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的辞职与辞退
- 格式:ppt
- 大小:1.96 MB
- 文档页数:10
公务员离职与辞退的程序公务员离职是指公务员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辞退则是指用人单位以特定的手段终止公务员的职业生涯。
离职和辞退都有一定的程序,以确保公务员权益的合法保护。
本文将探讨公务员离职与辞退的程序。
一、公务员离职的程序公务员离职的程序主要包括提前告知、提出申请、审批、待遇结算和离职手续办理等环节。
1. 提前告知公务员决定离职时,应提前向所在单位主管人员提出书面辞职申请,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向组织人事部门进行申报。
2. 提出申请公务员提出辞职申请时,应明确说明辞职原因,并提交个人书面辞职申请,由所在单位主管人员或人事部门负责接收。
3. 审批所在单位将公务员的辞职申请上报至上级行政机关进行审批。
审批过程中,上级行政机关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评估公务员的辞职理由、表现以及对工作的影响等因素。
4. 待遇结算公务员离职后,相关单位将按照规定进行待遇结算,包括工资发放、社会保险缴纳等。
5. 离职手续办理公务员离职后,需要办理一系列离职手续,如交接工作、还交单位财务物品、注销组织关系等。
二、公务员辞退的程序与公务员自愿离职不同,辞退是指用人单位以特定的程序和方式终止公务员的工作职责。
公务员辞退的程序一般包括调查核实、提出辞退意见、决定辞退、告知被辞退人员、办理离职手续等环节。
1. 调查核实用人单位收到关于公务员失职、渎职、违法失职等问题的举报或发现相关情况,将进行调查核实,确保辞退决定的合法性。
2. 提出辞退意见在调查核实完毕后,用人单位将根据相关调查结论,提出辞退意见,并将意见书面告知被辞退人员。
3. 决定辞退用人单位负责对辞退意见进行评估,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标准等,作出是否辞退决定。
4. 告知被辞退人员用人单位将辞退决定书面告知被辞退人员,说明辞退的事由、程序以及相关权益保护事项,并表明对辞退决定的不服可依法救济的渠道。
5. 办理离职手续被辞退的公务员需按照规定办理离职手续,包括交接工作、还交单位财务物品、注销组织关系等。
公务员辞职辞退制度公务员辞职辞退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国家公务员的合法权利,优化国家公务员队伍,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国家公务员辞职辞退暂行规定》,结合*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公务员的辞职,是指国家公务员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经法定程序,申请终止其与国家行政机关的任用关系。
第三条辞退国家公务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经法定程序,解除其与国家公务员的任用关系。
第二章辞职第四条辞职是国家公务员的一项权利。
国家公务员要求离开国家行政机关,不再担任国家公务员职务,可以向任免机关申请辞职。
第五条国家公务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辞职:(一)在涉及国-家-安-全、重要机密等特殊职位上任职以及调离上述职位不满解密期的;(二)重要公务尚未处理完毕,须由本人继续处理的;(三)正在接受审查的;(四)未满最低服务年限的。
第六条国家公务员辞职的程序:(一)本人向所在单位提出辞职申请,并填写《国家公务员辞职申请表》;(二)所在单位提出意见,按照管理权限报任免机关;(三)任免机关人事部门审核;(四)任免机关审批,并将审批决定书面通知呈报单位及本人。
第七条国家公务员辞职,任免机关应当在接到申请表的3个月内予以审批。
超过3个月未子批复的,视为同意辞职,任免机关应予办理辞职手续。
第八条国家公务员在申请辞职的审批期间,仍须履行职位职责,不得擅自离职。
对不履行职位职责影响工作造成损失的,按有关规定给予处分;对擅自离职的,给予开除处分,并且不准重新录用到国家行政机关工作。
第九条国家公务员辞职后,两年内到与原机关有隶属关系的企业、营利性的事业单位任职,须经原任免机关批准。
第十条辞职人员的人事档案,由本人在批准辞职之日起3o天之内与同级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办理委托管理手续,原单位按委托管理的协议将人事档案转至中心。
第三章辞退第十一条国家公务员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予辞退:(一)连续两年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的;(二)不胜任现职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安排的;(三)因单位调整、撤销、合并或缩减编制员额需要调整工作,本人拒绝合理安排的;(四)因执行回避或者职位轮换等规定需要调整,本人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调整的;(五)旷工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15天或者1年内累计超过30天的;(六)不履行国家公务员义务,不遵守国家公务员纪律,经教育仍无转变或造成恶劣影响,又不宜给予开除处分的。
第九章辞职、辞退与退休一、基本概念1、公务员辞职:是指公务员根据本人意愿,依照法律规定,经过任免机关批准,解除其与机关的职务关系,或者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依法辞去所担任的领导职务的法律行为或法律事实。
2、因公辞职:是指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因工作需要变动职务,依照法律或者政协章程的规定,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人大常委会或者政协提出辞去现任领导职务。
3、自愿辞职:是指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因个人或者其他原因不愿意继续在领导岗位工作时,自行提出辞去现任领导职务。
4、引咎辞职:是指公务员中的领导成员因工作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或者对重大事件负有重要领导责任,不宜再担任现职,由本人主动提出辞去现任领导职务。
5、责令辞职:是指按照管理权限的管理主体根据领导成员任职期间的表现,认定其已不再适合担任现职,通过一定程序责令其辞去现任领导职务。
6、公务员辞退:是指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遵循一定的法律程序,在法定的管理权限内作出的解除其与公务员全部职务关系的行为。
7、公务员退休:是指公务员达到规定的退休年龄,为国家服务到一定的工作年限,或因病残丧失了工作能力,依法办理退休手续离开工作岗位,由国家给予一定的退休待遇和生活保障。
二、重点与难点问题解析(一)公务员辞去公职具有哪些特点?1、公务员辞去公职是法律赋予公务员的一项基本权利。
2、公务员辞去公职必须经过法定的程序。
3、辞去公职的公务员主体受一定的法律限制。
4、辞去公职的公务员享有法定待遇。
(二)建立公务员辞去公职制度的意义是什么?1、建立公务员辞去公职制度,既体现并巩固了我国对传统人事制度改革的成果,又有利于进一步加快人事制度改革的整体进程。
在我国过去的人事制度管理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公务员“部门所有”、“单位所有”的问题,忽视了公务员的主观愿望,限制了人才的合理流动,从而使公务员的个人才能无法发挥。
可以说,“出口”问题不解决,将直接制约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
•第十六章公务员的辞职与辞退制度、退休制度•第一节公务员辞职、辞退概述•一、公务员辞职的含义和特征•含义:公务员的辞职是指公务员根据本人意愿,依据法律规定,在一定条件下,辞去公务员的职务,解除与国家机关的关系的行为。
辞职是国家赋予公务员的一项基本权利。
•特征:•1、辞职是公务员的一项权利。
必须有公务员本人提出。
•2、辞职必须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
•3、辞职的主体必须受一定的法律限制,必须以维护国家安全、保守国家机密为前提条件。
•4、辞职作为一项基本权利,是有保障的。
•二、公务员辞退的含义和特征•含义:公务员的辞退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按照法律规定的条件,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在法定的管理权限内,做出解除公务员全部职务关系的行政行为。
辞职不具有惩戒性,不是一种行政处分。
•特征:•1、辞退是国家机关法定的基本用人权。
•2、辞退公务员必须按照法定的事由。
•3、辞退公务员必须按照必要的法定程序。
•4、被辞退的公务员有法定的待遇。
•三、辞职与自动离职、免职、开除的比较•1、辞职与自动离职的比较•2、辞职与免职的比较•3、辞职与开除的比较•第二节辞职、辞退制度的建立和发展•1、国外公务员辞职与辞退制度的概况•关于辞职•关于辞退•二、我国辞退与辞职制度的历史沿革•1、辞职制度的历史•2、辞退制度的历史•三、建立公务员辞职、辞退制度的意义•1、辞职的意义•符合人事改革的方向,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对公务员权利的有效保障;•是保持公务员队伍活力,促进人才合理配置的重要措施。
•2、辞退制度的意义•有利于改革传统干部人事制度;•有利于公务员队伍的优化和活力;•有利于行政机关正确行使权利,切实维护公务员的合法权益。
•第三节公务员辞职、辞退的条件和程序•一、公务员辞职的条件和程序•1、条件•(1)、肯定性条件;•(2)限制性条件•公务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辞去公职:•①未满国家规定的最低服务年限的;•②在涉及国家秘密等特殊职位任职或者离开上述职位不满国家规定的脱密期限的;•③重要公务尚未处理完毕,且须由本人继续处理的;•④正在接受审计、纪律审查,或者涉嫌犯罪,司法程序尚未终结的;•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得辞去公职的情形。
《国家公务员制度讲座》学习辅导(5)第十四章辞职辞退第一节公务员辞职辞退的概念一、公务员辞职、辞退的涵义公务员的辞职,是指公务员根据本人意愿,依照法律规定,辞去现任职务,解除其与行政机关职务关系的法律行为或法律事实。
这是《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所规定的特定概念。
公务员的辞退,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在法定的管理权限内作出的解除公务员全部职务关系的行政行为,这种行为的直接结果是解除了公务员与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关系。
一般说来,辞退无需事先征得公务员的同意,而是公务员所在部门或单位在一定条件下依法作出的一种行政行为。
二、公务员辞职辞退的特征辞职辞退赋予了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的双向选择权。
公务员根据本人意愿有选择职业和工作单位的权利;国家行政机关则有根据法律规定辞退不适宜继续在行政机关工作的人员的权力。
公务员的辞职具有如下特点:第一,辞职是公务员的法律权利。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基本权利。
劳动权包括了择业权,而辞职正是公务员择业权利的一种实现形式。
权利的行使与否完全取决于权利主体的意愿,他既可享受,也可放弃。
所以,公务员是否辞职,由公务员本人自行决定。
对于公务员辞职的权利,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或个人都不得非法侵犯。
第二,辞职必须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
从法理上讲,公民行使权利,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所以,公务员的辞职必须经本人申请,报经任免机关批准,不得擅自离职。
第三,辞职作为公务员的一项权利,是有保障的,即辞职公务员享有法定的辞职待遇。
公务员依法辞职后,可以按照有关规定获得各种人事关系证明,有在规定范围内获得重新就职的权利,在辞职者担任其他国家公职以后,其在国家行政机关的工龄可以连续计算。
第四,辞职的主体是有法律限制的。
未满国家行政机关规定的最低服务年限的公务员,不得辞职;在涉及国家安全、重要机密等特殊岗位上任职的公务员,不得辞职。
公务员的辞退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辞退公务员,是国家行政机关的法定权力。
公务员法辞职规定根据公务员法,公务员可以辞职的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自愿辞职:公务员按照自己的意愿可以向所在单位提交辞职申请。
但是,一般辞职申请必须提前三十天向所在单位提出,并经过单位同意后方可生效。
在此期间,单位可以对公务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其退役考虑,鼓励其继续从事公务员工作。
二、经审批后辞职:公务员如因个人原因需要辞去公职,可以向上级机关提交书面辞职申请。
上级机关会审核申请并决定是否同意。
如果同意辞职,则需要通知辞职人所在单位,并自辞职决定下达之日起三十日内办理相关手续。
辞职的公务员在离开当前单位后,享受的待遇应当按照原人员关系所在单位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辞职的解除:辞职被人民政府、组织或者本人申请解除的,可以按照国家有关工资福利规定享受待遇。
四、不履行工作职责的辞职:如果公务员不履行工作职责或者丧失履行职责能力,经过所在单位的教育和批评,未能改正,也可以解除其与单位的劳动合同关系。
五、辞退:公务员如果违反劳动纪律、工作纪律,不按规定履行职责,严重影响正常工作秩序或者工作无法完成的,所在单位可以依法予以辞退。
公务员辞职后的权益:辞职的公务员按照原人员关系所在单位的有关规定,享受下列权益:一、辞职公务员可以享受国家规定的经济补偿;二、辞职不影响原公务员的其他权益,例如享受人事关系所在单位提供的旅游费用等;三、辞职不影响所参加的国家社会保险;四、辞职的公务员在辞职后三十个工作日内,参加原人事关系所在单位为其组织的离退休管理工作;五、辞职的公务员在办理离职手续后保持人事关系所在单位30日。
综上所述,公务员辞职需要提前向所在单位申请,并经过单位同意后生效。
公务员辞职后享有一定的待遇和权益。
一、辞去公职的含义和特点所谓辞去公职,是指公务员按照自己的意愿,辞去所担任的公务员职务,解除与所在机关的任用关系的行为。
也就是一般意义上讲的公务员的辞职。
公务员辞去公职,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辞去公职是公务员的一项权利。
劳动权是受宪法保护的每个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从事什么职业,不从事什么职业,是公民的择业自由,是公民劳动权的当然内容。
公民有权依法通过法定程序担任公务员职务,也应当有权通过法定程序不再担任公务员职务。
正是因为辞去公职是公务员的一项权利,所以应当出于公务员本人的自愿,一般情况下,任何机关、团体和组织或者个人,都不能强迫公务员辞去公职。
(2)辞职必须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
公民担任公务员职务必须经过法定的程序,如有的要通过公务员考试,有的要通过选举。
同样,辞去公务员职务,也需要经过法定的程序。
公务员作了履行公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承担了一定的管理或者服务职能,就其所处的职位而言,对国家和社会有一种责任,不能说不干就不干。
因此,公务员辞去公职要有一个批准程序,未经批准,不得辞去公职,这样规定对保证公务员管理的严肃性是必要的。
(3)辞去公职不是无条件、无限制的,而是附条件的、有限制的。
不符合法定的条件,都不得辞去公职。
(4)辞去公职是有利益保障的。
公务员辞去公职后,可以享受法定的辞职待遇。
如可以按照有关规定获得各种人事关系证明,可以重新通过考试担任公务员;在辞职者担任其他机关公职时,其工龄可以连续计算。
此外,在理解辞去公职时,还需要注意它与免职、辞退的区别与联系。
1.辞去公职与免职的区别。
免职是任免机关免去公务员所担任职务的行为。
免职属于公务员职务的变更,与公务员的任职相对应。
辞去公职与免职的区别是:(1)辞去公职是由公务员自愿、主动提出的;免职是任免机关单方面作出的,无需征得公务员本人的同意,而且公务员必须服从。
(2)辞去公职通常是公务员因为个人的原因而提出;免职则需要有法定的事由,如退休退职、因健康原因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离职学习超过一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