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幼儿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与体育
- 格式:ppt
- 大小:4.98 MB
- 文档页数:52
幼儿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与体育发布时间:2007-10-29 21:47:00 浏览:[4804]第一节运动技能与幼儿身心发展运动技能是通过不断的练习而形成的一种活动方式,它不仅促进幼儿身体机能的增强,也能够提高幼儿的心理机能的发展。
运动技能是幼儿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运动技能(一)运动技能的定义运动技能有时也称作操作技能、动作技能,是由有组织的、协调而统一的肌肉动作构成的活动,表现于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身体运动之中。
从穿衣、写字、走路这些比较简单的活动到操纵机床、飞机等器械的复杂的活动,都包含着运动技能。
当各种动作被组织起来并构成了一个连贯性的、整齐的、有明确时间性的完整动作时,可认为是形成了运动技能。
在理解运动技能的含义时,应该注意以下两点:1.运动技能是有组织的、协调的动作系列而不是任意的动作的组合运动技能与一般的随意做出的动作有所不同,它是将各个动作按照一定的顺序及其要求组织起来,使动作表现出精确性、协调性、稳定性等。
2.运动技能是习得的而不是先天的本能运动技能是在不断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不是先天的本能活动。
这意味着运动技能是需要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的,因此,教育尤其是体育在培养幼儿的运动技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二)运动技能的分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运动技能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式有:1.细微型运动技能与粗放型运动技能这是根据动作的精细程度与肌肉运动强度不同而进行的划分。
细微型运动技能主要靠小肌肉群的运动来完成,如穿珠子、使用剪刀等;粗放型运动技能主要靠大肌肉群的运动来完成,如跑步、跳跃等。
2.连续型运动技能与间断型运动技能这是根据动作的连续与否而进行的划分。
连续型运动技能由—系列的连续动作构成,如骑车、跑步等;间断型运动技能由一系列不连续的动作构成,如打鼓等。
3.闭合性运动技能与开放性运动技能这是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的不同而进行的划分。
闭合性运动技能主要依赖幼儿身体的内部反馈信息进行运动,不依赖外界环境,如体操、舞蹈等。
幼儿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与体育教案字体:大中小2014-12-01 10:09:00公告:[课题名称]第六章幼儿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与体育[教学目标与要求]1、掌握运动技能的含义及其与幼儿身心发展的关系。
2、明确幼儿运动技能的发展及其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
3、掌握促进运动技能形成的体育措施。
[教学重点]重点:幼儿运动技能发展的规律难点:运用规律指导幼儿运动技能的形成[教学课时]4课时(理论)[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自主探究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教学过程]第一节运动技能与幼儿身心发展1、内容导入:复习旧知识: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哪几层?2、引发幼儿学习动机的措施有哪些?运动技能是通过不断的练习而形成的一种活动方式,它不仅促进幼儿身体机能的增强,也能够提高幼儿的心理机能的发展。
运动技能是幼儿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揭示内容1.运动技能运动技能有时也称作操作技能、动作技能,是由有组织的、协调而统一的肌肉动作构成的活动,表现于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身体运动之中。
从穿衣、写字、走路这些比较简单的活动到操纵机床、飞机等器械的复杂的活动,都包含着运动技能。
当各种动作被组织起来并构成了一个连贯性的、整齐的、有明确时间性的完整动作时,可认为是形成了运动技能。
在理解运动技能的含义时,应该注意以下两点:(1)运动技能是有组织的、协调的动作系列而不是任意的动作的组合运动技能与一般的随意做出的动作有所不同,它是将各个动作按照一定的顺序及其要求组织起来,使动作表现出精确性、协调性、稳定性等。
(2)运动技能是习得的而不是先天的本能运动技能是在不断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不是先天的本能活动。
这意味着运动技能是需要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的,因此,教育尤其是体育在培养幼儿的运动技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分类:(1)细微型运动技能与粗放型运动技能这是根据动作的精细程度与肌肉运动强度不同而进行的划分。
细微型运动技能主要靠小肌肉群的运动来完成,如穿珠子、使用剪刀等;粗放型运动技能主要靠大肌肉群的运动来完成,如跑步、跳跃等。
幼儿动作与运动能力发展的规律如下:
1.从上至下
儿童最早发展的动作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
任何一个儿童的动作发展总是沿着抬头一翻身一坐一爬一站一行走的方向进行。
2.由近而远
发展从身体的中部开始,越接近躯于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而远离身体躯干的肢端动作发展较迟。
3.由粗到细
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先发展,小肌肉的精细动作随后发展。
随着神经系统和肌肉的发育,儿童开始学会控制身体各部位的小肌肉的动作。
4.由头至尾
对头部的控制早于手臂和躯干,对手臂和躯干的控制早于大腿。
5.由整体到局部
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的,以后儿童的动作才逐步分化成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
运动技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形成规律)
运动技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阶段来描述:
1. 意识阶段:在这个阶段,运动者意识到某项技能的存在和重要性。
他们可能会通过观看其他人的示范或听取教练的指导来学习基本的技术要领和规则。
2. 认知阶段:运动者开始通过自我观察和分析来改善技能。
他们努力理解技能的关键概念和执行细节,并试图将它们应用到实际的运动场景中。
在这个阶段,运动者经常会出现错误和挫折,但这也是他们探索和学习的机会。
3. 自动化阶段:在经过反复的练习和经验积累后,运动者的技能逐渐变得自然而然。
他们能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完成复杂的动作,并在比赛或比赛中表现出高水平的技术能力。
在运动技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有几个常见的规律:
1. 个体差异:不同的运动者在技能形成和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上可能存在差异。
这是由个体的遗传、生理和心理因素所决定的。
2. 练习的重要性:反复的练习对于技能的形成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经过大量的练习,运动者才能熟练掌握技能,并将其变得自动化。
3. 反馈的意义:及时和正确的反馈对于技能形成和发展也非常重要。
反馈可以来自教练、队友、自我观察或技术仪器。
它帮
助运动者纠正错误、改进技术并提高表现水平。
4. 环境的影响:运动者所处的环境也对技能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良好的训练设施、合适的教练和团队合作等因素可以为运动者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
总之,运动技能形成和发展是一个个体化的过程,需要通过练习、反馈和适宜的环境来促进。
了解这些形成规律可以帮助运动者更有效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运动技能形成的一般规律为
1.标志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开始学习并了解特定运动技能
的基本知识和规则。
他们可能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来学习技能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2.认知阶段:个体在这个阶段开始理解技能的执行方式和细节。
他们逐渐掌握运动技能的关键要素,并开始在一些简单的情境中进行实践和应用。
3.关联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进一步发展和细化他们在技能
执行中的动作和技巧。
他们开始将技能应用到更多的情境中,并开始形成运动模式和策略。
4.自动化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的运动技能变得更加自然和
流畅。
他们不再需要意识和注意力来执行技能,而是能够在相对自动的情况下执行。
总而言之,运动技能的形成通常经历了标志阶段、认知阶段、关联阶段和自动化阶段这几个阶段。
个体需要经过反复的实践和应用,不断调整和改进他们的技能执行方式,才能达到较高的水平。
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名词解释
运动技能形成规律是指在学习和进行体育运动时,个体通过持续
练习与经验积累,逐渐形成的稳定且自动化的动作模式和技能集合的
规律性过程。
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1.阶段性发展:运动技能的形成通常会经历多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从初学阶段到高级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技能要求和发展目标。
2.渐进性提高:运动技能的形成需要经过连续不断的练习和反复
试错的过程。
个体通过不断积累经验,改进动作技巧和调整运动策略,逐渐提高技能的水平。
3.全面发展:运动技能的形成不仅仅涉及到具体的动作技巧,还
包括相关的认知、感知、决策等因素。
个体需要全面发展这些关联的
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运动场景和变化。
4.个体差异性:每个人在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中,都有自己的特
点和个体差异。
不同的个体可能会有不同的学习速度、技能水平和发
展路径。
拓展:
-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生理、心理
等因素。
个体的天赋、身体素质、认知能力、动机和学习环境等也会
对运动技能的形成产生影响。
-运动技能形成规律还与练习的质量和方式密切相关。
有效的练习
方法,如分解练习、随机练习、反馈等,有助于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
和提高。
-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的研究对于教学和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运
动技能的发展规律,可以为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和训练方案提供依据,帮助个体更加有效地学习和提高运动技能。
2024年幼儿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与体育课件模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体育教育指导用书》第三章“幼儿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详细内容围绕幼儿基本运动技能的发展,着重探讨跑、跳、投、接等基本动作的训练方法。
重点解析教材中第三节“运动技能训练方法与实践”,结合2024年体育课件模板,让幼儿在游戏中培养运动兴趣,提高运动技能。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基本的跑、跳、投、接等运动技能。
2. 培养幼儿在体育活动中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3. 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跑、跳、投、接等基本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运动兴趣,提高运动技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体育课件模板、口哨、计时器、音乐播放器。
学具:跳绳、接力棒、篮球、足球、毽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体育课件模板中的动画和音乐,引导幼儿进入一个欢乐的运动场景,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
2. 热身活动(5分钟)带领幼儿做简单的热身运动,如跳绳、捉迷藏等,让幼儿充分活动身体。
3. 基本技能训练(10分钟)(1)跑:组织幼儿进行接力跑,培养其速度和协调性。
(2)跳:设置障碍物,让幼儿进行跳高、跳远等练习。
(3)投:指导幼儿进行投球练习,提高投掷准确性。
(4)接:组织幼儿进行传球、接球游戏,培养其反应速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结合教材中的实例,讲解运动技能训练方法。
随后进行随堂练习,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技能。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幼儿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与体育课件模板2. 板书内容:(1)基本运动技能:跑、跳、投、接(2)运动技能训练方法:游戏法、竞赛法、合作法(3)教学目标:掌握技能、培养合作、激发兴趣七、作业设计(1)跳绳100个(2)投球10次,记录命中次数(3)与家人进行传球游戏,每人至少接球5次2. 答案:无标准答案,家长可根据幼儿完成情况给予鼓励和指导。
幼儿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与体育课件模板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幼儿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掌握体育课件设计的基本原则。
2. 学会运用体育课件模板进行幼儿运动技能的教学。
3.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幼儿体育教学效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幼儿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的理解与体育课件模板的应用。
教学重点:体育课件设计原则及实践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白板、投影仪。
2. 学具:幼儿体育课件模板、运动器材、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幼儿体育活动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幼儿运动技能的实际应用场景。
2. 理论讲解(15分钟)介绍幼儿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分析视频中的运动技能发展情况。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一个体育课件模板为例,讲解设计原理及操作步骤。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体育课件模板。
5. 分组讨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成果,进行讨论和交流,教师点评并给出建议。
6. 案例分析(15分钟)分析一个成功的幼儿体育课件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六、板书设计1. 幼儿运动技能形成规律2. 体育课件设计原则3. 体育课件模板实践操作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幼儿体育课件模板,并分析其适用场景。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幼儿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体育课件设计原则,但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践环节的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幼儿体育教学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同时,关注国内外幼儿体育教学研究动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体育课件设计原则的掌握。
2. 幼儿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的理解。
3. 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一、体育课件设计原则的掌握1. 教育性原则:课件内容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具有教育意义,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与体育发布时间:2007-10-29 21:47:00 浏览:[4804]第一节运动技能与幼儿身心发展运动技能是通过不断的练习而形成的一种活动方式,它不仅促进幼儿身体机能的增强,也能够提高幼儿的心理机能的发展。
运动技能是幼儿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运动技能(一)运动技能的定义运动技能有时也称作操作技能、动作技能,是由有组织的、协调而统一的肌肉动作构成的活动,表现于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身体运动之中。
从穿衣、写字、走路这些比较简单的活动到操纵机床、飞机等器械的复杂的活动,都包含着运动技能。
当各种动作被组织起来并构成了一个连贯性的、整齐的、有明确时间性的完整动作时,可认为是形成了运动技能。
在理解运动技能的含义时,应该注意以下两点:1.运动技能是有组织的、协调的动作系列而不是任意的动作的组合运动技能与一般的随意做出的动作有所不同,它是将各个动作按照一定的顺序及其要求组织起来,使动作表现出精确性、协调性、稳定性等。
2.运动技能是习得的而不是先天的本能运动技能是在不断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不是先天的本能活动。
这意味着运动技能是需要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的,因此,教育尤其是体育在培养幼儿的运动技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二)运动技能的分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运动技能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式有:1.细微型运动技能与粗放型运动技能这是根据动作的精细程度与肌肉运动强度不同而进行的划分。
细微型运动技能主要靠小肌肉群的运动来完成,如穿珠子、使用剪刀等;粗放型运动技能主要靠大肌肉群的运动来完成,如跑步、跳跃等。
2.连续型运动技能与间断型运动技能这是根据动作的连续与否而进行的划分。
连续型运动技能由—系列的连续动作构成,如骑车、跑步等;间断型运动技能由一系列不连续的动作构成,如打鼓等。
3.闭合性运动技能与开放性运动技能这是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的不同而进行的划分。
闭合性运动技能主要依赖幼儿身体的内部反馈信息进行运动,不依赖外界环境,如体操、舞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