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文化崛起的启示
- 格式:doc
- 大小:82.00 KB
- 文档页数:7
近代德国崛起的原因因为一战二战虽然德国是战败国,但是人还在,高素质的人还在,也可以说精神还在,德国的魂还在。
那么,近代德国崛起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就由店铺告诉大家近代德国崛起的原因吧!近代德国崛起的原因分析德国崛起,应该往前看,也不用太往前,德国作为一个统一强大的国家,不过才两百多年。
德国成为统一的国家,也就是德国崛起的原因。
德国统一是由普鲁士王国完成的,普鲁士崛起的原因,就是德国崛起的真正原因。
普鲁士崛起也不过三、四百年,是个后起之秀,它能崛起有些让人意外。
德国,或者说普鲁士,和波兰的地理位置差不多,可是普鲁士崛起为欧洲强国,波兰却总被欺负,事实上波兰比普鲁士建国还早。
普鲁士位于欧洲中部,四面有英国、法国、瑞典、奥地利、俄罗斯等欧洲列强环绕,普鲁士建国时,上述国家已经是欧洲强国。
普鲁士要想崛起,天时地利都占不上,只剩下人和可以利用。
普鲁士崛起,就是人的因素,也是和波兰区别所在。
普鲁士最初是由欧洲历史上有名的一个骑士团——条顿骑士团所建立,后来和德国的一个公国合并,成立普鲁士王国,那是1701年的事。
由于普鲁士具有骑士团的影响,而且当时欧洲战争不断,所以普鲁士特别重视军事,这是在弱肉强食环境中生存下来的根本。
要真正重视军事,发展军事,就要务实,就要事实求是,普鲁士就是在方方面面都务实,都很事实求是。
普鲁士在1717年实行全民义务教育,是世界上最早的,想一想,这时是中国的康熙年间,普鲁士义务教育真早啊。
1810年建立世界上最早的现代意义的大学,柏林大学。
普鲁士接受新教,这样可以摆脱罗马教廷的束缚。
大量接收法国受迫害的新教徒,这些法国人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牵头与德国其他公国建立关税同盟,当时德国没有统一,公国林立,阻碍经济发展。
进行解放农奴的改革,后来俄国的农奴改革就是跟普鲁士学的。
普鲁士进行不少改革,每次改革都比较彻底,起到实效。
历任国王都比较节俭,穿戴差,饮食差,有一位普鲁士国王被同时代人称为“乞丐国王”。
德国帝国的崛起观后感作文600字《德国帝国的崛起观后感》
小朋友们,我最近看了一部关于德国帝国崛起的片子,感受可多啦!
我看到德国从一个小小的地方,慢慢变得强大。
就好像我们从一点点高,慢慢长大一样。
那里的人们很努力,他们努力工作,努力学习新知识。
比如说,有个叫西门子的人,发明了好多有用的东西,让德国的工厂变得更厉害,能做出好多好多好东西。
他们还很勇敢,不怕困难。
就像我们考试没考好,也不害怕,继续努力下次考好。
德国在崛起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难题,但是他们都没有放弃,一直向前走。
我觉得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勇敢努力,这样我们也能变得越来越棒!
《德国帝国的崛起观后感》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我看了关于德国帝国崛起的故事,心里有好多想法呢!
在这个故事里,我发现德国能崛起,是因为大家都团结在一起。
比如说,要修一条很长很长的铁路,所有人都一起帮忙,有的人搬石头,有的人钉钉子,铁路就修成啦,能让火车跑得快快的。
还有呀,他们很会动脑筋。
有个叔叔发明了一种新机器,能让做衣服变得特别快,这样就能做出好多好多衣服给大家穿。
我明白了,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多多想办法,就能做成很多大事!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和小伙伴们一起努力,把我们的小集体变得越来越好!。
BSERVATION 观察科技中国 2021年5月 第5期24德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经验及启示■文/袁立科 孙福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德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废墟再次跻身世界科技强国之列,德国根据独特国情和所处发展阶段,将内外压力转变为动力,进行教育改革、构建极具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适时发布和实施一系列创新战略和举措,依靠科技实现国家的跨越式发展。
一、德国建设科技强国的历史演进(一)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德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跻身先进工业国家行列1871年德国统一后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受惠于国家统一和教育改革,德国抓住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会,科技和工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一大批著名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脱颖而出,李比希、霍夫曼等著名化学家确立了德国化学在世界化学中的领导地位;以高斯、克莱因等为代表的数学家,将哥廷根大学打造为世界数学研究中心;欧姆、亥姆霍兹、伦琴、普朗克、爱因斯坦等开辟了物理学新纪元,引领了19世纪、20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
在工业方面,德国注重科学、技术与生产的有机结合,以及专利立法保护前沿应用技术,使德国实用技术位于世界前列,孕育了化学工业和电力工业等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工业。
科技的发展和新兴工业的崛起,使德国迅速成为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的世界科学中心和工业化强国。
(二)二战后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末,德国科技恢复发展,在世界科技和经济中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二战后,政府加强了对科技的调控作用,重新调整科技主管部门,成立科学、空间等领域研究委员会,以及专司科技政策与规划的联邦教育与研究部等部门;进一步完善科研体系,在物理、生物技术等主要领域组建大型国立研究中心;大力扶持工业企业创新,建立工业企业自身技术革新和研发机构,鼓励工业企业研究机构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建设科技园区和创新中心,推动德国技术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
到20世纪70年代,德国在生物学、材料科学、重离子研究等科学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化工和医药、航空、汽车和机械制造等工业技术方面更是全球领先。
浅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工业崛起及启示[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在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系统化改革,使其教育事业发展突飞猛进,教育的发展推动了德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崛起并与工业生产相结合,为德国的工业化提供了大批高素质人才,极大地促进了德国的工业化进程。
[关键词]德国教育;工业化;借鉴意义1871年统一后的德国以惊人速度跃进,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国家的全面工业化,成为欧洲后起的头号工业强国。
德国工业化出现跳跃式的快速发展,原因颇多,例如政治的统一、科技的进步、战胜法国所掠得的胜利果实以及德国银行业的特殊作用等,为德国工业发展的迅速提供了解释。
其中,作为后起型的发展中国家,在德国工业化的过程中凸显了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工业发展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
本文在前人探究的基础上,拟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教育在工业崛起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初步探讨。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教育概况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教育网络为德国公民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机会,形成了重知识、重实际的社会氛围,促进了全民族文化素养的提高。
首先,初等教育普及化,提高全民素质。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初等教育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初等教育网有很大的补充。
1875年《普通初等学校和师资培训学院的管理规章》(简称《一般教育规定》)出台,进一步强调实行强迫初等义务教育。
该规章的主旨是:第一,在教育目标方面,提高所有各学科的学习效能,尤其重视对历史和自然科学的提高;第二,在教学方法方面,同时注意尽量促进学生的理解力和思考力的发展。
根据教育规定,对6岁儿童开始实施八年制的强迫义务教育,对违反此项规定的父母予以法律制裁。
[1]由于教育体制的改革,德国普及初等教育有了实质性的进步。
以普鲁士为例,1848年普鲁士小学入学率为82%;1871年时实际上学率为86%-90%;19世纪80年代则达到了100%。
[2]这使整个德意志民族的文化素养大为改善。
德国、日本与美国崛起及其给中国崛起的启示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一、德国、日本的崛起(一)德国1、崛起(1)第一次崛起:①1871年,结束了分裂割据状态,打败了欧洲两大传统强国法国和奥地利,完成了国家统一,成为欧洲的新兴强国。
②19世纪末,德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二。
③一战前,组建了以它为核心的三国同盟,并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原因:①国家实现了统一,有了统一的国内市场,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②在统一的过程中,得到了法国50亿法郎的赔款以及阿尔萨斯和洛林的矿藏,为经济的起飞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和资源。
③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强国,重视科技和教育等。
(2)第二次崛起:①20世纪20年代,经济复苏,并重新成为政治,经济大国。
②30年代,为解决经济危机,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对外疯狂扩张,最后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势力达到了鼎盛。
原因:①利用美国等国的经济援助,20年代经济复苏。
②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内镇压,对外疯狂扩张,势力急剧膨胀。
(3)第三次崛起:①20世纪60年代,联邦德国成为西欧最强大的经济大国。
②1990年,两德实现统一,德国再度成为欧洲大国。
第三次崛起原因:①战后实行民主改革,清除法西斯主义,为经济的发展奠定政治基础。
②充分利用美国的援助(经济非军事化)。
③重视教育和科技,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④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⑤两德统一,综合实力逐步提高。
2、衰落(1)一战后初期衰落:战后签订《凡尔赛和约》,成为被宰割的对象。
原因:①一战中严重削弱。
②战败后面临宰割。
(2)二战后初期的衰落:被四大国分区占领,国家分裂。
原因:①二战中严重削弱。
②战后被分区占领等。
(二)日本1、崛起(1)第一次崛起原因:①明治维新使之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②善于学习西方先进文化。
③重视教育和科技,充分利用两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④一战中大获其利。
⑤在国家的扶植下,日本垄断组织建立并迅速发展。
⑥建立法西斯专政,疯狂扩张,势力急剧膨胀。
德国崛起及其对世界的影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德国经历了一次历史性的崛起。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德国一直在不断地成长,现在已经成为欧洲最稳定和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德国不仅在经济上得到了显著的成就,而且在文化和社会方面也有了重大的变化。
这篇文章将探讨德国崛起的原因以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一、德国崛起的原因1.经济稳定增长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德国一直致力于恢复经济。
在冷战时期,德国西部的经济发展水平很高,而东部的经济发展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
随着德国统一,整个国家的经济得到了加强,实现了整体的稳定增长。
德国的经济体量越来越大,现在已经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2.技术的进步德国在技术方面取得的进步也是德国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德国公司在诸如汽车、电子、机械制造和化工等各种领域中领先,良好的技术水平使得产品质量在全球享有盛誉。
特别是德国的工业制造为德国经济的增长提供了稳定的支持。
3.政府在发展和创新上的投资德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在科学技术和创新方面投资。
政府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开发中,使得德国在这些领域占有领先地位。
此举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为德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二、德国崛起对世界的影响1.对欧洲的影响德国的崛起不仅对德国本身有利,也对欧洲其他国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德国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稳步发展使其成为欧洲的领导者。
德国在欧洲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欧洲统一和维稳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德国经济的发展也为欧洲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
2.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德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德国的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国的高质量产品相对于其他国家的产品是明显地更加受欢迎,这使得德国的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德国的成功经验在其他国家的发展中也起到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3.对世界政治的影响德国作为欧洲最大和最稳定的国家之一,已经成为重要的全球政治力量。
德国在全世界以和平外交而为人所知,积极推动欧洲各国之间的合作。
大国崛起第四集观后感最近看了《大国崛起》的第四集,真的是感触良多啊!这一集主要讲述了德国的崛起历程,那一幕幕历史画面在我眼前展开,仿佛让我亲身经历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片子里提到了德国在工业革命时期的迅猛发展。
那时候的德国,就像是一个充满斗志的年轻人,憋着一股劲儿,想要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
说起德国的工业,那可真是让人惊叹不已。
他们对于技术的钻研和对品质的追求,简直达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
就拿制造机器来说吧,每一个零件都要打磨得精准无误,每一道工序都要经过反复的检验。
这让我想起了咱们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比如说我之前买的一个德国产的小闹钟,用了好几年,从来没出过毛病,每天都准时把我从睡梦中叫醒。
而我之前买的一些其他牌子的小玩意儿,没用多久不是这儿坏了就是那儿出问题,真的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还有德国的教育,那也是相当厉害。
他们重视教育的程度,简直超乎想象。
在德国,不管是富家子弟还是普通人家的孩子,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
这让我想到了咱们身边的情况,有时候为了让孩子上个好学校,家长们那是操碎了心,又是找关系又是花钱的。
可在德国,这种情况好像少了很多,因为他们的教育资源分配得相对比较公平。
而且他们的教育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培养出来的学生可不是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而是能真正动手解决问题的实干家。
片中还讲到了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经历。
这部分真的是让人心情沉重。
战争给德国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也让无数的家庭支离破碎。
看着屏幕上那些废墟和流离失所的人们,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想想我们现在能安安稳稳地坐在家里,不用担心炮弹会突然落在头顶,真的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这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知道这一切来之不易。
德国在战后的重建过程中,展现出了惊人的毅力和决心。
他们没有被失败打倒,而是从废墟中一点点重新站起来。
就像一个摔倒了的巨人,拍拍身上的尘土,继续坚定地向前走。
工人们加班加点地工作,科学家们埋头钻研新技术,大家都为了让国家重新崛起而努力着。
为什么德国的经济能够崛起?德国是一个世界知名的经济大国,其经济发展快速而稳健,处于欧洲乃至世界的领先地位,让人们不禁想问:为什么德国的经济能够崛起?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这个问题。
一、工业基础雄厚在德国的历史长河中,工业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19世纪,德国成为一个工业强国,通过对化学、机械和电力等行业的发展,使得德国的经济得以突飞猛进。
作为世界工业强国,德国的制造业占据着全球的最前沿,以汽车、化工、机床等行业为代表的德国制造业,有着无可比拟的竞争力。
其次,德国不断推进科技创新。
德国的科技发展始终走在前列。
通过大力投入研发,德国在自动化、信息技术、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使得德国成为世界科技的引领者。
二、教育体系完善教育是每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德国教育也为德国经济的崛起做出了巨大贡献。
德国的教育体系注重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世界最优质的职业教育和学徒制度,为德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同时,德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也是标准化和系统化的,专业层面高度细分,培养大量高素质的工程师、科学家和经理人才,使得德国人才储备充足。
三、政府管理有序政府对经济的管理在德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德国政府注重稳定性与长期性,通过税制、法律制度保护和规范市场和企业,创造公平、有序和透明的市场环境,从而促进经济长期、健康发展。
同时,德国政府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也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稳定的保障,减轻了经济压力,让企业更专注于技术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
四、文化传承丰富德国在历史上曾经历过文化的辉煌时期,具有丰富的文化传承,而这也为其经济的崛起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德国文化强调质量与创意,并注重专注、细致,这些特点在德国人的行事风格、产品制造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德国人民的文化修养和对艺术的高度追求,也使得德国拥有了许多音乐、电影、游戏等领域的文化品牌,提升了德国在世界的影响力。
总的来说,德国的经济崛起离不开工业基础的雄厚、教育体系的完善、政府管理的有序和文化传承的丰富,围绕这些因素,德国不断推进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为其经济增长创造了充足的动力。
2024年《大国崛起》纪录片观后感2024年《大国崛起》纪录片观后感1最近,香港事件愈演愈烈,在此背景之下,数年前金一南教授就《从百年沧桑到大国崛起》所做的主题分享视频在朋友圈疯狂传播。
一方面,演讲主题与内容坚定且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香港事件的结果——如今的中国不会再做出任何的退让,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再允许他人撼动;另一方面,金一南教授将严密的逻辑、有力的论据和风趣的语言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将严肃的观点以合理的方式展现,接地气的手法让普罗大众也能融入到高端知识分子的思维当中。
我看了这个演讲分享视频整整五次,每一次都获得了巨大的震撼,无论是从国家层面、历史层面,抑或是个人命运、个人奋斗层面,都获得了巨大的启示。
在这里,我就其中的部分内容做一个简单的解读和延伸,借助历史,就个人命运与奋斗,谈谈感受。
发现问题之源,乃解决问题之根本。
当年的中国积贫积弱,到达无以复加的地步,堂堂华夏,不齿于列邦,被轻于异族,仅数万外敌,便将天朝置于亡国灭种之边缘。
有识之士为挽救民族危亡,纷纷做出了选择。
但数次变法,皆以失败告终,其根本原因在于,变法者未能洞悉近代中国大患之根本。
器不如人,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派认为,抗争失败的原因是器技不如人,便掀起长达30年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建设兵工厂、制造新式兵器、培训舰队。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洋务运动最大的成果北洋水师在日本舰船的炮轰之下全军覆没、葬身鱼腹。
洋务运动宣告失败。
2024年《大国崛起》纪录片观后感2通过本片,对过去五百年来世界上各个相继崛起兴盛的大国有了基本的认识和认知,本片中最后,有四个小结,实际上也是四个问题:大国之谜。
是什么因素能够使这些大国在相应的时期崛起从而傲立全球,成为那个时代的世界霸主或者时代的先锋巨擘?稳定的政治基础、国家民族的统一从而形成核心凝聚力、思想文化的繁荣、科技发明与创新对时代发展的推动、适合国情的政经体制以及发展道路……创新是一股伟大的力量,比如苏联社会主义道路,而后发国家对于先进国家的学习模仿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比如日本明治维新前以中国为师,明治维新开始以西方为师。
二战后德国崛起的启示内容摘要:大国崛起有赖于综合国力的上升,综合国力(National Power)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最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技术实力的综合性指标。
他包括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国防力、文教力、外交力、资源力。
近代以来的德国,先后经历统一后的崛起与二战后的复兴与再统一这两个历史转变过程.并崛起成为当今仅次于美、目的第三大强国。
近代以来的中国命运多舛,直到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才迅速提升。
并成为当今世界第四大强国。
尽管中、德之间综合国力差距在不断缩小.但在实现民族复兴与和平崛起过程中,中国要特别正视各方面实力方面与德国的巨大差距,借鉴德国成功崛起的经验,尽快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
关键词:德国历史经济政治军事国防文教地理资源引言2008年8月美国发布的棉十次全球综合国力排名》显示,尽管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都超过德国,但综合国力依然不敌美、日、德而位居世界第四。
中国在和平崛起的过程中,德国的发展尤为值得借鉴。
德国在二战之后,政治、经济、科技、国防、文教、外交等多方面都有相当大的进步,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也是发展过程中不断努力创造经营的结果。
当前的中国依然是个发展中国家,与美、日、德等工业化强国还有着很大差距,更何况单纯经济实力的增强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综合国力排名,中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而德国作为一个世界级强国,自1871年以来,德意志民族不仅经历了统一一分裂一再统一的坎坷历史,而且还经历了早期崛起一沦为废墟一民族复兴的曲折道路。
对于近代德国的崛起历程,历史学家曾这样评述道:“德意志,一块盛产诗人和哲人的土地,一个崇尚思辨、拥有渊深文化传统的民族。
他们一度是世界历史的旁观者,却在短短百余年间以雷霆之势闯入历史舞台,将原属地理概念的德国,变为强大的民族实体、工业化强国,称雄世界。
他的成长之路有诸多智慧值得借鉴,纵向比较德国崛起,有利于中国的民族复兴之路,且看德国给我们什么启示。
1德国历史1.1简述公元前境内就居住着日耳曼人,是欧洲的古代民族之一。
公元前5世纪起,以部落集团的形式分布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周围的北欧地区。
公元2-3世纪逐渐形成部落。
10世纪形成德意志早期封建国家。
13世纪中期走向封建割据。
18世纪初奥地利和普鲁士崛起,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组成了德意志邦联,1848年德国各地爆发革命,普鲁士于1866年的“七星期战争”中击败奥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志联邦,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
该帝国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因战败而宣告崩溃。
1918年11月德意志建立魏玛共和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在德国1000多年的历史上曾经历过三个帝国,这期间也有一个共和国。
1933年希特勒上台实行独裁统治,于1939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5月8日德国战败投降。
战后,根据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协定,德国分别由美、英、法、苏四国占领,并由四国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接管德国最高权力。
柏林市也划分成4个占领区。
1948年6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
翌年5月23日,合并后的西部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即西德)。
同年10月7日,东部的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即东德)。
德国从此正式分裂为两个主权国家。
到了2O 世纪8O年代中后期,在东西方关系逐渐缓和的氛围中,东西德国日益走向统一1.2两次世界大战对德国的影响1.2.1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战争史上,拿破仑战争、纳粹第三帝国的侵略战争是以盟军挺进巴黎或直捣柏林,拿破仑沦为阶下囚、战争恶魔希特勒饮弹自杀而结束。
一战后德国失败的结局则有些特别,它是在德国军事当局感到胜利无望,主动向美国要求举行停战谈判,在美国居间调解下,以德国投降,与协约国签订停战协定的方式结束的。
一战之后德国签订的《凡尔赛条约》将发动战争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德国,从而对德国实行条件极为严厉的经济与军事制裁,德国失去了13%的国土和12%的人口,德国被解除武装,德国的陆军被控制在10万人以下,不准拥有空军。
德国虽然在一战中最后战败,但德国的元气并未受到过大的伤害,工业体系依然保存完整,而且德国本土并未受到战火的波及,而且《凡尔赛条约》过多考虑战胜国的利益分配,完全没有考虑战败国自身的利益,加上条约的空前苛刻性和掠夺本质,给德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的屈辱,使得德国国民对强加给他们的条约有极强的抵触和反感情绪,引发了德国民众强烈的民族复仇主义情绪。
骄傲的日耳曼民族为了摆脱《凡尔赛条约》的桎梏,各派政治势力、各种政治思想在德国你争我夺,显得尤为激烈,这为德国成为一次新的大战提供了条件。
结果德国在希特勒的纳粹党的领导下,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1.2.2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战败,根据波茨坦会议(Potsdam Conference)中英、美、法、苏四国的协议,决定在德国战败后将其一分为四分别由四个战胜国占领,并且合组一个最高管理单位盟国管制理事会(Allied Control Council,ACC)来治理德国事务。
但由于理念上的差异,在战后以美国为主的西方阵营与以苏联为主的共产阵营逐渐疏远,导致1948年东西德分离,相对于英美法占领区所组成的西德加入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东德则是加入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组织--华约组织,并于1990年10月3日再次统一。
但是不能否认的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扶持下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空前发展的情况下,进入了高速发展和空前繁荣的“黄金时期”。
德国在此时迅速崛起,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强国,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1.2.2.1德国对二战的处理二战后,联邦德国开始陆续向遭受德国法西斯迫害的受害者及其遗属支付巨额赔款,教育部门则将法西斯暴行列为历史教科书的中心内容,强调“关键的任务是教育下一代”,要“将防止历史悲剧重演的职责视为己任”。
1970年冬,刚刚上任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来到了波兰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二战中,波兰有250万犹太人在集中营里饱经痛苦、绝望的折磨,最终无助地死去。
勃兰特在全世界的注视下,他跪倒在纪念碑前为德国曾经带给犹太人民的痛苦跪下了。
勇于承担历史责任的德国,希望能得世界人民的宽恕,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弥补曾经给世界带来的痛苦,这个民族身上所有的深沉和反思精神给所有二战的受害者精神上的补偿,对历史和事实的尊重,这样虔诚赎罪的态度体现了一个民族高尚的灵魂,也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同时也使得德国迅速回到了世界舞台。
1.3德国的分裂与统一德国作为一个地理单元在历史上曾经几经分裂,最近的一次分裂是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末,当时德国分裂为东德和西德,于1990年10月3日再次统一。
历史上的多次分裂给德国人民的身体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和痛苦,带来了一个民族的飘离感,但是德国的多次分裂也使得德国人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统一。
一个国家的发展依赖于完整的国家,四分五裂的国家阻碍经济的发展,也使得在国际上地位受到影响,一个民族在世界的地位必须要依赖强大的国家做后盾,总是德国是最初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之一,但是手握科学技术,没有良好的环境提供条件,资本主义经济也难以快速发展。
因此,在1990年最后一次分裂后的统一带来了德国经济上的繁荣,二战后,德国在世界迅速崛起是建立在和谐稳定的国内关系的基础上的。
德意志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其形成民族国家的进程充满艰辛。
17世纪三十年战争后,德意志分裂状态进一步加剧,其领土上存在着300多个大小邦国,1000多个帝国骑士领,几十个帝国自由市,它们各自为政,“各邦诸侯,无论其邦土大小如何都一样地创立自己统治范围内的专制主义政权“[12j。
面对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大诗人席勒满怀悲愤地拷问着:“德意志,你在哪单?我找不到那个地方!“文人骚客、政治精英都在问着相同的问题。
18世纪中叶后,当邻近的英、法两国开始rL业革命而成为世界强国时,德国却仍在为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而努力。
1848年革命后,迅速崛起的普鲁士,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领导下,扛起了民族统一的大旗。
通过对丹麦、奥地利及法国的三次战争,普鲁士终于用“铁和血”的手段,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
统一之后的德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机,在短短的40余年时间内,完成了经济起飞与国家崛起。
2地理情况德国位于欧洲中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与丹麦相连并邻北海和波罗的海与北欧国家隔海相望,是欧洲西部邻国最多的国家。
边境线全长3758公里,海岸线1333千米,全国总面积为357 020平方公里。
地势北低南高。
南部为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地,在德国与奥地利边境上的楚格峰海拔2963米,为全国最高峰。
中部为中德高地,由山岭、高原、盆地和河谷平原相间组成。
北部为北德平原,沿岸低地多沙丘、滩地、沼泽、湖。
主要河流有莱茵河(流经境内865公里)、易北河、威悉河、奥得河、多瑙河。
较大湖泊有博登湖、基姆湖、阿莫尔湖、里次湖,运河沟通各河,交织如网,航运繁忙。
湖泊有博登湖、基姆湖等。
属温带气候,西北部海洋性气候较明显,往东、南部逐渐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平均气温1月—5~0摄氏度,7月14~19摄氏度,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
行政区划分为联邦、州、地区三级,共有16个州、13552个乡镇,14808个地区。
德国是一个富有魅力的旅游之国。
它为旅游者提供了罕有的丰富多彩的值得游览的城市与风光;吸引着人们来了解漫长而丰富的历史以及现代生活的各种形式。
引人入胜的旅游目的地比比皆是。
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岸边和岛屿上,海洋性气候温和宜人。
荷尔斯泰因和梅克伦堡的多湖平原使人流连忘返。
中等山脉地区和阿尔卑斯山是徒步旅游者涉足为快的目的地。
莱茵河、美因河、摩泽尔河、内卡河、多瑙河、易北河以及萨勒河的河谷充满了浪漫色彩。
远离交通干线的大约100多条旅游之路,例如“德国童话之路”、“浪漫之路”或“德国葡萄园之路”,揭示了古代的文化风光,使人更加接近自然景色、田园诗般的古老城市和村庄。
这也使得德国的第三产业十分的发达,经济结构趋于合理化。
这为德国的崛起提供了天时地利的条件。
3政治和外交概况3.1政治体制《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规定,德国是联邦制国家,外交、国防、货币、海关、航空、邮电属联邦管辖。
国家政体为议会共和制。
联邦总统为国家元首。
议会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组成。
联邦议院行使立法权,监督法律的执行,选举联邦总理,参与选举联邦总统和监督联邦政府的工作等。
联邦议院选举通常每四年举行一次,在选举中获胜的政党或政党联盟将拥有组阁权。
德国实行两票制选举制度。
德国的政党有:德国社会民主党、绿党、基民盟、基督教社会联盟、自由民主党、民主社会主义党、德国共产党、共和党等.3.2外交政策德国认为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发展,使国际投资、资金和信息流密切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