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绘制校园平面图》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0.98 KB
- 文档页数:1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学好玩1《绘制校园平面图形》 | 北师大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如点、线、面、角、平行和垂直等。
培养学生能够使用尺规作图,绘制简单的平面图形。
培养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究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欣赏数学的简洁美和逻辑美,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内容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点、线、面、角、平行和垂直等。
尺规作图的基本方法:如何使用尺和规绘制直线、射线、角、平行线等。
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如何识别和描述建筑物、道路、园林等中的平面图形。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尺规作图的基本方法。
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的识别和描述。
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平面图形的性质,如平行和垂直。
正确使用尺规作图,绘制复杂的平面图形。
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识别和描述生活中的平面图形。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规、直尺、圆规、量角器、模型等。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2. 新课导入:介绍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如点、线、面、角、平行和垂直等,并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3. 尺规作图:介绍尺规作图的基本方法,如如何使用尺和规绘制直线、射线、角、平行线等,并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这些方法。
4. 生活中的平面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如建筑物、道路、园林等,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板书设计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点、线、面、角、平行和垂直等。
尺规作图的基本方法:如何使用尺和规绘制直线、射线、角、平行线等。
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如何识别和描述建筑物、道路、园林等中的平面图形。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绘制校园平面图》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绘制校园平面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绘制校园平面图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地理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对校园环境比较熟悉,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绘图技巧和符号表示方法还不够了解,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掌握绘制校园平面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学会使用简单的绘图工具和符号表示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意识,培养学生关爱校园、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绘制校园平面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难点:学会使用符号表示方法,绘制出清晰、规范的校园平面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校园环境图片和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2.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绘制校园平面图,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和合作绘制校园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引导发现法:老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校园平面图模板、绘图工具(如直尺、圆规、三角板等)、符号表示方法资料。
2.学具准备:每位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支铅笔、一把直尺、一把圆规、一把三角板。
3.教学环境:教室里要有足够的空间供学生操作和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校园环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校园平面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校园平面图是怎么样的吗?它有什么作用?”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老师展示一份规范的校园平面图,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特点。
《绘制校园平面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绘制校园平面图”的实际操作活动,进一步理解并综合运用“图形与位置”“测量”“比例尺”“数据的收集”等知识,积累“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经验。
2.进一步理解统计、位置与方向、比例尺等相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设计方案”“动手实验”“交流反思”的活动过程,发展统筹规划和按方案实践操作等综合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所带来的乐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加深对所学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难点】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明确活动任务绘制校园平面图。
二、设计绘制校园平面图的方案(1)明确分工。
以小组为单位,6人一组。
测量人员:2名;记录人员:1名;数据整理人员:2名;制图人员:1名。
(2)明确主要步骤。
①确定校园主要建筑物所处的方向,依据各建筑物的形状及各建筑物间的距离,测量各种所需数据,并做好记录。
②确定校园平面图的比例尺。
确定比例尺时,主要依据校园的形状、最长和最宽处的数据以及绘制平面图纸张的大小,即用纸张的长、宽分别除以校园最长、最宽处的数据求得。
③依据已测数据和确定的比例尺计算出绘制平面图所需的数据(即图上距离)。
④绘制校园平面图。
⑤在适当位置标出比例尺、方向、图例和平面图的名称。
三、动手实验(1)收集数据。
①收集数据时,可以通过实地测量的方法(一般需要准备皮尺等测量工具,也可以用“步测”法近似测量)。
对于难以实际测量的数据,可以到学校相关部门查阅数据。
②确定比例尺,并根据测量的实际距离和所选的比例尺计算出图上距离。
(2)按照设计方案及收集到的数据,把校园的平面图画下来。
(此图根据编者所测数据绘制)××校园平面图四、交流反思(1)观察各小组绘制的平面图是否准确、合理,是否有自己的特色。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学好玩第1课时绘制校园平面图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运用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等知识,绘制简单的校园平面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绘制校园平面图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其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1. 平面图的概念:介绍平面图的基本元素,如比例尺、方向、图例等。
2. 绘制方法:讲解如何利用比例尺和方向绘制校园平面图。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合作,实地测量并绘制校园平面图。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平面图的绘制方法,能够独立完成校园平面图的绘制。
2. 难点:如何正确使用比例尺和方向进行实地测量和绘制。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校园平面图示例、比例尺、指南针。
2. 学具:米尺、纸、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校园平面图,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 新授:讲解平面图的概念、绘制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地测量和绘制,教师巡回指导。
板书设计作业设计1. 必做题:绘制自己所在教室的平面图。
2. 选做题:绘制学校周边区域的平面图。
课后反思重点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阶段:引入话题: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展示校园平面图的方式,引发学生对校园空间布局的好奇心,例如:“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每天生活的校园,如果用图纸来表示,会是什么样子呢?”激发兴趣:展示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如教室、操场等,让学生初步感知平面图的概念,并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平面图的初步理解。
导入新课: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掌握绘制校园平面图的方法,并解释这将如何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空间关系和测量技能。
2. 新授阶段:概念讲解:详细介绍平面图的基本元素,包括比例尺、方向、图例等,并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这些元素在平面图中的作用。
绘制方法:详细讲解如何使用比例尺和方向进行实地测量,并转化为平面图。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绘制校园平面图》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绘制校园平面图》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以及简单的方位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课。
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方位感和观察能力,对于平面图形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如何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面图形的概念,学会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面图形的概念,学会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交流的方式,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校园平面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校园平面图,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平面图形的概念,引导学生学会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3.实践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校园内的地点,用所学知识绘制该地点的平面图。
4.成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交流绘制平面图的过程和方法,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对平面图形的理解和运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平面图形的概念、绘制平面图的方法和步骤等内容,通过板书,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绘制校园平面图》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绘制校园平面图》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以及初步了解了地图的一些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绘制校园平面图,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空间想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对于平面图形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也已经学习过地图的相关知识,对于如何阅读地图、理解地图上的信息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如何将自己所学的平面图形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如何通过绘制校园平面图来解决实际问题,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绘制校园平面图的基本方法,能够自己动手绘制出校园平面图。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空间想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绘制校园平面图的基本方法,能够自己动手绘制出校园平面图。
2.教学难点:如何将自己所学的平面图形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绘制校园平面图来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学会绘制校园平面图。
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校园平面图的示例,以及相关的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直尺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起平面图形的知识,以及地图的相关知识。
然后,教师提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绘制校园平面图。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校园平面图的示例,让学生初步了解校园平面图的基本样式。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平面图,发现校园平面图中的基本图形,并让学生尝试着自己画一画这些基本图形。
生:我的思考:平面图的建筑是否可以图画或符号表示,如门用字母“M”,或用表示。
师:看来,一张小小的校园平面图可是要综合运用到图形与位置、测量、数量收集等等知识呢,你们在毕业的时候为学校留下了一份实用又有纪念意义的礼物,老师很感谢你们师:同学们你认为在这次活动中表现怎么样?请同学们给自评一下吧,请把每项后面的☆涂上颜色,涂满5个为做得最好的)
【素材积累】
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像一支离弦的箭,嗖嗖地直向着生命的终点射去。
但我们无论怎样地气喘吁吁疾步如飞,也赶不上岁月那轻捷的步履。
她无声无息波澜不惊地带走纷沓的人群,卷走一个又一个朝代,不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停留,也不在心灵的重重羁绊前稍一驻足。
无论历经了多少沧海桑田的变迁,她永远年轻、纯洁、轻盈、清澈如初。
时光不老人易老。
穿行在一片又一片洁白的日子里,我们可曾朝涂曦霞,暮染烟岚,在她的脉络里注进拼搏的汗水,把每一页洁白的日子都涂成一幅斑斓的图画,剪成一贴丰满的记忆?穿行在一片又一片洁白的日子里,我们可曾删繁就简,除去芜杂的枝蔓,抖落发黄的往事,省略多余的情节,向着既定的目标轻装向前。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绘制校园平面图》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教案是针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内容,具体是《绘制校园平面图》这一单元。
该单元主要涵盖了测量几何图形以及统计的内容。
通过实际的测量活动和数据分析,学生可以进一步掌握测量几何图形的知识和统计的科学方法。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在实际的测量过程中运用所学的几何知识,正确测量校园中各个地点的距离、角度等。
2. 学生能够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进一步掌握统计的科学方法,了解校园中各个地点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1. 在实际的测量过程中,进一步掌握测量几何图形的知识。
2. 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统计的科学方法。
教学难点:1. 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的几何知识进行实际的测量活动。
2. 学生如何有效地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几何图形的知识,包括点、线、面的概念,以及直线、线段、射线、角等的特点和测量方法。
此外,学生也已经初步了解了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因此,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准备基础。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识1. 教师出示一张校园平面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例如:校园中有哪些地方?它们的位置关系如何?如何用几何图形表示?(教师展示校园平面图,指着不同的地点询问学生)教师:同学们,这是我们学校的平面图,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告诉我学校中有哪些地方。
学生:有教学楼、操场、图书馆、食堂等。
教师:非常好!那么这些地方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何呢?学生:教学楼在中间,操场在左边,图书馆在右边,食堂在后面。
教师:很棒!那么我们可以用哪些几何图形来表示这些地方呢?2. 引入本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和目标。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将进一步掌握测量几何图形的知识,并学会用统计的科学方法分析校园中各个地点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学好玩绘制校园平面图北师大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运用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等知识绘制简单的校园平面图。
2. 学生能够通过测量和计算,确定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关系。
3. 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平面图中的方向和位置。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通过绘制校园平面图,增强对校园环境的认识和爱护。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比例尺的概念,理解比例尺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2. 学习如何使用工具(如卷尺、量角器)进行实地测量。
3. 讨论并实践如何将实际距离转换为图上距离。
4. 学习平面图的方向表示,如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5. 学习如何使用图例来表示平面图中的不同元素。
6. 实地绘制校园平面图,并标注重要建筑物和路径。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使用比例尺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转换。
2. 理解和运用平面图的方向表示方法。
3. 实际操作,绘制校园平面图。
难点1. 理解比例尺的概念及其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
2. 正确地在平面图上表示方向和位置。
3. 绘制过程中对细节的把握和图例的正确使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卷尺、量角器、校园平面图示例。
2. 学具:绘图纸、铅笔、橡皮、直尺、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校园的实景照片和平面图,引起学生对平面图的兴趣。
2. 理论讲解:介绍比例尺、方向表示、图例等理论知识。
3. 实地测量:学生分组,使用工具进行校园内某区域的测量。
4. 数据转换:学生根据测量数据,使用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并绘制草图。
5. 方向定位:学生讨论并确定平面图的方向表示方法。
6. 绘制平面图:学生根据草图和测量数据,正式绘制校园平面图。
7.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板书设计1. 板书绘制校园平面图。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绘制校园平面图》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绘制校园平面图》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数学好玩绘制校园平面图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在实际的测量过程中,进一步掌握测量几何图形的知识。
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统计的科学方法。
3、在实践活动中巩固比例知识,会确定比例尺,并根据比例尺及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同时能灵活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能根据各建筑物底面形状和各建筑物的相对距离绘制出比例合理、画面整洁的平面图。
过程和方法
通过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设计方案、绘制学校平面图等过程,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克服困难的精神,鼓励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综合利用方向与位置,长度单位,常见平面图形,比例尺等知识,体验绘制校园平面图的过程。
教学难点:会确定参照方向,能以确定的参照方向为标准化出某个场所的简单示意图。
会根据实际距离和绘图纸的大小确定比例尺。
教法学法
教法:讲授法
学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卷尺,空白的A4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