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围海造地的启示

  • 格式:pdf
  • 大小:108.43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11月13日至12月2日,笔者有幸参加了国家海洋局组织的赴荷兰学习与考察围海造地政策和技术的培训团。这是国家海洋局首次专门组团赴境外培训,得到国家海洋局及有关司领导的高度重视,学习、培训和考察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一、荷兰基本情况

荷兰全称荷兰王国,海岸线长约1075km。国土面积狭小,东西长约200km,南北长约300km,总面积为41526km2,相当于江苏省的2/5,其中陆地面积33873km2。荷兰共有12个省份,总人口1560万。全国低于海平面的国土面积为33000km2,易受水灾影响区域占国土面积的55%,该区域人口占60%,低地生产总值占全国GDP的65%。

荷兰历史上有无数次抗御洪水、抵御海潮侵袭的记录,人们为生存而奋斗的事迹可歌可泣。由于荷兰的土地资源十分紧缺,从公元13世纪起,荷兰人就学会了深挖水沟,排走渍水,在低洼的平原上,开辟出了一片又一片耕地。遍布荷兰大地的几千座风车,就是人民同洪水抗争、排除积水、拓展生存空间的历史见证。20世纪实施的须德海拦海大坝工程将海洋深入内陆的部分(南海)围成了艾瑟尔湖和马尔肯湖两大淡水湖,并在此基础上围垦了12万hm2余土地。围

垦获得大量土地资源,使荷兰逐步成为农产品出口大国,其蔬菜、乳产品等生产、出口居世界之首,鲜花出口占全球市场的70%。1953年荷兰西南三角洲地带发生海水倒灌造成1800余人死亡事件后,实施了三角洲工程,将荷兰西南三角洲地带的几个湾口及沿岸按照抗御千、万年一遇特大风暴潮的标准建设拦水大坝,使荷兰高标准防洪大坝和内河堤坝的长度达到了2800km。

二、荷兰围海造地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荷兰围海造地有近800年的历史,前后可分三个阶段:1953年前,为居住和生活进行的大规模土地围垦;1953—1979年,为安全进行围垦;1979—2000年,为安全和河口生态环境保护进行围垦。进入21世纪以来,荷兰在保障抵御海潮和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研究退滩还水方案,实施与自然和谐的海洋工程计划。

荷兰在围海造地中所获得的经验成果有:(1)建立了规划和计划体系。如荷兰全国建立了综合湿地计划、海岸保护规划、海洋保护区规划、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和三角洲开发计划等。(2)建立了围海造地综合评价技术体系。如海岸稳定性数模和物模技术、波浪流数模和物模技术、波流环境下通航数模和物模技术、海底地形地貌数模和物模技术、行洪安全数模和物模技术、浪潮流生态环境数模技术、潮汐梯度变化数

荷兰围海造地的启示

李荣军

模技术等。(3)建立了围海造地的后评估技术体系。包括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对未来河流流量的影响和对地面沉降的影响以及对河道纳潮梯度的影响等。(4)建立了定量评价技术。如生物资源及栖息地自然生态系统评价、通航能力评价、海岸稳定性评价、海底蚀淤评价、海洋环境质量评价,还包括对行洪和纳潮的影响、对沿岸通道的影响评价等。(5)对围海造地及海岸工程施工和营运期进行综合损益分析。如工程经济损益评价、对当地和外部资源环境影响分析及施工过程的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分析等。(6)建立了公众、政府和议会议事和审批制度。

围海造地带来的问题主要有:(1)自然纳潮空间区域大大缩小,滩涂消失,失去了波浪消能的空间,加大了潮灾的隐患;(2)生物多样性下降,不少栖息地动物和植物灭绝,生物物种迁徙,尤其在河口相当一段空间潮汐消失,河口至河道海水到淡水不再有梯度变化,海洋植物和海洋动物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影响;(3)河床淤积,影响泄洪安全;(4)海滩和沙坝消失,海浪对沿海地区的冲击会进一步增大,海水倒灌现象会更加突出。

三、荷兰的“退滩还水”计划

三角洲工程的完成,标志着荷兰人与海洋的斗争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与海洋一起成长”,表达了荷兰政府和人民在近千年与海洋斗争中所积累的最深层次思考。

1.计划的内容

(1)国际自然基金组织将协同政府和民间环保组织制定退滩还水计划,涉及区域主要是内陆河流下游缓冲区和海洋潮水侵蚀缓冲区,面积将达1万hm2余。

(2)今后沿岸区域的开发活动将受到更严格的评估,以确保它们不会对荷兰海岸的恢复能力产生影响。

(3)研究海平面变化和沿岸的地面沉降,以及气候变化所导致的降水量的增加,减小海潮的威胁。

(4)进一步研究水管理的新模式,实施水的综合管理,同时关注水质量、环境、自然、渔业、休闲旅游、农业、航运、工业等。

2.计划的做法

(1)恢复和维护自然变化的海岸线。扩大湿地范围,建造更广阔的自然保护区来缓冲由于海洋或河流水位升高而带来的冲击,抵抗恶劣的气候变化;宽阔河面不仅方便运输,也能促进自然岸线生态区的发育;保证自然岸线泥沙的自由流动,能促进新的湿地和海边沙丘的形成;通过沙的补给,扩大沿岸水冲击的缓冲范围,尤其对于新围垦的土地外缘和陡峭沿海及时、充分地补充沙源是十分有效的。

(2)通过养育和培育沙岛来吸引鸟类和鱼群。自1985年以来,荷兰已逐步从单纯的洪水防御到对海岸系统的保护,再过渡到创造和谐海岸,以利于多样生物的恢复。现在沿荷兰全部海岸众多沙丘已形成自然美丽的区域,这些地方已形成林带,过去用作工地的场所现已形成海湾、沙丘等自然生态区。综合管理模式是对相应区域进行连续评估,以决定是否和何时何地进行修复,保证生态的平衡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恢复三角洲作为荷兰生态核心区地位,强化海岸作为众多海洋生物栖息地的功能。荷兰人留念曾经有过的行走海滩上就可以看到海豚和小鲸在近岸翻腾,数以千计的海豹躺在沙洲上,大鲟鱼聚集在河口附近的自然景观。他们认为这种景象可以通过海洋生态的恢复而得以实现,尤其是通过现代化渔业,培育大量生长周期长的海洋动物,这不仅使渔业受益,保障市场供应,也将促进度假、旅游业的发展。三角洲丰富的水生和湿地植物及湿地过滤河流带下来的营养物质,满足了鱼类、鸟类和其他生物体需要,促进自然生态的恢复。

(4)增加河道宽度和流量,扩大沿岸的“开放水域”。河流的沉积物和营养物质有利于海岸系统的地貌和生态特性的形成。将河口堤坝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