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饰件基础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9.17 MB
- 文档页数:2
汽车塑料外饰件的设计二.汽车外饰件简介汽车外饰件要紧指前后保险杠、轮口、进气格栅、散热器面罩、防擦条等通过螺栓和卡扣或双面胶连接在车身上的部件。
在车身外部要紧起装饰爱护作用,及开启等功能。
汽车外饰件在车身上要紧位置及大致形状见图一。
1.前保险杠,后保险杠,散热器面罩,前后轮口,侧饰条,防擦条,后视镜,进气格栅,背门饰板,车门外开手柄,扰流板,行李箱手柄三.汽车塑料外饰件设计标准由于汽车的专门功能,外饰件设计必须坚持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三化〞设计原那么,同时满足合理性,先进性,修理方便性,可靠性,经济性,制造工艺性〝六性〞要求。
3.1产品〝三化〞设计依照设计车型将要投放国家地区的不同,设计过程中必须全面贯彻执行当地的法规标准。
在造型设计之初产品设计师须学习了解相关法规标准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设计。
这要紧包括前保险杠上牌照安装孔间距尺寸规定,是否需欲留雾灯安装孔,外部突出物表面圆角及开口尺寸等相关要求。
另外有关散热器面罩迎风面积是否满足发动机,空调制冷要求,需在设计公布前得到相关部门认可。
充分考虑系列化产品的进展,零件安装固定尽量采纳统一的螺栓螺母及卡扣等连接件,或通用其他车型的固定件,提高零件通用化程度,保证修理安装的方便性。
3.2材料的确定3.2.1材料种类确定塑料的种类繁多,目前汽车内广泛采纳的要紧是一些TPO,PP,ABS,PA6/PA66。
依照汽车外饰件不同的功能,使用工况,大致如下:汽车外饰件材料一览表3.2.2材料标准确定同一类材料执行不同材料标准,其试验项目,成品性能,模具设计均有差异。
依照产品将要投放国家地区的不同,汽车材料工程师可确定材料具体执行的标准,或请原材料供应商提供相关资料。
现代轿车外饰件一样多为注塑喷漆或皮纹件,喷漆件为保证与车身颜色及漆面质量的一致,在选材时必须考虑喷涂系统。
例如北美车身油漆多采纳高温烘烤系统,外饰件选材时相应亦须选择可高温烘烤的原料。
皮纹件选材时须专门考虑原料的颜色及耐候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汽车外饰包括的塑料制件有哪些?它们都是什么材料?汽车外饰包括的塑料制件有哪些?它们都是什么材料?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是汽车工业中常用的非金属材料之一,汽车中的塑料用量已经占到了整个塑料产量的15%。
尤其是当今社会,对汽车环保化和轻量化的呼声不断高涨,塑料材料在汽车制造中的用量也不断增加。
汽车外饰零件是汽车零部件中应用塑料材料最多的零件系统,主要包括保险杠、后视镜、灯、门把手、进气格栅、天窗等。
现代轿车外饰件一般多采用注塑工艺成型,再进行喷漆或皮纹处理。
作为喷漆件,为保证与车身颜色及漆面质量的一致,在选材时必须考虑喷涂系统,例如北美车身油漆多采用高温烘烤系统,外饰件选材时应考虑选择可耐高温烘烤的原料;作为皮纹件,在选材时须特别考虑原料的颜色及耐候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目前常用的外饰材料有PP(聚丙烯)、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SA(苯乙烯、丙烯腈和压克力橡胶共聚)、POM(聚甲醛)、PA(尼龙、聚酰胺)、PC(聚碳酸酯)、PE(聚乙烯)等,但具体到每一个零件所使用的材料又有所不同,以下针对具体的零部件系统介绍材料的选择和应用情况。
(一)、保险杠材料的选择与应用汽车的保险杠系统包括前保险杠和后保险杠,在车辆碰撞时起到了吸收能量、减少车身以及电器等部件受伤程度、减轻碰撞时对行人腿部的伤害的作用。
保险杠一般包括蒙皮、吸能块、加强板等3大部分。
1.保险杠材料的选择原则保险杠一般采用喷涂处理,长期受到风吹、日晒、雨淋,在碰撞时首当其冲,工况恶劣,所以其材料有以下要求:良好的抗冲击性能:碰撞时有良好的弹性,为乘客提供保护;良好的耐候性:防止在高温暴晒下变形、老化等;良好的油漆附着能力:保证油漆不能脱落、变色;良好的流动性:满足注塑加工工艺的要求;良好的加工性能:便于注塑模具设计;价格相对低廉:保险杠材料用量大,可以有效降低使用成本。
2.常用保险杠材料的性能PP类材料无毒无味,密度小,电绝缘性能良好,力学性能好,有良好的延伸性和抗弯曲疲劳性能,对酸碱的耐受效果好,价格低廉,但PP的耐低温冲击性能较差,不耐磨,易老化,所以通常采用改性的方法提高聚丙烯性能。
汽车设计培训资料-汽车外饰件开发篇外饰件开发篇一、后视镜在轿车上后视镜主要分为内视镜和外视镜,属于法规件和安全件,用于实现整车视野功能。
在后视镜中,镜片属于关键件,镜片的合理选用是保证外后视镜视野范围的有力保证。
主要采用平面镜、球面镜和双曲率镜三大系列。
S11车左镜片采用平面镜:优点在于后视物体无失真,能真实反映车后物体的真实外形及实际距离;缺点是后视范围较小,造成过多的视觉盲区。
A11车左镜片采用球面镜,曲率半径>1200mm:特点是后视物体缩小,后视范围增大,但不能真实的反映车后物体的大小及实际距离。
国家规定当确定曲率半径>1200mm时,失真误差应小于0.15Ra。
B11车左镜片采用双曲率镜:它弥补了平面镜后方视野过小,球面镜反映视野不真实的不足,它的球面部分采用较大的曲率半径的设计,一般选用SR2000基本上解决了失真问题,即满足了国家法规要求,又解决了盲区问题。
在镜片的设计上采用分界线的办法来警示司机变曲率仅供观察车后大致情况。
制造工艺较为复杂,制造成本较高。
内视镜的镜片选用,可采用非防眩目的平面镜和可遮蔽的光楔镜两种。
其中可遮蔽的光楔镜设计有楔形角,用于调节后视镜反射光线的反射角,使光线从正反射变成漫反射,以此达到防止光线过强刺眼的问题。
一般情况,楔形角按图纸要求,若图纸没有说明按3°±10′。
国家法规中,后视镜属于强检项目。
主要有一下几点:A.外视镜视野要求:驾驶员一侧外后视镜的视野驾驶员介助外后视镜应能在水平路面上看见一段宽度至少为2.5m 的视野区域,其右边与汽车纵向基准面平行,且与汽车左边最外侧点相切,并从驾驶员的眼点后10m处延伸至地平线。
乘客一侧外后视镜的视野驾驶员借助外后视镜应能在水平路面上看见一段宽度至少为4m 的视野区域,其左边与汽车纵向基准面平行,且与汽车右边最外侧点相切,并从驾驶员的眼点后20外延伸至地平线。
B.内视镜视野要求:驾驶员借助内后视镜必须能在水平路面上看见一段宽度至少为20m的视野区域,其中心平面为汽车纵向基准面,并从驾驶员的眼点后60m处延伸至地平线。
外饰件开发篇一、后视镜在轿车上后视镜主要分为内视镜和外视镜,属于法规件和安全件,用于实现整车视野功能。
在后视镜中,镜片属于关键件,镜片的合理选用是保证外后视镜视野范围的有力保证。
主要采用平面镜、球面镜和双曲率镜三大系列。
S11车左镜片采用平面镜:优点在于后视物体无失真,能真实反映车后物体的真实外形及实际距离;缺点是后视范围较小,造成过多的视觉盲区。
A11车左镜片采用球面镜,曲率半径>1200mm:特点是后视物体缩小,后视范围增大,但不能真实的反映车后物体的大小及实际距离。
国家规定当确定曲率半径>1200mm时,失真误差应小于0.15Ra。
B11车左镜片采用双曲率镜:它弥补了平面镜后方视野过小,球面镜反映视野不真实的不足,它的球面部分采用较大的曲率半径的设计,一般选用SR2000基本上解决了失真问题,即满足了国家法规要求,又解决了盲区问题。
在镜片的设计上采用分界线的办法来警示司机变曲率仅供观察车后大致情况。
制造工艺较为复杂,制造成本较高。
内视镜的镜片选用,可采用非防眩目的平面镜和可遮蔽的光楔镜两种。
其中可遮蔽的光楔镜设计有楔形角,用于调节后视镜反射光线的反射角,使光线从正反射变成漫反射,以此达到防止光线过强刺眼的问题。
一般情况,楔形角按图纸要求,若图纸没有说明按3°±10′。
国家法规中,后视镜属于强检项目。
主要有一下几点:A.外视镜视野要求:驾驶员一侧外后视镜的视野驾驶员介助外后视镜应能在水平路面上看见一段宽度至少为2.5m的视野区域,其右边与汽车纵向基准面平行,且与汽车左边最外侧点相切,并从驾驶员的眼点后10m处延伸至地平线。
乘客一侧外后视镜的视野驾驶员借助外后视镜应能在水平路面上看见一段宽度至少为4m的视野区域,其左边与汽车纵向基准面平行,且与汽车右边最外侧点相切,并从驾驶员的眼点后20外延伸至地平线。
B.内视镜视野要求:驾驶员借助内后视镜必须能在水平路面上看见一段宽度至少为20m的视野区域,其中心平面为汽车纵向基准面,并从驾驶员的眼点后60m处延伸至地平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