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氯酸钠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格式:docx
- 大小:37.04 KB
- 文档页数:2
危险性类别 强氧化剂 品名、英文名及分子式、CC 码及CAS 号 氯酸钠 Sodium chlorateNaCl 3CAS 号:7775-09-9 危险性标志 危险特性有极强的氧化力。
与硫、磷和有机物混合或受撞击,易引起燃烧和爆炸。
易潮解。
危险性理化数据 熔点:248℃沸点:无资料 相对密度:2.5 接触后表现 对皮肤和黏膜有局部刺激作用。
现场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误食中毒时应立即催吐、洗胃、导泻、给予牛奶、蛋清等保护胃粘膜,同时立即就医。
身体防护措施 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接触。
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 市消防中心:119 市人民医院:120 浓度 MAC (mg/m 3): 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危险性类别 腐蚀性 品名、英文名及分子式、CC 码及CAS 号 氢氧化锂 lithium hydroxideLiOHCAS 号:1310-66-3 危险性标志 危险特性该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
腐蚀性极强。
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
在水中形成腐蚀性溶液。
危险性理化数据 熔点:471.2℃沸点:925(1626℃分解完全)相对密度:1.46 接触后表现 该品腐蚀性极强,能灼伤眼睛、皮肤和上呼吸道,口服腐蚀消化道,可引起死亡。
吸入,可引起喉、支气管炎症、痉挛,化学性肺炎、肺水肿等。
现场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次氯酸钠安全周知卡
危险性类别
腐
品名、英文名及分子式、CC码及CAS
号
次氯酸钠(漂白水)
危险性标志危险性理化数据
熔点(℃):-6
沸点(℃):102.2
危险特性
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具致敏性。
应与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接触后表现
经常用手接触本品的工人,手掌大量出汗,指甲变薄,毛发脱落。
本品有致敏作用。
本品放出的游离氯有可能引起中毒。
现场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
身体防护措施
泄漏应急处理
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次氯酸钠危险告知书
1、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可引起皮炎和湿疹、皮疹,多为多型性,奇痒,初起出现在接触部位,以后可蔓延、甚至遍及全身。
2、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人经口5克(多次)尿道刺激,膀胱炎,血尿,皮疹和消化障碍。
危险特性:遇明火有引起燃烧的危险,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
与氧化剂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具有腐蚀性。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3、防护措施
眼睛防护:带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呼吸系统防护: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毕,沐浴更衣。
人体皮肤及眼睛若接触高浓度次氯酸钠溶液可能造成灼伤,而误食将造成口部、气管及消化道灼伤,亦可能有引发食道穿孔或胃穿孔的危险。
若次氯酸钠不慎与酸接触会产生有毒氯气。
兰村制水分公司
二〇一五年一月八日。
次氯酸钠溶液化学品安全手顺MSDS该文档旨在提供次氯酸钠溶液的化学品安全手顺(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MSDS)。
以下是有关该化学品的安全信息。
化学品标识- 化学品名称:次氯酸钠溶液- 化学式:NaClO- 分子量:74.44- CAS号:7681-52-9- 外观:无色液体危险性评估该化学品具有以下危险性:- 刺激性:可能会对眼睛和皮肤产生刺激。
- 腐蚀性:可能会对金属、衣物和其他材料产生腐蚀性作用。
- 氧化性:具有氧化性,可以促使燃烧物燃烧更强烈。
安全操作指南在使用次氯酸钠溶液时,请遵循以下安全操作指南:1.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眼镜、防护手套和防护服。
2. 避免直接接触溶液,如有接触,立即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3. 将该化学品储存在阴凉、干燥和通风良好的地方。
4. 避免与可燃物质接触,防止发生火灾或爆炸。
5. 在使用前请阅读并理解该化学品的包装标签和说明书。
6. 将该化学品存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
急救措施如果不慎接触次氯酸钠溶液,应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眼睛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并寻求医疗帮助。
- 皮肤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用温和的肥皂洗手。
- 吸入:将患者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安静,并寻求医疗帮助。
- 食入:不要催吐,给予足够的水,并立即寻求医疗帮助。
废弃处理将用完的次氯酸钠溶液作为危险废弃物处理。
请遵循当地的废弃物管理法规。
灭火措施如果发生火灾,请采取以下灭火措施:- 使用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
- 避免使用水进行灭火,因为该化学品具有氧化性。
救援措施如果发生事故或泄漏,请立即通知相关救援部门。
在等待救援到来之前,采取适当的个人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装备和远离泄漏区域。
以上是次氯酸钠溶液化学品的安全手顺。
为了确保安全,请详细阅读和理解该化学品的MSDS,并在使用该化学品时遵循操作指南和安全措施。
*该文档仅供参考,请以官方和可确认的资料为准。
危化品安全周知卡
目录
1.硫酸
2.醋酸酐
3.氢氧化钠
4.次氯酸钠
5.盐酸
6.环氧丙烷
7.顺丁烯二酸酐
8.亚硫酸氢钠
9.过氧化氢[20%≤含量≤60%]
10.过氧乙酸
11.己二酸
发泡剂会引起燃烧;遇易燃物;有机物会引起燃烧;遇氰化物会产生剧
易燃,其蒸汽遇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遇强氧
遇酸发生剧烈反应;触及皮肤有强烈刺激作用而造成灼伤;有强腐蚀性;水解后产生腐
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
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映,放出氢气。
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与铁、锡、铝的无水氯化物,
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当达到一遇火星会发生爆炸
具有强还原性。
接触酸或酸气能产生有毒气体。
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具有腐蚀
爆炸性强氧化剂。
过氧化氢本身不燃,但能与可燃物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和氧气而引起着火爆炸。
过氧
本品易燃,具爆炸性,具强氧化性,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易。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模板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尊敬的员工:为了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保障您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向您发放本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请您认真阅读并遵守执行。
一、危险化学品的定义和分类:危险化学品是指那些具有毒、腐蚀、易燃、爆炸、放射性等性质,一旦泄漏、燃烧或接触人体,会对人身、财产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物质。
根据危险性质的不同,危险化学品可以分为剧毒品、易制毒品、剧烈反应品、易爆品、易燃品、氧化剂、毒害品、腐蚀品、放射性物质等。
二、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和使用:1.储存要求:-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场所应专门设置,防火、防爆、通风良好,并保持干燥、清洁。
-不同性质的危险化学品应分开存放,严禁混存。
-忌与易燃物、氧化剂、酸碱等物质存放在一起,严禁接触阳光直射。
-储存区域的通道应保持畅通,避免阻塞。
2.使用要求:-使用危险化学品前,必须了解其性质、危险性和安全操作规程,熟悉急救措施。
-必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护服、手套、护目镜等,避免直接接触危险化学品。
-使用危险化学品时,严禁吸烟、明火及其他火源的存在。
三、事故应急处理:1.紧急报警:-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时,第一时间报警,并向主管部门汇报事故情况,接受指导和紧急处理。
2.事故现场处理:-发生泄漏、溢出等事故时,应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故扩大,切断电源、停止机械设备运转,并保持人员安全。
-物质泄漏需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清理,防止扩散到其他区域。
3.伤员救护:-如有伤员,应立即进行急救处理,并尽快送往医院。
四、个人安全防护和规范操作:1.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操作危险化学品时,必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鞋、护目镜、口罩等。
2.规范操作:-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禁止擅自更改或省略步骤。
-禁止将危险化学品倒入非原包装的容器中。
3.定期接受培训:-员工应定期接受有关危险化学品安全的培训,了解最新安全操作规程和急救知识。
五、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司规定:-严禁非法携带、储存、运输、使用或交易危险化学品。
五氧化二砷安全周知卡危险性类别剧毒品名、英文名及分子式、CC码及CAS号五氧化二砷arsenic anhydrideAs2O5CAS号:1303-28-2危险性标志危险性理化数据熔点(℃):315沸点(℃):无资料相对密度(空气):4.32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危险特性遇高热、明火会产生剧毒的蒸气,能致癌。
接触后表现砷及其化合物对体内酶蛋白的巯基有特殊亲和力。
急性中毒:口服致急性胃肠炎、休克、周围神经病、贫血及中毒性肝病,心肌炎等。
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短期内大量吸入可致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头痛、头晕等。
消化道症状较轻,其他症状似口服。
重者可致死。
长期接触较高浓度粉尘引起慢性中毒、主要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多发性神经病、肝损现场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身体防护措施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也可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减少飞散。
然后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浓度MAC(mg/m3):2 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德安县消防中心德安县人民医院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县消防中心:119县人民医院:120碱式氯化铝安全周知卡危险性类别易吸湿潮解腐蚀品名、英文名及分子式、CC码及CAS码碱式氯化铝[英文名称]缩写PAC、BACAl2(OH)nCI6-n危险性标志危险性理化数据熔点(℃):21.2沸点(℃):360相对密度(水=1):1.12饱和蒸气压(kPa):4.89(30℃)用途碱式氯化铝能除菌,除臭、脱色、除氟、铝、铬、酚、除油、除浊、除重金属盐、除放射性污染物质,在净化各种水具有广泛的用途。
工序名称危险等级
主要防范措施(1)配戴劳保用品
(2)作业点应设置醒目的警示标识(3)与酸性物质分开保存
警示标志 社会机构联系电话:
报警 110 火警 119 医疗 120 交通 122
深圳市南山区应急管理局现场责任人
企业负责人
移动电话移动电话
易发生事故类型
腐蚀 灼伤 中毒主要较大危险因素应急处置方法
人体直接接触导致腐蚀灼伤。
与酸反应产生有毒气体 1.出现事故征兆,立即停止作业、示警。
2.撤离泄露污染区人员,并进行隔离、防止泄露流散。
3.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
4.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受污染部位5.受伤人员送往当地医疗机构。
岗位风险告知牌
编号:0 -CW -危险因素名称
次氯酸钠场所/环节/部位
严禁擅自撕毁!
严禁擅自撕毁!。
好好学习社区
危险化学品职业危害告知书
品名:次氯酸钠分子式:NaClO
外观性状及理化性质:
一般为无色或淡黄色或黄绿色液体,具有刺激气味,不稳定,易分解,具有腐蚀性,强氧化性。
溶解性:溶于水。
燃烧爆炸及危险特性:
本身不可燃,浓度大于10%是一种强氧化剂,与可燃物和还原性物质猛烈反应,有着火或爆炸危险。
禁忌物:酸类、热源。
职业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
次氯酸钠稀溶液对皮肤、眼睛、呼吸道有刺激性,引起皮疹、流泪、视力模糊、咳嗽,食入后刺激和腐蚀黏膜表面、引起呕吐和腹部疼痛。
放出的游离氯有可能引起中毒,吸入浓的烟雾会严重刺激肺部,伴有咳嗽或窒息、肺水肿,严重时可至死亡。
现场急救要点预防措施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
给输氧,就医。
佩戴防毒口罩,必要时佩戴防毒面罩。
眼睛接触:
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佩戴防护眼镜和防护面罩,现场配备安全淋浴和洗眼装置。
皮肤接触:
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稀苏打水或氨水洗涤,就医。
穿戴好防护用品,戴防酸碱手套,密闭操作,现场配备安全淋浴和洗眼装置。
次氯酸钠溶液 安全周知卡
危险特性
泄漏处理及防火防爆措施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者其他惰性材料吸收。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
【灭火剂】:采用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