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rence劳伦斯作品赏析和英国现代主义文学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79
劳伦斯编辑本段人物生平劳伦斯出生于矿工的家庭,没有名门望族的声誉,也没有名牌大学的文凭,他所拥有的仅仅是才华。
天才,用这个词来形容劳伦斯是恰当的,当时的英国社会很注重人的出身、教养,社会上还弥漫着从维多利亚时代以来的清教徒风气,生长在这个时代里的劳伦斯是与众不同的,有史以来的劳伦斯评论第一人——福特·马多克斯·休弗就这样评价他:他是个天才,是“浸透情欲的天才”。
英国人理查德·奥尔丁顿的这本《劳伦斯传》从他的《儿子与情人》写起——这是一本被普遍认为具有自传性质的劳伦斯名著。
D.H.劳伦斯的父亲阿瑟·劳伦斯是一位矿工,他所受的教育仅仅够他艰难地读报纸,而他的典型的生活方式是:在滚滚的炊火前,一边烤早餐腊肉,用面包接着腊肉上滴下来的油,断断续续地读着当天的报纸。
母亲莉迪亚则是一位经过良好教育的女子,她读了很多书和诗歌,崇尚思想,喜欢和有教养的男人讨论宗教以及哲学、政治等问题。
这样的一个家庭是十分不和谐的,父亲喜欢和矿工们去喝上几盅,喜欢纵欲享乐;母亲却一生戒酒,古板拘谨。
D.H.劳伦斯生活在家庭的飘摇之中,他所记得的是家门外的沃克街上白腊树的树枝在大风的呼啸中发出尖叫声,与家里母亲的尖声争吵、父亲的雄壮的男人声音和咒骂声混合在一起。
在这样的家庭中,他身体孱弱,敏感,富观察力,记忆力极佳,同时——为母爱所控制着。
《儿子与情人》中有他童年、少年生活的影子,书中的母亲成功地阻碍了儿子与米丽安姑娘的爱情,并为自己“胜利了”而额手称庆。
在这里,如果儿子摆脱不了恋母情结,他就无法真正地恋爱。
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则因公然违背了时代风气而遭禁数年,直到不久之前,人们才认识到该书的价值,并把它翻译成多种文字、拍成电影广泛流传。
劳伦斯的书语言优美,气势恢宏,但除了《虹》在末尾勾勒出一幅彩虹似的带着希望的远景以外,其余的书都显得色调暗淡,冷漠,构成了一种独特的劳伦斯式的色彩。
英国劳伦斯的诗歌20世纪初期,英国诗人劳伦斯(Laurence Binyon)的诗歌感动英国人,他的诗歌深深影响了后来的许多诗人,这些诗歌被誉为英国最受欢迎的历史文学作品。
劳伦斯的诗歌有着浓郁的浪漫主义和历史感,承载着丰富的内涵和情感。
劳伦斯的诗歌风格深受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影响,他的诗歌极具空灵幽远的感觉,经常被描绘成无限宽广的宇宙,表达出他对宇宙无限宽广之美的惊叹和喜悦。
此外,劳伦斯的诗歌也表达了他对离乡游历、对过去历史以及对自然风景的浪漫和惊叹之情。
在他的诗中,经常可以看到这些主题的融入,因此也使他的诗歌极具历史感和浪漫主义色彩。
《血色阿萨斯》是劳伦斯最著名的诗歌作品,它是一篇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壮观但凄凉的史诗,最初发表于1914年。
这首诗所描述的是在战火的背景下北方阿萨斯地区的悲惨情景,以及战士们为捍卫国家而牺牲的生命,尤其是士兵们在前线所承受的艰辛和苦难。
诗中抒发了对战争及其可怕影响的强烈情感,通过一个深刻的神话故事来揭示战争的残酷,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劳伦斯的诗歌不仅仅展现出其对英国历史的强烈情感,还展现了他对英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指点江山》便是一个著名的例子,这首诗是劳伦斯对英国传统的深深的热爱的结晶,其诗句温柔而充满情感,表达了一个人对英国文化的坚定信念,以及一种以英国文化为根基的执着精神。
另一首劳伦斯最出名的诗歌便是《七月七日》,这首诗深刻地描述了一个深受痛苦折磨的英国士兵在战场上的孤独感和痛苦的过程,从中可以感受到劳伦斯对受打击的生命的深情怜悯。
在这首诗中,他把沉重的苦难以一种深刻动人的方式表达出来,令人不禁为无家可归的士兵们感到不舍。
劳伦斯的诗歌深刻而充满感情,这些诗歌使人更加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人间的苦难,并让人们看到英国文化的魅力。
此外,这些诗歌也展现了一种立足于历史、对未来充满期望的态度,成为英国人民的精神鼓励。
正是这种强烈的历史感和浪漫主义色彩,使劳伦斯的诗歌仍然受欢迎而流传至今,并在英国文学史上据一席之地。
性爱作家劳伦斯和他的《虹》大卫·赫伯特·劳伦斯生于英国北部诺丁汉郡矿工家。
母亲曾为小学教师,婚后因个性不合、价值观不同及父亲长期酗酒而针锋相对。
于是母亲全身心投注于儿子们的教育,造成劳伦斯对母亲的依恋及对父亲的排斥。
他21岁获奖学金进入诺丁汉大学学习师范课程之后边教书边写作。
母亲过世第二年,他遇到出生于德国、长他五岁的弗里达。
她是一位英国教授的妻子,育有三个儿女。
两人私奔到欧陆后结婚。
劳伦斯厌恶英国的道貌岸然及保守,足迹遍布欧亚美。
当时工业革命已深入英国,他目睹诺丁汉变成黑浊丑陋的煤矿。
因生活艰苦,常年在地下劳作,下工后到酒馆饮酒成了矿工的唯一乐趣。
他深刻体会到工业革命带给自然的破坏和物化人类的危险。
他的作品反工业化,歌颂纯净的自然和生命力。
他擅长写工人的家庭生活,饱含同情。
他欣赏工人的率真热情,但不能忍受他们缺乏教养,不赞成消极忍受。
而他又不齿于母亲欣赏的中产阶级的势利冷漠和矫揉造作。
结果他的主人公阶级属性不彰,充满个人色彩。
这也是现代派的共同特色,他们认为艺术家是异化的世界里唯一能化不定为永恒、化混乱为和谐的人。
他批评工业化损害人性,弘扬感性,宣扬通过真诚的两性关系还人类以生命力。
但他痛恨放荡的性解放和不珍重情感。
所以,将他视为黄色作家是误解,最好说他是善写性爱的作家。
他不似其他现代派作家力图创新技巧,但欣赏“意识流”手法,并在《恋爱中的女人》中大量运用,收到极佳效果。
他也反感19世纪现实主义反对文学不见内心世界。
早期代表作《儿子与情人》被评为新人力作,之后的作品遭批评及误解,过世前出版的《查特莱夫人的情人》更以淫秽遭禁。
20世纪后半叶文学界重新诠释他的作品,他被定位为20世纪最杰出的现代派小说家之一。
但70年代后他又因坚持男性凌驾女性和贬抑个性强的女性,被女性主义者抨击为大男子主义。
他还因推崇领袖及质疑选举民主被指责同情法西斯。
他过分介入书中人物情节的安排也被批评为说教浓重。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一、生平与创作劳伦斯(1885-1930),英国著名小说家、诗人。
《白孔雀》(1911)、《儿子与情人》(1913),《虹》(1915),《恋爱中的女人》(1921),《查泰莱夫人的情人》(1928)。
这些小说的核心内容,都围绕两性关系展开,批判资本主义现代文明对人类的自然本性摧残和压抑,从而把两性关系作为探索人类灵魂的方式,并且把两性关系的和谐视为解决社会矛盾的根本出路。
二、劳伦斯与色情小说、弗洛伊德1、劳伦斯与色情小说色情小说的特征:其目的在于宣扬赤裸裸的性行为,露骨而具体地描写同性恋的性行为或者其他性变态有关的暴力、虐待、侮辱行为,展现纯粹色情的形象,挑动人们的性欲,缺乏审美价值的小说。
它极易使读者产生性联想、性幻想或者引发性冲动,甚至会出现违反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性行为,以排遣性的冲动,从而造成性犯罪,因此为法律所严格禁止。
劳伦斯的小说中虽然描写两性关系,但是其两性关系的描写中有着丰富的社会哲理内涵和社会心理探索的内容。
两性关系是情感和思想的冲突、碰撞和交融的过程,并非单纯的性冲动;也不是强调男性或女性争夺性别权力的场所,是生命活力尽情挥洒的心灵领域。
从这个方面看,劳伦斯将社会矛盾的发展化约为两性关系的冲突、斗争与和谐。
2、劳伦斯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1)劳伦斯的主题有恋母情结。
但是这种恋母情结更多地来自母亲受到父亲情感伤害后的移情行为,最终带来的是下一代的精神扭曲与畸形。
如《儿子与情人》、《可爱的夫人》中罗伯特对母亲波琳的畸形之恋等具有一定社会批判内容。
然而劳伦斯的作品最终表现的是这些主人公如何挣脱恋母情结、走向自我与幸福的精神成长历程。
(2)劳伦斯描写性本能。
从这个方面接受弗洛伊德思想。
但是在性本能与社会规范的关系上,劳伦斯并不将性本能视为混乱无序的性冲动,需要服从现实原则,并遭到超我的压抑,而是将性本能作为没有受到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玷污的最美好的人类自然本性。
外国诗歌赏析《钢琴》[英国]劳伦斯展开全文《作者简介》:戴维·赫伯特·劳伦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1885年9月11日~1930年3月2日),20世纪英国小说家、批评家、诗人、画家。
代表作品有《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等。
劳伦斯出生于矿工家庭,当过屠户会计、厂商雇员和小学教师,曾在国内外漂泊十多年,对现实抱批判否定态度。
劳伦斯写过诗,但主要写长篇小说。
[2]他一生创作了10部长篇小说、11部短篇小说集、4部戏剧、10部诗集、4部散文集、5部理论论著、3部游记和大量的书信。
1930年3月2日,劳伦斯在法国南部的旺斯死于肺病,享年44岁。
《诗歌原文》黄昏中,一个女人对我轻柔地歌唱,引起我对往事的追忆,我看到一个孩子坐在钢琴下,在清脆的旋律中,触摸且唱且笑的母亲放平的小脚。
我不由自主,被歌的巨大魔力召回到过去,我心中哭着想起家中的周末夜晚,丁当的琴声引导我们唱着圣歌,屋外一片隆冬,客厅里舒适温暖。
现在,歌者放声高唱只是枉然,黑色大钢琴的狂奏也不再使我动心,儿时的异彩占据了我,成年被回忆的洪流冲毁,我思念过去,哭得像个幼婴。
(吴笛译)【赏析】《钢琴》是劳伦斯的早期诗作,以爱为主题,有人说是对其“俄狄浦斯情结”的记载。
然而我们从诗中看到更多的是对童年生活的向往和追忆,以及对“逝者如斯夫”的感慨和无奈。
诗人从“黄昏中”起笔。
黄昏是一个美丽的、有故事的间歇,白日的喧嚣已然退去,夜晚的沉静还未降临,这时,心静思远,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在记忆的每一寸空间。
那里有一个孩子的身影,一个年轻的母亲的歌声——“一个孩子坐在钢琴下,在清脆的旋律中,/触摸且唱且笑的母亲放平的小脚”。
这一对形象是文学史上永恒的明星,天真无邪的孩子、温柔美丽的母亲总能触动我们最敏感的神经,激起内心的脉脉温情。
孩子的纯洁、真诚是成人世界里缺乏的宝贵品质,在一个缺少最朴实的品格——真诚以及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交往前提——相互信任的社会中,孩子的品格尤为可贵。
wrence劳伦斯介绍及作品欣赏劳伦斯(1885-1930),英国当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是20世纪英国最独特和最有争议的作家,被称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劳伦斯生于诺丁汉郡的一个煤乡,父亲是煤矿工人,母亲当过小学教师。
劳伦斯受母亲影响很大,这在他一生的作品中都隐约可见。
16岁中学毕业以后,劳伦斯弃学两年,当过职员和小学教师。
在大学读书时,劳伦斯开始了第一部小说的创作,到1911年定名《白孔雀》出版。
从此,他放弃教师职业,专门从事创作。
劳伦斯对当时英国生活中的工业化物质文明和商业精神感到厌恶,为了逃避现实,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国外度过的,先后到过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墨西哥,后来在欧洲大陆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于1930年因肺病在法国南部去世,享年44岁。
在近20年的创作生涯中,劳伦斯为世人留下了十多部小说、三本游记、三本短篇小说集、数本诗集、散文集、书信集。
小说代表作有《恋爱中的女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虹》、《儿子与情人》等。
文摘Itwasobviousinthemtoothatlovehadgonethroughthem:thatis,thephysica lexperience.Itiscuriouswhatasubtlebutunmistakabletransmutationitmakes ,bothinthebodyofmenandwomen:thewomanmoreblooming,moresubtlyrounded,he ryoungangularitiessoftened,andherexpressioneitheranxiousortriumphant: themanmuchquieter,moreinward,theveryshapesofhisshouldersandhisbuttock slessassertive,morehesitant.Intheactual***thrillwithinthebody,thesistersnearlysuccumbedtothes trangemalepower.Butquicklytheyrecoveredthemselves,tookthe***-thrillas asensation,andremainedfree.Whereasthemen,ingratitudetothewomanforthe* **experience,lettheirsoulsgoouttoher.Andafterwardslookedratherasifthe yhadlostashillingandfoundsixpence.Connie'smancouldbeabitsulky,andHilda'sabitjeering.Butthatishowmen are!Ungratefulandneversatisfied.Whenyoudon'thavethemtheyhateyoubecaus eyouwon't;andwhenyoudohavethemtheyhateyouagain,forsomeotherreason.Orf ornoreasonatall,exceptthattheyarediscontentedchildren,andcan'tbesatis fiedwhatevertheyget,letawomandowhatshemay.However,camethewar,HildaandConniewererushedhomeagainafterhavingbe enhomealreadyinMay,totheirmother'sfuneral.BeforeChristmasof1914bothth eirGermanyoungmenweredead:whereuponthesisterswept,andlovedtheyoungmen passionately,butunderneathforgotthem.Theydidn'texistanymore.。
浅析劳伦斯和他的小说11-汉本-丁小龙-32戴维·赫伯特·劳伦斯,20世纪英国作家,是20世纪英语文学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也是最具争议性的作家之一。
他一生中共创作长篇小说10部,中篇小说7部,以及约50篇短篇小说。
劳伦斯其人和他的人生观,世界观也在小说中得到最充分的表现。
他不仅大量取材于自身的生活经历,而且企图用小说探求如何才能使自己和人类的生活获得真正的满足,并寻求到自身的解脱。
劳伦斯生于诺丁汉郡的一个煤乡,父亲是煤矿工人,母亲当过小学教师。
劳伦斯受母亲影响很大,这在他一生的作品中都隐约可见。
16岁中学毕业以后,劳伦斯弃学两年,当过职员和小学教师。
在大学读书时,劳伦斯开始了第一部小说的创作,到1911年定名《白孔雀》出版。
从此,他放弃教师职业,专门从事创作。
劳伦斯对当时英国生活中的工业化物质文明和商业精神感到厌恶,为了逃避现实,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国外度过的,先后到过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墨西哥,后来在欧洲大陆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于1930年因肺病在法国南部去世,享年44岁。
劳伦斯提倡人性自由发展,反对工业文明对自然的破坏。
他的作品对家庭、婚姻和性进行了深入探索,对20世纪的小说写作产生了广泛影响。
劳伦斯创作深受弗洛伊德办理分析学影响。
没有名门望族的声誉,也没有名牌大学的文凭,他所拥有的仅仅是才华。
天才,用这个词来形容劳伦斯是恰当的,当时的英国社会很注重人的出身、教养,社会上还弥漫着从维多利亚时代以来的清教徒风气,生长在这个时代里的劳伦斯是与众不同的,有史以来的劳伦斯评论第一人——福特·马多克斯·休弗就这样评价他:他是个天才,是“浸透情欲的天才”。
由于劳伦斯的作品过多地描写了色情,受到过猛烈的抨击和批评。
但他在作品中力求探索人的灵魂深处,并成功地运用了感人的艺术描写,因此,从他生前直到迄今为止,他的作品一直被世界文坛所重视。
劳伦斯的文学作品的主题是多样的,且互相关联。
作家劳伦斯是谁劳伦斯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作家,也是性爱描写大师,是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作家。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作家劳伦斯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作家劳伦斯的简介戴维·赫伯特·劳伦斯,20世纪英国作家,是20世纪英语文学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也是最具争议性的作家之一。
主要成就包括小说、诗歌、戏剧、散文、游记和书信。
劳伦斯的作品过多地描写了色情,受到过猛烈的抨击和批评。
但他在作品中力求探索人的灵魂深处,并成功地运用了感人的艺术描写,因此,从他生前直到迄今为止,他的作品一直被世界文坛所重视。
劳伦斯的小说作品中最著名的包括《儿子与情人》(1913)、《虹》(1915)、《恋爱中的女人》(1920)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1928)。
劳伦斯的写作风格劳伦斯的文学作品的主题是多样的,且互相关联。
他早就宣称:血和肉比才智更高明。
同时,他还自称对“心智”持怀疑态度。
他憎恨产业主义。
在《儿子和情人》、《恋爱中的女人》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几部长篇小说中,他把煤矿业用来做为矿工们和矿场主们丧失人性本能的原因与象征。
他把性爱看成是一种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经验,尽管在他的作品中以性爱为主题是历经变化发展的。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他把这场战争看成是爱与恨的战斗。
因此,在1912年所写的《干草堆里的爱情》、《儿子和情人》以及1913年他着手写的两部长篇小说《虹》与《恋爱中的女人》等作品中对这一主题他都有所寓意。
在这次大战后,他越发把“男性的柔情”看成是爱情的源泉。
他使这一主题充满诗意地、强有力地有诸如《死去的人》、《羽蛇》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之类著作中有所发展。
贯穿在他一切作品中的一条线是阶级意识。
其特点是:一个下层阶级的男人和一个上层阶级的女人的结合。
上层阶级的男人通常是萎靡不振,缺乏人性本能力量的。
在劳伦斯的笔下,阶级差异在《儿子和情人》、《虹》、《羽蛇》以及《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等长篇小说中显露出戏剧性的、强有力的效果。
《劳伦斯诗歌中的人类忧患意识》篇一一、引言作为二十世纪英国文学的重要代表,劳伦斯(D.H. Lawrence)的诗歌以其深刻的人性洞察和情感表达而闻名。
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也反映了人类内在的挣扎与探索。
本篇论文旨在深入探讨劳伦斯诗歌中的人类忧患意识,揭示其作品中体现的深沉思考和关怀。
二、劳伦斯诗歌中的人性探讨劳伦斯的诗歌常常以自然、爱情、人性等主题为背景,通过对这些主题的深入挖掘,揭示出人类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他的诗歌中的人物往往处于一种与外界的冲突之中,这种冲突既包括人与自然的冲突,也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冲突。
在这种冲突中,人性的光明与黑暗、理智与情感等各方面得以充分展现。
三、劳伦斯诗歌中的忧患意识在劳伦斯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
这种忧患意识主要体现在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劳伦斯通过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了人类在面对种种困境时的无助和迷茫。
同时,他也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揭示了社会现实的残酷和无情。
四、劳伦斯诗歌中的主题表达劳伦斯诗歌的主题之一是人与自然的矛盾。
在许多诗歌中,他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无知。
他认为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共处,但现实却往往相反。
这种矛盾使得人类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也面临着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此外,劳伦斯的诗歌还关注了爱情、家庭等主题。
他认为这些关系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在现代社会中,这些关系往往因为各种原因而受到破坏。
这使得人们在追求幸福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深深的痛苦和失落。
五、劳伦斯诗歌的价值与启示劳伦斯诗歌中的人类忧患意识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启示。
首先,他的作品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人类面临的种种困境和挑战,从而更加珍惜当下生活,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次,他的作品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学体验和艺术享受,使我们能够在欣赏美文的同时,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最后,劳伦斯的诗歌还启示我们要关注自然、家庭、爱情等重要主题,努力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
2017.08文从《虹》看劳伦斯对两性关系的探索○庞世超摘 要:《虹》以布朗温家族三代人的婚姻追求为主线展开,劳伦斯在这部作品中主要描述了布朗温三代人在两性关系探索中遇到的迷惑,反抗,堕落和憧憬。
他旨在通过恢复人性来解救工业文明压抑下残缺的社会,达到精神与肉体的完美统一。
文章通过分析布朗温家族他们各自对婚姻的追求来探索劳伦斯心中对两性关系的看法。
关键词:《虹》 劳伦斯 两性关系 探索一、作者简介D.H.劳伦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1885-1930,是20世纪英国文坛上不可多得的人才,同时也是最富有争议的作家。
其在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了十部长篇小说,多部短篇小说,三本游记以及大量的诗歌和散文。
1915年出版的《虹》使他在一夜之间臭名昭著,因其中有大段的性描写而被删减或查封,一度被认为是禁书。
但在劳伦斯死后,E.M.福斯特认为他是当时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小说家,贝内特认为当时没有任何一部作品比得上《虹》。
他在小说方面的杰出成就使他跻身于英国文学的“伟大传统”之列,被称为“(那个)时代无与伦比的富有创造性的作家”(李维斯,1981),英国20世纪小说史上“与乔伊斯双峰并峙的伟大作家”。
劳伦斯生活的年代正处于英国资本主义由盛转衰的年代,他亲眼目睹了西方资本主义飞速发展的工业化进程,亲身体会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惨遭破坏,工业文明越来越突显异化的本质,人类迷失了自我,精神生活成了无暇顾及的荒地。
随着维多利亚的逝世,英国的辉煌时代也成为历史。
20世纪的年轻人回顾维多利亚时代时,发现那个时代是沉闷而虚伪的,理想是狭隘、肤浅甚至是愚蠢的。
人们试图从不同的方面对矛盾做出解释。
劳伦斯当时受弗洛伊德学说的影响,将精神领域一大片不受自觉意识支配的领域称为“本我”,它集中了大量本能的冲动和原始的欲望,是非理性的,受“欢乐原则”支配。
弗洛伊德将那种受文明准则所压抑的欲望与冲动称为“力比多”,它的最基本的成分是性欲,劳伦斯将其称为“血的意识”(blood consciousness),他所谓的血的意识实际上就是古希腊人的性爱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