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
- 格式:pptx
- 大小:5.48 MB
- 文档页数:1
老舍资料一、简介老舍(1899年1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舍彦红,字舍予,男,山东商河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剧作家、评论家。
他是20世纪中国文坛的重要人物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二、生平1. 早年经历老舍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亲是一位进士出身的教师,对文化有着极高的重视。
他在家庭的影响下,从小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15年,他考入北平师范学校附属中学,开始了他的求学之路。
2. 文学成就老舍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涵盖小说、剧本、散文等多个领域。
他的作品以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而著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荒诞。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骆驼祥子》、《茶馆》、《四世同堂》等。
《骆驼祥子》《骆驼祥子》是老舍最重要的小说之一,被公认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作品。
小说通过描写一个流氓青年祥子的命运,展现了当时城市下层人民的生活状态以及社会环境的变迁。
小说直观地展示了传统社会的封建残留和现代社会的冷酷无情,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茶馆》《茶馆》是老舍著名的话剧作品,被后人认为是中国话剧发展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剧通过描写一个以茶馆为背景的故事,生动地展现了民国时期社会的底层形象和各阶层人们的心理活动。
剧中人物形象鲜明,语言生动,以幽默的方式揭示社会现实,对人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政治经历老舍在政治上经历了风波和困顿。
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际,他被指控是“洋奴文人”的代表,受到了冲击和打击。
尽管他在政治上备受压力,但他仍坚持自己的创作,以文学反映社会现实,为人们提供了思考和启示。
4. 老舍与北京老舍与北京的关系非常紧密。
他曾在北京生活和工作了较长时间,对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
他的许多作品都以北京为背景,通过对北京人民生活的描写,传达了他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和思考。
三、影响和评价老舍在中国文学史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刻的思考内容,塑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并对当时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离婚》、《茶馆》。
1、《骆驼祥子》: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
祥子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代表人物。
2、《四世同堂》:该书以北平小羊圈胡同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胡同内的祁家为主,钱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为辅,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
3、《离婚》:讲述了以老李为主的北平财政所几个科员的离婚危机及家庭纠纷。
4、《茶馆》:剧作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
老舍先生的资料老舍先生的资料老舍是近代著名的作家,他的很多的作品都被记录在语文教科书上。
那么,对于老舍先生,各位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老舍先生的资料,欢迎阅读!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姓氏一拆为二)。
满族,北京人(正红旗)。
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
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老舍的作品很多,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赵子曰》、《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小坡的生日》、《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
北京市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人生经历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
襁褓之中家曾遭八国联军劫掠,还是婴儿的老舍因为一个倒扣在身上的箱子幸免于难。
九岁得人资助始入私塾。
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
于1918年毕业。
工作经历曾任小学校长(北京东城区方家胡同小学)、中学教员、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山东大学)、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讲师,任教5年。
笔名来历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另有絜青、絜予等笔名。
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
老舍简介老舍(1899-1966),北京人,满族(正红旗),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杰出的语言大师、同时也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他出身寒苦,在贫民窟长大,熟悉城市生活,是描绘市民社会生活的艺术大师。
1913年,老舍于考入京师第三中学,半年后转入北京师范学校。
1918年7月,从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先后当过小学校长,做过京师郊外劝学所劝学员,担任过私立小学教师国语补习会的“经理”等。
1912年5月发表短篇处女座《她的失败》。
老舍真正开始他的创作生涯是在1924年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教以后。
到1929年夏回国之前,他在英国完成了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1926)、《赵子曰》(1927)、《二马》(1929)。
老舍于1929年离英返国途中,写出了长篇童话《小坡的生日》。
1930年回国后,老舍先后执教于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到抗战爆发前,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其中《猫城记》、《离婚》与《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
《猫城记》是老舍在“对国事失望”的情绪中写出的寓言式的讽刺作品;《离婚》是通过对北京财政所几个公务员的家庭风波和灰色精神状态的描绘批判社会的作品;而《骆驼祥子》被誉为老舍“作职业写家的第一炮”,是一部描述一位名叫祥子的人力车夫肉体与精神被摧垮的揭示社会黑暗现实的作品。
从抗战爆发到全国解放,老舍的主要作品有《火葬》(1944)、《四世同堂》(1944-1948)等。
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老舍担任了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等职务,并于1951年,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而老舍的代表剧作《茶馆》也是在此期间发表的。
《茶馆》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通过一个叫裕泰的茶馆揭示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以及在这个社会中的芸芸众生,是中国当代戏剧创作的经典作品。
1966年,老舍在文革中不忍屈辱,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老舍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
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
1922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
1924年夏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华语讲师。
1925年创作了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接着又写了《赵子曰》和《二马》两部长篇小说。
1930年回国后,先后任教于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其间创作了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和短篇小说《黑白李》等。
1935年和1936年,是老舍的创作获得重大突破的时期,其标志是短篇小说《月牙儿》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的面世;尤其是《骆驼样子》,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反映城市贫民悲惨命运的最杰出的作品。
从此,老舍的小说从侧重于批判市民阶层的庸俗卑琐,转为批判造成贫苦市民种种悲剧的罪恶社会。
“七七”事变后,老舍毅然投身于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
1938年3月,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老舍任常务理事、总务部主任,为文艺界团结抗战作出了贡献。
1939年,老舍随全国慰劳总会北路慰问团去西北慰问抗敌将士。
这期间写了长诗《剑北篇》,并创作了《残雾》、《大地龙蛇》、《归去来兮》等9部话剧。
1944年起,陆续完成了长篇巨著《四世同堂》第一部《惶惑》、第二部《偷生》和第三部《饥荒》的创作,作品揭露了日寇的残暴和汉奸的无耻,热情讴歌了沦陷区人民崇高的民族气节,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1946年3月,老舍与曹禹应美国国务院的邀请,赴美讲学。
在美期间,写了另一部长篇小说《鼓书艺人》。
这部作品不像他的有些作品那样缺少点”亮色”,它既写了旧中国艺人备受欺凌的经历,也写了他们的反抗和预示了光明的未来,表明了老舍的创作思想和创作实践有了新的发展。
1949年10月,老舍在美国得到了周恩来热情欢迎他回国的信息,立即起程,于12月9日返抵祖国。
解放后,老舍的创作重心由小说转向戏剧,自1950年推出第一个剧本《方珍珠》起,共写了《方珍珠》、《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西望长安》、《茶馆》、《全家福》等23个剧本。
老舍简介1、简介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1966年,由于受到文革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2、作品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文博士》、《骆驼样子》、《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正红旗下》(未完),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
3、评价胡风:“舍予是经过了生活底甜酸苦辣的,深通人情世故的人,但他底‘真’不但没有被这些所湮没,反而显得更凸出,更难能而且可爱。
所以他底真不是憨直,不是忘形,而是被复杂的枝叶所衬托着的果子。
他底客客气气,谈笑风生里面,常常要跳出不知道是真话还是笑话的那一种幽默。
现在大概大家都懂得那里面正闪耀着他底对于生活的真意,但他有时却要为国事,为公共事业,为友情伤心堕泪,这恐怕是很少为人知道的。
”“舍予是非常欢喜交友,最能合群的人,但同时也是富于艺术家气质,能够孤独的人”。
“舍予是尽了他的责任的,要他卖力的时候他卖力,要他挺身而出的时候他挺身而出,要他委曲求全的时候他委曲求全……特别是为了公共的目的而委屈自己的那一种努力,就我目接过的若干事实说,只有暗暗叹服包在谦和的言行里面的他底舍己的胸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