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列与排列数公式18875
- 格式:ppt
- 大小:1.86 MB
- 文档页数:9
排列数计算公式排列数计算公式是组合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用来计算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进行排列的方法数。
排列数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有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排列数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1. **排列数计算公式**:排列数计算公式通常用P(n, m)来表示,表示从n个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进行排列的方法数。
排列数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P(n, m) = n! / (n - m)!,其中n!表示n的阶乘,即n! = n * (n - 1) * (n - 2) * ... * 1。
排列数计算公式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比如排列组合、概率统计、密码学等领域都会用到排列数计算公式。
2. **排列数计算公式的推导**:排列数计算公式的推导可以从数学定义出发。
当我们从n个元素中取出第一个元素时,有n种选择;取出第二个元素时,有n-1种选择;以此类推,取出第m个元素时,有n-m+1种选择。
根据乘法原理,从n 个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进行排列的方法数为n * (n-1) * (n-2) * ... * (n-m+1) = n! / (n-m)!。
3. **排列数计算公式的应用**:排列数计算公式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多用途。
比如在密码学中,排列数计算公式可以用来计算密码的破解难度;在排列组合中,排列数计算公式可以用来计算不同排列的方法数;在概率统计中,排列数计算公式可以用来计算事件的排列可能性等。
4. **排列数计算公式的例题**:举个例子来说明排列数计算公式的应用。
假设有5个不同的字母,要从中取出3个字母进行排列,那么排列数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P(5, 3) = 5! / (5-3)! = 5 * 4 * 3 = 60。
即从5个不同的字母中取出3个字母进行排列的方法数为60种。
5. **排列数计算公式的注意事项**:在使用排列数计算公式时,需要注意元素的个数和排列的个数不能为负数,否则排列数计算公式会失效。
此外,排列数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通常为整数,可以用来计算排列的方法数,但不能用来计算排列的具体排列方式,如果要计算排列的具体排列方式,需要进一步进行排列组合的计算。
高三数学排列和组合知识点数学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其中的排列和组合是高三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高三数学排列和组合的知识,并提供一些相关例题和解析,帮助大家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排列的概念和性质排列是从给定的对象中选出一部分进行有序排列的方式,每个对象只能使用一次。
在排列中,对象的顺序是重要的。
下面是排列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性质:1. 排列的定义:从n个不同的对象中取出m个进行有序排列,称为从n个对象中取出m个的排列,记作P(n,m)。
2. 排列的计算公式:P(n,m) = n!/(n-m)!3. 重要性质一:对于任意正整数n,有P(n,n) = n!,即n个不同的对象全排列的总数为n的阶乘。
排列数为1。
5. 重要性质三:P(n,1) = n,即从n个对象中取出一个对象进行排列的方式数为n。
二、组合的概念和性质组合是从给定的对象中选出一部分进行无序组合的方式,每个对象只能使用一次。
在组合中,对象的顺序不重要。
下面是组合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性质:1. 组合的定义:从n个不同的对象中取出m个进行无序组合,称为从n个对象中取出m个的组合,记作C(n,m)。
2. 组合的计算公式:C(n,m) = n!/[(n-m)!*m!]3. 重要性质一:对于任意正整数n,有C(n,n) = 1,即n个不同的对象全组合的总数为1。
组合数为1。
5. 重要性质三:C(n,1) = n,即从n个对象中取出一个对象进行组合的方式数为n。
三、排列与组合的应用排列和组合在实际生活和数学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排列的应用:排列在一些需要考虑顺序的情况下很有用,比如密码的穷举破解和赛车比赛的计算等。
2. 组合的应用:组合在一些不考虑顺序的情况下很有用,比如从一组物品中选取特定数量的搭配问题和抽奖活动中奖的计算等。
四、例题和解析下面是一些与排列和组合相关的例题和解析,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知识点:例题一:有6个人参加足球比赛,其中3人是A队的球员,3人是B队的球员。
排列组合公式排列定义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取r个不重复的元素,按次序排列,称为从n个中取r个的无重排列。
排列的全体组成的集合用 P(n,r)表示。
排列的个数用P(n,r)表示。
当r=n时称为全排列。
一般不说可重即无重。
可重排列的相应记号为 P(n,r),P(n,r)。
组合定义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r个不重复的元素组成一个子集,而不考虑其元素的顺序,称为从n个中取r个的无重组合。
组合的全体组成的集合用C(n,r)表示,组合的个数用C(n,r)表示,对应于可重组合有记号C(n,r),C(n,r)。
一、排列组合部分是中学数学中的难点之一,原因在于(1)从千差万别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种特定的数学模型,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2)限制条件有时比较隐晦,需要我们对问题中的关键性词(特别是逻辑关联词和量词)准确理解;(3)计算手段简单,与旧知识联系少,但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案时需要的思维量较大;(4)计算方案是否正确,往往不可用直观方法来检验,要求我们搞清概念、原理,并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
二、两个基本计数原理及应用(1)加法原理和分类计数法1.加法原理2.加法原理的集合形式3.分类的要求每一类中的每一种方法都可以独立地完成此任务;两类不同办法中的具体方法,互不相同(即分类不重);完成此任务的任何一种方法,都属于某一类(即分类不漏)(2)乘法原理和分步计数法1.乘法原理2.合理分步的要求任何一步的一种方法都不能完成此任务,必须且只须连续完成这n步才能完成此任务;各步计数相互独立;只要有一步中所采取的方法不同,则对应的完成此事的方法也不同例1:用1、2、3、4、5、6、7、8、9组成数字不重复的六位数集合A为数字不重复的九位数的集合,S(A)=9!集合B为数字不重复的六位数的集合。
把集合A分为子集的集合,规则为前6位数相同的元素构成一个子集。
显然各子集没有共同元素。
每个子集元素的个数,等于剩余的3个数的全排列,即3!这时集合B的元素与A的子集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则S(A)=S(B)*3!S(B)=9!/3!这就是我们用以前的方法求出的P(9,6)例2:从编号为1-9的队员中选6人组成一个队,问有多少种选法?设不同选法构成的集合为C,集合B为数字不重复的六位数的集合。
排列数和组合数公式
排列数和组合数是几何、概率论和统计学中数学模型的一部分,它们可用于描述实际现象的模型。
排列数是定义从n个不同的对象中取出r个不同的对象的方法的数量。
两个不同的排列之间的区别在于其中的元素是否处于不同的顺序。
根据排列数的定义,可以得出排列数的公式:A(n,r)= n!/(n-r)!
组合数是有限集中元素r个子集的数目,子集中每个元素都有可能存在或不存在。
两个不同的组合之间的区别在于它们所包含的元素是否相同,并不关心元素的排列方式。
根据组合数的定义,可以得出组合数的公式:C(n,r)= n!/(r!×(n-r)!)
排列数和组合数是基本的数学概念,他们被广泛应用与数学模型的描述,无论是应用于抽奖、宇宙物理学还是社会科学。
举个例子,如果从一组5个不同的物品中抽3个,那么可以用排列数公式A(5,3)来计算抽出3种物品的方式总数,得出:A(5,3)= 5!/(5-3)!= 5!/2!= 60,所以从5种物品中抽取3种物品的所有组合共为60种。
再举一个例子,如果有一组10个不同的物品,要从中抽取3个,那么可以用组合数公式C (10,3)来计算抽出3种物品的方式总数,得出:C(10,3)= 10!/(3!×(10-3)!)= 10!/(3!×7!)= 120,所以从10种物品中抽取3种物品的所有组合共为120种。
以上几种方法中,排列数与组合数公式是最为常见的算术表达形式,它们被用于描述现实现象,反映了实际现象中应用数学模型的空间和实际可能性。
排列数和组合数的运用可以大大简化诸多步骤,更有效地使用数学模型描述实际现象。
排列组合公式/排列组合计算公式排列 P------和顺序有关组合 C -------不牵涉到顺序的问题排列分顺序,组合不分例如把5本不同的书分给3个人,有几种分法. "排列"把5本书分给3个人,有几种分法"组合" 1.排列及计算公式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排列数,用符号 p(n,m)表示.p(n,m)=n(n-1)(n-2)……(n-m+1)= n!/(n-m)!(规定0!=1).2.组合及计算公式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用符号c(n,m) 表示.c(n,m)=p(n,m)/m!=n!/((n-m)!*m!);c(n,m)=c(n,n-m);3.其他排列与组合公式从n个元素中取出r个元素的循环排列数=p(n,r)/r=n!/r(n-r)!.n个元素被分成k类,每类的个数分别是n1,n2,...nk这n个元素的全排列数为n!/(n1!*n2!*...*nk!).k类元素,每类的个数无限,从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为c(m+k-1,m).排列(Pnm(n为下标,m为上标))Pnm=n×(n-1)....(n-m+1);Pnm=n!/(n-m)!(注:!是阶乘符号);Pnn(两个n分别为上标和下标) =n!;0!=1;Pn1(n为下标1为上标)=n组合(Cnm(n为下标,m为上标))Cnm=Pnm/Pmm ;Cnm=n!/m!(n-m)!;Cnn(两个n分别为上标和下标) =1 ;Cn1(n为下标1为上标)=n;Cnm=Cnn-m2008-07-08 13:30公式P是指排列,从N个元素取R个进行排列。
排列数、组合数公式及二项式定理的应用排列数、组合数及二项式定理整理慈济中学全椒 刘1、排列数公式m nA =)1()1(+--m n n n =!!)(m n n -.(n ,m ∈N*,且m n ≤).2、排列恒等式(1)1(1)m m nnA n m A-=-+;(2)1m mn n n A A n m-=-;(3)11m m n n A nA --=;(4)11n n nn n nnA A A ++=-;(5)11m m m n n nA A mA -+=+.(6) 1!22!33!!(1)!1n n n +⋅+⋅++⋅=+-.3、组合数公式mnC=m n m mA A =mm n n n ⨯⨯⨯+-- 21)1()1(=!!!)(m n m n -⋅(n∈N*,m N ∈,且m n≤). 4、组合数的两个性质(1)m nC =m n nC - ; (2)m nC +1-m nC =m n C 1+. 5、排列数与组合数的关系m mn nA m C =⋅! .6、二项式定理:011()()n n n r n r r n nn n n n a b C a C a b C a b C b n N --*+=+++++∈【注】:1.基本概念:①二项式展开式:右边的多项式叫做()na b +的二项展开式。
②二项式系数:展开式中各项的系数r n C (0,1,2,,)r n =⋅⋅⋅.③项数:共(1)r +项,是关于a 与b 的齐次多项式 ④通项:展开式中的第1r +项rn rrnC a b -叫做二项式展开式的通项。
用1r n r r r n TC a b-+=表示。
2.注意关键点:①项数:展开式中总共有(1)n +项。
②顺序:注意正确选择a ,b ,其顺序不能更改。
()na b +与()nb a +是不同的。
③指数:a 的指数从n 逐项减到0,是降幂排列。
b的指数从0逐项减到n ,是升幂排列。
各项的次数和等于n .④系数:注意正确区分二项式系数与项的系数,二项式系数依次是012,,,,,,.r n nnnnnC C C C C ⋅⋅⋅⋅⋅⋅项的系数是a 与b 的系数(包括二项式系数)。
高中数学的排列公式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用于计算在一定条件下不同元素排列的种数。
排列公式的一般形式为:
A_n^m = n(n-1)(n-2)...(n-m+1)
其中,A_n^m 表示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种数。
n 表示总元素个数,m 表示要取出的元素个数。
排列公式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是阶乘形式,即:
A_n^m = n! / (n-m)!
其中,n! 表示n 的阶乘,即n × (n-1) × (n-2) × ... × 3 × 2 × 1。
排列公式的含义是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种数。
例如,从5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3 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种数为A_5^3 = 5 × 4 × 3 = 60。
需要注意的是,排列是有顺序的,即不同的排列方式是不同的。
例如,从3 个元素a、b、c中取出2 个元素的排列有ab、ac、ba、bc、ca、cb 六种,而不是三种。
除了排列公式外,还有组合公式,用于计算在一定条件下不同元素组合的种数。
组合公式的一般形式为:
C_n^m = n! / [m!(n-m)!]
其中,C_n^m 表示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种数。
组合与排列的主要区别在于,组合是无序的,即不考虑元素的顺序,而排列是有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