑物、城市街廓地区、具有方向性和边缘界定意义的建筑物等;

A、视觉焦点、配置在开放空间的主要位置、传达空间的社会及政治地位。

例如:万神庙、圣彼得教堂、天使城堡。。。

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卢浮宫。。。

天安门、钟鼓楼、世纪坛。

B、性质相近、肌理相近。

例如:佛罗伦萨传统街区、巴黎传统街区、北京四合

院传统街区。。。

C、线性结构、视觉连续。

例如:圣彼得教堂广场柱廊、香榭丽舍大街沿街建筑、

外滩建筑群。。。

②虚体形态:重要建筑入口前庭、阶廓内虚体、街道及广场网格、公园、庭园以及线性开放空间系统等。

A、私密性领域与可防卫空间

例如:建筑前庭入口、西方私人庭院、中国合院住宅庭院。。。

B、半私密领域与邻里的交往

例如:阶廓内虚体、中国的胡同与里弄。。。

C、公共性领域与城市化生活

例如:城市广场、特色街道。。。

D、自然化领域与生态性发展

例如:城市公园、河流水体等。。。

③图---底理论的意义:在研究城市形式时由分析建筑体量与开放空间的关系入手;

在界定城市肌理组织、模式及其空间秩序问题时是一个有效的城市设计分析方法。通过有机经营和组织城市的建筑实体和空间虚体,形成简明、完整、网络化的建筑实体、空间虚体组织,创造整体和谐的城市空间环境。

局限:二维空间、静态分析

12、城市空间轴线

(1)城市空间轴线的概念

■城市轴线通常是指一种在城市中起空间结构驾驭作用的线形空间要素。

■城市轴线从其表现形态上,有的呈现显性状态,有的则需要通过一定的解析才能将相对隐含的城市轴线揭示出来。

■从轴线所涉及的城市空间范围来看,城市轴线可以分成整体的、

贯穿城市核心地区的轴线空间和局部的、主要以某特定的公共建筑群而考虑规划设计的轴线空间。

(2)城市空间轴线的组织方式

西方:大多数城市轴线采用的是开放空间作为枢纽并联轴线两旁建筑的组织方式。

中国: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的显著差异,中国城市传统轴线具有自身的特点,所采用的是建筑坐落在轴线中央的实轴而非西方那样的虚轴。

(3)城市空间轴线的设计要点

城市轴线与城市道路布局、城市广场和标志性建筑定点、开放空间系统考虑一

样,都是处理和经营城市空间及其结构的一种手法。

城市轴线既可以根据城市本身的建设和发展需求而规划设计,也可以结合城市

所在的特定地形地貌来确定建设。

就具体城市设计手法而言,城市轴线所特有的空间连续性及序列场景的考虑和

创造是至关重要的。

13、城市中心区

(1)城市中心区的含义

城市中心区是指城市中供市民进行公共活动的地方。在中心区内一般集中了城市第

三产业的各种项目,如公共建筑、政府的行政办公建筑、商业建筑、科研建筑和文

化娱乐设施等等。

城市中心可以是一个具有某种围合效果的开放空间,如一个广场、一条街道或一片

特定的地区。中国则一般称市中心为商业中心和政治中心。

城市中心集中体现了城市的风格面貌和文化特色,

(2)城市中心区的开发原则

1)促进土地使用种类的多样性 2)强调空间安排的紧密性 3)提高土地开发的强度4)注重均衡的土地使用方式5)提供便利的出入交通 6)创造方便有效的联系 7)建立一个正面的意象。

14、城市广场空间

城市设计的概念

城市设计的概念

————————————————————————————————作者: ————————————————————————————————日期: ?

1、城市设计的概念 城市设计是规划师、建筑师等设计师,运用多种综合手段,为提高居住在城市中的人生活质量所作的设计。 具体地说,城市设计是以人为中心的,目的是改善整体或局部环境的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是城市规划的延伸和具体化,是深化的环境设计,为建筑设计做出指导性的工作。城市设计可以贯穿城市建设的全过程,大到一个城市的总体设计,小到一个特定的空间场所,一个广场、一块绿地、一个小品。 2、城市设计的目标 城市设计的目标应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城市的环境质量、景观艺术水平为目标,充分体现社会公平,强调为人服务的目的。 3、中世纪欧洲的城市设计 中世纪时期:自然经济的农业占统治地位,城市规模小,空间封闭,尺度宜人。产生了“基于理性原则的城市设计”。19世纪末奥地利建筑师——被誉为现代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第一人的卡米罗.希特)考察了大量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广场和街道,在他的《城市建设艺术》一书中总结归纳了适应当时城市建设的艺术原则。 典型案例:佛罗伦萨、威尼斯、锡耶纳 4、霍华德——田园城市 5、柯布西耶——光明城市 300万人口的明日城市,采用现代化的几何构图形式,矩形和对角线的道路交织在一起;规划的中心思想是疏散城市中心、提高密度、改善交通、提供绿地、阳光和空间; 6、城市设计的层次 1)宏观城市设计:宏观城市设计主要侧重对城市整体形体空间和环境的分析与研究。①确定城市空间形态结构;②构造城市景观体系;③布置城市公共发展空间;④设计城市竖向轮廓。 2)中观城市设计:中观城市设计是直接与规划管理结合的阶段,其确定的标准和导则可直接指导详细规划和建筑设计,是城市设计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中观层次的城市设计依据宏观层次的城市设计的原则,确定城市设计分区的具体范围,并从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建筑设计和交通组织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城市设计的政策和标准。eg:城市空间轴线设计、城市

现代设计的概念

现代设计的概念: 以现代主义的理念贯穿整个设计过程的设计活动简称现代设计。它是基于现代社会、现代生活的计划内容,受现代市场营销、一般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约束,具有高度应用性的设计活动。 内容包括: 1、现代建筑设计 2、现代产品设计 3、现代平面设计 4、广告设计 5、服装设计 6、纺织品设计 7、为平面设计和广告设计服务的几个特殊的技术部门,摄影,电影与电视制作,商业插图现代设计不仅仅提供人类以良好的人机关系,提供舒适、安全、美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提供人类以方便的工具,同时,也是促进人类在现代社会中能够方便自然交流的重要活动。现代设计是一个不太准确的称谓,与其说是一个设计风格概念,还不如说是一个时间概念来得准确。应该说是它是现代建筑、现代工业产品、现代平面设计的总称。 工业设计史(没有现代工业设计史,因为工业设计本身就是在工业革命之后的新事物,本身就是现代的) 大多数设计史都是以建筑为主线,兼顾一些家具而成书的。 现代主义的定义: 时间上定义:20世纪初期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的运动。 意识形态上:革命性,民主性,个人性,主观性,形式主义性,都非常典型和鲜明。 现代主义是一个对于传统意识形态的革命,几乎意识形态的所有范畴,从哲学、心理学、美学、艺术、文学、音乐、舞蹈、诗歌等等都被涉及。 现代主义设计的思想基础 在20世纪形成,它的组成非常庞杂,既有实用主义、理性主义的内容,也有乌托邦主义的成分,重要人物:勒·科布西耶、沃尔特·格罗佩斯、米斯·凡德洛、弗兰克·赖特、阿尔瓦·阿图。奠定了现代设计思想的基础,影响到全世界设计的发展。 勒·科布西耶 勒·柯布西耶出生于瑞士,1917年定居巴黎,柯布西耶是现代主义大师中著书立说最丰富的一个。他的现代主义思想理论集中反映在它的重要论文集《走向新建筑》中代表了他的总体设计思想。这本著作的文章,前后跨越几十年,因此难免有些前后矛盾之处,内容也比较庞杂,但是在否定设计上的复古主义和折衷主义,在强调设计的功能至上方面,他的观点与格罗佩斯基本是一致的。 柯布西耶强调机械的美,高度赞扬飞机、汽车和轮船等新科技结晶,认为这些产品的外形设计不受任何传统式样的约束,完全是按照新的功能要求而设计成的,它们只受到经济因素的约束,因而,更加具有合理性。通过强调机械的重要,柯布西耶成为机械美学理论的奠基人,他认为:“住宅是供人居住的机器,书是供人们阅读的机器,在当代社会中,一件新设计出来为现代人服务的产品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机器”。它们的美学原则是独特的,并不跟随古典艺术的美学原则,只有面对这种新的社会状况,我们才能把握新的美学立场和美学原则,那就是代表二十世纪新时代的机械美学, 勒·柯布西耶的建筑思想可分为两个阶段: 1、50年代以前是合理主义、功能主义和国家样式的主要领袖,以1929年的萨瓦伊别墅和1945年的马赛公寓为代表,许多建筑结构承重墙被钢筋水泥取代,而且建筑往往腾空于地

场地设计的基本概念

场地设计的基本概念 (一)场地: 狭义基地内的室外场地 广义基地内一个整体的系统 基地中包含的全部内容所组成的整体、如建筑物、构筑物、交通设施、室外活动设施等绿化及环境景观设施和工程系统等 (二)场地构成要素 1.建筑物、构筑物 2.交通设施 3.室外活动设施 4. 绿化环境景观设施 5.工程系统 (三)场地类型的划分 1.按使用特征划分为:工业建设场地和民用建筑场地 2.按地形条件划分为:平坦场地和坡地场地 (四)场地设计概念 针对基地内建设项目的总平面设计,依据建设项目的使用功能要求和规划设计条件,在基地内外的现状条件和有关法规、规范的基础上,人为地组织与安排场地中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活动。 (五)场地设计工作的目的 1、达到场地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正确组织 2、使场地中的各项内容与基地形成良好的关系,提高基地利用的科

学性,充分发挥用地的效益。 (六)场地设计的内容 现状分析场地布局交通组织竖向布置管线综合环境设计与保护技术经济分析 (七)场地设计原则 珍惜土地、保护耕地 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 满足功能要求、技术经济合理 注意与环境保护、考虑可持续发展 ①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②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要求 ③满足使用功能要求 ④技术经济合理 ⑤满足规范要求 ⑥满足交通组织要求 ⑦竖向布置合理 ⑧管线综合合理 ⑨合理进行绿化景观设计和环境保护 ⑩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八)场地设计的表达方法 等高线法标高控制法坡面法方格网法 (九)场地设计的依据

①工程项目的依据 ②有关法律、法规、规范 (十)东西不同的场地处理观念 1、基本观念 东:人工建造对自然的尊重与谦让。(天人合一背山面水负阴抱阳)西:人工建造对自然的超越 2、基地条件 东:重视与环境的关系,场地处理上善于结合、利用基地的现有条件。西:强调对基地的改造,更多地表现出将人为的秩序施加到基地上的倾向。 3、场地要素 东:重视场地中建筑物之外的部分,重视场地中各组成要素的平衡与协调关系,而不是单独调建筑物。 西:在西方的传统建筑中,相对于场地中的其他要素,建筑物受到了更多的重视。 如果说中国建筑是“虚”、“实”相生,以“虚”为主,那么西方建筑则可以说是“虚”、“实”自立,以“实”为主 (十一)场地设计工作的特点 综合性政策性地方性预见性与阶段性全局性技术性与艺 术性 (十二)场地设计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场地布局设计

城市设计基本理论

城市设计 一、城市设计的含义 “城市设计”英文叫“Urban design”,日文叫“都市设计”。其含义说法很多。 (1)《中国大百科全书(城市规划、建筑、园林卷)》“城市设计”条目称:“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形环境所进行的设计”。 (2)《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城市设计的定义是:“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环境形态所做的各种合理处理和艺术安排。” (3)日本著名建筑师丹下健三对城市设计的解释是:“城市设计是对人类空间秩序的一种创造。” (4)英国城市设计家弗·吉伯特(F.Gibberd)在《市镇设计》(Town Design)一书中指出:“城市是由街道、交通和公共工程等设施,以及劳动、居住、游憩和集会等活动系统所组成,把这些内容按功能和美学原则组织在一起就是城市设计的本质。” (5)芬兰著名建筑师沙里宁(E.Saarinen)在《论城市》一书中对城市设计含义归纳为:“城市设计是三维空间,而城市规划是二维空间,两者都是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有秩序的生活环境”。 综上所述,城市设计的含义可归纳为:“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形环境所进行的三维空间的合理设计”。它既包含了物质空间的设计,也包含了人们社会生活以及精神文明方面的设计。 对城市设计的理解可以包括以下4个方面: (1)城市设计是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之间的桥梁,它可以表述为:建筑设计—地段规划(Site Planning)—城市设计—城市规划。 (2)城市设计有自己独立的领域。 (3)城市设计创造了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新的价值。这种关系不仅表现在空间上,还表现在时间上,即历史概念,不仅表现在静态上,还表现在动态上。 (4)城市设计的重点在于掌握相互关系中的秩序观点。 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共同之处是“两者都是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有秩序的生活环境”。不同之处,一是城市规划是一个二维空间的综合安排,而城市设计是一个三维空间的环境设计;二是城市规划是各种专家(如经济学家、社会学家、规划学家、地理学家等)共同合作的结果,而城市设计主要由建筑师和城市设计专家承担。 还有人认为,城市设计主要是解决详细规划要解决的问题。这是一种误解。不可否认,详细规划中有不少城市设计的内容,但总体规划阶段也同样有城市设计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详细规划是一个规划阶段,而城市设计则是另一个范畴,两者不能划等号。二、内容和任务 城市设计既然是对人类空间秩序的一种创造,是空间环境的设计,那末首先要了解城市空间的内容和分类。日本《新建筑学大系17——都市设计》,认为城市空间构成可以用下列图解来表示。 城市设计的内容就是合理地处理好骨架空间,象征空间和目的空间,使之协调发展。而且不仅有质的要求,还要有量的概念。具体来讲城市设计内容包括如下: 城市总体空间设计; 城市中心和广场空间设计; 城市干道和商业街空间设计;

城市设计的概念

城市设计是规划师、建筑师等设计师,运用多种综合手段,为提高居住在城市中的人生活质量所作的设计。 具体地说,城市设计是以人为中心的,目的是改善整体或局部环境的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是城市规划的延伸和具体化,是深化的环境设计,为建筑设计做出指导性的工作。城市设计可以贯穿城市建设的全过程,大到一个城市的总体设计,小到一个特定的空间场所,一个广场、一块绿地、一个小品。 1、城市设计的目标 城市设计的目标应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城市的环境质量、景观艺术水平为目标,充分体现社会公平,强调为人服务的目的。 2、中世纪欧洲的城市设计 中世纪时期:自然经济的农业占统治地位,城市规模小,空间封闭,尺度宜人。产生了“基于理性原则的城市设计”。19世纪末奥地利建筑师——被誉为现代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第一人的卡米罗.希特)考察了大量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广场和街道,在他的《城市建设艺术》一书中总结归纳了适应当时城市建设的艺术原则。 典型案例:佛罗伦萨、威尼斯、锡耶纳 3、霍华德——田园城市 4、柯布西耶——光明城市 300万人口的明日城市,采用现代化的几何构图形式,矩形和对角线的道路交织在一起; 规划的中心思想是疏散城市中心、提高密度、改善交通、提供绿地、阳光和空间; 5、城市设计的层次 1)宏观城市设计:宏观城市设计主要侧重对城市整体形体空间和环境的分析与研究。①确定城市空间形态结构;②构造城市景观体系;③布置城市公共发展空 间;④设计城市竖向轮廓。 2)中观城市设计:中观城市设计是直接与规划管理结合的阶段,其确定的标准和导则可直接指导详细规划和建筑设计,是城市设计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中观层 次的城市设计依据宏观层次的城市设计的原则,确定城市设计分区的具体范围, 并从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建筑设计和交通组织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城市设计的 政策和标准。eg:城市空间轴线设计、城市滨水区、历史地段、城市中心区等城 市设计。

《场地设计》笔记

场地设计(第二版) 张伶伶孟浩 引言 第一节场地设计研究的现实意义 一、学科发展的背景 ……,从社会、文化、经济、信息到资源、环境、生态、技术,建筑学几乎成了一门无所不包的交叉学科。……建筑正在走向城市,走向环境,在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景观设计、环境艺术相融合的同时创造者崭新的城市形态。……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相关学科的渗透使原本单纯的问题有了新的契机得以进一步完善。与此同时,也促进了学科内部的分化,不断向精细化、专业化的方向迈进,向更科学化、逻辑化的方向发展。 同任何其他学科一样,建筑学科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社会需求的变化是建筑学领域变化的源动力。 ……以功能主义为核心的现代主义建筑观被重新评价,片面的“机器”建筑观被遗弃。后现代主义回顾历史,强调文脉,重视城市发展的延续性,重视精神与意义的表达,这是与整个社会观念的转变分不开的。……从本质上来看,一切建造活动都是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手段;一切建造的成果都是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相关联的方式的体现。建筑——作为人与环境相关联的手段,同时又是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作出积极的反应,以适应时代的社会需求。这也要求我们对建筑学科内部与环境相关联的部分,相对于形式和风格等问题给予更多的重视。建筑与环境,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应成为学科的重点,成为新的核心。 二、设计实践的要求 在设计实践的层次上,建筑设计初期的基地划分与场地布局以及设计末期的场地细部的丰富完善,是设计中决定建筑与环境关系的最直接的工作内容。前一部分主要包括用地划分、建筑物布局、交通流线组织、绿化系统配置等项内容,这些工作决定了场地的宏观形态。……把它作为设计工作的切入点来对待。后一部分处于设计工作的末期,主要包括道路、广场、停车场、场地竖向、管线设施、景园设施的详细设计等内容。 ……场地设计供重视对场地中各要素关系的组织,这种关系包括功能关系,也包括空间、视觉、景观等方面的关系。 第二节场地设计思想的历史渊源 二、两种设计思想的差异 1基本观念认识上的不同 东方建筑(以中国古代建筑为主):追求建筑与自然的和谐,达到“天人合一”(天可以理解为自然;人可以理解为人工的建造和人工对自然的改变)的效果…, 西方建筑:更多体现人的创造力量,重视人工在改造自然和创造环境中的主导地位。(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是美的根源) 2基地条件认识上的不同 东方:场地处理上善于结合利用基地的现有条件,如因地制宜、依山就势等。 西方:更多第表现出将人为的秩序施加到基地上的倾向,场地在整体上也具有更明显的抽象性和几何结构关系……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和经典理论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和经典理论 一现代城市规划理轮的早期探索 1.1898霍华德出版了《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为题的论著,提 出了——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的定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它的实质就是城市与乡村的结合。(代表作,世界上的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沃思) 2.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1922年勒.柯布西埃出版了《明天的城市》一 书。(阐述了他从功能和理性主义角度出发的对现代城市的基本认识,从现代建筑运动思潮中所引发的关于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思。)1931年,柯布西埃发表了他的“光辉城市”的规划方案。他认为所有的城市应当是“垂直的花园城市”。(代表作——昌迪加尔) 3.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于1882年提出了线性城市的理论。(线性城市就是 沿交通运输线布置的长条形的建筑地带,城市不再是一个一个分散的不同地区的点而是由一条铁路和道路干道相串联在一起的,连绵不断的城市 带。) 4.20世纪初法国建筑师戛涅提出了工业城市理论。1917年出版了名为《工 业城市》的专著。(阐述了他关于工业城市的具体设想,其目的在于探讨现代城市在社会和技术进步的背景中的功能组织。戛涅将各类用地按照使用功能划分得非常明确,使它们各得其所,这是工业城市设想的最基本思路。) 上述四条,主要集中在通过新建城市来解决城市中已经存在的问题。他们紧对现有城市的问题进行批判,而没有提出改进的意见。

5.法国巴黎建筑师埃纳于19世纪中叶发表了巴黎改建研究。提出了大城市 改建的一些基本原则。 6.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即,在主要广场和街道的设计中强调艺术布局, 而在次要地区则可以强调土地的最经济适用。)现代城市设计之父西谛于1889年出版了《根据艺术原则建设城市一书》。(他通过对城市空间的各类构成要素,揭示了这些设施位置的选择,布置以及交通,建筑群体布置之间建立艺术的和宜人的相互关系的一些基本原则,强调人的尺度,环境的尺度与人的活动以及他们的感受之间的协调,从而建立起城市空间的丰富多彩和人的活动空间的有机构成。) 7.盖达斯的学说。盖达斯于1915年出版《进化中的城市》。(他把对城市 的研究建立在对客观现实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周密分析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对于居住地布局形式与地方经济体系的影响关系,突破了当时常规的城市概念,提出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的基本框架。)由此形成了区域规划的思想。盖达斯的名言“先诊断后治疗”,由此形成了影响至今的现代城市规划过程的公式:“调查——分析——规划”。(通过对城市现实状况的调查,分析城市未来发展的可能,预测城市中各类要素之间的互相关系,然后依据这些分析和预测,制定规划方案。) 二现代城市的发展理论 1.城市分散发展理论。 20世纪20年代恩温提出了卫星城理论。(田园城市,卫星城和新城的思想都是建立在通过建设小城市来分散大城市的基础上,但在含以上仍有一些差别,他们应当被看作是同一个概念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深化的结果)

城市设计的概念

1、城市设计的概念 城市设计是规划师、建筑师等设计师,运用多种综合手段,为提高居住在城市中的人生活质量所作的设计。 具体地说,城市设计是以人为中心的,目的是改善整体或局部环境的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是城市规划的延伸和具体化,是深化的环境设计,为建筑设计做出指导性的工作。城市设计可以贯穿城市建设的全过程,大到一个城市的总体设计,小到一个特定的空间场所,一个广场、一块绿地、一个小品。 2、城市设计的目标 城市设计的目标应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城市的环境质量、景观艺术水平为目标,充分体现社会公平,强调为人服务的目的。 3、中世纪欧洲的城市设计 中世纪时期:自然经济的农业占统治地位,城市规模小,空间封闭,尺度宜人。产生了“基于理性原则的城市设计”。19世纪末奥地利建筑师——被誉为现代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第一人的卡米罗.希特)考察了大量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广场和街道,在他的《城市建设艺术》一书中总结归纳了适应当时城市建设的艺术原则。 典型案例:佛罗伦萨、威尼斯、锡耶纳 4、霍华德——田园城市 5、柯布西耶——光明城市 300万人口的明日城市,采用现代化的几何构图形式,矩形和对角线的道路交织在一起; 规划的中心思想是疏散城市中心、提高密度、改善交通、提供绿地、和空间; 6、城市设计的层次 1)宏观城市设计:宏观城市设计主要侧重对城市整体形体空间和环境的分析与研究。①确定城市空间形态结构;②构造城市景观体系;③布置城市公共发展空 间;④设计城市竖向轮廓。 2)中观城市设计:中观城市设计是直接与规划管理结合的阶段,其确定的标准和导则可直接指导详细规划和建筑设计,是城市设计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中观层 次的城市设计依据宏观层次的城市设计的原则,确定城市设计分区的具体围, 并从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建筑设计和交通组织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城市设计的 政策和标准。eg:城市空间轴线设计、城市滨水区、历史地段、城市中心区等城 市设计。 3)微观城市设计:微观城市设计 微观城市设计则是针对城市近期需要建设或改善的城市设计小区,进行具体的形 体、空间与环境的设计。Eg:城市广场、住区城市设计 7、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之间的相同点与区别 共同点:①基本目标和指导思想的一致性;②都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特点;③在工作方法上都需要多部门、多专业的协调与合作 区别:城市设计的特点----战术性、微观、三维、形体环境、设计性质、指导性质城市规划的特点----战略性、宏观、二维、社会经济环境要素、计划性、法定性。

室内设计的含义

室内设计的含义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渡过的,因此,人们设计创造的室内环境,必然会直接关系到室内生活、生产活动的质量,关系到人们的室全、健康、效率、舒适等等。室内环境的创造,应该把保障安全和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作为室内设计的首要前提。人们对于室内环境除了有使用安排、冷暖光照等物质功能方面的要求之外,还常有与建筑物的类型、性格相适应的室内环境氛围、风格文脉等精神功能方面的要求。由于人们长时间地生活活动于室内,因此现代室内设计,或称室内环境设计,相对地是环境设计系列中和人们关系最为密切的环节。室内设计的总体,包括艺术风格,从宏观来看,往往能从一个侧面反映相应时期社会物质和精神生活的特征。随着社会发展的历代的室内设计,总是具有时代的印记,犹如一部无字的史书。这是由于室内设计从设计构思、施工工艺、装饰材料到内部设施,必然和社会当时的物质生产水平、社会文化和精神生活状况联系在一起;在室内空间组织、平面布局和装饰处理等方面,从总体来说,也还和当时的哲学思想、美学观点、社会经济、民俗民风等密切相关。从微观的、个别的作品来看,室内设计水平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又都与设计者的专业素质和文化艺术素养等联系在一起。至于各个单项设计最终实施后成果的品位,又和该项工和具体的施工技术、用材质量、设施配置情况,以及与建设者(即业主)的协调关系密切相关,即设计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最关键的环节和前提,但最终成果的质量有赖于:设计——施工——用材(包括设施)——与业主关系的整体协调。含义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这一空间环境既具有使用价值,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历史文脉、建筑风格、环境气氛等精神因素。上述含义中,明确地把“创造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作为室内设计的目的,即以人为本,一切围绕为人的生活生产活动创造美好的室内环境。同时,室内设计中,从整体上把握设计对象的依据因素是:使用性质——为什么样的功能设计建筑物和室内空间;所在场所——这一建筑物和室内空间的周围环境状况;经济投入——相应工程项目的总投资和单方造价标准的控制。设计构思时,需要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即各类装饰材料和设施设备等,这是容易理解的;还需要遵循建筑美学原理,这是因为室内设计的艺术性,除了有与绘画、雕塑等艺术之间共同的美学原则(如对称、均衡、比例、节奏等等)之外,作为“建筑美学”,更需要综合考虑使用功能、结构施工、材料设备、造价标准等多种因素。建筑美学总是和实用、技术、经济等因素联结在一起,这是它有别于绘画、雕塑等纯艺术的差异所在。现代室内设计既有很高的艺术性要求,其涉及的设计内容又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并且与一些新兴学科,如: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环境物理学等关系极为密切。现代室内设计已经在环境设计系列中发展成为独立的新兴学科。对室内设计含义的理解,以及它与建筑设计的关系,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侧重点来分析,许多学者都有不少具有深刻见解、值得我们仔细思考和借鉴的观点,例如:认为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化,是室内空间和环境的再创造”。认为室内设计是“建筑的灵魂,是人与环境的联系,是人类艺术与物质文明的结合”。我国前辈建筑师戴念慈先生认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是内涵的建筑空间,把空间效果作为建筑艺术追求的目标,而界面、门窗是构成空间必要的从属部分。从属部分是构成空间的物质基础,并对内涵空间使用的观感起决定性作用,然而毕竟是从属部分。至于外形只是构成内涵空间的必然结果”。建筑大师普拉特纳(W.Platner)则认为室内设计“比设计包容这些内部空间的建筑物要困难得多”,这是因为在室内“你必须更多地同人打交道,研究人们的心理因素,以及如何能使他们感到舒适、兴奋。经验证明,这比同结构、建筑体系打交道要费心得多,也要求有更加专门的训练”。美国前室内设计师协会主席亚当(G.Adam)指出“室内设计涉及的工作比单纯的装饰广泛得多,他们关心的范围已扩展到生活的每一方面,例如:住宅、办公、旅馆、餐厅的设计,提高劳动生产率,无障碍设计,编制防火规范和节能指标,提高医院、图书馆、学校和其它公共设施的使用率。总之一句话,给予各种处在室内环境中的人以舒适和安全”。白俄罗斯建筑师E·巴诺玛列娃(E·Ponomaleva)认为,室内设计是设计“具有视觉限定的人工环境,以满足生理和精神上的要求,保障生活、生产活动的需求”,室内设计也是“功能、空间形体、工程技术和艺术的相互依存和紧密结合”。室内装饰、装修和设计室内装饰或装潢、室内装修、室内设计,是几个通常为人们所认同的,但内在含义实际上是有所区别的词义。室内装饰或装潢(Interior Ornament Decoration):装饰和装潢的原义是指“器物或商品外表”的“修饰”(见《辞海》第4387页),是着重从外表的、视觉艺术的角度来探讨和研究问题。例如对室内地面、墙面、顶

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

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 2.1 城市设计部分理论简介 2.2 城市社会学等学科对城市空间的研究 2.3 场所 2.4 生态城市的理念和绿色城市的设计 《城市设计概论》 2.1 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简介 2.1.1卡米诺·西特2.1.2 凯文.林奇 2.1.3 克里斯托夫.亚历山大2.1.4 波纳 2.1.5 诺伯格.舒尔兹2.1.6 芦原义信 2.1.7 罗杰.特南西克2.1.8 比尔.西列尔 2.1.9 稹文彦2.1.10阿尔多.罗西 2.1.11 黑川纪章 2.1.1卡米诺·西特 卡米诺·西特(Camillo Sitte,1889)在《城市建设艺术》一书中,运用艺术原则对城市空间的实体(主要是教堂等)与空间(主要是广场空间)的相互关系及形式美的规律进行的深入的探讨,并通过于19世纪末欧洲工业化城市空间的比较分析,对当时欧洲工业化城市空间的平淡,缺乏艺术感染力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认为工业化城市空间主要有三个体系和若干他们的变体,即矩形体系,放射体系,三角形体系,变体是这三者混合的产物.从艺术的眼光来看,所有这些都是毫无价值的,没有艺术气息.这些体系除了标准化的街道模式之外一无所成,它们在概念上是纯粹机械性的.在这些体系中道路系统仅仅是交通设施,从来不是服务于艺术目的的工具,它们不具有任何感染力,因为只能从地图上才能看出它们的特征. 卡米诺·西特主要是从视觉及人们对城市空间的感受等角度来探讨城市空间和艺术组织原则.卡米诺·西特认为,现代城市规划的骄傲是圆形广场,没有比这更能说明艺术感情的完全缺乏以及对于传统的蔑视的了,而这现代城市规划的特征.当围绕这样一个广场步行时,眼前的景象持续不变,使得人们不能知道自己正确的确切位置.转一个弯就足以使一个陌生人在这种旋转木马的广场上无所适从,迷失方向. 卡米诺·西特的城市空间艺术原则,是基于城市物质空间形态中,各实体要素之间功能关联及组合关系而得出的,其艺术原则的核心表现在注重整体性,注重关系,注重关联的内在性. 卡米诺·西特的城市空间艺术原则有其历史的局限性,正如亚瑟·霍尔登(Arthur C.Holden,1945)所言,西特从未体验过摩天大楼.他未必曾经想到过我们的城市有朝一日会为高层的巨大体量所充塞. 2.1.2 凯文·林奇 凯文·林奇是从探求城市的形念,结构和组织开始的,《关于对城市满意情况的记录》(Notes on City Satisfaction,1953)是1952~1953年间他在欧洲考察对于有关城市的理论基础的回答.在《城市的形式》(The Forms of Cites,1954)一文中,他从历史和形态的角度对城市形式的不同属性进行了探讨,例如城市的大小,密度,特征和模式等. 凯文·林奇的城市美不仅指构图与形式,而是将之分解为人类可感受的城市特征,如易识别,易记忆,有秩序,有特色等.他对于人们对环境的感知与体认有着格外的重视,并认为,好的城市形式也就是这种感知和体认比较强烈的城市形式.林奇1959年发表《城市的意象》一书,从视觉心理和场所的关系出发,利用居民调查和实地体验的方法,研究使用者认知图式(cognitive map)与城市形态的关系,从而确定了一种全新的城市分析与设计方法. 人对环境的感知,也就是一种格式塔.人总是将感知对象加以组织和秩序化,从而增强对环境的适应和理解.林奇从市民的认知地图入手,探求城市内在关系的秩序.他调查了美国的三个

关于城市规划设计理念的几点见解

关于城市规划设计理念的几点见解 【摘要】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城市规划对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搞好城市规划,必须从城市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统筹考虑到局部与全局、近期与远期、条条与块块的关系,在区域发展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谋划城市发展。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理念 Abstract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is the century of the city, the city is the main carrier of economic activity. City Planning of the city development. Do a good job in city planning, must from city development strategy needs, consider as a whole to local and global, short-term and long-ter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partments and regions, in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unification of city development plan Key word s:City planning; design concept 城市规划是继承过去、创造今天、预测未来的一门科学。搞好城市规划,必须从城市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统筹考虑到局部与全局。城市规划也是一项综合性、应用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其目的在于实现城市发展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一、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分析 1.1人性化。城市是由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产生的人口相对集中的生活空间。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和社会活动都是在城市当中进行的,所以城市的规划与设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现代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的是安全、舒适、文明的生活环境,城市作为人口集中的人类生活空间同样需要一个安全、舒适和文明的环境。因此,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文明的生括环境,使城市环境适应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便是人性化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依据。 随着城市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与人的关系己从面对面直接交流转变成通过高科技信息手段的间接交流,人情冷漠,邻里交往贫乏,互不关心。原本亲密的团体环境关系被弱化,建立高品质的城市交往空间可以通过环境与行为间的相互贯通与影响,使人们获得亲切、舒适、愉悦、有活力的心理感受,增加人们的交往空间,缩短心灵差距,增加生活体验,增强相互理解,在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情趣,提高人们的文明行为,减少由人情冷漠产生的道德与犯罪问题。

一级注册建筑师场地设计(作图题)概念分析

一级注册建筑师场地设计(作图题)概念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一级注册建筑师职业资格考试中的场地设计(作图题)的分析阐释,界定了场地设计考试的范围。从应试者自身的考虑出发,分别从场地分析、场地剖面、停车场设计、地形设计、场地规划设计等方面,通过对题目的分析来解决作图考试中遇到的有关场地设计问题。 关键字:场地概念应试 实际工作中,场地设计的内容往往被分散到给排水设计、景观设计、道路交通设计等相关设计工作的范围内,或者由总图专业来完成。大部分建筑师无法通过实际工作来得到相关场地知识的补充和设计能力的提高。对注册建筑师考试中的题目感到陌生,关于场地设计的基本概念不清,设计方法欠缺,成绩自然不理想。 场地分析 在场地设计过程中,设计条件的分析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一般情况下,场地设计工作总是从设计条件的场地分析着手,通过对基础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研究,明确各种制约因素和有利条件,从中启发场地设计构思,并自始至终制约场地设计全过程,最终保证设计成果的正确合理。 场地分析的题目主要针对基地现状,分析基地内规划控制线的退线要求,以及各建筑之间的各种关系,如:日照间距、防火间距、卫生间距等等,并在图纸上以平面的形式表现出来。主要是分析被各种条件界定下的场地最大可建范围,有时还加绘分项开发的范围(如高层和多层住宅的用地范围等)。 场地剖面的题目则是对场地分析的衍伸,将场地分析中建筑之间防火间距,日照间距的关系以及建筑和保护建筑、保护古树等之间的关系以剖面的形式变现出来。 停车场设计 汽车停车场的设计,必须适用经济,并符合运行安全、技术先进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特殊要求,除满足车辆出入安全,还需满足油气的防火、防灾要求。停车场选址要服从城市总体规划与市政交通部门的布局和安排。车场靠近需求停车附近,靠近主要车流源头,特别是车辆出入要右行,尽量不妨碍道路主干道的通畅。车场出人口要有安全视线保护,注意车行出人口道路坡度,以保安全。 在停车场设计题目中应有效地利用场地,合理安排停车区及通道,便于车辆进出,满足防火安全要求,并留出布设附属设施的位置。停车场出入口及停车场内应设置交通标志,标线以指明场内通道和停车车位。影响停车场出入口设置的主要因素为停车数量和连接道路的等级。

平面设计 概念

平面设计概念

平面设计(graphic design)的定义泛指具有艺术性和专业性,以“视觉”作为沟通和表现的方式。透过多种方式来创造和结合符号、图片和文字,借此作出用来传达想法或讯息的视觉表现。平面设计师可能会利用字体排印、视觉艺术、版面(page layout)等方面的专业技巧,来达成创作计划的目的。平面设计通常可指制作(设计)时的过程,以及最后完成的作品。 基本要素 平面设计除了在视觉上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外,更重要的是向广大的消费者转达一种信息,一种理念,因此在平面设计中,不单单注重表面视觉上的美观,而应该考虑信息的传达,现在平面设计主要是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构成的: A、创意:是平面设计的第一要素,没有好的创意,就没有好的作品,创意中要考虑观众、传播媒体、文化背景三个条件。 B、构图:构图就是要解决图形、色彩和文字三者之间的空间关系,做到新颖,合理和统一。 C、色彩:好的平面设计作品在画面色彩的运用上注意调和、对比、平衡、节奏与韵律。 不管是现在的报刊广告、邮寄广告、还是我们比较经常看到的广告招贴等,都是有这些要素通过巧妙的安排、配置、组合而成的。 平面特征 设计是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是商业社会的产物,在商业社会中需要艺术设计与创作理想的平衡,需要客观与克制,需要借作者之口替委托人说话。设计与美术不同,因为设计即要符合审美性又要具有实用性、替人设想、以人为本,设计是一种需要而不仅仅是装饰、装潢。设计没有完成的概念,设计需要精益求精,不断的完善,需要挑战自我,向自己宣战。设计的关键之处在于发现,只有不断通过深入的感受和体验才能做到,打动别人对于设计师来说是一种挑战。设计要让人感动,足够的细节本身就能感动人,图形创意本身能打动人,色彩品位能打动人,材料质地能打动人、……把设计的多种元素进行有机艺术化组合。还有,设计师更应该明

可靠性设计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4.6 可靠性设计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一、结构可靠性设计概念 1.可靠性含义 可靠性是指一个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而一个工业产品(包括像飞机这样的航空飞行器产品)由于内部元件中固有的不确定因素以及产品构成的复杂程度使得对所执行规定功能的完成情况及其产品的失效时间(寿命)往往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因此,可靠性的度量就具有明显的随机特征。一个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规定功能的概率就称为该产品的可靠度。作为飞机结构的可靠性问题,从定义上讲可以理解为:“结构在规定的使用载荷/环境作用下及规定的时间内,为防止各种失效或有碍正常工作功能的损伤,应保持其必要的强刚度、抗疲劳断裂以及耐久性能力。”可靠度则应是这种能力的概率度量,当然具体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例如,结构元件或结构系统的静强度可靠性是指结构元件或结构系统的强度大于工作应力的概率,结构安全寿命的可靠性是指结构的裂纹形成寿命小于使用寿命的概率;结构的损伤容限可靠性则一方面指结构剩余强度大于工作应力的概率,另一方面指结构在规定的未修使用期间内,裂纹扩展小于裂纹容限的概率.可靠性的概率度量除可靠度外,还可有其他的度量方法或指标,如结构的失效概率F(c),指结构在‘时刻之前破坏的概率;失效率^(().指在‘时刻以前未发生破坏的条件下,在‘时刻的条件破坏概率密度;平均无故障时间MTTF(MeanTimeToFailure),指从开始使用到发生故障的工作时间的期望值。除此而外,还有可靠性指标、可靠寿命、中位寿命,对可修复结构还有维修度与有效度等许多可靠性度量方法。 2..结构可靠性设计的基本过程与特点 设计一个具有规定可靠性水平的结构产品,其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应当贯穿于产品的预研、分析、设计、制造、装配试验、使用和管理等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从研究及学科划分上可大致分为三个方面。 (1)可靠性数学。主要研究可靠性的定量描述方法。概率论、数理统计,随机过程等是它的重要基础。 (2)可靠性物理。研究元件、系统失效的机理,物理成固和物理模型。不同研究对象的失效机理不同,因此不同学科领域内可靠性物理研究的方法和理论基础也不同. (3)可靠性工程。它包含了产品的可靠性分析、预测与评估、可靠性设计、可靠性管理、可靠性生产、可靠性维修、可靠性试验、可靠性数据的收集处理和交换等.从产品的设计到产品退役的整个过程中,每一步骤都可包含于可靠性工程之中。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结构可靠性设计仅是可靠性工程的其中一个环节,当然也是重要的环节,从内容上讲,它包括了结构可靠性分析、结构可靠性设计和结构可靠性试验三大部分。结构可靠性分析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搜集与结构有关的随机变量的观测或试验资料,并对这些资料用概率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确定其分布概率及有关统计量,以作为可靠度和失效概率计算的依据。

城市设计复习

城市设计 1、城市设计概念: 定义:以人为中心的,从总体环境出发的规划设计工作,其目的在于改善城市整体形象和环境景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它是城市规划的延伸和具体化,是深化的环境设计。 2、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做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总体规划的全过程。 3、城市设计的目标:一般意义上的目标,乃指人类活动的动机意志、目的或对象。也指人们活动计划所争取的将来状 况。现代城市设计的目标是为人们创造舒适、方便、卫生、优美的物质空间环境。 5、古罗马城市设计的特征: (1)享乐主义特征;(2)实用主义特征;(3)炫耀主义特征。 6、中世纪的城市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1)要塞型;(2)城堡型;(3)商业交通型。 7、现代城市设计的产生(了解) 8、城市设计的基础理论: 空间形式理论: (1)卡米洛·西特的“视觉有序”理论: 主张将城市设计建立在对于城市空间感知的严格分析上,并通过大量的典型空间实例考察与研究,总结归纳出一些列城市建设的艺术原则与设计规律; 批评了当时盛行的形式主义的刻板模式,总结了中世纪城市空间艺术的有机和谐特点; 倡导了城市空间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基本原则,揭示了城镇建设的内在艺术构成规律。 (2)伊利尔·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 城市建设的原则:a、表现的原则;b、相互协调的原则;c、有机秩序的原则。 艺术创造问题;a、界定了形式的起源、意义、性质、重要性及牵涉范围,对自然界的形式表现进行了类比分析,提出大自然的“有机秩序”规律。b、强调了艺术的创造本质,认为创造的倾向是一种本能,而理智仅在创造过程中起着辅助的作用;c、形式探索中的特殊领域,按其特定的性质分成两大类。第一类是靠推理就可以领会的问题,第二类是靠直觉感受的问题。 (3)芦原义信: 减法空间和加法空间:前者先确定内部,再向外建立秩序;后者先确定外部再向内建立秩序; 十分之一理论:要获得与室内相似意义的空间,外部空间可以采用内部空间8~10倍的尺度; 外部模数理论:外部空间设计可以采用20~25m为模数。 现代城市功能理论: (1)勒·柯布西耶的城市集中主义: a、传统的城市由于规模的增长和市中心拥挤加剧,已出现功能性的老朽。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城市中心部分的商业地区内交通负担越来越大,需要通过技术改造以完善他的集聚功能。 b、关于拥挤的问题可以用提高密度来解决。 c、主张调整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 d、论证了新的城市布局形式可以容纳一个新型的、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这种系统由铁路和人车完全分离的高架道路结合起来,布置在地面以上。 城市设计原则: a、以几何为基础去创造洁净、简单的外形; b、崇尚秩序、功能和朴实; c、理性与效率至上; d、现代的建筑要使用现代的建材; e、摒弃装饰,尤其是仿古; f、追求标准化、重复化。 田园城市与新城设计理论: (1)埃比尼泽·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a、对土地所有权和城市形态的描述; b、对田园城市管理机构的组成以及其权限范围的构想; c、对未来城市发展模式的探讨。 场所文脉理论: (1)凯文·林奇: 提出城市形态是受不同价值标准影响的观点,认为一般城市形态理论应以人为目的,以具体物质形态环境为研究对象,并且应当具有动态、参与决策和公众可参与的特征。 空间价值评判标准:活力、感受、适宜、可及性及管理。此外还有两个额外指标:效率与公平。 人文社会设计理论: (1)简·雅各布斯 城市设计四个基本条件: a、街区中应混合不同的土地使用性质,并考虑不同时间、不同使用要求的共用; b、大部分街道要短,街道拐弯抹角的机会要多; c、街区中必须混有不同年代、不同条件的建筑,老房子应占相当的比例; d、人流往返频繁,密度和拥挤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自然生态设计理论: (1)伊安·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 a、自然过程规划; b、生态因子调查; c、生态因子的分析综合;

室内设计的概念和内容

室内设计的概念和内容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室内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目前较为流行的3d建模网站就是建E网了。建E网拥有全国的丰富资源,是一家具有特色的网站。下面就让建E网来说说室内设计的概念和内容吧。 一、室内设计的含义 所谓室内设计,是指将人们的环境意识与审美意识相互结合,从建筑内部把握空间的一项活动。具体地说就是指根据室内的使用性质和所处的环境,运用物质材料、工艺技术及艺术的手段,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美观、符合人的生理、心理需求的内部空间;赋予使用者愉悦的、便于生活、工作、学习的理想的居住与工作环境。从广义上说,室内设计便是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创造性活动。 室内装修着重于工程技术、施工工艺和构造做法等方面的研究。 室内设计将实用性、功能性、审美性与符合人们内心情感的特征等有机结合起来,强调艺术设计的语言和艺术风格的体现,从心理、生理角度同时激发人们对美的感受,对自然的关爱与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使人在精神享受、心境舒畅中得到健康的心理平衡,这正是室内设计的价值所在。 室内设计则是综合的室内环境设计,它既包括工程技术方面即声、光、热等物理环境的问题,也包括视觉方面的设计,还包括氛围、意境等心理环境和个性特色等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创造。 二、室内设计的内容

室内设计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动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室内功能日趋复杂多变,室内装饰材料、设施设备、甚至门窗等构件会更新换代、日新月异。所以,室内设计的内容涉及面大,相关因素多,内容广泛。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还会有许多新的内容不断地增加。 室内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的综合体,理性的因素占有很大成分。作为设计人员,除强调视觉效果外,还要考虑采光、隔声、恒温等因素,同时考虑造价、材料等经济因素与施工、防火、空调等工艺因素。虽然设计人员不可能对所有涉及的内容全部掌握,但应尽可能熟悉,使设计时能主动和自觉地考虑诸因素,并与有关的专业人员相互配合,从而有效地提高室内环境的内在质量。 关于室内设计的概念和内容今天就介绍到这里了,更多详情请咨询建E室内设计网! 建E室内设计网(以下简称建E网),是南京设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集“网站+新媒体+社群”三位一体的室内设计内容综合服务平台,于2006年组建。是目前中国较好的原创室内设计素材与门户网站之一。 目前,网站注册会员100万以上,行业覆盖率超过百分之四十,涵盖原创模型、贴图、施工图、VR全景合成、云渲染等业务。我们拥有数万套作品案例,网站的资源已为国内500万设计师广泛应用于家居与商业设计项目,是设计与装修从业人员,项目业主和材料供应商资源实际应用平台。 从网站组建至今,我们一直致力于为中国建筑、室内、家具、3D设计师提供高品质、高精度的3D家具模型以及其他相关设计素材、设计工具以及云工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