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文言知识参考
- 格式:docx
- 大小:16.86 KB
- 文档页数:5
八上语文〔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汇总〔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顶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总结一、解题1.答:回复。
2.谢中书:即谢征,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3.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二、作者作品简介1.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的dao 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
人称“山中宰相〞。
有〔陶隐居集〕。
2.我们还学过同时期的刘义庆的文章〔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
3.本文是作者寄给谢征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笺。
全文结构巧妙,言语精奇。
短短六十八字,已集江南之美于一身,有滋有味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
三、重点字词解释1.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中华书局1958年版〕。
2.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3.四时俱备:四季。
4.晓雾将歇:消散。
5.夕日欲颓:夕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6.沉鳞竞跃:指水中潜游的鱼。
7.实是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
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地,这里指人间。
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8.自康乐以来: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385-433〕,他承袭祖父谢〔343-388〕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9.为复有能与〔yù〕其奇者:参与。
这里有“观赏〞“领悟〞的意思。
四、文言词汇累积〔一〕古今异义1.四时俱备古义:季节今义:时间2.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3.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颓废,萎靡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古义:参与,这里有“观赏〞“领悟〞的意思今义:和5.念无与乐者古义:考虑,想到今义:思念,想念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只是今义:但是7.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语气词,相当于“罢了〞今义:耳朵〔二〕一词多义1.夕日欲颓〔将要〕实是欲界之仙都〔欲望〕2.相与步于中庭〔和,同〕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有“观赏〞“领悟〞的意思〕〔三〕词类活用1.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2.夕日欲颓〔形容词作动词,坠落〕3.相与步于中庭〔名词作动词,散步〕〔五〕重要实词1.四时俱备(季节)2.沉鳞竞跃(鱼)3.月色入户(门)4.欣然起行(愉快,愉快的样子)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清闲的人)五、问题归纳1.〔答谢中书书〕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答案〕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顶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五色交辉为动,林青竹翠为静;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答谢中书书》知识清单1.[统编教材课后习题]本文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答案]文中景物非常秀美,山高水净,绚烂多彩,充满无穷生机。
结尾一句,含有三层言外之意:其一,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其二,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其三,“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2.本文描写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文中景物的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①山水相映之美。
比如,“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山水相伴相映,情趣盎然;②缤纷的色彩之美。
比如,“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③晨昏变化之美。
比如,“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晨昏的景色变化展现出大自然的无限美好。
④动静相衬之美。
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青林翠行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歌为静,猿鸟乱鸣为动;太阳即将落山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1.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文,作者通过描写自然美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表达了自己酷爱自然、乐在林泉的情趣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的心意。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山水的妙处,这既是对前贤的钦敬与追慕,又惋惜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
而作者却能够继康乐之后,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自许之情,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1.[统编教材课后习题]比较本文与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在句式、节奏等方面的不同之处,说说它们分别带给你什么样的美感。
[答案]陶弘景是南朝齐梁时期人,作品带有骈文的特点,多用四字句构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较强;间用散句,参差错落,于整齐中有变化;多用寻常词汇,浅显易懂,但为了形式的整齐,选词用字颇多斟酌。
初二语文《答谢中书书》字词知识梳理归纳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字词注解答:回复。
谢中书:即谢微(一说谢),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书鸿(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山川:山河。
之:的。
共谈:共同谈赏的。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青林:青葱的树林。
翠竹:翠绿的竹子。
四时:四季。
俱:都。
歇:消。
乱:此起彼伏。
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竞跃,竞相跳跃。
实:确实,的确。
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
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位,被封为康乐公。
是南朝文学家。
复:又。
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奇:指山水之奇异。
文言知识古今异义①四时俱备(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备古义:具备今义:准备、具备)②晓雾将歇(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晓古义:清晨今义:知道)③夕日欲颓(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委)④古来共谈(谈古义:称赞今义:谈论)一词多义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念无与为乐者:和。
书-----谢答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 谢答中书“书”:书信。
词类活用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人物介绍】陶弘景,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
作品有《本草经集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等。
【全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重点注释】1、四时俱备四时:四季。
俱:都2、晓雾将歇歇:消散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欲:将要。
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争着跳跃4、未复有能与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5、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重点句子翻译】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常考点】1、本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 答: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2、中心思想(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3、书是一种怎样的体裁?答: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具有文学性。
4、文中提到的“康乐”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用意?答:“康乐”指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说说其作用。
答:最后一句。
说明能够欣赏山水之美的人很少.6、文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请用一个短语来概括短文内容。
答:峰、流、壁、林、竹、雾、猿、鸟、夕日、沉鳞等景物。
《答谢中书书》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本文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中书,古代掌朝廷机密文书的官。
书,即书信。
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南朝齐梁时思想家,著有《陶隐居集》等。
二、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释义1、四时俱备四时:四季。
俱:都2、晓雾将歇歇:消散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欲:将要。
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争着跳跃4、未复有能与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5、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二)古今异义(1)四时俱备古义:季节今义:某个时候(2)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停止、休息(3)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衰败,萎靡(4)古来共谈古义:称赞今义:谈论(三)词类活用(1)五色交辉(名词做动词,辉映)(2)夕日欲颓(形容词做动词,坠落)(四)一词多义(1)与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动词,参与,文中指置身其中)②念无与为乐者(动词,和)(2)书:①谢答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②谢答中书书:书信,是一种文体。
③乃丹书帛曰:动词,书写四、重点句子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六、文章主旨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观点,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七、理解性默写:1、总领全文的句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俯视的句子:清流见底。
仰视的句子:高峰入云。
平视的句子: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的景象的对偶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4、描写晨景的句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描写傍晚景色的句子: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答谢中书书一、文学常识答谢中书书:答—答复谢中书—谢征,作者的朋友。
中书,是谢征的官职。
书—信陶弘景(452~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省江宁县)人。
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二、文言词汇积累之:的谈:赞叹。
交辉:交相辉映。
四时:四季。
将:将要歇:消散。
乱:此起彼伏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竞跃:争相跳出水出。
实:确实。
欲界:佛教语,即人世间。
仙都:仙人居住的地方。
与(yù):参与,文中指欣赏。
古今异义:①四时俱备(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②晓雾将歇(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③夕日欲颓(颓古义:坠落今义:颓废)一词多义:夕日欲颓(将要)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间)三、译文:山川景色的秀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赞谈的。
巍峨的高峰插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猴、鸟雀的鸣叫此起彼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之后,就再也没有能欣赏这奇丽景色的人了。
四、问题探究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陶弘景描写了那些山川美景呢?又是怎样描写的?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
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等。
2、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自豪)之感。
3、文章之美。
意境美:色彩搭配之美、山水相映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感官交互之美语言美:言简意赅,字字玑珠;四字为主,句式整齐;句句含景,画面优美结构美:总分总的结构。
《答谢中书书》文言知识
一、古今异义
①四时俱备(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备,古义:具备;今义:准备、具备)
②晓雾将歇(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晓,古义:清晨;今义:知道)
③夕日欲颓(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萎靡)
④古来共谈(谈,古义:称赞;今义:谈论)
二、一词多义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参与,这里指欣赏;奇:形容词作名词,指山水奇丽。
答谢中“书”:
“书”:书信。
三、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
四、常考点:
1、本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
答: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2、中心思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3、书是一种怎样的体裁?
答: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具有文学性。
4、文中提到的“康乐”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用意?
答:“康乐”指谢灵运。
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说说其作用。
答:最后一句。
说明能够欣赏山水之美的人很少。
6、文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请用一个短语来概括短文内容。
答:峰、流、壁、林、竹、雾、猿、鸟、夕日、沉鳞等景物。
短语是:欲界之仙都。
7、“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山水相映之美。
8、“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色彩配合之美。
9、“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晨昏变化之美。
《答谢中书书》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
本文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
中书,古代掌朝廷机密文书的官。
书,即书信。
陶弘景,字,号,人称“”,时,著有等。
二、字音字形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猿()与其奇者()三、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释义1、四时俱备四时:俱:。
2、晓雾将歇歇: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欲:。
颓:。
沉鳞:。
竞跃:。
4、未复有能与奇者与:。
5、五色交辉交辉:。
(二)古今异义(1)四时.俱备古义:;今义:。
(2)晓雾将歇.古义:;今义:。
(3)夕日欲颓.古义:;今义:。
(4)古来共谈.古义:;今义:。
(三)词类活用(1)五色交辉。
(2)夕日欲颓。
(四)一词多义(1)与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念无与为乐者。
(2)书:①谢答中书书:。
;②谢答中书书:。
③乃丹书帛曰:。
四、重点句子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译文:2、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五、课文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六、文章主旨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的观点,表达了作者。
七、理解性默写:1、总领全文的句子:2、俯视的句子:仰视的句子:平视的句子: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的景象的对偶句是:4、描写晨景的句子:描写傍晚景色的句子: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6、表现作者自豪之情的句子: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八、课文赏析。
《答谢中书书》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
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梳理及练习一、文学常识陶弘景,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
《答谢中书书》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同时也是陶弘景先生写给朋友的一封书信。
文题中的“答”是“回复”的意思。
“谢中书”,即谢徵(zhēng),字玄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
第二个“书”即书信。
二、三行对译【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字词解释】之:的共:共同。
【译文】山河的壮美,自古以来是人们共同谈赏的。
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河流澄澈见底。
【原文】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字词解释】交辉,指交相辉映。
四时,四季;俱,都。
译文】两岸的悬崖峭壁,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
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青竹,一年四季常青葱翠。
【原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字词解释】将:将要。
歇:消散。
乱:此起彼伏。
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竞跃:竞相跳跃。
【译文】每天早晨,薄雾将要消散,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潜游在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
【原文】实是欲界之仙都。
【字词解释】是:表判断。
欲界:这里指人间。
仙都:神秀居住的美好世界。
【译文】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原文】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字词解释】自:从。
与:参与,这里指欣赏、领悟的意思。
奇:指奇山异水。
【译文】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三、朗读节奏停顿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四、文言知识归纳(一)古今异义①四时俱备(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备古义:具备今义:准备、具备)②晓雾将歇(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晓古义:清晨今义:知道)③夕日欲颓(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委靡)(二)一词多义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动词,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念无与为乐者:连词,和,跟欲-----夕日欲颓:副词,快要实是欲界之仙都:名词,欲望(三)词类活用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
十一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一、文学常识作者:陶弘景,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经集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等。
写作背景: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晚年所作。
谢中书(谢微)与陶弘景都卒于公元536年(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
谢微任中书舍人的后限是公元526年(梁普通七年),任中书郎在公元532年(梁中大通四年),都在陶弘景七十岁之后。
二、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三、整体把握《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
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
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实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初二语文古诗文知识点之《答谢中书书》《答谢中书书》是浅易白话文,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信件,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维。
全文共68个字,以“美”字统摄全篇。
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收拾的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协助!答谢中书书知识点1:【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顶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安康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山川风景的美丽,自古以来便是文人雅士一同赏识赞赏的。
高耸的山峰耸入云端,洁白的溪水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翠的林木,碧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即将散失的时分,传来猿、鸟此伏彼起的鸣叫声;落日快要落山的时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儿实在是人世的仙界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可以赏识这种奇秀的风景了。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2:基础知识文学知识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
陶弘景(456-536),字透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Mò)陵(今江苏南京)人。
有《陶隐居集》。
白话词语【共】一同。
【谈】议论,赏识。
【交辉】交相辉映。
【四时】四季。
【歇】散失。
【颓】掉落。
【沉鳞】潜在水中的鱼。
鳞,借代鱼。
【竞跃】争相跳动。
竞,争着。
【欲界】指人世。
【仙都】指仙界。
【复】再。
【与(yù)】参加,这儿指赏识。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3:了解探求全体掌握文章以慨叹发端,希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详细描绘俊美的山川风景。
仰望仰望、平远高远的视角,动态结合,使读者对山川现象发生完好、一致的形象。
最终,文章又以慨叹收束,骄傲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本文写景,捉住现象的魂灵,即天然万物的生气勃勃,经过凹凸、远近、动态的改变,视觉、听觉的立体感触,来传达自己与天然相交融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热爱天然、归隐林泉的志向。
文言文《答谢中书书》知识汇总优秀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文言文《答谢中书书》知识汇总优秀7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答谢中书书》常考知识点及赏析《答谢中书书》常考知识点及赏析导语:《答谢中书书》作家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以饱和着感情的语言激起读者的兴致,从而形成文学作品的意境。
常考知识点1、本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 答: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2、中心思想(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3、书是一种怎样的体裁? 答: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具有文学性。
4、文中提到的“康乐”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用意?答:“康乐”指谢灵运。
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说说其作用。
答:最后一句。
说明能够欣赏山水之美的人很少。
6、文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请用一个短语来概括短文内容。
答:峰、流、壁、林、竹、雾、猿、鸟、夕日、沉鳞等景物。
短文是:欲界之仙都7、“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山水相映之美。
8、“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色彩配合之美。
9、“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晨昏变化之美。
赏析《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
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
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
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答谢中书书文言知识复习资料(总2页)-CAL-FENGHAL-(YICAI)-Company One 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K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5.实是欲界之仙都。
山河的美丽,是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共同谈论赞赏的・两岸的悬崖靖壁,色彩斑爛,交相辉映・早尺的雾将要消散,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答谢中书书》文言知识复习资料汇总陶弘景.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文学家。
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被称为"山中宰相” O着有《陶隐居集》一、重要字词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四时:四季。
俱:都2.晓雾将舐舐:消散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颓:坠落。
竞跃:争着跳跃。
欲:将要。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4.未复有能与奇者与^参与.这里抬欣赏二重点翻译6.自康乐以來.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冇人能欣赏这奇美的山水.三、课文理解K木文表达J'作者的什么感悄思想?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最的得意之感。
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①“美”字②山峰,河流,石壁,靑林,翠竹,猿鸟,鱼儿③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3s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抬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总:谢灵运;说明施够欣赏领路山川之美的人很少,表现作者的自得之情•4.“猿鸟乱鸣” 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好在哪里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最的热烈欢跃的气氛5>沉鳞竞跃” 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好在哪里?它写出“跃”的状态,争相跳,静中有动,写出热闹的气氛・6.你能否再找出两句写山或水的优英诗文?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一一李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一一李白7."自庾乐以來,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盲外之意是自从南朝谢灵运以来,只有自己才会欣赏这种奇境.表达了作者对谢灵运的仰幕之情,又抒发了欣赏山水时不同凡响的审美感受,以及自我欣赏、自鸣得意之情。
答谢中书书文言知识参考 古今异义 ①四时俱备(时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备 古义:具备 今义:准备、具备) ②晓雾将歇(歇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 (晓 古义:清晨 今义:知道) ③夕日欲颓(颓 古义:坠落 今义:消沉,委靡) ④古来共谈(谈 古义:称赞 今义:谈论) 一词多义 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念无与为乐者:和。
书-----谢答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 谢答中书“书”:书信。
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
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 备。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文言知识参考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