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曹雪芹的家世
- 格式:ppt
- 大小:22.09 MB
- 文档页数:10
曹雪芹的生平与家世曹雪芹的生平与家世《红楼梦》是我们伟大的古典文学作品,而它的作者是曹雪芹,曹雪芹的家世和生平的研究,我们了解得越多,对《红楼梦》的理解和欣赏会越深。
红学界关于曹雪芹的家世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看法,但是一个目标都在东北,有一个是在关内。
所以有三个说法,一个就是辽阳,辽宁的辽阳,辽阳就是努尔哈赤进关以前建都的地方,就是东京城。
那么曹雪芹的曾祖父以及以上的,都是在满洲八旗里当差的。
所以这是一个地方,就是要发家的话那就是在辽阳。
另外呢就是在关内,河北省丰润县,所以这也是个说法。
因为有军队驻扎的地方,他有的到那儿、有的到这儿,所以呢也有可能从关内到了东北。
明代军人嘛,所以曹家还有个说法在第三个地方,就是东北的铁岭。
现在关于曹雪芹的家世祖籍问题,有三个说法。
我的想法是这样,家世咱们翻他六代就差不多了吧,五代、六代就差不多,那么往上倒数六代的话,好像辽阳说比较近一点,近似与这些。
都各有各的理由、各有各的证据,但是留下来的,从历史的文物或遗迹看,辽阳多一点。
祖籍问题有三种说法,我想补充一点就是:为什么说出现了这么三种说法,各有各的道理,各讲各的原因。
但是从整体来说有历史记载的,当时清朝初年记载的地方志,和曹雪芹的祖父自书的天山曹寅等等,基本说他们是奉天辽阳人,辽东辽阳人或著籍襄平,襄平就是辽阳了。
所以从证据、从文献这个角度来讲,它确实有这种确切的证据。
其他说还缺乏确切的证据。
再有一个就是跟历史制度有关,因为搞历史你不了解历史制度,往往就会出现一些不大符合实际的看法。
祖籍问题也好、旗籍问题也好,都牵涉到问题。
也就是在明代研究祖籍要分清,一个就是军户或者叫军籍,再一个是民户或者叫民籍。
怎么说呢?就是曹雪芹在明初,由关内到了关外以后,他们属于卫所的官职。
就是做沈阳中卫或其他的地方,他那是军籍,就是当兵的,世代是当兵的。
民户呢,当然有的是当地原住居民,有的是后来从关内到了关外,但是不管他从商也好,还是务农也好,他是民户,不属于军籍,就是跟曹家上世不是一样的。
曹雪芹和《红楼梦》第一节生平和创作概况一、家世: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等(1715?——1764?)他的远祖原是明朝的军官,是东北辽阳人,明后期被后金军队俘虏,编入满州正白旗当“包衣”(满语包衣阿哈的简称,意思是家奴)。
正白旗原由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多尔衮率领,多尔衮死后由皇帝亲自统领,曹家从此有机会接近皇帝。
曹雪芹的曾祖父叫曹玺,当过内务府郎中,其妻孙氏是康熙的乳母,曹玺的儿子曹寅(曹雪芹的祖父)年幼时当过康熙的伴读,康熙即位后曾任内务府郎中、江宁织造兼两淮盐务监察御史等职。
康熙六次南巡,四次住在江宁织造署内。
反正用皇家的钱去招待皇帝,曹寅因此花费了大量的官银,这为曹家埋下了祸根。
曹寅的文学修养很高,是江南的文人领袖,与当时著名文人尤侗、查慎行、朱彝尊、洪昇等人都有交往,著有《楝亭诗钞》《楝亭词钞》《楝亭文钞》等,还编过剧本,奉旨刊印了大型诗歌总集《全唐诗》。
曹雪芹写作《红楼梦》,其文学修养方面很大程度上是接受了祖父的影响。
江宁织造是一个肥缺,负责管理纺织业并采办宫廷用品;还有一个秘密任务就是向康熙密报各方面情况。
康熙五十一年曹寅去世,儿子曹顒继承父职,曹顒继任三年后又病死,康熙又让曹寅的妻子过继了其叔的一个儿子曹頫,继续担任江宁织造。
二、生平:曹雪芹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出生到十三岁左右为第一阶段。
曹雪芹大概就是曹頫的儿子,在康熙五十四年下诏令他过继的那年出生,因而取名为“霑”(暗喻沐浴皇恩之意,这与作品中写宝玉一生下来口里就衔着一块玉有关)。
曹寅在世时,由于多次接待皇帝等原因,亏欠了大量公款,直到曹頫时还未还清。
雍正五年,曹頫从江宁押送绸缎进京,经过山东长清县等地的驿站时,向驿站勒索银子,被山东巡抚塞楞额弹劾。
追查起来,发现曹家大量挪用官银,结果被革职,次年又被抄家。
除留下北京崇文门外十七间房子和三对奴仆外,其余家产全部查封。
雍正六年,曹雪芹至多不过十三岁,举家从金陵迁至北京。
曹雪芹家谱揭秘曹雪芹祖籍是哪里曹雪芹家谱曹家算是清朝康雍乾三朝最显赫的一个家族了,而其能够得到我们后人的研究全赖曹家出了个曹雪芹和其著作《红楼梦》。
说起曹雪芹的家谱,我们可以从其高祖说起。
曹雪芹雕像曹家祖籍辽阳,当时清军攻破辽阳城,曹家同很多汉姓家庭一样,被征用当做了满族大家族的包衣,就是家奴的意思,地位很低等,而且他们的出路相当狭窄,只有建立武功才可以,但曹雪芹的高祖曹振彦却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做人的技巧,迅速从众包衣家族中脱颖而出,做了文官。
曹振彦做了山西大同的知府,一时间做的也不错。
曹振彦之后,其子曹玺于康熙二年做了内务府工部郎中,后来外调做了江宁织造,这也是曹家第一次任江宁织造一职。
康熙二十三年,曹玺逝世,同康熙皇帝南巡,以织造将军府为行宫,并亲自到织造府,抚慰曹家遗小,因曹玺之妻孙氏为康熙保姆,所以康熙对曹家格外信任,后曹玺侄子曹寅接了父亲的班,也做了江宁织造。
而曹寅就是曹雪芹的亲爷爷,据说曹寅做过康熙的伴读,后来一直在康熙身边,一直到康熙十一年,有十一年之久,君臣关系可见一斑。
曹寅其人才华横溢,爱结交名士,基本上现在我们课本里学到的清初的名士都与曹寅有过交情,纳兰性德、傅山、朱彝尊等。
曹寅可以说是曹家鼎盛时期最重要的人物,康熙六次南巡,四次以织造署为行宫,曹寅主持接驾,皇恩浩荡如此,家族能不显赫吗?曹玺死后,曹雪芹父亲曹J,叔父曹\先后任职江宁织造,一直到雍正朝,曹家被抄家,第二年,全家迁居北京,曹雪芹当时13岁,后来曹家衰落,曹雪芹一生再也没有走上仕途的路,直到终老,至于曹雪芹有无后人,至今无考。
曹雪芹祖籍中国人乡土观念浓重,所以特别注重祖籍的概念,叶落归根一词也能证明,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不管走到哪,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故乡,到老总算是要回到故乡。
对名人祖籍的研究一直是如今各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
曹雪芹画像对于清代伟大的小说家曹雪芹来说,由于其正史无考,再加上《红楼梦》的巨大反响,所以红学界对其祖籍何处的研究一直没有断过,“辽东说”、“辽阳说”、“丰润说”、“铁岭说”,一直争论不休,而最占上风的算是“祖籍辽阳说”。
曹雪芹的生平简介曹雪芹,中国清代小说家,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
其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曹雪芹画像白旗包衣(家奴)。
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祖父曹寅(妻子姓李是李氏,是李煦的妹妹。
曹寅当江宁织造的时候,李煦当的是苏州织造,两人是江南金陵地区的两大织造。
贾母的原型是李氏),父辈的曹颙和曹頫相继担任江宁织造达60余年之久,颇受康熙帝宠信。
曹雪芹在富贵荣华中长大。
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多次打击,曹頫被革职入狱,家产抄没,举家迁回北京,家道从此日渐衰微。
这一转折,使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更清醒地认识了封建社会制度的实质。
从此他远离官场,无视权贵,生活一贫如洗。
他能诗会画,擅长写作,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小说《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披阅10载,增删5次,写出了这部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巅峰的文学巨著。
《红楼梦》以其丰富的内容,曲折的情节,深刻的思想认识,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幼子夭亡,曹雪芹陷于过度忧伤和悲痛,到这一年的除夕(1764年2月1日),因贫病无医而逝世(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八年和二十九年两种说法),入葬费用由好友资助。
曹颙/曹頫曹雪芹他的父亲现在是谁,现在红学界好像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也是有争论的。
但是比较肯定的,要么就是叫曹颙,要么就是曹頫。
这两个人之一是他的父亲,另外一个是他的叔叔,那么他的爷爷,他的曾祖父叫曹玺,他的高祖叫曹振彦,他的五世祖叫曹锡远。
现在我们所知道的曹雪芹的家世最远的、比较清楚的,就是到曹锡远。
那么曹锡远和曹振彦,也就是曹雪芹的五世祖和他的高祖是军官、是军人,当时是驻守在现在的沈阳附近。
他是明朝的军官,那么努尔哈赤攻占沈阳的时候,他们两个人就投降了,投降了以后就加入了满洲的满洲旗。
所以我们要清楚一个问题就是:曹雪芹他们家本来是汉人,后来才变成了旗人。
曹雪芹的生平与家世《红楼梦》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学名著,堪称千古奇书。
研究《红楼梦》的学问被称为"红学"。
从脂砚斋等人点评《红楼梦》的手稿开始算,到今天,红学研究也已经有两百年的历史了。
那么红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问,也为红学研究家提供了想象驰骋的空间。
我们常说知人论事,那么要研究曹雪芹、研究《红楼梦》,对于作者的生平家世,总要有一个大致清晰的了解。
曹雪芹的生平与家世《红楼梦》是我们伟大的古典文学作品,它的作者是曹雪芹,曹雪芹的家世和生平的研究,我们了解得越多,对《红楼梦》的理解和欣赏就会越深。
红学界关于曹雪芹的家世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看法,但是有两个目标都在东北,一个是在关内。
所以有三个说法,一个就是辽阳,辽宁的辽阳,就是努尔哈赤进关以前建都的地方,就是东京城。
曹雪芹的曾祖父及以上的,都是在满洲八旗里当差的。
所以,要发家的话那就是在辽阳。
另外就是在关内,河北省丰润县,这也是个说法。
因为军队驻扎,有的到那儿,有的到这儿,也有可能从关内到了东北,明代军人嘛。
曹氏家族在江南居住长达六十余年,被抄家之后,所有财产归下一任江宁织造隋赫德所有。
因曹家属于正白旗包衣人,按清制,获罪革职后要“回京归旗”,所以此时曹家便从江南迁回北京。
雍正帝因念曹家祖上阴德,特准隋赫德将在京曹家之房屋中,少量留与曹寅之妻李氏,以资养赡。
隋赫德依照圣意,酌情将北京城曹家房产中“蒜市口地方房十七间半”拨给了李氏度日。
按照清代的规定,曹家“回京归旗”之后,由所在旗佐领发放一定的生活费用,像李氏这样的诰命人员,每人每月可领到银三两,准银一两。
每季可领米一石左右。
这样的生活供给,虽不能与当日的“百年曹家”同日而语,但与之普通旗人家庭相比,仍然较为丰厚。
曹雪芹此时也随祖母——李氏回到了北京,在这“十七间半”的房舍中开始了他的青少年时代。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曹家的败落是指曹氏家族中在江南的曹寅一支的败落。
在京的曹氏家族成员并未因曹頫获罪影响其命运。
为您梳理曹雪芹家那些事(一)曹雪芹一支曹姓的来历和有清之前模糊的支派发展《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是中国乃至世界最著名的、伟大的作家,但他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是让人唏嘘的一生。
就是他去世之后,都给后人留下了探究不尽的谜,我在《曹雪芹的模糊身世》一文中,介绍了他“不详”的一生:生年不详,生父不详,字号不详,生平不详,卒年不详,祖籍不详。
今天,我尽我所能,为大家梳理一下曹雪芹这支曹姓的来历和曹家那些事,一管之见,还请同好批评指正。
一、曹雪芹曹家姓氏的来历曹雪芹这一支曹氏和丰润曹氏有共同的祖先,丰润曹氏家族有一本族谱:《浭阳曹氏族谱》,记载说,他们的老祖宗是叔振铎。
叔振铎何许人也?叔振铎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六子。
姬昌是黄帝的后代:黄帝─玄嚣─蟜极─帝喾高辛氏─后稷─不窋─鞠─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隃─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古公亶父─季历─西伯昌─叔振铎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姬发灭商后分封诸侯,他把自己的弟弟振铎封于陶邱(今山东定陶和曹县一带),为曹伯,建曹国,“子孙以国为氏”,叔振铎的后代就以曹为姓了。
二、曹雪芹这一支有清之前模糊的支派发展1、曹参(?-公元前190年)鲁哀公八年(公元前487),宋景公灭掉曹国,叔振铎的子孙为防迫害,就近分散,其中的一支迁到沛(今江苏省徐州市的沛地)。
沛的东部,有泗水河傍城流过,再向东二三十里是风光秀丽的微山湖。
曹氏族人在这里垦植课读,繁衍生息。
到了秦末,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在农民起义的浪潮中,迁到沛地的曹氏族人中出了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曹参,他就是后来的平阳候。
当时,曹参任沛县狱掾,是县佐吏官,主刑事的,也就是管理监狱的小吏;萧何任县主吏,是曹参的顶头上司;刘邦是沛县泗水亭长,是押解犯人的。
他们一同举事。
曹参跟随刘邦攻城掠地、杀敌拔寨,智勇非凡。
刘邦登上皇帝宝座后,分封诸王及功臣,其中有十八个功臣封侯,曹参功居第二,封为“平阳侯”,食邑平阳。
汉惠帝刘盈元年(公元前194),汉朝实行了诸侯国相位理政的制度,曹参受命为齐丞相,有“贤相”之誉。
曹雪芹简介资料本文是关于曹雪芹简介资料,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曹雪芹简介曹雪芹(约1720xx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籍贯沈阳(一说辽阳),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
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
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
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
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
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曹雪芹人物生平出身豪门康熙五十四年(1715)正月,时任江宁织造的曹顒在北京述职期间病逝。
康熙大帝恩旨,以曹顒堂弟曹頫过继给曹寅,接任江宁织造。
是年三月初七,曹頫奏折:“奴才之嫂马氏,因现怀妊孕已及七月。
”此遗腹子即曹雪芹,于四月二十六日(公历1720xx年5月28日)生于南京江宁织造府。
曹雪芹满月后数日,六月初三,曹頫奏折:“连日时雨叠沛,四野沾足。
” 此即曹雪芹名“沾”的机缘,天时地利人和均占。
“沾”字取《诗经·小雅·信南山》“既优既渥,既沾既足,生我百谷”,有“世沾皇恩”之意。
“雪芹”二字出自苏轼《东坡八首》之三:“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 雪芹何时动,春鸠行可脍。
”曹雪芹的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的保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史。
在康熙、雍正两朝,曹家祖孙三代四个人主政江宁织造达五十八年,家世显赫,有权有势,极富极贵,成为当时南京第一豪门,天下推为望族。
康熙六下江南,曹寅接驾四次。
不过,曹雪芹晚生了几年,本人并没有亲历康熙南巡盛事。
《红楼梦》第16 回可以为证,原著写到比贾宝玉年长的凤姐都要听赵嬷嬷等长辈的口述去了解那段历史。
曹雪芹生平个人简历《红楼梦》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对中国的文学发展有着深远重大的意义。
关于它的作者你是否了解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曹雪芹生平个人简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曹雪芹生平个人简历曹雪芹(1724—1764),清代小说家。
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
祖籍河北省丰润县(另一种说法祖籍辽阳)。
清初,入满洲正白旗籍。
他本人生于南京。
曹雪芹生活在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从曾祖父起三代世袭江宁织造达60年之久。
祖父曹寅当过康熙的“侍读”,曾祖母又是康熙的乳母,曹家与皇室的关系非常密切。
少年时代,他“锦衣纨绔”、“饫甘餍肥”,过了一段豪门公子的奢侈生活。
雍正五年(1727),他父亲曹頫因事受到株连,被革职抄家。
从此,家族的权势和财产都丧失殆尽。
他的家庭居处屡迁,生活极不安定,有时甚至不得不投亲靠友,以维持生活,还常常受到歧视和凌辱。
经历了由锦衣玉食到“举家食粥”的贫民百姓的沧桑之变,使他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没落命运有了切身感受,对社会上的黑暗和罪恶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曹雪芹的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
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
祖父曹寅做过玄烨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玄烨宠信。
玄烨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
曹寅病故,其子曹颙、曹頫先后继任江宁织造。
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
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的。
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
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
曹頫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
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
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
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
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
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
曹雪芹简介资料本文是关于曹雪芹简介资料,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曹雪芹简介曹雪芹(约1720xx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籍贯沈阳 (一说辽阳 ),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
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
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
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
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
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曹雪芹人物生平出身豪门康熙五十四年(1715)正月,时任江宁织造的曹顒在北京述职期间病逝。
康熙大帝恩旨,以曹顒堂弟曹頫过继给曹寅,接任江宁织造。
是年三月初七,曹頫奏折:“奴才之嫂马氏,因现怀妊孕已及七月。
”此遗腹子即曹雪芹,于四月二十六日(公历1720xx年5月28日) 生于南京江宁织造府。
曹雪芹满月后数日,六月初三,曹頫奏折:“连日时雨叠沛,四野沾足。
”此即曹雪芹名“沾”的机缘,天时地利人和均占。
“沾”字取《诗经·小雅·信南山》“既优既渥,既沾既足,生我百谷”,有“世沾皇恩”之意。
“雪芹”二字出自苏轼《东坡八首》之三:“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雪芹何时动,春鸠行可脍。
”曹雪芹的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的保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史。
在康熙、雍正两朝,曹家祖孙三代四个人主政江宁织造达五十八年,家世显赫,有权有势,极富极贵,成为当时南京第一豪门,天下推为望族。
康熙六下江南,曹寅接驾四次。
不过,曹雪芹晚生了几年,本人并没有亲历康熙南巡盛事。
《红楼梦》第16回可以为证,原著写到比贾宝玉年长的凤姐都要听赵嬷嬷等长辈的口述去了解那段历史。
曹雪芹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
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说。
小说创作《红楼梦》一书所反映的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代的社会生活画面,正是历史上的所谓乾隆盛世,其实在王朝鼎盛的背后存在着种种的矛盾,也隐藏着重重的危机。
康熙末年,皇子们分朋树党,争权谋位。
最后是四皇子胤稹夺得了帝位,这就是雍正皇帝。
雍正即位后,立即开展了一场穷治政敌的凶残斗争,残酷地迫害与己争夺皇位的诸兄弟和异己的政治势力。
曹雪芹的嗣父曹頫就是因跟皇室派别斗争有牵连被罢官,抄家。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以自己和亲戚家庭的败落为创作素材的,因此带有一定的回忆性质;但他创作的《红楼梦》是小说而不是自传,不能把《红楼梦》作为曹雪芹的自传看待。
1727年(雍正五年)末、1728年(雍正六年)初,曹頫因织造差员勒索驿站及亏空公款等罪,被下旨抄家,曹頫被“枷号”,曹寅遗孀与小辈等家口迁回北京,靠发还的崇文门外少量房屋度日。
曹家从此败落。
经历这样家族变迁的曹雪芹,因此而获得对贵族之家种种黑暗与罪恶的深切体验,这便成为他创作《红楼梦》重要的生活基础。
《红楼梦》创作开始时,雪芹年未二十。
他前后花了十年时间,经五次增删修改,在他30岁之前,全书除有少数章回未分定,因而个别回目也须重拟确定,以及有几处尚缺诗待补外,正文部份已基本草成(末回叫“警幻情榜”),书稿匆匆交付其亲友脂砚斋等人加批誊清。
最后有十年左右时间,雪芹是在北京西郊某山村度过的。
曹雪芹的生平简介曹雪芹,中国清代小说家,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
其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曹雪芹画像白旗包衣(家奴)。
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祖父曹寅(妻子姓李是李氏,是李煦的妹妹。
曹寅当江宁织造的时候,李煦当的是苏州织造,两人是江南金陵地区的两大织造。
贾母的原型是李氏),父辈的曹颙和曹頫相继担任江宁织造达60余年之久,颇受康熙帝宠信。
曹雪芹在富贵荣华中长大。
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多次打击,曹頫被革职入狱,家产抄没,举家迁回北京,家道从此日渐衰微。
这一转折,使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更清醒地认识了封建社会制度的实质。
从此他远离官场,无视权贵,生活一贫如洗。
他能诗会画,擅长写作,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小说《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披阅10载,增删5次,写出了这部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巅峰的文学巨著。
《红楼梦》以其丰富的内容,曲折的情节,深刻的思想认识,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幼子夭亡,曹雪芹陷于过度忧伤和悲痛,到这一年的除夕(1764年2月1日),因贫病无医而逝世(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八年和二十九年两种说法),入葬费用由好友资助。
曹颙/曹頫曹雪芹他的父亲现在是谁,现在红学界好像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也是有争论的。
但是比较肯定的,要么就是叫曹颙,要么就是曹頫。
这两个人之一是他的父亲,另外一个是他的叔叔,那么他的爷爷,他的曾祖父叫曹玺,他的高祖叫曹振彦,他的五世祖叫曹锡远。
现在我们所知道的曹雪芹的家世最远的、比较清楚的,就是到曹锡远。
那么曹锡远和曹振彦,也就是曹雪芹的五世祖和他的高祖是军官、是军人,当时是驻守在现在的沈阳附近。
曹雪芹的家族背景怎么样?有多显赫?本文导读:有人说《红楼梦》其实可以看做是曹雪芹的自传,其实不然,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家庭地位可以说是十分显赫。
曹雪芹的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史。
在康熙、雍正两朝,曹家祖孙三代四个人主政江宁织造达五十八年,家世显赫,有权有势,极富极贵,成为当时南京第一豪门,天下推为望族。
因此曹雪芹的童年过得十分幸福。
童年的他,调皮淘气,厌恶八股文,反感科举考试,一读四书五经就头疼,整日扑在园子里,和姊妹丫鬟们一起玩,偶尔醉心闲书、吟诗作画,游戏人生,十分快活。
唯一能管教他的便是他的叔父曹頫。
曹頫对曹雪芹的教育非常重视,生怕辜负了死去的兄长。
但每当曹雪芹闯祸,曹頫怒不可遏想要惩戒他时,祖母李氏就会出来维护他,寡嫂也抽搭着抹眼泪,一群女眷围在一旁帮腔,反倒像是曹頫做了错事。
而这段美好的日子,却在他十二岁那年戛然而止。
康熙皇帝驾崩,雍正皇帝即位,新皇帝开始检查旧账,当年康熙南巡的花销让曹家人无法弥补这巨大的亏空,以致惶惶不可终日。
雍正元年,皇帝以追查亏空的名义,查处了曹雪芹的舅爷李煦,并逮捕了所有的子女奴婢。
雍正五年十二月底,曹家也受到查抄,大年夜,曹家人一下子成了罪犯。
曹雪芹从此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公子哥变成了一贫如洗的人,真正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当时尚年幼的曹雪芹目睹了家道中落,感受到世态炎凉,渐渐地活泼好动的他变得沉默寡言。
祸不单行,不到两年,最宠他的祖母也去世了,加上母亲的病倒和祖父的颓靡不振,曹家昔日的辉煌在这个冬天结束了。
雍正末期,曹雪芹开始挑起家庭重担,渐渐地能够帮着曹頫料理些家务了。
因着曹頫懒于应酬,曹雪芹就出来代为接待,结识了一些政商名流和文坛前辈,并在他们的影响下树立了著书立说、立德立言的远大志向,把年少时的浪漫痴情淘汰了些,开始为了家族复兴而努力奋斗,一度勤奋读书,访师觅友,多方拜谒朝中权贵。
曹雪芹的模糊身世文/回风舞雪李子硕《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名霑。
出生于南京。
他身上有很多疑点。
1、生年不详曹雪芹出生年限,一般有两说:(1)生于公元1715年五月二十八日,即康熙五十四年乙未四月二十六日,属羊;(2)生于公元1724年,即雍正二年甲辰,属龙。
这两种说法相差9年,也就是说,一个曹雪芹已上三年级,另一个曹雪芹才出生------相差未免太多了。
雍正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公历1728年1月20号,曹家被抄家,紧接着,曹家迁回北京。
若按甲辰年出生,曹雪芹虚岁五岁,对家里的富贵豪华记忆不会深,凭别人的讲述,总与亲身经历过感情不同,也就不会有书中时时掩不住而渗出的刻骨的心酸、无奈、不甘。
除此之外,曹颙亡后,曹頫于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初七谢恩表中写到:当时曹颙的妻子马夫人已怀孕七个月。
鉴于此,我认为,曹雪芹出生于康熙五十四年当比出生于雍正二年可信度高。
2、生父不详曹雪芹的父亲到底是谁,史上也有两种说法:(1)一说是曹颙(yong,平声)。
曹颙小名连生,康熙五十二年奉旨改为学名曹颙,字孚若,生于1692年。
即康熙三十一年(有说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还有说是1691年的,存疑),卒于1714年冬即康熙五十三年冬(也有说卒于1715年,即康熙五十四年正月)。
其时,曹颙的正妻马夫人已怀孕。
曹颙卒于北京,大体是天花不治。
因那时北京爆发天花大瘟疫。
二月,曹頫继任江宁织造。
后于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初七上表谢恩,其中有一段为“奴才之嫂马氏,因现怀妊孕,已及七月,恐长途劳顿,未得北上奔丧。
将来倘幸而生男,则奴才之兄嗣有在矣”的话。
这一说中,曹雪芹是曹颙的遗腹子。
(2)一说是曹頫(fu,上声)。
曹頫是曹寅的胞弟,行二的曹荃(读宣)----的第四子。
曹荃原名曹宣,因“宣”与康熙玄烨“玄”声近,为避音讳,改名荃。
曹荃有四子,老三、老四比较优秀,曹寅对第四子曹頫期望较高。
曾作诗“承家赖犹子,努力作奇男”寄之,并且把曹頫从小带到江南抚养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