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
- 格式:ppt
- 大小:2.33 MB
- 文档页数:2
2019-2020学年度冀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习题精选第1题【单选题】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我国近代化的两次重要探索,这两次变革的共同之处是( )A、都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B、都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C、都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D、都采取了暴力斗争的方式【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19世纪,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此文中“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分别是指(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D、五四运动、戊戌变法【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在历史长河中,重大的历史事件往往由重要的历史人物来领导、推动。
下列关于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连线正确的是( )A、左宗棠──鸦片战争B、梁启超──洋务运动C、孙中山──辛亥革命D、李鸿章──戊戌变法【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新青年》B、《新青年》和北京大学C、《申报》D、北京大学【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如图为上海轮船招商局,1872年北洋大臣李鸿章操办,1873年1月在上海成立,规定官督商办,招商集股。
它是在下列哪一口号下进行的( )A、自强B、求富C、科学D、民主【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史学界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主要在于( )A、兴办了新式学堂B、建立了三支海军C、创办了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D、建立了外交机构【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图是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工匠制造的铁甲舰“平远号”。
制造此舰的目的是( )A、发展资本主义B、维护清朝统治C、发展海外贸易D、进行科学考察【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1998年是北京大学的百年诞辰,这所大学的前身是百日维新时创办的( )A、京师大学堂B、两江师范C、商务印书馆D、北洋水师学堂【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2015年是新文化运动100周年,新文化运动高举和的大旗,促进人们更加积极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中国经济近代化曲折发展作者:夏克传来源:《广东教育·高中》2008年第01期知识梳理中国经济近代化分为前期与后期两大阶段(以新中国成立为标志)1. 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①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近代化艰难起步。
原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与洋务运动的刺激。
②19世纪末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
原因:外国资本输出和清政府放宽限制。
③民国初年民族工业迎来短暂的春天。
原因:辛亥革命的推动、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群众爱用国货运动与民族资本家实业救国思想。
④20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末,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原因:四大家族对工业的垄断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与战争破坏。
从中可以看出,每当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放松对民族工业的压迫,或为了自身的利益提供有利的政治经济环境时,民族工业就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其他时期则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
由此可见:阻碍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的主要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从根本上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2.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对工业化的政策①建国初期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
②1953年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1953~1957年执行以发展重工业,建立工业化为基础为目标的一五计划。
初步建立起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1953~1956年对民族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民族工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③50年代末至70年代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文化大革命等使工业化建设受挫。
④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辉煌成就,建成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总的来说,新中国成立后,推翻了压在民族资本主义头上的三座大山,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治经济环境。
同时考虑到民族资本主义在民主革命过程中的地位与贡献,国家一般采取积极扶持的政策,使民族工业得以发展。
上世纪50至70年代,由于中共的极“左”错误,造成民族工业发展的挫折。
一、选择题1.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自强”的具体做法是创办A.轮船招商局B.汉阳铁厂C.湖北织布局D.江南制造总局2.1900年4月以后,直隶保定城内的坛口“日盛一日”,并且竖起“保清灭洋”旗帜,教堂“无论天主、耶稣悉付一炬”。
这里描述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D.新文化运动3.小华同学在图书馆读到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中的段文字:“变则能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他据此判断康有为主张A.实行洋务运动B.推行维新变法C.进行暴力革命D.开展新文化运动4.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
这说明戊戌变法()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5.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中国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有史学家认为洋务运动开动了近代化的列车。
这种说法的依据在于()A.洋务运动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B.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C.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D.洋务运动创办了一大批近代工业企业6.与《南京条约》相比较,《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这是因为()①割让的领土面积大大增加②赔款的数目大大增加③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④使外国资本在中国设厂“合法化”A.①②③B.①⑧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7.1903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汉人在聊天。
张三说:“我从天津海口经过,看到了大沽炮台。
”李四说:“我从山海关经过,看见清军在巡逻。
”王五说:“我想在东交民巷买一所宅子,结果被外国兵赶了出来。
”贺六说:“我看到义和团势力发展到北京地区。
”他们所说的话正确的是()A.张三B.李四C.王五D.贺六8.“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
八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近代文化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变迁【学习目标】(1)以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
(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3)知道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自主预习】1.:___ _年京师大学堂成立。
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它的开办,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1904年,清政府颁布_ ___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实行的学制。
年清政府宣布废止科举制度。
2.19世纪70年代,《申报》在创刊。
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份。
是的先驱。
年,商务印书馆在创办。
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
3.19世纪______,传人中国。
作用:保留_________真实证据。
:_ ___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放映电影。
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电影《》。
这是一部京剧艺术记录片.它揭开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序幕。
20世纪_____年代,中国电影业初具规模。
年月,颁布剪辫令,去旧俗,做___________的新国民。
颁布法令,革除等前清官场的称呼,规定政府的职员相互之间__ __。
民间普通称呼改为或_ ___。
这些规定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男士:流行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女士服饰:_______逐渐流行,是现代中式旗袍的雏形。
【交流探究】(题目来自连云港中考试题)近代中国教育的变革,是近代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写道:“先生(康有为)以为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急迫)于教育。
”请回答:康有为对发展教育持什么态度?简述“百日维新”在教育方面的措施。
(2)严复在《论教育与国家之关系》(1906年)中说:“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导论课程标准1、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2、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3、以张謇举办实业为例,初步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4、以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例,了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5、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6、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
7、知道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8、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中国近代化的艰难探索教学难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影响课程核心知识点梳理1、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
结果: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影响: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维新变法:康有为、梁启超领导“公车上书”,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
1898年6月光绪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戊戌变法开始。
持续了103天失败,又称“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3、辛亥革命:孙中山成立中国同盟会,并把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成为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4、新文化运动: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人,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
中国近现代化历程艰难曲折的原因探析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持续了百年以上,而且不是一帆风顺的。
想要了解其中艰难曲折的原因就必须明白什么是近代化。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发展科学技术,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
近代化还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等领域渗透,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世界近代化运动随着各国工业革命的胜利而开始,中国也顺应了世界近代化的潮流开始了自己的近代化进程。
西方世界的近代化又称资本主义化。
但是中国的近代化发展与西方国家有着巨大的不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近代化具有明显特色。
近代中国前80年近代化可称为资本主义化;后30年又增加新的内涵,即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为社会主义开辟道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为什么中国的近代化会如此不同,会如此曲折,难以迅速发展?这是因为中国的近现代化是被动的,鸦片战争以后,为了抵抗外敌,救国救民,一些中国人开始盲目的照搬西方文明形式发起近现代化运动。
可是,在无法处理国内外各种矛盾的情况下,中国的近现代化的发展是曲折的,是很难快速发展的。
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一)起步阶段(1840-1895)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主要是学习以科技为核心的西方物质文明阶段;这一阶段近代化还停留在经济领域,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工业到民用工业、由国营工业到民营工业的历程,并逐渐向教育领域国防领域渗透。
(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从甲午战争到大革命失败,主要是政治制度的变革阶段;这一阶段经济工业化迈出一大步,政治民主化开始并有突破,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结合。
(三)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从国共十年对峙开始到解放战争胜利,主要是近代化的艰难发展时期。
这一阶段中国近代化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为尖锐复杂的情况下,缓慢发展。
[1]从上面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是异常的曲折,我们既要处理国内的各种事宜,又面临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干扰,而且还缺少必须的科技实力人才,人民的思想没有得到解放,近代化的发展十分艰难。
课时作业4 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年)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2·南充市高三三模]下图为1800~1850年间中国白银、制钱购买力的折线变动图。
其中,1835~1850年间两者的购买力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趋势,可推知当时中国( )A.传统制钱丧失竞争力B.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C.中外经济联系的加强D.白银开始成为主要流通货币2.[2022·眉山市高三三模]鸦片战争期间,中英两国年均财政收入和军费情况:以上数据说明,鸦片战争( )A.人均军费与战局无关B.清政府的战败有必然性C.无法从经济角度解释D.军费数量与战局负相关3.[2022·昆明市高三模拟]《天津条约》规定:“此次新定税则并通商各款,日后彼此两国再欲重修,以十年为限,酌量更改。
”1868年,清政府主动派出以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为首的使团出洋与各国交涉修约事宜,同时任命英国人柏卓安及法国人德善参与交涉。
材料表明( )A.清廷主动接受近代外交体制B.西方国家积极支持中国修约谈判C.清政府面临的外交环境艰难D.贸易谈判是当时中外交涉的重点4.[2022·成都市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在中西砥砺的初始阶段,西方人由于语言不通,“一切事物惟华籍买办是赖”,在交往中买办们逐步学会了办企业的新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并在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财富后,不去买田置地,而去投资近代企业。
这一状况( )A.推动传统经济模式转型B.表明列强开始对华资本输出C.催生了民族工业的产生D.导致了小农经济彻底地瓦解5.[2022·遂宁市三模]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中国与美国是当时英国最大的两个经济市场……英国本可能介入美国(内战)以重启棉花贸易,但却选择投入中国的内战。
事后英国首相会把介入中国一事,当作英国为何得以在不干预美国内战下仍能熬过经济崩溃的原因。
或者换句话说,英国靠着对中国内战放弃中立,才得以对美国内战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