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F贸易术语及案例
- 格式:ppt
- 大小:347.50 KB
- 文档页数:17
案例解析FOB、CIF、CFR等三大国际贸易术语范本一:1. 案例解析FOB国际贸易术语1.1 FOB定义及解释FOB是国际贸易中常见的术语,代表“Free on Board”,即“装运港船上交货”。
根据FOB术语的约定,卖方负责将货物交运至指定港口,并将货物装上船舶。
一旦货物装上船舶,购买方即享有货物的所有权和风险。
FOB术语的使用通常适用于海上运输业务。
1.2 FOB操作流程1)卖方与买方达成FOB交易的合同;2)卖方准备货物并将其交至指定港口;3)买方负责订舱并支付相关费用;4)卖方将货物装上船舶,并向买方提供装船通知;5)买方负责货物的运输和保险;6)一旦货物到达目的地港口,买方负责卸货,并向卖方支付余款。
1.3 FOB的优势和风险优势:- 卖方只需将货物交运至指定港口,减轻了物流成本和风险;- 买方有更大的控制权,可以自行选择运输方式和保险公司。
风险:- 卖方在货物交付到指定港口后,风险转移给了买方,卖方可能承担不了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的损失;- 买方需要自行负责货物的运输和保险,可能增加了后期的管理和成本。
2. 案例解析CIF国际贸易术语2.1 CIF定义及解释CIF是国际贸易中常见的术语,代表“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即“成本、保险和运费已包括”。
根据CIF术语的约定,卖方除了将货物交运至指定港口外,还需负责购买货物的保险,并支付货物的运费。
一旦货物交由运输公司承运,买方即享有该货物的所有权和风险。
2.2 CIF操作流程1)卖方与买方达成CIF交易的合同;2)卖方准备货物并将其交至指定港口;3)卖方负责订舱并支付相关费用;4)卖方购买货物的保险,并将保险单提供给买方;5)卖方支付货物的运费;6)一旦货物到达目的地港口,买方负责卸货。
2.3 CIF的优势和风险优势:- 卖方承担了货物的运输和保险费用,减轻了买方的负担;- 买方只需负责卸货,具备更大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最新国际贸易术语FOB、CIF、CFR案例解析最新国际贸易术语FOB、CIF、CFR案例解析国际货代的定义是以国际货运代理业务为主要服务的企业被称之为国际货代。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分享最新国际贸易术语FOB、CIF、CFR案例解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FOB术语分析1、出口采用FOB报价的优势(1)FOB术语赋予卖方的义务比较少,便于出口企业操作;(2)FOB报价可以规避运价风险 ;(3)FOB报价下出口企业无办理运输和保险的责任。
可规避风险发生时,因对海商法和海运规则惯例不熟悉带来的麻烦。
2、出口采用FOB报价的风险Case 1:上海一电视机厂家出口5000台彩电,报价FOB Shanghai,由于进口国没有集装箱运输条件,买方规定用托盘装载,10台一托盘,装船过程中一托盘从钓钩中滑落,十台电视落入水中受损,与各方交涉无果,最后厂家只能自己承担损失。
风险一:FOB术语下的保险问题。
在使用FOB术语的情况下,保险由买方办理,由于货物灭失的风险自货物越过船舷之时才由卖方转移给买方,因此,只有在货物越过船舷之后,买方(投保人、被保险人)才能对货物享有保险利益,也就是说,保险公司只对货物越过船舷后产生的损失负责,货物越过船舷前的损失,只能由卖方自行承担,除非卖方专门对越过船舷前的运输投保,否则不可能通过由买方向保险公司索赔获得补偿。
Case 2:某广州供应商与美国客户成交约6万美金的合同,采用FOB Guanghzou报价,货运前客户支付了30%的定金,由买方指定货代运输,货至San Francisco后仍没收到买家的尾款,多次催促但买家一直拖延,后得知货已经被提,最后以答应买家降价900美金结款。
风险二:货物运输方式的选择。
FOB贸易术语要求买方负责租船订舱,一般情况下,卖方负责将货物装到船上。
从目前FOB的实际使用情况看,买方指定船公司的少,绝大部分是指定境外货运代理。
对卖方来讲,在FOB价格术语下将货物交给买方指定的货运代理人有可能遭受财货两空的风险。
由于CIF贸易术语修改引起的贸易纠纷在国际货物买卖中,按合同交货是出口商的基本义务。
就出口商完成交货义务的界限而言,可将合同性质区分为“装运合同”和“到货合同”。
“到货合同”中出口商的责任和风险明显高于“装运合同”。
按照《2000通则》,CIF合同属于装运合同。
CIF合同中附带某些到货条款,不足以使CIF合同变为到货合同,卖方应避免承担额外的合同义务。
本文通过两则案例对附带到货条款的CIF合同性质予以明确。
一、案例简介案例一:湖南某C公司与沙特阿拉伯某D公司达成一笔运动鞋出口交易,合同条件为CIF,双方约定卖方在装船前必须取得质量检验合格证书,货物到达目的港经买方检验合格后付款。
货物在装运港经质量检验合格,按时发送至目的港。
但是货物到达目的港后,买方宣称经过检验发现大量鞋面出现脱胶现象,据此拒绝向卖方付款。
案例二:某年,买卖双方达成一笔白糖交易,按CIF纽约条件签订合同,支付方式是跟单托收即期付款交单,如有争议,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根据该会仲裁规则进行仲裁。
双方还在合同中增加了一项条款“交货地点由买方指定,在纽约、费城或巴尔的摩的码头或者仓库”。
在货物抵达之前,美国出台了一项白糖进口配额限制,导致该批货物不能进入美国,被滞留在纽约的海关仓库。
买方因此拒绝接受卖方提交的全套单据,拒绝付款。
卖方认为进口限制不能作为拒付的理由,买方则认为增加的条款“交货地点由买方指定,在纽约、费城或者巴尔的摩的码头或者仓库”已经将合同改变为到货合同,因而在运输方未将货物交给自己之前有权拒绝付款。
于是卖方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
二、案例分析两则案例中,买卖双方争议的关键在于CIF合同性质是否改变为到货合同。
许多人认为案例一中由于买卖双方在订立CIF合同时,加列了商品品质以到达目的港检验的结果为准的条款,从而把卖方原应负责离岸品质的性质改变为到岸品质的性质。
在这种情况下,货物的风险并不是在装运港装船越过船舷时转移到买方的,被延伸到了目的港才转移,无论货物在装船时品质状况如何,卖方都应对货物到达目的港的品质状况负责,从而使CIF合同成为到货合同。
CIP和CIF贸易术语的区别——案例[宝典] CIP和CIF贸易术语的区别——案例CIP和CIF贸易术语的区别从一则案例看2000年5月,美国某贸易公司(以下简称进口方)与我国江西某进出口公司(以下简称出口方)签订合同购买一批日用瓷具,价格条件为CIF LOS,ANGELES,支付条件为不可撤销的跟单信用证,出口方需要提供己装船提单等有效单证。
出口方随后与宁波某运输公司(以下简称承运人)签订运输合同。
8月初出口方将货物备妥,装上承运人派来的货车。
途中由于驾驶员的过失发生了车祸,耽误了时间,错过了信用证规定的装船日期。
得到发生车祸的通知后,我出口方即刻与进口方洽商要求将信用证的有效期和装船期延展半个月,并本着诚信原则告知进口方两箱瓷具可能受损。
美国进口方回电称同意延期,但要求货价应降5%。
我出口方回电据理力争,同意受震荡的两箱瓷具降价1%,但认为其余货物并未损坏,不能降价。
但进口方坚持要求全部降价。
最终我出口方还是做出让步,受震荡的两箱降价2.5%,其余降价1.5%,为此受到货价、利息等有关损失共计达15万美元。
事后,出口方作为托运人又向承运人就有关损失提出索赔。
对此,承运人同意承担有关仓储费用和两箱震荡货物的损失;利息损失只赔50%,理由是自己只承担一部分责任,主要是由于出口方修改单证耽误时间;但对于货价损失不予理赔,认为这是由于出口方单方面与进口方的协定所致,与己无关。
出口方却认为货物降价及利息损失的根本原因都在于承运人的过失,坚持要求其全部赔偿。
3个月后经多方协商,承运人最终赔偿各方面损失共计5.5万美元。
出口方实际损失9.5万美元。
[简要分析]在案例中,出口方耗费了时间和精力,损失也未能全部得到赔偿,这充分表明了CIF术语自身的缺陷使之在应用于内陆地区出口业务时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1、两种合同项下交货义务的分离使风险转移严重滞后于货物实际控制权的转移。
在采用CIF术语订立贸易合同时,出口方同时以托运人的身份与运输公司即承运人签订运输合同。
第一章国际贸易术语案例1、:我方按CIF“卸到岸上”条件对外出口,并按规定提交了全套符合要求的单据,货轮在航行途中触礁沉没,货物全部灭失,买方闻讯以“卖方需将货物运到目的港并安全卸到岸上才算完成交货任务”为由拒付货款。
请分析买方拒付的理由是否合理?我方应如何处理?案例2、我某出口公司拟出口化妆品去中东某国。
正好该国某佣金商主动来函与该出口公司联系,表示愿为推销化妆品提供服务并要求按每笔交易的成交额给予5%的佣金。
不久,经该佣金商中介与当地进口商达成CIFC5总金额5万美元的交易,装运期为定约后2个月内从中国港口装运,并签定了销售合同。
合同签定后,该佣金商即来电要求我出口公司立即支付佣金2500美元。
我出口公司复电称:佣金需待货物装运并收到全部货款后方能支付。
于是,双方发生争议,请分析这起争议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我出口公司应接受何教训?案例3、某年我进出口公司售以西欧甲商货号为A101,B201,C301的商品各5公吨,2—4月每月分别装5公吨,D/P即期付款。
2月份A101,按约如数装运出口,并顺利收汇。
但3月份的装运,因B201缺货,短少2公吨,拟用较低等级的同类产品B202。
该公司在与甲商洽谈替代货物B202的数量和价格时,在电传中将应为每公吨RMB27000元的价格,少打了一个“0”,错成了2700元。
随后甲商曾两次在电传中重复确认“2700元”的价格,但我方有关人员不仔细阅读电传,始终未察觉。
3月间B201和部分替代货物B202装运出口,替代部分的价格,我方按RMB27000列发票,经银行向甲商托收,遂遭甲商拒绝。
试分析我方应吸取何教训?案例4:l我国某出口公司与外伤按CIF成交一批出口货物,货物在出口合同中规定的时间和装运港装船,受载船只在航运中触礁沉没。
当该公司凭提单、保险单、发票等单据要求国外进口商支付货款时,进口方以货物全部损失为由,拒绝接受单据和付款,请分析出口方有无权利凭规定单据要求进口商支付货款?案例5:l有一份CFR合同,成交一批蜡烛,货物装船时,经公证人检验合格,符合合同规定。
CIF贸易术语及案例
CIF是国际贸易中常用的一种贸易术语,是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的缩写,意为成本、保险和运费。
CIF指卖方负责将货物按照约定的价格送到买方的指定目的港口,
并负责保险。
具体而言,CIF价格包括成本、运费和保险费,成本指商品的成本,运费指
卖方将货物运至港口的费用,保险费则指卖方按一定的费率购买保险,以防止货物在运输
途中遭到损失或损坏。
案例1:甲公司向乙公司出售一批电视机,合同条款为CIF价,卖价为$30,000,运费为$3000,保险费为$600。
货物在交付前发生损坏,保险公司按照单价的80%赔偿,甲公司按照合同约定向乙公司补偿。
根据CIF的贸易术语,甲公司需负责运输和保险,因此甲公司需要向保险公司购买一
份货物运输保险。
如果货物运输时发生损坏或灭失,买方就有权获得赔偿。
按照合同约定,甲公司需要向乙公司补偿货物的80%的价值,即24000美元。
甲公司需要向保险公司索赔
所赔偿的部分,即19200美元,并将24000美元赔款支付给乙公司。
CIF贸易术语的优势在于,可以使买卖双方在交易过程中对货物成本、运输、保险费用、风险等方面有清晰的了解。
买方无需另外购买保险来保障货物的安全,而卖方也无需
忧虑货损或货丢失等问题。
通过CIF交易方式,卖方有助于降低运输的风险,买方则可以
在支付一定费用的情况下获得更多保障,确保货物在运输途中的安全。
CIF合同项下卖方履行交货义务的案例瑞士SKG公司(卖方)和中国W贸易公司(买方)以CIF签订了一笔1吨钢材的买卖合同,支付条件为信用证,交货期为1993年7月20日。
W贸易公司及时向SKY公司开出信用证,SKG公司也在7月20日之前按照合同规定的装运条件出运。
此就不久,SKG公司以传真通知W贸易公司:“装运给贵公司的1吨钢材是与另外发给厦门的20000吨钢材一起装在一条船上的。
”W贸易公司收到传真后,立即通知SKG公司,这条船应在黄埔港卸完他们的货后再驶往厦门。
SKY公司复传真说,该船将先靠黄埔港。
不料,该船实际上并没有先靠黄埔港,却先靠了厦门港,并且在那里停留了差不多1个月后,才驶往黄埔港。
在此期间,人民币与美元的兑换比率已有很大的变动,W贸易公司需付出更多的人民币才能兑换足够支付这批钢材所需的美元。
其结果是W贸易公司不但得不到预期利润8万美元,而且还要赔2万美元,共计损失10万美元。
于是W贸易公司在对方货物迟迟不到的情况下,以SKG公司单据与信用证不符为由通知了银行拒付货款。
货物抵达目的地港黄埔港之后,W贸易公司认为对方违反其“先靠黄浦港”的承诺,而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即使W贸易公司接受该货物亦无利可图,于是,W贸易公司拒收该批货物。
由于W贸易公司的拒收,直接导致SKG公司所派的船不能按时卸货,SKG公司不得不支付滞期费4万美元,并将货卖与另一买主。
SKG公司认为CIF合同下,作为卖方,其已经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在装运港把货物装上船,即他已经完成了交货义务。
至于货物何时抵达目的港,并非SKG公司所能控制,系船方所为。
因此认为W贸易公司没有理由拒绝货物,并要求W贸易公司赔偿其滞期费损失。
W贸易公司以对方违约在先为由而拒赔。
于是SKG公司将争议提交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
仲裁庭合议,裁决如下:(1)申请人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将合同货物装上船,并向议付行提交了装运单据。
为此,申请人已经完成了交货义务。
出口报价和成本核算理论+实际案例,看了就明白!(11月7日修正版,每一步都说明)一、出口报价核算(一)报价数量核算在国际货物运输中,经常使用的是20英尺和40英尺集装箱,20英尺集装箱的有效容积为25立方米,40英尺集装箱的有效容积为55立方米.出口商在做报价核算时,建议按照集装箱可容纳的最大包装数量来计算报价数量,以节省海运费。
根据产品的体积、包装单位、销售单位、规格描述来计算报价数量:例1:商品03001(三色戴帽熊)的包装单位是CARTON(箱),销售单位是PC(只),规格描述是每箱装60只,每箱体积为0.164立方米,试分别计算该商品用20英尺、40英尺集装箱运输出口时的最大包装数量和报价数量。
解:每20英尺集装箱:包装数量=25÷0.164=152.439,取整152箱报价数量=152×60=9120只每40英尺集装箱:包装数量=55÷0.164=335。
365,取整335箱报价数量=335×60=20100只例2:商品01006(蓝莓罐头)的包装单位是CARTON(箱),销售单位是CARTON(箱),每箱体积为0.0095立方米,试分别计算该商品用20英尺、40英尺集装箱运输出口时的最大包装数量和报价数量。
解:每20英尺集装箱:包装数量=25÷0.0095=2631.578,取整2631箱报价数量=2631箱每40英尺集装箱:包装数量=55÷0.0095=5789。
473,取整5789箱报价数量=5789箱注意:由于该商品的包装单位和销售单位相同,故此例的报价数量=包装数量。
(二)采购成本核算通过邮件和供应商联络,询问采购价格,用以成本核算。
例如:商品03001"三色戴帽熊”,供应商报价为每只6元,求采购9120只的成本?解:采购成本=6×9120=54720元(三)出口退税收入核算先查询产品的"海关编码",可知道增值税率和出口退税率。
国际贸易实务论文题目:国际贸易术语CIF及其相关案例姓名:学号:专业:金融学年级:12级班级:任课教师:2014 年10 月内容摘要现如今贸易术语在国际贸易实务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紧密联系着双方贸易的条件和责任。
而CIF在近期受到了越来越多国际贸易商家的采用和支持,CIF作为国际贸易中的常用术语之一,在国际贸易中有着广泛且重要的应用。
随着中国加入WTO,对外贸易对我国GDP的贡献越来越大,在中国经济中所处的地位也日益重要。
本文主要介绍CIF以及其在对外贸易中的一些相关案例。
关键词:贸易术语CIF;相关案例目录一、引言 (1)二、CIF术语的含义 (1)三、使用CIF术语应注意的问题 (1)(一)保险险别问题 (1)(二)租船订舱问题 (2)(三)象征性交货问题 (2)四、CIF相关案例 (2)(一)案例一 (2)(二)案例二 (3)五、结束语 (4)参考文献 (5)国际贸易术语CIF及其相关案例一、引言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如今,中国已经加入WTO,中国经济正在逐步地融入世界经济,中国的对外贸易占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已经越来越大,中国市场正在逐步和国际市场连成一片。
因此,对国际贸易术语进行一定的理解和掌握是十分必要的。
二、CIF术语的含义CIF的英文表示是Cost Insurance Freight,中文意思是成本加保险费、运费。
CIF又称运费保险费在内价,在CIF项下,卖方要求合同中约定的日期或期限内,将货物运到合同规定的装运港口,并交到自己安排的船只的船上,或者以取得货物已装船证明的方式完成其交货义务。
另外,卖方还要为买方办理海运货物保险。
此外,卖方要提交商业发票以及合同要求的其他单证。
三、使用CIF术语应注意的问题(一)保险险别问题CIF术语中的“I”表示Insurance,即保险。
从价格构成来讲,这是指保险费,就是说货价中包括了保险费;从卖方的责任讲,他要负责办理货运保险。
国际贸易实务案例分析案例一:我国某公司与外商签订了一份CIF 出口合同,我国公司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办理了保险。
货物发出后,银行议付了货款,但货到目的港后发现严重破损,而保险中没有投保破损险(因为买方没有指明),买方要求我国公司到保险公司办理索赔事宜。
问:我方应否办理?答:买方要求不合理。
此案涉及到CIF 合同的性质。
1. 根据《2010 年通则》,CIF 属于象征性交货术语,即卖方只要交出符合合同或信用证规定的正确完整的单据,就算完成了交货义务,而无须保证到货,所以不是到岸价。
2. CIF 虽然由卖方办理保险,但投保金额和险别必须事先约定,如果没有约定,只能按照国际惯例办理,即按FOB 货价×(1+10%)投保平安险。
3. 在CIF 术语下,卖方办理保险仅为代理性质,应由买方处理索赔事宜。
如果买方要求卖方代替办理索赔事宜,但责任和费用用由买方承担。
本案例,买方显然是在推卸责任。
因此我方不能答应对方要求。
案例二:某年11月,我国某外贸公司与一外商签订了出口5000 公吨钢材的合同,价格条款为CIF 温哥华。
支付方式为即期不可撤销信用证。
我方按合同规定办理了租船定舱和保险并支付了相关费用,取得了全套合格单据并到议付行付货款,不料货物在航行途中遭遇海啸,全部灭失。
外商以货物灭失为由拒绝付款赎单,问我方如何处理?答:这是一起并不复杂案例。
在CIF 术语中,买卖双方风险划分地点是装运港船舷,越过船舷后的风险由买方承担,卖方办理保险仅仅是代理性质,出险后应由买方办理索赔事宜。
另外CIF属于象征性交货,即凭全套合格单据,买方就不得拒付货款。
还有,信用证业务属于银行信用,应由议付银行承担第一付款责任。
处理措施:我方首先应向议付行议付货款,再由议付行向付款行申请付款,只要全套单据合格,付款行不得拒付。
其次我方应向买方讲明道理,提出严重交涉,只要对方不无理取闹,就会按照国际惯例迅速支付货款。
最后,我方可以协助买方办理向保险公司索赔事宜,但责任坏人费用要由买方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