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用间篇
- 格式:ppt
- 大小:212.00 KB
- 文档页数:10
用间篇第十三-《孙子兵法》全文带译文用间篇第十三-《孙子兵法》原文百姓之费:民众百姓的消耗。
公家之奉:国家开支的费用。
内外骚动:全国上上下下,每家每户里里外外骚动不安。
怠于道路:老百姓因长途辗转运用军费物资疲劳不堪。
操事:操,这里指操持农事。
七十万家:按曹操、李筌注,古代制度是一家从军,需要七家负担运输国粮等各种劳役。
相守数年:指与敌军对峙数年。
爱爵禄百金:吝惜赏给人们以官位、俸禄和钱财。
非人之将也:人,这里指用人。
非人之将,指不懂用人的将领。
非胜之主:不是能主宰打胜战的人。
不可取于鬼神:不能从相信鬼神的迷信活动中了解到敌情。
不可象于事:象,比推、类比。
不可象于事,不可能用对等相似事物的类比中去推想出敌情。
不可验于度:不可以用于主观机械的计度去体验所获得的敌情是否准确。
莫知其道:不知道究竟是怎样泄露了军事机密。
人君之宝:君主在战争中,用以克敌制胜的法宝。
因其乡人而用之:利用故乡的人做我的间谍。
因其官人而用之:利用敌方为官者或他们的子孙做我方的间谍。
因其敌间而用之:收买利用敌方的间谍做我方的间谍。
为诳事于外:在外面散布谣言或虚假情报。
反报;回来报告敌情。
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必须先探知敌方主将以及他的幕僚亲信、负责通报和传令的官吏、卫士以及勤务人员的姓名。
必索敌人之间来见我者:一定要搜索到敌方派到我方从事间谍活动的人。
因而利之:按杜佑注,此指给以重金收买。
导而舍之:对被我方搜索到的敌方间谍经过开导后,给予任务,将其放走。
因是而知之:是,指反间提供的情报。
因是而知之,从反间提供的情报而知道军事机密。
生间可使如期:生间,能活着回来报告敌情的间谍。
如期,按期。
生间可使如期,生间可以使他们按期回来报告敌情。
知之必在于反间:要掌握五种间谍活动的情况,都可以依靠反间的作用。
殷之兴也:殷商的兴起。
伊挚在夏:伊挚,指伊尹,原为夏桀的大臣以后归附商汤为相,在灭夏的过程中,伊尹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孙子兵法用间篇原文与解析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家孙武所著的兵书,被誉为古代兵学的经典之作。
其中的用间篇阐述了军事中谋略运用的重要性,并提供了各种策略和手段来进行间谍活动和诡计布局。
本文将对孙子兵法用间篇的原文进行解析,帮助读者深入理解。
一、原文解析1. 敌间谍:“故用间之法,左右前后反正,孰知其数?”(原文)这句话强调了用间活动的隐秘性和不可预测性。
孙子认为,在敌人的左、右、前、后等方位,都可能潜伏着各种间谍,而敌人并不会清楚知道到底有多少间谍混入其中。
2. 招引敌间谍:“吾以此观之,胜负将有以见矣。
”(原文)孙子在这句话中指出,通过招引敌间谍和引导其暴露,可以从中得知胜负的可能性。
也就是说,利用敌间谍的存在和行动,可以为我方提供胜利的预测和判断。
3. 利用敌间谍:“微利以诱,差利而誉之,安而能使之,可使从也。
”(原文)这句话强调了利用敌间谍的重要性。
孙子认为,通过给予敌间谍微小的利益,并以差异化的彰显来奖励他们,以安抚他们的内心,并让他们愿意为我方效力。
4. 备勤而动:“动而不见其诸己者,勿复与之期。
”(原文)孙子在这句话中强调了在行动中保持警惕和审慎的重要性。
他提醒人们,如果发现有人在行动中刻意隐瞒自己的动向和计划,就不要再与他进行进一步的合作。
5. 控制敌间谍:“如此,虽有智者不能喻。
”(原文)孙子在这句话中指出,即使敌方的间谍再聪明,也难以察觉我方的控制和引导。
通过正确的方法和策略,可以有效地控制敌间谍并达到自己的目的。
二、解析总结用间篇是孙子兵法中讲述间谍活动和谋略运用的重要篇章。
通过对原文的解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总结:首先,用间活动需要保持隐秘性和不可预测性。
敌人对于间谍的存在和数量一无所知,而我方必须保持警觉和防范。
其次,招引敌间谍是一种有效的策略。
通过给予微小的利益和差异化的奖励,可以引导敌间谍暴露本身并为我方所用。
再次,用间活动需要密切关注和监控。
一旦发现敌方间谍的动向有异,就需要及时采取行动并保持警惕。
文言文翻译之孙子兵法用间篇《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英文名为《The Art of War》,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另外两部是:《战争论》(克劳塞维茨),《五轮书》(宫本武藏))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
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下面我们来看看孙子兵法·用间篇。
【概述】《孙子兵法用间篇》是春秋时期兵法家孙武创作的一篇散文。
【原文】孙子曰: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
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
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
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
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
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
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
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
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也。
生间者,反报也。
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
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
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
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皆死。
(莫亲于间:指没有比间谍更应成为亲信了。
赏莫厚于间:指没有比间谍更应该得到丰富的奖赏了。
事莫密于间:没有经间谍的事更应该保守机密了。
间事未发:用间之事还没有开始进行。
间与所告者皆死:间谍和告知用间之事的人都要处死。
)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
孙子兵法第十三篇用间篇(下)【原文】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①,赏莫厚于间②,事莫密于间③。
非圣贤不能用间④,非仁义不能使间⑤,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⑥。
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⑦!【注】①莫亲于间:梅尧臣曰:“入幄受词,最为亲近。
”王皙曰:“以腹心亲结之。
”②赏莫厚于间:王皙曰:“军功之赏,莫厚于此。
”张预曰:“非高爵厚利,不能使间。
”③事莫密于间:陈启天曰:‘’间谍在全军之中,论其关系,则须最亲近;论其待遇,则须最优厚;论其事务,则须最秘密。
关系不亲近,无由得其款诚。
待遇不优厚,无由驱其冒险。
事务不秘密,无由收其效用。
亲、厚、秘三字,乃为将者用间之基本方法,不可或忽者。
然徒亲、厚、秘,亦未必能得间之用。
④圣贤:指才智卓越的人。
⑤非仁义不能使间:陈皞曰:“仁者有恩以及人,义者得宜而制事。
主将者,既能仁结而义使,则间者尽心而觇察,乐为我用也。
”张预曰:“仁则不爱爵禄,义则果决无疑。
既啗以厚利,又待以至诚,则间者竭力。
”⑥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赵本学曰:“通乎己微为圣,盖凡间术,其张情布形,驾词构事皆用心,极于深巧,出人意料之所不及,故谓圣智者能之。
所遣为间之人,必主将素结其心,得其死命乃可委托,故谓仁义者能之。
所得间谍之息,不惟敌人有真伪之形,而间者亦有真伪之辞。
必精思缔审,参伍酌量,然后不为之误,故谓微妙者能之。
是则行间贵乎有术,使间贵乎有道,而听间亦贵乎有裁断也。
”微妙,指心思神妙的人。
⑦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杜牧曰:“言每事皆须先知也。
”张预曰:“密之又密,则事无巨细,皆先知也。
”【译文】在处理三军之事时,没有什么人会比间谍更亲密,没有什么赏赐会比赏给间谍的更优厚,没有什么事情会比使用间谍更机密。
不是才智卓越的人不能使用间谍,不是仁义之人不能使用间谍,不是心思神妙的人不能察知间谍的真伪。
微妙啊微妙,没有什么地方是不需要使用间谍的!【原文】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皆死①。
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②。
孙⼦兵法:⽤间篇孙⼦军事理念的基⽯是“知⼰知彼,百战不殆”,在孙⼦的各种计谋中,“知”是关键。
“知⼰”容易,⽽“知彼”较难,所以孙⼦为讲述知彼的计略专门开辟⼀篇《⽤间篇》。
在《⽤间篇》中,孙⼦⾸先讲述了⽤间的重要性及意义,阐述了“爱爵禄百⾦,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也”的思想。
孙⼦认为战争是劳民伤财之事,应越快结束越好,⽽⽤间则可快速了解敌对⼀⽅的具体情况,从⽽加快战争的结束。
孙⼦从战略⼤局的⾓度出发,强调指出战胜敌⼈、成就丰功伟业的重要条件是“先知”。
能预先知道敌⽅的详情,就能相应地制订我⽅的战略部署和⾏动⽅案,就可以“动⽽胜⼈,成功出于众”o⽽“不知敌之情者”,则不能速胜,甚⾄完全没有胜利的可能,那么, “⽇费千⾦” “不得操事者七⼗万家” “相守数年”,很可能争不得“⼀⽇之胜”,劳民伤财,既不能“唯⼈是保”,也⽆法利国佐君。
果真如此,统领三军的将帅便是“不仁之⾄也,⾮⼈之将也,⾮主之佐也”。
其次,为了将“知彼”由⼀种主观愿望变为现实,孙⼦讲述了“知”的具体⼿段和⽅法。
孙⼦⼀贯重视⼈在战争中的作⽤,反对求助于⿁神、占⼘、观天象及观星象等⽅法。
本篇主要阐述间谍在战争中的作⽤,也正是其⼈本思想的具体表现。
重⼈事轻⿁神,为⼤局舍⼩财的观点,更表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认识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这在孙⼦军事思想中,是极有光彩的精华,在当时熊有这样的⾃觉性和认识⾼度,是⼗分正确⽽且难能可贵的。
同时,孙⼦将是否重视和善于使⽤间谍刺探侦察敌情,视为衡量国君将帅明智还是愚顽、仁贤还是凶劣的标准,对重间、⽤间者备加称赞,对吝惜“爵禄百⾦”⽽使“⽇费千⾦”旷⽇持久,因⼩失⼤者,痛加斥责,不仅表现了孙⼦对⽤间的⾼度重视,⽽且从⼀个新的⾓度诠释了“合于利⽽动”的指导原则。
孙⼦将间谍分为因间、内间、反间、死间、⽣间五种,并对其⼈员⾝份、活动特点做了指⽰,明确指出, “⽆所不⽤间” “五间俱起,莫知其道”,⽽“吾间必索知之”。
《孙子兵法·用间》解读《孙子兵法》是古代中国著名军事家孙武所著的一部兵书。
《孙子兵法·用间》是其中重要的一篇,主要讲述了如何使用间谍的策略,以及如何通过间谍获取敌方情报。
以下是本人对《孙子兵法·用间》的解读。
首先,孙子在开篇就明确指出,“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
这句话表明,只有明智的君主和贤能的将领,能够运用高明的策略来使用间谍,才能取得巨大的成功。
这里的“上智”指的是具有极高智慧和谋略的人,他们能够准确判断形势,制定出精妙的计划并加以实施。
其次,孙子强调了使用间谍的重要性。
他指出,“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
这句话表明,要想成功攻击敌方目标,必须先了解敌方将领、左右手、传达人员、门卫和亲信等人的姓名和身份。
而这些信息,往往可以通过间谍来获取。
通过使用间谍,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敌方的内部情况,掌握敌方的动态和弱点,从而制定出更加精准的作战计划。
再次,孙子提到了使用间谍的几种方法。
他指出,“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
这五种间谍的使用方法各有特点。
因间是指利用敌方内部的普通人作为间谍;内间是指利用敌方官员或亲信作为间谍;反间是指利用敌方间谍为我所用;死间是指我方间谍在敌人面前故意泄露虚假信息,以便让敌人上当;生间是指我方间谍能够在完成任务后安全返回。
最后,孙子强调了使用间谍的道德准则和保密措施。
他指出,“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
这句话表明,只有具备极高智慧、仁义和精妙技巧的人才能成功运用间谍。
同时,他也强调了保密的重要性,“策之而知得失之计,候之而知动静之理,因势而利导之”。
这句话意味着我们要对获得的情报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作战计划。
总之,《孙子兵法·用间》篇是孙子兵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篇。
它讲述了如何使用间谍来获取敌方情报和制定作战计划的重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