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药物的合理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2.56 MB
- 文档页数:37
肺结核的合理用药与护理摘要】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以肺结核最常见,主要病变为结核结节,浸润,干酪样变和空洞形成。
一旦确诊,必须正规治疗与精心护理,以利于彻底痊愈,避免大量的慢性传染源和耐药病例产生,给社会造成极大危害。
【关键词】肺结核合理用药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4-0238-02本文作者经过五年的肺结核临床护理工作,积累一些经验与心得,期望与各位同仁探讨与分享,现总结如下:1 我国结核病疫情现状据2000年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国约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数450万,其中涂阳肺结核病人150万,活动性肺结核病人数居世界第二位,且结核病耐药人群比例高,死亡率亦高,结核病疫情控制,刻不容缓。
2 出现结核病的典型和非典型症状2.1典型症状(1)咳嗽;(2)咯痰;(3)咯血;(4)胸痛;(5)呼吸困难。
2.2不典型症状(1)长期低热,久咳不愈3-4周以上,并经常规治疗无好转;(2)久治不愈的皮肤伤口感染,特别是肛周脓肿,腋下、颈部有包块;(3)大、小产后高热不退,经常规治疗无好转的月经紊乱、闭经;(4)大咯血且不易停止;(5)大量胸腔积液、脓气胸,特别是以前得过结核病又出现上述症状者。
3 治疗肺结核的“十字”原则3.1早期对结核病一定要早诊断、早治疗。
肺结核早期,肺泡内有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素渗出,肺泡结构尚保持完整。
同时结核菌繁殖旺盛,体内吞噬细胞活跃,抗痨药物对代谢活跃、繁殖旺盛的结核菌最能发挥抑制和杀灭作用。
3.2联合无论原发还是继发病人都需要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既可避免或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又能提高杀菌效果。
3.3适量几乎所有的抗结核药物都有毒副作用,所以一定要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用药,采用适当的剂量。
3.4规律一定要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规律用药。
结核菌是一种分裂周期长、生长繁殖缓慢、杀灭困难的顽固细菌。
抗结核药品管理制度范文抗结核药品管理制度范一、前言抗结核药品是用于治疗结核病的特殊药品,其管理对于控制结核病的传播,保护患者隐私并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为了加强对抗结核药品的管理,促进结核病的防治工作,特制定本抗结核药品管理制度,确保抗结核药品的合理使用、安全储存和科学分发,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预防药品滥用现象的发生。
二、管理原则1. 合理用药原则:遵循国家结核病防治指南和相关规定,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
2. 安全用药原则:抗结核药品使用过程中,应加强药品安全管理,防止药品失窃、过期和滥用等问题。
3. 信息化管理原则:建立完整的抗结核药品管理信息系统,全程追踪药品的流向和使用情况。
4. 监督检查原则: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定期对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三、管理流程1. 抗结核药品的采购1.1 采购计划:根据结核病患者数量、用药需求和预算等因素,制定抗结核药品采购计划。
1.2 采购程序:按照相关规定和流程,进行抗结核药品的招标、比选、询价等程序,确保采购的药品质量和价格合理。
1.3 采购合同: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合同的履行和采购的完成。
2. 抗结核药品的存储2.1 药房设置:根据医疗机构的规模和结核病患者的需求,合理设置药房,并进行科学规划。
2.2 药品分类:根据抗结核药品的性质和使用频率,将药品进行分类储存和标识。
2.3 药品储存条件:根据药品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药品储存条件,确保药品质量不受损害。
2.4 储存管理:建立药品储存台账,定期检查药品储存情况,防止过期药品的使用和药品的交叉感染。
3. 抗结核药品的分发3.1 用药申请: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用药需求,填写用药申请单,包括药物名称、剂量、使用周期等信息。
3.2 药品发放:药房根据医生的用药申请单,按照患者的需求,发放相应的抗结核药品。
3.3 用药记录:医生在患者的病历中,详细记录抗结核药品的使用情况,包括剂量、使用周期、不良反应等。
抗结核药物的药物相互作用与合理用药作者:雷有峰来源:《上海医药》2021年第21期摘要结核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死亡率最高的传染性疾病。
我国结核病患者数在全球位列第二。
全面掌握抗结核药物的药物相互作用非常重要,可提高此类药物的合理用药水平。
本文概要介绍一、二线抗结核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物相互作用,并就抗结核药物的合理用药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抗结核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合理用药中图分类号:R978.3; R96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21)21-0016-03Interaction and rational use of antituberculosis drugsLEI Youfeng(Department of Pharmacy, Shanghai Public Health Clinical Center, Shanghai 201508,China)ABSTRACT Tuberculosis has become the deadliest infectious disease worldwide. The number of tuberculosis patients in China ranks second in the world.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interaction of antituberculosis drugs, which can improve the level of rational drug use. In this paper,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and drug interaction of first- and second-line antituberculosis drugs were briefly introduced an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ir rational use were proposed.KEy wORDS antituberculosis drugs; drug-drug interactions; rational use of drugs根据WHO《2019年全球结核病报告》[1],2018年全球共有潜伏性结核分枝杆菌(以下简称“结核杆菌”)感染者约17亿人,截至2018年底已发现有1 000多万结核病患者。
抗结核用药方案一. 引言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全球范围内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控制结核病的传播和治疗患者,一套合理的抗结核用药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抗结核药物以及推荐的用药方案。
二. 抗结核药物1. 伊索酮酸乙酰胺(INH)•作用机制:INH是一种抗结核药物,通过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的细胞壁合成来起作用。
•剂量:对于未感染HIV的成人患者,每日口服300mg,持续6个月。
•副作用:常见的副作用有肝毒性,需要定期监测肝功能。
2. 利福平(RFP)•作用机制:RFP是一种抗结核药物,通过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的脂质合成来起作用。
•剂量:对于成人患者,每日口服450-600mg,持续6个月。
•副作用:常见的副作用有肝毒性和神经病变,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视力。
3. 吡嗪酰胺(PZA)•作用机制:PZA通过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的能量代谢来起作用。
•剂量:对于成人患者,每日口服1500-2000mg,持续6个月。
•副作用:常见的副作用有肝毒性和关节痛,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和关节炎症状。
4. 吡嗪酰胺(ETB)•作用机制:ETB是一种第二线抗结核药物,可用于耐药结核病的治疗。
•剂量:对于成人患者,每日口服1200mg,持续12个月。
•副作用:常见的副作用有耳毒性和肾毒性,需定期监测听力和肾功能。
三. 结核病治疗方案1. 初治方案•HRZE方案:包括伊索酮酸乙酰胺、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
•剂量:伊索酮酸乙酰胺300mg/d,利福平450-600mg/d,吡嗪酰胺1500-2000mg/d,乙胺丁醇15mg/kg体重。
2. 耐药治疗方案•包括HRZE方案和ETB方案的组合,具体用药剂量根据耐药情况而定。
•定期监测用药后菌液学和细菌学检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四. 用药监测和不良反应处理•在用药过程中,对肝功能、视力、关节痛、听力和肾功能等指标进行定期监测。
•如出现肝毒性、视力下降或关节痛等副作用,应及时停药并告知医生。
抗结核病药管理制度
一、在院领导及结核病归口管理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科主任组织协调全科人员及相关科室人员落实结核病相关工作。
二、科主任对科室的结核病管理、统计、上报等工作定期督导、检查。
三、严格执行结核病归口管理的相关规定,开展结核病防治业务培训和健康教育,定时组织全科人员进行学习。
四、药品入库后,必须建立健全帐、物、卡一体化管理,同时做好登记。
入库单、出库单及台帐,电脑数字相符率应达100%。
五、实行专人负责上报制度.凭处方调配药品,处方按规定留存,并进行专册登记,每日上报;专报员每日根据药房用药消耗数量,及时准确完成各类统计报表,不得瞒报、谎报、漏报相关情况。
六、免费抗结核病药每月对帐,对上报表,做到帐物相符,发现问题及时查对纠正。
七、配方时,应迅速、准确,严格执行核对制度,对免费药品要按标准核对;非免费药品要计价配方,发药人及核对人员应在处方上签字。
八、发药时将病人的姓名,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耐心向病人交代清楚。
九、全体药剂人员要具有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不能歧视病人。
把好药品质量关,确保病人用药安全有效。
《肺结核基层合理用药指南》肺结核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肺结核是指发生在肺组织、气管、支气管和胸膜的结核,包括肺实质的结核、气管、支气管结核和结核性胸膜炎,占各器官结核病总数的80%~90%。
由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联合全科、呼吸科专家共同制订的《肺结核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对肺结核的定义、诊断、药物治疗原则和具体治疗药物的特性都作了详细的介绍,旨在指导基层全科医生的临床用药。
各种肺结核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1异烟肼(1)成人:①口服:ⓐ预防:0.3 g/d、顿服。
ⓑ治疗:与其他抗结核药合用,5~8 mg·kg-1·d-1,0.3~0.4 g/d、顿服;或15 mg·kg-1·d-1,最多0.9 g,每周2~3次。
②肌内注射:剂量同口服。
③静脉滴注:用于重症病例,用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并稀释后静脉滴注,0.3~0.6g/d。
多用于不能口服的患者。
(2)儿童:10~15 mg·kg-1·d-1,一日总量不超过0.3 g,顿服。
某些严重结核病(如结核性脑膜炎)患儿,可30 mg·kg-1·d-1,一日总量不超过0.5 g。
(3)特殊人群用药:肾功能减退血肌酐值<6 mg/100 ml 者,异烟肼不需减量。
妊娠期妇女慎用。
2利福平(1)成人:口服,与其他抗结核药合用,0.45~0.60 g/d、顿服,最大日剂量不超过1.2 g。
(2)老年人:口服,10 mg·kg-1·d-1、顿服。
(3)1月龄以上儿童:口服,10~20 mg·kg-1·d-1,空腹,顿服或分2次服,一日总量不超过0.6 g。
(4)特殊人群用药:哺乳期妇女应充分权衡利弊后再决定。
3吡嗪酰胺吡嗪酰胺口服给药。
(1)成人:与其他抗结核药联合,15~30 mg·kg-1·d-1、顿服,或1.5 g/d,间歇疗法可增至2.0 g/d、顿服,或分2~3次服用。
《肺结核基层合理用药指南》肺结核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肺结核是指发生在肺组织、气管、支气管和胸膜的结核,包括肺实质的结核、气管、支气管结核和结核性胸膜炎,占各器官结核病总数的80%~90%。
由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联合全科、呼吸科专家共同制订的《肺结核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对肺结核的定义、诊断、药物治疗原则和具体治疗药物的特性都作了详细的介绍,旨在指导基层全科医生的临床用药。
各种肺结核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1异烟肼(1)成人:①口服:ⓐ预防:0.3 g/d、顿服。
ⓑ治疗:与其他抗结核药合用,5~8 mg·kg-1·d-1,0.3~0.4 g/d、顿服;或15 mg·kg-1·d-1,最多0.9 g,每周2~3次。
②肌内注射:剂量同口服。
③静脉滴注:用于重症病例,用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并稀释后静脉滴注,0.3~0.6g/d。
多用于不能口服的患者。
(2)儿童:10~15 mg·kg-1·d-1,一日总量不超过0.3 g,顿服。
某些严重结核病(如结核性脑膜炎)患儿,可30 mg·kg-1·d-1,一日总量不超过0.5 g。
(3)特殊人群用药:肾功能减退血肌酐值<6 mg/100 ml 者,异烟肼不需减量。
妊娠期妇女慎用。
2利福平(1)成人:口服,与其他抗结核药合用,0.45~0.60 g/d、顿服,最大日剂量不超过1.2 g。
(2)老年人:口服,10 mg·kg-1·d-1、顿服。
(3)1月龄以上儿童:口服,10~20 mg·kg-1·d-1,空腹,顿服或分2次服,一日总量不超过0.6 g。
(4)特殊人群用药:哺乳期妇女应充分权衡利弊后再决定。
3吡嗪酰胺吡嗪酰胺口服给药。
(1)成人:与其他抗结核药联合,15~30 mg·kg-1·d-1、顿服,或1.5 g/d,间歇疗法可增至2.0 g/d、顿服,或分2~3次服用。
抗结核药物使用的基本方法抗结核药物的使用略有别于其他抗生素,使用不当,不但影响耐药结核病治疗的效果,而且可能导致新的耐药发生。
以下方法将有助于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中抗结核药物的合理使用。
(一)5项基本原则“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耐药结核不仅更要坚持基本原则,而且需要根据耐药结核情况做适当调整,尤其重要的3点:1.早期:不仅利于尽早耐药患者自身早日康复,更大意义控制耐药菌进一步传播,有效降低对家庭和社会的危害。
2.联合:WHO一直推荐抗结核药物的联合治疗,利用多种抗结核药物的交叉杀菌作用,提高杀菌、灭菌能力,防止产生耐药性。
——核心:效果相加、协同——注意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加剧或药学降低,见表1.表1 抗结核药物与其他药的相互作用A B 相互作用氨基糖苷类乙醚、甲氧氟烷、镁盐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加强,有引起呼吸麻痹的危险,避免并用呋喃苯胺酸、利尿酸B有一定的耳毒性,与A并用耳毒性显著加强抗组胺(H1)药B可掩盖A的耳毒性,应予警惕右旋糖酐肾毒性可加强地高辛口服A可使B的肠道吸收减少氟尿嘧啶口服A可使B的肠道吸收减少青霉素G 对肠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有一定的协同作用,G-杆菌可能降效,并用可加重肾损伤、有理化配伍禁忌青霉素类在体外互相灭活,不可置同一容器中给药异烟肼利血平B加快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A阻扰去甲肾上腺素的破坏,使体液中的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升高去甲肾上腺素B的正常代谢受阻抑,血压异常升高苯妥英钠A对其他酶系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使B的代谢减慢,作用增强,也可能造成中毒巴比妥类A对其他酶系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B的代谢可能受阻,而效应增强肼苯哒嗪B与乙酰化酶的结合力强,阻扰A的代谢灭活,可出现蓄积中毒口服降糖药A对肝酶系的干扰使甲苯磺丁脲和氯磺丙脲的代谢受阻,而加强效应对氨基水杨酸有防止耐药菌发生的作用,B抑制A乙酰化而增强作用链霉素、氨硫脲有防止耐药菌发生的作用,提高治疗效果维生素B6B可对抗A的急性中毒,B是否影响A的疗效,则有不同意见,在一般正常情况下,A的应用不需用B做常规配合抗酸药A的吸收减少,疗效降低乙醇(嗜酒者)A的代谢加速,疗效降低美沙酮B的镇痛作用减弱美西律B的代谢加速而降效异烟肼有防止耐药菌发生的作用,但肝毒性增大,个别可发生肝坏死对氨基水杨酸B使A游离血药浓度升高,因而代谢加速,尚有认为B抑制A的吸收,两者配合使用不当,可使敏感菌产生耐药性氨硫脲、糖皮质激素、口服避孕药、普萘洛尔、甲苯磺丁脲、口服抗凝药、氨苯砜B代谢加速,药效降低洋地黄类同上,须适当加量才能维持原效苯巴比妥互相促进代谢,两者均加速代谢而减效丙磺舒竞争肝中受体,A的代谢减缓四环素对某些细菌有协同作用,B的代谢加速氟喹诺酮类萘啶酸和诺氟沙星的作用消失,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抗菌效能降低环孢霉素A B 的代谢加速对氨基水杨酸普鲁卡因 A 的抑菌效能降低乙酰水杨酸在排泄和血浆蛋白结合方面相互干扰,两者游离血浓度都提高,但消除也都加速丙磺舒减少A 的尿排泄,可致中毒苯海拉明竞争肠道吸收,A的血药浓度降低,避免同服卷曲霉素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并用时,耳毒性、肾毒性都增强3.适量:耐药结核的化疗能否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于剂量是否到位,不分年龄、不按体重、不考虑既往肝肾功能等因素,固定一种剂量的做法不可取。
抗结核药物的药物相互作用与合理用药摘要:全球范围上,结核病是传染病中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中国的结核病患者数量位居世界第二。
全面掌握抗结核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保证该类药物的合理用药水平。
本文在进行研究过程中关键词:抗结核药物;相互作用;合理用药引言结合《2019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指出,2018年全球有17亿人感染潜伏型结核分枝杆菌,到2018年底确诊病例超过1000万例。
世界上有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其中中国位列第二,是全球27个耐药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1]。
每年,新增耐药结核病患者人数约为12万人,耐药结核病患者近0.9万人。
结核病耐药的主要原因是不规范治疗的存在,如不合理用药。
结核病现在对常用的治疗结核病的药物产生了抗药性。
如果患者确诊为结核病,就需要对其进行及时治疗,而其中合理的药物治疗就是阻断结核病传播最为有效的措施,也是最终的治疗保障。
一、抗结核药物的药物相互作用(一)两药联合应用作用加强,耐药性降低经过相关研究显示,众多氟喹诺酮类药物能够起到抗结核的作用,在这一类药物中并没有显示出交叉性的抗药性,通过与其他抗结核药物搭配使用,能够进一步的加强抗结核的作用[2]。
像链霉素、利福平等药物对于结核杆菌来说具有着杀菌的作用,而像利福平等药物针对处于半休眠状态下的病菌起到了灭菌性的作用。
利福平和链霉素等药物在进行联合用药时针对抗结核杆菌发挥着协同性的作用,对实际治疗具有着明显的疗效,导致耐药性产生了一定的延缓性。
利福喷丁可以作为长效制剂,通过单纯性的应用,能够快速的产生细菌耐药性,同样的也需要和其他类型的抗结核药物一同使用。
异烟腙是异烟肼衍生药物,在抗结核杆菌作用上也相对较差,为了能够进一步的延缓耐药菌的发生,就需要与链霉素等药物一同使用。
(二)联合用药作用加强,增加了毒副作用利福平、异烟肼药物通过联合使用,产生的疗效也较好,但是无形中也增加了肝脏的毒性。
根据美国Jasmer报道,利福平/吡嗪酰胺的肝毒性大于利福平/异烟肼,利用该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也非常容易发展成为三四级的肝毒性,所以在用药上需要尤为谨慎,利福平、乙胺丁醇联合用药,它还增加了视力障碍的可能性。
浅谈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药物的合理应用【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体会、方法、合理性,通过患者对使用抗结核性胸膜炎的心理反应、对人体的不良反应、在治疗中的合理性联合用药、在治疗中剂量的掌握及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等几个方面来阐述说明抗结核性胸膜炎药物的合理性应用。
结果正确的抗结核性胸膜炎药物的使用方法可以更好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结论正确的抗结核性胸膜炎药物的使用方法对结核性胸膜炎治疗会有更好的疗效。
【关键词】药物结核性胸膜炎治疗中图分类号:r52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278-02结核性胸膜炎是结核菌由近胸膜的原发病灶直接侵入胸膜,或经淋巴管血行播散至胸膜而引起的渗出性炎症。
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伴病侧胸痛、气急等。
常见于3岁以上的儿童,主要发生在原发感染6月内,原发灶多在同侧肺内,往往不能被发现。
发病与患儿对结核菌高度敏感有关。
临床上常分为干性胸膜炎、渗出性胸膜炎、结核性脓胸(少见)三种类型。
大多数结核性胸膜炎是急性病。
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结核的全身中毒症状和胸腔积液所致的局部症状。
结核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畏寒、出汗、乏力、食欲不振、盗汗。
局部症状有胸痛、干咳和呼吸困难。
胸痛多位于胸廓呼吸运动幅度最大的腋前线或腋后线下方,呈锐痛,随深呼吸或咳嗽而加重。
由于胸腔内积液逐渐增多,几天后胸痛逐渐减轻或消失。
积液对胸膜的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干咳,体位转动时更为明显。
积液量少时仅有胸闷、气促,大量积液压迫肺、心和纵隔,则可发生呼吸困难。
积液产生和聚集越快、越多,呼吸困难越明显,甚至可有端坐呼吸和发绀。
体征与积液量和积聚部位有关。
积液量少者或叶间胸膜积液的胸部体征不明显,或早期可听到胸膜摩擦音。
积液中等量以上者患侧胸廓稍凸,肋间隙饱满,呼吸运动受限。
气管、纵隔和心脏向健侧移位。
患侧语音震颤减弱或消失,叩诊浊音或实音。
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语音传导减弱。
由于接近胸腔积液上界的肺被压缩,在该部听诊时可发现呼吸音不减弱反而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