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原子结构》单元测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107.38 KB
- 文档页数:5
积盾市安家阳光实验学校玻尔的原子模型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关于玻尔理论的解释中,不正确的说法是( )A.原子只能处于一不连续的状态中,每个状态都对一的能量B.原子中,虽然核外电子不断做变速运动,但只要能量状态不改变,就不会向外辐射能量C.原子从一种态跃迁到另一种态时,一要辐频率的光子D.原子的每一个能量状态都对一个电子轨道,并且这些轨道是不连续的解析:选C 根据玻尔的原子理论,易知A、B、D正确;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要辐频率的光子,而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要吸收一频率的光子,C错误。
2.根据玻尔的氢原子理论,当某个氢原子吸收一个光子后( )A.氢原子所在的能级下降B.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加C.电子绕核运动的半径减小D.电子绕核运动的动能增加解析:选B 根据玻尔的氢原子理论,当某个氢原子吸收一个光子后,氢原子的能级上升,电子绕核运动的半径增大,A、C错误;电子与原子核间的距离增大,库仑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大,B正确;电子围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库仑力提供向心力,有ke2r2=mv2r,可得E k=12mv2=ke22r,半径增大,动能减小,故D 错误。
3.仔细观察氢原子的光谱,发现它只有几条分离的不连续的亮线,其原因是( )A.氢原子只有几个能级B.氢原子只能发出平行光C.氢原子有时发光,有时不发光D.氢原子辐射的光子的能量是不连续的,所以对的光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解析:选D 光谱中的亮线对不同频率的光子,“分离的不连续的亮线”对着不同频率的光子,B、C错误;氢原子在不同的能级之间跃迁时,辐射不同能量的光子,并且满足ε=hν。
能量不同,相光子频率不同,体现在光谱上是一些不连续的亮线,A错误,D正确。
4.氢原子从能级m跃迁到能级n时辐射红光的频率为ν1,从能级n跃迁到能级k时吸收紫光的频率为ν2。
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若氢原子从能级k跃迁到能级m,则( )A.吸收光子的能量为hν1+hν2B.辐射光子的能量为hν1+hν2C.吸收光子的能量为hν2-hν1D.辐射光子的能量为hν2-hν1解析:选D 由跃迁假设及题意可知,hν1=E m-E n,hν2=E k-E n,红光频率ν1小于紫光频率ν2,所以能级k能量大于能级m能量,所以从能级k到能级m需要辐射光子,A、C项错误;hν3=E k-E m,解得:hν3=hν2-hν1,B项错误,D项正确。
高一化学基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单元测试题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44分)1、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B. 最外层电子数目小于4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C. 最外层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D. 最外层电子数为7的原子,最高正价为+72、元素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关系为()A.前者大B.后者大C.相等D.不能确定3、某二价阴离子有36个电子,其质量数为79,则核内中子数有()A.43 B.45 C.41 D.394、某元素离子A m+的核内中子数为n个,核外有x个电子,则该元素的质量数()A.x+m-n B.x-m+n C.x+m+n D.x-m5、某元素的最高正价与负价的代数和为4,则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A. 4B. 5C. 6D. 76、元素29Cu有两种同位素,它们的质量数分别为63和65,试以铜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为63.55来计算质量数位63的Cu原子含量是()A.20% B.50% C.66.7% D.72.5%7、下列各组元素中,按微粒半径递增顺序排列的是()A.Li ,K,Na B.Ba2+,Ca2+,Mg2+C.Ca2+,K+,Cl- D.N,O,F8、某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是电子层数的5倍,其质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A.2,5 B.5,7 C.2,8 ,5 D.2,8,79、某元素R的-1价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氩原子相同,则R元素的最高正价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A.HR B.HRO3C.H2RO4 D.R2O710、下列各组元素,按最高正价由小到大,负价绝对值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是()A.N,O,F B.Mg,Si,Cl C.N,P,As D.P,S,Cl11、下列各组物质,按碱性减弱,酸性增强顺序排列的是()A.Al(OH)3, Mg(OH)2, H3PO4, H2SO4B.KOH, NaOH, H2SO4, HClO4 C.Mg(OH)2, Ca(0H)2, H2SO3, H2SO4D.Al(OH)3, Ca(0H)2 , HBrO4 , HClO4 12、元素R原子的K层电子数与M层电子数之和比L层电子数多1,那么他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A.H2RO4 B.HRO4C.ROH D.R(OH)213、对于3-9号元素和11-17号两组元素来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最高正化合价都是依次升高;②原子半径依次减小③元素的还原性减弱,氧化性依次增强。
高山不爬不能到顶,竞走不跑不能取胜,永恒的幸福不争取不能获得。
想成为一名成功者,先必须做一名奋斗者。
《选修三第一章第一节 原子结构》自我测试高二 班 第 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_______第Ⅰ卷 选择题一、单项选择(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1.以下能级符号正确的是( )A .6sB .2dC .1dD .3f 2.下列能级中轨道数为5的是( )A .s 能级B .p 能级C .d 能级D .f 能级 3.表示一个原子在第三个电子层上有10个电子可以写成( )A .3s 10B .3d 10C .3s 23p 63d 2D .3s 23p 53d 3 4.Cl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共有( )A .3种B .5种C .17种D .18种 5.以下电子排布式不是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的是( )A .1s 12s 1B .1s 22s 12p 1C .1s 22s 22p 63s 2D .1s 22s 22p 63s 1 6.下列轨道表示式所表示的元素原子中,其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的是( )7.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 ( ) A .Ca 2+ 1s 22s 22p 63s 23p 6 B .O 1s 22s 22p 6 C .P :1s 22s 22p 63s 23p 3 D .Br :1s 22s 22p 63s 23p 63d 104s 24p 58.主族元素A 和B 可形成组成为AB 2的离子化合物,则A.B 两原子的最外层 电子排布分别为 ( ) A .ns 2np 2和ns 2np 4 B .ns 1和ns 2np 4 C .ns 2和ns 2np 5 D .ns 1和ns 2 9.下列元素中,价电子排布不正确的是( )A .V 3d 34s 2B .Cr 3d 44s 2C .Ar 3s 23p 6D .Ni 3d 84s 2 10.下列表示式中错误的是( ) A .Na+的电子式[··Na··]+B.Na +的结构示意图:C.Na 的电子排布式:1s 22s 22p 63s 1D .Na 的简化电子排布式:[Na]3s 1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因为p 轨道是“8”字形的,所以p 电子走“8”字形B .主量子数为3时,有3s 、3p 、3d 、3f 四个轨道C .氢原子中只有一个电子,故氢原子只有一条轨道D .原子轨道与电子云都是用来形象描述电子运动状态的12.某基态原子第四电子层只有2个电子,该原子的第三电子层电子数可能有( )A.8B.18 C .8~18 D.18~3213.下列原子构成的单质中既能与稀硫酸反应,又能与烧碱溶液反应,且都产生H 2的是( ) A.核内无中子的原子 B .电子构型为3s 23p 1 C.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倒数第三层上的电子数的原子D.N 层上无电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的原子14.X 、Y 两元素可形成X 2Y 3型化合物,则X 、Y 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排布可能是( ) A .X :3s 23p 1 Y :3s 23p 5 B .X :2s 22p 3 Y :2s 22p 4 C .X :3s 23p 1 Y :3s 23p 4 D .X :3s 2 Y :2s 22p 315.当镁原子由1s 22s 22p 63s 2 →1s 22s 22p 63p 2时,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A .镁原子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这一过程中吸收能量 B .镁原子由激发态转化成基态,这一过程中释放能量C .转化后位于p 能级上的两个电子处于同一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D .转化后镁原子与硅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16.下列各组原子中,彼此化学性质一定相似的是( )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 2的X 原子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 22s 2的Y 原子B.原子核外M 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X 原子与原子核外N 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Y 原子 C .2p 轨道上有三个未成对的电子的X 原子与3p 轨道上只有三个未成对的电子的Y 原子 D.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的X 、Y 原子17.下列各组表述中,两个微粒不属于同种元素原子的是( )A .3p 能级有一个空轨道的基态原子和核外电子的排布为1s 22s 22p 63s 23p 2的原子B .2p 能级无空轨道,且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基态原子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 22p 5的原子C .M 层全充满而N 层为4s 2的原子和核外电子排布为1s 22s 22p 63s 23p 64s 2的原子D .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的1/5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为4s 24p 5的原子 18.以下对核外电子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电子的运动与行星相似,围绕原子核在固定的轨道上高速旋转B .能量低的电子只能在s 轨道上运动,能量高的电子总是在f 轨道上运动C .能层序数越大,s 原子轨道的半径越大D .在同一能级上运动的电子,其运动状态肯定不同选择题答题卡第Ⅱ卷 非选择题19.写出下列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1) N (2)Ne (3) S (4)Ca (5)29Cu (6)32Ge20.已知M 2+3d 轨道上有5个电子,试推出: (1)M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第四章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白天的天空各处都是亮的,是大气分子对太阳光散射的结果。
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由于在这方面的研究而荣获了192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假设一个运动的光子和一个静止的自由电子碰撞以后,电子向某一个方向运动,光子沿另一方向散射出去,则这个散射光子跟原来的光子相比()A。
频率变大B。
动量变大C.光子能量变大D.波长变长,遵守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自由电子被碰前静止,被碰后动量、能量增加,所以光子的动量、能量减小。
故选项D正确。
2.电子显微镜的最高分辨率高达0。
2 nm,如果有人制造出质子显微镜,在加速到相同的速度情况下,质子显微镜的最高分辨率将()A。
小于0.2 nm B.大于0。
2 nmC。
等于0。
2 nm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由λ=ℎ知,如果把质子加速到与电子相同的速度,因质子的质量更ℎ大,则质子的波长更短,分辨能力更高。
3.下列对于氢原子光谱实验规律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因为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所以氢原子只能产生一种波长的光B。
氢原子产生的光谱是一系列波长不连续的谱线C。
氢原子产生的光谱是一系列亮度不连续的谱线D.氢原子产生的光的波长大小与氢气放电管放电强弱有关的谱线,即产生一些特殊波长的光,A选项错误;氢原子产生的光谱是一系列波长不连续的谱线,B选项正确;氢原子光谱是氢原子发射光子时形成的发射光谱,光谱都不是连续的,与亮度无关,C选项错误;氢原子产生的光的波长大小与氢气放电管放电强弱无关,D选项错误。
4。
(2020上海黄浦区二模)不带电的锌板和验电器用导线相连。
若用甲灯照射锌板,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不张开;若用乙灯照射锌板,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如图所示。
则与甲灯相比,乙灯发出的光()A.频率更高B。
波长更大C。
光强更强 D.速率更大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由题干知甲灯照射不能发生光电效应,乙灯照射可以发生光电效应,则乙灯发出的光频率比甲发出的高,故A正确,B、C、D错误。
高二物理选修3-5第18章原子结构专题专练:能级跃迁规律的应用一、激发、跃迁、电离。
1.光照激发:原子吸收光子的能量而被激发称为光致激发.其吸收的光子的能量必须等于两能级的能量差,否则不被吸收,不存在激发到n 能级时能量有余,而激发到n+1时能量不足,则可激发到n能级的问题.2.碰撞激发:原子吸收外来实物粒子(例如自由电子)的能量而被激发称为碰撞激发.实物粒子的动能可全部或部分地被原子吸收,所以只要入射粒子的能量大于或等于两能级的能量差值(E=E m-E n),就可使原子发生能级跃迁.3.能级跃迁:原子吸收或辐射的光子能量等于原子两能级间的能级差,用公式hν=E m-E n确定.4.电离:光子和原子作用使原子发生电离的情况,则不受公式hν=E m-E n的限制,这是因为原子一旦电离,原子结构即被破坏,因而不再遵守有关原子结构的理论.例如:基态氢原子的电离能为13.6 eV(1)只要大于或等于13.6 eV光子都能被基态的氢原子吸收而发生电离,只不过入射光子的能量越大,原子电离后产生的自由电子的动能越大,这与光致激发有所不同.(2)至于实物粒子和原子碰撞的情况,只要入射粒子的动能大于或等于电离能13.6 eV,就可能使氢原子电离.题型一:有关能级跃迁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以及规律的应用例1.将氢原子电离,就是从外部给电子以能量,使其从基态或激发态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1)若要使n=2的激发态的氢原子电离,至少要用多大频率的电磁波照射该氢原子?(2)若用波长为200 nm的紫外线照射处在n=2能级的氢原子,则电子飞到离核无穷远处的速度为多大?(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电子的电荷量e=1.6×10-19 C,电子的质量m e=0.91×10-30 kg)解析:(1)要使处于n=2的氢原子电离,照射光光子的能量应能使电子从第2能级跃迁到无限远处,最小的电磁波的光子能量应为E=0-(-3.4 eV)=3.4 eV,再由E=hν得ν== Hz=8.21×1014 Hz.(2)波长为200 nm的紫外线一个光子所具有的能量E 0=h=6.63×10-34× J=9.95×10-19 J电离能ΔE=3.4×1.6×10-19 J=5.44×10-19 J由能量守恒E k=E0-ΔE代入数据解得E k=4.51×10-19 J,E k=mv2,有v=1.0×106 m/s.答案:(1)8.21×1014 Hz (2)1.0×106 m/s针对训练1.(氢原子能级图的应用)(多选)如图18-4-3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欲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激发,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用11 eV的光子照射B.用12.09 eV的光子照射C.用14 eV的光子照射D.用10 eV的电子照射BC[解析] 若基态的氢原子吸收11 eV的光子,则能量为-13.6 eV+11 eV=-2.6 eV,氢原子不存在能量为-2.6 eV的能级,所以该光子不能被吸收,故A错误;基态的氢原子吸收12.09 eV的光子,则能量为-13.6 eV+12.09eV=-1.51 eV,能从n=1能级跃迁到n=3能级,所以该光子能被吸收,故B正确;对14 eV的光子,其能量大于氢原子电离能13.6 eV,可使其电离,故C正确;n=1能级和n=2能级的能量差为-3.4 eV-(-13.6 eV)=10.2 eV,因10 eV<10.2 eV,所以10 eV的电子不能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发生跃迁,故D错误.2. (多选)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现用能量介于10~12.9 eV范围内的光子去照射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照射光中只有一种频率的光子被吸收B.照射光中有三种频率的光子被吸收C.氢原子发射出三种不同波长的光D.氢原子发射出六种不同波长的光BD解析:E2-E1=10.2 eV,E3-E1=12.09 eV,E4-E1=12.75 eV,可知照射光中有三种频率的光子被吸收.氢原子跃迁的最高能级为n=4能级,根据=6知,氢原子发射出六种不同波长的光,故选项B,D正确,A,C错误.3.红宝石激光器的工作物质红宝石含有铬离子的三氧化二铝晶体,利用其中铬离子产生激光.铬离子的能级图中,E1是基态,E2是亚稳态,E3是激发态,若以脉冲氙灯发出的波长为λ1的氯光照射晶体,处于基态的铬离子受到激发而跃迁到E3,而后自发地跃迁到E2,释放出波长为λ2的光子,处于亚稳态E2的离子跃迁到基态时辐射出的光就是激光,这种激光的波长为( )A. B.C. D.A解析:由题意,根据ΔE=可得E3-E1=;E3-E2=;设处于亚稳态E2的离子跃迁到基态时辐射出的光就是激光,这种激光的波长为λ3,则E2-E1=;由以上各式可得λ3=,选项A正确,B,C,D错误.4. (多选)氢原子能级如图所示,当氢原子从n=3跃迁到n=2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为656 nm.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氢原子从n=2跃迁到n=1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大于656 nmB.用波长为325 nm的光照射,可使氢原子从n=1跃迁到n=2的能级C.一群处于n=3能级上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3种谱线D.用波长为633 nm的光照射,不能使氢原子从n=2跃迁到n=3的能级CD解析:从n=3跃迁到n=2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为656 nm,而当从n=2跃迁到n=1的能级时,辐射能量更多,则频率更高,则波长小于656 nm,选项A错误;当从n=2跃迁到n=1的能级,释放的能量=[-3.4- (-13.6)]×1.6×10-19,则解得,释放光的波长是λ=122 nm,则用波长为122 nm的光照射,才可使氢原子从n=1跃迁到n=2的能级,选项B 错误;根据数学组合=3,可知一群n=3能级上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3种谱线,选项C正确;同理,氢原子的电子从n=2跃迁到n=3的能级,必须吸收的能量,与从n=3跃迁到n=2的能级放出能量相等,因此只能用波长为656 nm的光照射,才能使得电子从n=2跃迁到n=3的能级,选项D正确.5. (多选)氢原子能级如图所示,当氢原子从n=3跃迁到n=2的能级时,辐射出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λ.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氢原子从n=2跃迁到n=1的能级时,辐射出的光在真空中的波长小于λB.用真空中波长为λ的光照射,可使氢原子从n=1跃迁到n=2的能级C.一群处于n=4能级上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6种谱线D.用真空中波长为λ的光照射,不能使氢原子从n=2跃迁到n=3的能级ABC 解析:因氢原子1和2之间的能级差大于2和3间的能级差,从n=2跃迁到n=1的能级时,辐射光子的能量大于氢原子从n=3跃迁到n=2的能级时辐射出光子的能量,则氢原子从n=2跃迁到n=1的能级时,辐射出光在真空中的波长小于λ,选项A正确;由能级图可知E3-E2=-= -=;E2-E1=-E1=-=,则用真空中波长为λ的光照射,可使氢原子从n=1跃迁到n=2的能级,选项B正确;一群处于n=4能级上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6种谱线,选项C正确;因为氢原子从n=3跃迁到n=2的能级时,辐射出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λ,则用真空中波长为λ的光照射,能使氢原子从n=2跃迁到n=3的能级,选项D 错误.6 如图18-T-1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时,电子的动能会变大,电势能会减小B.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会吸收光子C.一个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最多可能发出6条光谱线D.用能量为12.5 eV的电子轰击处于基态的氢原子,一定不能使氢原子发生能级跃迁7.氢原子基态能量E1=-13.6 eV,电子绕核运动半径r1=0.53×10-10 m.E n=,r n=n2r1,求氢原子处于n=4激发态时(静电力常量k=9×109 N·m2/C2,电子的质量m=0.9×10-30 kg).(1)原子系统具有的能量;(2)电子在轨道上运动的动能;(3)电子具有的电势能;(4)向低能级跃迁辐射的光子频率最多有多少种?解析:(1)E4==-0.85 eV.(2)r4=42r1,k=m所以动能E k4=mv2== J=1.36×10-19 J=0.85 eV.(3)由于E4=E k4+E p4,所以电势能E p4=E4-E k4=-1.7 eV.(4)最多有六种.从n=4→3,3→2,2→1,4→2,4→1,3→1.答案:(1)-0.85 eV (2)0.85 eV (3)-1.7 eV (4)六种二、能级跃迁与光电效应。
高中物理《原子结构》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科学家是()A.汤姆孙B.法拉第C.卢瑟福D.奥斯特2.卢瑟福预言原子核内除质子外还有中子的事实依据是()A.电子数与质子数相等B.绝大多数原子核的质量与电荷量之比都大于质子的质量与电荷量之比C.原子核的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D.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等3.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诞生于1960年,我国于1961年研制出第一台激光器,40多年来,激光技术与应用发展迅猛,已与多个学科相结合形成多个应用技术领域。
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产生光子,将频率相同的光子汇聚可形成激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频率相同的光子能量相同B.原子跃迁发射的光子频率连续C.原子跃迁只产生单一频率的光子D.激光照射金属板不可能发生光电效应n=的激发态向低能级跃迁时,产生的光子种类可能是()4.一个氢原子从5A.4种B.10种C.6种D.8种5.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分布图,已知可见光光子的能量在1.61 3.10eV范围内,由图可知()n=能级A.基态氢原子吸收能量为10.3eV的光子能从n=1能级跃迁到2B.基态氢原子的电离能为13.6eVn=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辐射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C.一群处于5D .氢原子从4n =能级跃迁到3n =能级,辐射的是可见光光子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汤姆孙依据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散射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B .目前已建成的核电站的能量来自于重核裂变C .β衰变现象说明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D .质子不可能衰变为一个中子和一个正电子7.如图所示为玻尔原子理论的氢原子能级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大量处于5n =能级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最多可以发出20种不同频率的光B .处于2n =能级的氢原子其电势能比处于3n =能级的氢原子的电势能小C .若氢原子由4n =能级分别直接跃迁至3n =和2n =能级时所发出光的波长为λ1和λ2,则λ1<λ2D .用光子能量为12.5eV 的光照射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此过程中氢原子最多可以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8.处于不同能级的氢原子,电子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能量越大的氢原子,电子的向心加速度越大B .能量越大的氢原子,电子的动能越大,电势能越小C .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子的运动周期最大D .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子运动的角速度最大二、多选题9.对于原子光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光谱是不连续的B .因为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所以各种原子的光谱是相同的C .各种原子的原子结构不同,所以各种原子的光谱也是不同的D .分析物质的光谱,可鉴别物质含哪种元素10.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元电荷就是电子B .元电荷所带电荷量等于电子或质子所带的电荷量C .某物体所带电荷量可以是196.610C -⨯D .美国物理学家密立要用实验最早测定了元电荷的数量值11.下列四幅图涉及到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B .图乙:玻尔理论指出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所以原子发射光子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C .图丙:普朗克通过研究黑体辐射提出能量子的概念,成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D .图丁: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故光谱分析可用来鉴别物质12.图甲为氢原子的能级图,大量处于n =2激发态的氢原子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后跃迁到较高的能级,之后再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10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高二下学期化学(必修二)《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一 单选题1.2016年IUPAC 命名117号元素为Ts (中文名“鈿”,tian ),Ts 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Ts 的最高化合价为+7B .Ts 的非金属性比C1的弱C .Ts 的同位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D .中子数为176的Ts 核素符号是176117Ts2.1919年,卢瑟福通过实验,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工核反应,其反应原理为:42He+147N→178O+11H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78O 和188O 互为同位素,178O 2和188O 2互为同素异形体B .42He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C .147N 的核外电子共有7种运动状态D .一个11H 原子中含有一个质子 一个中子和一个电子3.下列事实不能作为洪特规则特例证据的是A .硼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小于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B .磷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硫元素的第一电离能C .基态铬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 54s 1而不是[Ar]3d 44s 2D .某种激发态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 22s 12p 3而不是1s 22s 22p 24.A B C D 四种元素,已知A 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 元素为金属元素,它的原子核外K L 层电子数之和等于M N 层电子数之和;C 元素是第三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D 元素在第三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大。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ABCD 分别为O Ca Na Ar?B .元素A BC 两两组成的化合物可为CaO 2CaO 2Na O 22Na O 等C .元素A C 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关系为A C <D .单质B C 还原性强弱关系为B C >5.《Nature 》杂志评选出的2019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之一是我国科研人员发现用于“点击化学”的一种新化合物(如图所示),W X Y Z 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W 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相等,X Z 同主族。
原子的结构测试题含答案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检测卷1.下列粒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A.原子B.分子C.电子D.离子2.含原子团的物质是()A。
Cu。
B。
CO。
C。
KCl。
D。
KNO33.下列我国著名科学家中,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是()A.XXXB.XXX.XXXD.XXX4.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A.一个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成为阳离子B.公园里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C.要保持水的化学性质,就必须保持水分子不变D.氢原子和氧原子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的最小微粒5.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③属于不同种元素B.④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MgC.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D.①④均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6.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A.镁B.金刚石C.氯化钠D.水7.1897年,英国科学家XXX发现了原子内有带负电的电子,而原子是电中性的,由此猜测,原子内另有带正电的物资。
在此根蒂根基上,颠末XXX、XXX等科学家的不竭完善和批改,建立了当代原子结构模子。
如图是XXX整理的物资微观构成网络图,则XXX 当年猜测的“带正电的物资”相称于图中的()2﹣A、甲B、乙C、丙D、丁8.如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表示图,下列有关该原子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质子数为11B.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C.最外层有1个电子D.该原子有三个电子层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原子呈电中性B.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品种稳定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10.XXX同学撰写的“心目中的原子”短文中,阐述了以下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原子可以转化为离子B.原子是最小的微观粒子C.有些物资是由原子构成的D.原子可以“搭建”成份子11.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铈原子的原子核内有58个质子和82其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24.B.58.C.82.D.14012.核电荷数多于核外电子数的粒子一定是()A.分子B.原子C.阴离子D.阳离子13.某粒子的结构表示图如图所示,该粒子是()A.XXX14.在化学变化中,下列说法正确的选项是()①原子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②原子核不能被创造但能被消灭③份子既可以被创造也可以被覆灭④电子不克不及被创造但能被覆灭A.②④B.①④C.①③D.②③15.科学家最近研发出用铝稼合金制备氧气的新工艺。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为研究光电效应规律的实验电路,电源的两个电极分别与接线柱c、d连接。
用一定频率的单色光a照射光电管时,灵敏电流计G的指针会发生偏转,而用另一频率的单色光b照射该光电管时,灵敏电流计G的指针不偏转。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光的频率一定大于b光的频率B.用b光照射光电管时,一定没有发生光电效应C.电源正极可能与c接线柱连接D.若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则电流方向一定是由d→G→f B解析:BABC.由于电源的接法不知道,所以有两种情况:(1)c接负极,d接正极:单色光a频率大于金属的截止频率,b光的频率小于金属的截止频率,所以a光的频率一定大于b光的频率。
(2)c接正极,d接负极:a、b两光可能都发生光电效应,a光产生的光电子能到达负极而b 光产生的光电子不能到达负极,a光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大,所以a光的频率一定大于b光的频率,故A、C正确,不符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D.电流的方向与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若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则电流方向一定是由d→G→f,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如图所示为氢原子能级图,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某种频率的光子后,跃迁到n=回到1n=能级,再从33n=能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基态氢原子吸收的光子能量为1.51eVB .大量氢原子从3n =跃迁到1n =能级,可释放两种不同频率的光子C .释放的光子能量最小为1.89eVD .氢原子从3n =跃迁到1n =能级,氢原子的能量减小,电势能增大C解析:CA .大量氢原子吸收的能量为()13.6 1.51eV 12.09eV -=故A 错误;B .大量氢原子从3n =跃迁到1n =,可释放三种不同频率的光子,故B 错误;C .释放的光子能量最小为()3.4 1.51eV 1.89eV -=故C 正确;D .氢原子从3n =跃迁到1n =能级,氢原子的能量减小,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故D 错误。
[20XX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第三册全册单元检测卷(含答案解析)目录第一章《分子动理论》测评(时间:60分钟总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此题共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 题目要求)1. 以下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的是()A. 白糖放入装有热水的杯中,杯中的水会变甜B. 大风吹起时,地上的尘土飞扬C. 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水中,过一会杯中的水变成了红色D. 把两块纯洁的铅块用力压紧,两块铅合在了一起2. (202X 山东模拟)新型冠状病毒在世界范围内的肆虐,给我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
为 了减少病毒传播,人们使用乙醇喷雾消毒液和免洗洗手液,两者的主要成分都是酒精,那么以下 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在房间内喷洒乙醇消毒液后,会闻到淡淡的酒味,这是酒精分子做布朗运动的结果B. 在房间内喷洒乙醇消毒液后,会闻到淡淡的酒味,与分子运动无关C. 使用免洗洗手液洗手后,手部很快就干爽了,是由于液体分子扩散到了空气中D. 使用免洗洗手液洗手后,洗手液中的酒精由液体变为同温度的气体的过程中,内能不变 3. 只要知道以下哪一组物理量,就可以估算出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A. 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质量和质量B. 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质量和密度C. 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质量和体积D. 该气体的密度、体积和摩尔质量4.如下图,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
,乙分子位于工轴上,甲、乙两分子间的作用力与两分子间 距离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尸>0为斥力,FvO 为引力。
、/7、c 、d 为x 轴上四个特定的位置, 在将乙分子从。
移动到d 的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力和分子势能同时都增大的阶段是()4. 如图,横坐标y 表示分子速率,纵坐标/v )表示各等间隔速率区间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 比。
图中曲线能正确表示某一温度下气体分子速率分布规律的是()5. 关于地面附近的大气压强,甲说:“这个压强是地面每平方米面积的上方整个大气柱的A. 从a 到b B. 从h 到cD.从c 到d A.曲线⑦ B.曲线②D.曲线④ C.曲线③压力, 它的大小等于该气柱的重力大小”,乙说:“这个压强是由地面附近那些做无规那么运动的空气分子对每平方米地面的碰撞造成的”,丙说:“这个压强既与地面上方单位体积内气体分子数有关, 又与地面附近的温度有关你认为()A. 只有甲的说法正确B. 只有乙的说法正确C. 只有丙的说法正确D. 三种说法都有道理6. (202X 北京房山区二模)关于热现象和热学规律,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运动,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那么运动B. 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斥力增大的比引力快C. 在两个分子的间距从小于ro ⑴为平衡位置时分子间距离)逐渐增大到10,。
物质结构第一单元测试题(带解析)(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1.图1和图2分别是1s电子的概率分布图和原子轨道图。
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A.图1中的每个小黑点表示1个电子B.图2表示1s电子只能在球体内出现C.图2表明1s轨道呈圆形,有无数对称轴D.图1中的小黑点表示某一时刻,电子在核外所处的位置解析A、D项,小黑点只表示概率分布;B项,电子在球体内出现机会多,在球体外也出现,但机会较少。
答案 C2.下列关于能层与能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每一个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2B.任一能层的能级总是从s能级开始,而且能级数等于该能层序数C.同是s能级,在不同的能层中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D.1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状态相同解析根据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所以A正确;B正确;同是s能级,在任一能层中都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所以C正确;D选项中要注意1个原子轨道里排满2个电子时,其自旋状态相反。
答案 D3.下列关于钠元素的几种表达式错误的是()。
A.Na+B.Na+的结构示意图:C.Na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1D.Na的简化电子排布式:[Na]3s1解析Na的简化电子排布式为[Ne]3s1。
即上一周期的稀有气体[元素符号]+该原子的价电子排布。
答案 D4.现有四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①1s22s2 2p63s23p4;②1s22s22p63s23p3;③1s22s2 2p3;④1s22s22p5。
则下列有关比较中正确的是()。
A.第一电离能:④>③>②>①B.原子半径:④>③>②>①C.电负性:④>③>②>①D.最高正化合价:④>③=②>①解析根据核外电子排布式可确定①②③④分别是S、P、N、F,选项A正确;原子半径最大的是P,选项B错误;电负性强弱的正确顺序应为④>③>①>②,选项C错误;由于F元素无正价,选项D错误。
一、选择题1.(0分)[ID :130647]氢原子能级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大量氢原子从n =4的能级向n =2的能级跃迁时辐射出可见光a ,从n =3的能级向n =2的能级跃迁时辐射出可见光b ,则( )A .a 光的光子能量大于b 光的光子能量B .氢原子从n =4的能级向n =3的能级跃迁时会辐射出紫外线C .处于能级n =4的电子的动能大于能级n =2的动能D .在真空中传播时,b 光的波长较短2.(0分)[ID :130645]如图所示为研究光电效应规律的实验电路,电源的两个电极分别与接线柱c 、d 连接。
用一定频率的单色光a 照射光电管时,灵敏电流计G 的指针会发生偏转,而用另一频率的单色光b 照射该光电管时,灵敏电流计G 的指针不偏转。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 光的频率一定大于b 光的频率B .用b 光照射光电管时,一定没有发生光电效应C .电源正极可能与c 接线柱连接D .若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则电流方向一定是由d →G →f3.(0分)[ID :130629]如图,是氢原子的能级图,各能级能量关系为12n E E n=,其中E 1为基态能量,n 为量子数。
当原子从5n =能级跃迁到3n =能级时,释放出的一个光子能量为E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处于5n =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能辐射出10种不同频率的光子B .从5n =能级向低能级跃迁,跃迁到4n =能级辐射的光波长最短C .处于3n =的氢原子跃迁到基态吸收光子能量为12.5ED .某金属的逸出功为E ,用4n =跃迁到2n =辐射的光子照射该金属,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419256E 4.(0分)[ID :130614]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 与入射光频率ν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h 为普朗克常量,e 为电子电荷量的绝对值,结合图像所给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频率大于0ν的入射光不可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现象 B .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0h νC .仅增加照射光的强度,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会增加D .遏止电压随入射光的频率增大而减小5.(0分)[ID :130607]在光电效应实验中,某同学用同一光电管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得到了三条光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曲线(甲光、乙光、丙光),如图所示.则可判断出( )A .丙光的频率大于乙光的频率B .甲光的频率大于乙光的频率C .乙光对应的截止频率大于丙光的截止频率D .甲光对应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大于丙光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6.(0分)[ID :130604]如图所示,用绿光照射一光电管,能产生光电效应。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电的和处于核外的高速运动带电的组成。
原子核是否还可以再分?原子核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的运动状态又是怎样的呢?一、原子核:(一)原子核的构成1、原子核的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和不带电荷的构成。
2、对某一个原子来说核电荷数==3、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上(填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也就是说,电子的质量很小,不到一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千分之一,可以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可以看作是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之和。
人们将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称为质量数,质量数(A)=()+()表示一个原子,A表示Z表4、原子的表示:通常用X AZ示。
(二)核素1、元素是指。
2、核素是指。
二、核外电子排布:1、.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与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2、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的区域内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的区域内运动。
3、通常把能量最、离核最的电子层叫做第一层,能量稍高、离核较远的电子层叫做第二层,由里向外依次类推,共有个电子层。
用字母表示依次为。
4、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最外层电子数,通常用来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的分层排布情况。
5、元素的化学性质与相关,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较易电子。
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较易电子。
6、元素的化合价数值与有关。
【巩固练习】1、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表示的各是什么微粒?2、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是否正确?如有错误,指出错误的原因。
3、已知元素X、Y的核电荷数分别是a和b,它们的离子X m+和Y n-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A. a = b + m + nB. a = b – m + nC. a = b + m - nD. a = b – m - n4、下列关于核外电子排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第n 电子层中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 2 B 、第二电子层中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8C 、最多可容纳8个电子的电子层一定是第二电子层D 、最多可容纳2个电子的电子层一定是第一电子层5、核内质子数不同,核外电子数相同的两种微粒,它们可能是( ) A 、同种元素的两种离子 B 、不同元素的离子C 、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D 、不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6、在下列粒子中,中子数和质子数相等的是 ( )(1) 18O (2) 12C (3) 26Mg (4) 40K (5) 40Ca A. (5)和(2) B. (3)和(4) C. 只有(4) D. (1)和(2)7、有六种微粒,分别是M 4019、N 4020、X 4018、[]+Q 4019、[]+24020Y 、[]-Z 3717,它们隶属元素的种类是 。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测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已知元素的原子序数,可以推知原子的①中子数②核电荷数③核外电子数④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2.关于原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C.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D.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都是83.下列化合物中,阴离子半径与阳离子半径之比最大的是()A.LiI B.NaBr C.KCl D.CaF4.某元素二价阳离子的核外有18个电子,质量数为40,该元素的原子核中的中子数为()A.16B.18C.20D.225.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这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A. XY2B. X2YC. Y3X2D. Y2X36.某元素最高正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是H2XO4,这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A. HXB. H2XC. XH3D. XH47.在短周期元素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有()A.9种B.10种 C.12种D.13种8、下列各电子式中正确的是( )9.若短周期的两元素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3的化合物,则这两种元素的序数之差不可能是()A.1 B.3 C.5 D.610.据报道,某地一辆满载砒霜的在货车翻下山坡,滑下车道,部分砒霜落入河中。
砒霜的主要成分是As2O3,剧毒,致死量为0.1g,可用于制造杀虫剂和灭鼠剂等。
As2O3是两性偏酸性氧化物,其无色晶体在193℃升华,微溶于水,生成H3 AsO3;其对应的盐也均有毒性,其中碱金属对应的盐溶于水,其他金属对应的盐几乎不溶于水。
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s2O3是离子化合物B.As2O3是砷的最高价氧化物C.可向该河中撒入生石灰,以消除砷对河水的污染D.向该河中撒入氢氧化钠,以消除对河水的污染11.下列各组中的两种微粒, 所含质子数、电子数都相等的是( )A.NH3和NH2-B.F2和Ar C.H2O和OH-D.Na+和NH312.同周期的X、Y、Z三元素, 其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H3ZO4<H2YO4<HXO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 X>Y>ZB .非金属性 X>Y>ZC .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 、Y 、Z 的顺序由强到弱D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 、Y 、Z 的顺序由弱到强13.将10mL0.2mol/.L 的含氧酸HxRO 4溶液与20mL0.15mol/L 的某碱M(OH)a 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则R 元素的化合价为( )A .+5B .+6C . 8—1.5aD .8—3a14..a X n-和b Y m+为两主族元素的离子, 它们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原子半径X<Y B .a+n=b-mC .离子半径X n-<Y m+D .X 的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 n X 15.下列4组原子序数的元素, 彼此间能形成共价键的是( )A .8和11B . 8和12C . 15和17D . 12和35 16. A 、B 、C 、D 、E 是同一周期的五种主族元素,A 和B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呈碱性,且碱性B >A ,C 和D 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C >D ;E 是这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它们的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A.A 、B 、C 、D 、EB.E 、C 、D 、B 、AC.B 、A 、D 、C 、ED.C 、D 、A 、B 、E 17、下列各组顺序的排列不正确的是( )A .离子半径:Na +>Mg 2+>Al 3+>F -B .热稳定性:HCl >H 2S >PH 3>AsH 3C .酸性强弱:H 3AlO 3<H 2SiO 3<H 2CO 3<H 3PO 4D .碱性强弱:KOH >NaOH >Mg(OH)2>Al(OH)318.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A .BF 3B .H 2OC .SiCl 4D .PCl 5 19.下列各表中的数字代表的是原子序数,表中数字所表示的元素与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相符的是( )20.A 原子的L 层比B 原子的L 层少1个电子,B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比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多3 个。
一、选择题1.彩虹是由阳光射入雨滴(视为球形)时,经一次反射和两次折射而产生色散形成的。
现有白光束由图示方向射入雨滴,a、b是经反射和折射后的其中两条出射光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线a在雨滴中传播时的波长较长B.光线a在雨滴中的折射率较大C.光线a在雨滴中的传播速度较大D.若分别让a、b两色光分别照射同一光电管,若a光能引起光电效应,则b光一定也能2.对图中的甲、乙、丙、丁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甲中,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B.图乙是一束单色光进入平行玻璃砖后传播的示意图,当入射角i逐渐增大到某一值后不会再有光线从bb′面射出C.图丙是用干涉法检测工件表面平整程度时得到的干涉图样,弯曲的干涉条纹说明被检测的平面在此处是凸起的D.图丁中的M、N是偏振片,P是光屏,当M固定不动缓慢转动N时,光屏P上的光亮度将发生变化,此现象表明光是横波3.如图所示,在研究光电效应的实验中,用波长一定的光照到阴极K上时,灵敏电流计G 有示数,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流经电流计的电流方向为自a向bB.若将滑片向右移,电路中光电流一定增大C.若将电源极性反接,电流计读数一定增大D.若换用波长更长的光照射K,电流计读数一定增大4.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一个光子后,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原子的总能量增加B.电子的动能增加C.氢原子的电势能减小D.电子绕核旋转半径减小5.在光电效应实验中,先后用两束光照射同一个光电管。
若实验a中光束的入射光的强度和频率分别大于b实验中光束的入射光的强度和频率,a、b两实验中所得光电流I与光电管两端所加电压U间的关系曲线分别以a、b表示,则下列图中正确的是()A.B.C.D.6.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甲图中A 处能观察到少量的闪光点B .乙图中用弧光灯照射原来就带电的锌板时,发现验电器的张角变大,则锌板原来带负电C .丙图中的泊松亮斑说明光具有波动性D .丁图,当两分子间距由等于r 0开始增大,它们间的分子力先减小后增大7.如图所示,圆心为O 的半圆形某透明玻璃砖置于水平桌面上,一束复色光从P 点入射玻璃砖(法线如图虚线所示),在玻璃砖中分为两束单色光a 、b ,其中a 光与法线夹角为α,且在A 处恰好发生全反射,b 光入射到B 点。
一、选择题1.(0分)[ID:130653]在实验室或工厂的高温炉子上开一小孔,小孔可看作黑体,由小孔的热辐射特性,就可以确定炉内的温度。
如图所示,就是黑体的辐射强度与其辐射光波长的关系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T2B.在同一温度下,波长越短的电磁波辐射强度越大C.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的辐射强度都有所降低D.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方向移动2.(0分)[ID:130650]对图中的甲、乙、丙、丁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甲中,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B.图乙是一束单色光进入平行玻璃砖后传播的示意图,当入射角i逐渐增大到某一值后不会再有光线从bb′面射出C.图丙是用干涉法检测工件表面平整程度时得到的干涉图样,弯曲的干涉条纹说明被检测的平面在此处是凸起的D.图丁中的M、N是偏振片,P是光屏,当M固定不动缓慢转动N时,光屏P上的光亮度将发生变化,此现象表明光是横波3.(0分)[ID:130639]如图所示,甲图所示是研究光电效应的电路图,乙图是阴极K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k E与入射光频率v的关系图线,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由乙图可得00k v E h =B .由乙图可得00k E h ν=C .甲图中光电管所加电压为零时,电流表示数也一定为零D .甲图中只要所加电压足够大,即使0v v <,电流表也会有电流通过4.(0分)[ID :130634]大量处于4n =能级的氢原子辐射出多条谱线,其中最长和最短波长分别为1λ和2λ。
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 ,光速为c 。
则4n =能级与3n =能级的能量差为( )A .1hc λ B .2hc λ C .1212()hc λλλλ+ D .1212()hc λλλλ-5.(0分)[ID :130631]a 、b 、c 三条平行光线从空气射向玻璃砖且方向垂直于半圆柱体玻璃砖的截面直径,如图所示。
第⼀章《原⼦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附答案)第⼀章《原⼦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附答案)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Ⅰ卷(共60分)⼀、选择题(每⼩题有1个或2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60分)1、原⼦结构模型是科学家根据⾃⼰的认识,对原⼦结构的形象描摹,⼀种原⼦模型代表了⼈类对原⼦认识的⼀个阶段。
描述电⼦在原⼦核外空间的⼀定轨迹上绕核做⾼速圆周运动的原⼦模型是()。
A.玻尔原⼦模型 B.电⼦云模型 C.汤姆⽣原⼦模型 D.卢瑟福原⼦模型2.有关核外电⼦运动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
A.核外电⼦质量很⼩,在原⼦核外作⾼速运动B.核外电⼦的运动规律与普通物体不同,不能⽤⽜顿运动定律来解释C.在电⼦云⽰意图中,通常⽤⼩⿊点来表⽰电⼦绕核作⾼速圆周运动D.在电⼦云⽰意图中,⼩⿊点密表⽰电⼦在核外空间单位体积内电⼦出现的机会多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叫做基态原⼦B.3p2表⽰3p能级有两个轨道C.同⼀原⼦中,1s、2s、3s电⼦的能量逐渐减⼩D. 同⼀原⼦中,2p、3p、4p能级的轨道数依次增多4.下列原⼦或离⼦原⼦核外电⼦排布不属于基态排布的是( )A. N: 1s22s22p3B. S2-: 1s22s22p63s23p6C. Na: 1s22s22p53s2D. Si: 1s22s22p63s23p25.下列电⼦层中,原⼦轨道数⽬为4的是()A.K层B.L层C.M层D.N层6.若将15P原⼦的电⼦排布式写成1s22s22p63s23p x63p y1,它违背了()A.能量守恒原理B.泡利不相容原理C.能量最低原理D.洪特规则7.下列关于价电⼦构型为3s23p4的粒⼦描述正确的是()A.它的元素符号为OB.它的核外电⼦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4C.它可与H2⽣成液态化合物D.其电⼦排布图为:8.已知X、Y元素同周期,且电负性X>Y,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与Y形成化合物是,X可以显负价,Y显正价B.第⼀电离能可能Y⼩于XC.最⾼价含氧酸的酸性:X对应的酸性弱于于Y对应的D.⽓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 m Y⼩于H m X9. 4p轨道填充⼀半的元素,其原⼦序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