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奋的概念
- 格式:docx
- 大小:12.23 KB
- 文档页数:2
第30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整1.人体神经调整的结构基础和调整过程(Ⅱ)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Ⅱ)3.人脑的高级功能(Ⅰ)反射和反射弧1.神经元的结构及分类(1)结构:一个神经元包括细胞体、树突和轴突。
(2)树突和轴突名称数量长度分支数功能树突多短多接受兴奋轴突少长少传导兴奋2.反射与兴奋的概念(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2)兴奋: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3.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1)模式图(2)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结构名称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⑥神经节。
(3)图中有3个神经元。
(4)图中兴奋的传导方向为(用图中序号表示)①→②→③→④→⑤。
1.(必修3 P17相关信息改编)关于反射与反射弧,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2个神经元完成B.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其中枢均位于脊髓C.感受器是传入神经纤维的树突,效应器为传出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D.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答案:C2.(深化追问)(1)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末梢就是效应器吗?提示:传出神经末梢+腺体=效应器或传出神经末梢+肌肉=效应器。
(2)破坏上面反射弧模式图中③处结构,刺激④处,⑤处是否有反应?若有反应,能否称为反射?提示:神经中枢受损,刺激传出神经,效应器仍有反应,但不能称之为反射,反射必需保证反射弧的完整性。
1.“三看法”推断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2.反射弧的结构特点及功能结构结构特点功能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甲:感受器,神经元轴突末梢的特殊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既无感觉又无效应①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元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②神经中枢,调整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区域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并产生兴奋③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元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只有感觉无效应乙: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对内外界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和活动相互联系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便不能发生,必需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反射才能完成【感知考题】如图为膝跳反射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1)膝跳反射的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构成,而效应器则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
第2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课标要求核心素养1.概述反射及兴奋的概念。
2.描述反射弧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
3.分析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及意义。
1.生命观念:通过学习反射的大致过程,让学生建立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观。
2.科学思维:建构模型,掌握反射弧的基本结构。
3.科学探究: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
探叙材■理基础.一、反射与反射弧1.反射(1)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签反应。
(2)实例:缩手反射、眨眼反射、膝跳反射等。
(3)结构基础:反射弧。
2.反射弧(1)基本结构:感受器一传入神经一神经中枢一传出神经一效应器。
(2)反射条件①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孤来实现。
②反射活动中,感受器需接受二定的刺激,产生兴奋。
3.兴奋(1)概念: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如神经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传导方向:在反射弧中传导,在脑与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传导。
二、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1.非条件反射:出生后无需训练就具有的反射,如缩手反射等。
2-条件反射(1)概念: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
(2)建立过程给狗喂食,狗分泌唾液给狗听铃声.不喂食.狗不分泌(食物属于非蛆件制激)睡液(铃声属于无关刺激)4/、、'I单独给铃声,狗分泌唾液先培铃声.再立即(铃声林为鱼处剌激)喂食。
成堂若干次(3)维持条件:需要非条件刺激的不断强化。
(4)建立意义①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
②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孤()(2)给离体的传出神经以适宜刺激,肌肉产生收缩反应,即完成反射()(3)兴奋只在反射弧中传导()(4)条件反射建立过程实例中,食物属于条件刺激()(5)条件反射一旦建立,就不会消退()答案:(1)X(2)X(3)X(4)X(5)X堕杉展•被能力.知识点一反射与反射弧反射弧的结构特点及功能兴奋传导结构特点功能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感受器4传入神经1神经中枢神经元轴突末梢的特殊结构将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既无感觉,又无效应感觉神经元将兴奋由感受器传至神经中枢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和综合[温馨提示](1)产生反应N 反射:反射必须有完?1传出神经1效应器运动神经元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只有感觉,无效应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 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对内外界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和活动相互联系反射孤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便不能发生,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勺反射弧参与.直接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都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不属于反射.(2)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被破坏后,产生的结果相同’但机理不同: 感受器被破坏,无法产生兴奋;传入神经被破坏,无法传导兴奋;神经中枢被破 坏,无法分析、综合兴奋和向大脑传导兴奋.O 发展素养膝跳反射示意图(1) 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仅靠一个神经元能完成吗?(生命观念)提示:不能。
高中生物兴奋的概念
高中生物中,兴奋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兴奋是指生物体对外部刺激产生的反应。
这些刺激可以是光、声、触摸或化学物质等。
当生物体受到刺激时,神经系统会发送信号,引起肌肉收缩或其他生理反应。
在神经元中,兴奋是由离子通道的打开和关闭引起的。
当神经元接收到刺激时,离子通道打开,离子流入细胞内部,导致细胞发生电位变化。
这种电位变化可以传导到其他神经元,并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状态。
听觉和视觉是两种常见的感觉刺激。
在听觉中,声波刺激耳膜,导致内耳中的细胞发生兴奋状态。
在视觉中,光线刺激视网膜中的细胞,引起视觉神经元的兴奋。
化学物质也可以引起生物体的兴奋状态。
例如,香水的香味可以刺激嗅觉神经元,引起嗅觉兴奋状态。
而味道的感受则是由舌头上的味蕾细胞引起的。
总之,兴奋是生物体对外部刺激的反应。
它在生物体的感知、运动和代谢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于生物学习者来说,了解兴奋的概念以及它的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现象。
- 1 -。
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师文档: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含解析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结合教材“思考与讨论”,理解反射弧结构和各部分功能2.结合教材图解和相关物理知识,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过程1。
通过分析反射弧各部分结构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建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2。
通过分析电位的产生机理及相关曲线的解读,培训科学思维的习惯3.通过反射弧中兴奋传递特点的实验探究,提升实验设计及对实验结果分析的能力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元的结构(据图填空)图中序号依次表示:①细胞体,②树突,③轴突,④轴突的末梢。
(2)反射①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它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②结构基础:反射弧。
(3)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如图)①a。
效应器,b.传出神经,c.神经中枢,e。
传入神经,f。
感受器。
②图中a的组成: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③直接刺激b,能够引起肌肉收缩,这不属于(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原因是没有通过完整反射弧.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的概念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传导形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3)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①电位变化图中A代表静息电位,由于K+外流,膜电位为内负外正.图中B代表动作电位,由于Na+内流,膜电位为内正外负.②局部电流a.形成原因: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
b.方向错误!(4)传导特点双向传导,即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兴奋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任何反射弧都需要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三个神经元的参与。
兴奋和兴奋性的概念
兴奋和兴奋性是生物学中最重要的精神状态,它们构成人们的活动和反应。
“兴奋”
一词指的是一种有利于人体行为表现的心理状态,主要特征是活泼、热情、兴奋、积极,
具有极佳的能力与环境进行互动和改变。
兴奋性则是兴奋的程度,是一个个体的内部状态,一些外界刺激能够诱发甚至引发主动的行为。
兴奋状态水平高低有利于他们的长期发展,
由于兴奋可以不断激发某个行为的减少,所以孩子的兴奋性会直接关系到发生和发展的结果。
兴奋是人体精神活动的重要表现,伴随着神经机能的发生和发展,通过兴奋和兴奋性
表现出来。
人体受到不同刺激,处在不同环境下,因而会有不同的兴奋和兴奋性。
受到报酬,回报,有利刺激或正面影响时,兴奋和兴奋性会有所增加,反之则会有所降低。
兴奋性对孩子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它可以增强孩子的信心、积极性以及完成任务的
动力。
研究表明,增加孩子兴奋性的有效方式是合理安排学习环境,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激发多样性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任务中给予充分的反馈,添加奖励来激发兴趣,引导孩子
探索学习任务,给予持久的建议,培养他们的条理性思维以及学习策略,支持孩子的情感、自尊和独立思考能力,以促进孩子的行为表现更强劲,增加他们的兴奋性。
除此之外,家长也要帮助孩子以合理的方式释放兴奋性,以积极的方式帮助他们实现
自己的目的或达到更高的目标。
家长也要重视孩子的玩乐活动,丰富他们的社交技能,帮
助他们控制体重和锻炼身体,调节情绪,提高兴奋性,以及让孩子更能够投入到学习中,
更有动力去拼搏。
绪论1.名词解释:内环境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功能: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桥梁2.名词解释:稳态概念:内环境理化性质(温度、酸碱度、渗透压、PO2和PCO2等)保持相对动态平衡的状态。
概念延伸:细胞、器官、系统乃至整个人体的相对稳定状态的维持和调节。
举例:正常情况下,人体动脉血压、体温保持相对稳定3.稳态调节好的三种方式分别是_神经调节___、__体液调节___、___自身调节__。
4.名词解释:兴奋兴奋(excitation):可兴奋组织细胞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或动作电位本身。
5.名词解释:静息电位、动作电位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膜电位(membrane potential ) :静息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的内负外正的电位差。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峰电位(peak potential):可兴奋细胞受刺激后,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细胞膜两侧暂时迅速的电位倒转,并可传播的电位变化。
6.运动生理学主要研究人体对急性运动的_反应____和长期运动训练的__训练___性规律。
第一章关键术语:能量代谢、生物能量学、磷酸原供能系统、糖酵解供能系统、有氧氧化供能系统、基础代谢率、能量代谢的整合、最大摄氧量、运动节省化能量代谢: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储存和利用。
ATP(Adenosine triphosphate, 三磷酸腺苷):细胞内能量获得、转换、储存和利用的联系纽带,体内各种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体内主要产能结构为线粒体。
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c rate, BMR):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以kcal/m2.h 表示。
磷酸原系统:由ATP和CP分解反应组成的供能系统糖酵解供能系统:糖原或葡萄糖无氧分解生成乳酸的过程中,再合成ATP 的能量系统。
有氧氧化系统:糖、脂肪和蛋白质在彻底氧化成H2O和CO2的过程中再合成ATP 的能量系统有氧代谢能力:最大摄氧量⒈简述能量的来源与去路。
兴奋的概念
兴奋的概念:
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如神经冲动的发放、肌肉的收缩、腺体的分泌甚至动物的狂叫等。
定义:
机体代谢、功能从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活动状态,或是从弱的活动状态转变为强的活动状态,称之为兴奋。
兴奋引起或增强皮层和相应器官机能的活动状态,如肌肉的收缩、腺体的分泌等。
兴奋是生物机体的一种状态转变的过程。
机体代谢、功能从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活动状态,或是从弱的活动状态转变为强的活动状态,称之为兴奋。
产生原因:
大脑皮层的基本神经活动过程之一,在外部或内部刺激之下产生。
兴奋:
(1)兴奋是兴奋生理学的基木概念之一。
是指生物机体由于某种原因多少呈突发的、明显的由静息状态向活动状态转移;有时虽也指活动状态本身,但可用“兴奋状态”一词加以区别。
兴奋的单位过程存在于每个细胞之中,以它为基础而产生各种高次的兴奋现象。
根据对作为兴奋机能特别发达的兴奋性细胞的神经纤维和肌纤维的详细研究,认为细胞的兴奋过程与细胞表膜的一些迅速的化理化学变化有关,即至少在肌肉和神经纤维上,其伴随膜的离子透性变化的动作电位的产生就是兴奋的本质,在肌肉和神经,这种膜的电变化就称为兴奋。
兴奋通过中介过程传递到细胞的能量代谢系统(细胞内传递),导致后者爆发性的活动增强,特别在效应器细胞中,产生各种自由能,引起特异的生理机能的出现或增强。
另外这种兴奋状态往往在细胞内,进而向邻近细胞传播。
释义:
1、奋起,激动因好奇心而变得兴奋起来
2、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狂热的求爱使她极度兴奋
3、高兴到极点乃大兴奋。
——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关于兴奋和兴奋性的概念及指标,如下:
兴奋——刺激使组织或细胞发生反应(动作电位)的过程。
兴奋性——活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更多释义]:
1. 奋起。
明刘基《祀方丘颂》:“提三尺剑,由一旅兴奋于长淮。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黎元洪布告山东人民文》:“曷勿及时兴奋,共襄大业”
2. 激动。
» 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兴奋我很赞成,但不要太,太即容易疲劳。
”巴金《灭亡》第十四章:“他异常兴奋,浑身发烧,头脑也有点昏迷。
”
3. 大脑皮层的基本神经活动过程之一,在外部或内部刺激之下产生。
示例:
①令人兴奋|兴奋地跳了起来。
②兴奋剂。
③我收到了盼望已久的礼物,感到很兴奋。
④小明考试考到了一百分很兴奋
⑤你们给我搞的这本东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