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学基础-盈亏分析模型
- 格式:ppt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25
盈亏平衡演示分析模型一、模型原理:假设:企业产品销售单价为p,销售量为x,企业产品销售为y;企业的固定成本为a,单位变动成本为b,企业总成本为c;则有(1)y=px(2)c=a+bx于是达到盈亏平衡时,则有px= a+bx,则x= a / (p-b)px= a p / (p-b) =a / (1-b/p)= a / (1-bx/px)于是可以得出如下公式:①按产品销售量计算: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产品销售单价-单位产品变动成本)②按产品销售额计算: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1-变动成本/产品销售收入)=固定成本/(1-变动成本率)例如:企业产品销售收入1亿元,企业的固定成本3200万元,变动成本6000万元;则企业盈亏平衡点销售额=3200 /(1-6000 /10000)=3200 /0.4=8000(万元)盈亏平衡点的基本算法:假定利润为零和利润为目标利润时,先分别测算原材料保本采购价格和保利采购价格;再分别测算产品保本销售价格和保利销售价格。
二、模型首页图形界面说明:1、固定成本的项目F1…可以增减,项目初始值是根据指定期间报表数字得出的,在附页显示报表数字,也可以修改;2、可变成本变动的项目可以增减C1..,项目初始值是根据指定期间报表数字得出的,在附页显示报表数字,不需要修改,是随着首页指针值变动的;3、变动成本直接材料等是直接材料价格和销售数量的乘积(=C1X。
)4、单价P、销售量X项目初始值是根据指定期间报表数字得出的,在附页显示报表数字,也可以修改;5、销售量为X时,利润盈亏= PX-(∑F+∑CX)6、当销售收入PX等于成本总额时,盈亏平衡(即利润为零),仪表盘为销售数量x= ∑F / (p-∑C)二、模型首页图形界面1.灰色为按钮;2.浅绿色为数据区域;3.单位:元(可以调整)4.点击调整后,数据区域可以修改;5.单击保存后,首页图像数据按修改后的数据调整;6.生成报告,可以生成图片到WORD或PPT上(输出:图、表、文字部分为:销量为X时,价格为P时,盈利YY元;售价等于P时,盈亏平衡销量为X),或者可以导出到EXCEL;7.固定成本项和变动成本项可以根据报表项目任意增加或删除(表体可以直接用EXCEL形式,如:可以用自定义表);。
盈亏平衡分析模型盈亏平衡分析模型是一种管理工具,用于确定企业在销售特定数量的产品或服务后是否能实现盈利。
通过盈亏平衡分析模型,企业可以确定其销售量、产品价格以及成本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以便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本文将深入介绍盈亏平衡分析模型的原理、应用和优势,并且提供一些案例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1.销售收入=销售量×单价:销售收入是企业通过销售产品或服务所获得的收入,它取决于销售量和产品价格。
销售收入越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
2.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成本是企业为生产和销售产品或服务所发生的费用。
固定成本是不随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费用,如租金、工资等;可变成本是随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费用,如原材料成本、销售费用等。
3.利润=销售收入-成本:利润是企业在销售产品或服务后所获得的剩余金额。
利润越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
4.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单价-可变成本):盈亏平衡点是指企业销售产品或服务的数量,使得销售收入等于总成本,即利润为零。
在盈亏平衡点之前,企业会亏损;在盈亏平衡点之后,企业将实现盈利。
应用案例为了更好地理解盈亏平衡分析模型的应用,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案例:假设家咖啡店每杯咖啡的售价为10元,每杯咖啡的可变成本(如咖啡豆、杯子等)为2元,而每天的固定成本(租金、工资等)为100元。
根据上述数据,我们可以使用盈亏平衡分析模型来计算该咖啡店的盈亏平衡点。
首先,我们计算每杯咖啡的毛利润(销售收入-可变成本):10-2=8元。
然后,我们计算盈亏平衡点:100/8=12.5杯。
这意味着该咖啡店每天需要销售至少12.5杯咖啡才能达到盈亏平衡,即实现零利润。
如果销售量低于12.5杯,咖啡店将亏损;如果销售量高于12.5杯,咖啡店将实现盈利。
优势1.决策辅助:盈亏平衡分析模型可以为企业的决策制定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通过对销售量、产品价格和成本结构的综合分析,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哪些因素对盈利能力的影响最大,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盈亏平衡分析模型盈亏平衡分析模型是一种常用的财务分析工具,用于研究企业在特定的经营或投资条件下,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平衡关系。
通过这种模型,企业可以预测在不同经营规模或不同投资水平下,自身的盈利水平和亏损状况,从而做出明智的决策并制定有效的战略。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盈亏平衡分析模型及其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
一、基本概念盈亏平衡分析模型基于基本的收入和成本平衡原则。
它将企业的总收入分为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部分。
可变成本是与业务量成比例变化的成本,如材料成本、直接人工等。
固定成本则是相对稳定且不随业务量变化的成本,如租金、管理费用等。
通过盈亏平衡分析,我们可以找到一个特定的业务量水平,使得企业的总收入恰好能够覆盖所有成本,实现盈利。
二、建立模型建立盈亏平衡分析模型需要以下步骤:1.确定业务量:首先定义企业的业务量范围,这通常是基于企业的历史数据和市场潜力来确定的。
2.确定成本结构:将企业的总成本分解为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
这需要详细分析企业的成本构成,并考虑各种成本因素。
3.绘制收入曲线:根据业务量和成本结构,计算出企业在不同业务量下的总收入。
通常,总收入曲线是一条直线,其斜率等于产品的价格。
4.绘制成本曲线:根据业务量和成本结构,计算出企业在不同业务量下的总成本。
成本曲线通常是一条凹形曲线,其斜率在业务量增大时逐渐减小。
5.找到盈亏平衡点:在收入曲线和成本曲线之间找到一个交点,该点对应的业务量即为盈亏平衡点。
在这一点上,企业的总收入恰好能够覆盖所有成本,实现盈利。
三、应用场景盈亏平衡分析模型的应用场景广泛,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1.制定销售目标:通过盈亏平衡分析模型,企业可以制定合理的销售目标,并评估实现这些目标所需的资源和投入。
2.优化生产计划: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能力,利用盈亏平衡分析模型调整生产计划,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3.投资决策:在投资决策中,企业可以利用盈亏平衡分析模型评估不同投资项目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从而做出明智的决策。
预算模型——各产品盈亏平衡分析
一、背景知识
1、固定费用、变动费用
基于弹性假设,将费用区分成两种:一类费用随着总量的变化而变化,称为变动费用,如产量增加原材料也增加、销售增加2%业务提成增加2%;另一类费用不随总量的变化而变化,如产量增加折旧不变、销售增加底薪不变。
固定费用与变动费用是在特定时期内人为的一种区分,条件改变时分类办法会发生变化。
在一个相对比较长的时期内,所有的费用都是变动的,比如折旧随着机器的购买而改变,底薪随着人员的增加而改变。
2、盈亏平衡分析
基于弹性假设理论,计算边际效益、计算盈亏平衡点。
3、敏感性分析
各项因素对经营结果的影响力是不一样的,敏感性分析的目的就是为了发现最敏感的因素,并对之进行重点的监控
二、过程说明
1、确定经营目标
根据2009年1-10月数据,分析不足(A产品投入产出比为负数),提出2010年全年收入目标。
2、盈亏平衡分析
逐产品进行盈亏平衡分析,确定盈亏平衡点,确定为实现2010年收入目标需要投入的各项直接费用,并预测可能实现的毛利及利润贡献。
3、产品经营目标汇总表
将各个盈亏平衡分析结果反馈到经营目标总表之中(用简单的公式进行链接),实现经营情况纵览。
4、间接费用
确定间接费用投入计划。
5、利润表
汇总形成利润表,并进行预算检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