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上海都市型旅游业的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2.09 MB
- 文档页数:5
上海旅游发展模式
上海旅游作为中国开放最早的城市之一,早已发展出了独具特色
的旅游发展模式。
在全球范围内,上海已成为重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上海的旅游发展模式基于多元化和差异化的思路,主打多层次、
多样化的旅游产品。
这意味着旅游资源的开发不仅局限于历史文化景点,也包括现代城市建筑、商业街区等各种园区、餐饮、购物、文化
艺术等元素。
在此基础上,上海注重推广度假、会议、商务等高端旅
游产品,使得旅游消费有更多的选择和质量保证。
此外,上海强调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提升,不断拓展旅游服务的领域,如旅游运营、导游服务、景区管理、公共设施建设等。
这使得上
海的旅游服务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进一步树立了上海的国际形象。
最后,上海还十分注重旅游宣传和营销,通过多种媒体、渠道传
播上海旅游信息,提高上海旅游的知晓度和吸引力。
在宣传策略上,
上海实行差异化宣传,根据不同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特点,制定个性化
的宣传模式,使得上海在国际上广受好评。
总之,上海的旅游发展模式以多元化和差异化作为基础,注重旅
游服务的质量和宣传营销的精准度。
这些都为上海构建了一个优质的
旅游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
背景描述在区域旅游快速发展的今天,旅游内容由当初工业文明阶段的以自然观光为主,转变为现在后工业文明阶段的自然、人文、经济观光相结合和观光、度假与特种旅游多层次发展。
1尽管世界经济发展迅速,旅游业也随之出现新潮,但观光旅游产品,仍然是目前世界上最具普遍意义的产品,这是因为三大类旅游产品中,观光旅游产品是基础。
都市观光旅游产品也如此。
一、概念诠释观光旅游资源,是指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景观(包括自然的和人文的)。
景观有两类功能,一是硬功能,即景观作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载体,它在与人类的物质文化系统相作用时表现出来;二是它的软功能,是景观与人类的精神文化系统相作用时的功能表现,包括景观作为审美信息源的功能,人们观光旅游所得到美的感受,就是这一景观软功能的表现。
2所谓都市观光旅游产品,是指观光游览都市自然景观或都市人文景观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
这种旅游活动,往往是满足旅游者对都市各种景观或社会风貌、市民风情的需求,从而扩大其阅历、增长其知识、调节其身心。
二、研究对象确定应上海打造吸引力强、美誉度高、世界级景区(点)集聚的国际都市观光旅游目的地要求,必须首先对其重要的观光旅游资源进行调查、评价,以求进行合理的开发。
本文主要选取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4A和5A级景区为研究对象,辅以一些具有国内外知名度的观光旅游资源。
三、资源分类本文根据上海观光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及都市旅游资源特质,将都市观光旅游资源划分为都市观光型、自然观光型、产业观光型、人文历史观光型以及地域1贾铁飞,张振国. 上海都市旅游发展的若干问题[J]. 旅游科学,2004,04:39-43.2俞孔坚. 观光旅游资源美学评价信息方法探讨风情型五大类:都市观光型——上海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上海要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
作为上海旅游业定位的都市旅游,中心城区的人文景观是都市景观的核心景观,主要包括都市的标志性建筑物和反映都市特色的商业圈等;以及都市夜景、都市观光车、游览船等流动景观。
第一章上海概况第一节上海的地理环境1.地理位置: 东临东海,南接杭州湾,西与苏浙两省接壤,北接长江入海口,地处长江三角洲前缘.正当我国南北弧形海岸线中部.2.地形特点: 西南部少数丘陵山脉,其余为坦荡低平的平原.平均海拔为4米. 最高点大金山,海拔103.4米.3.上海河湖众多,联结成网,形成以黄浦江为主干的水系.主要湖泊集中在西部洼地,最大的是淀山湖,面积为62平方公里。
4.上海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汛期有春雨、梅雨、秋雨三个雨期。
5.上海市面积为634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2347.46万人。
6.上海设有16个区(黄浦、徐汇、长宁、静安、普陀、闸北、虹口、杨浦、宝山、闵行、嘉定、浦东、松江、金山、青浦、奉贤)和1个县(崇明)。
7.1990年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上海市市标。
市标以白玉兰、沙船、螺旋桨三者组成。
8.1986年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上海市市花白玉兰,一般在清明节前开放,象征开路先锋、朝气蓬勃、奋发向上。
第二节上海的历史沿革9.大约4000-6000年前,上海先民已在上海区域繁衍生息。
10.上海简称“沪”,是一种捕鱼工具。
战国时楚孝王封楚相黄歇为春申君,上海地区曾是春申君的封地,故上海别称“申”。
11.元代1291年正式设立上海县。
12.明朝,松江棉纺织业成为全国纺织业的中心。
黄道婆棉纺技艺影响下,明清时代上海棉布远销英美。
13.1843年上海正式开埠。
14.1845年英国根据《虎门条约》划定英租界。
1848年美国在虹口设立美租界。
1849年法国在上海县与英租界之间建立法租界。
1862年英美两租界合并为公共租界,致使上海成为华界、公共租界、法租界“三界”分治的城市。
15.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
1921年7月23日,各地代表13人在上海法租界的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召开中共一大,陈独秀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1922年7月,在成都路(辅德里)625号(今成都北路7弄30号)召开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党的最低纲领。
上海旅游形象定位1997年3月,上海市委书记黄菊在市旅游委成立会议上正式提出了“都市旅游”的概念,明确“上海旅游业发展的定位,应该是都市型旅游。
上海旅游的特色,应该是融都市风光、都市文化和都市商业为一体的旅游特色”。
并具体指出形成上海都市型旅游特色:“一要充分利用人文资源和经济中心城市资源的优势,二要充分发挥城市新景观的作用,三要充分发挥城市的综合功能”。
从而明确了上海都市型旅游发展的方向。
8年来旅游业被作为上海第三产业中重点发展的行业之一,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推进上海都市旅游的发展,有必要在总结8年来的发展进程,为进一步发展上海旅游产业奠定基础。
上海市旅游委对上海都市旅游形象定位问题相当重视,2001年6月中旬开始,经过公开征集旅游口号和旅游标识活动的评选,在2001年底,“上海,精彩每一天”被隆重推出,正式成为上海市的旅游口号。
该口号的英译是:“7 Wonders of The World,7 Days in Shanghai”。
同时推出的还有凸现上海市市花白玉兰的七彩上海旅游标识。
纽约为“万都之都”,巴黎为“优雅之都”,新加坡为“旅游之都”,香港为“动感之都”,那么,上海不妨定位为“精彩之都”。
这样,至少在表象化的旅游宣传口号上,上海有别于世界上具有一定可比性的大都市;但同时,并不排斥博采众家之长,荟萃百家,熔于一炉,构筑符合国际惯例但又不落雷同窠臼的真正属于自己的旅游形象定位。
朝着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目标迈进的大上海,其画龙点睛的“精彩”之处,当然毫无疑问体现在“海纳百川、五方杂处、中西融汇”上,移民城市的基因决定了上海有几分像纽约,“有容乃大”,但是,上海的犹如沧海般的文化“容量”,不仅是纽约版的空间(地理)上的广度概念,更重要的是中华版的时间(历史)上的深度概念。
上海的大熔炉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华夏方圆五千公里的河山在五千年历史进程中层叠垒创而成的文明成就,理所应当在大上海得到精美的反映。
2023年上海旅游发展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潜力和魅力的产业之一。
上海作为我国的国际大都市,旅游业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2023年上海旅游发展目标,分析如何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和质量,并展望上海旅游产业的未来发展。
一、上海旅游发展概况近年来,上海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旅游产品日益丰富,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据统计,2020年上海市接待游客数量达到1.2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2000亿元。
旅游业已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二、2023年上海旅游发展目标根据《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3年上海旅游发展目标主要包括:旅游市场规模稳步扩大,接待游客总量达到1.5亿人次;旅游收入达到2500亿元;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5%以上;旅游就业人数达到100万人。
三、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上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1.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发展多元化旅游产品。
充分挖掘上海历史文化、都市风貌、科技产业等资源优势,开发各类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2.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提高游客满意度。
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完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3.增强旅游宣传推广力度,拓展旅游市场和客源。
加大线上线下的旅游宣传推广力度,加强与国内外旅游机构的交流合作,吸引更多游客来沪旅游。
四、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上海将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主要包括:1.完善旅游交通体系,提高游客出行便利性。
优化旅游公共交通线路,增设旅游停车场,提高景区可达性。
2.加强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增设旅游咨询中心、旅游厕所、旅游标识系统等,为游客提供便捷的公共服务。
五、保护利用好旅游资源上海将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发挥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挖掘各类旅游资源潜力,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和线路。
龙源期刊网
上海都市旅游业发展研究
作者:张永庆
来源:《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04期
[摘要] 随着上海市主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准备工作的深入推进,上海都市旅游产业也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上海日益成为中国最重要的都市旅游目的地以及都市旅游产业发展重心。
上海市政府也积极与江苏、浙江两省政府合作,共同推进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打造世界级的旅游中心。
本文对上海都市旅游业的发展状况、主要特征、战略趋势、政策特点及发展机遇等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上海;都市旅游;发展态势;战略与机遇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2016年上海导游考试《导游基础知识》考试大纲2016年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大纲已公布,职上网特整理了“科目四《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大纲(上海)”,更多导游考试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职上网!总体要求:本课程的考试,主要检查考生对上海导游基础知识学习把握情况,以及将导游基础知识灵活、综合地运用于导游接待服务实践中的能力。
所以考生在学习时必须在牢固掌握导游基础知识的同时,重视学以致用的自我训练,以不断增强导游文化素质和导游实际能力。
第一章上海概况一、考试目的本章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考试,检查考生对上海市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基础知识的学习把握情况。
二、考试内容了解:上海的地理环境,包括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水系和气候。
熟悉:上海地理环境中的面积、人口、行政区划、市标、市花。
上海的历史沿革,包括简称“沪”和别称“申”、1921年诞生中国共产党、中共二大以及中共四大会址、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1937年的“八•一三事变”。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和国家馆以及世博后园区等。
掌握:上海的历史沿革:1291年正式设立上海县、1843年开埠、1845年设租界、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1990改革开放和开发浦东、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总体奋斗目标。
第二章上海旅游业一、考试目的本章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考试,检查考生对上海旅游业的定位和发展特点、上海都市型旅游产品、上海旅游业发展目标等基础知识的学习把握情况。
二、考试内容了解:上海都市型旅游产品,包括观光旅游产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旅游专项产品的特点和实例。
熟悉:上海旅游业定位的依据。
掌握:上海都市型旅游的定位、旅游业发展特点以及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目标。
第三章上海旅游资源一、考试目的本章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考试,检查考生对上海各类旅游资源的学习把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