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d试井解释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28.00 KB
- 文档页数:13
测井解释报告一.计算原理1)计算泥质含量V sℎ:地层的泥质含量V sℎ是一个重要的地质参数,泥质含量V sℎ不仅反映地层的岩性,而且地层有效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和束缚水饱和度等储集层参数,均与泥质含量V sℎ有密切关系。
且由于自然伽马对于泥质含量比较敏感,故可由自然伽马来计算泥质含量V sℎ,公式如下:V sℎ=2GCUR∙∆GR−1 2GCUR−1式中GCUR—希尔奇指数,它与地层地质时代有关,可根据取心分析资料与自然伽井测井值进行统计确定,对北美第三系地层取3.7,在本报告中取2。
∆GR—自然伽马相对值,也称泥质含量指数。
∆GR=GR−GR min GR max−GR min在报告中,GR即是实际测量值;GRmin代表大套纯砂岩层,根据实际测井曲线可判断值为70;GRmax代表大套纯泥岩,根据实际测井曲线可判断值为140,由此即可求出全段泥质含量。
2)计算孔隙度∅:分析可知,在分层之后,针对含泥质砂岩水层情况下可由密度来计算∅,公式如下:ρb=(1−SH−∅)ρma+SHρSH+∅ρf化简如下: ∅=ρma−ρbρma−ρf−SHρma−ρSHρma−ρf式中,骨架密度ρma取 2.65g/cm3,孔隙流体密度ρf取1 g/cm3,孔隙泥质密度ρSH取2.32 g/cm3,而泥质含量V sℎ为之前所求,体积密度ρb为测量值,代入即可求孔隙度∅,其中某些异常值可以改变取值以满足要求。
3)计算含水饱和度S w和冲洗带中残余油气饱和度S hr:通常含水饱和度又是划分油、水层的主要标志,是以电阻率测井为基础的阿尔奇(Archie)公式来计算S w,公式如下:F=R oR w=a∅mI=R tR o=R tFR w=bS w n由以上两式,可推出阿尔奇公式:S w=√abR w ∅m R tn式中,参数a,b都和岩性有关,可取为1,胶结指数m和饱和度指数n均取为2;地层水电阻率R w取为0.01Ω/m,孔隙度∅之前所求,而地层真电阻率值则采用深侧向LLD数值,即可求出含水饱和度S w。
现代试井解释方法现代试井解释时期以70年代初雷米发表关于均质油层双对数拟合图版为开始标志。
其特点为:● 建立双对数拟合分析法,可以运用早期试井数据; ● 给出半对数直线段出现时间,使常规分析更可靠;● 采用图版曲线拟合法和数值模拟法,使用计算机,解释模型多; ● 解释过程是“边解释,边检验”的过程,保证解释的可靠性。
试井解释模型可按照基本模型及边条件划分:基本模型:1. 均质油藏;2.非均质油藏:多层油藏,渗透率变化;3.双重空隙介质油藏:拟稳态窜流,不稳态窜流。
4.双孔双渗介质油藏:拟稳态窜流,不稳态窜流。
内边界条件:1. 井筒储存; 外边界条件:1. 无限大地层;2. 表皮系数; 2. 不渗透边界;3. 裂缝切割井; 3. 恒压边界;4. 打开不完善; 4 封闭边界; 5.水平井;由基本模型, 内边界条件和外边界条件,可组合出许多试井解释模型,它们的拟合图版曲线可用计算机快速计算出来。
§1 试井使用的无量纲物理量wD r r r =2wt t D rC kt t φμα=)(p p Bq khp i p D -=μα (1-1)we eD r r r =)(wf i p wD p p Bq khp -=μα 2wt c D hrC C C φα=其中c t p ααα,,是单位制换算系数,各单位制的单位及换算系数如下所示:由于无量纲物理量与单位制无关,利用此表可方便地进行单位制换算。
利用上述无量纲表达式,基本微分方程式变成:D D DD DD D r p r p r r r ∂∂=⎪⎪⎭⎫ ⎝⎛∂∂∂∂1 (1-2) 将边条件及初条件无因次化,与上式一同求解,即得问题的解)(D D t p 。
(1-1)式给出了问题解的无因次量与有因次量之间的关系。
(1-1)式取对数得: Bq khp p p D μαlglg lg +∆= , 2lglg lg wt t D r c k t t φμα+= (1-3)上式说明,若将p-t 关系绘成双对数坐标图,无因次曲线与有因次曲线形状完全相同,解的无因次量坐标与有因次量坐标之间相差同一常数。
学号: 201211111序号: 11班11号现代试井解释方法上机实习报告姓名王老吉所属院(系)石油工程学院班级油工指导教师程厚贤2013年11月01日试井解释报告一、测试目的:运用试井资料,即测试过程中的产量和井底压力资料,结合其他资料,可以识别测试层的类型,计算测试层和测试井的许多特性参数,从而估算测试井的完井效率、井底污染情况,判断是否采取增产措施(如酸化、压裂),分析增产措施的效果,估算测试井的地层压力、控制储量或原始地质储量、地层参数(有效渗透率等),判断测试井附近的油(气)层边界情况以及井(层)间的连通情况等。
二、基础数据我的序号是2班4号,所以可算出:油层厚度:h=7.8+4/10=8.2m孔隙度:ø=0.2-4/10000=0.196油的粘度:u=1.6+4/100=1.64mpa.s关井前产量:q=2.84+4/10=3.24油藏和井的基本参数见表2-1。
表2-1油藏和井的基本参数定油的属性见下图:转化后的数据见下表:在试井解释软件中将上表中的数据输入到软件中,见图2-1,图2-2,图2-3,图2-4,图2-5。
图2-1图2-2图2-3图2-4图2-5三、解释结果1.常规方法①压力恢复阶段条形散点图(见下图)②早期纯井筒储集阶段(见下图)由上图知,无量纲井筒储集系数C D=304.880。
③径向流动阶段(见下图)由径向流动阶段可知:P=15941.07KPa ,渗透率K =4.959MD ,地层系数Kh =40.664mD.m ,表皮系数S =38.272。
2. 典型曲线拟合①根据常规解释方法(K=4.959mD ,S=38.272,CD=304.880)中确定的参数范围,设定相应参数,,D k S C 值进行模拟检验,其中参数的值见下图:③典型曲线拟合结果:压力、压力导数与无量纲时间曲线见下图:图3-2-1 无因次霍拉曲线拟合图,见下图:历史拟合曲线图,见下图:样板曲线拟合结果见图3-2-4:图3-2-43、一致性检验由常规分析方法和图版拟合方法计算的参数值见表2-3-1表3-3-1结果比较四、结论1、常规分析方法主要以均质各向同性介质油藏的渗流理论为基础,方法的优点是理论完善,原理简单,易于应用。
压降试井解释报告(作业2)姓名:学号:井压降试井解释报告(水井测试)目 录一、测压设计二、概述三、测试工艺过程四、分析基本数据五、解释成果六、分析与评价附图:1、测试压力曲线2、压力及压力导数双对数曲线3、压力半对数曲线4、霍纳曲线5、MDH曲线6、工作历史曲线附表:测试数据一、测压设计油田 **** 区块 *452 人工井底(m)2151.5套补距(m)/油层中深(m) 2110套管下深(m)/水泥返深(m)/完钻井深(m)/基础数据 层 位 油 层 段(斜/垂)有效厚度(m)综合解释射 孔 段 长632087.5-2090.0 2.5干层2090.0-2094.04油层2090.0-2094.02094.0-2095.1 1.1差油层2098.5-2100.0 1.5差油层2100.0-2104.6 4.6油层2101.0-2104.52107.1-2120.213.1油层2108.0-2116.02120.2-2126.1 5.9差油层2127.0-2130.3 3.3差油层压缩系数(1/Mpa) 11.78*10-4孔隙度(%) 14.83水的粘度(Pa·s) 0.55*10-3体积系数 1.0日注水量(m3/d) 30 综合含水(%) /测试目的 测压力分布情况测试方法 压降测试二、生产概述该井为***油田白452区一口注水井,注水层位长6,测试前注水情况:油压16.5MPa,套压16.9MPa,日注水量30方。
三、测试工艺过程该井2011年5月11日18:05分装压力计装电池, 18:25仪器下井,22:30仪器下至1765m,5月27日9:52起出仪器;仪器编号:STC0086,有效测试时间376小时,油层中部测试压力36.389—33.428MPa。
四、分析基本数据1、油层有效厚度 33.5 m2、有效孔隙度 14.83 %3、综合压缩系数 11.78×10-41/MPa4、体积系数 1.05、水的粘度 0.55×10-3 Pa.s6、日注水量30 m3/d7、折算生产时间 2000 d8、井径 0.108 m五、解释成果(一)模型选择1、井的模型:裂缝-有限传导2、油藏模型:径向复合3、边界模型:无限大(二)恢复曲线拟合结果项目流动系数Kh/u(mD.m/ mPa.s)地层系数kh(md.m)渗透率k(md)平稳压力P(MPa)井筒储集系数C流度K/μ(mD/ mPa.s)拟合法 9.31 5.1260.15329.49921.37 0.278项目外推压力(MPa)表皮系数S裂缝半长(m)油层温度(℃)压降起点(MPa)压降末点(MPa)拟合法26.3277 -3.75 18.0155 50.4 32.95938 29.978六、分析与评价1、该井油层中部的平稳地层压力29.4992 MPa,外推压力26.3277MPa,压力保持水平较好;2、该井地层系数5.126,渗透率0.153mD,说明储层渗透率较低,属低渗地层。
子北采油厂5285-2井压力恢复测试解释报告报告编写:李乐审核人:陈金博西安奥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二O一二年五月目录一、测试目的二、油井的基本参数三、测试基本情况简介四、压力恢复测试图五、测试解释结果六、测试原始数据5285-2井压力恢复测试解释报告一、测试目的通过压力计对油井井底压力、温度的实时监测,获得井底压力、温度恢复曲线,利用试井解释软件进行解释,计算油层参数。
获得油井附近的目前地层参数,为油井所在区域的开发和下一步措施提供依据。
二、油井的基本参数1、测试仪器仪器号: WY1026 压力量程: 60MPa温度量程: 125℃压力精度: ‰温度精度: 1‰压力分辩率: 温度分辩率: ℃2、测试基本情况2012年4月1日测试队到达现场作测试前准备工作,9:06通电,下入高精度电子压力计至775米处,井口关井进行压力恢复测试。
2012年5月16日起出压力计回放并保存压力、温度数据,此次测试时间共计小时。
四、压力恢复测试图5285-2井压力温度恢复曲线五、测试解释结果1、本次压力恢复试井选用高精度电子压力计,仪器性能参数完全满足此类型试井对量程和精度的要求。
有效测试时间小时,实测压力,变化了,所测曲线平滑、连续、有效,故本井测试成功。
所测775米处的外推地层压力为,温度℃,压力系数为,属于常压储层。
小结:本次测试真实测压数据显示,初始流动点至测试结束点的压力变化很小,测试的压力曲线近似呈一条直线,说明储层压力没有经过明显的恢复段,储层能量没有经过有效的补充阶段,地层能量分布已处于平衡状态,因此不适合运用不稳定试井方法进行解释。
综合判断目前该井区储层能量分布均衡稳定,能量较充足,后续工作应加强监测措施,明确油水井连通关系,可以经过试抽一段时间再进行动态监测,以便下一步采取相应措施,充分挖掘油井产能。
2、实测压力、温度梯度数据:7753、测压力恢复前温度梯度图:4、测压力恢复后温度梯度图:六、测试原始数据时间温度压力hr ℃MPa 时间温度压力hr ℃MPa时间温度压力hr ℃MPa时间温度压力hr ℃MPa 时间温度压力hr ℃MPa。
油井产能试井资料解释步骤油井产能试井是油气勘探和开发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它是用以确定油井产能的一种手段。
而油井产能试井资料的解释和分析,是评估油井产能和预测油藏规模的重要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油井产能试井资料的解释步骤。
一、试井数据的分类和归档试井数据的分类和归档是资料解释的第一步。
这个步骤将所有的试井数据按照采集点、时间、深度等进行分类,然后进行归档,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便于后续步骤的分析。
二、数据的质量检查数据的质量检查是资料解释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对试井数据的质量检查,我们可以识别异常数据并将其剔除,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的质量检查包括:数据的合法性、数据缺失和异常数据的识别及剔除。
三、数据的转换和计算数据的转换和计算包括对数据进行单位的转换和计算。
例如,把压力数据的单位从psi转换为公斤力,把温度数据的单位从华氏度转换为摄氏度等。
随后,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计算,例如,对压力数据进行气体推漏计算,对流量数据进行纵向修正等。
四、数据的统计分析数据的统计分析包括数据的基本统计量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分析、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等。
其中,数据的基本统计量分析包括平均值、方差、标准差、中位数等。
数据的变化趋势分析可以通过绘制数据曲线,包括油井产出曲线、压力变化曲线、流量变化曲线等。
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包括流量与压力、出产和温度等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五、油井产能计算最后一步是对油井产能进行计算,其中的具体方法包括产能方程法、历史产量解析法、动态产能预测法、沉积学模拟法等。
产能计算需要计算油藏的孔隙度、渗透率、储层容积等参数,同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地层地质、油藏特征等因素。
产能计算的结果是评估油井产能和预测油藏规模的基础依据,对于油田的开发和管理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油井产能试井资料的解释步骤是一个相当复杂而又系统的工作。
仅仅通过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加工和处理是远远不够的。
油井产能试井资料的解释和分析需要相当高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才能够准确地评估油井产能和预测油藏规模。
实用现代试井解释方法1. 试井是一种常用的地下水、石油和天然气勘探方法,旨在获取地下岩层中的水或油气信息。
详细描述:试井通常通过在井眼中注入液体或气体,并监测返回的压力和流量数据来获取岩层的物理性质和流体特征。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判断地下岩层的含水或含油气情况,从而进行资源开采或工程设计。
2. 试井常用的方法包括注水试井、注气试井和抽水试井等。
详细描述:注水试井是通过在井眼中注入水来观测地下岩层对水的响应,从而了解岩层的渗透性、孔隙度和含水层位置等信息。
注气试井则是通过注入气体,如氮气或甲烷,在井眼中观测压力和流量变化,以研究地下岩层的气体储存和渗透性。
抽水试井是将水从井中抽出并观测流量和压力变化,以测量地下水位和水的渗透性。
3. 试井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地下岩层的物理性质和流体特征,以指导资源开采和地质工程设计。
详细描述:通过试井可以得知岩石的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物理性质,以及地下水或油气的产量、压力和渗透性等流体特征。
这些信息对于确定合适的开采方法、控制开采效果和预测地下水或油气储量都至关重要。
4. 试井需要借助一系列的仪器设备和技术手段来完成,如测压仪、流量计、渗透性测试仪器等。
详细描述:试井过程中需要使用测压仪来测量井内外的压力差异,流量计来测量液体或气体的流量,以及渗透性测试仪器来确定岩石的渗透性。
这些仪器设备和技术手段在试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准确、快速地获取数据。
5. 实用现代试井方法包括多井平差法、动态试井分析法和地层流体模型分析法等。
详细描述:多井平差法是一种通过多口试井数据的比较和统计分析,来推断地下岩层性质和油气储量的方法。
动态试井分析法则是通过模拟试井过程,建立动态地质流体模型,从而更准确地计算地下岩层的物理性质。
地层流体模型分析法是根据地层流体模型来计算地井底流体压力变化的方法,能够准确推测地下岩层的渗透性和孔隙度。
6. 试井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井斜、井深和采集数据的精度等。
试井解释报告第一部分试井解释的理论基础以均质油藏压降试井为例详细阐述现代试井解释的方法、步骤(包括参数的计算方法和公式);说明双重孔隙介质油藏、均质油藏垂直裂缝井所包含的流动阶段、流动阶段的近似解、以及各流动阶段的诊断曲线、特种识别曲线和导数曲线的特点并画出示意图。
第二部分试井解释报告一、测试目的确定地层参数,掌握油气藏的动态资料,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井筒储存系数C;2、确定地下流体在地层内的流动能力,即渗透率和流动系数。
3、评价井底污染情况4、确定原始地层压力;二、基础数据如图2-2-1、2-2-2、2-2-3所示为油井定产量生产时压力降落数据。
油藏和井的基本参数见表2-2-1。
表2-2-1 油藏和井的基本参数图2-2-1图2-2-2图2-2-3三、解释结果1、常规方法①早期纯井筒储存阶段C=99.136;结果如图2-3-1、2-3-2所示,C=1e-1m3;D②径向流动阶段结果如图2-3-2所示,k=0.358mD;kh=15.732mD·m; s=-0.547图2-3-1图2-3-22、典型曲线拟合C D=400.00;k=0.350mD;kh= 323.676 mD·m; s=-0.600图2-3-3图2-3-4图2-3-53、一致性检验由常规分析方法和图版拟合方法计算的参数值见表2-3-1表2-3-1 结果对比四、结论1、常规分析方法主要以均质各向同性介质油藏的渗流理论为基础,方法的优点是理论完善,原理简单,易于应用。
但也存在不可避免的缺点,如要求测试时间较长,从而影响生产,无法准确估计井筒储存的特性等。
而现代试井解释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的常规方法存在的问题,使得结论更加的精确.2、由拟合结果k=0.350mD可知,该地层的渗透性属于中等。
因为s=-0.600,所以该油井属于超完善井,可能采取了酸化、压裂等增产措施。
试井分析报告1. 引言试井是一种在油气勘探过程中常用的技术手段,通过测量、分析井下地层流体的物理性质和压力信息,对油气藏进行评价和预测。
本报告旨在对进行的试井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2. 试井目的和方法2.1 试井目的本次试井的目的是对待开发油气井的产能进行评估,并判断地层的物性特征以及油气藏的储量和流动性。
2.2 试井方法试井过程中采用了以下主要方法:•测井数据采集:使用测井工具对井下地层进行电测、压力测量等数据采集。
•压裂试井:通过向井中注入压裂液,破坏井壁周围的围岩,增强油气流动性。
•储层测试:利用人工架设的岩心轴测进行储层物性测试。
3. 试井数据分析3.1 电测数据分析通过电测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获得地层的电阻率等信息,进而推断出地层的岩性、含水饱和度等参数。
经过对电测数据的处理,得出了以下结论:•地层1为砂岩,电阻率大约为10欧米/米,含水饱和度约为20%。
•地层2为页岩,电阻率较高,约为100欧米/米,非常不透水。
•地层3为砂岩,电阻率约为15欧米/米,含水饱和度约为15%。
3.2 压力数据分析通过对试井过程中的压力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了解油气层的压力状态以及地层的流体运动情况。
经过压力数据的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井底静压力为250MPa,表示井底附近油气层的压力较高。
•地层1和地层3的渗透率较高,压力下降较快,表示油气层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地层2的压力下降较慢,表明页岩非常不透水,不利于油气的产出。
4. 结果和讨论基于以上的试井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果和讨论:•地层1和地层3为良好的储层,具有较高的渗透率和流动性,是潜在的油气藏。
•地层2为不透水的页岩,不适合开采油气。
•地层井底的高压状态意味着潜在的较大产能,可以进行开发和生产利用。
然而,以上结果仅为试井数据分析的初步结论,我们仍需进一步采集数据、分析地层特征和评估储量,以更准确地判断油气开发潜力。
5. 结论通过本次试井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地层1和地层3是潜在的油气藏,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和渗透率。
试井解释报告第一部分试井解释的理论基础以均质油藏压降试井为例详细阐述现代试井解释的方法、步骤(包括参数的计算方法和公式);说明双重孔隙介质油藏、均质油藏垂直裂缝井所包含的流动阶段、流动阶段的近似解、以及各流动阶段的诊断曲线、特种识别曲线和导数曲线的特点并画出示意图。
第二部分试井解释报告一、测试目的确定地层参数,掌握油气藏的动态资料,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井筒储存系数C;2、确定地下流体在地层内的流动能力,即渗透率和流动系数。
3、评价井底污染情况4、确定原始地层压力;二、基础数据如图2-2-1、2-2-2、2-2-3所示为油井定产量生产时压力降落数据。
油藏和井的基本参数见表2-2-1。
表2-2-1 油藏和井的基本参数图2-2-1图2-2-2图2-2-3三、解释结果1、常规方法①早期纯井筒储存阶段C=99.136;结果如图2-3-1、2-3-2所示,C=1e-1m3;D②径向流动阶段结果如图2-3-2所示,k=0.358mD;kh=15.732mD·m; s=-0.547图2-3-1图2-3-22、典型曲线拟合C D=400.00;k=0.350mD;kh= 323.676 mD·m; s=-0.600图2-3-3图2-3-4图2-3-53、一致性检验由常规分析方法和图版拟合方法计算的参数值见表2-3-1表2-3-1 结果对比四、结论1、常规分析方法主要以均质各向同性介质油藏的渗流理论为基础,方法的优点是理论完善,原理简单,易于应用。
但也存在不可避免的缺点,如要求测试时间较长,从而影响生产,无法准确估计井筒储存的特性等。
而现代试井解释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的常规方法存在的问题,使得结论更加的精确.2、由拟合结果k=0.350mD可知,该地层的渗透性属于中等。
因为s=-0.600,所以该油井属于超完善井,可能采取了酸化、压裂等增产措施。
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试井分析报告
井名: wd3174
试井类型: 常规试井
流动期类型: 单流动期压力恢复
井别: 1
区块: 港西
测试井段: 500 m -- 400 m
解释人: 韩章英
校对人: 韩章英
审核人: 韩章英
施工单位: 西安华线石油科技有限公司施工日期: 2015/6/23
西安华线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2013/1/15
目录
1 测试目的
2 基础数据
2.1 测试井基本信息
表2-1 测试井基本信息
2.2 储层性质
表2-2 储层性质参数表
2.3 流体性质参数
表2-3 流体性质参数
3 测试情况
3.1 基本情况
表3-1 基本情况
4 测试资料解释成果
4.1 解释方法及软件
swift3.0
4.2 流动期类型
单流动期压力恢复
4.3 解释模型
常规试井-直井-油-达西流-定井筒储存-有效井径井-均质储层-无限大-单井系统
表4-1 解释成果对比表
表4-2 解释成果简表
5 分析评价与结论建议
附录A附图
A.1 模型诊断
图A-1 测试全图
A.2 常规分析
p w s , M P a
图A-3 线性图
图A-4 有因次双对数图
A.3 模拟分析
p w s , M P a
图A-5 半对数图
图A-6 历史拟合图
p w D ,p w D '*t D /C D
图A-7 无因次双对数图
图A-8 有因次双对数图附录B附表
B.1 处理数据
表B-1 时间流量
表B-2 分析数据:时间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