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工程学 考试方式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7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编辑修改!)试卷装订封面学年第学期课程名称:课程代码学生系别专业班级任课教师阅卷教师考试方式开卷□闭卷∨考试日期考试时间阅卷日期装订教师装订日期缺卷学生姓名及原因:无附:课程考试试卷分析表、期末考核成绩登记表第一章水质与水质标准1.天然水体中的杂质如何分类。
按不同的原理,对天然水体的杂志进行分类:(1) 按水中杂质的尺寸,可以分为:溶解物,胶体颗粒和悬浮物;(2) 从化学结构上可以分为:无机杂质,有机杂质,生物(微生物);(3) 按杂质来源可以分为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物质。
2.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指标可分为哪几类。
(1)微生物标准;(2)水的感官性状指标和一般化学指标;(3)毒理学指标;(4)放射性指标。
3.地下水与地表水相比,有哪些特点。
由于通过土壤和岩层的过滤作用,所以地下水没有悬浮物,通常是透明的。
同时通过溶解了土壤和岩层中的可溶性矿物质,所以含盐量、硬度等比地表水高。
地下水的水质、水温一般终年稳定,较少受到外界影响。
受水体流经的土壤地质条件,地形地貌以及气候条件的影响,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水质会有较大差异。
4.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有哪些危害。
水体的富营养化是指富含磷酸盐和某些形式的氮素的水,在光照和其他换进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水中所含的这些用营养物质是水中的藻类过量生长,随后藻类死亡和随之而来异养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使得水中的DO 被迅速耗尽,造成水体质量恶化和水生态环境结构破坏的现象。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1)造成水体感官性污染,使藻类过度繁殖,水有霉味、腥臭味,使水体混浊,透明度下降(2)消耗水体的溶解氧(3)向水体释放毒素,使人和牲畜得病(4) 影响供水水质,并增加供水成本(5)对水生生态造成影响。
5.什么是水体自净。
为什么说溶解氧是河流自净中最有力的生态因素之一。
水体自净是指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后,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污染物的总量减少或浓度降低,曾受污染的天然水体部分地或完全的恢复原状的现象。
《水质工程学》试卷1仅供参考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天然水体中的杂质按尺寸大小可分为溶解物、胶体颗粒、悬浮物三类。
2.在水的混凝过程中,浊度属于憎水胶体,而色度属于亲水胶体。
3.混凝剂的投加方式常采用干投或湿投。
4.斜板(斜管)沉淀池是建立在浅池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5.过滤技术中,常用的滤料有石英砂、无烟煤等。
6.活性污泥微生物通常由有机物、细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组成。
7.四阶段厌氧生物代谢过程包括水解阶段、产酸发酵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及产甲烷阶段。
8.污泥干化与脱水的方法主要有自然干化、机械脱水。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1.脱稳:使胶体粒子失去稳定性的过程。
2.干扰沉降:当非均相物系的颗粒较多,颗粒之间很近时,颗粒沉降时会受到周围其他颗粒的影响,互相干扰,这种沉降称为干扰沉降3.有效直径d:能使10%的滤料通过的筛孔直径。
104.污泥容积指数(SVI):从曝气池出口处取出的混合液,经过30min静沉后,每克干污泥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有的容积。
5.合成产率(Y):微生物增殖总量的系数,不包括由于微生物内源呼吸作用而使其本身质量消亡的那部分。
6.厌氧氨氧化(ANAMMOX):在缺氧的条件下将氨氮转化为氮气,以亚硝酸盐作为电子接受体的生物反应过程。
三、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每题2分,共10分)1.铝盐混凝剂水解在pH=5时是以去除浊度的吸附架桥为主,而在pH=7—8时是以去除色度的电中和为主。
(×)2.在沉淀池中表面负荷指的就是水中颗粒的截流速度。
(×)3.虹吸滤池能自动反冲洗是由于滤层中水头损失增大到一定数值造成的。
( \(^o^)/YES!)4.活性污泥由活性污泥微生物、活性污泥代谢产物、活性污泥吸附的难降解惰性有机物组成。
(×)还包括污泥吸附的无机物5.污泥浓缩主要降低污泥中的空隙水;自然干化和机械脱水,主要脱除毛细水;干燥与焚化法,主要脱除吸附水与内部水。
水质工程学试题集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水质工程学中,下列哪种物质是水体中常见的污染物?A. 氧气B. 氮气C. 汞D. 氦气答案:C2. 在水处理过程中,混凝剂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消毒B. 沉淀C. 过滤D. 吸附答案:B3. 下列哪种方法不是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方法?A. 沉淀法B. 离子交换法C. 吸附法D. 蒸馏法答案:D4. 污水处理中,生物处理法主要利用哪种微生物?A. 酵母菌B. 乳酸菌C. 硝化细菌D. 醋酸菌答案:C5. 以下哪种方法不是水处理中的消毒方法?A. 氯气消毒B. 紫外线消毒C. 臭氧消毒D. 沉淀法答案:D6.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水体中的有机物?A. 苯B. 甲烷C. 二氧化碳D. 乙醇答案:C7. 以下哪种物质是水体中常见的悬浮物?A. 氮气B. 二氧化碳C. 泥沙D. 氧气答案:C8.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水体中的无机污染物?A. 硫酸盐B. 硝酸盐C. 重金属D. 石油答案:D9. 以下哪种方法不是水体中有机物的去除方法?A. 生物降解B. 吸附C. 沉淀D. 蒸馏答案:C10.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水体中的微生物?A. 细菌B. 病毒C. 藻类D. 真菌答案:C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水质工程学中,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水体的自净能力?A. 水体的流速B. 水体的温度C. 水体的pH值D. 水体的溶解氧答案:ABCD2. 下列哪些物质是水处理中常用的混凝剂?A. 硫酸铝B. 聚合氯化铝C. 硫酸铁D. 硫酸镁答案:ABC3. 下列哪些方法可以用于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A. 沉淀法B. 离子交换法C. 吸附法D. 蒸馏法答案:ABC4. 下列哪些微生物在水处理中具有重要作用?A. 硝化细菌B. 乳酸菌C. 酵母菌D. 醋酸菌答案:A5. 下列哪些方法可以用于水体中有机物的去除?A. 生物降解B. 吸附C. 沉淀D. 蒸馏答案:AB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水质工程学是研究水体污染及其防治的科学。
浙江工商大学2018年《水质工程学》硕士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水质工程学》是全日制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学术型研究生、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环境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基础课考试科目,其目的是考察考生的水质工程处理相关的知识能力是否达到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的水平。
二、考试性质及范围本考试是测试考生是否具备基础水质处理能力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
考试的范围包括考生入学应具备的水质处理专业基础概念、方法主要作用原理、技术设计主要参数应用和识别的基本技能。
三、考试基本要求1.具备一定的水力学、水处理生物学、水分析化学等方面的背景知识。
2.扎实掌握水质处理过程的基本概念、作用原理、主要设计参数。
四、考试形式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考生的水处理工程基础概念、基本处理方法或技术的作用原理、及其设计参数选取的能力。
试题分类参见“考试内容一览表”。
五、考试内容本考试包括三个部分内容:“水质与水质标准”、“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处理工艺原理”和“污水的生物处理工艺原理”。
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I.水质与水质标准1.要求要求考生掌握天然水中的杂质分类、各类杂质的性质;典型水体的种类、各类水体的水质特点;水体中常见的污染物;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及其损害;水体的自净作用及原理;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4大类指标。
2.题型名词解释、判断题、简答题。
II.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处理工艺原理1.要求(1)胶体的稳定性原因、混凝机理及影响因素、碱性药剂的投加量计算、混凝剂及混凝过程的控制指标、絮凝池的G值计算、混合设施的种类、絮凝设施的种类;(2)理想沉淀池理论、浑水异重流的含义、各种沉淀池的结构组成、浅池理论;澄清池的工作原理;气浮法的原理;(3)滤料及过滤理论、快滤池滤层的优化方法、滤层中的悬浮物浓度分布曲线示意图、水力分级现象、悬浮物向滤料表面迁移的五种作用、反冲洗强度及方法、滤池配水系统及承托层的作用;大阻力配水系统的特点;V型滤池的反冲洗过程及结构特点;(4)等温吸附模型;影响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因素;活性炭的功能;臭氧-生物活性碳工艺;粒状活性炭的再生方法;(5)常见的氧化剂种类;氧化剂在水中的投加位置;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氯消毒机理;折点加氯法;臭氧预氧化对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常见的高级氧化过程分类;(6)离子交换树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表达;Na离子交换软化法示意图;一级复床除盐系统示意图;(7)膜滤过程的性能参数;微滤和超滤的工作原理;反渗透装置的种类;电渗析的基本原理。
孝 感 学 院2007 —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核试卷答案 考核课程: 水质工程学(二) 考核类型: 考试 考核形式: 闭卷 学生所在院系: 城建学院环境工程系 年 级: 0418241 试 卷: A 1、活性污泥法:是利用污泥中的有活性的微生物群在有氧或无氧的条件下对污水的污染物进行处理且此污泥具有较好的沉淀性能的方法。
2、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表示在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有的,包含MM e 、M i 、M. 3、污泥指数: 指每千克污泥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有的容积,以ML 计。
4、污泥龄:指在曝气池内,微生物从其生成到排出的平均时间。
从 5、氨化反应:污水中有机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分解为NH-N 的过程。
6、反硝化作用:由一群异养型微生物在缺氧的条件下,将亚硝酸氨 和硝酸氨还原成氮气或氧化氮的过程。
7、生物膜法:污水中微生物在生长的过程慢慢附着在固体无的表面形成外层为好氧菌里面为厌氧菌的膜状微生物污泥而来处理污水中的污染物的过程。
命题教师 院系负责人签 【第 1页 共5 页】 8、生物转盘:又称为淹没式生物滤池,它由许多平行排列淹没在水 槽中的圆盘或盘片所组成,当其在污水中转动时就可以处理污水中的一、 概念题……………………………………………(20 分)污染物。
9、厌氧的水解阶段:在污水中比较复杂非溶解性的有机物在产酸细菌胞外酶的作用下被转化为简单的溶解性的单体或二聚体的过程。
10,稳定塘:是人工适当修理或人工修建的设有围堤和防渗层的污水池塘,主要依靠自然生物净化功能。
1、活性污泥微生物增殖的四阶段是适应期、对数增殖期、减数增殖期和内源呼吸期。
2、MLSS=Ma + M + Me + M ii3、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的英文缩写是CAS4、纯氧曝气活性污泥法的英文缩写是HPOAS5、鼓风曝气的空气扩散装置分为微气泡扩散装置、中气泡扩散装置、水力剪切式空气扩散装置、水力冲击式空气扩散装置、射流式空气扩散装置和水下空气扩散装置。
水质工程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A. 悬浮固体B. 重金属C. 放射性物质D. 氧气答案:D2. 水质工程学中,以下哪项不是水质参数?A. pH值B. 浊度C. 温度D. 风速答案:D3. 以下哪种方法不是水处理中的常规消毒方法?A. 氯化消毒B. 臭氧消毒C. 紫外线消毒D. 热处理答案:D4. 在水质工程学中,以下哪种物质不是水源保护的重点?A. 农药B. 化肥C. 工业废水D. 二氧化碳答案:D5.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水处理中常用的絮凝剂?A. 聚合氯化铝B. 聚合硫酸铁C. 硫酸铜D. 聚丙烯酰胺答案:C6. 以下哪种方法不是水处理中的预处理方法?A. 格栅B. 沉淀C. 吸附D. 反渗透答案:D因?A. 氮B. 磷C. 钾D. 重金属答案:D8. 以下哪种方法不是水处理中的深度处理方法?A. 活性炭吸附B. 膜过滤C. 紫外线消毒D. 混凝沉淀答案:D物?A. 农药B. 石油C. 塑料D. 重金属答案:D10.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水处理中常用的消毒副产物?A. 三氯甲烷B. 溴酸盐C. 氯酸盐D. 硫酸盐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水质工程学主要研究的是水体的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污染、处理、保护2. 水质参数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pH值、浊度、溶解氧、电导率3. 水处理中的常规消毒方法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氯化消毒、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4. 水源保护的重点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农药、化肥、工业废水5. 水处理中常用的絮凝剂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聚丙烯酰胺6. 水处理中的预处理方法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水质工程学上考试试题水质工程学上的考试试题水质工程学是研究水体污染及其治理的学科,涉及到水的来源、水的污染、水的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在水质工程学的学习过程中,考试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方式。
下面将针对水质工程学上的考试试题进行讨论。
一、水的来源1. 请简要介绍自然水源的分类及其特点。
2. 什么是地下水?请简要介绍地下水的形成和特点。
3. 请解释水循环的概念,并简要描述水循环的过程。
二、水的污染1. 请列举常见的水污染源,并简要描述其对水体的影响。
2. 请解释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的概念,并简要说明它们在水质监测中的作用。
3. 请简述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及其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水的处理1. 请列举常见的水处理工艺,并简要介绍其原理及适用范围。
2. 请解释混凝、絮凝和沉淀的概念,并简要描述它们在水处理中的作用。
3. 请解释活性炭吸附的原理,并简要说明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四、水质监测与评价1. 请解释水质监测的目的和意义,并简要介绍常见的水质监测参数。
2. 请解释水质标准的概念,并简要说明其在水质评价中的作用。
3. 请解释水质指数的概念,并简要介绍常见的水质指数计算方法。
五、水资源管理与保护1. 请解释水资源管理的概念,并简要介绍水资源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2. 请解释水资源保护的概念,并简要说明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主要措施。
3. 请解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概念,并简要介绍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六、水环境法规与政策1. 请简要介绍我国的水环境法规体系,并列举其中的一些重要法规。
2. 请解释水环境政策的概念,并简要说明其在水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3. 请解释环境影响评价(EIA)的概念,并简要介绍其在水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通过上述试题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水质工程学上的考试试题涵盖了水的来源、水的污染、水的处理、水质监测与评价、水资源管理与保护以及水环境法规与政策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这些试题不仅要求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有清晰的理解,还要求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给水排水专业中级考试大纲《水质工程学》考试大纲考试重点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生活饮用水常用处理工艺,混凝机理、理想沉淀池的3个假定、沉淀池的设计计算及沉淀效果校核、澄清池的出水水质劣化原因分析、过滤机理和大阻力配水系统特点及设计、氯和氯胺消毒原理。
参考教材李圭白,张杰主编《水质工程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各章考试要求第1章绪论第2章水质与水质标准本章应掌握饮用水水质与健康;用水水质;熟悉水体的污染与自净;了解天然水中杂质的种类与性质以及各种典型水体的水质特点。
第3章水处理方法概论本章应掌握反应器的工作原理与反应器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熟悉水的物理化学、生物处理方法、反应器的概念与类型以及典型水处理工艺流程。
第4章凝聚和絮凝本章应掌握混凝机理,混凝动力学,影响混凝的主要因素,熟悉混凝剂和助凝剂,混凝试验,混凝过程,混凝设施;了解胶体的稳定性。
第5章沉淀本章应掌握平流沉淀池,斜管(板)沉淀池,澄清池的概念及分类,气浮基本原理及分类,熟悉理想沉淀池的特性分析;了解杂质颗粒在静水中的沉淀。
第6章过滤本章应掌握过滤理论,颗粒滤料,滤层的反冲洗;熟悉快滤池的构造及常见滤池运行方式,了解慢滤池与快滤池。
第7章吸附本章一般了解第8章氧化还原与消毒本章应掌握氯氧化与消毒,臭氧氧化与消毒;熟悉其它氧化与消毒方法,了解氧化剂和消毒方法。
第9章膜滤技术本章一般了解第10章典型给水处理系统本章应掌握给水厂工艺流程及主要构筑物的选择原则,地表水常规处理工艺;了解微污染水处理系统,水厂污水的回收利用,给水厂污泥的处理与处置方法。
第11章特种水源水处理工艺系统本章应了解高浊度水处理系统,低浊度水处理系统,地下水除铁除锰等工艺。
排水部分考试重点污水污染指标,污水处理基本方法与系统;活性污泥法基本流程、性能评价指标及有关参数;生物脱氮除磷原理;初沉池、二沉池的功能;生物膜净化机理及增长过程;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生物塘去除污染物机理;污泥的性质、污泥处理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水质工程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给水工程的规划应在服从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进行设计。
近期设计年限宜采用( )年,远期规划年限宜采用( )年。
A.5~10;10~20B.5~10;15~20C.5~10;10~15D.10~20;20~302.设计供水量应根据下列各种用水确定( )。
(1)综合生活用水(2)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工作人员生活用水(3)消防用水(4)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5)未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
(6)公共建筑用水A.全部B.(1)、(2)、(4)C.(1)、(2)、(3)、(4)、(5)D.(1)、(2)、(3)、(4)、(5)、(6)3.药剂仓库的固定储备量,应按当地供应、运输等条件确定,一般可按最大投药量的( )天用量计算。
其周转储备量应根据当地具体条件确定。
A.5~10B.7~15C.15~30D.10~204.设计沉淀池和澄清池时应考虑( )的配水和集水。
A.均匀B.对称C.慢速D.平均5.设计隔板絮凝池时,絮凝池廊道的流速,应按由大到小的渐变流速进行设计,起端流速一般宜为( )m/s,末端流速一般宜为0.2~0.3m/s。
A.0.2~0.3B.0.5~0.6C.0.6~0.8D.0.8~1.06.异向流斜管沉淀池,斜管沉淀池的清水区保护高度一般不宜小于( )m;底部配水区高度不宜小于1.5m。
A.1.0B.1.2C.1.5D.0.87.快滤池宜采用大阻力或中阻力配水系统。
大阻力配水系统孔眼总面积与滤池面积之比为( )。
A.1.0%~1.5%B.1.5%~2.0%C.0.20%~0.28%D.0.6%~0.8%8.地下水除铁一般采用接触氧化法或曝气氧化法。
当受到硅酸盐影响时,应采用( )氧化法。
A.接触B.曝气C.自然D.药剂9.当采用氯胺消毒时,氯和氨的投加比例应通过( )确定,一般可采用重量比为3:1~6:1。
水质工程学考试试题(A卷)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班级___ 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第一部分:物理化学方法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天然水中的杂质根据颗粒尺寸大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类。
2、2001年卫生部颁布的《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规定:浊度、总硬度、管网末梢游离余氯。
3、根据脱稳胶体颗粒之间发生碰撞的动力的不同可分为两种絮凝机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平流沉淀池设分格导流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加压溶气气浮工艺的基本流程有:_______________流程、_______________流程和_________________流程三种。
6、过滤机理中,悬浮颗粒杂质在滤层孔隙水流中的迁移有五种基本作用,分别是:、、、和。
7、臭氧与水中有机污染物间的直接氧化作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方式。
8、活性炭的制造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步骤,由此获得的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可达到__________________。
9、目前常用的离子交换软化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0、在膜滤技术中,通常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膜滤工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4分)1、 返混2、 胶体保护3、 截留沉速和表面负荷4、 微絮凝直接过滤5、 需氯量6、 工作交换容量7、 反渗透三、简答题(每题4分,共16分)1、PF 型和CMB 型反应器为什么效果相同?试对两者进行优缺点比较。
南华大学考试试卷200 – 200 学年度第 学期课程名称:《水质工程学》 卷别:C 卷 适用专业:一、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5分)沉淀称为絮凝沉淀。
2、负水头——指滤层截留了大量杂质以致砂面以下某一深度处的水头损失超过该处水深。
3、树脂的全交换容量:一定量的树脂所具有的活性基团或可交换离子的总数量。
4、MLVSS ——本项指标所表示的是混合液活性污泥中的有机性固体物质部分的浓度,是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
5、污泥有机负荷率——是有机污染物量与活性污泥量的比值(F/M),又称污泥负荷,是活性污泥系统的设计、运行的重要参数。
二、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淀试验资料,结合当地药剂供应情况,通过( B )比较确定。
A .市场价格B .技术经济C .处理效果D .同类型水厂2、当沉淀池和澄清池排泥次数( C )时,宜采用机械化或自动化排泥装置。
A .不确定B .较少C .较多D .有规律3、设计隔板絮凝池时,絮凝时间一般宜为( A )min ;A .20~30B .15~20C .10~15D .12~154、设计穿孔旋流絮凝池时,絮凝池每格孔口应作( D )对角交叉布置。
A .前后B .左右C .进出D .上下5、水在机械搅拌澄清池中的总停留时间,可采用( C )h 。
A .0.5~1.0B .0.8~1.0C .1.2~1.5D .1.0~1.2 6、水力循环澄清池的回流水量,可为进水流量的( B )倍。
A .1.5~2B .2~4C .1.5~3D .1~27、快滤池宜采用大阻力或中阻力配水系统。
大阻力配水系统孔眼总面积与滤池面积之比为( C )。
A .1.0%~1.5%B .1.5%~2.0%C .0.20%~0.28%D .0.6%~0.8%8、洗滤池根据采用的滤料不同的冲洗强度及冲洗时间分为:①q =12~15L /(s ·m 2),t =7~5min ;②q =13~16L /(s ·m 2),t =8~6min ;③q =16~17L /(s ·m 2),t =7~5min ;如果采用双层滤料过滤其冲洗强度和冲洗时间应选( B )。
水质工程学考试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种物质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A. 氮B. 磷C. 氧D. 钾答案:B2. 水处理过程中,下列哪种技术主要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物?A. 沉淀B. 过滤C. 消毒D. 吸附答案:B3. 下列哪种指标是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重要参数?A. BODB. CODC. DOD. TOC答案:C4. 下列哪种水处理工艺主要用于软化水质?A. 硬水软化B. 蒸馏C. 离子交换D. 活性炭吸附答案:A5. 下列哪种技术常用于水处理过程中的消毒?答案:D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水体自净能力是指水体对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能力。
()答案:×2. 活性污泥法是一种生物膜法。
()答案:×3. 水处理过程中的混凝剂主要作用是使悬浮物凝聚成较大的颗粒。
()答案:√4. 水质硬度是指水中钙、镁离子的总量。
()答案:√5. 水中的溶解氧浓度越高,表示水质越好。
()答案:√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由过量氮、磷等营养物质引起的,导致水体中的藻类大量繁殖,这种现象称为______。
答案:藻华2. 水处理过程中的混凝剂主要作用是使悬浮物凝聚成较大的颗粒,这个过程称为______。
答案:混凝3. 水质硬度是指水中钙、镁离子的总量,通常用______来表示。
答案:毫克当量/升4. 水中的溶解氧浓度是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重要参数,通常用______来表示。
答案:毫克/升5. 水处理过程中,通过加入氧化剂来去除水中的有机物,这个过程称为______。
答案:氧化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答案: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于过量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输入,导致水体中的藻类大量繁殖。
这会导致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降低,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同时还会产生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污染。
2. 简述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水处理过程中的应用。
水质工程学考试方式一、理论教学●考核形式本门课程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少量自学和讨论。
作业:主要根据授课内容安排少量相关习题。
布置的作业要求在一周内完成。
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20%(其中,作业占10%,出勤率占10%)、考试占80%。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笔答,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内容覆盖面达90%。
分数分布如下:按教学要求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占85%、需要“理解”的知识点占10%、需要“了解”的知识点占5%;按难度级:“容易”的知识点占80%,“中等”的知识点占10%,“难”的知识点占10%。
●内容及所占比重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中上标****、***、**、△的意义如下:****:掌握;***:理解;**:了解;△:自学或粗讲(1)水质工程学(上)绪论△简述水处理技术的历史与发展趋势、水的循环(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等。
第一篇水质与水处理概论第一章水质与水质标准***1.1 天然水中杂质的种类与性质***包括各种天然水体与各类污水中的杂质等。
1.2 水体的污染与自净***包括水中常见污染物与来源、水体自净的基本规律及计算方法****(含耗氧、复氧溶解氧平衡规律及氧垂曲线等)、富营养化产生、危害与控制等。
1.3 饮用水水质与健康**包括水质与水传染病、水中的物质与健康(元素、微生物、地方病等)等。
1.4 用水水质标准**包括各类用水的水质标准的概念、水质标准的制定原则、国内外饮用水和工业用水水质标准(发展与现状)、其他常见水水质标准等。
1.5 污水的排放标准**第二章水的处理方法概论2.1 主要单元处理方法***包括单元处理方法的分类、单元处理方法的基本功能、单元处理方法的组合——水处理流程的基本概念等。
2.2 反应器的概念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2.3 水处理工艺流程***给水处理流程***:包括各种给水处理常见工艺流程:城市给水(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除污染、优质饮用水等的流程简介。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水质工程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水质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研究方法与实验技能;熟悉其在市政工程领域应用的基本研究方向和应用技术。
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融汇贯通、独立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天然水源水的类型及其特点(约 20﹪)
2.常规给水处理工艺的流程,处理对象,功能与目标。
(约 20﹪)
3.混凝、沉淀、过滤与消毒处理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约 10﹪)
4. 污水的类型,城市污水的组成、性质与污染指标(约 20﹪)
5. 城市污水二级处理基本方法与系统(约 20﹪)
6.活性污泥法及生物膜法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约 10﹪)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1.简答题(约 80 分)
基础理论,基本原理,研究方法等知识考察。
2. 论述题(约 20 分)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 2小时;满分100分。
五、参考书:
《给水工程》第四版严煦世,范瑾初,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排水工程》(下)第四版张自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水质工程学(Ⅰ)试卷A
姓名:班级:学号:成绩: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比流量:
2.水质标准:
3.胶体稳定性:
4.异向絮凝:
5.均质滤料: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管网计算时应满足的两个方程为和。
2. 江河固定式取水构筑物分为、和。
3. 生活饮用水的常规处理工艺流程为。
4. 质量传递机理可分为、和。
5. 过滤过程中,当滤层截留大量杂质以致砂面以下某一
深度处水头损失超过该处水深时,会出现现象。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环状网流量分配的步骤是什么?
2、什么叫混凝?混凝的作用机理是什么?混凝剂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什么叫自由沉淀?什么叫拥挤沉淀?理想沉淀池的假设条件是什么?
4、何为负水头现象?负水头有何破坏作用?避免出现负水头的方法?
5、简述饮用水消毒常用的方法及其优缺点? 四、计算题(20分)
平流沉淀池设计流量为720m3/h。
要求沉速等于和大于
0.4mm/s的颗粒全部去除。
试按理想沉淀条件,求:
(1)所需沉淀池面积为多少m2?
(2)沉速为0.1mm/s的颗粒,可去除百分之几?。
一、理论教学●考核形式本门课程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少量自学和讨论。
作业:主要根据授课内容安排少量相关习题。
布置的作业要求在一周内完成。
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20%(其中,作业占10%,出勤率占10%)、考试占80%。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笔答,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内容覆盖面达90%。
分数分布如下:按教学要求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占85%、需要“理解”的知识点占10%、需要“了解”的知识点占5%;按难度级:“容易”的知识点占80%,“中等”的知识点占10%,“难”的知识点占10%。
●内容及所占比重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中上标****、***、**、△的意义如下:****:掌握;***:理解;**:了解;△:自学或粗讲(1)水质工程学(上)绪论△简述水处理技术的历史与发展趋势、水的循环(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等。
第一篇水质与水处理概论第一章水质与水质标准***1.1 天然水中杂质的种类与性质***包括各种天然水体与各类污水中的杂质等。
1.2 水体的污染与自净***包括水中常见污染物与来源、水体自净的基本规律及计算方法****(含耗氧、复氧溶解氧平衡规律及氧垂曲线等)、富营养化产生、危害与控制等。
1.3 饮用水水质与健康**包括水质与水传染病、水中的物质与健康(元素、微生物、地方病等)等。
1.4 用水水质标准**包括各类用水的水质标准的概念、水质标准的制定原则、国内外饮用水和工业用水水质标准(发展与现状)、其他常见水水质标准等。
1.5 污水的排放标准**第二章水的处理方法概论2.1 主要单元处理方法***包括单元处理方法的分类、单元处理方法的基本功能、单元处理方法的组合——水处理流程的基本概念等。
2.2 反应器的概念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2.3 水处理工艺流程***给水处理流程***:包括各种给水处理常见工艺流程:城市给水(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除污染、优质饮用水等的流程简介。
污水处理流程***:包括城市污水、各种工业废水、回用水等的常见处理流程简介等。
第二篇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处理工艺原理第三章凝聚和絮凝3.1 胶体的稳定性****包括胶体表面电荷及双电层结构、胶体的稳定性等。
3.2 混凝原理****包括胶体的凝聚和絮凝机理、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等。
3.3 混凝剂***包括无机盐类混凝剂、高分子混凝剂、复合混凝剂、助凝剂的作用原理等。
3.4 混凝动力学***包括异向絮凝、同向絮凝、混凝的控制指标等。
3.5 混凝过程****混凝剂的配制和投加、混合与搅拌的要求等。
3.6 混凝设施***包括混合设施、絮凝设施等。
3.7 混凝试验***第四章沉淀4.1 杂质颗粒在静水中的沉淀****包括沉淀的分类、自由沉淀、干扰沉淀、絮凝沉淀、沉淀试验等。
4.2 平流沉淀池****包括理想沉淀池及影响实际沉淀池效率的主要因素,如异重流的影响、紊动的影响等。
平流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沉淀设备的排泥等等。
4.3 斜板斜管沉淀池***包括斜板斜管沉淀池的原理,设计计算,优缺点、适用范围。
4.4 澄清池***包括澄清池原理、常见澄清池的类型与特点等。
4.5 水中造粒***4.6 浓缩***包括浓缩理论、浓缩池等。
4.7 气浮****第五章过滤5.1 慢滤池与快滤池***包括满滤池和快滤池的构造、工作方式等。
5.2 颗粒滤料***滤层的粒度特性等。
5.3 快滤池的运行***影响过滤过程的因素等。
(水头、滤速的变化等)、过滤的水头损失、滤池的工作周期等。
5.4 过滤理论****包括过滤机理、过滤方程式等。
5.5 滤层的反冲洗****包括冲洗的方法、反冲洗作用机理、反冲洗水力学、表面冲洗、冲洗设施等。
5.6 几种常见的滤池**第六章吸附6.1 吸附概述**吸附原理、吸附效果的评价方法等。
6.2 活性炭的吸附****6.3 活性炭吸附的应用****6.4 活性炭的再生***6.5 水处理中的其它吸附剂**第七章氧化还原与消毒7.1 概述**包括氧化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常用氧化剂、氧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等。
7.2 氯氧化与消毒****7.3 臭氧氧化和消毒***7.4 其他氧化和消毒方法**7.5 高级氧化概述**第八章离子交换8.1 离子交换剂概述**包括无机离子交换剂、有机合成离子交换剂等。
8.2 离子交换反应****包括离子交换容量、离子交换平衡、离包括固定床离子交换装置、逆流式离子交换装置、连续式离子交换装置等。
8.4 离子交换法的应用**包括软化与除盐、离子交换对其他杂质的去除等。
第九章膜滤技术9.1 概述**9.2 微滤、超滤**9.3 反渗透和纳滤**9.4 电渗析**9.5 膜滤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第十章水的冷却10.1 水的冷却原理△10.2 冷却的热力学问题△10.3 冷却水的水质与水处理△第十一章腐蚀与结垢11.1 腐蚀的类型与过程△11.2影响腐蚀的因素与腐蚀形式△11.3水质稳定指数△11.4水质稳定处理△第十二章其他处理方法12.1中和△12.2化学沉淀△12.3电解△曝气△12.4 吹脱、气提法△12.5 萃取法△(2) 水质工程学(下)第三篇生物处理理论与应用第十三章活性污泥法13.1 活性污泥法的理论基础****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概念、流程,活性污泥的组成、形态、性质与指标;13.2 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及其有关参数****净化机理、反应过程与影响因素,污泥龄和污泥负荷的概念等13.4 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及其应用****有机物降解、污泥增长和耗氧动力学及应用;13.5 活性污泥法的各种演变及应用***介绍传统法、阶段曝气、渐减曝气、吸附-再生、完全混合、高负荷、纯氧曝气等各种活性污泥法的变法、运行方式与应用条件13.6 曝气及曝气系统****氧转移的影响因素、氧转移速率、需氧量与供氧量的计算等13.7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的过程控制与运行管理**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包括二次沉淀池在内的活性污泥法系统的主要控制参数、控制方法、污泥膨胀的预防和控制等13.8 活性污泥法的脱氮除磷原理及应用****主要介绍缺氧/好氧、厌氧/好氧、厌氧/缺氧/好氧等脱氮除磷等工艺原理及应用13.9活性污泥法的发展与新工艺**活性污泥法的发展趋势,AB法、各种新型氧化沟系统、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法)及其各种变法等。
第十四章生物膜法14.1生物膜法的基本概念****生物膜法的基本流程、净化机理、特点及发展趋势,生物膜的构造、形态与组成14.2生物膜的增长及动力学***14.3 生物滤池***普通生物滤池、高负荷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等工艺原理、功能、构造特点与应用条件等。
14.4 生物转盘***14.5 生物接触氧化法***14.6 生物流化床***14.7其他新型生物膜反应器和联合处理工艺△14.8生物膜法的运行管理△第十五章厌氧生物处理15.1 概述**15.2 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厌氧生物处理机理及影响因素、厌氧生化反应动力学。
15.3 厌氧微生物生态学**15.4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工艺****15.5 两相厌氧生物处理工艺***15.6悬浮生长厌氧生物处理法***厌氧接触法、厌氧流化床、厌氧膨胀床等工艺的原理、功能、构造特点与应用条件。
15.7固着生长厌氧生物处理法***厌氧滤池、、厌氧生物转盘等厌氧生物膜法的工艺原理、功能、构造特点与应用条件。
第十六章自然生物处理系统16.1稳定塘的基本原理***自然生物处理的净化机理、影响因素、功能、特征及发展趋势;16.3 好氧塘***16.4 兼性塘***16.5 厌氧塘***16.6 曝气塘与深度处理塘***16.7常规稳定塘的设计原则△第十七章污泥的处理、处置与利用17.1 概述**17.2 污泥的分类、性质与计算****还包括水处理过程中产生污泥量的计算、污泥流动的水力计算等17.3 污泥浓缩***固体通量理论与应用、污泥的各种浓缩方法与计算等17.4 污泥的厌氧消化****还包括污泥的好氧消化处理、堆肥、卫生填埋等17.5 污泥的其它稳定措施**17.6 污泥的干化与脱水**17.7 污泥的干燥与焚烧**17.7 污泥的有效利用和最终处置△第四篇水处理工艺系统第十八章常用给水处理工艺系统18.1 给水处理工艺系统的选择原则***18.2地面水的常规处理工艺系统****18.3受污染水源水的处理工艺系统****18.4水的除藻**18.4 水的除臭除味**18.5 给水厂污水的回收利用△18.6 给水厂污泥的处理与处置△第十九章特种水源水及特殊要求水的处理19.1高浊度水处理工艺系统***19.2地下水除铁除锰处理工艺系统***19.3水的除氟除砷处理工艺系统**19.4软化、除盐与锅炉水处理工艺系统***19.5游泳池水的处理工艺系统△第二十章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系统20.1 污水处理工艺系统的选择原则***20.2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系统****20.3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实例20.4污水深度处理与再生水有效利用***20.4污泥处理与利用工艺系统**第二十一章工业废水处理工艺系统21.1 概述△21.2常用工业废水处理工艺系统△二、实验教学1.组织形式实验教学在校内环境工程实验教学基地进行。
实验项目划分为两大模块:物化处理模块和生物处理模块。
2.指导方法针对不同实验项目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
对于某些以训练学生基本操作技能为目的的实验以教师演示、学生操作为主,如水样的采集与保存、某些水质指标的检测等。
涉及水污染治理方法、技术等实验内容则主要是综合型、设计型实验。
例如,关于间歇式活性污泥法运行控制的设计型实验,学生已从理论课中了解了该工艺的基本工作原理,教师首先启发学生去发现该工艺优化运行的关键所在,然后针对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指导学生查阅相关的研究资料。
通过资料调研由学生自己提出实验方案,与教师讨论可行性并具体实施。
最后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得出结论。
教师从以教授知识为主变为以指导、辅导学生的学习为主。
发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自主性,以加强学生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3.考核内容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程度;学生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结果的分析、实验结论的准确可靠性;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考核方法考核方法包括三种形式: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表现(20%)、书面的实验报告(50%)、最后的答辩与讨论(30%)。
根据学生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情况给予课堂表现分;书面的实验报告成绩主要评定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结果的分析、实验结论的准确可靠性;最后的答辩与讨论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出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程度,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是否具有创新性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