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
- 格式:ppt
- 大小:566.00 KB
- 文档页数:15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是指中国企业通过购买或建立在海外的企业,在国外直接进行投资和经营活动。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得到了迅速发展。
这种形式的投资对国际贸易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增长。
中国企业投资海外,可以在当地建立生产基地,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
同时,这些企业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链效应,推动国际贸易的增长。
例如,中国在海外投资建设的工厂,可以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出口到中国以外的市场,从而增加了国际贸易的规模。
其次,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
过去,中国主要通过出口商品换取外汇收入,但是这种模式存在着对低附加值产品依赖过强的问题。
随着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中国的贸易结构得到了优化。
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建设的企业,往往涉及到高新技术、研发创新等高附加值产业,这使得中国的贸易结构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同时,通过在海外投资建设的企业,可以直接参与到国际分工中,推动全球价值链的重塑,提高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再次,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加强了国际贸易的合作与互利共赢。
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投资和运营往往需要与当地企业合作,形成合资或者合作的模式。
这种合作模式可以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适应当地市场,分享市场风险,共享技术和资源。
同时,这种合作模式也可以促进当地企业的升级转型,提升其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
通过这种合作与互利共赢的方式,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不仅能够促进中国企业的发展,也能够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实现双赢局面。
最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际贸易产生了一定的挑战和压力。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国外的某些市场可能存在着对外资的限制和保护主义倾向,这对中国企业的投资和经营活动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此外,由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增加,也引发了一些国际贸易摩擦和争议。
比如,某些国家担心中国企业进入本国市场会对本国企业造成竞争压力,加剧了国际贸易的竞争紧张局面。
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关系理论综述张如庆(安徽财经大学,蚌埠233041)【摘 要】 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可以归结为替代和互补两种,由于考察的角度、假设的条件和影响的因素不同,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替代和互补在理论上的这种非严格区分性表现为:在实践中,替代和互补可能是同时存在的,只不过互补关系可能常大于替代关系,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在地理区域与产业分布上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日益融为一体,以至于实证分析一般体现为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总体上是互补的。
【关键词】 国际直接投资; 国际贸易; 替代; 互补【中图分类号】F83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222(2009)01-0056-04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贸易始终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中心议题,传统的贸易理论研究往往重视自由贸易政策对国际贸易发展的作用,而忽视资本自由流动对贸易的影响,或者在国际间资本不流动的非现实性假定中构造形式完美的自由贸易理论模型。
然而,现实情况是: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间,特别是国际直接投资(FDI)与国际贸易间具有密切的联系。
一、FDI与国际贸易关系两个典型的替代和互补模型俄林(Ohlin)等认为,在开放经济中,国家间因生产要素自然禀赋不同而引起的生产要素价格差异,将通过生产要素和商品的国际流动两条途径逐步缩小,最终实现价格均等化。
“通过货物与生产要素两项流动,或是其中之一的流动———遇到阻力最小时———,就能促进国际价格平衡。
”因此,当国际贸易发生障碍增加时,国际贸易量就会减少,要素的国际间流动就会增加,以抵消国际间的要素价格差。
这时,资本流动将替代贸易,由此达到要素价格的均等。
Mundell(1957)从传统赫克歇尔—俄林(HO)理论的两个国家、两种要素和两种产品的分析框架出发,假定:(1)A国资本要素丰富,B国劳动力要素丰富;(2)A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X的生产方面拥有比较优势并出口之,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Y,B国在Y的生产方面拥有比较优势并出口之,进口X;(3)A、B两国具有相同的生产函数。
外商直接投资对国际贸易的推动作用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是指投资者在国外直接投资并控制一定比例的股权。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外商直接投资在国际贸易中的推动作用日益凸显。
本文将就外商直接投资对国际贸易的推动作用进行探讨。
一、FDI对国际贸易的增加贡献外商直接投资对国际贸易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刺激出口和进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的国有企业和跨国公司通常在不同国家之间建立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从而增加了贸易活动。
这些企业在境外的生产设施,可以降低进口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促进出口贸易。
同时,它们还可以促进本地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从而刺激进口贸易。
2. 促进技术转移和创新外商直接投资的企业通常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当企业在目标国家建立生产基地时,会带来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管理经验,从而促进了目标国家的技术转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这不仅能够提高目标国家的产业水平,还有助于改善其国际竞争力。
3. 促进产业链的发展外商直接投资往往带来投资和贸易的密切联系,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这种产业链整合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资源和产能,实现了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配置,促进了各环节的协同发展。
通过促进国际分工与合作,外商直接投资推动了产业链的发展,提高了贸易效益。
二、FDI对国际贸易的风险和挑战虽然外商直接投资对国际贸易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面临着一些风险和挑战。
1. 依赖度增加国家面临过度依赖外商直接投资所带来的产品和技术。
如果投资方突然撤资或将生产转移到其他地区,受影响的国家可能面临生产和出口的困境,导致其对外贸易的依赖度增加。
2. 产业结构失衡外商直接投资的大规模流入可能导致目标国家的产业结构失衡。
一些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得到了大量投资,而其他产业可能相对落后。
这可能会导致经济结构不稳定,国内产业体系无法形成协调发展,进而影响国际贸易的平衡。
3. 资源流失外商直接投资往往追求利润最大化,一些跨国公司可能在资源丰富的国家剥夺当地资源,从而导致资源流失和环境破坏。
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融合发展研究事实上,作为国际化经营的两种基本方式,国际贸易主要以商品的跨国流动性表现出来,而国际直接投资则主要以资本为主体,进行生产要素跨国界活动。
即使这两者的表现形式不同,但却能够通过近视的某种机制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也就是说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可以融合的契机。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近年来发生的限制贸易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际直接投资的自由化发展。
下文就针对两者的理论展开分析,两者的早期一些交叉分歧进行研究,并指出两种融合发展的趋势。
标签:国际贸易;国际直接投资;融合发展;交叉分歧一、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早期分歧相对于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而言,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与其在本质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传统国际贸易主要建立在理想的分析框架背景中,使得市场成为了全部的竞争场所,这就导致很多重要的变量和客观的变量不被重视。
也正是因为这样,才导致了国际直接投资受到忽视。
就传统的国际贸易来讲,人们普遍认为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是不同阶段的两种表现形式,而随着全球化、自由化的世界经济发展,两者之间的相互融合却逐渐明显,这其中包括两者的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以及共同发展。
事实上,早期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并不是直接由国际贸易中产生,这就需要寻找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解释。
就如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创始人海默所说,对于某个企业来讲,要想获得生产要素平等权,就应该与市场中的其他企业一样,生产同类的产品以获得生产要素平等权利,而就单个企业来讲,引起不具备一定的市场影响力,所以对于对外投资仍旧有很大的困难。
但就这种说法来讲,企业对外投资不仅不能为企业提供一定的优势,更会因垄断优势而被广泛接受。
而正是因这种垄断,使得企业可以实现跨国界,增加额外成本并提高竞争力的优势,这也是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出发点。
二、国际贸易理论与直接投资理论在发展中产生的交叉由上述可知,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直接投资的产生是不同的,因而其实质上也有明显的差别,但其所处的经济环境都是在不断改变和发展的,经历了替代关系,互补关系等阶段,也在其理论发展中有一定的交叉。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摘要:通过收集我国1987—2010年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向量回归(var)模型方法,实证分析二者的相互关系。
实证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具有长期平稳的互补关系,并且出口贸易对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作用大于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
最后根据模型结论提出相应对策,以使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得到更好的发展,进而更有力地推动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向前。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出口贸易 var模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成为一个贸易大国,其中出口贸易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近年来,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向前的两大动力,出口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存在着不可忽略的相互影响。
而在我国,出口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是相互替代还是相互促进,它们之间的影响程度等问题至今没有较统一的结论,因此,研究两者之间关系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一、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蒙代尔较早提出贸易与投资相互替代理论,他认为关税等贸易障碍的出现会对不同国家的资本边际收益产生影响,因此会引起资本的国际流动或直接投资,这种投资的目的是为了绕过关税壁垒以克服贸易障碍对资本效率的抵消作用,表现为投资对贸易的替代。
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认为,投资国的对外投资应从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边际产业依次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与东道国的技术差距越小,技术就越容易为东道国吸收和普及,使两国间的比较成本差距扩大,为更大规模的贸易创造条件。
可见,国际直接投资和贸易存在互补关系。
在国内研究方面,蔡锐(2004)、刘泉(2004)运用岭回归方法,利用1990-1999年间的数据,考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对于进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作用不大,与出口的关系则不显著;我国对非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累计对于进口没有影响,而对出口有一定影响。
张如庆(2005)对1982至2002年的fdi与ex、fdi与m等时间序列进行经济计量分析。
1.学完国际投资(主要是国际直接投资)的若干理论后,请大家就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或对外投资与对外贸易)的关系,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从理论上分析:(一)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具有替代效应经查阅,投资与贸易的关系最初由蒙代尔提出。
他在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基础上考察贸易与投资相互替代的情况认为:在存在关税的情况下投资与贸易具有替代性贸易障碍产生投资投资障碍导致贸易。
(二)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具有创造效应这是一种利用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原理,分析和解释日本型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模型,称为“小岛清模式”。
小岛清模式的核心是,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及边际产业依次进行;而这些产业又是东道国具有明显或潜在的比较优势的部门,如果没有外来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东道国这些优势就不能被利用。
这样,投资国对外直接投资就可以充分利用东道国的比较优势并扩大两国的贸易。
小岛清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将贸易区分为顺贸易导向型(或贸易创造型)和逆贸易导向型(或贸易替代型),与前人的直接投资理论有较大的不同,对英、美学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该理论解释了20世纪60、70年代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这一时期以资源导向型、劳动力成本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直接投资占主导。
也说明了在亚洲出现的以日本—“四小”—东盟—中国—越南等为顺序的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调整,即所谓的“雁行模式”。
二.实证经验——对中国海外投资发展与贸易的关系的分析:(一)中国海外投资的发展与现状“A.区域分布:可以看出中国海外投资分步集中化及地缘优势和人员优势是相邻国家海外华侨聚集的国家重围中国海外投资的集中区域。
B.行业分布:中国对外投资中服务贸易型企业无论从数量还是投资额度上仍占大数。
Made by 南木小猴HSN。
国际贸易中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而对外直接投资作为国际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对外直接投资是指企业或个人在境外投资,并拥有或控制被投资国企业的10以上股权。
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对于国际贸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国际贸易中到底存在哪些原因促使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呢?1. 扩大市场份额对外直接投资能够帮助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增加产品和服务的销售渠道,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知名度,从而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可以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建立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更好地满足当地用户的需求,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 获取资源和技术许多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技术。
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会到发展我国家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以获取低成本的劳动力和原材料,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企业还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取当地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3. 规避风险国际贸易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政治、经济、市场等风险,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可以规避这些风险。
一些企业在境外建立生产基地,可以避免国内政治不稳定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对生产和经营的影响,确保企业的稳定发展。
4. 节省成本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帮助企业节省生产成本。
一些企业在境外建立生产基地,利用当地的资源和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
对外直接投资还可以帮助企业降低运输成本和关税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5. 扩展产业链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可以扩展自己的产业链,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一些企业在境外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不仅可以进行原材料采购和生产加工,还可以进行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
6. 避免贸易壁垒一些国家存在贸易壁垒和贸易限制,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帮助企业避免这些贸易壁垒。
通过在境外建立生产基地,企业可以避免关税和配额等贸易壁垒,实现对当地市场的更好进入,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摘要 (2)ABSTRACT (3)一、对外直接投资的概念、特点及其形式 (3)二、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关系的理论分析 (3)三、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关系的效应分析 (4)(一)对投资国的效应 (4)(二)对东道国的效应 (5)四、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关系的实例分析 (6)(一)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关系 (5)(二)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关系 (7)五、中国海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关系 (7)(一)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发展与现状 (7)(二)中国海外投资的动因 (9)(三)中国海外投资对贸易的影响 (12)结论 (14)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16)本文首先运用了以芒德尔为代表的相互替代关系理论和以小岛清为代表的相互补充关系理论来论证了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关系。
其次,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和对投资国的效应。
最后,回顾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此方面的实践,并着重结合我国海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实际情况,分析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替代或互补关系。
在此,我们不得不强调海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性,不仅对我国的对外贸易,而且对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提升中国的产业都意义重大。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出口贸易互补替代AbstractThis paper firstly demonst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DI and trade by means of using the mutually substituted theory represented by Robert A. Mundell as well as the mutually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theory which serves as the masterpiece of Kiyoshi Kojima. Secondly,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effect of FDI on the host country and the investing country. Finally, it reviews the practice of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erms of this respect and focuses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alternative or complementary relations between FDI and trade. In this paper, we have to put empha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FDI,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nd vital importance not only fo r China’s foreign trade, but also for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particularly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enterprises to enhance the industries of China.Key Words: FDI Export trade Complementary & Alternative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对外贸易一直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参与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当时由于资本的国际流动存在各种障碍,对外直接投资并未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