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_ppt
- 格式:ppt
- 大小:3.04 MB
- 文档页数:3
中国近代屈辱外交—从闭关锁国和当权者的软弱看其必然性近代中国外交总的来说是一段屈辱的外交,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到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不能收回山东的主权,甚至是二十世纪50年代,中国在压力下失去外蒙古。
几十年来外加对于中国来说几乎就是割地,赔款,签订不平等条约,用大量的白银土地满足侵略者的贪婪,用屈辱的妥协证明当权者的胆小怕事。
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封建时代世界绝对的霸主,到十九世纪的巨大肥肉,资本主义赶超中国只用了不到100年,从工业革命后,闭关锁国的中国开始慢慢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距离。
弱国无外交,十八世纪前接受各国进贡的大国,在各种事务上有绝对霸主地位的中国,开始失去了她的地位,成了西方资本主义瓜分的肥肉,甚至弹丸之地的日本,也开始侵略它从前的主子。
这一切的原因要从闭关锁国开始说起。
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到了清朝,作为一个封建主义国家,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模式达到了高峰,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完全满足了整个国家的需要,同时作为世界第一大封建主义国家,中国的地位达到是巅峰。
在这种情况下,清朝的当权者,从康熙开始就产生了一种思想,中国不需要和世界交流,即使交流对方也应该是附属国的身份,这种思想延续到了顺治时期。
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个大国几乎断绝了和世界的联系,就这样,在西方国家进行翻天覆地的工业革命时,中国仍然安于现状,自己自足,很少和别的国家联系,即使少数的西方国家尝试和中国进行贸易,也都没有成功。
于是清朝当权者的这种自大的行为,注定了近代中国外交的失败。
由于闭关锁国,中国失去了和资本主义世界抗争的能力,在他们尝试和中国进行外交的时候,中国的自大使得中国失去了迅速发展的机会,当列强对贸易不满,开始侵占中国的时候,中国没有能力进行反侵略,造成了近代中国很耻辱的外交。
自大是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也是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必须条件之一。
除了自大,另一种性格也注定了中国近代必然是一段屈辱的历史,那便是胆小怕事,当权者软弱无能。
中国近代屈辱史(一)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成功实现工业革命以后,积极推行对外殖民扩张政策。
首先,于乾隆年间,以商船在中国沿海要求靠岸贸易,以至滋事侵扰,被清朝政府拒绝并严密防范。
后來,又于道光、嘉庆年间,派遣使团访华,以图冲破清政府的外贸限制。
而清政府以天朝上国自居,以三叩九拜的礼仪強求对方,导致这种接触不欢而散。
于是,西方国家开始丧心病狂地开展对华鸦片走私贸易,用鸦片腐蚀中国人的身心,用鸦片赚取中国的白银。
对此,清政府禁之无力,到19世紀30年代,每年非法进入中国的鸦片己达4萬箱,吸食者达1250万,占全国总人口3%左右。
1839年,林则徐奉旨赴广州禁烟。
4月22日,将收缴的20238箱鸦片,集中在虎门销毀。
10月,英国内阁正式通过发动侵华战争的决议案。
1840 年2月,由540门大炮装备的48艘舰船和4000士兵组成的“东方远征军”,从印度驶向中国。
5月底到达广州海面,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
1842年7月4日,英军兵临南京城下。
1842年10月2日,清政府在英军舰上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是:(1),割让香港。
(2),赔款2100萬元,其中包括鸦片烟费600萬,商欠300萬,军费1200萬。
4年付清。
(3),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协定关稅。
(5),凡有英商赴各口岸贸易者,不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
1843年,英国逼迫清政府通过《虎门条约》,又获取如下特权:(1),领事裁判权。
英国人在中国犯事,只能由英国领事按英国法律处理。
(2),单方面最惠国待遇。
“中国将来如有新恩施于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3),英人可在各通商口岸租地、租房,永久居住。
(4),低关稅。
(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美国立即派特使到中国,以战争相恫吓,要求订立中美条约。
1844年2月,清政府与美国签定《望厦条约》。
美国取得了《中英南京条约》中除割地、赔款以外的一切特权,并允许美国可在五口岸建立教堂、医院,甚至允许美国兵船可进入中国沿海港口“巡查贸易”。
高考历史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1.清政府的屈辱外交。
清政府实行妥协投降的卖国政策,无论军事上是失败了,还是取得了胜利,都以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结束。
1901年的《辛丑条约》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
2.孙中山的外交思想。
三民主义缺乏明确的反帝主张。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发布《告各友邦书》,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
在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帝内容。
1924年发表北上宣言,主张废除不平等条约。
3.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外交。
前期是袁世凯政府接受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后期是段祺瑞政府向日本出卖中国主权比前政府有过之而无不及。
4.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1)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总的来说对外依附,投靠英美帝国主义。
统治前期提出“改订新约运动”,抗日战争时期取消了英美帝国主义在华的治外法权。
抗战胜利后与美国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全面出卖国家主权。
(2)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面对日本不断扩大的侵华战争,经过了“绝对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自卫抵抗——消极抗日等四个阶段。
新中国的外交一、新中国的外交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50年代开拓外交新局面时期。
形势:①美国确立霸权地位,拒绝承认新中国,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②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先后承认新中国并与之建立了外交关系;③战后世界分裂成两大阵营,出现冷战对峙局面。
方针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特点:一边倒外交成就:①第一年和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日内瓦会议;④积极参加并推动亚非会议圆满成功,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影响:使新中国的外交逐步走向成熟;冲破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封锁;有利于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2.第二阶段:60年代外交环境恶化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