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进度表(正确)
- 格式:xlsx
- 大小:13.19 KB
- 文档页数:1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进度安排表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班级教师日期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水”、“空气”和“天气”三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各有8个教学内容,共计24个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水”单元本单元以“水”为探究主题,引导学生探究物质状态之间的变化。
通过观察水的各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集中研究水在融化、蒸发、凝结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物质是不断变化的”概念;同时,通过对食盐和沙混合物的分离实验,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自然界“物质循环”和“变化可逆”的概念。
本单元共有8课,这8课的编排逻辑是这样的:第1课到第4课了解水的三态变化,从观察常见的水蒸发现象开始,逐步深入地探究水的沸腾、结冰以及融化现象,比较三种形态的水的特点;第5课引导学生探究一定数量的水能溶解多少物质,第6课引导学生探究怎样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认识水与别的物质混合后发生的变化以及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第7课引导学生探究分离混合物,从而知道某些变化是可逆的。
第8课引导学生探究与水的三态变化类似的一些物质变化,总结提升学生对变化和水这种物质的认识。
第二单元:“空气”单元本单元将带领学生认真地观察空气,用多种方法研究空气的性质。
让学生了解到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也是可以被压缩的;空气虽然很轻,但也是有质量的,很多很多的空气积聚起来,质量还不小;空气也是可流动的,自然界的很多现象都与空气的流动有很大关系。
学生还将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到空气是生命生存的必要条件,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人们利用空气的性质做了许多事情。
在本单元的探究活动中,学生首先用感官观察空气,然后通过简单的实验,用竖直倒扣的杯子、注射器、简单天平、热气球、风的成因盒子来探究空气的各种性质,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实现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协同发展。
本单元共8课,这8课的编排逻辑是这样的:整体感知空气(第1课,感受空气);具体研究空气的各种性质特征(第2课到第7课);讨论、归纳、总结、提炼空气的特征和作用(第8课)。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
教学进度安排表
教学目标
1.研究掌握物体的性质与分类方法,认识各类物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2.研究掌握简单机械的原理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机械制作。
3.研究了解常见动态和静态景象的分析方法,形成基础的科学思维方式。
教学内容安排及进度表
第一章物体的性质与分类
1.认识物体的性质和分类方法,探究不同物体的应用场景。
2.掌握物体形状、大小、颜色等可观察性质的描述方法,比较和分类物体。
3.研究各类物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认识材料与制品之间的关系。
4.进行物品分类比赛和实践操作,运用研究到的知识完成制品的制作。
第二章简单机械
1.认识常见的一些简单机械,探究其原理和作用。
2.掌握简单杠杆、轮轴和滑轮等机械的制作方法,能够自行设计制作一些简单的机械。
3.研究简单机械在生活中的运用,探究机械的优化。
第三章动态和静态景象
1.了解常见的动态和静态景象,研究通过观察和实验分析事物的方式。
2.研究运用简单的物理学语言对动态景象进行描述和分析。
3.进行小实验,通过观察发现静态景象背后的原理,培养科学思维。
教学评估
1.每个章节末尾进行小测验,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2.每个章节结束时进行制品展示,鼓励学生创意发挥和集体交流。
3.督促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杜绝大班小学问题的发生。
教学资源
1.教师应自备多媒体工具,便于展示实验视频和图片。
2.必要的手工材料和工具需要提前准备齐全。
3.学生需要自带尺子、剪刀等个人研究和制作工具。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进度表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物质- 第一课:石头、砖头、木头、沙子(1课时)- 第二课:纸、玻璃、塑料、铁、铝(1课时)- 第三课:锌、铜、银、金(1课时)- 第四课:铁、铜、铝、金的特点(1课时)- 第五课:石头、木材、金属和塑料的特点(1课时)第二单元:动植物的特征- 第一课:动物的特征(1课时)- 第二课:动物的腿和喙(1课时)- 第三课:植物的特征(1课时)- 第四课:水果和种子的特点(1课时)- 第五课:我们的食物(1课时)第三单元:观察动植物- 第一课:观察动物(1课时)- 第二课:观察昆虫(1课时)- 第三课:观察植物(1课时)- 第四课:种子的发芽(1课时)- 第五课:小白鼠吃食物(1课时)第四单元:生活中的物质和能量- 第一课:物体做工的过程(1课时)- 第二课:物体的可塑性(1课时)- 第三课:光的传播(1课时)- 第四课:水的传导(1课时)- 第五课:发光的物体(1课时)第五单元:生态环境- 第一课: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1课时)- 第二课:水的循环(1课时)- 第三课:空气的组成和性质(1课时)- 第四课:有益和有害的昆虫(1课时)- 第五课:小动物和小植物(1课时)第六单元:保护环境- 第一课:为什么要保护环境(1课时)- 第二课:怎样保护环境(1课时)- 第三课:我们的环境变化了(1课时)- 第四课:我们的责任(1课时)- 第五课:小动物的生活环境(1课时)以上是《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的教学进度表。
每个单元包含5个课时,总共有6个单元,共计30个课时。
每个课时的内容在相应的课程中进行教学。
请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进度,合理安排每个单元的教学时间,并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每个单元的知识和技能。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教学目标
- 通过研究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研究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生物
- 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特征
- 掌握植物的生长与变化规律
- 观察并描述动物的生活方式和性
- 了解动物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第二单元:物质
- 探索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 理解物质的形态变化和能量转化
- 实验观察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
第三单元:生活
- 了解和描述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 培养健康的生活惯和饮食规律
- 探究生活中的物质与能量变化
教学进度表
教学方法
- 观察法:通过观察生物、物质和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 实验法:进行简单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操作和体验科学知识
- 探究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探索和研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评价
- 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和思考能力
- 定期进行小测验和作业评价
- 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指导
注意事项
- 课堂教学重点要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 教学方法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灵活运用
-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以上是《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如有需要请随时联系。
2023秋新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2023冀人版新教材)
教学计划及进度表(2023冀人版新教材)
科目:小学科学
年级: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动物的生活和观察
- 课时1:动物的外部特征
- 课时2:动物的觅食和保护
- 课时3:动物的繁殖和生长
第二单元:植物的生活和观察
- 课时1:观察植物的外貌
- 课时2:植物的营养和生长
- 课时3:植物的繁殖方法
第三单元:物体的观察和变化
- 课时1:物体的形状和颜色
- 课时2:物体的大小和质量
- 课时3:物体的运动和变化
第四单元:自然科学与生活
- 课时1:自然科学中的安全问题
- 课时2:自然科学中的节约问题
- 课时3:自然科学中的环保问题
教学进度表:
第一单元:动物的生活和观察
- 课时1:动物的外部特征(2课时)
- 课时2:动物的觅食和保护(2课时)
- 课时3:动物的繁殖和生长(2课时)
第二单元:植物的生活和观察
- 课时1:观察植物的外貌(2课时)
- 课时2:植物的营养和生长(2课时)
- 课时3:植物的繁殖方法(2课时)
第三单元:物体的观察和变化
- 课时1:物体的形状和颜色(2课时)
- 课时2:物体的大小和质量(2课时)
- 课时3:物体的运动和变化(2课时)
第四单元:自然科学与生活
- 课时1:自然科学中的安全问题(2课时)- 课时2:自然科学中的节约问题(2课时)- 课时3:自然科学中的环保问题(2课时)
根据教学计划和进度表,可以进行每周的课时安排,确保按时完成教学目标。
具体的每周安排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来调整,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进度表第一单元:测量知识点:测量物体的长度、质量和容量实验活动:使用尺子、秤和容器测量物体的长度、质量和容量教学目标:了解测量的基本单位和常用工具,掌握测量物体的方法和技巧第二单元:声音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实验活动:通过拉紧橡皮带、敲击不同物体等实验,观察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教学目标:认识不同物体、不同方式产生的声音,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第三单元:光与影知识点:光的产生和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实验活动:利用手电筒、镜子等实验道具,观察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教学目标:了解光的特性和行为,认识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第四单元:天气知识点:天气现象、气象仪器和气象图标实验活动:观察不同天气现象,初步了解气象仪器和气象图标的使用教学目标:熟悉常见的天气现象,掌握气象仪器和气象图标的基本知识第五单元:植物知识点:植物的外部特征和生长过程实验活动:观察种子的发芽和植物的生长,制作植物标本教学目标:认识不同植物的外部特征,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第六单元:动物知识点:动物的类别和特征实验活动:观察不同动物的特征,制作动物标本教学目标:认识不同类别的动物,了解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第七单元:水知识点:水的性质和用途实验活动:观察水的沸腾、蒸发和溶解等现象,进行水的净化实验教学目标:了解水的性质和用途,认识水的净化方法第八单元:力知识点:力的作用和效果实验活动:通过拉绳子、推物体等实验,观察力的作用和效果教学目标:了解力的作用和效果,认识简单的机械原理第九单元:电知识点:电的产生和应用实验活动:通过拼装电池和灯泡等实验,观察电的产生和应用教学目标:认识电的产生原理,了解电的应用领域第十单元:生活中的科学知识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技术应用实验活动: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了解科学的普遍性和应用价值教学目标:认识科学的普遍性,培养科学观察和应用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进
度表
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观察动物
- 教学内容:通过观察和讨论,了解不同动物的特征和生活性-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观察、分类和描述不同动物的特征,了解它们的生活方式
-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分类和描述的能力
- 教学方法:实地观察、图表法、小组讨论
- 授课时间:2周
第二单元:了解植物
- 教学内容: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了解植物的特征和生长过程
-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观察、分类和描述不同植物的特征,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
-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描述的能力
- 教学方法:实地观察、实验、小组合作
- 授课时间:2周
第三单元:认识食物
- 教学内容: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了解不同食物的来源和制作过程
-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不同食物的来源、制作过程和营养价值
-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实地考察、实验和描述的能力
- 教学方法:实地考察、实验、小组合作
- 授课时间:2周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
- 教学内容: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特征和用途
-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观察、分类和描述不同物体的特征和用途
-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分类和描述的能力
- 教学方法:实地观察、实验、小组合作
- 授课时间:2周
教学进度表
以上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的内容安排。
根据每周的授课时间,每个单元的教学时间为2周。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实地观察、实验和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培养观察、分类、描述和实验的能力。
苏教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与教学进度表一、学情分析本届三年级的学生是从一年级就开始接触科学,经过两年时间的科学学习与训练,已经对科学这门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同时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
处于这个年学龄段的孩子都活泼好动、对一切充满好奇与渴望,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求知欲,喜欢动手做小实验,这种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必将成为学生在科学学习分中强大内驱力和学习动力,为学好科学打下了基础。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其兴趣点,以丰富的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都能热爱科学、学会观察、学会提出问题、学会简单的探究方法,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做研究的能力。
二、教材内容分析本教材教材,一共有五个单元和一个专项学习部分,从知识覆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科学三大领域,各领域的知识或以综合主题单元的形式,或以独立单元的形式呈现。
第一单元《认识空气》遵循儿童对概念的形成要经历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在低年段学生感知空气的真实存在、了解空气颜色、状态、教气味等特征的基础上,中年段让学生对空气的研究产生兴趣,学习探究方法,掌握“空气占据空间、空气有质量、空气能被压缩、热空气上升”等性质,提升学生对空气概念的理解水平。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中四课在总体上呈现递进关系,从土壤的成分入手,研究土壤是由不同颗粒构成的,并且按照颗粒含量不同,将土壤为三种类型;接下来讨论土壤中的腐殖质,了解腐殖质与土壤肥沃程度的关系;最后讨论土壤对人类和动植物的贡献,以及如何保护土壤。
第三单元《固体与液体》是在为学生初步建立物质概念和物质意识的基础上,从物质的“状态”、“变化”、“溶解性”和“分离”等方面进一步丰富和拓展物质概念,形成“世界是物质的”这一基本科学观念。
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资源》以水为主线,借助语言描述、建立模型和体验游戏等有效方法提升已有经验的科学性,以及对水的知识、价值的认识。
新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进度表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物体课程安排:- 第1课:认识物体- 第2课:物体的特点和分类- 第3课:物体的形状和颜色- 第4课:物体的大小和数量第二单元:生活中的材料课程安排:- 第1课:材料的种类- 第2课:材料的来源- 第3课:材料的特点和用途- 第4课:材料的环境影响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课程安排:- 第1课:物体的运动- 第2课:物体的速度- 第3课:物体的力量- 第4课:物体的方向和距离第四单元:力和能课程安排:- 第1课:认识力和能- 第2课:力的作用- 第3课:能的转化- 第4课:能的利用第五单元:天气和季节课程安排:- 第1课:认识天气- 第2课:天气现象- 第3课:季节的变化- 第4课:季节的特点第六单元:科学实验课程安排:- 第1课:认识科学实验- 第2课:实验的步骤- 第3课:实验的结果和记录- 第4课:实验的重要性和安全注意事项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能量课程安排:- 第1课:认识能量- 第2课:能量的形式- 第3课:能量的传递- 第4课:能源的保护和利用第八单元:地球和环境课程安排:- 第1课:认识地球- 第2课:地球的形状、大小和位置- 第3课:地球的气候和环境- 第4课: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一学期共有8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4节课。
根据课程安排,教师可以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研究和掌握相应的科学知识和能力。
教学进度表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研究进度和学校的教学计划。
最新2023-2024学年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整体设计有三个核心慨念: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动、植物);物体和材料的特性(材料):地球物质的特性(水和空气)。
科学探究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年级高低,探究的水平有高低。
本册教材侧重的技能:观察、描述、记录、简单实验、测量、维恩图比较、分类、交流和表达等。
第1单元《观察动物》单元解读:本单元是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活动。
学生们在观察大树、观察各种植物的时候,已经留意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并且被一些动物的活动所吸引:关于动物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已经提出。
科学教学内容也从植物发展为对动物的观察研究。
第2单元《水与溶解》单元解读:本单元学生将开始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它为三年级学生提供了研究周围常见物体和材料特性的机会。
在对材料展开的研究中,学生们将进一步发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的能力,从对物体一个特征的注意转换成几个特征的同时注意。
学习运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比较材料间的相同和不同,学习根据物理性质给物品分类,并提高对材料特性的描述水平。
第3单元《固体、液体和气体》单元解读:本单元是本套教材引入“实验”这一科学探究方法的开始。
收集资料,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在这一单元中首次明确提出来的,是学生正式学习这些方法的开始。
本单元的有些活动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往瓶中打人和抽出空气的实验、空气重量的测量、往足球中充气、观察注射器上的孩刻度及收集资料等。
第4单元《热与温度》单元解读,会感受冷和热,学会测量温度,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和气体的热胀冷缩;设计与制作:自制“小喷泉”;提出疑问,固体也会热胀冷缩吗?作为起始册,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五年制)一、学情分析:本学期三年级学生共XX人,XX个班。
这些学生是新课改的第一批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相对不如课改前的学生。
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
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
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
为让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做计划如下:三、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本册书25课。
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六个方面:1、科学在我们身边:(1---5)课,以学生玩玩具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2、我们怎么知道:(6---9)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物体,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亲历科学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新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进度表
课程设置
第一单元:认识身边的物体
1. 身边的物体
2. 物体的性质
3. 物体的分类
4. 物体的测量
第二单元:天空中的太阳、月亮和星星
1. 太阳照耀大地
2. 月亮和地球
3. 星星闪烁的原因
第三单元:认识食品
1. 食品的来源
2.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3. 食品的加工与保存
第四单元:生命之源——水
1. 水的重要性
2. 水的来源
3. 水的循环与变化教学进度表
教学重点
1. 了解身边的物体并掌握测量方法。
2. 了解太阳、月亮、星星的基本构成和运动规律。
3. 了解各种食品的来源和基本营养成分。
4. 了解水的来源、循环、变化及水的重要性。
教学建议
1.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多使用图片和实物展示,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新2023-2024学年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特色意识、课程意识、学习意识、创新意识,以提高教师素质为核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以优化管理为手段,积极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不断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推进我校的素质教育向纵深方向发展。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16课,分五个单元。
1、第一单元《食物与消化》,包括1―4课,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食物的营养搭配,了解食物的消化,学会怎样搭配基本的食物。
2、第二单元《溶解与分离》,包括4―6课,能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性。
知道水有溶解物质的特性,能定性地描述溶解变化,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作用。
3、第三单元《家庭用电》,包括7―9课,了解手电筒的秘密,了解开关在电路中的应用。
电路出现故障如何去检测?了解生活用电。
4、第四单元《我们的呼吸》,包括10―12课,了解人体呼吸的过程,知道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产生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
5、第五单元《小小建筑师》,包括13―15课,让学生了解建筑中常用的材料,认识建筑中的结构并设计制作建筑模型。
三、目标任务1、配合我校科学课改建设,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研究,努力转变教学观念与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让本组教师成为一支思想素质上乘、业务素质过硬,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师队伍。
2、在科学学科教研教改中注重素质教育,充分利用好我校为每个教师配备的电脑,学习先进教学技术,开展教科研研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加强科学课堂改革力度,积极开展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做到班班有特色,人人有方法,让学生想学、会学、乐学,成为学习的主人。
4、协助教导处抓好毕业班教学研究和学生的思想工作,提高毕业班教学质量。
四、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树立科学的教育观1、认真组织科学教师学习学校制定的工作计划,领会精神,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人才观,大胆创新,与时俱进,进一步强化发展意识、改革意识、创新意识、质量意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树立现代化的、开放式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