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市场与城市土地市场管理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6.07 MB
- 文档页数:21
城市土地管理的内容框架土地与城市土地的概念与内涵土地的供给与需求及其供需平衡地租地价理论土地制度城市土地地籍管理城市土地利用管理城市土地权属管理城市土地市场管理城市土地经营(包括城市土地的整理开发、城市土地储备与经营、企业的土地资产经营与管理,以及城市土地收益分配)土地管理法(对于土地管理实行城乡统一协调管理,不在出现城市、建制镇、村庄土地分类,改用3个一级类、15个二级类和71个三级类的划分方式)二、土地与城市土地土地概念(一)空间范畴定义狭义:土地的狭义空间仅包括地球的表层;广义:土地的广义空间则指包括地球的表层及其立体空间的全部环境因素。
(二)学科角度定义1、从地理学科观点看——土地是较土壤更为广泛的概念,它包括影响土地用途潜力的自然环境,如气候、土壤、水文和植被,还包括过去和现在的人类活动结果。
2、从经济学角度看――土地是与人民和主权并立的,是一个国家立国的三要素之一。
这里的土地是指一国领土范围内的全部土地,包括陆地和海域,国家对土地享有所有权和管辖权。
土地特征(一)土地的自然特征:土地位置的固定性,面积的有限性,质量的差异性,使用的耐久性(二)土地的经济特征:供给的稀缺性集约利用土地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综合区位效益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勘察、规划报酬递增递减性适度投资利用后果的社会性宏观管理、监督、调控土地作用承载,养育,仓储,提供景观,储蓄和增值城市土地概念城市土地是城市区域中的陆地和水域以及它们之上和它们之下的一定的空间。
包含三个层次:城市市区土地,即城市建成区的土地城市规划区范围的土地城市行政管理区范围内的土地,即包括城市郊区(县)范围内的土地城市土地的特征1城市土地的区位具有特殊的重要性2城市土地对交通运输、城市基础设施的依赖性3城市土地面积对土地投资规模具有较小的限制作用4城市土地利用方向的多样性5城市土地利用的不断高度集约化6改变土地用途的高成本费用7城市土地数量上的绝对扩张城市土地的分类(一)按城市土地的用途职能进行分类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仓储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对外通用地,绿地,特殊用地,水域和其他用地(二)按城市土地的利用程度进行分类(即可用容积率、建筑密度、人均占地等指标进行分类。
第一节城市土地市场管理概述1.城市土地市场的基本概念狭义土地市场是指以土地作为交易对象进行交易的场所;广义土地市场是指土地这种特殊商品在流通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总和。
城市土地市场类型结构:①城市各类用地市场(关系通过城市土地各用途之间的竞争实现),主要包括住宅用地市场、商业用地市场、工业用地市场等;②城市土地产权市场(包括土地所有权市场和土地使用权市场),我国城市土地实行国有制,不存在城市土地所有权市场,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的实质就是土地使用权市场。
城市土地市场层次结构:①城市土地一级市场,指城市土地所有者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期限内让与城市使用者而形成的市场,我国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政府是城市土地一级市场的供给者,所以城市土地一级市场是一种垄断性市场,目前我国存在三种交易方式,出让、出租和入股;②城市土地二级市场,指城市土地一级市场的土地使用权受让者将剩余年期的土地使用权让与其他土地使用者而形成的市场,我国存在四种交易方式,转让、转租、抵押和入股。
城市土地市场组织结构:①城市土地市场主体组织,市场主体是指拥有独立的产权,能自主进行市场决策并追求自身最大经济利益的经济活动单位;②城市土地市场中介组织;③城市土地市场调控组织,指各级人民政府。
城市土地市场机制:包括供给机制、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核心是竞争机制。
城市土地市场宏观调控机制:由于市场存在缺陷,市场机制存在失灵的一面,政府为了维护城市土地市场秩序。
2.城市土地市场管理概述城市土地市场管理的必要性:①由土地市场本身的特性决定(土地利用具有巨大的社会性;土地是稀缺性资源,具有不可移动性;具有保值并不断增值的特性,土地市场具有更大的投机性);②城市土地市场运行出现问题(土地开发和供给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城市土地收益分配不合理,国有土地收益大量流失;土地资源配置不合理)。
城市土地市场管理的原则:①整合性利益原则(国家利益与土地市场交易各方利益辩证统一);②平等对待原则(参加土地市场活动的市场主体在市场中的身份平等;市场的交易行为是平等的);③控制与弹性管理原则(政府制定标准和目标,对土地市场实行控制管理;对土地市场交易者的具体市场行为在法律许可范围内给予充分自由,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及时调整管理措施);④依法管理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