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2017
- 格式:pptx
- 大小:668.41 KB
- 文档页数:18
2020年《2017版便秘的分度与临床策略专家共识》与《便秘外科诊治指南》联合解读(全文)摘要《2017版便秘的分度与临床策略专家共识》于2018年3月发布,将其与《便秘外科诊治指南》(2017版)进行联合解读,发现两者的异同点主要包括:(1)对于便秘的概念,两者的阐述基本一致,主要区别在于"共识"提出了便秘与精神心理障碍的相关性;(2)在便秘的病因、检查方法及评估方面,"共识"未述及病因,检查方法方面两者完全一致,"共识"中增加了精神心理评估的参考标准;(3)对于便秘的诊断,"指南"明确了便秘的诊断标准及分型,仅简单提及便秘的分度,而"共识"就将便秘的三个不同程度加以进一步的细化区分,并着重强调了便秘分度的重要性;(4)在便秘的治疗方面,两者的基本原则相同。
在具体治疗方案的描述上,"指南"将便秘的治疗方法分为非手术治疗和外科治疗两大类,再着重阐述外科治疗方式的适宜性和具体操作,而"共识"更多着重于针对不同程度便秘的应对策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重点在于直面便秘诊疗行为中不可回避的精神心理障碍问题。
由此可见,《便秘的分度与临床策略专家共识》是对《便秘外科诊治指南》的补充和完善,从不同的角度为临床提供更有针对性和适用性的临床参考思路,尤其是在便秘分度标准的量化以后更好辅助临床决策。
便秘的发生涉及多个学科,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复杂性疾病,常需多学科的协作诊治。
2017年,全国便秘联谊会组织多学科专家在参考《中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2013年)》[1]、《便秘外科诊治专家共识》(2010年)[2]、中国《便秘外科诊治指南》(2017版)[3]、《世界胃肠组织便秘全球指南》(2010年)[4]、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学会2016版《便秘评估与管理临床实践指南》[5],在复习"罗马Ⅳ"有关便秘的诊断标准的基础上,讨论制定了便秘的分度与临床策略,最终形成《2017版便秘的分度与临床策略专家共识》[6]。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解读我国早在2002年就已跨越7%的老龄化社会门槛(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2014年我国老龄人口比例已达到9.18%[1]。
慢性便秘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的疾病。
与中青年人相比,老年人便秘有其独特的特征,如何从老年人身体虚弱、共病多、用药多的特点出发,更科学、更全面评估和处理老年便秘是每个从事老年医学的医师都会面临的问题,《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是国内外第一个针对老年便秘患者制定的诊治指导意见,结合了老年人的便秘临床特点,强化了在治疗上的多学科合作、综合性处理的重要性。
一、老年人慢性便秘的流行病学特点慢性便秘的患病率存在东西方的差异[2-4]。
欧美国家约10%~15%的人群受便秘的困扰,北美地区的慢性便秘患病率为12%~19%。
慢性便秘患病率随增龄增加,英国一项数据显示,年龄超过60岁时便秘发生率呈显著上升,75岁老年人便秘的发生率高达50%。
我国以社区为基础的多项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便秘总体患病率为3%~11%,60岁以上老年人群患病率为15%~20%,80岁以上可达20.0%~37.3%,老龄化是慢性便秘的高危因素。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实际患病率要高于目前报道的数据,因为高龄、致残或卧床不能自理、有严重疾病、特殊疾病或不能交流的老年人常不在调查范围内。
二、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诊断便秘是一种以症状为基础的紊乱,以排便不满意或(和)便次减少、排出障碍为主要症状。
两者的量化诊断标准均为罗马标准。
《共识》对慢性便秘的诊断采用最新的罗马Ⅳ标准,罗马Ⅳ标准对慢性便秘的症状及量化标准与罗马Ⅲ标准相似,对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引入了自发排便的概念,每周的排便次数以患者在未使用药物或其他方式治疗便秘时的每周排便次数为准[5]。
三、老年人慢性便秘的类型及影响因素(一)类型:老年人慢性便秘的病因谱不同于中青年,虽然功能性便秘随年龄增长而增多,是老年人群中最为常见的便秘类型,但老年人继发性便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例如结肠肿瘤引起的机械性梗阻、糖尿病等代谢病引起的神经病变等器质性疾病相关性便秘,老年人多病共存的特点常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也是引起或加重便秘的因素之一。
老年便秘患者的评估及护理干预探讨老年人便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为老年人便秘的预防提供有效措施。
对于75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老年人便秘患病率较高,达33%。
这与饮水、饮食、运动、排便习惯、长期用药等因素有关,同时受到社会支持程度、抑郁和焦虑发生情况的影响。
标签:老年人;便秘;评估;护理老年性便秘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它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症状,可独立存在亦可由其他疾病所并发。
便秘不仅使人排便困难,还会导致许多疾病,严重者可致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甚至猝死。
便秘困扰着许多老年人,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在临床护理应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对75例老年便秘患者进行评估并提出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75例患者,男37例,女38例,年龄60~88岁,其中排便费力者37例,排便不尽感者25例,排便时间延长者10例,混合性3例,以上患者均经电子肠镜排除器质性病变,诊断符合罗马Ⅱ标准。
2 正常排便的必需条件①饮食量及所含纤维素适当有足够的的水分摄入。
②胃肠道无梗阻、消化、吸收、蠕动正常。
③有正常排便反射,腹肌及膈肌有足够的力量协助排便。
3 老年便秘的原因①生理因素:老年人活动减少,肠液分泌减少,肠蠕动减弱,腹壁肌肉萎缩,大脑皮层退化,肛门括约肌控制失调。
②饮食因素:老年人独居者多行动不便,饮食结构不合理,牙齿残缺功能不良,致进食水果、蔬菜及粗纤维食物减少。
③心理因素:精神体质欠佳,心情抑郁的老年人多数有便秘症状,这是因为神经调节功能紊乱的缘故。
柯美云等[1]认为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心理压力等是便秘患者的危险因素。
④精神因素:情绪忧虑紧张,精神受到刺激,以及环境改变等,也可引起习惯性便秘。
⑤疾病因素:有些老年人长期卧床,多脏器衰竭,无力排便。
⑥药物因素:老年人不合理的用药,如长期应用缓泻剂使便意的阈值上升,肠道失去自行排便的功能而造成意识性的抑制排便。
还有糖尿病的植物神经病变也是常见原因。
4 便秘对机体的影响4.1 对全身各系统器官的影响便秘可造成机体局部和全身不同程度的改变、如肛裂、痔疮,还可反射性影响全身,出现头痛、眩晕、虚弱和食欲下降、乏力等,长期便秘还可导致直肠癌或肠癌的危险,冠心病便秘者用力排便,可造成心肌严重缺血,轻者心悸、气促,重者猝死,粪便长期积聚肠道,细菌和其他代谢产物可经肠壁吸收危害人体,促进衰老,还有报道认为老年人便秘是导致痴呆的主要原因之一。
便秘
(一)评估与观察要点
1.询问便秘开始的时间、排便间隔的时间及性状。
2.评估老人的日常饮食、活动情况、排便习惯、药物使用情况。
3.询问老人便秘时是否伴有腹痛、腹胀、恶心、食欲下降。
4.评估老人的居住环境、作息时间、卫生设施状况。
老人是否因便秘产生精神紧张、心情抑郁及焦虑发生。
(二)护理要点
1.调整饮食结构,注意荤素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保证每天的饮水量在1500--2000ml,清晨空腹一杯温开水或淡盐水,避免摄入辛辣刺激及难以消化的事物。
2.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鼓励老人每天坚持适当运动30--60分钟,重建良好的排便习惯,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3.照顾老年人排便时,无需守候只可协助,以免老人紧张影响排便。
4.饮食与行为调整无效的便秘,可选用口服泻药。
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5.缓解老人因便秘而出现的急躁、焦虑心理,给予心理安慰、鼓励,消除其排便时的紧张心理。
(三)指导要点
1.向老人及家属解释老人易发生便秘的原因,预防和处理便秘的措施,强调预防的有效性和重要性。
2.指导老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定时排便的习惯和良好的饮食习惯。
3.教会老人在清晨和晚间排尿后取卧位,将食、中、无名指相叠,沿结肠走向,从右下腹开始做顺时针环形按摩促进肠蠕动,在按摩同时可做肛门收缩运动。
4.使用的便器清洁而温暖,必要时使用便器椅。
提供排便坐姿的依托,减轻排便不适感,保证安全。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处理一、生活方式调整1.足够的膳食纤维摄入:这是防治老年人慢性便秘的基础,因此,应有充足的膳食纤维的摄入(≥25 g/d),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常口感较差,且老年人口腔咀嚼功能减退,难以下咽,应通过烹调工艺(细切、粉碎、调味等)制作成细软可口的食物。
膳食纤维包括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溶性膳食纤维,含可溶性纤维比例较高的食物细滑、口感较好,还可以作为肠道菌群的底物,具有益生元性质,对老年人尤为合适。
鲜、嫩的蔬菜瓜果富含可溶性纤维、维生素和水分,应成为慢性便秘老年人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售的菊糖粉剂是从菊苣等植物中提取的天然可溶纤维,是一种优质的膳食纤维补充剂,对吞咽障碍及管饲的老年便秘患者尤为适用。
2.足够的水分摄入:老年人应养成定时和主动饮水的习惯,不要在感到口渴时才饮水,每天的饮水量以1500~1700ml为宜,每次50~100ml,推荐饮用温开水或淡茶水。
3.合理运动:散步、拳操等形式不限,以安全(不跌倒)、不感觉劳累为原则。
避免久坐,对卧床患者,即便是坐起、站立或能在床边走动,对排便都是有益的。
4.建立正确的排便习惯: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与患者共同制定按时排便表,利用生理规律建立排便条件反射,每天定时排便。
结肠活动在晨醒、餐后最为活跃,建议患者在晨起或餐后2h内尝试排便,排便时集中注意力,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
二、药物治疗1.容积性泻药:是老年人慢性便秘的常用药物,代表药物有欧车前、麦麸、车前草、甲基纤维素以及聚卡波非钙。
容积性泻药主要用于轻度便秘患者的治疗。
用药过程中应注意补充适量水分,以防肠道机械性梗阻。
粪便嵌塞、疑有肠梗阻的患者应慎用。
该类泻药与华法林、地高辛、抗生素等同时服用时可能会影响后者的吸收。
2.渗透性泻药:常用药物有乳果糖、聚乙二醇以及盐类泻药(如硫酸镁等)。
适用于轻度和中度便秘患者。
其中,乳果糖还是一种益生元,有助于促进肠道有益菌群的生长,除少数患者因腹泻、胃肠胀气等不良反应需调整药物剂量外,一般可长期服用,特别适用于合并有慢性心功能不全和肾功能不全的老年便秘患者。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慢性便秘(chronicconstipation)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综合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和(或)排便困难,目前主要根据罗马Ⅳ(RomeⅣ)标准和患者主诉(self-reported)进行诊断,即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其中至少近3个月有症状,且至少四分之一的排便情况符合下列2项或2项以上:排便费力感、干球粪或硬粪、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梗阻感和(或)堵塞感、甚至需手法辅助排便,且每周排便少于3次。
老年人慢性便秘不仅常见,且患病率随增龄增加。
多项以社区为基础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在60 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中为15%~20%,84岁及以上可达20.0%~37.3%,在接受长期照护的老年人中甚至高达80%。
慢性便秘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耗费了大量的医疗经费,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一个棘手的临床难题,因此,如何科学地评估、有效地处理老年人慢性便秘意义重大。
为此,我们组织国内部分老年病、消化病学专家制订了本共识,供广大临床医护人员参考。
一、老年人慢性便秘的类型老年人慢性便秘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结直肠和肛门功能性疾病、器质性疾病及药物,因此,也可将老年人慢性便秘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便秘是指结直肠和肛门功能性疾病引起的便秘,继发性便秘是指器质性疾病或药物引起的便秘。
1. 慢性功能性便秘(chronic functionaconstipation):慢性功能性便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便秘类型,根据患者的肠道动力和直肠肛门功能改变的特点分为4个亚型:(1)慢传输型便秘:老年人结肠动力减退,易发生慢传输型便秘,其特点是结肠传输时间延长,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排便费力;(2)排便障碍型便秘:即功能性排便障碍,既往称为出口梗阻型便秘,主要表现为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排便时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费时、甚至需要手法辅助排便等,此型便秘在老年人中亦多见;(3)混合型便秘:患者同时存在结肠传输延缓和肛门直肠排便障碍的证据;(4)正常传输型便秘(normaltransitconstipation,NTC):多见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腹痛、腹部不适与便秘相关,排便后症状可缓解,老年人较少见。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解读(最全版)我国早在2002年就已跨越7%的老龄化社会门槛(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2014年我国老龄人口比例已达到9.18%[1]。
慢性便秘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的疾病。
与中青年人相比,老年人便秘有其独特的特征,如何从老年人身体虚弱、共病多、用药多的特点出发,更科学、更全面评估和处理老年便秘是每个从事老年医学的医师都会面临的问题,《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是国内外第一个针对老年便秘患者制定的诊治指导意见,结合了老年人的便秘临床特点,强化了在治疗上的多学科合作、综合性处理的重要性。
一、老年人慢性便秘的流行病学特点慢性便秘的患病率存在东西方的差异[2,3,4]。
欧美国家约10%~15%的人群受便秘的困扰,北美地区的慢性便秘患病率为12%~19%。
慢性便秘患病率随增龄增加,英国一项数据显示,年龄超过60岁时便秘发生率呈显著上升,75岁老年人便秘的发生率高达50%。
我国以社区为基础的多项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便秘总体患病率为3%~11%,60岁以上老年人群患病率为15%~20%,80岁以上可达20.0%~37.3%,老龄化是慢性便秘的高危因素。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实际患病率要高于目前报道的数据,因为高龄、致残或卧床不能自理、有严重疾病、特殊疾病或不能交流的老年人常不在调查范围内。
二、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诊断便秘是一种以症状为基础的紊乱,以排便不满意或(和)便次减少、排出障碍为主要症状。
两者的量化诊断标准均为罗马标准。
《共识》对慢性便秘的诊断采用最新的罗马Ⅳ标准,罗马Ⅳ标准对慢性便秘的症状及量化标准与罗马Ⅲ标准相似,对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引入了自发排便的概念,每周的排便次数以患者在未使用药物或其他方式治疗便秘时的每周排便次数为准[5]。
三、老年人慢性便秘的类型及影响因素(一)类型:老年人慢性便秘的病因谱不同于中青年,虽然功能性便秘随年龄增长而增多,是老年人群中最为常见的便秘类型,但老年人继发性便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例如结肠肿瘤引起的机械性梗阻、糖尿病等代谢病引起的神经病变等器质性疾病相关性便秘,老年人多病共存的特点常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也是引起或加重便秘的因素之一。
DOI :10.13288/j.11-2166/r.2017.15.023标准与规范基金项目:北京市医院管理局重点医学专业发展计划-重点医学专业(中医脾胃病)(ZYLX201411);江苏省中医消化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项目(BL2014100)通讯作者:1)张声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zhss2000@ ;2)沈洪,江苏省中医院脾胃病科,shenhong999@便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便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流行病学调查及回顾性研究显示,我国老年人便秘患病率为18.1%,儿童的患病率为18.8%,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的8.2%;农村人口患病率为7.2%,显著高于城市人口的6.7%[1]。
中医药治疗便秘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如《伤寒论》创立了蜜煎导法,所记载的麻子仁丸至今仍在临床广泛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公布了《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2],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公布了《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3],促进了便秘中医药诊治规范的完善。
近年来便秘的临床研究不断进展,有必要对既往的共识意见进行更新。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于2014年8月在合肥牵头成立了《便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起草小组。
小组成员依据循证医学的原理,广泛搜集循证资料,并先后组织国内脾胃病专家就便秘的证候分类、辨证治疗、诊治流程、疗效标准等一系列关键问题进行总结讨论,形成本共识意见初稿,并按照国际通行的德尔斐法进行了3轮投票。
2015年9月,于重庆进行了第一次投票,并根据专家意见,起草小组对本共识意见进行了修改。
2015年12月,在北京进行了第二次投票。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于2016年6月,在厦门召开核心专家审稿会,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名脾胃病学知名专家对本共识意见(草案)进行了第三次投票,并进行了充分讨论和修改。
2016年7月在哈尔滨第28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会议上,专家们再次进行讨论、修改和审定,并于2016年9月在北京召开了专家定稿会议,完成了本次共识意见的制定。
便秘诊治,“老”有不同——治疗篇老年人便秘高发,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常合并其他疾病,导致老年人群便秘与年轻人群相比,临床表现更加复杂,如何更有针对性的诊断和处理老年人便秘具有重要意义。
上周我们和大家讨论了老年人群便秘的特点以及诊断,今天着重分享老年人群便秘治疗策略。
调整生活方式是否有效?2019慢性便秘指南推荐调整生活方式1,但欧洲老年便秘共识声明:“大多数通用便秘指南推荐增加纤维膳食、水的摄入,增加运动;但这些措施常常难以对老年患者实施”;“改变生活方式对缓解慢性便秘症状作用有限,且很少适用于老年人(共识委员会经验)” 2。
1. 老年人难以有效配合生活方式改善便秘32. 老年人实现蹲厕姿势有困难4髋关节与躯干交角22.5~35°是推荐的蹲厕姿势,有利于排便。
然而由于老年人骨骼脆弱、韧带柔韧性下降、肌力减退、肥胖以及其他疾病,他们很难摆出理想的姿势,需要器具的辅助。
药物治疗首选溶剂性和渗透性泻剂2019慢性便秘指南推荐:老年人便秘药物治疗首选溶剂性和渗透性泻剂1。
2017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渗透性泻剂乳果糖特别适用于合并有心功能不全和肾功能不全的老年便秘患者5。
张颖等进行了一项Meta分析,纳入10项研究,累计FC患者1069例,其中老年患者682例。
系统评价乳果糖治疗成人功能性便秘的疗效与安全性。
结果显示,对于≥60岁的老年人而言,乳果糖疗效安全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6。
老年人便秘用药时间需要延长国内指南建议便秘治疗需坚持2~4周7,8。
2016年欧洲《老年便秘共识声明》应该在排便恢复正常后,观察稳定(时间可达4周)再考虑撤药。
撤药不能突然进行,可能需要数月缓慢撤药9。
老年人便秘治疗过程中强调监测8常规和定期检查:血常规;粪便常规;隐血试验应防范的并发症: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粪石性”肠梗阻、肠壁溃疡、肠穿孔、诱发憩室病和憩室炎、诱发或加重痔疮、直肠脱垂、增加结肠癌风险、诱发或加重腹壁疝、结肠黑变病、诱发缺血性结肠炎、精神心理障碍、尿潴留及尿道感染对严重慢性便秘或有报警症状:血生化、甲状腺功能、大肠镜等相关影像学检查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功能性胃肠病协作组. 中华消化杂志, 2019,39(9) : 577-598.2.Emmanuel A, et al. Int J Clin Pract. 2017 Jan;71(1). doi: 10.1111/ijcp.12920.3.Chokhavatia S, et al. Drugs Aging. 2016 Aug;33(8):557-74.4.Hari Krishnan R. Proc Inst Mech Eng H. 2019 Apr;233(4):464-475.5.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7年4月;36(4):371-81.6.张颖等,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6470-6473.7.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 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2013年,武汉). 中华消化杂志. 2013年5月;33(5): 291-7.8.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7年4月;36(4):371-81.9.Emmanuel A, et al. Int J Clin Pract. 2017 Jan;71(1). doi:10.1111/ijcp.12920.。
指南与共识便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便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流行病学调查及回顾性研究显示,我国老年人便秘患病率为18.1%,儿童的患病率为18.8%,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的8.2%;农村人口患病率为7.2%,显著高于城市人口的6.7%。
中医药治疗便秘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如《伤寒论》创立了蜜煎导法,所记载的麻子仁丸至今仍在临床广泛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公布了《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公布了《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促进了便秘中医药诊治规范的完善。
近年来便秘的临床研究不断进展,有必要对既往的共识意见进行更新。
1 概述 1.1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每周排便<3次),粪便干硬难下,或粪质不干但排便困难《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指出便秘为每周排便<3次,无稀便,大便硬结或呈团块,或排便费力,或有排便不尽感,或排便时需用手法协助。
《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2013,武汉)》指出便秘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和(或)排便困难。
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及需手法辅助排便。
罗马IV诊断标准“对便秘的描述为:排便为硬粪或干球粪,排便费力,排便有不尽感,排便时有肛门直肠梗阻/堵塞感,以及排便需要手法辅助。
1.2 中医病名除“便秘”外,尚有“后不利”“大便难”“脾约”“秘结”等病名,其治疗经验可供临床参考便秘之症首见于《黄帝内经》,其称便秘为“后不利”“大便难”。
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称便秘为“脾约”。
《景岳全书·秘结篇》将便秘分为阳结、阴结。
而“便秘”一名首见于清代沈金鏊所著《杂病源流犀烛》,并沿用至今。
1.3 便秘既可作为功能性疾病独立存在,也可作为症状见于多种器质性疾病,临床应注意鉴别诊断常见引起便秘的器质性疾病有:结直肠肿瘤、肠腔梗阻或狭窄、肛裂、内痔、直肠脱垂、肛周脓肿等消化系统疾病;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症、帕金森病、脑卒中、脑肿瘤、自主神经病变、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淀粉样变性等神经系统及肌肉疾病;糖尿病、高钙血症、低钾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等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中医论治杨安民;王拥军;熊艳鸿【摘要】慢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综合征,患病率随增龄增加,是一个棘手的临床难题.本文通过临证观察,提出老年人慢性便秘多以虚秘为主,强调肝气郁滞、脾胃升降失职之病机,并与瘀血相关.治疗上以补虚为主,注重气机疏导,升降相和,酌加活血化瘀药物,切不可一味攻下.同时还应注意摄生调护.另外老年性便秘虽以虚秘多见,仍也有不少是实秘.临床当根据病情,审证求因,运用中医理论辨证论治,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9(017)009【总页数】3页(P99-100,118)【关键词】老年科;慢性便秘;虚秘;实秘【作者】杨安民;王拥军;熊艳鸿【作者单位】重庆市酉阳县中医院肛肠科,重庆酉阳409800;重庆市酉阳县中医院肛肠科,重庆酉阳409800;重庆市酉阳县中医院肛肠科,重庆酉阳409800【正文语种】中文慢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综合征[1-4],且患病率随增龄增加[5]。
以社区为基础的多项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便秘总体患病率为3%~11%[5],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患病率为15%~20%[6],84岁及以上可达20.0%~37.3%[1-2,4,6],在接受长期照护的老年人中甚至高达 80%[2,4,7-8]。
慢性便秘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7,9],耗费了大量的医疗经费[10-11],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一个棘手的临床难题[5]。
临床治疗难度较大,病情易反复。
中医治疗老年性便秘有一定的优势,笔者对老年人慢性便秘疾病进行中医辨证论治获得了一些经验,现将总结如下。
1 虚者补之以补为通便秘病位在大肠,但与脾肺肝肾密切相关,“魄门亦为五脏使”,说明魄门的启闭依赖于五脏的调节,废物的排泄与五脏均有关系。
肺的宣发肃降、肝气的调畅,脾胃的升降,肾阳气的盛衰皆影响大肠的传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