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伦斯 布洛克作品一览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2
劳伦斯编辑本段人物生平劳伦斯出生于矿工的家庭,没有名门望族的声誉,也没有名牌大学的文凭,他所拥有的仅仅是才华。
天才,用这个词来形容劳伦斯是恰当的,当时的英国社会很注重人的出身、教养,社会上还弥漫着从维多利亚时代以来的清教徒风气,生长在这个时代里的劳伦斯是与众不同的,有史以来的劳伦斯评论第一人——福特·马多克斯·休弗就这样评价他:他是个天才,是“浸透情欲的天才”。
英国人理查德·奥尔丁顿的这本《劳伦斯传》从他的《儿子与情人》写起——这是一本被普遍认为具有自传性质的劳伦斯名著。
D.H.劳伦斯的父亲阿瑟·劳伦斯是一位矿工,他所受的教育仅仅够他艰难地读报纸,而他的典型的生活方式是:在滚滚的炊火前,一边烤早餐腊肉,用面包接着腊肉上滴下来的油,断断续续地读着当天的报纸。
母亲莉迪亚则是一位经过良好教育的女子,她读了很多书和诗歌,崇尚思想,喜欢和有教养的男人讨论宗教以及哲学、政治等问题。
这样的一个家庭是十分不和谐的,父亲喜欢和矿工们去喝上几盅,喜欢纵欲享乐;母亲却一生戒酒,古板拘谨。
D.H.劳伦斯生活在家庭的飘摇之中,他所记得的是家门外的沃克街上白腊树的树枝在大风的呼啸中发出尖叫声,与家里母亲的尖声争吵、父亲的雄壮的男人声音和咒骂声混合在一起。
在这样的家庭中,他身体孱弱,敏感,富观察力,记忆力极佳,同时——为母爱所控制着。
《儿子与情人》中有他童年、少年生活的影子,书中的母亲成功地阻碍了儿子与米丽安姑娘的爱情,并为自己“胜利了”而额手称庆。
在这里,如果儿子摆脱不了恋母情结,他就无法真正地恋爱。
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则因公然违背了时代风气而遭禁数年,直到不久之前,人们才认识到该书的价值,并把它翻译成多种文字、拍成电影广泛流传。
劳伦斯的书语言优美,气势恢宏,但除了《虹》在末尾勾勒出一幅彩虹似的带着希望的远景以外,其余的书都显得色调暗淡,冷漠,构成了一种独特的劳伦斯式的色彩。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一、生平与创作劳伦斯(1885-1930),英国著名小说家、诗人。
《白孔雀》(1911)、《儿子与情人》(1913),《虹》(1915),《恋爱中的女人》(1921),《查泰莱夫人的情人》(1928)。
这些小说的核心内容,都围绕两性关系展开,批判资本主义现代文明对人类的自然本性摧残和压抑,从而把两性关系作为探索人类灵魂的方式,并且把两性关系的和谐视为解决社会矛盾的根本出路。
二、劳伦斯与色情小说、弗洛伊德1、劳伦斯与色情小说色情小说的特征:其目的在于宣扬赤裸裸的性行为,露骨而具体地描写同性恋的性行为或者其他性变态有关的暴力、虐待、侮辱行为,展现纯粹色情的形象,挑动人们的性欲,缺乏审美价值的小说。
它极易使读者产生性联想、性幻想或者引发性冲动,甚至会出现违反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性行为,以排遣性的冲动,从而造成性犯罪,因此为法律所严格禁止。
劳伦斯的小说中虽然描写两性关系,但是其两性关系的描写中有着丰富的社会哲理内涵和社会心理探索的内容。
两性关系是情感和思想的冲突、碰撞和交融的过程,并非单纯的性冲动;也不是强调男性或女性争夺性别权力的场所,是生命活力尽情挥洒的心灵领域。
从这个方面看,劳伦斯将社会矛盾的发展化约为两性关系的冲突、斗争与和谐。
2、劳伦斯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1)劳伦斯的主题有恋母情结。
但是这种恋母情结更多地来自母亲受到父亲情感伤害后的移情行为,最终带来的是下一代的精神扭曲与畸形。
如《儿子与情人》、《可爱的夫人》中罗伯特对母亲波琳的畸形之恋等具有一定社会批判内容。
然而劳伦斯的作品最终表现的是这些主人公如何挣脱恋母情结、走向自我与幸福的精神成长历程。
(2)劳伦斯描写性本能。
从这个方面接受弗洛伊德思想。
但是在性本能与社会规范的关系上,劳伦斯并不将性本能视为混乱无序的性冲动,需要服从现实原则,并遭到超我的压抑,而是将性本能作为没有受到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玷污的最美好的人类自然本性。
豆瓣读书9分以上书单豆瓣读书9分以上书单1、詹姆斯.M.凯恩《邮差总按两遍铃》詹姆斯.M.凯恩的《邮差总按两遍铃》以及《双重赔偿》都是经典的黑色小说,而前者更加出色,可以算是最具文学性的类型小说之一,同时极具宗教感,饱含怜悯。
想改变自己命运的情侣,几乎带着一种天真,笨拙的杀了人。
而当人犯下罪行之后,上帝便远离了他们,爱与信任皆被摧毁。
结局让人难过:爱是如此无力,脆弱的人通不过考验。
2、约翰.勒卡雷《柏林谍影》约翰.勒卡雷的小说《锅匠、裁缝、士兵和间谍》以超级豪华阵容拍成电影之后,再次唤起了读者对他的阅读热情。
在《柏林谍影》中,著名的史迈利还只是一个幕后人物,主角仅仅是个无名小卒,一个落魄的间谍,他所献身的东西那么虚无和不可靠,而意料之外的爱情也成了陪葬品。
冷酷,无情,却有一种异样的温柔。
3、安吉拉.卡特《明智的孩子》安吉拉.卡特是文字上的“朋克女巫”,语言和情节皆很奇诡,汪洋肆意。
这本书算是最成熟最好读的安吉拉.卡特作品了,疯狂而快乐的两姐妹的家族史,开头就很棒:“大家早,我自我介绍一下。
我叫朵拉.欠思。
欢迎来到错误的这一边。
”错误,毫不在意的各种错误,疯狂又快乐。
顺带提一下:这本书经常被称作女性版的《百年孤独》。
4、保罗.奥斯特《隐者》还是应该读一读保罗.奥斯特的,他就跟村上春树一样,让你知道所谓“讲故事”在某种程度上是比“写作能力”更需要天赋。
他写得不是那么经典文学,但他大部分的书都非常好看。
有些破绽,当然,但还是很好看。
这本《隐者》算是写得相当成熟的一本了。
5、劳伦斯.布洛克《八百万种死法》不能不提劳伦斯.布洛克,他塑造的酒鬼侦探马修的形象,简直像是行走在黑色纽约的一个潦倒诗人,又带着轻微的血腥气。
《八百万种死法》是他最经典的代表作,也最好看。
同时,这也是写给纽约的别致情书。
6、杜鲁门.卡波特《冷血》杜鲁门.卡波特在《冷血》中展现了令人惊叹的毅力,以对细节和情绪无可指摘的斤斤计较,写出了这本恰似虚构小说的“非虚构作品”。
wrence劳伦斯介绍及作品欣赏劳伦斯(1885-1930),英国当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是20世纪英国最独特和最有争议的作家,被称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劳伦斯生于诺丁汉郡的一个煤乡,父亲是煤矿工人,母亲当过小学教师。
劳伦斯受母亲影响很大,这在他一生的作品中都隐约可见。
16岁中学毕业以后,劳伦斯弃学两年,当过职员和小学教师。
在大学读书时,劳伦斯开始了第一部小说的创作,到1911年定名《白孔雀》出版。
从此,他放弃教师职业,专门从事创作。
劳伦斯对当时英国生活中的工业化物质文明和商业精神感到厌恶,为了逃避现实,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国外度过的,先后到过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墨西哥,后来在欧洲大陆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于1930年因肺病在法国南部去世,享年44岁。
在近20年的创作生涯中,劳伦斯为世人留下了十多部小说、三本游记、三本短篇小说集、数本诗集、散文集、书信集。
小说代表作有《恋爱中的女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虹》、《儿子与情人》等。
文摘Itwasobviousinthemtoothatlovehadgonethroughthem:thatis,thephysica lexperience.Itiscuriouswhatasubtlebutunmistakabletransmutationitmakes ,bothinthebodyofmenandwomen:thewomanmoreblooming,moresubtlyrounded,he ryoungangularitiessoftened,andherexpressioneitheranxiousortriumphant: themanmuchquieter,moreinward,theveryshapesofhisshouldersandhisbuttock slessassertive,morehesitant.Intheactual***thrillwithinthebody,thesistersnearlysuccumbedtothes trangemalepower.Butquicklytheyrecoveredthemselves,tookthe***-thrillas asensation,andremainedfree.Whereasthemen,ingratitudetothewomanforthe* **experience,lettheirsoulsgoouttoher.Andafterwardslookedratherasifthe yhadlostashillingandfoundsixpence.Connie'smancouldbeabitsulky,andHilda'sabitjeering.Butthatishowmen are!Ungratefulandneversatisfied.Whenyoudon'thavethemtheyhateyoubecaus eyouwon't;andwhenyoudohavethemtheyhateyouagain,forsomeotherreason.Orf ornoreasonatall,exceptthattheyarediscontentedchildren,andcan'tbesatis fiedwhatevertheyget,letawomandowhatshemay.However,camethewar,HildaandConniewererushedhomeagainafterhavingbe enhomealreadyinMay,totheirmother'sfuneral.BeforeChristmasof1914bothth eirGermanyoungmenweredead:whereuponthesisterswept,andlovedtheyoungmen passionately,butunderneathforgotthem.Theydidn'texistanymore.。
学赏画(15):主张⾊彩⽐线条重要的画家PeterPaulRubens作品闻是书画 2019-06-17 06:55:00彼得·保罗·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6.28——1640.5.30)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年6⽉28⽇-1640年5⽉30⽇,巨蟹座)弗兰德画家,巴洛克画派早期的代表⼈物。
上⼗字架约1610年,⽊板油画,462341厘⽶安特卫普⼤教堂上⼗字架鲁本斯作品赏析画中表现得那⼀刹那,是基督被残酷的地钉在⼗字架上,正被魁梧的⼠兵⽤绳⼦托离地⾯、拉向空中。
⼠兵们汗流浃背,基督动弹不得,但显⽰出英雄的美,他们在暴风⾬的天空下被照得鲜明。
肌⾁发达的⾝体与武⼠铠甲的⾦属表⾯形成对⽐,他们和左⾯⽑茸茸的⼩狗及右后⾯⼀簇簇的树叶都以不同的⽅式采光。
在斜线运动的顶点,舞台戏剧光及暴⼒折磨的中⼼是基督的头,他还未失败,还活着,他凝视天空,正和上帝神交,他是画上沉静的中⼼。
尽管基督被打败了,他却在精神上取得胜利。
来做礼拜的⼈跪在祭坛前,眼见这可怕的殉难景象,就可以加强他的信仰。
这幅画由于⼈物健壮、⾊彩鲜明、半透明的颜料将⼈和周围的空间联系在⼀起,整个故事也就显得格外⽣动。
配图鲁本斯对欧洲绘画产⽣过重⼤影响,包括德拉克洛⽡、康斯太勃尔和雷诺⽡等⼈,都受到过他的画风的影响。
法国⾄⼗七世纪后半开始⾄⼗⼋世纪早期,流⾏⼀种鲁本斯风格的艺术风潮,主张⾊彩⽐线条重要。
下⼗字架 1611-1614年,⽊板油画,420310厘⽶,三折屏风画中幅,安特卫普下⼗字架鲁本斯作品赏析《下⼗字架》和《上⼗字架》有相似的构图,也围绕基督的倾斜形象,背后是⼀块⽩⾊亚⿇布。
但现在基督已死,整个画⾯都与他静默的⾝体相呼应。
假如有⼈要临摹这张画,他就可以⾃⼰看出活⼈是如何绕⼫体排列的,我们完全可以问:这样排列对细⼼地放下⼫体这个动作,是否真有必要?配图17世纪欧洲出现四位⿍⽴的⼤画家:意⼤利的卡拉⽡乔、佛兰德斯的鲁本斯、荷兰的伦勃朗和西班⽛的委拉斯开兹。
第三战场:妇女被金钱轰走。
表现为太太们情场失意,小姐们婚姻不幸这两个方面。
代表作《弃妇》、《苏城舞会》。
巴尔扎克的阶级同情,是在注定要灭亡的贵族一边的,然而他同情的泪水挡不住他现实主义的目光,他不得不违背自己的阶级同情和政治偏爱,如泣如诉地描绘了他心爱的贵族阶级的必然没落而不配有更好的命运。
正如恩格斯所说:“他的作品是对上流社会必然崩溃的一曲无尽的挽歌。
”《幽谷百合》、《朗热公爵夫人》资产者发迹在《人间喜剧》中,巴尔扎克成功地塑造出一系列取代贵族而入主社会的资产者形象,大致由三类人构成:1.具有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特点的老一代资产者形象。
代表人物《高利贷者》中高布赛克。
剥削方式单一,经营手段落后;生活方式陈旧,极端吝啬,这是资本主义早期剥削者的特点。
2.具有过渡时期,即自由竞争时期特点的资产者形象。
代表人物《欧耶妮·葛朗台》中的老葛朗台。
剥削方式具有多样性,经营手段带有投机性;生活方式仍带有早期资产者极度吝啬的特点。
3.具有垄断时期金融寡头特征的新一代资产者形象。
代表人物《纽沁根银行》中的纽沁根。
剥削方式带有更大的冒险性和欺骗性,经营手段超越经营范围,向政权渗透;生活方式现代化,纸醉金迷,穷奢极欲。
他展示了经济命脉的掌管者同国家政权的掌管者开始勾结的垄断资本已初露端倪。
《人间喜剧》通过老一代的高布赛克、过渡时期的葛朗台和青春期的纽沁根这三代人追逐金钱的经营史,再现了资本主义剥削方式的演进史,这也是资本主义由崛起到成熟,到统治全世界的发迹史。
《老姑娘》、《公务员》、《阿尔西的议员》、《夏娃的女儿》金钱罪恶1.毁灭人性、败坏良心。
金钱调动起全社会所有成员的卑劣情欲,人人都毫无例外地追逐金钱,它把一切统统淹没在利己主义的冰水之中,导致良心萎缩、野心滋长、道德堕落、人欲横流。
代表作《高老头》、《贝姨》。
2.毁灭爱情、败坏家庭。
金钱成为夫妻结缘的唯一纽带。
爱情、婚姻、家庭都是以金钱为轴心而展开的,金钱导演出一幕幕悲剧、喜剧、丑剧和闹剧。
好看适合大学生的书好看适合大学生的书1.《暗店街》 [法]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著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4年10月幸运的是,新科获奖得主莫迪亚诺大多数书都曾出版过,得知获奖消息后,出版社只需要加印加印快加印就可以。
这本《暗店街》在中国的阅读史已经有年头了,借这个机会在榜上再露个脸。
二战后的巴黎。
一个得了健忘症的男人被好心的私家侦探于特收留,获得了新的身份:居依?罗朗。
罗朗为于特当了八年助理侦探,在于特退休之际,决定揭开自己的经历与身世之谜。
在采访各种人物、搜集线索之后,他开始怀疑自己曾经拥有多重身份。
他真的是一张照片上的那个年轻人,被许多人指认的那个南美外交官?他的记忆也许是在逃离德占区时丧失的?2.《橄榄成渣》高军著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4年9月“橄榄成渣,才能出油;葡萄入榨,才能成酒。
”《橄榄成渣》是高军继《世间的盐》之后又一绘饰世事百态的随笔集,延续其一贯的极富趣味、极见人情的写作风格。
书中或叙人情、或谈风物,或谐趣通达、或泼灵精怪,平淡的事、平常的人,却写出回味悠长的味道。
3.《金融的哲学》周洛华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4年9月作为名门之后,又是金融专家,周先生吧金融上升到哲学高度,更显出其深邃与广博。
时寒冰推荐本书的时候就写道——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西美尔(Georg Simmel)曾著《货币哲学》,把货币与哲学联系在一起,西美尔是哲学家,站在哲学角度角度看金融。
而同样把金融与哲学联系在一起的洛华兄,立足点则是金融。
哲学家眼中的货币,与金融学家眼中的哲学,给我们带来的知识盛宴,同样是一种美妙的享受。
4.《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史》奥兰多·费吉斯广西师大出版社2014年9月《耳语者》大概不会被归类为一本生活书,但它确确实实写的是一个时代的私人生活。
这些关于小人物的惊心动魄故事,最终归结为一个人们熟悉的词语:沉默的大多数。
这本700页的大书,极少讲述抗争,相反,深入骨髓的恐惧和发自内心的顺从,是那个时代的主流。
一滴烈酒读后感10篇《一滴烈酒》是一本由(美)劳伦斯·布洛克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3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滴烈酒》读后感(一):这个故事究竟是说的什么时候都说故事发生在《酒店关门之后》和《刀锋之先》之间。
《一滴烈酒》开头是“我经常想,〞米克·巴卢说,“如果当时选择了另外一条路,会有什么不一样。
〞说这话时我们俩正在地狱厨房的开放屋酒吧。
马修和米卢很熟。
可是《刀锋之先》里他俩才交往。
这不是矛盾吗?《一滴烈酒》读后感(二):情怀这不是最好的一本马修斯卡德,甚至疑心这是本“抽屉〞小说,它的剧本模式接近《八百万种死法》以前的风格,多年前的废稿涂抹润色,加上个遥想当年的开头就拿出来骗钱——但那又如何呢,再度回到马修身负重物,踽踽独行的日子,看那些到早已谢幕退场的朋友们与你侃侃而谈...我讨厌情怀,但去***,脑残粉不讲节操...《一滴烈酒》读后感(三):赶紧上市很冲动放进购书单,才发现属于缺货状态。
是不是还没上市呢?赶紧吧,我太喜欢老布童鞋的书啦什么时候能上市呢?很冲动放进购书单,才发现属于缺货状态。
是不是还没上市呢?赶紧吧,我太喜欢老布童鞋的书啦什么时候能上市呢?很冲动放进购书单,才发现属于缺货状态。
是不是还没上市呢?赶紧吧,我太喜欢老布童鞋的书啦什么时候能上市呢?《一滴烈酒》读后感(四):中年危机自救指南“不要太饿hungry,太生气angry,太孤独lonely,或者太累tired,缩写是HALT。
〞非常适合中年危机患者阅读的一本书,里面每个人都危机重重,没有青春,没有胶原蛋白,没有朝气蓬勃,没有希望,没有未来,只有无穷无尽的问题,酒精和岁月。
非常不着急的,花了两个星期才看完,每段绝望都如此浓重,酒精味如此强烈,看的太快,容易醉。
除去中年之前看不懂之外,这确实是一个好故事,如果不是把侦探小说的定义狭隘化的话,这还是一个好的侦探故事。
一年级组好书推荐徐剑华推荐:《杜拉拉升职记》《杜拉拉升职记》是一部描述白领生存法则的小说。
小说的主人公杜拉拉是典型的中产阶级的代表,她没有背景,受过较好的教育,走正规路子,靠个人奋斗获取成功。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她的故事比比尔盖茨的更值得参考。
读《杜拉拉升职记》带给我很多共鸣和启示。
特别是文章的末尾是拉拉写给在飞机上偶遇的一个对工作和生活有点儿迷惘的的男人的一封email的内容,我想这其中也蕴含了她的成功之道吧。
其中怎样才算是用人部门眼中的优秀者,对本岗任务的认识和定位我觉得可以和大家分享和共勉:对本岗任务1、清楚自己的定位和职责——别搞不清楚自己是谁,什么是自己的活,知道什么该报告,什么要自己独立做决定;2、结果导向——设立高目标,信守承诺,承担责任,注重质量、速度和期限,争取主动,无需督促;3、清晰的制定业务计划并有效实施;4、学习能力——愿意学,坚持学,及时了解行业趋势/竞争状况和技术更新,并学以致用;5、承受压力的能力——严峻的工作条件下,能坚忍不拔,想办法获取资源、支持和信息,努力以实现甚至超越目标;6、适应的能力——如适应多项要求并存,优先级变换以及情况不明等工作条件,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和风格来适应不同个人及团队的需要(工作重心会变化,老板会换人,客人也会变,别和他们说“我过去如何如何”,多去了解对方的风格)。
韩颖推荐:《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内容简介:《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教育专家尹建莉的教子手记,相比许多家教图书,这《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以下特点:第一《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首次提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使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章可循。
第二,书中给出许多简单而又实用的操作办法,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使父母们不仅立刻获得许多有效的经验,教育意识也随之改善。
它是实事求是谈家教的典范,是家长们最实用的工具书书。
第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不但告诉你怎么能提高孩子成绩,而且告诉你怎么教孩子做人,教你怎么培养一个自觉、自强、自立的孩子。
《【劳伦斯布洛克的经典语录】劳伦斯布洛克电影》
摘要:就算你是全世界有钱人全地球成功权贵还是会碰上不爱你女人爬不上高山还有你想买别人偏偏不卖东西,我已倦微笑我已疲奔命美光已成,无人愿与我共结连理
就算你是全世界有钱人全地球成功权贵还是会碰上不爱你女人爬不上高山还有你想买别人偏偏不卖东西
了就能原谅有人说
也许我知道了他切我就会了他何嗜血
不我不要原谅他
那是上帝工作不是我
3如我带着醉出生或许我能够忘记所有哀伤
我已倦微笑我已疲奔命美光已成
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谈恋爱,但是我知道他们定有爱
死并非生对立面而是作生部分永存
以前我老以如我觉得紧张或者焦虑或者不快乐我就非得想法子不可、但我觉得这不是事实
面感觉害不死我
酒精可能害死我
但我感觉不会
5这疯狂世界无路可逃
她紧紧抓住铜环结手指变绿
无人愿我掷千金
无人愿与我共结连理
无人愿救我命我已倦微笑我已疲奔命美光已成。
劳伦斯·布洛克
劳伦斯·布洛克(Lawrence Block,1938——),生于纽约水牛城,现居纽约,已婚,育有二女。
是享誉世界的美国侦探小说大师,当代硬汉派侦探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他的小说不仅在美国备受推崇,还跨越大西洋,完全征服了自诩为侦探小说故乡的欧洲。
获爱伦坡终身大师奖(The Grand Master Award)、获钻石匕首奖(The CW A Cartier Diamond Dagger)、二获马耳他之鹰奖(The Maltese Falcon Award)、三获爱伦坡奖(Edgar Allen Poe Award)、四获夏姆斯奖(Shamus Award)。
劳伦斯·布洛克的小说有五个系列(红色标注为国内尚未出版,带★者为本坛已有):
一、马修·史卡德系列:以一名酒鬼无牌私家侦探马修·斯卡德为主角。
1976年,The Sins of the Fathers(父之罪)★
1976年,In the Midst of Dead(在死亡之中)★
1977年,Time to Murder and Create(谋杀与创造之时)★
1981年,A Stab in the Dark(黑暗之刺)★
1982年,Eight Million Ways to Die(八百万种死法)★
1986年,When the Sacred Ginmill Closes(酒店关门之后)★
1989年,Out of the Cutting Edge(刀锋之先)★
1990年,A Ticket to the Boneyard(到坟场的车票)★
1991年,A Dance at the Slaughterhouse(屠宰场之舞)★
1992年,A Walk Aong the Tombstones(行过死荫之地)★
1993年,The Devil Knows Your Dead(恶魔预知死亡)★
1994年,A Long Line of Dead Man(一长串的死者)★
1997年,Even the Wicked(向邪恶追索)★
1998年,Everybody Dies(每个人都死了)
2001年,Hope to Die(死亡的渴望)★
2005年,All the Flowers are Dying(繁花将尽)★
二、雅贼(罗登巴尔)系列:以一名中年小偷兼二手书店老板柏尼·罗登拔为主角。
1977年,Burglars Can't Be Choosers(别无选择的贼)★
1978年,The Burglar in the Closet(衣柜里的贼)★
1979年,The Burglar Who Liked to Quote Kipling(喜欢引用吉卜林的贼)★
1980年,The Burglar Who Studied Spinoza(阅读史宾诺莎的贼)
1983年,The Burglar Who Painted Like Mondrian(画风像蒙德里安的贼)
1994年,The Burglar Who Traded Ted Williams(把泰德威廉斯交易掉的贼)
1995年,The Burglar Who Thought He Was Bogart(自以为是亨佛莱鲍嘉的贼)
1997年,The Burglar in the Library(图书馆里的贼)
1999年,The Burglar in the Rye(麦田贼手)
2004年,The Burglar on the Prowl(伺机下手的贼)
三、伊凡·谭纳系列:以一名韩战期间遭炮击从此“睡不著觉”的谭纳为主角。
1966年,The Thief Who Couldn't Sleep(睡不著觉的密探)
1966年,The Canceled Czech(作废的捷克人)
1967年,Tanner's Twelve Swingers(谭纳的12体操金钗)
1968年,The Scoreless Thai(谭纳的非常泰冒险)
1968年,Tanner's Tiger(谭纳的两只老虎)
1968年,Here Comes a Hero
1970年,Me Tanner, You Jane
1998年,Tanner on Ice
四、奇波·哈里森系列:以一名自我陶醉私家侦探奇波·哈里森为主角。
1970年,No Score
1971年,Chip Harrison Scores Again
1974年,Make Out With Murder
1975年,The Topless Tulip Caper
五、杀手系列:以一名不以完成任务为满足的杀手凯勒为主角。
1998年,Hit Man(杀手)
2000年,Hit List(黑名单)
2006年,Hit Paradede awrence Block小城★
上海译文出版社昨天透露,今年5月,该社将推出当代硬汉派侦探小说杰出代表劳伦斯·布洛克的“奇普·哈里森系列”四本新书。
分别是《零分》、《郁金香迷情》、《啖血记》、《小镇遗梦记》,以一名自我陶醉的私家侦探奇波·哈里森为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