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沥青混合料
- 格式:ppt
- 大小:17.12 MB
- 文档页数:18
第五章:沥青混合料试验检测技术作为高等级道路路面的主要结构形式之一,沥青混合料路面以其表面平整、坚实、无接逢、行车平稳、舒适、噪音小等优点,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应用。
为了保证高等级公路在高速、安全、经济和舒适四个方面的功能要求,沥青混合料除了要具备一定的力学强度,还要具备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耐久性、抗滑性、抗渗性等各项技术要求。
因此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对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性能进行准确的检测,以确保沥青路面的工程质量。
本章简略介绍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和技术性能,重点介绍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方法和技术性能指标的检测方法,同时介绍SMA的设计及检测方法第一节沥青混合料的分类及其技术要求沥青混合料是由适当比例的粗集料、细集料及填料组成的矿质混合料与粘结材料沥青经拌和而成的混合材料,一般我们将沥青混凝土和沥青碎石通称为沥青混合料。
一、沥青混合料的分类(一)按结合料分类1.石油沥青混合料:以石油沥青为结合料的沥青混合料。
2.煤沥青混合料:以煤沥青为结合料的沥青混合料。
(二)按施工温度分类1.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简称热拌沥青混合料。
沥青与矿料在热态拌和、热态铺筑的混合料。
2.常温沥青混合料:以乳化沥青或稀释沥青与矿料在常温状态下拌制、铺筑的混合料。
(三)按矿质混合料级配类型分类1.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沥青混合料中的矿料是按级配原则,从大到小各级粒径都有,按比例相互搭配组成的混合料,称为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
2.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矿料中缺少一个或两个档次粒径的沥青混合料称为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
(四)按混合料密实度分类1.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按密实级配原则设计的连续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但其粒径递减系数较小,设计空隙率3%-6%。
2.半开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按级配原则设计的连续型级配混合料,但其粒径递减系数较大,设计空隙率6%-12%。
3.开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按级配原则设计的连续型级配混合料,但其粒径递减系数较大,设计空隙率大于18%。
第五章沥青及沥青混凝土1 概述沥青材料的定义沥青是一种有机胶凝材料,常温下呈黑色或黑褐色的固体、半固体或粘稠性液体。
有良好的憎水性、粘结性和可塑性,能抗冲击荷载的作用,对酸碱盐等化学物质有较强的抗侵蚀能力。
在交通、建筑、水利等工程中,广泛用作路面、防潮、防水和防潮材料。
分类:1、地沥青:①天然沥青(自然形成)②石油沥青2、焦油沥青:①页岩沥青②木沥青③煤沥青沥青建筑材料沥青材料一般情况下却很少单独使用;在工程上使用的沥青必需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质,如在低温条件下应有弹性和塑性,在高温条件下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在加工和使用时具有抗“老化”能力,与各种骨料和结构表面有较强的粘附力,以及对构件变形的适应性和抗疲劳性等。
因此在工程上使用的沥青材料通常都是改性沥青和沥青混合料。
(一)改性沥青改性沥青是指按工程需要的物理特性,对沥青材料进行人工改造,使其满足工程要求的沥青材料。
改性方法通常有掺配法、填充、乳化。
(二)沥青混合料沥青混合料是沥青与级配合适的矿物质材料拌和均匀配制成建筑沥青材料。
常见的沥青混合料有沥青混凝土、沥青砂浆、沥青胶(又称玛碲脂)及沥青嵌缝油膏等,主要用于铺路、水工防渗及建筑防水。
7.1石油沥青一、石油沥青石油沥青是石油原油经蒸馏等方法提炼出各种轻质油(如汽油、煤油和柴油等)及润滑油以后的残留物,或再经加工而得的产品。
一石油沥青的组成和结构1、石油沥青的组分石油沥青是由许多高分子碳氢化合物及其非金属(主要为氧、硫、氮等)衍生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它是石油中分子量最大、组成和结构是为复杂的部分。
化学组分分析就是将沥青分离为物理化学性质相近,而且与沥青性质又有一定联系的几个组。
石油沥青的化学组分有三组分和四组分两种分析法。
石油沥青三组分分析法:油分、树脂(沥青胶质)、沥青质。
四组分分析法: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
(1)油分:淡黄色至红褐色的油状液体,是沥青中分子量最小和密度最小的组分,在170℃较长时间加热时会挥发,能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但不溶于酒精。
沥青混合料运输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沥青混合料运输行为,保障道路交通安全,保护环境,对沥青混合料的运输实行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进行沥青混合料运输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沥青混合料运输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坚决抵制超载、超速、违章行为。
第四条沥青混合料运输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进行定期培训,并保证驾驶员具备相关资格证书。
第二章沥青混合料运输车辆管理第五条沥青混合料运输车辆应当经过定期检查,确保机动车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规定标准。
第六条沥青混合料运输车辆应当安装GPS定位装置,并保证正常运行。
第七条沥青混合料运输车辆应当保证车辆整洁,定期清洗,避免因车辆脏污导致交通事故。
第八条沥青混合料运输车辆应当携带相应证件,如行车证、驾驶证等,并定期检查证件是否有效。
第三章驾驶员管理第九条沥青混合料运输驾驶员应当经过相关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第十条沥青混合料运输驾驶员应遵守交通规则,遵守交通信号,确保安全驾驶。
第十一条沥青混合料运输驾驶员应当严格遵守工作时间规定,不得疲劳驾驶。
第十二条沥青混合料运输驾驶员应当保证车辆整洁,遵守文明驾驶规范。
第四章装载及卸载沥青混合料第十三条装载沥青混合料应当按照规定施工方案进行,确保不会对道路交通及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第十四条装载沥青混合料时,应当按照车辆载重量标准,并确保不超载。
第十五条装载沥青混合料时,应当确保装载设备完好,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第十六条卸载沥青混合料时,应当选择合适的卸料地点,确保安全卸载。
第五章沥青混合料运输安全管理第十七条沥青混合料运输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沥青混合料运输安全培训。
第十八条沥青混合料运输单位应当定期检查车辆及设备,保证安全运输。
第十九条沥青混合料运输单位应当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处置。
第六章处罚措施第二十条对于违反本规章制度的相关单位和个人,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惩罚,情节严重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沥青混合料报告1. 引言沥青混合料(Asphalt Concrete)是一种由沥青和矿料按一定比例和一定温度混合制成的道路铺装材料。
本报告旨在对沥青混合料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2. 沥青混合料的组成沥青混合料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沥青:沥青是沥青混合料中的粘结剂,能够将矿料牢固地黏结在一起。
沥青可以根据原料和生产工艺的不同分为沥青和改性沥青两种类型。
•矿料:矿料是沥青混合料中的骨料部分,可以分为粗骨料和细骨料两种。
粗骨料通常是由石料碎石等原料制成,细骨料通常由河砂、机制砂等制成。
•沥青混合料添加剂:沥青混合料中的添加剂可以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如增强黏结力、提高耐久性等。
3. 沥青混合料的生产过程沥青混合料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骨料处理:首先将粗骨料和细骨料进行混合,并通过筛分、洗涤等工艺进行初步处理,以保证骨料的质量和粒径分布。
2.沥青生产:沥青可以通过石油加工或从天然沥青中提取得到。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控制沥青的温度和黏度,以满足混合料的要求。
3.混合料配制:根据设计要求,将骨料和沥青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
混合的过程需要控制温度、时间和搅拌速度等参数。
4.施工和养护:混合料在施工前需要进行均匀铺装,然后经过压实和养护等工序,以确保混合料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4. 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测试为了评估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和性能,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测试,常见的测试包括:•含沥青饱和度:用于评估沥青在混合料中的含量是否满足要求。
•稳定度和流动度:用于评估混合料的抗变形能力和流动性。
•标准贯入度:用于评估混合料的粘性和黏结性。
•压实度:用于评估混合料在压实过程中的变形和稳定性。
•耐久性:用于评估混合料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耐久性和疲劳性能。
5. 沥青混合料的应用领域沥青混合料广泛应用于道路铺装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高速公路:沥青混合料被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的铺装,因其良好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而得到广泛认可。
沥青混合料1、沥青混合料主要由沥青、粗集料、细集料、矿粉组成,有的还加入聚合物和木纤维素拌和而成。
2、城镇道路面层宜优先采用A级沥青,不宜使用煤沥青。
3、按矿质骨架的结构状况,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分为三个类型(1)悬浮密实结构。
由于粗集料的数量较少,细集料的数量较多,较大颗粒被小一档颗粒挤开,使粗集料以悬浮状态存在于细集料之间,不能直接互相嵌锁形成骨架,因此该结构具有较大的黏聚力,但内摩擦角较小,高温稳定性较差,如普通沥青混合料(AC)属于此种类型。
(2)骨架孔隙结构。
当采用连续开级配矿质混合料与沥青组成的沥青混合料时,粗集料较多,彼此紧密相接,细集料的数量较少,不足以充分填充空隙,形成骨架空隙结构。
沥青碎石混合料(AM)多属此类型。
这种结构的混合料,粗骨料能充分形成骨架,骨料之间的嵌挤力和内摩阻力起重要作用。
这种沥青混合料内摩擦角较高,但黏聚力较低,受沥青材料性质的变化影响较小,因而热稳定性较好,但沥青与矿料的黏结力较小、空隙率大、耐久性较差。
(3)骨架密实结构。
采用间断型级配矿质混合料与沥青组成的沥青混合料时,是综合以上两种结构优势的一种结构。
既有一定数量的粗骨料形成骨架,又根据粗集料空隙的多少加入细集料,形成较高的密实度。
这种结构的沥青混合料不仅内摩擦角较高,黏聚力较高,密实度、强度和稳定性都较好,是一种较理想的结构类型,如沥青玛蹄脂混合料(SMA)。
4、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1)高温稳定性。
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通常采用高温强度与稳定性作为主要技术指标,常用的测试评定方法有:马歇尔试验法、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法、史密斯三轴试验法等。
马歇尔试验法比较简便,既便于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也便于工地现场质量检验,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国家标准也采用了这一方法。
但该方法仅适用于热拌沥青混合料。
(2)低温抗裂性。
沥青混合料低温开裂是由混合料的低温脆化、低温收缩和温度疲劳引起的。
混合料的低温脆化一般用不同温度下的弯拉破坏试验来评定。
沥青混合料名词解释1.沥青混合料定义沥青混合料是一种由沥青、骨料(沙、石)、填料(石灰、水泥等)及其他添加剂组成的混合料。
它经过一定的工艺加工,形成具有一定性能的建筑材料,主要用于道路建设。
2.沥青混合料组成沥青混合料主要由沥青、骨料和填料组成。
其中,沥青是粘结剂,将骨料和填料粘结成一个整体;骨料是构成沥青混合料主体的主要成分,分为粗骨料和细骨料;填料通常为石灰石粉或水泥等,用以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性能。
3.沥青混合料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沥青混合料可分为不同类型。
按骨料的粒径可分为粗粒式、中粒式和细粒式沥青混合料;按骨料的材质可分为碎石沥青混合料和砂沥青混合料;按施工温度可分为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和常温沥青混合料。
4.沥青混合料性质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弹性和耐久性,能在温度变化、水分和紫外线作用下保持其性能稳定。
同时,它还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抗滑性能和低噪音性能,适用于各种道路建设。
5.沥青混合料应用沥青混合料广泛应用于道路建设,包括高速公路、城市道路、桥梁、隧道等。
此外,它还可用于制作防水材料、建筑材料等领域。
6.沥青混合料性能测试为保证沥青混合料的性能,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性能测试,包括抗压强度、抗弯强度、耐久性、摩擦系数等。
这些测试旨在评估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性能指标,以保证其在道路建设中能满足工程要求。
7.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为达到最佳的路用性能,需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和环境条件,设计出合理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
配合比设计过程中需综合考虑骨料的级配、沥青的用量、填料的种类和用量等因素,以确定最佳的配合比。
8.沥青混合料制备工艺沥青混合料的制备工艺主要包括骨料的破碎、筛分、搅拌和熔炼等环节。
根据不同的配合比要求,将各种骨料和填料进行比例配合,再加入适量的沥青进行搅拌熔炼,最终形成所需的沥青混合料。
9.沥青混合料养护制备完成的沥青混合料需进行适当的养护,以保证其性能稳定。
养护过程中需控制好温度和湿度,并定期进行质量检测,以确保其满足工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