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第7课 戊戌变法冀教版课后辅导练习二十三
- 格式:docx
- 大小:1.53 MB
- 文档页数:15
2019-2020年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学习主题近代化的起步第7课辛亥革命川教版课后练习第四十三篇第1题【单选题】“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
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
”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A、戊戌变法时期B、新文化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五四运动时期【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救国。
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A、挽救中华民族B、实行君主立宪制C、推翻清朝政府D、建立民主共和国【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在某校八年级(8)班历史课上,同学们围绕中国近代化的有关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下列李伟同学的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B、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C、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D、新文化运动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你认为把皇帝拉下马的是下面哪一个人( )A、谭嗣同B、康有为C、孙中山D、陈独秀【答案】:【解析】:有以下四部反映中国近代历史的影视作品,请你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向同学们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 )①《武昌起义》②《鸦片战争》③《大决战》④《开天辟地》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④②①D、②④①③【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2016年11月12日是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下列事件与孙中山先生无关的是( )A、宣告中华民国成立B、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剪辫令C、发动和领导武昌起义D、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答案】:【解析】:2010年5月23日上午,孙中山铜像回迁揭幕仪式在南京市新街口广场隆重举行。
孙山先生受世人敬仰,其丰功伟绩有( )①建立中国同盟会②提出三民主义③亲自发动武昌起义④成立中华民国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不属于三民主义内容的是(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19世纪初,大部分的妇女都缠足,到了民国这一陋习逐渐消失,促动缠足陋习开始改变的重要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新中国成立D、改革开放【答案】:【解析】:第10题【问答题】南京,见证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沧桑与巨变。
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知识管理】知识点1义和团运动兴起:义和团活动于、一带。
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活动的猖獗,逐渐由反清转变为反帝斗争组织。
发展:清政府为利用义和团,以“”代替“”,并承认其合法地位。
1900年夏,义和团控制了地区。
口号:义和团曾提出“”的口号,既有反对的斗争意志,又具有的落后性,同时反映了义和团对的本质认识不清。
知识点2抗击八国联军八国联军侵华:年6月,为镇压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的率领下,发动了侵华战争。
抗击八国联军:义和团在一带狙击敌人,八国联军被迫撤回天津。
同时,各国联合舰队攻占大沽炮台,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对外宣战。
义和团在北京围攻和使馆区,在天津火车站展开激战,并炮轰紫竹林租借。
天津保卫战中壮烈殉国。
义和团运动结果:1900年8月14日,联军攻陷北京。
慈禧太后携西逃,途中请求八国联军“助剿”。
在势力的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但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中国的野心。
知识点3《辛丑条约》的签订签订: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等11国签订。
主要内容:清政府赔款白银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活动;清政府拆毁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班列六部之前。
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庞大、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社会的深渊。
【基础过关】知识点1义和团运动1.“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
”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A.清政府的统治腐朽B.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C.贪官恶霸横行乡里D.贫苦农民富有斗争精神2.“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通过这一歌谣,可以分析出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 ) A.反帝爱国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反封建的农民运动D.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3.有一公司筹拍有关义和团的电影,下列哪一情节不符合...历史事实( )A.义和团张贴文告,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B.义和团捣毁教堂、拆毁铁路C.盛行于广东一带,打出“扶清灭洋”口号D.1900年夏,义和团已控制了京津地区知识点2抗击八国联军4.“这一年,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第7课戊戌变法冀教版复习特训-含答案解析第三十一篇第1题【单选题】近日人民网推出“中国高校影响力排行榜”,北京大学名列榜首。
它的前身是维新变法期间创办的( )A、京师大学堂B、经世学堂C、时务学堂D、京师同文馆【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有人将1895年春一群举人的行动当作近代中国的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运动”。
这次行动是( )A、强学会成立B、《万国公报》创办C、公车上书D、百日维新开始【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近代史上哪位清朝皇帝“富有青年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 )A、康熙帝B、道光帝C、光绪帝D、宣统帝【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历史人物往往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下面能正确说明中国近代化历程顺序的是( )A、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B、张之洞、康有为、李大钊、孙中山C、林则徐、孙中山、李鸿章、康有为D、统一战线的道路【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我们长大后,考上知名大学是有志青年的美好愿望,你说北京大学是我国历史上哪个事件留下的产物( )A、洋务运动B、百日维新C、新文化运动D、辛亥革命【解析】:第6题【单选题】严复译著《天演论》中提出“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启发了当时的中国知识界去探索、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制度。
近代中国从制度上学习西方始于(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1895年春,在北京联合应试举人给光绪皇帝上书请愿的主要人物有( )①林则徐②邓世昌③康有为④梁启超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第8题【判断题】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南昌起义、五四运动都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9题【材料分析题】根据你对中国历史上教育发展的了解,回答下列问题:我国科举制的正式诞生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科举制发展到哪个朝代得到了完善?洋务运动期间,受西方影响,洋务派创办了什么形式的学校?请写出中国近代最早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的名称。
教学资料范本【2019-2020】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案新人教版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课题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备课时间课节累计1节科目历史班级课 时1课时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八国联军侵华的经过;理解义和团运动中的口号——“扶清灭洋”;理解《辛丑条约》签订的内容和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分析义和团运动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培养学生抓住主要矛盾、一分为二地分析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逐条分析《辛丑条约》的危害,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分析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揭露八国联军破坏和掠夺中国国宝、践踏中华文明的罪行,使学生永远牢记国耻、国难,树立振兴中华的坚定信念二、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义和团运动和“扶清灭洋”;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教学难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三、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学时间教学手段(一)启:回顾旧知1.维新变法拉开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列举一些著名的学会和报刊?他们宣传了哪些思想观点?3.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利用义和团运动的视频导入新课。
(二)读:导学提纲1.义和团是由哪些组织发展起来的?义和团提出的口号是什么?2.如何认识“扶清灭洋”的口号?清政府对议和团的态度有什么转变?3.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原因、时间、过程和结果?4.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犯下哪些罪行?5.义和团运动的结果?6.《辛丑条约》的内容、危害和影响?根据导学提纲中的问题自主阅读教材。
(三)议:讨论导学提纲中第5题和自主阅读中没有解决的问题。
(四)知:一:义和团运动1.教师讲述: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时,主要用了三种手段:鸦片、枪炮、十字架。
自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欧美的天主教、耶稣教和沙俄的东正教,依靠不平等条约和大炮的保护,先后向中国派遣传教士,到19世纪末已达三千三百多人。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人教部编版习题精选第八十三篇第1题【单选题】“中国带着首都被外敌占领的耻辱进入了20世纪。
我们苦难深重的祖国啊,在穷凶极恶的列强面前,赤裸着孱弱的身躯。
”与这段材料相关的史实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图《扯线木偶》漫画,讽刺了清政府已变成“洋人的朝廷”。
这一创作根植于( )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第3题【单选题】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了种种特权,它像一条条屈辱的绳索,严重地阻碍、破坏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下列不平等条款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协定关税②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③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③①②【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中国近代割地和赔款最多的条约分别是( )①《南京条约》②《爱珲条约》③《北京条约》④《辛丑条约》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解析】:第5题【单选题】清政府被迫赔款最多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1889年5月,出使美国的清朝政府大臣张荫恒奏请清政府以长方形黄色龙旗为国旗,旗面黄色为满族的代表色,旗上的龙则象征皇帝。
这面国旗于1900年在全国开始悬挂,直至清朝灭亡,黄龙旗在全国悬挂之际,正值国家危难之时。
这里的“国家危难”是指( )A、鸦片战争爆发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清政府割台湾给日本D、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答案】:第7题【单选题】最能说明《辛丑条约》中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条款是( )A、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是( )A、《辛丑条约》的签订B、《马关条约》的签订C、《南京条约》的签订D、《北京条约》的签订【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答案】:【解析】:第11题【填空题】1901年《马关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第7课戊戌变法冀教版课后辅导练习二十三第1题【单选题】康有为上书光绪帝指出:“汽机所成,倍人力者三十,故其国(英国)富强之力,亦倍三十……吾国土地人民十倍于彼,而富强力三十倍,则亦三倍于我,故吾幸未灭,而为彼所弱,可比较而得之矣。
”据此可知,康有为( )A、认为器物不如人是中国衰败的根源B、对西方认识有限C、极力鼓动光绪帝效法西方人变法图强D、科学解释了中国积弱而未亡的原因【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
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
前车之辙,可以为鉴。
”“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
由此可知他主张( )A、学习西方、发展技术B、变法维新、救亡图存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1898年,一位清朝官员的元老气急败坏的对康有为说:“变法、变法,你可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这位元老级的官员应属哪一派( )A、顽固派B、维新派C、革命派D、激进派【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领导“公车上书”这一运动的主要有( )A、康有为、梁启超B、康有为、李鸿章C、梁启超、左宗棠D、左宗棠、李鸿章【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学完有关日本明治维新后,就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进行了比较,列出了下列共同点。
你认为不恰当的是( )A、都以失败而告终B、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C、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D、都在文化教育方面采取了重要措施【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戊戌变法运动的实质是( )A、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的斗争B、开明地主与顽固官僚的斗争C、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D、西方文化与传统儒学的斗争【答案】:【解析】:第7题【材料分析题】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无数中华儿女前赴后继,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探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自称大清“裱糊匠”,他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材料二: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提出)皇帝仿效亚历山大二世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材料三: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事件,“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飞跃,它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在中国绵延几千年并被奉若神明的君主专制制度,破天荒地宣布了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从而扫清了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障碍,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其政治意义是决不能低估的”。
材料四: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材料五: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
”材料六:1990年,中央决定“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
2004年,中央“希望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现代化大都市”。
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
结合所学回答,李鸿章“一辈子”“勉强涂饰”、“裱糊”大清的用意何在?客观上说,他的“裱糊”活动并非完全“虚有其表”,这是为什么?结合所学回答,材料二中在康有为推动下,皇帝终于“宣布变法”,这次变法被称为什么?这次变法有何积极作用?根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
结合材料四说明在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和刊物分别是?结合所学回答,催生中国企业1992年和2001年两次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什么?依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海浦东在改革开放中的地位。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的认识。
【答案】:【解析】:第8题【材料分析题】八年级某同学以“探寻中国救亡图存、富民强国之路”为主题,通过网络等手段搜集到以下资料,设计出相关问题,请你与他一起进行探究。
材料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近下,坠入屈辱、彷徨与困惑之中。
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二:1972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
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最壮丽的篇章。
请回答: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事件?材料二中所述的“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这条道路是以谁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开创的?材料三中所述的“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指什么道路?这条道路是以谁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开创的?纵观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探寻中国救亡图存、富民强国之路”的历程,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答案】:【解析】:第9题【材料分析题】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
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
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材料三: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目的和民用企业的特点。
材料二中,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的关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辛亥革命“将树砍断了”的含义。
在辛亥革命结束后的十年内,中国人民为了清除材料三中所说的“树墩”,进行了哪些努力?【答案】:无【解析】:第10题【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减少十五万匹。
材料三:材料四: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五:请回答:材料一、二反映了清政府中什么派别的活动?从材料二来看,他们的活动有什么作用?""材料三中的俩人领导了什么运动?他们的政治主张是什么?""材料四是什么运动的成果?此运动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材料五涉及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国近代化道路探索过程的什么特点?""【答案】:【解析】:第11题【综合题】阅读谭嗣同的绝命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请回答:“有心杀贼”的贼指的是谁?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我们应该向谭嗣同学习什么?【答案】:【解析】:第12题【综合题】[探索之艰]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前赴后继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是洋务派创办的重要军事工业,为解决经费,又举办民用企业,后来才允许官民合办,官督民办,民族资木主义开始发展。
可见洋务运动根本目的是什么?但客观上又起到了什么积极的历史作用?图二中谭嗣同是戊戌变法的重要代表人物,变法失败后,他英勇就义,欲以自己的血来警醒国人,变法起到了怎样的“警醒”作用?图三中的孙中山被后人尊为“国父”,为什么?图四反映了五四运动宏大场面。
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第一场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
“起点”的含义是什么?五四运动起初遭受挫折,学生被捕,但迫于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压力,北洋政府被迫释放学生,这与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有何关联?【答案】:【解析】:第13题【综合题】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历经了无数苦难.虽然多遭受外强入侵,但每到历史的危急关头,总有千千万万仁人志士,凭着一颗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抛头颅,洒热血,誓死抵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统一.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年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凯歌.请回答:请列举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中国遭受外强入侵的两个例子.近代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富强进行了哪些斗争?请举出四个典型事件。
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了什么基本方针?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学习了中国近代史后,你有什么启示?【答案】:【解析】:第14题【综合题】观察下列图片:请回答:上述图片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这些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述历史事件体现了中国近代化道路探索过程的什么特点?【答案】:【解析】:第15题【综合题】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中国半殖民地社会逐渐形成,同时,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探索。
阅读下列年代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请回答: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请你用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怎样逐渐形成的?图片A属于哪一类型的企业?图片B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
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
上述历史情境,最可能出现在图片ABCD所反映的哪一时期?【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