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的中医中药治疗(精)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2
中医药对乳腺增生的辨证施治方案乳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的女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结节、乳头溢液等症状。
中医药作为一种独特的医学体系,对乳腺增生有着独特的辨证施治方案。
一、辨证分型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首先要进行辨证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情特点,可以将乳腺增生分为气滞血瘀型、痰湿凝滞型、肝郁脾虚型等不同类型。
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结节硬块、经期不调等症状。
治疗上以活血化瘀为主,常用药物有当归、川芎、红花等。
痰湿凝滞型乳腺增生主要表现为乳房胀满、乳头溢液、乳房胀痛等症状。
治疗上以祛痰化湿为主,常用药物有半夏、茯苓、白术等。
肝郁脾虚型乳腺增生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情绪波动、乳房结节等症状。
治疗上以调理肝气、健脾益气为主,常用药物有柴胡、白芍、党参等。
二、中药治疗1. 当归川芎汤当归川芎汤是治疗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的常用方剂。
当归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川芎具有活血通络的作用。
两者配伍能够改善乳腺血液循环,缓解乳房胀痛的症状。
2. 半夏茯苓丸半夏茯苓丸是治疗痰湿凝滞型乳腺增生的常用方剂。
半夏能够降逆气、化痰湿,茯苓具有利水消肿的作用。
两者配伍能够改善乳房湿气积聚的情况,缓解乳房胀满的症状。
3. 柴胡白芍党参汤柴胡白芍党参汤是治疗肝郁脾虚型乳腺增生的常用方剂。
柴胡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白芍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党参具有益气健脾的作用。
三者配伍能够调理肝气、健脾益气,改善乳房结节的情况。
三、配合针灸疗法除了中药治疗,针灸也是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的重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足太阴肺经等。
针灸能够通过调理经络,改善乳腺的血液循环,缓解乳房胀痛、结节等症状。
四、注意饮食调理在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过程中,饮食调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建议患者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饮食均衡。
此外,避免情绪波动、保持心情舒畅也对乳腺增生的治疗有着重要的帮助。
总之,中医药对乳腺增生具有独特的辨证施治方案。
通过辨证分型,选用适合的中药方剂,配合针灸疗法和饮食调理,可以有效缓解乳房胀痛、结节等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海藻玉壶汤加减治疗乳腺增生病案:于某,女,26岁,2011年9月1日。
主诉:发现右乳肿块增大2月余。
病史:患者于四年前即发现右乳有结节,花生米大小,活动良好,经前乳房胀痛,并未在意,近3年一直在上海做教师工作,压力较大,于2月前即感肿块明显增大,于是回到本地检查,经B超检查,初步诊断为乳腺多发纤维瘤,伴有双乳腺增生,最大者3.8cm×3.0cm,因为未结婚,所以家人决定中医中药治疗。
初诊:患者身材偏瘦,面色偏黄,不华,饮食一般,心烦善怒,失眠多梦,月经不调,睡眠欠佳,便秘,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西医诊断:乳腺纤维瘤,乳腺增生中医诊断:乳癖辨证审机: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郁气滞,气血凝结乳络,或阳虚痰湿内结,经脉阻塞。
治法:理气化痰,散结,调理冲任方药:海藻玉壶汤加减海藻30克昆布30克夏枯草20克香附15克半夏10克水蛭3克土鳖虫3克三七5克文术5克路路通15克栀子15克僵蚕10克丹皮15克王不留行15克。
十剂水煎两次,分二次温服之。
二诊:2011年9月11日。
服药十剂,右乳结节触及软硬适中,活动良好,边缘规整,心烦善怒,失眠多梦,睡眠欠佳,症状皆有好转,便秘已通。
嘱效不更方。
继服上方十五剂。
三诊:2011年9月21日。
两诊服药二十五剂,患者此次经前乳房胀痛症状减轻,肿块明显减小。
时值炎夏,煎药不便。
嘱该患者,可服丸剂以维善后。
海藻50克昆布50克夏枯草30克香附15克半夏30克水蛭10克土鳖虫10克三七20克文术25克路路通30克僵蚕15克大贝30克丹皮20克栀子20克穿山甲15克青皮15克蜂房15克山慈菇15克王不留行30克以上诸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10克重,一日三次,每次一丸,白水送服。
上药配一料,将服尽,肿块明显缩小,无经前期疼痛症状。
嘱再配一料续服,其后诸症尽失。
乳腺增生症中医诊疗指南1.乳腺增生怎么治?有什么效果好的药?2.乳腺增生怎么治疗?3.什么是乳腺增生?有什么症状?怎么治疗好?4.乳腺增生针灸治疗乳腺增生怎么治?有什么效果好的药?乳腺增生症是由于身体内分泌功能紊乱造成的,乳房疼痛轻者,可调节心理,缓冲压力,疼痛重者推荐中医中药治疗,定期复查。
1.心理治疗乳腺增生症的发生往往与劳累、生活不规律、精神紧张、压力过重有关。
治疗乳腺增生症首先就是要舒缓生活和工作压力,消除烦恼,心情舒畅,心态平和,症状就可以缓解。
2.中医中药治疗中医认为乳腺增生症始于肝郁,而后血瘀痰凝成块,治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柴胡、白芍、香附、橘叶、丹参、地龙为中医处方中的常用药。
有些患者还可服用中成药,如:散结灵、乳块消、乳宁、乳康片、逍遥散或丹栀逍遥散(加味逍遥散)等。
在除外乳腺恶性肿瘤的前提下还可试用中医外治疗法,如:中药乳罩、针灸、按摩等。
3.西药治疗可采用激素类药物、碘制剂及三苯氧胺,可以缓解疼痛,因有一定的副作用,不做首选。
维生素A、B6、E也有调节性激素的作用,可作为乳腺增生症的辅助用药。
4.手术治疗乳腺增生症因内分泌代谢失衡所致,本身没有手术适应证,临床上遇到个别与乳腺癌不易鉴别的乳腺结节,亦可采用手术切除,经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
乳腺增生怎么治疗?乳腺增生一般是由于某些原因引起内分泌激素代谢失衡,雌激素水平增高引起。
其主要症状为乳腺胀痛,可同时累及双侧,但多以一侧偏重。
月经前乳腺胀痛明显,月经过后即见减轻并逐渐停止,下次月经来前疼痛再度出现,整个乳房有弥漫性结节感,并伴有触痛。
乳房疼痛的严重程度与结节的有无及范围无相关性,疼痛可向腋下、肩背部放散。
少数患者可伴发乳头溢液。
由于病因来自身体内分泌功能紊乱,故除乳房方面的症状外同时还可出现月经不规律,脾气不好,爱着急爱生气、爱出汗等症状。
乳腺增生患者一般会选择以下四种治疗方法:1.心理治疗乳腺增生症的发生往往与劳累、生活不规律、精神紧张、压力过重有关。
6种治疗乳腺增生的中成药乳腺增生又叫乳腺结构不良,是一种常见于25~45岁女性的乳房疾病。
中医认为,乳腺增生主要与肝、脾、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应以行气止痛、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治疗原则。
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选出了6种治疗乳腺增生疗效显著的中成药,供乳腺增生患者选用。
1乳疾灵颗粒。
此药主要由柴胡、香附、青皮、赤芍、牡蛎、海藻等药物制成,具有舒肝解郁、散结消肿的功效,适合有月经不调、倦怠食少、脉弦等症状的乳腺增生患者使用。
乳疾灵颗粒的具体用法为:每次用开水冲服14~28克,每日服3次。
2乳核散结片。
此药主要由当归、黄芪、柴胡、郁金、昆布、鹿衔草等药物制成,具有舒肝解郁、软坚散结、理气活血的功效,适合患有乳腺囊性增生、乳痛症、乳腺纤维腺瘤等疾病的患者使用。
乳核散结片的具体用法为:每次服4片,每日服3次。
脾胃虚弱者宜在饭后服用。
3逍遥颗粒。
此药主要由柴胡、当归、白术、白芍、茯苓等药物组成,具有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的功效,适合有两胁作痛、头晕目眩、神疲食少、乳房胀痛、舌淡苔薄、脉弦而虚等症状的乳腺小叶增生或囊性增生的患者使用。
逍遥颗粒的具体用法为:每次用开水冲服1袋(15克),每日服2次。
患者在服药期间需忌食辛辣、生冷的食物。
4乳康片。
此药主要由黄芪、丹参、乳香、没药、浙贝母、鸡内金、三棱、瓜蒌等药物制成,具有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活血破瘀、软坚散结、补气健脾等功效,适合有眩晕、胸闷、心烦易怒、失眠、健忘、纳差、月经紊乱等症状的乳腺增生病患者使用。
乳康片的具体用法为:每次饭后服2~3片,每日服3次,每服20天为一个疗程。
5乳核内消液。
此药主要由浙贝母、当归、赤芍、茜草、香附、丝瓜络、郁金等药物制成,具有疏肝活血、软坚散结的功效,适合有乳房结块、胸胁作痛、头晕身重、食少纳呆、月经不畅、舌苔白润等症状的乳腺增生患者使用。
乳核内消液的具体用法为:每次服1支(10毫升),每日服2次。
有月经量多、乳房肿块不随经期改变、面白且脉弱等症状的乳腺增生患者应慎用此药。
【偏方】乳腺增生——中医治疗秘法大盘点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除了传统的辨证分型内服中药以外,还有许多极具特色的疗法,如单方验方口服、中药局部外敷、其他疗法等。
下文将一一介绍。
乳腺增生中医认为,乳腺增生发病原因多与脏腑机能失调、气血失和有关,病变脏腑责之肝脾,尤其是脾土虚弱之人或过食辛辣肥甘厚味,损伤脾土,而致脾土运化功能失常,聚湿为痰或天生性格内向,情绪压抑,好生闷气或性情急躁、动则易怒或因七情所伤,忧思过度,而致肝失疏泄,郁而成痰等,均可导致痰湿结聚,气血凝滞而形成肿块。
乳腺增生中医治疗方法乳腺增生最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是按照辩证服用中药治疗,以下四种为常见汤药方。
1、乳核饮:柴胡12克,白芍12克,香附12克,郁金12克,青皮9克,丹参9克,三棱9克,生牡蛎30克(先煎),白花蛇舌草15克,夏枯草30克,黄芪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一日2次服用。
2、乳块消汤:瓜蒌15克,生牡蛎15克,夏枯草15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丹参15克,柴胡9克,天门冬9克,三棱9克,莪术9克,橘叶9克,橘核9克,半夏9克。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3、攻坚散:夏枯草30克,玄参30克,生牡蛎30克,昆布15克,姜半夏12克,海藻12克,青皮9克,陈皮9克,三棱6克,莪术6克。
水煎服,或研末,开水冲服。
4、清肝解郁汤:人参(去芦)3克,茯苓3克,熟地黄3克,贝母(去心)3克,炒山栀3克,白术4.5克,当归4.5克,柴胡2.4克,牡丹皮2. 4克,川芎2.4克,陈皮2.4克,甘草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乳腺消瘤汤:蒲公英、夏枯草各30克,蚤休、橘核、牡蛎、制鳖甲各15克,青皮、橘叶、穿山甲、僵蚕、桃仁、赤芍各10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
功能清热解毒、舒肝理气、化瘀消痰、软坚散结,主治乳腺增生症。
患处疼痛者加乳香、没药各12克;肿块坚硬长期不消偏血瘀甚者加三棱、莪术各10克;偏痰结者去桃仁加海藻、昆布各15克,黄药子10克;乳房局部有灼热感加金银花30克,连翘15克;气虚者加黄芪30克。
治疗乳腺增生三大方案方案一中药:瓜蒌30g,乳香、没药各6g,当归、甘草各15g。
肿块较明显或范围较大者加荔核、桔核、夏枯草、昆布;乳房胀痛明显者加柴胡、青皮、枳壳、木香等。
每次月经干净后第五天开始服药、每日一剂,连服20剂。
轻者用1疗程、重者用2个疗程。
西药:维生素E 50mg,谷维素10mg,每日三次,连用20天。
分析;乳腺增生属中医学“乳癖”范畴,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郁结而成。
故中药以栝蒌化痰散结,乳香、没药调气活血,祛瘀消肿,当归补血活血,甘草调诸药,共奏消坚活血之功。
而维生素及谷维素亦可营养植物神经功能,促使乳腺增生消除。
方案二中药:(1)肿块无痛型:乳房肿块无痛,活检报告为乳腺小叶增生。
当归、甘草各10g,穿山甲20g,天丁10g,乳香、莪术各6g,茯苓10~15g。
(2)肿块常痛型:乳房肿块常有较轻疼痛,与月经无关,肿块结节不明显。
穿山甲15g,天丁10g,三棱、没药各6g,枳壳、元胡、王不留行各10g,甘草、生地、茯苓各15g。
(3)经行块痛型:乳房肿块疼痛,经前或经期增剧,亦可平时无痛,而在经前或经期出现疼痛。
一般较轻,结节明显,肿块常较大。
当归、银花、甘草、枳壳、王不留行各15g,玄参15~30g,香附、桂枝、天丁、乳香、没药、玄胡各10g,山甲20g,茯苓10~20g,生地10~30g。
中药服法:均为一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2周为1疗程。
停药3~5天,可续服。
如治疗好后复发者,可再服。
西药:男性激素:15~25mg/日,口服或肌注,历时3~28天。
用药指南:本病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基本治法,再根据全身情况以益气健脾,理气疏肝等法,使增生肿块消散。
配合男性激素对抗乳腺增生病的雌性激素水平,从而抑制乳腺囊性增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很少复发,即使复发,症状亦较轻,并使该病的肿块变软、缩小或消失,有利于癌肿的及早发现和治疗。
方案三中药:逍遥散加味:柴胡、桔叶、桔核各9g,当归、赤芍、昆布、海藻、制香附各12g,丹参15g,适用于肝郁症;冲任不调:柴胡9g,当归、白芍、鹿角片、仙茅、仙灵脾、巴戟肉各12g,菟丝子、蒲公英各15g。
侯俊明主任医师补消合用治疗乳腺增生病经验权文娟指导:侯俊明(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陕西咸阳712046)摘要:乳腺增生病反复发作,有约10%~20%的癌变率,重视乳腺增生的及时有效治疗有助于改善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或可降低乳腺癌的发生率。
侯俊明主任医师认为塞流、澄源、复旧可作为治疗乳腺增生病的基本方法,疏肝理气软坚散结是基本原则,临床自拟“乳癖宁”为基础方进行内治,配合活血化瘀法并随证加减外治,“补消合用”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侯俊明,乳腺增生病,乳癖宁侯俊明主任医师,现任陕西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硕士生导师,陕西中医学院肿瘤胸心外科主任。
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外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30余年来,导师治学严谨,对外科杂病,尤其是乳腺、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跟师期间,悉听教诲,获益颇多,现将其总结如下。
1. 理论依据侯老师临床中观察乳腺增生病(乳癖)患者常见的中医证型有肝郁痰凝证和冲任失调证,发现肝郁脾虚者所占比例居多;其乳房胀痛者,往往有急躁易怒等化热之象。
乳癖多起于痰而成于郁,未有不郁而能生痰者,未有无痰而能成乳癖者也;世人必须以开郁消痰为治,然郁久则气血必耗,耗则气血更亏,治法当“补”,《中医外科方剂学》曰:“瘀滞而成块者,治法当消”。
经络学说有“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的观点,乳头为足厥阴肝经支络所属,乳房为足阳明胃经循行之处,与足太阴脾经互为络属;而冲任二脉皆起于胞中,且与肝脾胃三经交会而与乳房相连。
生理上,肝藏血,主疏泄,司血海,肝郁不发,失于疏泄致气滞痰凝。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中皆有脾胃之气”。
林老师认为脾胃功能正常,才能保证肝、肾、冲任等脏腑、经络功能正常运行,正如《素问·玉机真藏论》所云:“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
”脾胃所化生之气血上养乳房,下注冲任,与肝的调节密切相关。
因此侯老师认为,本病以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为本,表现为冲任不调之症;以气滞痰凝血瘀为标,故将乳腺增生病的内治法总结为疏肝养血,健脾化痰;外治活血化瘀。
乳腺疾病中医关于《乳腺疾病中医》,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乳腺病症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女性朋友,主要是产生在中老年女孩的身上,例如乳腺炎及其乳腺瘤等,会影响到乳腺的作用,因此当我们发觉乳房出現有硬块的情况下,我们应当要开展乳腺的查验,有可能是存有乳腺炎或是乳腺包块的状况,这种病症我们是能够选用中药治疗,大伙儿能够掌握中医的治疗方式。
1、消核汤生产构成疫苗炙僵蚕12克,蜂房9克,川芎9克,白芍9克,香附9克,橘核9克,茯苓6克,甘草3克。
生产作用疫苗疏肝理气,和血消坚,调合冲任。
生产主冶疫苗乳腺小叶增生症。
生产使用方法疫苗每天1剂,煎2次分服。
2、乳癖汤生产构成疫苗霪羊霍9克,甜苁蓉9克,沙参9克,赤芍9克,橘核叶各9克,广郁金10克,陈香橼20克,川芎12克。
生产作用疫苗舒肝理气和营,补肾壮阳化结。
生产主冶疫苗乳腺小叶增生症。
生产使用方法疫苗每天1剂,煎2次分服。
3、乳核消生产构成疫苗旋覆花(挎包)、炒橘核、炒枳实、天葵子、白芍、法半夏、浙贝母、制香附、绿皮各10克,夏枯草60克,牡蛎粉、地丁、蒲公英花各30克。
生产作用疫苗舒肝理气理气,止咳化痰涤饮,化结。
生产主冶疫苗乳房痰核。
症见乳房内单独或好几个核状硬块,样子、大小不一,硬实光洁,比较落后,多不疼。
生产使用方法疫苗水煎1.5钟头,分3次温服,1日1剂,20剂为1治疗过程,两治疗过程间断药20天。
4、活血化瘀逐瘀汤生产构成疫苗紫丹参15—30克,乌药6—12克,白僵蚕6—12克,三棱9—15克,莪术9—15克,白芥子9~15克,姜厚朴6—12克,桔红9—15克,土贝母9—15克,沉香木1.5—3克。
生产作用疫苗活血化瘀逐瘀,化结内消。
生产主冶疫苗腹部包块、乳房纤维瘤、表皮小肿块或寒凉囊肿、关节肿胀(鹤膝风)等。
生产使用方法疫苗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
特别注意的是:以上药方妙方需要在技术专业中医药学师具体指导下吃药,防止本人配液把握不太好分量,毁坏各种各样药品成分中间的均衡,没法充分发挥较大药力。
乳腺增生的中医中药治疗
【摘要】
目的探讨有效治疗乳腺增生的方法。
方法将186例乳腺增生患者分为肝郁气滞、痰瘀血结型和脾肾阳虚、冲任失调型,给予纯中药治疗。
结果186例患者中,122例治愈,56例显效,无效8例,总有效率95.6%。
结论纯中药治疗乳腺增生是目前最佳治疗手段,有效率高,无副作用。
【关键词】乳腺增生;中药治疗
乳腺病是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久治难愈,发病率高达80%,乳腺增生的发病率已达育龄妇女的60%以上。
近几年,乳腺病正处于高峰期,而且癌变率很高,据中国中医乳腺病防治研究中心流行病学统计的最新研究发现,女性乳腺癌发病率近年增加了39%,发病年龄提前了10岁,渐趋于年轻化,乳腺癌在女性肿瘤的排行榜上由前几年的第五位跃居首位,成为女性健康头号杀手。
临床中经常碰到许多乳腺增生的患者为此忧心忡忡,认为得了乳腺增生也是不治之症,治不好,除不了根,乳腺增生的确是一个易诊、难治、易复发的疾病。
据了解,目前对本病的治疗大多采用激素类药物、动手术等方法治疗,但效果不明显。
笔者自2007年6月—2008年6月对186例乳腺增生患者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运用纯中药治疗,临床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186例患者,全部是女性,年龄19~51岁;病程2个月~10年。
全部病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为乳腺增生。
1.2 治疗方法
1.2.1 肝郁气滞,痰瘀血结型一侧或两侧乳腺出现肿块和疼痛,肿块和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一般在经前加重,行经后减轻,伴有情志不舒,心烦易怒,胸胁胀满。
舌质淡,脉细弦。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散结。
方药:加味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柴胡、香附、青皮、陈皮、当归、白芍、川芎、延胡索、莪术、郁金、桃仁、红花、橘叶。
1.2.2 脾肾阳虚,冲任失调一侧或两侧乳腺出现肿块和疼痛,常伴有月经不调,前后不定期,经量减少,全身可见怕冷,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耳鸣。
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濡细。
治法:温补脾肾,调摄冲任。
方药: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
仙茅、仙灵脾、肉苁蓉、制首乌、柴胡、当归、白芍、鹿角胶、熟地、炮山甲、香附、青皮、陈皮。
临床可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在上述处方基础上进行加减化裁:如乳房胀痛明显者,可加制乳香、制没药、川楝子;病程长、肿块质地偏硬者,可加莪术、海藻;伴有乳头溢液者,可加丹皮、栀子、仙鹤草。
2 结果
186例患者,疗程5天~1个月,乳房肿块、疼痛消失122例,乳腺疼痛明显减轻,肿块变小变软5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5.6%。
3 讨论
中医称乳腺增生为“乳癖”,乳癖的病因从中医的发病观点来认识是由肝郁气滞、痰瘀凝结和脾肾阳虚、冲任失调而形成不同类型的乳房肿块和疼痛,且与月经周期关系密切;西医认为是体内内分泌激素水平失调,它是月经周期中内分泌水平分泌的不平衡,雌激素分泌过高。
由此可见,治疗本病不能单纯用外用药贴敷局部肿块,只治标不治本,而是要从内部整体调节,使体内内分泌水平达到相对平衡,这才能针对病因,有效可靠地进行治疗。
目前,西医对本病还没有一个有效的治疗办法,多采用激素类药物对抗治疗,但副作用大,疗效不持久,治标不治本。
而手术切除易留瘢痕,对患者来说既花费多,又影响美观。
中医药治疗是目前最佳治疗手段,中医药治疗具有改善症状,消除肿块,解除疼痛,从整体上调节的功能,而且有效率高,无副作用,很受患者欢迎。
乳腺病患者的保健:(1)按时作息,保持心情舒畅,合理安排生活。
病期要注意适当休息,加强体育锻炼,避免过度疲劳。
(2)保持乳房清洁,注意乳房肿块的变化。
(3)常吃海带,可消除疼痛,缩小肿块,多吃橘子、牡蛎等行气散结之品,忌食生冷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编辑:余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