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明孝陵导游词优秀范文
- 格式:doc
- 大小:25.82 KB
- 文档页数:16
江苏明孝陵导游词【篇一】明孝陵在南京市东郊紫金山(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茅山西侧。
占地面积约170公顷。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葬于此。
作为中国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壮观宏伟,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了明清两代500多年帝王陵寝的形制。
依历史进程分布于北京、湖北、辽宁、河北等地的明清帝王陵寝,都是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的。
明孝陵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翌年马皇后去世,葬入此陵。
因马皇后谥“孝慈”,故陵名称“孝陵”。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启用地宫与马皇后合葬。
至明永乐十一年(1420xx 年)建成“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整个孝陵建成,历时30余年。
明孝陵也是我国现存古代最大的皇家陵寝之一,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明孝陵地面木结构建筑大多毁于1853年清军与太平军之战,现仅存下马坊、禁约碑、内红门、碑亭中壁、石像路、方城明楼下部等砖石建筑。
明孝陵布局宏雄,规制严谨,陵神道开了弯而且长的先例并影响了明清两代。
陵园纵深2.62公里,当年围绕的红墙周长22.5公里。
【篇二】明孝陵在南京市东郊紫金山(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茅山西侧。
占地面积约170公顷。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葬于此。
作为中国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壮观宏伟,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了明清两代500多年帝王陵寝的形制。
依历史进程分布于北京、湖北、辽宁、河北等地的明清帝王陵寝,都是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的。
明孝陵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翌年马皇后去世,葬入此陵。
因马皇后谥“孝慈”,故陵名称“孝陵”。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启用地宫与马皇后合葬。
至明永乐十一年(1420xx 年)建成“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整个孝陵建成,历时30余年。
明孝陵也是我国现存古代最大的皇家陵寝之一,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明孝陵地面木结构建筑大多毁于1853年清军与太平军之战,现仅存下马坊、禁约碑、内红门、碑亭中壁、石像路、方城明楼下部等砖石建筑。
南京明孝陵导游词6篇南京明孝陵导游词6篇作为一名旅游从业人员,时常需要用到导游词,导游词的主要特点是口语化,此外还具有知识性、文学性、礼节性等特点。
优秀的导游词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南京明孝陵导游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南京明孝陵导游词1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墓,位于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是我国现存古代最大的帝陵之一,也是南京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帝王陵墓,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1381年孝陵正式动工修建,第二年,马皇后病逝,先于朱元璋葬入地宫,因朱元璋以孝治天下,又因马皇后谥号“孝慈”,故将陵墓命名为“孝陵”,1398年朱元璋驾崩,同年葬入孝陵。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1328年出生于安徽濠州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小时候父母双亡,他做过乞丐,也当过和尚。
1352年参加了元末农民起义军郭子兴部红巾军,1368年平定了天下,在南京称帝,国号明,年号洪武,1398年朱元璋逝世,享年71岁。
现在,明孝陵是国家5A 级风景名胜区,并于20xx年7月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拓展项目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相比于明朝之前的一些帝王陵墓,明孝陵有它的神秘之处,一般陵寝的神道都是直的,而唯独它却是弯曲的,绕过了梅花山,体现了因地制宜,但这其中的典故我会在稍后为大家揭晓。
明孝陵另一个独特的地方在于它开创了明清陵寝的格局——前朝后寝。
这种建筑布局反映了封建礼制,突出的是政治和皇权。
(449)现在在我们面前的呢是大金门,又称大红门,它是明孝陵的正门,也是正门进入陵区的第一道大门。
门有三券,中门较大,两侧稍矮稍低。
大金门原为单檐歇山顶,覆盖黄色琉璃瓦,用绿色琉璃椽子,朱红双扉,庄严华丽,可惜已毁于战火。
在大金门北约70米处便是碑楼,他原来为黄色琉璃瓦重檐歇山顶,红墙每边长26.86米,现亭顶已坍塌,碑楼建筑平面呈正方形,四面各开一券门,民间俗称“四方城。
江苏明孝陵导游词范本明孝陵坐落在南京市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它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及皇后马氏的陵寝。
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已有____多年历史的明代皇家陵墓以其墓主显赫、规模宏大、形制独特、环境优美而著称。
____年,明孝陵申报世界遗产成功,更使得这座开创明清皇陵制度的明孝陵成为了世人瞩目的焦点。
明孝陵经过____多年的历史沧桑,许多建筑物的木结构部分已不存在,但它的所有建筑遗存都完好地保留在原地,空间布局上完整如初,文化遗存所在的自然景观未受损坏,它们足以显示明孝陵在中国帝陵发展过程中所拥有的独特的设计理念、制度格局、营造规模和艺术成就。
如今,分布于北京、湖北、河北等省、市的明清皇家陵寝都是以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而建造的,从这种意义上说,明孝陵不愧是一件天才的艺术杰作,是中国文化发展到高度成熟时期的一项综合性成果,它开创了明清帝陵的一代新制,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的价值和地位。
它是明初政治思想、社会文化、审美意识、建筑技术和国家财力的结晶。
陵寝布局设计和建筑形式,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和典范精神。
既继承了汉、唐、宋帝陵制度中的优秀成分,又创建了新的帝陵制度。
明孝陵的陵寝制度,规范着明、清两代____多年帝陵建设的总体格局和风貌,其地位崇高,影响极为深远。
江苏明孝陵导游词范本(二)明孝陵坐落于钟山南麓玩珠峰下,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合葬于此。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____年),朱元璋命中军都督府佥事李新主持陵墓的营建工程,第二年____月,马皇后去世,九月葬入此陵墓,定名为“孝陵”。
孝陵之名,取意于谥中的孝字,有“以孝治天下”之意,一说是马皇后谥“孝慈”,故名。
洪武十六年(公元____年)五月,孝陵殿建成。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____年)闰五月,朱元璋病逝,与马皇后合葬于此陵。
明孝陵的附属工程一直延续到永乐三年(公元____年)。
明孝陵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形制参照唐宋两代的陵墓而有所增益。
(一)江苏明孝陵导游词大家好,欢迎来到江苏明孝陵,这是一座明代皇陵,也是中国最大的石质构筑物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明孝陵的历史、建筑特色以及文化价值。
明孝陵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是明朝第三代皇帝朱棣和他的皇后马皇后的合葬陵墓。
整座陵墓占地面积达274.8万平方米,其主要建筑群分为三个部分:大道、前院和陵墓主体建筑。
首先我们来到大道。
大道是连接南北两门的主道,长约1.2公里,宽70米,分为五段,并设置了奇妙而庄重的石雕动物、瑞兽、文人画像等四十个景点。
其次我们来到前院。
前院是陵墓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它包括三重宝阙,四十各臣和六十四个华表。
三重宝阙建筑风格独特,细节精美,给人一种鼓舞人心的感觉。
所有的华表全部用明净石雕成,美丽的花纹和真实的动物形象令人眼前一亮。
最后我们来到陵墓主体建筑。
明孝陵主要建筑由跋涉碑、山门、宫城、碑亭、魁星阁、双松门、石阶、金水桥、大成殿、御穹殿、永陵塔、养心殿等组成。
这些建筑都具备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是中国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大成殿和御穹殿。
大成殿没有雕刻和绘画,但它的文化价值在于其极高的建筑风格和气势磅礴的形象。
御穹殿的面积达到905平方米,是纯木结构,没有铁钉和螺丝。
在内部,你可以看到一系列精彩而详细的木雕和彩绘壁画。
明孝陵不仅是一座古代陵墓,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它所显现出的国家盛大的建筑风险、巧夺天工的工程技术、楚国王朝的豪华和艺术胸襟都让人叹为观止。
同时,明孝陵周围的自然景观也非常美丽,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
如果你来到南京,一定不能错过这座美丽的陵墓。
(二)江苏明孝陵导游词大家好,欢迎来到江苏明孝陵,这座陵墓是明朝第三代皇帝朱棣和他的皇后马皇后的合葬陵墓,也是中国最具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建筑之一。
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明孝陵的历史、建筑特色以及文化价值。
明孝陵建于明朝永乐年间,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陵墓占地面积近300万平方米,主建筑包括跋涉碑、山门、宫城、碑亭、魁星阁、石阶、金水桥、御穹殿、大成殿等。
5篇介绍江苏明孝陵的导游词范文明孝陵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至明永乐三年(1405年)建成,先后调用军工10万,历时达25年。
承唐宋帝陵“依山为陵”旧制,又创方坟为圜丘新制。
将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达到天人合一的完美高度,成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文化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优秀典范。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5篇介绍江苏明孝陵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5篇介绍江苏明孝陵的导游词范文(一)明孝陵在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茅山西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葬于此。
从洪武十四年(1381年)正式动工,至永乐三年(1405年)建成,历时25年。
先后调用军工10万,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规模巨大。
当时从朝阳门(今中山门)至孝陵卫到到陵墓西、北所筑的皇墙有45 华里长,护陵驻军有5千多人。
那时候陵园内亭阁相接;享殿中烟雾缭绕,松涛林海,养长生鹿千头。
鹿鸣其间,气势非凡。
因屡遭兵火,现仅存神烈山碑,下马牌坊,大金门,四方城及神功对德碑,神道石兽狮,獬豸,骆驼象,麒麟,马等六种24只,神道石柱二,文臣武将各四。
陵墓的神道从四方城开始。
四方城是一座碑亭,位于卫桥与中山陵之间,是明成祖朱棣为其父朱元璋建的“大明孝陵神圣功德碑”。
其顶部已毁,仅存方形四壁,内有立于龟趺座上的石碑一块,碑高8.78米。
碑文由朱棣亲撰,计2746字,详述明太祖的功德。
碑座、碑额雕琢瑰丽。
神道由此向西经外金水桥(今红桥),绕过梅花山再折向北,长约1800米。
其中段为石象路,这段路上相向排列着12对石兽,分别是狮、骆驼、象和马等6 种,每种两对,姿态是一对伏,一对立。
后面是一对高大的华表,上雕云龙,气势不凡。
折向北面的神道上分别列着4对身着盔甲或蟒袍的文臣武将,可惜有些已经损坏。
石人石兽的体型都很巨大,是明代石刻的艺术珍品。
明孝陵的朱红大门坐北朝南,正对梅花山,门额上书“明孝陵”三字。
门外东侧立有一个石刻告示,系清宣统年间两江洋务总局道台、江宁知府以六国文字刻着“治隆唐宋”四个金字,是清康熙帝第三次南巡时亲笔题书。
江苏明孝陵导游词【篇一】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墓,位于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是我国现存古代最大的帝陵之一,也是南京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帝王陵墓,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1381年孝陵正式动工修建,第二年,马皇后病逝,先于朱元璋葬入地宫,因朱元璋以孝治天下,又因马皇后谥号“孝慈”,故将陵墓命名为“孝陵”,1398年朱元璋驾崩,同年葬入孝陵。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1320xx年出生于安徽濠州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小时候父母双亡,他做过乞丐,也当过和尚。
1352年参加了元末农民起义军郭子兴部红巾军,1368年平定了天下,在南京称帝,国号明,年号洪武,1398年朱元璋逝世,享年71岁。
现在,明孝陵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并于20xx年7月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拓展项目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相比于明朝之前的一些帝王陵墓,明孝陵有它的神秘之处,一般陵寝的神道都是直的,而唯独它却是弯曲的,绕过了梅花山,体现了因地制宜,但这其中的典故我会在稍后为大家揭晓。
明孝陵另一个独特的地方在于它开创了明清陵寝的格局——前朝后寝。
这种建筑布局反映了封建礼制,突出的是政治和皇权。
现在在我们面前的呢是大金门,又称大红门,它是明孝陵的正门,也是正门进入陵区的第一道大门。
门有三券,中门较大,两侧稍矮稍低。
大金门原为单檐歇山顶,覆盖黄色琉璃瓦,用绿色琉璃椽子,朱红双扉,庄严华丽,可惜已毁于战火。
在大金门北约70米处便是碑楼,他原来为黄色琉璃瓦重檐歇山顶,红墙每边长26.86米,现亭顶已坍塌,碑楼建筑平面呈正方形,四面各开一券门,民间俗称“四方城。
”我们可以看到里面有一块石碑,那是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这也是南京地区最大的功德碑,这驮碑的龟趺呢叫做赑屃,传说赑屃是龙的九子之一,外形似龟喜欢负重,故常用作石碑的基座。
整块石碑高8.78米,这是朱棣为颂扬朱元璋功德所建,由他亲自撰写,共2746个字,分为七个方面,一是叙述家平,二是为民请命,发迹定远三是定都分封,四是废中书,开六部,五是选人才,抓教育,六是生活简朴,嘱咐死后与马皇后合葬,七是刻有皇族子女57人名号以及144句四言颂词。
明孝陵导游词明孝陵导游词精选10篇作为一名专门引导游客、助人为乐的导游,可能需要进行导游词编写工作,导游词一般是根据实际的游览景观、遵照一定的游览路线、模拟游览活动而创作的。
那么导游词应该怎么写才更有条理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明孝陵导游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明孝陵导游词1各位游客,大家好。
现在,我们即将参观的是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
在即将进入明孝陵的时候,请允许我先给大家讲解一下明孝陵的历史背景和概况。
明孝陵是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墓,因马皇后早于朱元璋去世,先行葬入陵墓,她的谥号为“孝慈”,故称孝陵。
明孝陵是我国现存建筑规模最大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xx年7月,明孝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古都南京的第一处世界遗产。
洪武十四年(1381年),孝陵开始兴建。
次年葬入马皇后。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驾崩,葬入孝陵。
直到永乐十一年(1413年),永乐皇帝朱棣为其父朱元璋建造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整个建陵工程才告结束,历时32年之久。
当时的皇陵规模宏大,仅陵园四周筑成的皇墙就有45华里,几乎把钟山全部包括在内。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1328年出生于安徽濠州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小时候父母双亡,他做过乞丐,也当过和尚。
1352年参加了元末农民起义军郭子兴部红巾军,1368年平定了天下,在南京称帝,国号明,年号洪武,1398年朱元璋逝世,享年71岁。
明孝陵开创了新式帝陵制度,并一直影响到后来的明十三陵以及清代皇陵。
其中,最重要的两项革新,一是它的陵宫布局呈现一种新颖的“前方后圆”和“前朝后寝”的格式,这种建筑布局反映的是礼制,突出的是政治和皇权。
二是它的神道依山势地形作蜿蜒曲折之变化,取法于天,取象于地,蕴涵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之思想。
各位游客:这儿是明孝陵的入口处,我们首先看到的这座一门两柱冲天式石牌坊,叫做“下马坊”,这是明王朝皇权的象征,文武百官至此,均得下马步行。
2024年江苏明孝陵导游词范文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墓,位于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是我国现存古代最大的帝陵之一,也是南京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帝王陵墓,距今已有____多年的历史。
____年孝陵正式动工修建,第二年,马皇后病逝,先于朱元璋葬入地宫,因朱元璋以孝治天下,又因马皇后谥号“孝慈”,故将陵墓命名为“孝陵”,____年朱元璋驾崩,同年葬入孝陵。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____年出生于安徽濠州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小时候父母双亡,他做过乞丐,也当过和尚。
____年参加了元末农民起义军郭子兴部红巾军,____年平定了天下,在南京称帝,国号明,年号洪武,____年朱元璋逝世,享年____岁。
现在,明孝陵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并于____年____月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拓展项目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相比于明朝之前的一些帝王陵墓,明孝陵有它的神秘之处,一般陵寝的神道都是直的,而唯独它却是弯曲的,绕过了梅花山,体现了因地制宜,但这其中的典故我会在稍后为大家揭晓。
明孝陵另一个独特的地方在于它开创了明清陵寝的格局——前朝后寝。
这种建筑布局反映了封建礼制,突出的是政治和皇权。
现在在我们面前的呢是大金门,又称大红门,它是明孝陵的正门,也是正门进入陵区的第一道大门。
门有三券,中门较大,两侧稍矮稍低。
大金门原为单檐歇山顶,覆盖黄色琉璃瓦,用绿色琉璃椽子,朱红双扉,庄严华丽,可惜已毁于战火。
在大金门北约____米处便是碑楼,他原来为黄色琉璃瓦重檐歇山顶,红墙每边长____米,现亭顶已坍塌,碑楼建筑平面呈正方形,四面各开一券门,民间俗称“四方城。
”我们可以看到里面有一块石碑,那是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这也是南京地区最大的功德碑,这驮碑的龟趺呢叫做赑屃,传说赑屃是龙的九子之一,外形似龟喜欢负重,故常用作石碑的基座。
整块石碑高____米,这是朱棣为颂扬朱元璋功德所建,由他亲自撰写,共____个字,分为七个方面,一是叙述家平,二是为民请命,发迹定远三是定都分封,四是废中书,开六部,五是选人才,抓教育,六是生活简朴,嘱咐死后与马皇后合葬,七是刻有皇族子女____人名号以及____句四言颂词。
南京明孝陵导游词 [明孝陵导游词]明孝陵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的陵墓所在地。
这里不但景色优美,而且还能了解一些历史知识,所以,每年节假日,都会聚集许多游客。
明孝陵导游词篇一:各位游客,大家好!现在我们来到风景优美的南京东郊,游览著名的帝王陵墓明孝陵。
明孝陵坐落在南京紫金山南麓,是明代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也是我国现存的古代最大的帝王陵之一,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朱元璋,1328年生于安徽濠州(今凤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曾在皇觉寺做过和尚,1352年参加了元末农民起义军郭子兴的红巾军,1356年带兵攻下南京,1368年当他41岁时,平定了天下,登基称帝,定都南京,国号明,年号洪武。
在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就开始营造自己的陵墓,第二年葬入马氏皇后。
1398年朱元璋病死,入葬于此。
为什么称作孝陵呢?一说因为马皇后死后封谥号为“孝慈”,又说朱元璋主张以孝治天下,因此明代称为孝陵。
自清代起,开始称为“明孝陵”,一直沿用至今。
说起马皇后,还有一段趣话。
马氏原为郭子兴养女,后来朱元璋受到郭子兴信任,遂将马氏嫁给子他。
马氏自小在军营中长大,据说手脚长得特别粗大。
古代妇女着裙,风过裙起,露出了马皇后的一双大脚。
我们常说的“露马脚”,传说就是由此而来的。
现在来到了孝陵陵门—大金门。
孝陵整体共分为前后两个部分。
前面从下马坊起到棂星门,长约1800米,是作为引导的神道设施,后面是陵墓的主体陵寝建筑。
明孝陵原有红墙围起,周长22.5公里,纵深达2.5公里。
可见孝陵规模之大。
孝陵的建筑非常壮丽,据记载,仅栽种的青松就达10万余株,饲养有梅花鹿1000余头。
可惜庞大的建筑群基本已毁于明末清初和清代镇压太平天国的两次战火。
当年所有的木构建筑均已无存,但从现存的砖石遗迹,仍然可以看出孝陵当年恢宏的规模,以及我国古代建筑精美的雕刻艺术。
这座大金门,原是单檐歇山顶,顶有琉璃瓦,朝南,共三个门洞。
原门的顶部及东西两侧的陵园红墙早已不存,但仔细辨认,还能从大门侧面墙上看到与红墙连接的痕迹。
江苏明孝陵的导游词各位游客,大家好!现在我们来到风景优美的南京东郊,游览著名的帝王陵墓明孝陵。
明孝陵坐落在南京紫金山南麓,是明代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也是我国现存的古代最大的帝王陵之一,距今已有____多年的历史。
朱元璋,____年生于安徽濠州(今凤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曾在皇觉寺做过和尚,____年参加了元末农民起义军郭子兴的红巾军,____年带兵攻下南京,____年当他____岁时,平定了天下,登基称帝,定都南京,国号明,年号洪武。
在洪武十四年(____年),朱元璋就开始营造自己的陵墓,第二年葬入马氏皇后。
____年朱元璋病死,入葬于此。
为什么称作孝陵呢?一说因为马皇后死后封谥号为“孝慈”,又说朱元璋主张以孝治天下,因此明代称为孝陵。
自清代起,开始称为“明孝陵”,一直沿用至今。
说起马皇后,还有一段趣话。
马氏原为郭子兴养女,后来朱元璋受到郭子兴信任,遂将马氏嫁给子他。
马氏自小在军营中长大,据说手脚长得特别粗大。
古代妇女着裙,风过裙起,露出了马皇后的一双大脚。
我们常说的“露马脚”,传说就是由此而来的。
现在来到了孝陵陵门—大金门。
孝陵整体共分为前后两个部分。
前面从下马坊起到棂星门,长约____米,是作为引导的神道设施,后面是陵墓的主体陵寝建筑。
明孝陵原有红墙围起,周长____公里,纵深达____公里。
可见孝陵规模之大。
孝陵的建筑非常壮丽,据记载,仅栽种的青松就达____万余株,饲养有梅花鹿____余头。
可惜庞大的建筑群基本已毁于明末清初和清代镇压太平天国的两次战火。
当年所有的木构建筑均已无存,但从现存的砖石遗迹,仍然可以看出孝陵当年恢宏的规模,以及我国古代建筑精美的雕刻艺术。
这座大金门,原是单檐歇山顶,顶有琉璃瓦,朝南,共三个门洞。
原门的顶部及东西两侧的陵园红墙早已不存,但仔细辨认,还能从大门侧面墙上看到与红墙连接的痕迹。
在大门正面底部,石造须弥座上,可见束腰处有浅雕的石刻碗花。
从这里向南约____米处,即现在的宁杭公路北侧路边有“下马坊”、“神烈山碑”和“禁约碑”,是孝陵大建筑群的入口处。
江苏明孝陵导游词范文明孝陵在南京市东郊紫金山(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茅山西侧。
占地面积约____公顷。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葬于此。
作为中国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壮观宏伟,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了明清两代____多年帝王陵寝的形制。
依历史进程分布于北京、湖北、辽宁、河北等地的明清帝王陵寝,都是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的。
明孝陵建于明洪武十四年(____年),翌年马皇后去世,葬入此陵。
因马皇后谥“孝慈”,故陵名称“孝陵”。
洪武三十一年(____年),朱元璋病逝,启用地宫与马皇后合葬。
至明永乐十一年(____年)建成“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整个孝陵建成,历时____余年。
明孝陵也是我国现存古代最大的皇家陵寝之一,至今已有____多年历史。
明孝陵地面木结构建筑大多毁于____年清军与太平军之战,现仅存下马坊、禁约碑、内红门、碑亭中壁、石像路、方城明楼下部等砖石建筑。
明孝陵布局宏雄,规制严谨,陵神道开了弯而且长的先例并影响了明清两代。
陵园纵深____公里,当年围绕的红墙周长____公里。
江苏明孝陵导游词范文(二)大家好!欢迎来到江苏明孝陵!我是你们的导游小明,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起探索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明孝陵。
明孝陵,位于江苏南京市玄武湖畔,是中国明朝第一个皇帝朱棣(太祖)及他的皇后孝庄文皇后的合葬陵墓,同时,这也是明朝唯一一个皇帝夫妻合葬的陵墓。
明孝陵始建于公元1405年,历时7年完工,占地面积达到了平方公里,规模宏大,建筑气势恢宏。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明孝陵的大门——建陵门。
建陵门是明孝陵的正门,也是陵墓的入口。
这座门楼高14.6米,由石砌而成,上覆黄琉璃瓦,富丽堂皇。
在门楼的正中央,镶嵌着一个龙纹石门柱,左右各是一对石狮子。
这对石狮子造型独特,形态生动,代表着皇权的威严。
在历史上,只有皇帝才能用石狮子作为门楼的装饰。
穿过建陵门,我们来到明孝陵的第一个大殿——大明宫殿。
南京紫金山明孝陵导游词(精选5篇)南京紫金山明孝陵导游词(精选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导游,就不得不需要编写导游词,借助导游词可以更好地宣传景点,引导游客观光游览。
如何把导游词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南京紫金山明孝陵导游词(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南京紫金山明孝陵导游词1各位游客,大家好。
现在,我们即将参观的是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
在即将进入明孝陵的时候,请允许我先给大家讲解一下明孝陵的历史背景和概况。
明孝陵是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墓,因马皇后早于朱元璋去世,先行葬入陵墓,她的谥号为“孝慈”,故称孝陵。
明孝陵是我国现存建筑规模最大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7月,明孝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古都南京的第一处世界遗产。
洪武十四年(1381年),孝陵开始兴建。
次年葬入马皇后。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驾崩,葬入孝陵。
直到永乐十一年(1413年),永乐皇帝朱棣为其父朱元璋建造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整个建陵工程才告结束,历时32年之久。
当时的皇陵规模宏大,仅陵园四周筑成的皇墙就有45华里,几乎把钟山全部包括在内。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1328年出生于安徽濠州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小时候父母双亡,他做过乞丐,也当过和尚。
1352年参加了元末农民起义军郭子兴部红巾军,1368年平定了天下,在南京称帝,国号明,年号洪武,1398年朱元璋逝世,享年71岁。
明孝陵开创了新式帝陵制度,并一直影响到后来的明十三陵以及清代皇陵。
其中,最重要的两项革新,一是它的陵宫布局呈现一种新颖的“前方后圆”和“前朝后寝”的格式,这种建筑布局反映的是礼制,突出的是政治和皇权。
二是它的神道依山势地形作蜿蜒曲折之变化,取法于天,取象于地,蕴涵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之思想。
各位游客:这儿是明孝陵的入口处,我们首先看到的这座一门两柱冲天式石牌坊,叫做“下马坊”,这是明王朝皇权的象征,文武百官至此,均得下马步行。
2024年江苏明孝陵的导游词范文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津和皇后马氏的合葬墓, 它位于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 是南京规模最大, 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帝王陵墓。
至今已有____多年的历史了。
中国历代帝王对陵地的选择非常慎重, 特别注重选择“吉壤”之地, 即风水宝地。
每次外出选址, 除派遣朝廷一、二品官员外, 还要吸纳通晓地理、会看风水的方士参加。
选好陵地后, 皇帝还必须亲自审视现场, 满意了才被最后确定下来。
朱元璋登基后不久, 就很关心自己死后的“天堂”, 便开始筹划营建陵墓。
据说, 他曾把刘伯温、徐达、常遇春、汤和等大臣召来, 商议选址。
五人约定各自先把所选最佳墓址写在纸上, 然后同时公开。
结果, 英雄所见略同, 都写着“独龙阜玩珠峰”。
所以, 朱元津陵墓的墓址就这样定了下来。
独龙阜是一座位于紫金山主峰之下的小山丘, 高____米, 直径约____米, 像是一座巨大的天然坟冢。
中国的封建皇帝常把自身比作真龙天子, 在独龙阜建陵, 很符合封建迷信的要求。
明孝陵于洪武九年(____年)开始筹建, 主管造陵工程的是中军都督府企事李新。
当时, 动用大量民工, 迁走了前人留下来的几十座寺庙。
自东晋、南朝以来, 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梁武帝甚至把佛教当作国教, 因此南京寺庙林立。
东晋时, 有佛寺____多所, 南朝增加到近____所, 僧侣达____万之众。
唐代杜牧诗:“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正是当年南京佛寺兴盛的写照。
除了迁寺之外, 甚至还迁走了不少前人的陵墓。
但当要迁走三国时孙权的陵墓(在今南京梅花山上)时, 朱元津说了一句话:“孙权也是一条好汉, 留着他守门。
”才没被迁走。
洪武十五年(____年), 第一期工程完成后, 正好遇上马皇后去世, 朱元津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并将其灵枢葬人陵墓, 封她为“孝慈皇后”, 陵墓的名称也由此而来。
____年, 孝陵的主体工程大殿建成。
____年, 皇太子朱标去世, 葬在孝陵东, 称为东陵。
最新的江苏明孝陵导游词范文明孝陵在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茅山西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葬于此。
从洪武十四年(____年)正式动工,至永乐三年(____年)建成,历时____年。
先后调用军工____万,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规模巨大。
当时从朝阳门(今中山门)至孝陵卫到到陵墓西、北所筑的皇墙有45 华里长,护陵驻军有5千多人。
那时候陵园内亭阁相接;享殿中烟雾缭绕,松涛林海,养长生鹿千头。
鹿鸣其间,气势非凡。
因屡遭兵火,现仅存神烈山碑,下马牌坊,大金门,四方城及神功对德碑,神道石兽狮,獬豸,骆驼象,麒麟,马等六种____只,神道石柱二,文臣武将各四。
陵墓的神道从四方城开始。
四方城是一座碑亭,位于卫桥与中山陵之间,是明成祖朱棣为其父朱元璋建的“大明孝陵神圣功德碑”。
其顶部已毁,仅存方形四壁,内有立于龟趺座上的石碑一块,碑高____米。
碑文由朱棣亲撰,计____字,详述明太祖的功德。
碑座、碑额雕琢瑰丽。
神道由此向西经外金水桥(今红桥),绕过梅花山再折向北,长约____米。
其中段为石象路,这段路上相向排列着____对石兽,分别是狮、骆驼、象和马等6 种,每种两对,姿态是一对伏,一对立。
后面是一对高大的华表,上雕云龙,气势不凡。
折向北面的神道上分别列着____对身着盔甲或蟒袍的文臣武将,可惜有些已经损坏。
石人石兽的体型都很巨大,是明代石刻的艺术珍品。
明孝陵的朱红大门坐北朝南,正对梅花山,门额上书“明孝陵”三字。
门外东侧立有一个石刻告示,系清宣统年间两江洋务总局道台、江宁知府以六国文字刻着“治隆唐宋”四个金字,是清康熙帝第三次南巡时亲笔题书。
碑亭后原建有两御亭,西边叫宰牲亭,东边的称具服殿,今均已毁坏,仅存一些石柱和石井栏等。
在原享殿的位置上尚可见到____个石柱的基础,由此可以想象当年享殿的规模是很大的。
现在享殿为清同治十二年(____年)复建,比原来的要小得多,内供奉朱元璋画像。
享殿后是一片纵深100 余米、宽数十米的空地,是当年露天祭祀的场所,中间有甬道,两边林木茂盛。
江苏明孝陵的导游词范文各位游客,我们即将参观的景点就是位于紫金山独龙阜玩珠峰的明孝陵。
明孝陵始明代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及其皇后马氏的合葬墓。
朱元璋____年出生于安徽凤阳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 ____岁投身皇觉寺,____年参加了元末郭子兴的红巾军,____年领兵攻克南京,____年登基称帝。
明孝陵修建于____年,____年葬入皇后马氏,____年朱元璋病逝后入葬于此,工程直到____年才完工。
取名孝陵,一说是因为朱元璋主张“以孝治天下”,另一说是因为马皇后死后谥号“孝慈”。
故此陵明代称“孝陵”,到清代始称“明孝陵”,以示朝代的区别。
明孝陵依托紫金山,陵园依山就势神道蜿蜒曲折,陵寝恪守中国建筑之传统,中轴对称,首创了宝城宝顶,前朝后寝的陵墓形制开创了明清____多年帝王陵墓之先河。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____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明孝陵的第一道大门-------大金门,当年明孝陵陵区从大金门的两侧延伸出一道45华里的外墙,把整个紫金山都包括在内。
原大金门重檐歇山顶,顶覆有黄色琉璃瓦,现在屋顶和大门都荡然无存了。
只剩城座以及三拱门。
过大金门,我们就来到了四方城,这里原来是一座碑亭,由于顶部毁于清代咸丰年间的战火,只留下了四面墙壁和四个门券,每边长____米,犹如一个四四方方的古城堡,所以南京人俗称它为“四方城”,城内有一座“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碑高____米,下面的碑趺高____米,称赑屃,传说为龙生九子之一,好负重,这块碑是南京地区最大的一块明碑。
碑文是由明成祖朱棣所撰,全文有____个字,共分为七部分,一、叙述其身世,出生句容大族;二、为民请命,发迹定远;三、平定天下,登基称帝、册中宫、立皇太子,分封同姓;四、废中书、设六部,亲掌兵权;五、重人才、建国学;六、生活简朴,嘱死后与马氏合葬孝陵;七、皇族子女____人名号及____句四言颂词一篇,碑文是对朱元璋一生的高度评价。
江苏明孝陵导游词优秀范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江苏明孝陵导游词优秀范文江苏明孝陵导游词优秀范文下载明孝陵作为中国明皇陵之首,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明清两代五百余年20多座帝王陵寝的形制,依历史进程分布于北京、湖北、辽宁、河北等地的明清皇家陵寝,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
江苏明孝陵导游词【篇一】明孝陵在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茅山西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葬于此。
从洪武十四年(1381年)正式动工,至永乐三年(1420xx年)建成,历时20xx年。
先后调用军工10万,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规模巨大。
当时从朝阳门(今中山门)至孝陵卫到到陵墓西、北所筑的皇墙有45 华里长,护陵驻军有5千多人。
那时候陵园内亭阁相接;享殿中烟雾缭绕,松涛林海,养长生鹿千头。
鹿鸣其间,气势非凡。
因屡遭兵火,现仅存神烈山碑,下马牌坊,大金门,四方城及神功对德碑,神道石兽狮,獬豸,骆驼象,麒麟,马等六种24只,神道石柱二,文臣武将各四。
陵墓的神道从四方城开始。
四方城是一座碑亭,位于卫桥与中山陵之间,是明成祖朱棣为其父朱元璋建的“大明孝陵神圣功德碑”。
其顶部已毁,仅存方形四壁,内有立于龟趺座上的石碑一块,碑高8.78米。
碑文由朱棣亲撰,计2746字,详述明太祖的功德。
碑座、碑额雕琢瑰丽。
神道由此向西经外金水桥(今红桥),绕过梅花山再折向北,长约1800米。
其中段为石象路,这段路上相向排列着12对石兽,分别是狮、骆驼、象和马等6 种,每种两对,姿态是一对伏,一对立。
后面是一对高大的华表,上雕云龙,气势不凡。
折向北面的神道上分别列着4对身着盔甲或蟒袍的文臣武将,可惜有些已经损坏。
石人石兽的体型都很巨大,是明代石刻的艺术珍品。
明孝陵的朱红大门坐北朝南,正对梅花山,门额上书“明孝陵”三字。
门外东侧立有一个石刻告示,系清宣统年间两江洋务总局道台、江宁知府以六国文字刻着“治隆唐宋”四个金字,是清康熙帝第三次南巡时亲笔题书。
碑亭后原建有两御亭,西边叫宰牲亭,东边的称具服殿,今均已毁坏,仅存一些石柱和石井栏等。
在原享殿的位置上尚可见到64个石柱的基础,由此可以想象当年享殿的规模是很大的。
现在享殿为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复建,比原来的要小得多,内供奉朱元璋画像。
享殿后是一片纵深100 余米、宽数十米的空地,是当年露天祭祀的场所,中间有甬道,两边林木茂盛。
江苏明孝陵导游词范本明孝陵坐落于钟山南麓玩珠峰下,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合葬于此。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____年),朱元璋命中军都督府佥事李新主持陵墓的营建工程,第二年____月,马皇后去世,九月葬入此陵墓,定名为“孝陵”。
孝陵之名,取意于谥中的孝字,有“以孝治天下”之意,一说是马皇后谥“孝慈”,故名。
洪武十六年(公元____年)五月,孝陵殿建成。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____年)闰五月,朱元璋病逝,与马皇后合葬于此陵。
明孝陵的附属工程一直延续到永乐三年(公元____年)。
明孝陵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形制参照唐宋两代的陵墓而有所增益。
陵占地长达____公里,围墙内享殿巍峨,楼阁壮丽,南朝七十所寺院有一半被围入禁苑之中。
陵内植松十万株,养鹿千头,每头鹿颈间挂有“盗宰者抵死”的银牌。
为了保卫孝陵,内设神宫监,外设孝陵卫,有五千到一万多军士日夜守卫。
清康熙、乾隆帝南巡时,都曾亲往谒陵,还特设守陵监二员,四十陵户,拨给司香田若干。
咸丰三年(公元____年)孝陵地区成为太平军和清军对峙的重要战场,地面木结构建筑几乎全毁。
墓区的建筑大体分为两组:第一组神道部分,从下马坊起,到孝陵正门;第二组是主体部分,从正门到宝城、明楼、崇丘为止。
现存建筑有神烈山碑、禁约碑、下马坊、大金门、四方城及神功圣德碑、石像翁仲、御河桥、陵门、碑亭、孝陵殿、大石桥、宝城、墓及清末所建碑亭、享殿等。
下马坊即孝陵的入口处,是一座二间柱的石牌坊,额枋上刻“诸司官员下马”六个楷书大字,谒陵的文武官员,到此必须下马步行。
坊高约____米、中间宽约____米、额枋长约____米、高____米、厚约____米,曾毁坏成数块,倒置路旁,后来修复。
坊旁有明崇祯十四年(公元____年)立的禁约碑,重申严格保护孝陵的条例,违者立即处死。
过孝陵正门大金门,到四方城,四周围墙形如壁垒。
城内有一大石兽,昂首曳尾,宛然若生,背上驮“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碑文正楷,长达____字,字大如拳,历述了明太祖一生的功德,是明成祖朱棣永乐三年(公元____年)为其父朱元璋所立的。
江苏明孝陵导游词优秀范文明孝陵作为中国明皇陵之首,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明清两代五百余年20多座帝王陵寝的形制,依历史进程分布于北京、湖北、辽宁、河北等地的明清皇家陵寝,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江苏明孝陵导游词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江苏明孝陵导游词1明孝陵坐落于钟山南麓玩珠峰下,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合葬于此。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命中军都督府佥事李新主持陵墓的营建工程,第二年八月,马皇后去世,九月葬入此陵墓,定名为“孝陵”。
孝陵之名,取意于谥中的孝字,有“以孝治天下”之意,一说是马皇后谥“孝慈”,故名。
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五月,孝陵殿建成。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病逝,与马皇后合葬于此陵。
明孝陵的附属工程一直延续到永乐三年(公元1420__年)。
明孝陵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形制参照唐宋两代的陵墓而有所增益。
陵占地长达22.5公里,围墙内享殿巍峨,楼阁壮丽,南朝七十所寺院有一半被围入禁苑之中。
陵内植松十万株,养鹿千头,每头鹿颈间挂有“盗宰者抵死”的银牌。
为了保卫孝陵,内设神宫监,外设孝陵卫,有五千到一万多军士日夜守卫。
清康熙、乾隆帝南巡时,都曾亲往谒陵,还特设守陵监二员,四十陵户,拨给司香田若干。
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孝陵地区成为太平军和清军对峙的重要战场,地面木结构建筑几乎全毁。
墓区的建筑大体分为两组:第一组神道部分,从下马坊起,到孝陵正门;第二组是主体部分,从正门到宝城、明楼、崇丘为止。
现存建筑有神烈山碑、禁约碑、下马坊、大金门、四方城及神功圣德碑、石像翁仲、御河桥、陵门、碑亭、孝陵殿、大石桥、宝城、墓及清末所建碑亭、享殿等。
下马坊即孝陵的入口处,是一座二间柱的石牌坊,额枋上刻“诸司官员下马”六个楷书大字,谒陵的文武官员,到此必须下马步行。
坊高约9米、中间宽约6米、额枋长约6米、高1.28米、厚约0.32米,曾毁坏成数块,倒置路旁,后来修复。
坊旁有明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立的禁约碑,重申严格保护孝陵的条例,违者立即处死。
过孝陵正门大金门,到四方城,四周围墙形如壁垒。
城内有一大石兽,昂首曳尾,宛然若生,背上驮“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碑文正楷,长达2746字,字大如拳,历述了明太祖一生的功德,是明成祖朱棣永乐三年(公元1420__年)为其父朱元璋所立的。
碑通高8.84米,碑身高4.78米,宽2.24米,厚0.83米,是南京地区地面现存石碑中最大的一个。
在四方城的西北,过霹雳洞上的御河桥是神道,神道的两侧自东向西依次排列着十二对石兽:狮、獬豸、驼、象、麒麟、马,每种四只,两蹲两立,共十二对,逶迤绵延达一里多地。
之后,神道又折向北,有华表(望柱)一对在前,继而是巨大的石像四对,两武两文,威武雄壮,神态肃穆。
石刻线条粗率,简约生动,是明初石刻的重要作品。
在神道的尽头处再向北18米是棂星门遗址,现仅存石雕柱础六个。
由棂星门折向东北275米,是御河桥,桥南向,原为五孔,已改为三孔。
孝陵殿位于御碑亭的后面,原来是重檐九楹,左右有庑,另有神宫监和具服殿、宰牲亭、燎炉、水井等设施,是明孝陵的主要建筑之一。
现存的享殿为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20__年)在原址上重建的,但其规模大为缩小,殿中挂有明太祖的遗像。
明楼又称“方城”,是明孝陵最后的一重建筑,全部是用巨型的条石堆砌而成的。
城上明楼的楼顶已塌毁,现仅存四壁。
其后为宝城,是一个直径约400米的圆形土丘,上植松柏,下为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墓穴。
周围筑有高墙,条石基础,砖砌墙身,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陵墓之一。
江苏明孝陵导游词2明孝陵在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茅山西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葬于此。
从洪武十四年(1381年)正式动工,至永乐三年(1420__年)建成,历时20__年。
先后调用军工10万,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规模巨大。
当时从朝阳门(今中山门)至孝陵卫到到陵墓西、北所筑的皇墙有45 华里长,护陵驻军有5千多人。
那时候陵园内亭阁相接;享殿中烟雾缭绕,松涛林海,养长生鹿千头。
鹿鸣其间,气势非凡。
因屡遭兵火,现仅存神烈山碑,下马牌坊,大金门,四方城及神功对德碑,神道石兽狮,獬豸,骆驼象,麒麟,马等六种24只,神道石柱二,文臣武将各四。
陵墓的神道从四方城开始。
四方城是一座碑亭,位于卫桥与中山陵之间,是明成祖朱棣为其父朱元璋建的“大明孝陵神圣功德碑”。
其顶部已毁,仅存方形四壁,内有立于龟趺座上的石碑一块,碑高8.78米。
碑文由朱棣亲撰,计2746字,详述明太祖的功德。
碑座、碑额雕琢瑰丽。
神道由此向西经外金水桥(今红桥),绕过梅花山再折向北,长约1800米。
其中段为石象路,这段路上相向排列着12对石兽,分别是狮、骆驼、象和马等6 种,每种两对,姿态是一对伏,一对立。
后面是一对高大的华表,上雕云龙,气势不凡。
折向北面的神道上分别列着4对身着盔甲或蟒袍的文臣武将,可惜有些已经损坏。
石人石兽的体型都很巨大,是明代石刻的艺术珍品。
明孝陵的朱红大门坐北朝南,正对梅花山,门额上书“明孝陵”三字。
门外东侧立有一个石刻告示,系清宣统年间两江洋务总局道台、江宁知府以六国文字刻着“治隆唐宋”四个金字,是清康熙帝第三次南巡时亲笔题书。
碑亭后原建有两御亭,西边叫宰牲亭,东边的称具服殿,今均已毁坏,仅存一些石柱和石井栏等。
在原享殿的位置上尚可见到64个石柱的基础,由此可以想象当年享殿的规模是很大的。
现在享殿为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复建,比原来的要小得多,内供奉朱元璋画像。
享殿后是一片纵深100 余米、宽数十米的空地,是当年露天祭祀的场所,中间有甬道,两边林木茂盛。
甬道尽头有石桥,称大石桥,又称升仙桥,意思是过了此桥即为“仙界”。
桥北是一座宽75米、高16米、进深31米的城堡式建筑,称方城。
方城以大条石砌成,正中开拱门式斜隧道,有台阶可步入,计54级。
出隧道东西各有石级可登城顶。
城顶原建有宫殿式建筑明楼,明楼顶部及木质结构已毁,现仅存四面砖墙,南面有拱门3 个,另三面各有拱门一道。
在方城顶上极目远眺,东面有中山陵,南面是梅花山,西面有中山植物园,北面是“宝顶”,四周树木葱茏,松涛阵阵,不禁令游人发思古之幽情。
宝顶是一个直径约400 米的圆形大土丘,即朱元璋和马皇后合葬的地宫,它的四周有条石砌成的石壁,其南边石壁上刻有“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大字。
梅花山因三国时东吴君主孙权及其夫人葬此,古称孙陵岗,位于明孝陵正南300 米。
江苏明孝陵导游词3爸爸在百忙之中抽出了一点时间,带我和妈妈出去好好玩一玩。
我坐在火车上,看着窗外的树木、房屋迅速向后跑去,几个小时好像一眨眼似的,很快就到了南京,我们便开始了快乐的南京之游。
从地铁出来,打个出租车,我们来到明孝陵。
毛毛细雨从天上撒落下来,在明孝陵的百年老树下走动,空气是那么的新鲜,在绿叶下面的二十四尊神象栩栩如生、技艺精美。
这些动物神像分别是:马、狮子、大象、骆驼、麒麟、独角兽。
每种动物共四尊,前两尊站着,表是守卫;后两尊蹲着,表示祈福。
特别让我赞叹不已的是大象和骆驼,他们的体积非常大,可能和森林里的小木屋差不多大了,这样大的石头是怎样被雕刻成大象、骆驼的样子呢?我用丰富的想象力也不能描绘出当时的情景,问多才的爸妈,他们也不能回答。
独角兽,不但长相神奇,还有神奇的传说,妈妈说:如果有两个人在打架,独角兽就会用它的角去顶那个无理的人,他是正义和公平的象征。
可是,历经了几百年的风吹雨打和酷暑严寒,它头上的角已经不再尖了,我摸摸他的角,有点舍不得离开。
二十四尊动物石像姿态不一,文武大臣的石像威严庄重。
武将都是身穿铠甲,手持兵器;文臣都是宽袍大袖,文质彬彬。
他们都是国家的栋梁,保卫国家的和平、安宁,建设王朝的繁荣富强。
一尊尊神像都是我国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这些伟大、神奇的艺术品,他们太了不起了。
不知不觉的雨已经停了,过了金水桥,我们来到明孝陵的正门,皇陵建在高高的台阶之上,红色的墙,黄色的屋瓦,宽宽的青石板道路两旁是四季常青的雪松,让人感到庄严、肃穆。
大殿的里面有高大的石碑,碑文已经模糊,我发现巨大的石碑是一只乌龟驮着的。
我们还看到了关于明朝十几位皇帝和他们陵墓的介绍,有的在淮安,有的在南京,最多的在北京。
南京的明孝陵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陵墓,我和爸妈在茂盛的绿树青草中登上山顶,爸爸说这座山就是他们的陵墓,可是,我们现在只能看到成千上万的树,只能听到树荫中知了连成一片的叫声,其他什么也没有。
我喜欢站在高高的城墙上眺望远方,看来来往往的人群,我也很喜欢在这绿色的树,绿色的草中想象历史和现实的事情。
这次明孝陵之旅真的很有意思。
江苏明孝陵导游词4各位游客:南京有“帝王之洲”之称,各个朝代在南京都留下了大批古迹和遗址。
现在我们要去参观游览的是明孝陵。
【明孝陵的地理位置—选址经过—营建过程】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津和皇后马氏的合葬墓,它位于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是南京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帝王陵墓。
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中国历代帝王对陵地的选择非常慎重,特别注重选择“吉壤”之地,即风水宝地。
每次外出选址,除派遣朝廷一、二品官员外,还要吸纳通晓地理、会看风水的方士参加。
选好陵地后,皇帝还必须亲自审视现场,满意了才被最后确定下来。
朱元璋登基后不久,就很关心自己死后的“天堂”,便开始筹划营建陵墓。
据说,他曾把刘伯温、徐达、常遇春、汤和等大臣召来,商议选址。
五人约定各自先把所选最佳墓址写在纸上,然后同时公开。
结果,英雄所见略同,都写着“独龙阜玩珠峰”。
所以,朱元津陵墓的墓址就这样定了下来。
独龙阜是一座位于紫金山主峰之下的小山丘,高150米,直径约400米,像是一座巨大的天然坟冢。
中国的封建皇帝常把自身比作真龙天子,在独龙阜建陵,很符合封建迷信的要求。
明孝陵于洪武九年(1376年)开始筹建,主管造陵工程的是中军都督府企事李新。
当时,动用大量民工,迁走了前人留下来的几十座寺庙。
自东晋、南朝以来,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梁武帝甚至把佛教当作国教,因此南京寺庙林立。
东晋时,有佛寺300多所,南朝增加到近500所,僧侣达10万之众。
唐代杜牧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正是当年南京佛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