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反相机摄影构图技巧精讲(图文)
- 格式:ppt
- 大小:2.82 MB
- 文档页数:23
摄影技巧(以佳能760D为例)单反十大基础摄影技巧1. 拍摄人像最常用的的拍摄模式是光圈优先(AV)曝光模式。
2. 四种最实用的傻瓜模式:“美女图像”代表人像拍摄模式。
“远山”代表风景拍摄模式。
“花儿”代表微距拍摄模式。
“跑动的人”代表运动拍摄模式。
3.创意拍摄区模式AV模式:大光圈拍摄人像,以尽可能虚化背景。
小光圈拍摄风景,以使得由近及远的景物都能在照片上清晰成像。
中等光圈,一般在微距昆虫生态拍摄中使用,以获得适中的景深。
TV模式:适合拍摄运动物体。
当被摄运动主体越靠近镜头,所要使用的快门速度越快。
晴朗的户外最常用快门1/250秒。
阴天最常用快门1/125秒。
室内最常用快门1/30秒。
高速快门1/500-1/4000秒能够凝固高速运动物体。
中速快门1/60-1/250秒适用于一般性的日常纪念照。
慢速快门1/30-30秒适用于夜景和特殊技法摄影。
M模式:焰火拍摄;光圈F8-16,快门1-2秒。
闪电拍摄;光圈F8-16,快门30秒或B门。
车灯轨迹拍摄;光圈F11-22,快门30秒或B门。
摄影棚采用闪光灯;需要根据闪光灯强度设置光圈F8-16,快门1/60-1/125秒。
P模式:相机将根据现场光线条件自动设定光圈值和快门速度,自己可以随意设定自动对焦操作,测光模式和其它功能4. 白平衡设置的技巧:为了获得更精确的色彩还原或特殊的色彩创意。
色温设定:色温是对光源的色彩属性的量化参数。
色温越低,则光源越偏橙红色。
色温越高,则光源越偏青蓝色。
当色温设定的高于光源色温时,则画面偏橙红色,反之则画面偏青蓝色。
环境色温:蜡烛2800K。
钨丝灯(白炽灯)3200K。
荧光灯4500K。
阳光5500K。
傍晚阳光4000K。
阴天6200。
日出日落2000K。
烛光1000K。
风光摄影的白平衡设置技巧:阳光下,只要将白平衡设置为日光模式,强调蓝绿色。
雪山下,白平衡采用阴天模式,雪山偏蓝色较适宜。
色彩斑斓的溶洞,白平衡采用荧光灯模式,红色很饱和,蓝色和紫色也很纯净。
摄影基础教程构图图解(二)——三分法二、三分法在将主体置于画面中心以外时,可用三分法作为构图指导,如下图所示在拍照之前,先想象一下将整个画面纵横均分为三等份,得出四个交叉点,这便是良好构图中主体应处的位置。
而具体将主体置于哪个点上则取决于主体本身和你想如何表现它。
我们将主体置于右上点,这样可以表现出阴影和那行将视觉引向海鸥的脚印。
灯塔位于右上点,因为其余部分的走势与画面布局相吻合。
在这张例图中主题控制得很好。
你可以将主体置于栈道上任何位置,但根据三分法,目前的位置是最好的,而且这种构图在画面中为主体指出了明确的行进路径,从而产生悠远和纵深的感觉。
在主体移动的情况下,一定要考虑路径问题。
通常要在行进方向的前方留下足够空间。
如果你不这么做的话,这就是后果:这位慢跑者看上去要跑到照片外面去了。
将主体置于左下方,既符合三分法,又为主体留出了足够的移动空间。
又一张运动照片,重点就在于:要在运动物体的前方留出更多空间。
在画面纵向分割时也可应用三分法,上图中的船和地平线位于中间,给人静止和呆板的感觉。
让我们把地平线提高到上三分之一处并将船置于左边,记住,这里所说的不过是些指导性原则,如果你不喜欢这样构图,就换另外一种试试看。
像这样,把地平线降到下三分之一处。
通常而言,在风光照中要把地平线置于三分之一处,而很少摆在正中。
就像地平线最好不要在正中一样,纵向物体也最好不要摆在中间位置。
例如,在左图中纵向物体位于中间,而右图中摄影者仅移动了一下相机,就得到了更有表现力的照片。
图片来源网络,若涉及作品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联系后台删除相关内容。
一、装卸镜头方法单反相机镜头和机身之间的连接是通过一个叫卡口的东西来实现的,一般都是内三刀或者外三刀式,为了防止镜头从机身上脱落,都设有锁定卡榫。
不同厂家生产的相机不同,锁定装置的位置及操作方法也略有不同,使镜头的装卸存在差异,例如尼康的F卡口是内三刀,逆时针旋转安装,而佳能的EF卡口则是内三刀顺时针旋转安装,而且镜头插入时定位点的初始位置也是有区别的。
为什么要使用旋转卡口。
最初的可更换镜头的相机镜头与机身的连接是采用螺口的方式,就像螺丝拧进螺母一样(例如影响范围巨大的M42螺口),随着时间的推移,螺口变得不适应新的用户需求了,比如螺口基本无法实现全开光圈测光,收缩光圈拍摄的需求,而这是卡口单反相机最基本的功能,于是,卡口就应运而生了。
安装镜头的时候要细心操作,在卸下镜头的过程中更要小心,向外拔出镜头时一定要垂直,否则不仅不易拔出,也易损伤镜筒或机身卡口。
旋转镜头时手应握持镜头的镜筒部位,不宜握持光圈环或调焦环、变焦环。
装镜头应将镜头上的红点和机身上的红点对准后插入,按要求的方向旋转到底,并听到锁定的“咔嗒”声为止。
在风沙和灰尘较大的环境下,尽可能不要更换镜头,以免沙尘进入反光镜箱,既有可能沾到CCD上,也有可能进入活动部件中导致磨损加剧甚至故障。
如果一定要在恶劣环境中换镜头,那么把机身翻过来,卡口对着下方装卸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沙尘的进入,换下来的镜头应当尽快盖好前后盖放如包内或者镜头筒中。
二、用好感光度ISOISO,俗称感光度,在传统相机使用的胶卷包装上都能明确看出ISO值,如ISO 100、ISO 200、ISO 400等等。
通过调节ISO值,可以使数码相机的感光敏感度改变。
在同一条件下(曝光量一定),ISO越高,感光速度越快,曝光需要的时间越短。
也就是说在相同环境,相同快门光圈的拍摄情况下,如果ISO值设定得越高,那么拍摄出的数码照片亮度也越大。
调节ISO选购好了一款数码相机,现在就可以开始进行拍摄了。
摄影必修课——单反相机《直方图和曝光标尺》功能介绍和设置技巧从今天开始,摄影班将继续讲解《玩转相机功能》系列教程,通过详细的讲解相机的各种重要功能设置来帮助新手摄影爱好者快速掌握相机的设置技巧,早日摆脱小白的尴尬身份。
摄影班粉丝福利第11期:2019中文版Ps和Lr(一键安装免激活)已修复各种BUG。
下载方式:只需大家关注我们头条号“摄影班”,然后转发本文并在主页回复关键词,即可收到下载链接。
关键词在本文底部。
摄影班《玩转相机功能》系列教程第5课——曝光标尺和直方图,掌握这两项技能,让您以后拍摄的速度更快,而且保证每一张照片都能曝光正常。
1、曝光标尺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曝光标尺:相机通过当前设定的测光方式自动计算出画面是过曝还是欠曝(过亮还是过暗),主要是作为参考用,高光标尺样式如下。
曝光标尺的信息同时也会在相机肩屏和取景框中展示。
通过查看曝光标尺的位置,我们就可以快速做出调整,最终拍出曝光正常的照片。
下面用一张照片来讲解曝光标尺的使用方法:1、首先根据现场光线设置好M档参数,然后通过目视取景框开始构图。
2、通常拍摄前我们会先半按下快门来测光和对焦,此时的曝光标尺就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如果光标在中心的左边,就可能会欠曝,表示画面拍摄出来会过暗,如下图。
如果光标在右边,画面则会过亮。
此时,同学们肯定知道了,曝光标尺在中间的画面才可能是曝光正常的。
上图的花海人像,是在光圈和ISO不变的情况下,通过上拨轮调整快门速度控制进光量,从而实现画面正常曝光(你也可以调整光圈或者ISO来改变标尺的位置)。
2、曝光标尺一定要在中间吗?有时我们为了拍摄出特殊的效果,那就不需要把曝光标尺放在中间了,比如下面的人像照,通过适当的降低画面的亮度,让阴影部位黑的更纯粹,这样能增加人物的神秘感,更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女人味。
反之,有时为了体现人物阳光、青春、活泼的一面,那就需要适当增加画面的亮度(如下图)。
因此,控制曝光也是控制画面影调和情绪的重要手段噢!3、什么是直方图?照片的直方图主要是用来表示图像中亮度的分布,通过观察直方图可以正确调整画面中的亮度分布。
摄影构图技巧一向心式或放射式构图水平式或垂直式构图S形构图前二堂课主要谈的是单反相机操作的基本功,光圈,快门,iso,白平衡,测光。
等等,都是单反相机操作的基本功,这些是基础。
好的摄影作品,器材占30%,基本功20%,摄影眼+构图+美感50%,至于后期应该是给作品加分。
基本功的20%很重要,掌握不好,会严重影响你瞬间掌握快门的能力,相对的出片几率就低;所以基本功必须要掌握好。
下面我们来讲解的内容也非常重要--摄影构图。
摄影艺术要掌握的有三个元素,形。
色。
光。
这三元素能掌握好加上好的主题,那照片肯定能出彩;形-也就是构图,点线面的组合和布局,我先从简单的图形基本构图说起。
*对称式构图(文登南海公园)*对称式构图(文登南海公园)*三分法则(黄金分割点)(五号码头)*S形构图(五号码头)【3-1】构图常犯的错误1.主题居中-主题居中,会让画面显单调,这是初学摄影的常犯的错误的"首恶",因为对焦参考点在中心,因此一般的摄影者,很自然就会把主题摆中间.2.画面太复杂拍照时要有取舍,不要让画面容纳太多不必要的景物,应该尽量维持画面的单纯,这样才能突出主题.3.背景不单纯不要让复杂的背景破坏了主题4.重心不稳定将景物安排在适当的位置,让画面不会有倾斜不稳,或头重脚轻的现象.5.画面不平衡不要将画面过于集中在某个点或角落,应以构图的均衡的需求来布局,才不会造成上下左右的不平衡6.水平线中分画面不要将水平线中分画面,拍摄人像时,绝对不要让水平线穿过人物的头部或脖子7.水平线歪斜同字意,这一点不用多做说明.8.空间保留不当依据人物的视向,或移动的行进方向保留必要的空间.画面留空要合理,不能太满或太空.9.画面横直不宜初学者习惯横幅拍照,因为相机的构造是横向的,别忘记许多的好照片需要竖构图.10.主题不明显、不突出应该善用各种构图技巧让主题突出.【3-2】构图基本概念构图就是指如何把人、景、物安排在画面当中以获得最佳布局的方法,是把形象结合起来的方法,是揭示形象的全部手段的总和。
仰拍获得与众不同的视觉效果
光圈F6.3 | 感光度200 | 焦距17mm | 快门速度1/100s
18.5 常用的几种构图方法
18.5.1
三分法构图
三分法构图是用两条横线和两条竖线将画面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平均划分为9等份,如同中文的“井”字。
这样可以得到4个交叉点,线条交叉点就是安排趣味中心和其他次要景物的地方。
当然这条规则是可以灵活运用的,趣味中心不一定要正好在交叉点上,但大致位于那一带。
三分法对横画幅和竖画幅都适用。
按照三分法安排主体和陪体,照片就会显得紧凑。
三分法构图有横向三分法和纵向三分法之分。
利用三分法构图安排地平线位置
在拍摄时,可以将地平线放在其中一条
三分线上,具体放在上三分线上还是下三分线
上,要根据所表现的内容而定。
如果表现的主
要内容是天空(如彩霞、旭日),那么可将地
平线位置降低,使画面中的地面所占的比例缩
小,天空的范围扩大;相反,如果画面的视觉。
单反摄影入门速成的30个绝招!永远记住摄影界里有一句格言:一流摄影靠想法,二流摄影靠技术,三流摄影靠器材。
所以千万别为自己仅有一台傻瓜级数码相机而沮丧,那并非你拍不出好PP 的借口。
你现在仅仅需要做的是:心态归零。
从避免犯常识性错误开始,(纠正那些你不知道或一直不在意的错误),随即掌握一些“获取视野、对准即拍”的成功经验或经典技巧。
摄影并没有你想像的那么难。
相反,拍出生动有趣或激荡人心的照片,任何人都可以做到。
摄影经验空白不要紧,追求操作简明扼要、快捷易用也不再是奢望,以下的内容正是为你而编的。
好照片是怎么拍成的?按下快门是开始也是结束。
开始总很简单,而结局千差万别。
那些引人入胜的、经久耐看的照片是如何拍出来的?他们有什么共同的成功秘诀?《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教材》给了我们一个答案:那些具有摄影家眼力的作品总是那么经典和引人入胜。
更具体的说,要是你拍的照片达到如下3个标准那么它不经典也算是出色的作品了。
第1招:让你的照片具备一个鲜明清晰的主题,(是人、是静物还是一件事?)你需要清晰的表达出来,而不是模棱两可或面面俱到。
第2招:一幅好照片必须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主体,你需要观众一下子注意到你的主体,因为这个主体是你要表达的核心。
第3招:让你的照片更简洁,那些不能烘托你主体、甚至分散注意力的元素要统统压缩或排除。
2015-05-08单反摄影入门人物数码摄影技巧世界上有很多摄影师以拍摄人物著名。
在他们的照片中,你感觉得到被摄人物都在为你“讲述”一个故事或表达一种感情。
为什么我们经常看到身边的照片不具感染力?很多情况正是出于这个原因。
不管是单人像或是多人拍摄,在我们做到让人物传神(或讲故事)之前,还是先看看经常犯的毛病,并设法改变它。
1单人像1)不让肖像变形的简单方法:有些顶尖的摄影师为大人物拍摄人像时故意让肖像变形,那是一种高层次的艺术表达。
而对于大众摄影,肖像变形却是低级和致命的失误。
第4招:让肖像不变形的简单方法,是离被摄人物站位尽量保持距离,尽量不用广角镜,肖像照适于用80-90mm镜头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