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01-15T10:35:23.24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8期作者:李海军[导读] 四川省仪陇县立山初级中学校 637648

摘要:随着初中数学课程难度的逐渐增大,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新挑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达到有效性的目的,使之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是教师越来越关注的话题。本文笔者从三个方面对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进行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教学;课堂提问;课堂小结;分层训练

初中数学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性课程,不同于小学数学,初中数学更加侧重实用性,知识点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根据初中数学教材的难度与初中生的思维特点,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全掌握知识的重难点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应转变教育理念与教学角色,不能再扮演课堂主宰者的角色,而是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扮演起学生学习引导者的角色,并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条件下开展有效教学。本文笔者以初中数学为切入点,从“巧设课堂提问、完善课堂小结、进行分层训练”三个方面对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分析与探究。

一、巧设课堂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

问题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贯穿于课堂教学中的必要环节,目前教师往往忽视课堂问题的设置,或者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以自我感知来设置问题,导致问题常常失去设置的价值。因此,教师首先应转变教育理念,承担起学生学习引导者的角色,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规律巧设课堂问题,帮助学生获得新知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思维。

笔者在进行“平方根”教学中,为了使学生了解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并知道开平方与平方为互逆运算,考虑到学生对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和乘方运算具有一定的基础掌握,首先以课堂提问的方式作为教学导入,出示问题:“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25平方米,边长为多少?”,学生在已有知识的经验下,自然的回答道:“5米”,接着进行提问:“如果面积为50呢?”,学生在思考后没有说出具体的答案,进而引出平方根的概念,在学生掌握了平方根的概念与表达形式后,继而出示问题:“26;35;2,用正确的符号表示各数的平方根”,再引导学生对平方运算与开平方运算进行类比,体会两者的互逆性,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二、完善课堂小结,理清知识的联系

小结作为知识点的总结,也是学生理清知识、建立知识体系的重要过程,目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以平铺直叙的方式把定义或概念传输给学生,导致学生的思维主动性越来越弱,对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不利的。因此,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能动性,给学生独立的空间进行新知识的总结,这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归纳能力,还帮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有效的检验与巩固,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笔者在进行“立方根”教学中,基于学生已经对立方根的概念与相关运算等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掌握,因此,在课堂小结中请学生分享下本节课自己收获了哪些知识,在进行运算时应注意什么,学生进行总结:“立方根和上节课所学的平方具有相同的地方,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立方也是,但区别之处在于当被开方数为正数时,平方根有两个、立方根有一个;当被开方数为0时,平方根为0、立方根也为0;当被开方数为负数时,无平方根,立方根为一个”,与此同时,对学生的总结进行及时表扬及肯定,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与分享,不但使学生发挥了能动性,还帮助学生建立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达到构建知识体系的目的。

三、进行分层训练,提升教学的效率

训练作为复习与巩固知识的关键环节,也是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进行问题检验的良好手段,但目前在习题训练过程中,存在一刀切的方式,这样不但忽视了学生个体水平的差异,还导致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吃不了”,因此,作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正确对待学生面对相同问题所呈现的不同水平,并对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训练,如:对于优等生而言,由于他们基础好,理解能力强,在这类学生完成基本训练之后进行变式问题或者开放性问题的训练展开。对于中等生而言,引导他们在掌握定义、概念等问题后,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学困生由于基础能力普遍较差,对基础知识尚未掌握,这时,我们教师应引导他们利用选择题、填空题等方式牢固基本概念等基础知识,从而帮助每个层次的学生获得自我水平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有效的教学不但使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还能在掌握数学基本知识的前提下激发思维的产生,因此,作为教学研究者的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发展水平,在教学的过程中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进而有效的设置提问,引导学生获得新知,并启发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不仅对学生的思路具有梳理作用,还帮助学生建立了良好的知识体系。同时,面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也应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进行分层习题训练,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我水平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鲁齐常.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14):86-86.

[2]唐建.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J].中学数学(初中版)下半月,2016.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论文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论文范文|谈谈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几个问题 目前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苦得不知道尽头在哪里;学生学得也很痛苦,苦得不知学习的乐趣在哪里。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育体制问题,也有课程设置及标准问题,更有教师本身素质和能力问题。作为一线教师,应该正视这个问题,并作深刻的反思。 我想,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不是教师的力量所能做到的,但是,从如何提高教学效益,那应该属于教师的份内职责。目前,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为实现有效教育提出了契机。下面就从有效教学理念出发,结合数学教学的实际来谈几个问题。 (一)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教学” 所谓“教学”,是指由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一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展开的。二是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到学到什么程度,学生只有知道学了什么以及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去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为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等。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标准。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二)实现有效教学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要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是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怎样学。教师不是评判者,也不只是对学生提出要求,教师更多的是学生的服务者,他的职责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通过教师的努力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和本领,教师应努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愿望,使他们能自觉热爱学习,在学习中去体验快乐。在这个前提下,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达到目标,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获得成功,这样的教学才会是有效的、高效的,才会是受人欢迎的。以往教师都能教的内容准备得竭尽所能,讲课时也能做到如行云流水一样畅通,尽力处处讲到,常常是自我感觉惬意,却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忽略了学困生的困惑。这种单纯传授知识却忽略了对学生主体作用的指导和发挥,这就会让我们的教

浅谈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改已经进行四年了,如何搞好初中数学的有效课堂教学,我对有效课堂教学的一点粗浅理解: 有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指定的教学目标,有效教学追求社会化、人性化教育,强调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有效课堂教学的表现: 课堂上教师能自由驾驭课堂,收放自如:要动能动,要静能静,要思能思,要看能看,要停能停,学生没有一个睡觉、开小差等游离于课堂之外的现象,课后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收获,都有学习的快乐。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教师善意的批评、提醒能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甚至感激,如果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善意的批评、提醒则不被学生接受和理解,有时甚至导致师生冲突,影响课堂教学。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靠教师“牺牲”大量的休息时间,主要利用课间或课余等学生休息时间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亲密”接触,或聊天、或活动(打球、游戏、讲故事、讲笑话等等),同时在活动中不忘适当的建议和引导,使学生“亲其师”,从而能“信其道”。

二、备课要以本为本,以人为本 有些教师认为备课就是抄抄教案,以应付上级领导检查,而且还振振有词地认为所抄的这些“教案”都是由一些教育名师、甚至是教育名家编写的,有什么不行?其实我认为这些“教案”的编写大都是以本为本,是以教科书为本而编写的,不能以人为本,因为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基础知识水平等都存在着差异。因此我们备课就不仅要以本为本,备教材(要教什么内容,教学重点是什么),而且还要以人为本,重点是要备学生,(教到什么程度,教学难点是什么,用什么方法教),要让每个学生上了这节课后,至少知道这节课是学数学,学了数学的哪些知识。如果教师一味地追求难度、深度、广度,而一部分学生却跟不上来,势必他们就会把精力转移到与上课无关的事中去(开小差),就好比是营养成分最高、最好的食品,可学生却不原意吃,怎么还谈得上消化呢?可见备学生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就要转变传统观念,打破正统的教学方式,有人甚至是专家认为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所以教师的语言表达就得非常的精炼,不能说一个与教学无关的字,我却不认同,试想本来就单调枯燥的数学,再加上正统的教师,呆板一平如镜的语言,我们那活泼好动的学生能坚持40分钟吗?所以教师口头语言的抑扬顿挫、肢体语言的形象生动、甚至搞笑,都能及时唤起学生注意力集中,一些重要的话语往往在语言的波峰或低谷时说出。一个

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初探

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备出高效课、课堂调动积极性与增加有效性、作业布置有效性、构建数学学习的氛围、形成强而有效的班级数学文化力、有效的课堂评价 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者是奋斗目标。如何提升自身教学的有效性呢?看似这个问题比较大,细细品来:有效性还得从教学八认真中来,只有教师沉下心来,真正落实教学的几大环节,有效性也才能真正提升,阐述如下: 一、落实考点,关注全体,备出高效的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对什么是“好课”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要完成上面的要求就得从备课开始。 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备课重要,不言而喻。怎样才能备好数学课?笔者以为:要备好数学课,全面了解知识体系,及有关章节在整个数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前提;做到内容与方法的有机统一是关键;形散神不散是散文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 传统教学法里有少于关于如何备课的经典之说,在现在乃至将来,仍值我们作进一步的认识、理解、与遵循。如:明确教学目的、任务:把握相关内容的重点、难点;安排课堂形式、内容、结构等等。 在此,我想从另一个角度,谈谈如何备好数学课。 (1)了解知识体系因材施教 系统了解知识体系这里所说的“系统了解”,并非让我们掰着手指数出某章、某节是何内容,而是要我们认真研究数学发展的历史,反复考察现有教材的知识体系,研究中,高考方向。每一年都要进行中、高考题的研究,做到与时俱进;与考试改革相一致;同时达到知识体系的更新。 系统了解某章、某节的的考点,这就要求我们每学期一开学就得做二至三套本学期综合测试,进行新的章节教学之前得先做本章测试题,进行本节新课之前一定得完成本节课内与课外的作业,从而达到熟悉考点,从而教学中渗透考点,尽量在课堂上排出学生作业中的障碍,从而也实实在在地提升了一堂课的有效性。 仔细关注能力要求,“可持续发展”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要做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数学能力通常有一般能力和专业能力之分,其中,一般能力有:观察、理解、记忆、运用等能力;专业能力包括: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证明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等。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初探论文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初探论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初探论文范本 一、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的理解 二、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知识的“再创造” 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不能把现有的书本上的知识原原本本地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填鸭式地接受。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再创造”,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对书本要进行二度消化。二度消化的定义是:结合教学的要求和条件,结合学生的特点,从教学的角度出发,教师对自己已教过的讲授内容,作进一步创造性的理解、加工、发掘,为更好地达到讲授目的而做准备。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 1.翻译法 翻译法主要用于方程、不等式等代数方面的学习。学数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即把文字性的东西“翻译”成数或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最困难的一点也正在于此,总感觉摸不着头续。如果学会了“翻译”,可以说已经掌握了学数学的基本方法。 2.记口诀法 记口决法可用于分解因式、公式等较枯燥知识的学习。把那些枯燥难记的数学方法变成琅琅上口的顺口溜、口诀,不仅有趣,而且因为顺口,学生从情感上也不会排斥,而变得愿意接受。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学会了方法。 找公因式口决“三步曲”:一步系数,二步字母,三步指数。

一步系数:找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 二步字母:找各项都含有的字母 三步指数:找相同字母的最低指数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学生按照我教授的三步曲口决法,都能够又快又准地找对公因式。(数学教学论文)在学习分解因式时,因为题 目变化多样,方法多种,学生感觉无规律可循,所以学习分解因式 一直是个难点。如果我们能给学生一种可操作的方法,那么势必大 大降低学习的难度。 分解因式口诀歌 分解因式并不难,遇题首先仔细看; 各项若有公因式,把它提出莫迟缓; 然后再把公式套,两项就选平方差,三项完全平方式; 遇到二次三项式,十字相乘试试看; 最后结果细检查,分解到底把好关! 学生觉得非常有意思,读上几遍口决歌,自然而然地记住方法,通过课堂反馈显示出学生对分解因式的掌握情况收效良好。 3.三步阅读法 三步阅读法适用于文字量较多的题目分析。数学能力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读懂题意,进而适当选择数学模型进行求解是 非常重要的。考察学生数学能力的题目一般文字量较多,就读懂题 意这一点来说,学生感觉非常困难,更不用说如何求解了。那么三 步阅读法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分析,找出量与量的关系。 数学问题中量与量之间一定存在着关系,而学生欠缺的就是找出这种关系的能力,一是受到知识基础的.制约,二是受到阅读能力的 制约,而“三步阅读法”可以有效的帮学生克服困难,行之有效的 找出量之间的关系。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01-15T10:35:23.24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8期作者:李海军[导读] 四川省仪陇县立山初级中学校 637648 摘要:随着初中数学课程难度的逐渐增大,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新挑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达到有效性的目的,使之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是教师越来越关注的话题。本文笔者从三个方面对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进行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教学;课堂提问;课堂小结;分层训练 初中数学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性课程,不同于小学数学,初中数学更加侧重实用性,知识点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根据初中数学教材的难度与初中生的思维特点,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全掌握知识的重难点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应转变教育理念与教学角色,不能再扮演课堂主宰者的角色,而是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扮演起学生学习引导者的角色,并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条件下开展有效教学。本文笔者以初中数学为切入点,从“巧设课堂提问、完善课堂小结、进行分层训练”三个方面对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分析与探究。 一、巧设课堂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 问题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贯穿于课堂教学中的必要环节,目前教师往往忽视课堂问题的设置,或者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以自我感知来设置问题,导致问题常常失去设置的价值。因此,教师首先应转变教育理念,承担起学生学习引导者的角色,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规律巧设课堂问题,帮助学生获得新知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思维。 笔者在进行“平方根”教学中,为了使学生了解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并知道开平方与平方为互逆运算,考虑到学生对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和乘方运算具有一定的基础掌握,首先以课堂提问的方式作为教学导入,出示问题:“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25平方米,边长为多少?”,学生在已有知识的经验下,自然的回答道:“5米”,接着进行提问:“如果面积为50呢?”,学生在思考后没有说出具体的答案,进而引出平方根的概念,在学生掌握了平方根的概念与表达形式后,继而出示问题:“26;35;2,用正确的符号表示各数的平方根”,再引导学生对平方运算与开平方运算进行类比,体会两者的互逆性,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二、完善课堂小结,理清知识的联系 小结作为知识点的总结,也是学生理清知识、建立知识体系的重要过程,目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以平铺直叙的方式把定义或概念传输给学生,导致学生的思维主动性越来越弱,对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不利的。因此,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能动性,给学生独立的空间进行新知识的总结,这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归纳能力,还帮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有效的检验与巩固,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笔者在进行“立方根”教学中,基于学生已经对立方根的概念与相关运算等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掌握,因此,在课堂小结中请学生分享下本节课自己收获了哪些知识,在进行运算时应注意什么,学生进行总结:“立方根和上节课所学的平方具有相同的地方,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立方也是,但区别之处在于当被开方数为正数时,平方根有两个、立方根有一个;当被开方数为0时,平方根为0、立方根也为0;当被开方数为负数时,无平方根,立方根为一个”,与此同时,对学生的总结进行及时表扬及肯定,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与分享,不但使学生发挥了能动性,还帮助学生建立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达到构建知识体系的目的。 三、进行分层训练,提升教学的效率 训练作为复习与巩固知识的关键环节,也是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进行问题检验的良好手段,但目前在习题训练过程中,存在一刀切的方式,这样不但忽视了学生个体水平的差异,还导致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吃不了”,因此,作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正确对待学生面对相同问题所呈现的不同水平,并对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训练,如:对于优等生而言,由于他们基础好,理解能力强,在这类学生完成基本训练之后进行变式问题或者开放性问题的训练展开。对于中等生而言,引导他们在掌握定义、概念等问题后,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学困生由于基础能力普遍较差,对基础知识尚未掌握,这时,我们教师应引导他们利用选择题、填空题等方式牢固基本概念等基础知识,从而帮助每个层次的学生获得自我水平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有效的教学不但使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还能在掌握数学基本知识的前提下激发思维的产生,因此,作为教学研究者的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发展水平,在教学的过程中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进而有效的设置提问,引导学生获得新知,并启发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不仅对学生的思路具有梳理作用,还帮助学生建立了良好的知识体系。同时,面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也应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进行分层习题训练,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我水平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鲁齐常.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14):86-86. [2]唐建.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J].中学数学(初中版)下半月,2016.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大靖初级中学赵慧敏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数学教学所关注的。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可以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的主体,即教师的一切活动就是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这就是我们所需求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素质,就要求老师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结合本人近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联系实际,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师生教学行为指向有效的基础。对于每一课的目标确定,除了必须尊重本课教学内容以外,还要考虑学生学习能力,使之尽可能地切合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目标过高,学生难于达到,目标过低,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目标确定的过程中,应尊重学情的确定。如《有理数的减法》这一课的主要目标是:体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形成过程,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能用有理数的减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我在上这一课时,考虑到班级学困生较多的现实,把核心目标放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形成和有理数减法的运算上。通过教学,大多数学困生能够较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尊重学情,实施教学过程 ???一个个知识点的突破与实现,是教学目标达成关健。课堂教学过程中,由点到面、有浅入深、承上启下、环环紧扣、条理清晰,让学生听得清楚,学得明白,想的深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保证。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情境是一种以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情境的创设,架设起数学与生活这座桥,让学生往返于数学与生活之间,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自然地学习“现实的数学”。从而使学生有兴趣地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引起强烈的探索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教学《有理数乘方》一课时,首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张0.1毫米厚的纸对折15次后,它的厚度会超过姚明的身高吗?问题一提出,就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有些学生拿出纸开始对折起来,有些学生陷入了沉思。大多数学生在我的启发下,得出了叠合的纸共有2×2×…×2(15个2连乘)张。从而为新课程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2)引领学生,体验过程 ??? 初中学生数学底子薄、基础差,教师在组织教学时,特别要注重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即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的。充分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暴露知识的背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感知、发现、归纳,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过程教学中,我特别注意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时间,打消学生畏难情绪,保护学生参与的热情。 3、分层训练,个有所长 ?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要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尤其对于初中来说,教师的主导既要作用于中差生,又要充分发挥优等生。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要保护他们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对于优等生要善于发掘他们的能力,放手让他们解决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加大思维的训练力度。??? 在课堂抽问、板演、合作交流活动中,我特别注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初探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初探 发表时间:2011-11-10T17:07:34.633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年第20期供稿作者:高成树 [导读] 有效教学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 摘要:针对目前的教育改革,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师素养、学习兴趣、课堂管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五个方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论述了对有效教学的理解。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兴趣;管理 作者简介:高成树,上海师范大学数学学科教育硕士,现任教于安徽省合肥市第四十一中学。 有效教学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有效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笔者认为:教师利用一切资源对知识进行诠释,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能够获得知识和教育,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都是有效教学。由于每个教育个体的不同,所以有效教学没有统一标准。 当前,在中考、高考考试制度下,很多学校和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升学率,乐此不疲的采取多上课、多做题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成绩,这样做确实有效果,而且是立竿见影的。但是,从长远来看是弊端多多。首先,对处于青春期身体和心理快速发育的中学生来说,是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其次,学生很容易疲劳,产生厌倦、逆反心理。再次,长期的题海战术,压抑了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学生靠这种“死”学,初中成绩很好,可是到高中或更高层次学习就跟不上了,见过或做过的题学生会做,而改变一下就不会做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没有教会他们方法,只让他们“做死题,死做题”,“授之以鱼”而未做到“授之以渔”。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不断反思,研究新形势下,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如何在一定的时间里提高教学效率,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一、树立“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和一切教学资源只是学生构建知识的辅助。教师通过教学要尽量的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多角度、全方位的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把握和运用,促进和引导学生去形成自己的知识架构、探索更多更好的知识。所以教师对知识的把握就要有高度,思维水平要高,思维品质要好,能够深入浅出。在教学中,树立“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素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注重点滴细节的渗透和知识形成过程的展示。考试不考的但对学生学习和开阔视野有帮助的要教;一节课教学内容没有完成,但通过我们的探究学习,学生得到了更多书中没有的道理,这节课就是一节好课;学生题目不会做,但通过一道题产生了新的想法和思考,这也体现了数学的价值;不要单纯的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衡量学习成败。通过教学使每个同学都能有所收获,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能有不同的发展。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内因,内因决定外因,内因一旦起作用,会爆发出强大的动力。学生如果对学习产生兴趣了,他就会很想学,而且学得很轻松、很快乐。所以,笔者一直在尝试:在数学课堂中渗透对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1)在学生入学的第一节课上,笔者会把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以讲座的形式跟同学们介绍:生活中的求最省钱、最大利润问题,统计与概率问题都与数学有关;学数学有助于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心算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结合实例来说明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也是有趣的。(2)在课堂上,为了给课堂增加一些快乐的气氛,讲到4+(-3)时,笔者会说中间有两个符号在一起要用括号隔开,否则会“打架”;在讲到全等符号“≌”时,它是一个S睡在席梦思床上,而且是仰面睡着;在学习,毕达哥拉斯定理时,笔者会开玩笑的对一位学生李强说:当你有个重大发现和发明时,就用你的名字命名,叫李强定理,学生会感觉很幽默。这就是利用语言的魅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放松学生的大脑,从而提高教学效果。(3)笔者也会在数学课堂上介绍一些前沿科学,来开阔学生的视野。 三、“亲其师,信其道” 学生喜欢某位教师,一定喜欢他的课,自然就会学好这门课。教师的威信、魅力和才华会让学生佩服,从而喜欢你,喜欢上你的课!笔者在平时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对学生是“言必行,行必果”。要求作业什么时候完成,到时候笔者会一个都不放过,没做的不吃饭你也得做完。严格要求的同时又很关心、爱护学生,课下笔者会跟学生开玩笑,关心他们,与他们快乐相处,和他们称兄道弟,走入他们的心灵。例如,八年级三班的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而且基础差、习惯差,学习困难多,很多学生想放弃。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除了严格要求他们,还经常的鼓励他们,与他们谈心,给他们补缺补差,和他们打成一片,和他们共同克服困难。通过半个学期的努力,学生开始喜欢笔者,学习数学热情高涨,作业能认真完成,听课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全班数学均分提高二十分,优秀率、及格率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四、培养学生的听课习惯,严格课堂管理,提高教学水平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有效教学关键在课堂,课堂效率低,课下用几倍或几十倍的努力都难以弥补。所以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为高效的课堂做准备。 1.笔者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做到“四到”:眼到、耳到、手到、心到,缺一不可。教师讲到哪,你的眼睛就看到哪,耳朵就听到哪,手就记到哪,大脑就思考到哪。做到这些,学生的注意力会很集中,不会走神,听课效率自然而然就高。一开始学生不一定都能做到,需要教师提醒、培养,让他们逐渐养成“四到”习惯。在养成这一好习惯后,教师布置的作业就会容易做,学起来更有信心,后来再做适量的练习巩固复习,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也很轻松。当然还要有严格的课堂管理作保障,教师要时刻关注课堂的每一个细节,及时调控、管理课堂。 2.自身不断学习提升素质和教学水平,并把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在教学中,为了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和方法,笔者对书本中的知识进行精简、归纳、概括。讲解题目时,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拓展和延伸,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综合、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一些提升题,注重对问题的分析,要追根溯源。这个题采用什么方法解决,为什么选用这种方法,有没有其他方法了,如何想到的,受到什么启发的。 五、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效整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利用PPT、Excel、flash、几何画板等软件对抽象的、较难理解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通过动画演示,学生亲手操作、参与探究过程,增强数学的乐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创设真实、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例如,用图像法解二元一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9-05-08T17:03:04.283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6月11期作者:闫虹 [导读] 本文分析了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策略,旨在使探究式教学真正发挥其作用。 闫虹(西北工业大学咸阳启迪中学陕西咸阳 712000) 摘要:本文分析了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策略,旨在使探究式教学真正发挥其作用。 关键词:数学教学;探究式教学;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6-211-01 为了更好地落实课改新理念,大部分教师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对“探究式教学”这种模式的认识和研究还不够,从而在实施“探究式教学”时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并有待改善。 一、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师对探究式教学持“消极”态度,他们认为在课堂上搞“探究”是在浪费时间,会使“双基”得不到落实。 2.“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内容都拿来探究。 3.课前准备工作做得不够充分,创设的问题质量不高。 4.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探究,教师介入时机把握不当。 5.重探究轻展示。探究时有声有色,展示成果时却因怕生事端,又要赶时间,于是草草收场。 6.忽视学困生,使懒于思考的学生成了课堂的旁观者。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学校要做的 1.学校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教师的自身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培训的形式应多样化,可结合组织理论学习、学术讲座、观看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课堂教学实践、外出观摩学习等多种形式。通过培训学习,让教师掌握包括探究式教学在内的各项教学技能,提高个人的科研能力,为在探究式教学中成功设计高质量问题打下基础。同时,也可以让“消极”探究式教学的教师们认识到:探究式教学在短期内对学生分数的提高确实没有做题的作用大,但它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上具有不可替代性,而国家的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必须帮助这部分教师转变观念,共同参与到我们的“探究式教学”的课题研究中来。 2.学校要尽快建立一套与探究式教学相适应的体系。一堂探究课是否成功,最重要的前提是教师的课前准备,它需要教师在课前花大量的时间做精心的准备,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有足够的时间。所以,学校应考虑适当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并建立相关的新的教学评价体系以及一些奖励机制,来保证和促使教师能够并愿意花大量的时间来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做复杂费时的准备工作。 (二)教师需要做的 1.确定合适的探究内容并做精心准备 探究式教学的有效使用,可促使学生掌握数学发现的方法,形成迁移能力,并最终养成勇于创造的态度。但是,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对所教内容做出较好的加工和组织,要花费课前大量的时间来准备,否则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并且,也不是任何内容都能有效地运用探究式教学,有些知识内容,由于种种原因,难以通过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去获取,有些也没必要做探究。例如,在探究出一些运算法则后,有一些课时专门是运用法则进行计算,像这样的内容就没必要再探究;再者,学生学习的知识大多是人类经几千年探索的结晶,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习完这些知识,同时全部经历历史上的探究过程是不现实的。 教师应该把握好时间与教材,精选出一些富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且可使学生在探究后能获得成就感的数学教材来组织探究式的课堂教学。要立足教材,并对教材进行剖析和重组,用联系、运动、变化的观点去研究各知识点之间的转化,展示给学生一个动态的“知识生长”的过程。 2.保证探究时间,把握介入时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这里所说的支配时间其实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去探求知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就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做后盾,否则就是一句空话。可我们的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却总担心完成不了教学任务,于是常常过早地介入甚至草草收场。有时是看到学生讨论许久也不进入正轨,就急,然后提示一下;有时则是没过多久就有个别学生得出方案,教师一高兴立即请该团队的学生展示方案。这样一来,还有大部分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机会就这样被剥夺了;同时,它还剥夺了学生尝试错误和从教训中学习的机会,有时指导又不充分,以致学生感到手足无措。这都是传统教学模式在作祟,注重结果,不注重学生得到的过程。这就违背了探究式教学的初衷。 所以,在学生做自主探究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和交流的时间,并在教室四处走动,采取以听、看为主的交流方式,把注意力集中在对学情的了解上,再迅速地加以思考:该不该介入、什么时候介入、下一步的教学应该做何调整、哪些问题需要教师讲解等等。对此,教师需要把握时机,及时做出最恰当的选择,确保探究课能够取得预期的目的。 3.组织好自我展示环节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终于得出了方案,他们不仅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且也需要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让同学来分享并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表扬。自我展示,是探究课的华彩所在,探究课的高潮正是在这个时候来临的。它在学生展示异彩纷呈的成果的同时,也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并对学生的每一种方案,不论正确与否,不论繁琐与否,都要给予热情的、积极的正面评价,以保护学生的进取心,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教师还应对探究结果进行提炼本质,适当总结。让学生获得充分肯定的同时,能得到更加深入的思考。 4.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在探究式教学中,基本上都是思维活跃的学生在思维较慢的学生尚未充分思考前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不仅打断了思维较慢的这部分学生的自主思考,剥夺了他们探究的权利,久而久之,还会使这部分学生产生惰性,最终沦为课堂的旁观者。这势必不利于学生的均衡发展。所以,教师要在每一节课都要着力注重对这部分学生的引导和鞭策。一方面,在分组时就要特别关照小组长要带着这类学生一起讨论,用集体的力量把他们拉入正题;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师在深入小组时特别关注这部分学生,鞭策他们一起参与讨论,可考虑在展示时随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创新之我见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创新之我见 发表时间:2019-11-27T09:28:40.03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11月1期作者:艾比拜•阿不都热合曼 [导读] 新课改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的时代背景和教育环境,构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加强素质教育已成为大势所趋。而在对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制定新的教学策略,进行数学创新改革。通过这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开启思维,构建起数学核心素养以学好初中数学,达到素质教育所提出的要求,成功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 艾比拜?阿不都热合曼哈密市第十一中学新疆哈密 839000 【摘要】新课改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的时代背景和教育环境,构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加强素质教育已成为大势所趋。而在对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制定新的教学策略,进行数学创新改革。通过这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开启思维,构建起数学核心素养以学好初中数学,达到素质教育所提出的要求,成功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数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1-211-02 近几年来,为了适应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我国的课程体系一直在进行着不同形式的改革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作为中考的必考科目,初中数学对学生能力的考核异常重要。因为它要求的不仅是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学习,还要求学生具有多方面思路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帮助学生达到素质教育所提出的要求,我们要制定正确的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适当教学策略创新。而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进行情景创设,通过情感教育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并尝试小组合作,通过共同学习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使其更好地融入到集體中。 1.善于总结同类型题目 如何培养对于解题的思路?首先需要大量地看题型,然后就需要进行同类型的整理。只有见识过很多的题目类型,才能够对题目感到熟悉,进而产生思路,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当然,一味的见识题目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对做过的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同类型的题可利用相同的解题方式和思考方式,这样一来,能够见一题而知百题,事半功倍。对于数学的学习需要进行有效的构建,解题能力提高,对于数学的思维和创造性能力也就能够提高。观察、想象、比较、综合、抽象分析,这一系列的能力通过题目的积累、培养和思考能够得到不断的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总结和积累,这样才能取得进步。 例如,在几何图形学习中,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十分重要,对于空间的想象和理解的不同,就会影响到解题方式的不同。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采取多种解题方案,积极思考不同的思路。一题多解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采取多种方式解题是对学生的一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如果没有对知识很好的掌握和思维的良好转化衔接,就不能将图形理解透彻,同时更不可能将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很好的利用和挖掘出来。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教师应注意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式培养,一道题以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讲解,积极鼓励学生以多种方式进行解题,让学生有自觉发散思维的意识,从而拓宽了思维的宽度。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进行耐心回答,营造出一个宽松、发散式的课堂氛围,从而调动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对于同类型题目的总结能让学生对各个不同类型的题目都有所涉猎与了解,这样能促使学生在面对考试的时候以平和而有把握的心态去应对题目,最终得心应手地解题。教师应督促学生进行同类型题目整理,规定“改错本”的使用,让学生避免同一个错误犯两次,同类型题做过一次却不记得解题方法这种现象的发生。 2.进行情景创设,培养思维能力 为了做到初中数学教育素质教育,我们还需要进行情景创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景创设是近来面对新的教育环境 下新兴的教学模式。而进行情景创设首先要进行情感教育。情感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情感。这里所说的情感并不是指教师单向的情感,而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同学之间的双向情感。它强调课堂教学需要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进行。教师应妥善处理好教学过程中情感和认知的关系,以实现情景教学法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塑造学生的性格,促使学生成为健全的个体,构建起自己的数学素养。“生活化”,就是与生活相结合,将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使数学问题更易于理解与记忆。这点在图形教学中可以采取,将图形概念与生活中的各个图形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图形。学生想象能力有限,有时只在脑海中进行想象。这时就需要教师借助实物,将抽象的几何图形化为具体的生活实物。教学中,老师要善于收集和运用模型,激发学生对于身边事物和几何图形的探索和观察。如在讲解三视图相关试题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常见物体进行直接观察,从而更好地体会和理解几何图形。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尝试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数学学习中产生的问题来进行情景创设。只要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存在数学问题,而这些都可以作为情景创设的素材。比如说,老师可以让学生帮家长计算水费。我国现在普遍实行阶梯水价的收费制度,即对使用自来水实行分类计量收费和超定累额进加价制。这种收费模式更加合理,但相对来说计算更为麻烦。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查看自己家上个月用了多少水,根据收费方法计算金额并将结果与实际收费情况比较来检查对错。通过这种情景创设的方法,学生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的魅力,进而喜欢上学习数学,培养思维能力。 3.尝试小组合作,自行讲解题目 在加强初中数学教育素质教育和数学改革的进程中,教师可以尝试进行小组合作以丰富数学课堂探究性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小组合作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学习,在集体讨论中完成学习目标。进行小组分组时,教师需要从多角度考虑,为学生找到彼此适合的组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小组合作的优势,提高学习效率。在完成小组组员的合理分配后,教师还要给学习小组分配任务,帮助学生充分发挥出小组合作带来的优势。通过丰富数学课堂探究性学习过程,学生可以在与同学的合作中不断加深印象,对学过的内容有更深的理解,使记忆更加深刻。并且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也可以得到一些新的思路,开拓自己的视野,让思维在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从思考之中得到提升。如何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教师可以通过将题目布置给小组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在第二天讲授题目的时候让学生当老师,去黑板上为全班同学进行讲解,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在课堂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初探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初探 发表时间:2016-10-19T09:57:50.167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9期(上)作者:蒋小辉 [导读] 初中数学教学又是教学中最灵活,最贴近生活,最有实际意义的教学活动,也是最能吸引学生创造价值的教学过程。 (梓潼县自强初级中学校梓潼 622150) 初中数学是中学阶段的学生学习基础学科,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起着“基石”的作用。初中数学教学又是教学中最灵活,最贴近生活,最有实际意义的教学活动,也是最能吸引学生创造价值的教学过程。《新课程改革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如何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又特别是在数学教学中怎么样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是当前为教育界人士热门话题。其实数学教学方式的变化不是脱离原有的数学教学方式,而是在此基础上,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对先前的方式进行补充和完善。那么数学的教学方式的改变主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教师要不断丰富完善数学新知 要想传授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而现代知识经济时代,一桶水也远远不够了,应该是“自来水”了,不仅要有雄厚的知识基础还要有全新的前沿领域的知识。让为师者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者”,切忌不能成为照本宣教科的“复读机”,把学生培养成为“复印机”。所以教师要不断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专研业务,认真学习并熟练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自己的教学素材,教学知识,建立一个“自来水厂”,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具有丰富营养的科学文化知识。特别是数学知识,广泛地应用到的生活的各个领域,时时收集整理,让学生对数学理论和定律以及适用价值有个直观形象的把握,那么数学教学就自然水到渠成了。 二、激发欲望让学生感受与体验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生学习数学往往收到来自外界的负面影响而产生畏惧感,认为数学难学,难计算,难观察图形,缺少空间想象,很抽象的。其实学生有了这种心理是很正常的,因为数学在我们国家的理论运用推广是比较晚的,大众学习数学是有很大的难度,那毕竟是以前的事情,是我们上辈的落后教育带来的。而今,各种教学手段方便快捷而且先进,为数学的理论学习提供很好的材料。所以我们要从心理上消除学生的恐惧感。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的感受与体验。 三、激发兴趣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初中生学习数学学习兴趣仍然极为重要,为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案时,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教师要注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广阔资源,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我们要把数学理论游戏化,简单化,兴趣化,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学生学习的情趣自然用了,态度就会改变,从而好而乐之,让自己的思维逻辑更加严密,让自己的大脑更加聪慧。 例如,在圆的相切,相交等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移动操作,把圆的位移变化用不同的色彩表示,学生直观地从不同的角度,用法同的方法发现并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学习 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数学学习方式,是我们教师的职能工作目标。教师要体验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与学生和善对话,打破那种沉闷、严肃的教学活动方式,激活师生互动激情。因此,学生的地位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探求;相应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授、教导,而更多地是去鼓励、辅助、参考;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单纯的教与学为纽带,而是以知识为内容,情感交流为方式;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鸭,而是要激活思维,学生学习的灵感多是在积极辩论中闪现。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数学课本是学生的,学具也是学生的,每次学习任务也是学生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助手,想学到更好的知识就要靠学生自己。自然,课堂的组织教学仍然很重要,关键是营造一个开放的、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堂气氛,更是主动探索知识的必要条件。 五、关注学生数学技能的成长 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联系生活实际,以便于应用和指导生活。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知,学习数学知识就是为了用知识,这实际上是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过程。新课标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建筑,水利,渔业,金融,军事等方面的数学问题,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要知识,如果数学教学仍闭门造车,坐视不理,不管实际应用,恐怕会耽误学生,减缓适应社会的脚步,导致人才浪费。如利用多媒体可以展示,各种建筑物的外观,让学生观察其包含的数学原理,力学原理,光学原理,电学原理,声学原理等。假如让学生自己设计建筑又有那些新的突破和创新;设计汽车外观;设计运动员训练日程安排;设计投篮的科学分析图等。常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深刻地领会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重要性,学数学的巨大价值,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技能”,养成“数学生活”习惯,形成螺旋式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心理特征、文化修养、智力水平、性格特点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