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使生活更美好》word 公开课获奖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63.00 KB
- 文档页数:8
《化学让世界更美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环境保护、医疗健康等领域的重要应用。
(2)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2)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化学在各领域的重要应用实例。
(2)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化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相关化学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化学在其中的作用和价值。
3、实验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亲身体验化学的魅力和应用。
4、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现代科技成果的视频,如新材料的研发、清洁能源的利用等,引出化学在其中的关键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介绍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食品添加剂、洗涤剂、化妆品等,让学生了解化学物质如何改善生活质量。
(2)讲解化学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如钢铁、塑料、橡胶等材料的生产过程,以及化学工艺对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作用。
(3)阐述化学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贡献,如污水处理、废气治理、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等,让学生明白化学可以为保护环境提供有效的方法。
(4)讲述化学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如药物研发、医疗器械的制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对保障人类健康的重要意义。
3、案例分析(15 分钟)(1)展示一些具体的案例,如某种新型环保材料的研发过程、某种疾病治疗药物的合成路线等。
秋湘教版化学九上单元1《化学使生活更美好》word学案【学习目标】1.亲身感知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生产、化学与环境、化学与材料、化学与健康、化学与能源、化学与新科技等方面的联系,体验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从而激发学好化学的情感.2.初步了解化学对促进社会进展的庞大奉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社会可连续进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知识回忆1.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液化气燃烧B.面粉发酵C.把土豆切成丝D.菜刀生锈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液化气作燃料B.铝材作高压锅C.炭黑作填充剂D.冰作致冷剂3.下列能量的转化过程中,要紧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电热器取暖B.蜡烛照明C.水力发电D.太阳能供能4.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各组变化中,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水受热沸腾,酒精燃烧B.汽油挥发,铁铸成锅C.食物腐烂,鸡蛋变臭D.石蜡熔化,钢铁生锈5.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B.铁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C.酒精是易挥发的有酒味的无色液体D.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固(二)阅读明白得阅读课本P7-P11内容,回答相关问题:1.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做法你认为不合理的是()A.用塑料等化学材料制牙刷柄、牙刷毛B.由摩擦剂、表面活性剂和香料等制牙膏C.用食醋、食盐等作调味品D.将地沟油过滤后作食用油2.运用化学手段研究了各种食品的组成,有助于营养学家指导我们合理搭配饮食,为一天的学习提供充足的能量.下列食品中,含有维生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含有油脂的是_____________,含有蛋白质的是_____________,含有糖类的是_____________.A.面包B.鸡蛋C.大米D.肉类E.蔬菜F.水果G.牛奶H.坚果3.自行车是一种常见的交通工具,下列有关自行车的说法错误的是()A.自行车内使用了金属材料、有机合成材料等化学材料B.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C.自行车使用完后,要用水冲洗,放在阴凉处D.自行车金属部件涂油或刷油漆可防锈蚀4.化学在治疗污水和大气污染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化学让世界更美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化学概念和化学反应原理。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案例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化学信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
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化学在改善生活质量、推动工业发展和保护环境方面的应用。
重要的化学概念和化学反应原理。
2、教学难点理解复杂的化学反应机制。
如何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和社会问题相联系。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向学生传授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体系。
2、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讨论法针对一些化学问题或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化学知识和现象。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制品,如塑料制品、药品、化妆品等,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提问学生这些物品是如何制造出来的,从而导入新课。
2、知识讲解介绍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食品添加剂的作用、洗涤剂的去污原理、衣物纤维的种类和性质等。
讲解化学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包括化工原料的制备、材料的合成、能源的开发等方面。
阐述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角色,如废水处理、废气净化、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等。
3、实验探究安排学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如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等,让学生亲自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分析结果。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规律。
4、小组讨论给出一些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如温室效应、白色污染、食品安全等,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化学原因和可能的解决办法。
初中化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实验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化学物质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化学的定义: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2. 化学的研究内容: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以及物质的制取、提纯、转化等。
3. 化学的应用: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饮食、能源、材料、环保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化学物质的变化规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 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化学物质的变化规律。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化学在生活中的图片,如饮食、能源、材料等,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讲解:介绍化学的定义、研究内容,讲解化学物质的变化规律。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化学实验,观察化学物质的变化规律。
4. 案例分析:分析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饮食、能源、材料、环保等。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思考、操作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化学实验室,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2. 开展化学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推荐学生阅读化学相关书籍,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确保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估等方面的一致性。
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沪教版化学九上1.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word教案1.1 化学使世界更美好(共2课时)第2课时化学研究什么化学促进社会的发展一、设计思想通过介绍化学研究大洋深处“可燃冰”的组成、性质和用途,化学研究金刚石内部结构,探究其高硬度的原因,化学研究用空气中的氮气来生产氮肥,化学研究开发石油、煤为原料制造合成纤维让学生知道化学研究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化学是研制新物质的科学,是信息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生命科学和空间技术等研究的重要基础。
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杰出的化学工艺和目前我国化学和化学工业的巨大成就,让学生初次体会到化学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出了重大的贡献,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介绍化学学科的发展和现代的生活方式给了我们更多的使用各种各样物质的机会,但随着工业的发展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伴随而来,让学生学会用辩证的观点认识社会的发展和环境污染问题,而化学神奇之处可以变废为宝。
初次体验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复习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它们的本质区别(2)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3)复习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4)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物理性质和易分辨的典型的化学性质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感受归纳整理的化学实验学习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2)让学生体验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化学,体验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
(3)用辩证的观点认识社会的发展和环境污染问题,而化学神奇之处可以变废为宝。
(4)初次体验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重要性。
三、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教学难点:用辩证的观点认识社会的发展和环境污染问题。
化学神奇之处可以变废为宝。
四、教学用品药品:蜡烛。
仪器:铁架台、铁夹、酒精灯、玻璃导管、湿布。
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掌握几种化学应用的原理和方法;3.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重点: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原理和方法;难点: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投影仪、实验器材、实验用品、化学书籍教学过程:一、热身引入(10分钟)1.与学生一起讨论一下日常生活中使用了哪些化学产品、化学方法。
2.列举一些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猜测其原理和方法。
二、引入新知(15分钟)1.通过投影仪展示一些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解释其原理和方法,例如:洗涤剂的原理、火柴的原理、食品饮料添加剂的原理等。
2.让学生自由讨论,补充其他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示范实验(15分钟)1.选择一个具体的化学应用,例如:染发剂的原理和方法。
2.向学生展示染发剂的原理和方法,并进行现场演示。
3.让学生观察演示过程并记录实验结果。
四、实验操作(30分钟)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化学应用进行实验操作。
2.给予学生相关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并提醒他们注意安全事项。
3.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4.鼓励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经验,进一步深入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小结(15分钟)1.让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介绍他们的实验结果和总结。
2.与学生一起进行总结,概括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原理和方法。
3.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并与他们一起解答。
六、拓展延伸(1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应用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好处和问题。
2.让学生自由讨论并提出他们的观点和建议。
3.展示一些化学研究和创新的成果,鼓励学生关注化学领域的新动向。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科学观念和实验操作能力。
通过引入新知、示范实验、实验操作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化学原理和方法。
同时,通过小结和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思考化学应用的好处和问题,并鼓励他们关注化学领域的新发展。
我与宪法同行征文400字
我与宪法同行,是因为我深信法律的力量,相信宪法是我们社会的基石和法治的重要保障。
熟悉宪法,遵守法律,不仅是一种责任与义务,也是一种道德素养与公民意识的彰显。
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我在学校的法治教育中深感宪法的重要性。
我希望自己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以合法、合规的方式行事,遵守交通规则,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不轻信谣言等等,让自己成为一个讲法治、守法律的合格公民。
同时,关注宪法,也是一个学习过程。
通过深入了解宪法,我逐渐明白它所蕴含的国家治理理念,法律适用原则,以及公民权利与义务等等。
这不仅是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更是对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的认识。
在未来,我希望能够更深入地学习宪法,关注法律发展和变革,为法律、为公正发声、维护人民权益,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有爱心的人。
因为宪法是我们走向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我们民族精神和价值观的体现。
与宪法同行,是我们每个公民应承担的责任,更是我们以自身努力创造美好未来的必要条件。
第 1 页共 1 页。
初中化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特点,理解化学在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3.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化学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化学的特点3. 化学在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作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特点,化学在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化学的特点,化学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通过实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化学的特点和作用。
3. 利用多媒体展示,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出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讲解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的定义,明确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解释化学的特点。
3. 分析化学在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饮食、医疗、环保等方面;介绍化学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如新材料研发、能源利用等。
5.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知识点掌握评价:通过课堂提问、课后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化学定义、研究对象、特点及作用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相关章节。
2. 多媒体课件:化学在生活、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实例图片、视频等。
3. 作业练习: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问题。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特点。
化学使生活更美好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化学,认识到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进一步认识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认识到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尝试通过化学实验得出物质的变化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的材料、资料、讨论交流、实践活动等具体探究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亲近、热爱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让学生感触化学的魅力、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为化学学科的学习培养兴趣。
教学重难点:1.了解什么是化学,知道化学对人类社会生活的重大作用,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2.了解什么是化学及相关基本概念。
教学过程播放北大校长周其凤作词的民乐《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引出课题:板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板书: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课件展示:《隔热板上的小猫》(“小猫脚下的透明材料是什么组成成分?为什么具有那么强的隔热性?”)课件展示:《隔水透气的鸟笼》(“小鸟和鱼怎么能共同生活在水里?”)课件展示:长征号运载火箭(“发射飞船的运载火箭用什么燃料?返回舱外面的材料是什么?它在经过大气层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怎么能承受住那么高的温度?这种物质有怎样的性质?……”)实验一:变幻无常(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碳酸钠溶液、无色酚酞试液、稀盐酸、硝酸银溶液,依次标号为1、2、3、4。
依次将1号烧杯中溶液倒入2号烧杯中,2号烧杯中溶液倒入3号烧杯中,3号烧杯中溶液倒入4号烧杯中,依次出现了“清水”“变西瓜汁”,“西瓜汁”变“汽水”,“汽水”变“牛奶”一系列奇妙的现象)。
(由4位同学上台演示)提出问题:这一系列的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呢?实验二:烧不坏的手帕将2体积95%酒精和1体积水混合,将一块纯棉手帕浸入其中,浸透后取出,用镊子夹持,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
(教师演示)提出问题:手帕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烧不坏呢?问题:打开盛有酒精的试剂瓶盖,几米外就能闻到酒精的气味,这是为什么呢?……要想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我们就要学习化学知识,化学是研究什么的呢?二、化学与社会生活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人类的生活,不论是衣、食、住、行、用还是我们的生活环境,都包含有极丰富的化学知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仁爱科普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使生活更美好》教案-新版单元1 化学使生活更美好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学科研究的主要任务以及其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区分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联系生活善于观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与自主合作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总结整理☆在实验过程中,学会对比观察,分辨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教学重点☆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掌握并能区分出哪些变化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学会观察分析整理资料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学难点☆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掌握物理和化学变化的概念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教具学具准备试管、带弯管的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烧杯、铁架台(带铁夹)、研钵、药匙、镊子、砂纸、镁带、碱式碳酸铜、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教学过程【引言】同学们,我们今天将学习一个新的学科——化学。
【提问】同学们说一说你们所理解的化学。
【总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自然学科,它致力于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性质和变化、制备和用途。
【讲解】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
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生活启示变化前的物质变化后的物质有无新物质产生①木柴燃烧木柴灰烬有②铁生锈铁铁锈有③铜锭拉成铜(块状)铜(丝状)无铜丝④冰融化成水(固体)水(液体)无水在③、④两个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初中化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认识到化学对社会、生活和环境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3. 通过化学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化学的研究内容3. 化学与生活、社会和环境的关系4.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5. 化学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化学的意义和价值。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
3. 利用实验演示和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4. 采用小组讨论和报告,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化学实验器材和药品。
2.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如图片、视频等。
3. 准备教学PPT和教案。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化学与生活、社会和环境的关系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化学在生活、社会和环境中的应用。
3.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
教学难点:1. 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
2. 化学实验操作的熟练掌握。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2. 教学新课:讲解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化学的重要性。
3. 实例分析:分析化学在生活、社会和环境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的实际意义。
4. 实验演示: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化学反应的现象。
5.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化学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查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实验安排是否合理等,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改进的方向。
教学设计
一、
情境导入二、新课
【情景创设】
实验一:一封密信
老师送给学生一封信,纸上是提现用酚酞
试液写好的,然后向纸上喷洒碱性溶液,
显红色字。
1、什么是化学
化学变化物质变化新物质生成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的科学。
通过PPT展示和视频播放,实验二:魔壶
揭秘,来引出“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2、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通过实验三:酒精燃烧——北京化工大
学教授戴维的实验视频,进行【问题引导】
3、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当堂检测】
4、化学使生活更美好
通过教材,多媒体图片、视频展示,课
堂实验演示等多种手段展示化学在人类
生活中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衣食住行
作用及其广泛
【实验四】谁去哪儿了这个游戏小实验,
参实验
思考问题
PPT展示图
片
视频播放
实验演示
当堂练习
PPT展示
视频播放
设疑,
激发兴趣。
化学与生
活、生产紧
密相连
采用对比的
方法,便于
学生化学变
化的概念。
趁热打铁,
现学即用。
进一步激发
求知欲。
化学使世界更美好1.化学变化的特征是________。
蒸发食盐水后得到食盐晶体属于________变化;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属于________变化。
2.用哪些物理性质区别以下各组物质,把有关性质填在横线上:铜和铁_____________,空气和水_________________,氨水〔夏天厕所中的刺激性气体〕和二氧化碳 ______________,金刚石和玻璃_____________,糖和盐_______________。
3.在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发生一些易于观察到的现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等。
【课后练习】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以下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木炭燃烧B.酒精挥发C.矿石粉碎D.铁丝弯曲2.以下铁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纯铁是具有银白色光泽B.铁能导电C.铁能生锈D.铁的密度是7.8克/厘米33.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A.颜色改变 B.气体放出C.发光放热D.有新物质生成4.以下表达中,属于金属铜的化学性质的是〔〕A.铜具有紫红色的金属光泽B.铜具有导电性C.铜加热可生成黑色氧化铜D.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5.以下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①颜色②密度③状态④燃烧⑤沸点⑥硬度⑦锈蚀A.①②③⑥⑦B.①②③⑤⑥C.③④⑤⑥⑦ D.②④⑤⑥⑦6.以下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铁块熔化成铁水B.用砂纸将镁条打亮C.充满气的气球遇热爆炸D.铜的外表生锈产生铜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酸碱的腐蚀性。
2、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
3、初步认识置换反响和中和反响,并能解释与置换反响和中和反响有关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常见酸碱的性质、用途以及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难点】用离子的观点认识酸碱的组成和酸碱的通性。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材分析:
在小学自然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化学知识,现在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大家会提出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
绪言从大家的亲身感受,提出了很多饶有趣味,并带有一定想象力的问题,指出这些并非都是一些美好的愿望,它们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步实现,从而引导大家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科学,它们的任务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接着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化学学科和现代科技成果,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注重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
教学思路:
教材创设了一些情景,从殷实的史实出发,展示了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我们要仔细地阅读认真的品味,初步从化学、技术、社会这三者的密切关系中领悟化学学习的价值,建立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责任感。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
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
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化学使世界更美好
本课教学反思
英语教案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
写作是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运用形式, 它与其它技能在语言学习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因此, 写作教案具有重要地位。
然而, 当前的写作教案存在“ 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 教师和学生都把写作的重点放在习作的评价和语法错误的订正上,忽视了语言的输入。
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较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将本单元情感目标融入其中,即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要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
在教授语法时,应注重通过例句的讲解让语法概念深入人心,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相当于一个简单的定语从句,一个清晰的脉络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此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主要将安妮的处境以及她的精神做一个简要概括,下一个课时则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
在此教案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再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案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
在教案中任然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说”英语这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开口朗读课文,所以复述课文便尚有难度,对于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