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一单元检测 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25.00 KB
- 文档页数:9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测试卷单元质量检测一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脊髓.(shuǐ)瞥.见(piē)啮.心肝(niè)B.淘汲.(jí) 屏.弃(bǐnɡ) 杜运燮.(xiè)C.虔.诚(qián) 摇曳.(zhuài) 邹荻.帆(dí)D.蛊.惑(ɡǔ) 船桨.(jiānɡ) 蔡其矫.(jiǎo)解析:A项,髓:suǐ。
C项,曳:yè。
D项,桨:jiǎnɡ。
答案:B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摒弃澄澈漩涡隐约B.摇曳盅惑飘落静默C.汲取卷曲赤裸爱慕D.袒露震荡和谐墓碑解析:“盅惑”应为“蛊惑”。
答案:B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外援和主教练在转会费和出场费等问题上意见不合,终于琴.瑟失调...,不得不分手。
B.今年我终于考上了大学就要离开故乡时,班主任苦口婆心....地嘱咐我:“考上大学不是学习的终止,一定要更努力地学习”。
C.3月24日的报纸有一篇《当代陈世美》,报道了一个负心汉为了攀高枝而抛弃自己结发妻子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忘恩寡情,义薄..云天..。
D.作为文物,他们都被认为毫无价值;作为废铁,它们论吨计价;作为景观,它们往往与现代普通人的审美期望相去甚远,大多不.堪入目...。
解析:A项,琴瑟失调:比喻夫妇不和,不能用于其他人物关系;B项,苦口婆心:形容怀着好心再三诚恳地劝告,一般用于劝告那些不能较快地认识自己缺点错误的人;C项,义薄云天:义气深厚。
D 项,不堪入目:指形象丑恶,使人看不下去。
答案:D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日常市场监管巡查中,不少工商人员虽然发现了疑点,但苦于取证、调查难度大,往往不了了之。
B.往日只知埋头钻研、不善言谈的理工科大学生们,现在却多落落大方、口若悬河,敢于在各种应聘场合“推销”自己。
C.从专家到校长,再从校长到专家,这不仅是一种身份的转换,而是他本性的一种回归。
基础夯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要素.(shù)短小精悍.(hàn)拘泥.(nì)脍.炙人口(kuài)B、脂.粉(zhī)泾.渭分明(jīnɡ)戏谑.(xuè)骂骂咧.咧(liē)C、粘.贴(nián)东渐.于海(jiān)山冈.(ɡānɡ) 卷帙.浩繁(zhì)D、频.道(pínɡ)伉.俪情深(kànɡ)老妪.(yù)转瞬.即逝(shùn)解析A项,要素.(sù);C项,粘.贴(zhān);D项,频.道(pín)。
答案B2、下列各组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消毁流水帐气度非凡麻雀虽小,五脏俱全B、弊端乌蓬船大气晚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C、编缉急就章世界弛名百尺竿头,更进一步D、赝品焖鱼翅摧枯拉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解析A项,消-销,帐—账;B项,蓬—篷,气—器;C项,缉—辑,弛—驰.答案D3、导学号5976000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八股文并非一无是处,明清科举的状元试卷中就不乏灵活运用经典、闪现真知灼见的佳篇名作,胶柱鼓瑟....的迂腐之作实际上寥寥可数。
②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成长的终身老师。
如何维持老师身份的新鲜感,大家莫衷..一是..,互不相让,这使得年轻的父母们无所适从。
③近年,葡萄酒酒庄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但是近年这些酒庄或者关门或者大打特价牌,这标志着酒庄销售已经进入理性期,接下来更需要从业人员苦心孤诣....。
④河南许昌春秋楼关圣殿正中为高13米、号称亚洲最大的室内关羽相,关公手捋长髯,微合二目,夜读《春秋》,宝相庄严,惟妙惟肖....。
⑤金庸就是倚马可待....天天写时评的报人,他以“左手写社评,右手写小说”而闻名于世。
⑥网络用语是语言文化在网络时代的发展结果,但井喷很容易鱼龙混杂.这些生造词,既不是社会生活的需要,也无益于人际交流,最容易产生网络对文化的负面效应,所以,必要的规范和禁止无可非议....。
诗歌部分天狗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剥.削盘剥.剥.皮生吞活剥.B.咬啮.始龀.韶龄.龇.牙咧嘴C.血.脉血.汗流血.血.口喷人D.爆.发暴.动曝.光一曝.十寒解析:A项,“剥皮”的“剥”读“bāo”,其他均读“bō”;B项,依次读niè、chèn、líng、zī;C 项,“流血”的“血”读“xiě”,其他均读“xuè”;D项,“一曝十寒”的“曝”读“pù”,其他均读“bào”。
答案:B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宇宙/寅时泡沫/摸仿燃烧/荏苒B.狂飙/彪悍脊髓/隋唐脑筋/帮助C.废品/荒费裨益/婢女良辰/星晨D.品相/像貌撕杀/厮守熔铸/融汇解析:A项,“摸”应为“模”;C项,“费”应为“废”,“晨”应为“辰”;D项,“像”应为“相”,“撕”应为“厮”。
答案:B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具有自动化生产、智能识别和系统操控等功能的工业机器人,正成为国内不少装备制造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解决人力成本上涨的利器。
B.如何引导有运动天赋的青少年热爱并且投身于滑雪运动,从而培养这些青少年对滑雪运动的兴趣,是北京冬奥申委正在关注的问题。
C.要深化对南极地区海冰融化现象和南极上空大气运动过程的认识,就必须扩大科学考察区域,加强科研观测精度,改进实验设计方法。
D.各级各类学校应高度重视校园网络平台建设,着力培养一批熟悉网络技术、业务精湛的教师,以便扎实有效地开展网络教育教学工作。
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该是“解决人力成本上涨问题的利器”。
B项,不合逻辑,“从而”是表示结果或进一步的行动,应为“如何培养青少年对滑雪运动的兴趣,从而引导有运动天赋的青少年热爱并且投身于滑雪运动”。
C项,搭配不当,应为“提高科研观测精度”。
答案:D4.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秋之夜,一轮皓月已经爬到中天了, , 。
单元过关检测一(1~3课)(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pì媲.美透辟.僻.远睥.睨一切B、yè禁掖.笑靥.揶.揄集腋.成裘C、shā刹.车铩.羽抹煞.歃.血为盟D、yán别筵.蜿蜒.砚.台妍.媸毕露项,“揶”读“yé”,其他读“yè”;C项,“歃”读“shà”,其他读“shā";D项,“砚”读“yàn”,其他读“yá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招募狷介整饬怒发冲冠B、伦理虔诚间牒励精图治C、履行踌躇贬谪穷兵渎武D、喧噪钦慕蓬篙无功受禄项,“牒"应为“谍”;C项,“渎”应为“黩”;D项,“篙"应为“蒿"。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59300006)①德国是希腊最主要的国际债权国之一,经历过两轮失败的救助行动,给病入膏肓....的希腊继续提供资金援助的做法在德国十分不受欢迎。
②经过心理专家的精心疏导,一年来心情沉郁的他豁然开朗....,终于走出心理的误区,过上了健康的生活。
③企业的激励机制要让人才实至名归....,既重视精神激励,也重视物质激励,要体现个人与企业发展的利益一致性原则。
④当地居民透露,去年11月底警方攻入阿莱芒贫民窟之前,这里的毒贩就闻风而动....,指使建筑工人把下水道改造成了逃跑的通道。
⑤正是在以“物欲”为核心的传统发展观的驱使下,科技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峰,人对自然的破坏也发展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⑥绵绵青山环抱如屏,万竿翠竹,郁郁葱葱,鸟鸣叶间;一湾清水,碧波荡漾,鱼翔浅底——绝美的景色让我如痴如醉,久久难以释怀....。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①④⑥悟了.不能用来形容人的性格。
只能用于环境或对……的理解。
错误!1.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导学号:46722000】①这一地区山洪曾一度________,造成公路被毁、交通中断。
②硚口区公安分局接到群众举报后,对群众反映的情况极其重视,当即成立专案组立案________。
③我凝视着浮桥,________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地区,寻思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
A.爆发侦查遥望B。
暴发侦查眺望C。
爆发侦察眺望D。
暴发侦察遥望【解析】“爆发",侧重于猛烈性,多用于火山、重大事件等;“暴发”,侧重于突发性,多用于洪水、传染病等。
“侦查",司法术语,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和检察机关在刑事案件中,为了搜集证据、确定犯罪事实和犯罪嫌疑人而依法进行调查;“侦察”,军事术语,为弄清敌情、地形和其他有关作战方面的情况,进行考察、秘密察访等活动。
“遥望”,往远处望;“眺望”,从高处往远处看。
【答案】 B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两项是()A.《桥边的老人》中含而不露的叙事手法,令小说中的对话充满了弦外之音....。
B。
课文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内战,残酷的战争把家园、亲人都无情地撕碎,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C。
海明威有着极其丰富的人生经历,他的一生都在历险,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硬汉”,我们这些温室里的花朵只能望其项背....。
D。
亚当·斯密提出的赋税原则,被当时许多人奉为圭臬....,这些原则是赋税平等性原则、确定性原则、便利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E。
他是把个人不足为训....的特例,或者说一种极端的情况,当成一条普遍性、典范性的规律了,其言论未免以偏概全,不可信奉。
【解析】A项,弦外之音:比喻言外之意。
B项,生灵涂炭:和句中的“人民"重复;C项,望其项背:是望见别人的颈项和后背,指可以赶得上或能相比的。
“望其项背”多和“难以"“不能”连用,多用于否定式,用在句中不合语境。
第一单元检测(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知识(1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弦.歌(xuán)辍.学(chuò)怃.然(wǔ)喟.然长叹(kuì)B.饥馑.(jǐn)铿.锵(kēng)撰.写(zhuàn)莞.尔一笑(guǎn)C.悲恸.(tònɡ)户牖.(yǒu)颠沛.(pèi)向隅.而泣(ǒu)D.股肱.(ɡōnɡ)谄.媚(chǎn)切磋.(cuō)畏葸.不前(xǐ)项,“弦”应读“xián”;B项,“莞”应读“wǎn”;C项,“隅”应读“yú”。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二三子何患.于丧乎患:担忧。
故旧..不遗,则民不偷故旧:旧交、老友。
B.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敏:勤勉。
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小人:平民。
C.起.予者商也起:启发。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平生:终身,一生。
D.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伤:忧伤。
古之学者..为己学者:求学的人。
项,敏:聪明。
C项,平生:向来,素来。
D项,伤:伤害,损害。
3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天下之.无道也久矣A.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B.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C.今之.成人者何必然D.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项与例句相同,均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A项,动词,去,往;C 项,结构助词,的;D项,代词,它。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儒家思想经典《论语》,以“仁”为治国理念,富含许多精辟的言论,如教育方面的“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治学态度方面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
B.《论语·先进》篇中,子路和冉有问孔子同样的问题,孔子却做了不同回答,公西华感到很奇怪,孔子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第一单元过关检测题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云鬓.(bìn)花颜九重城阙.(quē)渔阳鼙.(pí)鼓B.鸟萃(pínɡ)中流水潺.(chán)湲桂栋兰橑.(lǎo)C.玉盘珍馐.(xiū)镜中衰.(suāi)鬓惟有鹧鸪.(ɡū)D.红藕.(ǒu)香残未雨绸缪.(móu) 吞声踯.(zhí)躅D【解析】A阙:què;B:pín;D衰:shuāi。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停杯投著长风破浪酌酒自宽B.金屋妆成池苑依旧仙袂飘飘C.楼阁玲珑宛转峨眉云栈萦纡D.虚无缥渺为连理枝芷葺荷屋B【解析】A著—箸;C峨—娥;D渺—缈。
3.对下列诗句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概括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点出“愤”字。
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
B.“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写诗人去武侯祠途中的情况,是问路时的问答形式,微露满意和欣慰。
C.“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写诗人饮酒而内心得到宽慰,举起酒杯表示以后再也不歌行路之难。
D.“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上句看起来是说刘备,其实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下句则是对诸葛亮一生功业的精辟概括。
C【解析】C项,诗句是诗人借酒浇愁。
满怀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诗人击节高歌唱起了凄怆的《行路难》,因要饮酒而中断了《行路难》的歌唱。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楚辞是屈原在楚歌的基础上再创造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新诗体。
“楚辞体”又叫“骚体”,由屈原《离骚》而得名。
B.近体诗是律诗和绝句的通称。
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一定的格律。
C.我国唐代出现了诗歌发展的高峰,诗人众多,流派纷呈,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三位大诗人外,还有边塞诗派的王昌龄、岑参,山水田园诗派的孟浩然、高适、王维等。
模块质量检测卷一(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论美的欣赏的普遍性对于是否存在美的欣赏的普遍性的问题,回答是肯定的。
所有人都喜欢美的事物,不同文化中的人们有一些共同的审美偏爱。
美的欣赏的普遍性可以列举出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与风景和人体有关。
所有人都喜欢草原景观,这种景观偏好的一致性,超越了文化差异和特定的阶层差异。
就人体来说,身材匀称、面容姣好通常会被认为是美的。
第二种类型是对整体自相似形式的欣赏,如葵花籽的排列,海螺壳的构造。
在黄金分割比中,我们能发现典型的整体自相似性。
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协调关系,对于我们对美的欣赏是决定性的,因此所有人都喜欢具有黄金分割比的形式。
第三种类型是对惊人的美的艺术作品的欣赏。
这种欣赏的普遍性与非凡的艺术作品有关。
泰姬陵、《蒙娜丽莎》或者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让不管具有何种文化背景的人们都为之着迷。
当我们将风景或者人体作为美来感受的时候,这种感知依赖某种神经模式的高度局部化的激活;当我们将整体自相似形式作为美来感受的时候,相邻皮质区的共振产生更加深远的皮质并行激活;对那些伟大的、惊人的美的艺术作品的经验,依赖我们整个美的欣赏和认识构造的整体激活。
这三种类型都意味着审美实际上就是大脑愉快,但神经刺激的范围有所不同,而经验的质量也有显著的差异。
在局部刺激中,我们经验到吸引力;在并行刺激中,我们经验到意味深长的愉快;在整体刺激中,我们经验到惊人的美。
对风景和人体的偏好之所以是普遍的,因为它们都起源于选择效应,这种效应对智人的基因组产生影响,它们先于任何文化区分,这就是它们一直传到我们这里,在今天仍然保持普遍性的原因。
这种类型的美是在人类原始文化时期确立起来的,是人类特有的,它明显朝生殖和生态方向发展,因此,在美学范围中,我们也可以说它是善的体现。
对于整体自相似形式的审美偏爱,也是在系统发生过程中发展和选择出来的。
第一单元检测(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知识(1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弦.歌(xuán)辍.学(chuò)怃.然(wǔ)喟.然长叹(kuì)B、饥馑.(jǐn)铿.锵(kēng)撰.写(zhuàn)莞.尔一笑(guǎn)C、悲恸.(tònɡ)户牖.(yǒu)颠沛.(pèi)向隅.而泣(ǒu)D、股肱.(ɡōnɡ)谄.媚(chǎn)切磋.(cuō)畏葸.不前(xǐ)解析A项,“弦”应读“xián”;B项,“莞"应读“wǎn”;C项,“隅”应读“yú”。
答案D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二三子何患.于丧乎患:担忧.故旧..不遗,则民不偷故旧:旧交、老友.B、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敏:勤勉。
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小人:平民。
C、起.予者商也起:启发。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平生:终身,一生。
D、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伤:忧伤。
古之学者..为己学者:求学的人。
解析B项,敏:聪明。
C项,平生:向来,素来。
D项,伤:伤害,损害。
答案A3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天下之.无道也久矣A、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B、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C、今之.成人者何必然D、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解析B项与例句相同,均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A项,动词,去,往;C项,结构助词,的;D项,代词,它。
答案B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儒家思想经典《论语》,以“仁"为治国理念,富含许多精辟的言论,如教育方面的“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治学态度方面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
B、《论语·先进》篇中,子路和冉有问孔子同样的问题,孔子却做了不同回答,公西华感到很奇怪,孔子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当仁,不让于师自主检测与反馈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以.吾一日长乎尔以:因为B.舍.瑟而作舍:舍弃C.为.国以礼为:治理D.其言不让.让:谦让答案 B解析舍:放下。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②夫子矢之曰③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④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⑤如或知尔,则何以哉⑥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⑦莫春者⑧唯求则非邦也与⑨斯人也而有斯疾也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⑦⑧⑨ D.③⑤⑨答案 D解析 ①“知”通“智”。
②“矢”通“誓”。
④“以”通“已”。
⑥“希”通“稀”。
⑦“莫”通“暮”。
⑧“与”通“欤”。
3.对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 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以吾一日长乎.尔(2)⎩⎪⎨⎪⎧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A .(1)中“乎”的意义不同,(2)中“尔”的意义相同B .(1)中“乎”的意义不同,(2)中“尔”的意义也不同C .(1)中“乎”的意义相同,(2)中“尔”的意义不同D .(1)中“乎”的意义相同,(2)中“尔”的意义也相同答案 B解析 前“乎”为句末语气词;后“乎”为介词,于。
前“尔”为第二人称代词,你;后“尔”为音节助词。
4.下列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B .博.我以文 C .如会同,端.章甫 D .风.乎舞雩 答案 B解析 B 项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广博。
A 、C 、D 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
5.下列与“不吾知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邻之厚,君之薄也B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 .非曰能之,愿学焉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答案 B解析B项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
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九年级语文(下)(人教实验版)第一单元检测题(90分钟 100分)一、积累与运用(24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荇藻.(zǎo)白桦.(huà)蘸.着(zhàn) 簇.新(zù)B.蜗.行(wō)淤.滩(yū)驳.船(bó)蓬蒿.(hāo)C.胚.芽(pēi)虔.信(qián) 深邃.(suì) 纤.绳(xiān)D.黝.黑(yǒu)瞰.望(gǎn) 彻.骨(châ) 迷惘.(wǎng)2.下列词语的书写有误的一项是()(3分)A.怅惘嘶哑挣脱晨曦B.驳船彻骨疲惫沐浴C.喉咙蹂躏慰藉镶嵌D.蓬篙粗犷矛舍喷薄3.下列对课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的感情基调是忧郁、悲愤。
B.余光中的诗歌《乡愁》抓住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个意象表达内心情感,这四个意象分别对应人生的四个阶段:小时候—长大后—后来—未来。
C.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以“残损的手掌”为意象,通过“摸索”与感受,运用对比的手法,展现了沦陷区的凄惨景象和解放区的繁荣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解放区的深情向往、对祖国未来的热切盼望,抒发了对祖国的深沉挚爱之情。
D.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运用对比、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文采,突出了主题。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俄罗斯举行规模空前的阅兵式,目的在于向人们发出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对人类虐杀。
B.在第七个国家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各地举行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以增强人们抗灾、防灾、减灾的意识。
C.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中学生必须发扬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D.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市很多学校正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5.下列句子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正是微博的这种开放性和即时性,实现了信息传播由精英化向平民化的转变。
第一单元历史与英雄1《三国演义》曹操献刀英雄挥刀,文人泼墨。
你却刀笔合一,慷慨悲凉,被之管弦,皆成文章。
从青州发轫,三十万大军,犹如铿锵沉雄的诗句,浩浩荡荡,嘈嘈切切。
在青丝大环刀的召唤下,灵动而有序地书写,战马萧萧,刀光剑影,中原大地,一片狼烟升腾。
滚滚长江东逝水,一切风云成飞花,当三国的大幕沉重地合上,试问天下,谁是英雄?寂静处,唯有你还在壮怀激烈,辞赋依旧: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陈宫义释曹操,然后随曹操一起逃亡。
曹操往吕伯奢家里投宿,却因一番误会而将吕伯奢一家八口屠杀,后来在路上遇见回家的吕伯奢还不肯放过,及至后来说出那句千古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因此陈宫欲引剑诛之,可最终毕竟又犹豫不忍而作罢。
因此,陈宫这个人物可以说是被罗贯中塑造得接近完美了,不但大智,大义,而且大仁,大信。
因为有感于曹操的英雄气概,释放曹操,并弃官与之逃走,见到曹操的过火行为又十分气愤,陈宫确实是值得赞美的仁义君子。
上面的材料可以运用到“品质”“仁义”“诚信”“感恩”等相关的话题作文中。
⊙精彩运用中华民族具有源远流长的感恩情怀与传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动人诗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经典词语,集中反映了古人对“感恩”的认同和崇尚。
人,唯有学会感恩,感谢一切给予过自己帮助的人,才会更加热爱生命,关爱他人,收获平和与快乐。
请以“感恩”为话题写一个文段,阐明自己的观点。
【示例】感恩是每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
很多人、很多事,其咎盖源于不会、不愿感恩,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不懂感恩,就失去了爱的感情基础。
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诲之恩,感激同学的帮助之恩,感恩一切善待帮助自己的人,甚至仅仅是对自己没有敌意的人。
感恩,是人性善的反映;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
梅花三麓付费文档梅花三麓付费文档梅花三麓付费文档梅花三麓付费文档第一单元训练卷(一)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近代以来,西风东渐。
“五四”以后,西风狂飙。
随着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进一步全面学习西方先进文明,中国的传统礼教自然成了众矢之的。
礼教从古代文化价值体系的高处跌落下来,变成抬不起头的概念。
时至今日,一提到“礼教”,似乎就意味着封建、腐朽、落后、不平等,是束缚人、摧残人的坏东西,唯恐避之不及;但说起“礼仪”,人们却并不反感。
②“礼仪”源自典籍《仪礼》——儒家十三经之一,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
“礼教”,其原义就是礼仪的教育。
然而,在今天的汉语语义场中,礼仪仍是一个正面、光辉的词语,而礼教则成了个不折不扣的贬义词。
礼教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造成了今天国人在传承古代礼仪教育时的尴尬。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以礼乐教化人心本来是礼教的核心内容,自现代以来,却长期无法名正言顺。
③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说:“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这里的小学教育,其主要内容就是礼教,也就是学习在家里和社会的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礼仪,比如如何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
④清代秀才李毓秀根据《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意加以引申扩展,编写了一本浅易的韵文读物——《弟子规》。
单元质量检测卷(一)(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积累(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桎梏.(gù)倒.影(dào)商埠.(bù)少.安毋躁(shāo)B.皴.裂(jūn) 箴.言(zhēn)鞭挞.(tà) 安步当.车(dàng)C.嬗.变(shàn) 拘泥.(nì) 炽.热(zhì)暴虎冯.河(píng) D.档案(dàng)提.防(dī)肯綮.(qìng)惩.前毖后(chéng)解析:A项“少”shǎo;B项“皴”cūn;C项“炽”chì。
答案:D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奇.数通缉.豆萁.放荡不羁.掎.角之势B.商榷.雀.跃宫阙.声名鹊.起生性怯.懦C.茁.壮琢.磨浑浊.着.手成春擢.发难数D.谚.语笑靥.砚.台狼吞虎咽.雁.过拔毛解析:C项都读zhuó。
答案:C3.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例:不耻.相师 A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B .扁鹊过齐,齐桓公客.之 C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解析:例句和B 项,都是意动用法。
A 项,名词用作状语;C 项,横渡,正常用法;D 使动用法.答案:B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比较,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②今日割五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③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④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⑤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⑥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⑦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A .③②基本相同,其余不同B .②⑦古今义基本相同,其余不同C .①⑤⑦古今义基本相同,其余不同D .③④⑥古今义基本相同,其余不同答案:B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
第一单元检测(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知识(1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弦.歌(xuán)辍.学(chuò)怃.然(wǔ)喟.然长叹(kuì)B、饥馑.(jǐn)铿.锵(kēng)撰.写(zhuàn)莞.尔一笑(guǎn)C、悲恸.(tònɡ)户牖.(yǒu)颠沛.(pèi)向隅.而泣(ǒu)D、股肱.(ɡōnɡ)谄.媚(chǎn)切磋.(cuō)畏葸.不前(xǐ)解析A项,“弦”应读“xián”;B项,“莞"应读“wǎn”;C项,“隅”应读“yú”。
答案D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二三子何患.于丧乎患:担忧.故旧..不遗,则民不偷故旧:旧交、老友.B、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敏:勤勉。
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小人:平民。
C、起.予者商也起:启发。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平生:终身,一生。
D、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伤:忧伤。
古之学者..为己学者:求学的人。
解析B项,敏:聪明。
C项,平生:向来,素来。
D项,伤:伤害,损害。
答案A3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天下之.无道也久矣A、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B、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C、今之.成人者何必然D、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解析B项与例句相同,均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A项,动词,去,往;C项,结构助词,的;D项,代词,它。
答案B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儒家思想经典《论语》,以“仁"为治国理念,富含许多精辟的言论,如教育方面的“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治学态度方面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
B、《论语·先进》篇中,子路和冉有问孔子同样的问题,孔子却做了不同回答,公西华感到很奇怪,孔子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因为冉求性格退缩,所以激励他;而仲由敢作敢为,所以让他有所节制。
这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C、季氏已十分富有,作为季氏家臣的冉求还替他搜刮财富,孔子因此评价冉求说:“非吾徒也,朽木不可雕也."D、《论语》中有不少有关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如:“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告诉我们做人要言语谨慎、行事敏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说看见贤人就应该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解析C项,“朽木不可雕也”是孔子评价宰予的话,批评冉求的话是:“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答案C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4分)(1)《论语》中阐释“学习”与“思考”之间关系的句子是“, ”。
(2)孔子对子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的回答是“其‘恕'乎!,”。
(3)在《论语》中揭示做事情贪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的利益就成不了大事的句子是“, "。
(4)在富贵、财利面前执着于道义是孔子宣扬的一个主要观念。
《论语》中这样说:“,。
"答案(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二、阅读理解(4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14分)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施:施舍。
B、何事.于仁事:做.C、己欲达.而达人达:通达,行得通.D、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微:贫贱。
解析A项,施:施惠。
B项,事:止,仅。
D项,微:没有。
答案C7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B、C、D、解析C项,副词,表揣测,大概。
A项,连词,表递进,并且/连词,连接状语与中心语。
B 项,介词,引出宾语,不译/介词,表处所,在。
D项,代词,他/助词,提示宾语前置。
答案C8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广施善济,他就不仅仅可以被看作仁者,简直可以被看作圣人。
但是,想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即便是尧舜也不可能做到.B、孔子家里的马棚失火被烧掉了。
当他听到这个消息后,首先问人有没有受伤.这表明孔子重人不重财,十分关心下人.事实上,这是中国自古以来人道主义思想的发端。
C、对于管仲,孔子肯定了他有仁德。
根本原因就在于管仲“尊王攘夷”,反对使用暴力,而且阻止了齐鲁之地被“夷化”的可能。
D、孔子认为,像管仲这样有仁德的人,不必像匹夫匹妇那样,斤斤计较他的节操与信用。
解析A项,“即便是尧舜也不可能做到”错,原文只是说要做到这一点尧舜也会感到为难. 答案A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1)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2分)(2)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3分)参考答案(1)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2)管仲辅佐桓公,称霸于诸侯,匡正了天下,老百姓到了今天还享受到他给予的好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3题。
(20分)孔子厄.于陈蔡,从者七日不食。
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
颜回、仲由炊之于壤屋之下,有埃墨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
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
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曰:“改节即何称于仁义哉?"子贡曰:“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子曰:“然.”子贡以所饭告孔子。
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将问之。
”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
”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
回即食之,不可祭也。
”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
”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子路问于孔子曰:“君子亦有忧乎?”子曰:“无也.君子之修行也,其未得之也,则乐其意;既得之,又乐其治。
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
小人则不然,其未得也,患.弗得之;既得之,又恐失之。
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
”(选自《孔子家语》)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孔子厄.于陈蔡厄:穷困,灾难。
B、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赍:携带。
C、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悦:高兴。
D、其未得也,患.弗得之患:担忧,忧虑.解析A项,厄:受困.答案A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B、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C、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D、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解析抓住关键词“曰”“也”的同时要理解此段文字的意思.答案B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颜回在做饭的时候,见到灰尘落入饭中,便把粘着灰尘的米粒捡出来吃了。
B、子贡嫉妒颜回的贤能,便把颜回偷吃米饭的事报告给孔子,并讲了颜回的坏话。
C、孔子不偏信子贡的一面之词,用巧妙的方法做了调查研究,弄清了事情的真相。
D、颜回实事求是地向孔子做了汇报,孔子对颜回更加信任,孔子的弟子们对颜回更加敬佩。
解析B项,“子贡嫉妒颜回的贤能”错,在原文中找不到根据.答案B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1分)(1)颜回、仲由炊之于壤屋之下,有埃墨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
(3分)(2)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4分)(3)君子之修行也,其未得之也,则乐其意;既得之,又乐其治。
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4分)参考答案(1)颜回、仲由在土屋之下做饭,有块熏黑的灰土掉进饭中,颜回便把粘着灰土的米粒取出来吃了.(2)我相信颜回是仁德之人已经很久了,即使你这样说,我也不会怀疑他,这或许一定有缘故吧?(3)君子的修行啊,在没能做到的时候,欣喜满足于大道之意;在做到之后啊,又欣喜满足于实践着大道.所以终生都能喜悦快乐,而没有一天的忧愁。
(三)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第14~15题。
(6分)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14上文有成语如“发愤忘食”,请从上文中再概括出一条成语:。
(2分)参考答案箪食瓢饮、乐在其中、乐以忘忧(答出其中一个即可)15结合“浮云”的比喻义,就节选的文段说一说孔子的人生观。
(4分)参考答案从孔子对颜回的称赞和自我表白中可以看出其安贫乐道,重义轻利.把富贵比作浮云,因为浮云聚散无常,喻富贵短暂,犹今之“过眼烟云”;云在天上,高不可及,喻富贵与己无关;浮云至轻至淡,喻富贵无足轻重。
(四)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第16~17题。
(6分,每小题3分)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论语·颜渊》)16请写出《论语》中能与“为人谋”相对应的、体现孔子“忠恕"之道的句子。
解析一要对课文所学内容非常熟悉,二要与所要求的内容相适应。
参考答案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7曾子认为“为人谋"就应该尽心竭力,而孔子认为对待朋友应“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对“不可则止”有两种不同的理解:第一种理解是“不听就算了”,第二种理解是“不听就暂且不言".结合自身交往实践,你更倾向于哪一种理解?为什么?解析对别人的意见持什么态度,需要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分析,既要有自己的想法,又不能背离原文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