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云南中考古诗词赏析指导之古诗词赏析讲解练习(二)(39张ppt)
- 格式:pptx
- 大小:1.44 MB
- 文档页数:3
云南省2011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词赏析及理解-1、理解--从语言上字、词(色彩、动作的字词)、句(修辞手法及哲理性)的层面上来理解诗意2、赏析--①了解诗人、作品(生平、风格等)②掌握常识(修辞、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等)③把握意境(景、事、情、物)3、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了解相关知识1、方法及表达效果。
--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夸张、反问、用典(表志向与情趣)等。
2、手法(表达技巧)--渲染、烘托、映衬、反衬、虚实结合、含蓄、象征、联想、想象3、方式(抒情方式):--A、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直抒胸臆)--B、描写(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动衬静、乐景写哀、哀景写乐、远近层次)(三)依类别来鉴(1)山水诗(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景中传达出的思想:喜悦或感伤。
(即:写什么样的景,抒什么样的情)。
(2)咏史诗的鉴赏A、感慨个人遭遇,抨击、讽谕社会现实;B、称颂、仰慕英雄C、自比自况,表理想、追求(诗中用典)(3)咏物诗的鉴赏(物与志)--借物来表志向、情趣或隐射社会现实。
(4)边塞诗的鉴赏A、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豪情,将士久戍的痛苦,控诉战争B、思念故乡、亲人或家人思念戍边的亲友,表达离恨别愁;C、描写塞外风光主旋律是:爱国主义(5)送别诗--表朋友间的深情厚意、难舍之情;表对友的关心、牵挂及美好的祝愿(四)诗的语言特点:朴素自然、清新明快;委婉含蓄、婉约缠绵;忧郁苦闷、悲壮旷达;豪迈飘逸、激越雄健(五)教会学生清晰表述、规范答题。
例:鉴赏语言的答题句式:某个动词用得好,生动具体地写出了某句话运用了手法(修辞方法等),展现了(表达了、揭示了)的画面(思想感情、哲理)古诗词理解1、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次北固山下》中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既写出了实景之美,又表现了虚景的壮阔。
昆明中考语文试卷考点分析之古诗鉴赏——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为例这节课是家家乐学校刘茜老师的语文,走进教室,刘老师已经写好了板书。
标题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左侧按照常规要求,写着“一、常识”、“二、内容分析”两个知识点提纲。
从标题入手,刘老师带着同学们逐字理解含义:师:“闻”字是什么意思呢?生:听、听说!师:好,那王昌龄呢?生:诗人。
师:是的,诗人。
那么,“龙标”我们可以判断一下,应该是个地名。
而“左迁”则是贬官的意思,也就是说,“龙标”是王昌龄被贬到的地方。
“遥有此寄”中的“遥”什么意思?生:远远地。
师:远远地,就写下了这首诗寄给他(王昌龄)。
谁写的诗?李白。
原因我们知道,王昌龄由于被贬官,所以李白写了这首诗寄给他。
那么,我们来猜测一下,王昌龄被贬官而写诗寄给他,会写些什么内容?生:安慰、同情。
师:好!有安慰、同情(板书)。
还有呢?生:……(思考中)。
师:被贬的地方龙标很远啊——生:怀念。
师:对!还有可能是怀念。
好,我们猜测的内容有这么多,那么我们继续来看是不是这样的。
这首诗涉及到两个人,一个是李白,一个是王昌龄。
我们先说说李白(引导学生回忆有关李白的知识,并板书):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而且我们知道李白的诗风格上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杜甫曾评价李白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补充:杜甫的诗是现实主义风格,要会区分开来)。
看到他落笔,风雨为之感叹;看到他的诗,鬼神都为之感动哭泣。
说明李白的诗感染力很强,而且“笔落惊风雨”也说明了李白的诗很有气势。
关于作者,我们就大致了解一下。
关于李白的诗集有哪些呢?生:《李太白集》。
师:他的代表作《李太白集》。
好,这是第一位诗人。
我们这里还有一位诗人王昌龄,关于他的诗歌,同学们接触过的诗有哪些呢?(引导学生一起回忆)生:《出塞》、《从军行》……(师生一起回忆并背诵相关的诗句)。
师:还有一句非常经典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专项提分卷(二)古诗词曲鉴赏(满分:47分考试时间:45分钟)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4分)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这首诗的首句连用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2分)描绘了一幅秦淮河水边夜色朦胧(或“迷蒙”)和冷寂的景象。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全诗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或: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或“国事”)的关注与忧虑]。
(意思对即可)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
(4分)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悠然”一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表现诗人隐居时闲适淡泊的心境。
4.“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在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返回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随性而动(1分)。
表达了诗人摆脱官场束缚后,悠然自得、恬淡闲适的心情(1分)。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5~6题。
(4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5.为什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会成为千古名句?(2分)因为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大多十分伤感,而王勃这两句诗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既写出了与朋友的友情之深,又表达了乐观豁达的情怀。
6.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2分)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诗人与友人的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解析】D.尾联指分别时,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浑泪告别,表达旷达之意,勉励友人乐观对待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