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的电磁干扰及对设备的影响
- 格式:docx
- 大小:97.54 KB
- 文档页数:2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日益增长,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变电站产生的电磁辐射对周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保障公众健康,确保电磁辐射安全,有必要对变电站电磁辐射安全距离进行研究。
二、变电站电磁辐射来源及危害1. 电磁辐射来源变电站电磁辐射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1)变电站内部的高压设备,如变压器、断路器、电容器等,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电磁场。
(2)变电站高压输电线路,由于电流通过输电线路时,会在周围产生电磁场。
(3)变电站接地系统,由于接地电阻的存在,会导致接地电流产生电磁场。
2. 电磁辐射危害(1)对人体的危害: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电磁辐射环境下,可能导致人体产生头痛、失眠、乏力、记忆力减退等不良反应,甚至引发癌变。
(2)对生物的危害:电磁辐射可能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3)对电子设备的危害:电磁辐射可能干扰电子设备的工作,导致设备性能下降或损坏。
三、变电站电磁辐射安全距离1. 国际标准目前,国际上对电磁辐射安全距离的规定较为严格。
例如,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推荐的标准为:- 频率低于100MHz:功率密度不超过10μW/cm²。
- 频率在100MHz至3000MHz之间:功率密度不超过50μW/cm²。
2. 我国标准我国对电磁辐射安全距离的规定较为详细,主要参考以下标准:- GB 8702-2014《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GB 50365-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根据上述标准,变电站电磁辐射安全距离可参考以下要求:(1)对于居民区、学校、医院等敏感区域,变电站电磁辐射安全距离应不小于100米。
(2)对于一般区域,变电站电磁辐射安全距离应不小于50米。
(3)对于变电站内部,电磁辐射安全距离应不小于1米。
四、变电站电磁辐射防护措施1. 优化变电站设计方案,降低电磁辐射强度。
变电站的危害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设施,通过变压器将高电压的电能转换为适用于供电系统的低电压电能。
然而,尽管变电站在电力输送和分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存在一定的危害性。
本文将深入探讨变电站的危害,并提供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1. 电磁辐射变电站所带来的最常见的危害是电磁辐射。
变电站中的设备产生的高电压电流会产生辐射场,这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长时间暴露在电磁辐射下可能引发电磁辐射相关疾病,如白血病、癌症以及生殖系统疾病等。
此外,电磁辐射还可能对附近的动植物产生负面影响。
解决方案:对于电磁辐射问题,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如合理规划变电站的位置,尽量远离人口密集区和重要生态系统。
此外,可以通过安装屏蔽设备和提供适当的防护措施来减少电磁辐射的暴露。
2. 火灾和爆炸风险由于变电站中涉及到高电压的设备和复杂的电气系统,存在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电气故障、短路或电线老化等都可能引发火灾,并导致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解决方案:为了减少火灾和爆炸的风险,变电站应配备与现代安全标准相符的设备。
每个设备都应经过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此外,员工需要接受培训,并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潜在的事故和故障。
3. 环境污染变电站的运行会产生废气和废水,这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废气排放中的氮氧化物、硫化物和颗粒物等对空气质量有害。
而废水中可能含有重金属、有机化合物和其他有害物质,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解决方案: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变电站应配备适当的废气治理设备和废水处理设施。
这些设备和设施应符合环保法规,并定期进行维护和监测以确保其有效性。
此外,可以考虑使用更清洁的能源替代传统的能源供应方式,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4. 噪音污染变电站的运行还会产生噪音,对周围居民和员工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造成干扰。
持续的噪音暴露可能导致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和心理压力等问题。
解决方案:为了减少噪音污染,变电站应采取一些措施,如使用隔音设备、降低设备振动和合理规划变电站的位置。
浅谈变电站电磁辐射的影响及防治近年来,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电网规模和电网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变电站电磁辐射对人的影响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基于此,经实际的监测和分析,文章指出了变电站电磁辐射对人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供参考。
标签:电磁辐射;监测;防治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于电力的需求也呈现大量增长态势,电网规模和电网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同时,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人们逐渐意识到电网输变电站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电磁辐射对周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鉴于此,开展电磁辐射污染危害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变电站电磁辐射分析变电站的电磁辐射主要包括工频电磁场和无线电干扰两大类。
变电站的变压器和进、出输电线在运行的时候产生的电场、磁场相互转化,并以光束向四周传播,形成了电磁场。
变电站的电气设备、电路等因为磁感应产生屏蔽信号的干扰现场,从而降低信号接收的质量和效率。
2.电磁辐射监测分析以常见的220KV变电站为例,变电站占地面积为16000平方米,变电站电压容量为740MV A,变电站一共有4条进线,对变电站的电磁辐射进行监测。
监测环境为晴天,当天气温24℃,湿度为55%。
使用国产的工频电磁场测量仪测量变电站的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测量范围分别为0.1Kv/m~100KV/m、1OmT~10nT,灵敏度为0.1V/m,1nT。
无线电干扰测使用KH3930型号的干扰接收机,干扰机测虽的范围为0~120dB(KV/m)。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中在高压出线一侧测量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的电磁辐射,以围墙为起点,测量距离为5米,测量到50米处。
按照变电站无线电干扰场强测量方法,无线电干扰场强类比监测点在变电站的东侧围墙外,避开线路的进出线,以围墙为起点,在围墙外部1米,2米,4米,8米,32米处测量频率为0.5MHz的无线电干扰场强值。
工频电场场强、工频磁场强度的电磁辐射测量点测量5次取平均值,无线电干扰场强值测量点测量20次,去掉两者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然后取平均值。
输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的危害及防治措施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今后城市中将有更多的高压输变电工程建设。
由此产生的电磁辐射问题虽然不可完全避免。
但可以采取相应的科学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控制其在国家相关的标准限值内,并限制在尽可能低的范围。
因此,积极探索和研究城市高压输变电工程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措施,有助于引导公众对高压输变电工程电磁辐射问题的正确认识,有助于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关键词:输变电;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电力的需求也日益扩大,但电网建设却相对滞后,造成了用电紧张的局面。
国家电网近年来不断加大输变电工程的建设,电网容量逐渐增大,电压等级也逐渐提高。
高压输变电工程的建设缓解了用电紧张的局面,但也引起了公众的担忧,它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高压输变电工程包括高压变电站及高压输电线路。
高压变电站内主要有变压器、配电装置、无功补偿、导线等电气设备,输电线路是从电站向消耗电能地区输送电能的主要渠道或不同电力网之间互送电能的联网渠道,是电力系统组成网络的必要部分。
一、高压输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目前我国常用的高压输变电工程电压等级为110kV,工频即工业频率,我国输变电工业的工作频率为 50Hz,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即指以 50Hz 交变的低频电场和低频磁场。
在环境保护领域,电磁辐射是指能量通过空间传播的所有现象,其传播形式有电磁波、电磁感应、静电感应等。
电磁辐射的大小可通过电场强度、磁场强度和无线电干扰强度物理量来描述。
根据电磁场理论可知,电压产生电场,电流产生磁场,时变的电场和磁场又可相互转化。
高压架空送电线路与大地有一定的垂直距离,就形成了电位梯度,因此在高压架空送电线路下方必然存在工频电场和磁场。
高压变电站内的高压设备上层有许多互相交叉的带电导线,下层有各种形状的高压带电电器设备以及与设备连接的导线,在它们周围空间形成了一个比较复杂的高交变工频电磁场。
变电站抗电磁干扰的措施摘要:变电站抗电磁干扰是一项提高变电站安全、可靠稳定运行水平,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及提供高质量电能服务的重要手段.故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结合电磁干扰的三个要素对变电站抗电磁干扰的措施进行了总结,以供参考。
关键词:变电站电磁干扰共抗耦合敏感度前言:电磁干扰源的能量通过各种途径以传导或辐射方式耦合至变电站的一次系统和二次回路,表现为在电力线、信号线、控制回路和自动化系统上的干扰电压和干扰电流的水平或电场和磁场的水平。
因此,电磁兼容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但电磁环境是千变万化的,要真正达到经济上和技术上的电磁兼容,保证一、二次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技术和措施.消除或抑制干扰应针对电磁干扰的三要素进行,即:消除或抑制干扰源;切断电磁耦合途径;降低装置本身对电磁于扰的敏感度。
对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来说,重点应放在后两方面。
1.抑制干扰源的影响外部干扰源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外部产生的,无法消除。
但这些干扰往往是通过连接导线由端子串入自动化系统的,因此可从两方面抑制干扰源的影响:1。
1 屏蔽措施(1)一次设备与自动化系统输入、输出的连接采用带有金属外皮(屏蔽层)的控制电缆,电缆的屏蔽层两端接地,对电场耦合和磁耦合都有显著的削弱作用.当屏蔽层一点接地时,屏蔽层电压为零,可显著减少静电感应(电容耦合)电压;当两点接地时,干扰磁场在屏蔽层中感应电流,该电流产生的磁通与干扰磁通方向相反,互相抵销,因而显著降低磁场耦合感应电压。
两端接地可将感应电压降到不接地时感应电压的1%以下。
(2)二次设备内,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测量和微机保护或自控装置所采用的各类中间互感器的一、二次绕组之间加设屏蔽层,这样可起电场屏蔽作用,防止高频干扰信号通过分布电容进入自动化系统的相应部件。
(3)机箱或机柜的输入端子上对地接一耐高压的小电容,可抑制外部高频干扰。
由于干扰都是通过端子串入的,当高频干扰到达端子时,通过电容对地短路,避免了高频干扰进入自动化系统内部.(4)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机柜和机箱采用铁质材料,本身也是一种屏蔽。
《不同等级变电站电磁辐射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篇一一、引言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和电网建设的推进,不同等级的变电站数量日益增多,电磁辐射问题也逐渐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电磁辐射是变电站正常运行时产生的一种电磁场,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
本文旨在分析不同等级变电站电磁辐射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不同等级变电站电磁辐射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变电站电磁辐射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如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高强度的电磁场可能干扰生物电信号,对动植物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电磁辐射还可能改变土壤和水体的理化性质,对环境造成潜在威胁。
(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变电站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是关注的焦点。
长期接触高强度的电磁辐射可能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如引起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孕妇和儿童等敏感人群更容易受到电磁辐射的危害。
(三)对设备及建筑物的影响变电站电磁辐射可能对周围设备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如干扰无线电通讯、影响电视信号等。
此外,高强度的电磁场还可能对周围建筑物的结构造成一定影响,如导致墙体开裂、钢筋锈蚀等问题。
三、防治措施(一)优化变电站设计及布局在变电站设计和布局阶段,应充分考虑电磁辐射的影响。
通过合理布局、优化设备选型和参数设置等措施,降低变电站电磁辐射强度。
同时,应将变电站布置在人口稀少、环境敏感度较低的地区,以减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二)采用先进的电磁屏蔽技术采用先进的电磁屏蔽技术是降低变电站电磁辐射的有效途径。
通过在变电站设备及周边环境设置屏蔽装置,将电磁辐射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减少对周围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三)加强监测与评估加强变电站电磁辐射的监测与评估工作,定期对周围环境进行检测和评估,及时掌握电磁辐射的变化情况。
同时,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机制,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四)提高公众认知与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变电站电磁辐射的认识和了解,加强宣传教育,使公众了解电磁辐射的基本知识、危害及防治措施。
变电站电磁干扰源
变电站电磁干扰主要分外部干扰和内部干扰,外部干扰主要来自高低压回路设备的操作、静电场、雷电浪涌、输电线路及电磁波辐射所引起的暂态过程等,而系统元件和相关结构等因素则容易引起内部干扰。
电磁干扰的形式
电磁干扰信号按其形式,可分为共模和差模干扰。
共模干扰是由网络对地电位发生变化引起的,而差模干扰往往是以串联的形式出现在信号源回路中的。
变电站电磁干扰的传输
根据传输方式可分为分为辐射(Radiated)干扰、传导(Conducted)干扰和电磁感应耦合干扰。
辐射干扰主要是电子设备产生的干扰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传给另一个网络或电子设备。
传导干扰主要是指电子设备产生的干扰信号通过导电介质或公共电源线相互干扰。
感应耦合干扰主要是为电磁干扰能量利用电磁波完成传播。
其中感应耦合干扰主要是由于内部或外部空间电磁场感应引起的一种现象,同时在周围导体内感应产生电压、电流。
变电站电磁干扰对设备造成的影响
一次设备操作干扰
一次设备在操作过程中伴随有宽频的干扰波,且操作过程容易引起大电流、控母电压波动等。
一些抗浪涌能力弱的电源设备,也容易引起其内部逻辑混乱甚至烧坏,最终造成保护的误动。
二次回路布线不合理
如果强、弱电信号共用一根电缆,强电信号容易通过交变感应到弱电缆芯内部,从而使综合自动化自系统产生过高误码率。
如果布线不合理,分布电容不均匀,共模干扰信号容易进入弱电系统,即使是微弱的耦合信号干扰也可能导致系统出错。
除此之外线路(交流、直流)如果没有采取可靠的抗干扰措施,也会出现莫名奇妙的异常现象。
雷电过电压干扰
变电站建筑物地面被雷电直击或者感应时,极强的电磁脉冲会因瞬间强大的电压而产生,且会通过一次设备、接地网等的二次回路串入信号回路和通讯回路,导致微机保护设备直接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