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神经肌肉的一般生理特性
- 格式:ppt
- 大小:12.58 MB
- 文档页数:159
动物生理学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兴奋抑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神经体液调节自身调节激素反射反馈正反馈负反馈内环境稳态二、选择题1.人体生理学的任务在于阐明人体各器官和细胞的:A.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B.形态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C.物质与能量代谢的活动规律D.功能表现及其内在机制E.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过程2.为揭示生命现象最本质的基本规律,应选择的生理学研究水平是:A.细胞和分子水平B.组织和细胞水平C.器官和组织水平D.器官和系统水平E.整体水平3.分析生理学实验结果的正确观点是:A.分子水平的研究结果最准确B.离体细胞的研究结果可直接解释其在整体中的功能C.动物实验的结果可直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D.器官水平的研究结果有助于解释整体活动规律E.整体水平的研究结果最不可靠4.机体的内环境是指:A体液B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D血浆E组织液5.内环境中最活跃的成分是:A组织液B血浆C细胞外液D脑脊液E房水6.内环境的稳态:A.是指细胞内部各种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B.是指细胞内外各种成分基本保持相同C.不受机体外部环境因素影响D.是保持细胞正常理功能的必要条件E.依靠体内少数器官的活动即能维持三、问答题1.内环境稳定的生理意义?2.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及其特点第二章神经肌肉组织的一般生理一、名词解释刺激反应阈强度阈刺激阈下总和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钠-钾泵阈电位静息电位动作电位运动终板终板电位兴奋-收缩偶联强直收缩前负荷后负荷等张收缩等长收缩最适初长度二、选择题1.葡萄糖通过一般细胞膜的方式是:A单纯扩散B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C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D.原发性主动运输E继发性主动运输2.细胞膜内外保持Na+和K+的不均匀分布是由于:A膜在安静时对K+的通透性较大B膜在兴奋时对Na+的通透性较大CNa+易化扩散的结果DK+易化扩散的结果E膜上Na+-K+泵的作用3.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中,Na+跨膜转运的方式是:A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B单纯扩散和主动转运C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D易化扩散和受体介导式入胞E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运输4.在心肌,平滑肌的同步收缩中起重要作用的结构是:A化学性突触B紧密连接C缝隙连接D桥粒E中间连接5在骨骼肌终板膜上,Ach通过下列何种结构实现其跨膜信号转导A 化学门控通道B电压门控通道C机械门控通道DM型Ach受体EG-蛋白偶联受体6静息电位条件下,电化学驱动力较小的离子是:AK+和Na+BK+和Cl-CNa+和Cl-DNa+和Ca2+EK+和Ca2+7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时,电化学驱动力最小的离子是:ANa+BK+CCl-DCa2+EMg2+ 8在神经轴突的膜两侧实际测得的静息电位:A等于K+的平衡电位B 等于Na+的平衡电位C略小于K+的平衡电位D略大于K+的平衡电位E接近于Na+的平衡电位9细胞膜外液K+的浓度明显降低时,将引起:A膜电位负值减小BK+电导加大CNa+内流的驱动力增加D平衡电位的负值减小ENa+-K+泵向胞外转运Na+增多10增加细胞外液的K+浓度后,静息电位将A增加B减少C不变D先增大后变小E先减小后增大11增加离体神经纤维浴液中的Na+浓度后,则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超射值将A增加B减少C不变D先增大后变小E先减小后增大12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时,静息电位将A增加B减少C不变D先增大后变小E先减小后增大13人体内的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包括:A神经和内分泌腺B神经,肌肉和上皮组织C神经元和胶质细胞D神经,血液和部分肌肉E神经,肌肉和部分腺体14骨骼肌细胞和腺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的共同特点是:A膜电位变化B囊泡释放C收缩D分泌E产生第二信使15.神经纤维的膜内电位值由+30mV变为-.70mV的过程称为A去极化B超极化C复极化D超射E极化16可兴奋动作电位去极化相中膜内电位超过0mV的部分称为A去极化B超极化C复极化D超射E极化17.细胞静息时膜两侧电位所保持的内负外正状态称为A去极化B超极化C复极化D超射E极化18.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去极相形成有关的离子主要是:ANa+BCl-CK+DCa2+EMg2+19.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复极相形成有关的离子主要是:ANa+BCl-CK+DCa2+EMg2+20神经-肌肉头后膜上产生的能引起骨骼肌细胞兴奋的电反应是A动作电位B静息电位C终板电位D感受器电位E突触后电位21低温,缺氧或代谢抑制剂影响细胞的Na+-K+泵活动时,将导致A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减小B静息电位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增大C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增大D静息电位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减小E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均不受影响22在同一神经纤维上相邻的两个峰电位,其中后一个峰电位最早见于前一个峰电位引起的A绝对不应期B相对不应期C超常期D低常期E兴奋性恢复正常后23.细胞在一次兴奋后,阈值最低的时期是A绝对不应期B相对不应期C超常期D低常期E兴奋性恢复后24局部电位的时间性总和是指A同一部位连续的两个阈下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B同一部位连续的两个阈上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C同一时间不同部位连续的两个阈上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D 同一时间不同部位的两个阈上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E同一部位一个足够大的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25局部电位的空间性总和是指A同一部位连续的两个阈下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B同一部位连续的两个阈上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C同一时间不同部位连续的两个阈上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D 同一时间不同部位的两个阈上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E同一部位一个足够大的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26神经末梢兴奋引起囊泡释放递质时,其主要媒介作用并直接导致递质释放的是A神经末梢Na+的内流B神经末梢K+的内流C神经末梢Cl-的内流D 神经末梢的Na+-K+交换E神经末梢Ca2+的内流27在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起主要媒介作用的离子是ANa+BCl-CK+DCa2+EMg2+28.骨骼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胞质中的Ca2+来自于A横管膜上电压门控Ca2+通道开放引起的外Ca2+内流B细胞膜上NMDA受体通道开放引起的外Ca2+内流C肌质网上Ca2+通道开放引起的释放D肌质网上Ca2+泵的主动转运E线粒体内Ca2+的释放29有机磷中毒时,可使A乙酰胆碱与其受体亲和力增高B胆碱酯酶活性降低C乙酰胆碱释放量增加D乙酰胆碱水解加速E乙酰胆碱受体功能障碍30下列物质中,能阻断终板膜上胆碱能受体的物质是A河豚毒B阿托品C美洲箭毒D心得安E四乙胺31微终板电位是A神经末梢连续兴奋引起B神经末梢一次兴奋引起C数百个突触小泡释放的Ach引起D个别突触小泡释放引起的ACH引起的E个别Ach分子引起的32在神经-肌接头处,消除乙酰胆碱的酶是AATP酶B胆碱酯酶C腺苷酸环化酶DNa+-K+依赖式ATP酶E单胺氧化酶三、问答题1.试述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2.试述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3.简述可兴奋细胞在兴奋后的所发生的兴奋性变化4.试述阈下刺激在可兴奋细胞引起的局部反应的特点5.试述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第三章中枢神经系统一、名词解释:突触受体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后放突触后抑制突触前抑制交互抑制去大脑僵直牵涉痛特异投射系统非特异投射系统牵张反射腱反射肌紧张条件反射的消退运动单位脊休克锥体系二、选择题1下列有关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只能从胞体至末梢单向传导B神经纤维中各纤维之间互不干扰C只要结构完整就能正常传导兴奋D不受内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E连续刺激时,传导能力很快下降.2关于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的描述,那一项是正确的A神经纤维直径越大,传导速度越慢6.何谓骨骼肌牵张反射比较腱反射与肌紧张有何异同.第四章感觉器官一、名词解释感受器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感受器电位感受器的适应夜盲症视觉的暗适应、明适应瞳孔对光反射视敏度简化眼三原色学说耳蜗微音器电位听阈二、选择题1下列关于感觉器官特性的描述,错误的是A对适宜刺激敏感B均有换能作用C均有编码作用D多有辅助作用E 均不易适应2特殊感觉器官中不包括A前庭B嗅上皮C视网膜D肌梭E耳蜗3当一恒定强度的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刺激虽在持续作用,但其感觉传入纤维上的动作电位频率已经开始逐渐下降的现象,称为感受器的A适应B传导阻滞C抑制D疲劳E传导衰减4下列对感受器的电位描述正确的是A大小与刺激强度无关B具有“全或无”性质C以电紧张形势传导D呈不衰减性传导E无总和现象5下列有关感受器的适应现象,正确的是A刺激未变但传入冲动减少或消失B由感觉信号转换过程的疲劳引起C是部分感受器的一个功能特点D慢适应有利于感受器接受新异刺激E快适应有利于机体对某些功能状态进行监测6下列各项中属于特殊感受器的是A环层小体B半规管C腱器官D肌梭E游离神经末梢7下列各项中属于快适应感受器的是A环层小体B颈动脉压力感受器C腱器官D颈动脉化学感受器E肌梭8眼的折射系统中不包括A角膜B房水C晶状体D玻璃体E视网膜9关于光折光系统光学特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一系列折光系数为1.333的折光体组成B入眼光线的折射最主要发生于晶状体C眼不调节时的后主焦点位于视网膜D6cm以内物体可清晰成像于未调节眼视网膜E人眼能无条件的看清任意远的物体10正常人眼视敏度限度为A视网膜上一个视杆细胞的平均直径B人眼所能看清物体的大小C人眼所能看清的最小视网膜像的大小D视网膜上一个视杆细胞的平均半径E视网膜上一个视椎细胞的平均半径11下列有关人眼的正常调解中,正确的是A视远物时需调节才能清晰成像于视网膜B晶状体变凸有助于消除球面像差和色像差C瞳孔缩小可避免强光对视网膜的有害刺激D双眼球汇聚可避免复视而形成单视视觉E调节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得到加强12下列有关正常人眼的调解,错误的是A视近物时需调节才能清晰成像于视网膜B主要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形状而实现C近点越远,说明其调节能力越强D瞳孔对光反射起重要作用E全是神经调节而无体液和自身调节13当眼视近物时A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曲率半径减小,折光能力减小B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拉紧,晶曲率半径增大,折光能力增大C睫状肌舒张,悬韧带松弛,晶状体曲率半径增大,折光能力减小D睫状肌舒张,悬韧带拉紧,晶状体曲率半径减小,折光能力增大E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曲率半径减小,折光能力增大14瞳孔在弱光下散大,而在强光下缩小,称为A互感性对光反射B辐辏反射C瞳孔对光反射D瞳孔调节反射E瞳孔近反射15下列有关瞳孔对光反射反射弧的描述,正确的是A感受器是角膜B中枢位于枕叶皮层C效应器是视网膜D传入神经是动眼神经中的感觉纤维E传出神经是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纤维16近视发生的原因是A眼球前后径过长或者光系统能力减弱B眼球前后径过短或者光系统能力减弱C眼球前后径过长或者光系统能力增强D眼球前后径过短或者光系统能力增强E眼球前后径过短或者光系统能力正常17散光眼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眼球前后过短B角膜表面不呈正球面C眼内压增高D晶状体弹性减退E折光能力减弱18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是A延髓B脑桥C中脑D下丘脑E大脑皮层19暗光觉系统A对光明敏感度高,视物有视觉,分辨能力弱B对光明敏感度低,视物有色觉,分辨能力强C对光明敏感度高,视物无色觉,分辨能力弱D对光明敏感度高,视物无色觉,分辨能力强E对光明敏感度低,视物无色觉,分辨能力弱20远视眼A近点大于正常眼,看远物时需眼调节B近点小于正常眼,看远物时需眼调节C近点大于正常眼,看远物时不需眼调节D近点小于正常眼,看远物时不需眼调节E近点大于正常眼,看远物时不需眼调节21昼光觉系统E维生素A长期摄入不足24色视野范围最大的是A白色B红色C黄色D绿色E蓝色25下列有关正常视野的描述,正确的是A颞侧和上方视野较小B鼻侧和下方视野较大C鼻侧和上方视野较小D颞侧和鼻侧视野较大E上访和下方视野较小26眼的折光系统包括A角膜,房水,晶状体和视网膜B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及与其接触的物间的界面C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和视网膜D角膜,房水。
肌肉的生理学特性肌肉是人体中最重要的组织之一,它不仅负责身体的运动和力量的产生,还在维持基础代谢率、热量产生以及稳定体温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肌肉的生理学特性,包括其组织结构、肌纤维类型、收缩机制以及肌肉适应性等方面。
一、肌肉的组织结构肌肉由肌纤维束组成,每个肌纤维束包含数百个肌纤维。
肌纤维是由许多肌原纤维排列而成,肌原纤维内含有肌纤维蛋白。
肌肉纤维束被包裹在内外两层肌腱中,这些肌腱负责将肌肉与骨骼连接。
肌肉纤维束通过神经冲动进行收缩,实现身体的运动。
二、肌纤维类型人体肌肉主要包含两种类型的肌纤维:快速肌纤维和慢速肌纤维。
快速肌纤维能够迅速产生高力量的收缩,但易疲劳。
慢速肌纤维则具有较低的力量产生能力,但能够持久地进行工作。
不同的运动类型和训练方式会导致肌肉纤维的变化,使其适应特定的运动要求。
三、肌肉收缩机制肌肉的收缩是通过肌纤维中的肌动蛋白和肌凝蛋白的相互作用产生的。
当神经冲动到达肌肉纤维时,释放的钙离子会与肌动蛋白结合,进而引起肌纤维的收缩。
这种肌肉收缩机制被称为横桥循环理论。
肌肉的收缩力量取决于肌纤维中肌动蛋白和肌凝蛋白的数量和结合程度。
四、肌肉适应性肌肉具有显著的适应性能力,经过适当的训练和刺激后,肌肉能够调整自身的结构和功能。
这种适应性包括肌肉纤维的数量、大小和收缩力量的增加,以及肌肉中线粒体和血液供应的改善等。
适应性的发生需要进行持续的训练和适度的休息,并受到营养摄入的影响。
五、肌肉的能量供应肌肉在收缩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量支持。
肌肉通过肌酸磷酸系统、糖酵解和氧化磷酸化等途径来产生能量。
这些能量供应途径在不同强度和持续时间的运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长期高强度训练还会促进肌肉线粒体的增加,提高氧化磷酸化的能力。
六、肌肉的损伤与修复剧烈运动或过度训练可能导致肌肉损伤,如肌纤维断裂和炎症反应。
在这种情况下,身体会通过炎症反应和再生过程来修复受损的肌肉组织。
良好的营养摄入和适度的休息对于肌肉的修复和恢复至关重要。
生理选择第二章神经肌肉组织的一般生理1.下列对细胞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水溶性物质能直接通过细胞膜2.氧和二氧化碳通过细胞膜的方式属于( )。
A.单纯扩散3.细胞在安静时,K+由膜内移向膜外的方式是通过( )。
B.易化扩散4.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的根本区别是( )。
A.主动转运需要外界提供能量5.存在于细胞外液中的主要离子是( )。
D.Cl- 和Na+6.钠泵的化学本质是( )。
C. Na+—K+依赖式ATP酶7.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
D.刺激阈值8.递质的释放属于( )。
D.出胞作用9.下列关于钠泵的叙述,错误的是( )。
B.逆着浓度梯度将K+由细胞外转运到膜内10.正后电位的时间过程大致与( )相当。
D.低常期11.用直流电通电刺激细胞产生兴奋时,正确的论述是( )。
B.兴奋只发生在负极22.肌肉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是( )。
C.肌小节23.肌肉兴奋—收缩偶联的关键物质是( )。
A.Ca2+24.肌肉在收缩后,肌小节的( )。
D.粗肌丝的长度不变、暗带的长度不变25.如果将一条舒张状态的骨骼肌纤维拉长,则出现( )。
C.明带和H带长度增加26.将肌细胞膜的电变化和肌细胞内的收缩过程偶联起来的关键部位是( )。
D. 三联体27.骨骼肌中的收缩蛋白质是指( )。
A.肌纤蛋白和肌凝蛋白28.肌肉的初长度取决于( )。
B.前负荷29.存在后负荷的情况下,肌肉收缩先是表现为( )。
A.等长收缩30.在肌肉强直收缩的过程中,动作电位( )。
A.不发生重叠或总和第四章血液【A1型题】1 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生理作用是A 调节血管内外水的交换2 下列哪项为等张溶液A 0.85%NaCl溶液3 全血的比重主要决定于C 红细胞数量4 全血的粘滞性主要取决于B 红细胞数量5 组织液与血浆成分的主要区别是组织液内B 蛋白含量低6 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清缺乏B 纤维蛋白原7 红细胞的变形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红细胞的E 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8 红细胞沉降率的大小取决于红细胞的E 叠连9 红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下降可引起红细胞B 渗透脆性增大10 自我复制能力最强的细胞是A 造血干细胞11 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体液因素是D 促红细胞生成素12 红细胞在血管外破坏的主要场所是B 脾、肝13 血液凝固的发生是由于C 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14 血液凝固的内源性激活途径与外源性激活途径的主要差别在于A 因子X的激活过程15 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始动因子是A 因子Ⅻ16 肝素抗凝的主要机制是D 增强抗凝血酶Ⅲ活性17 纤溶酶的主要作用是水解D 因子Ⅰ和Ⅰa18 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始动因子是C 因子Ⅲ19 在凝血过程中将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的凝血因子是A 因子Ⅱa20 凝血酶的主要作用是C 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21 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是因为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的B 环氧合酶22 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物质是C PGI223 血管损伤后止血栓能正确定位于损伤部位有赖于血小板的哪项特性A 粘附24 血凝块的回缩是由于D 血小板收缩蛋白收缩25 O型血的红细胞膜上含有D H抗原26 Rh阳性是指红细胞膜上含有C D抗原27 下列哪项不是血浆蛋白的生理功能A 运输O2和CO2【A2型题】28 某人的红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发生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的红细胞不发生凝集,分析此人的血型为D AB型29 在某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血浆中加入足量组织因子和Ca2+后血浆凝固时间明显较正常人延长,该患者可能缺乏下列哪种物质E 因子Ⅴ30 某患者血沉增快,若将该患者的红细胞置于正常人血浆中,其红细胞沉降的速度将C 正常31 某患者在胃大部分切除后出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原因是对哪项物质吸收障碍C 维生素B1232 血小板减少的患者,皮肤粘膜常自发性出现出血点和紫癜,主要是由于C 不能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33 Rh阴性母亲,其胎儿若Rh阳性,胎儿生后易患D 新生儿溶血病【B1型题】题34~3534 血液的粘滞性主要决定于A 红细胞数目35 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决定于D 血浆白蛋白含量题36~3736 处于抵御化脓性细菌入侵第一线的细胞是A 中性粒细胞37 可释放组胺引起过敏症状的细胞是B 嗜碱性粒细胞题38~4038 可增强Ⅸa活性的是C 因子Ⅷ39 可增强Ⅹa活性的是A 因子Ⅴ40 与纤溶酶原的激活有关的是E 因子Ⅻ题41~4341 能释放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A的是C 嗜碱性粒细胞42 能释放组胺酶的是B 嗜酸性粒细胞43 能释放肝素的是C 嗜碱性粒细胞第五章血液循环1 心动周期中,左室内压升高速率最快的时相在B 等容收缩相2 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D 心室舒张的抽吸3 心动周期是指A 心脏机械活动周期4 心指数是指下列哪项计算的心输出量C 单位体表面积5 可引起射血分数增大的因素D 心肌收缩能力增强6 反映心脏健康程度的指标是E 心力储备7 用于分析比较不同身材个体心功能的常用指标是B 心指数8 用于分析比较动脉血压值不相同的个体之间心脏泵功能的常用指标是D 心脏作功量9 心肌不产生完全强直收缩的原因是心肌E 有效不应期长10 心肌的异长自身调节通过改变下列哪个因素来调节心脏的泵血功能A 肌小节初长11 心肌的等长自身调节通过改变下列哪个因素调节心脏的泵血功能D 心肌收缩能力12 动脉血压升高可引起B 等容收缩相延长13 异长自身调节是由于下列哪项发生了变化A 粗细肌丝重叠状态14 正常人心率超过180次/min时,心输出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哪一时相缩短A 快速充盈相15 左心室的搏功大于右室的主要原因是下列哪一项的差别E 肺动脉平均压16 下列哪一心音可作为心室舒张期开始的标志B 第二心音17 下列哪一心音可作为心室收缩期开始的标志A 第一心音18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2期复极形成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C Ca2+内流与K+外流19 心室肌细胞绝对不应期的产生是由于E Na+ 通道处于失活状态20 心室肌细胞是否具有兴奋性的前提是Na+通道处于什么状态B 备用21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持续时间长的主要原因是哪一期的时程长C 2期复极22 心室肌细胞不具有下列哪一生理特性B 自律性23 浦肯野细胞不具有下列哪一生理特性D 收缩性24 钠泵活动抑制剂可引起心肌A 收缩增强25 钙通道阻断剂异搏定对浦肯野氏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是D 2期复极时程缩短26 快反应细胞与慢反应细胞的区别是哪一期的快慢A 0期除极27 窦房结能成为心脏正常起搏点的原因是D 4期自动除极速度快28 心肌收缩呈"全或无"特点是因为心肌细胞C 细胞间有闰盘29 在相对不应期内刺激心肌,所引发的动作电位的特点是A 阈强度大30 心脏正常起搏点位于A 窦房结31 下列哪项不影响心肌细胞的自律性C 有效不应期32 去甲肾上腺素使浦肯野细胞自律性增高是通过C If电流增强33 乙酰胆碱使窦房结细胞自律性降低是通过D 膜对K+通透性增大34 超常期内心肌兴奋性高于正常,所以D 刺激阈值低于正常35 心室肌有效不应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C 动作电位2期时程36 可引起心肌传导性降低的因素是D 心肌细胞部分去极化37 下列哪种心肌细胞4期自动去极速度最大A 窦房结细胞38 当细胞外Ca2+浓度降低时主要引起心肌C 收缩增强39 下列哪项可引起心率减少B 迷走活动增强40 房室交界区传导减慢可致D P-R间期延长41 在血管系统中起血液储存库作用的血管是E . 静脉42 保持血管充盈膨胀的必要条件是要有一定的B. 跨壁压43 在体循环中,血流阻力最大,血压降落最为显著的区段是C. 微动脉段44 在一般情况下,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D. 心脏每搏输出量45 一般情况下影响舒张压最主要的因素是D 外周阻力46 影响外周阻力最主要的因素是D. 小动脉口径47 老年人动脉管壁硬化,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减弱,所以C. 脉压增大48 下列情况下,能使脉压增大的主要因素是E . 大动脉管壁弹性降低49 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反映下列哪项的高低E 循环系统血液充盈的程度50 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下列哪项关系C 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51 心肌收缩力加强导致静脉回心血量增加的机制是D 舒张期室内压较低52 下列哪项引起静脉回心血量减少E 呼气动作53在微循环中,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部位是B.真毛细血管54 微循环中参与体温调节的是C 动-静脉短路55 引起组织毛细血管交替开放的物质是E 局部代谢产物56 组织液的生成主要取决于B 有效滤过压57 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滤出生成的组织液,再经静脉端重吸收入血的约占E. 90%58 肾病综合症时,导致组织水肿的原因是B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59 关于淋巴回流的生理意义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 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分交换60 在下列器官组织中,其血管上交感缩血管纤维分布最密的是B 皮肤61 心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E 去甲肾上腺素62 心迷走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C 乙酰胆碱63交感缩血管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B. 去甲肾上腺素64 调节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枢在B 延髓65 对动脉血压变化较敏感的感受器位于A. 颈动脉窦66 降压反射的生理意义是E. 维持动脉血压相对恒定67 在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最低的时相是C 快速射血相末68 机体在急性失血时,最早出现的代偿反应是B. 交感神经兴奋69 下列物质中缩血管作用最强的是D. 内皮素70 引起脑血管舒张的主要因素是B 血液CO2分压升高71 下列哪项可引起全身血管舒张E 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抑制72 可引起毛血管通透性增大的体液因子是D 缓激肽73 肺动脉压低于主动脉压是由于B 肺循环阻力小74 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反映下列哪项的高低E 循环系统血液充盈的程度75 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下列哪项关系C 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76 下列哪项引起静脉回心血量减少E 呼气动作77 心肌低氧引起冠脉舒张的主要因素是C. 腺苷【A2型题】78 有甲、乙二患者,甲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为140ml,收缩末期容积为56ml;乙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容积为160ml,收缩末期容积为64ml,两患者的射血分数A 相等79 两患者均为青年男性,其中甲患者身高1.5m、体重50kg ,体表面积1.4m2、安静时每分输出量4.2L;乙患者身高1.6 m,体重68kg、体表面积1.7m2、安静时每分输出量5.1L两患者的心指数C 相同80 某患者出现颈静脉怒张,肝脏肿大和双下肢水肿,最可能的心血管疾病是B. 右心衰81 某患者由平卧位突然站立,静脉回心血量减少,每搏输出量、动脉血压降低。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题)1. 骨骼肌收缩活动的基本单位是(D)√A 肌纤维B 肌原纤维C 肌丝D 肌小节【正确答案】 D2. 轴突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的过程是(D)√A 单纯扩散B 易化扩散C 主动转运D 出胞作用【正确答案】 D3. 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B)√A 肾上腺素B 乙酰胆碱C 去甲肾上腺素D γ-氨基丁酸【正确答案】 B4. 能不断回收肌浆中Ca2+的钙泵主要分布在(D)√A 肌膜B 肌细胞核膜C 横管膜D 终池膜【正确答案】 D5. 蛙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D)√A 是跨膜电位B 具有"全或无"特征C 无不应期D 其幅度与刺激强度有关【正确答案】 D6. 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特性是指同一细胞动作电位幅度(注:选项中Na+、K+=Na+、K+)(C)√A 不受细胞外Na+浓度影响B 不受细胞外K+浓度影响C 与刺激强度和传播距离无关D 与静息电位无关【正确答案】 C7. 关于钠泵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注:选项中Na+、K+=Na+、K+)(B)√A 是Na+-K+依赖式ATP酶B 分解ATP时排出K+摄入Na+C 转运Na+、K+的过程是耦联的D 是一种膜内大分子蛋白质【正确答案】 B8. 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下列叙述是错误的是(A)√A 与电流在导线上传导一样B 是不衰减性传导C 是双向性的D 在有髓神经纤维上传导快【正确答案】 A9. 下列关于Na+-K+泵的描述,错误的是(注:选项中Na+、K+=Na+、K+)(A)√A 仅分布于可兴奋细胞的细胞膜上B 是一种镶嵌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C 具有分解ATP而获能的功能D 能不断将Na+移出细胞膜外,而把K+移入细胞膜内E 对细胞生物电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正确答案】 A10. CO2和O2进出细胞是通过下列的哪种方式(A)√A 单纯扩散B 易化扩散C 主动转运D 入、出胞作用【正确答案】 A11. 细胞膜逆着电化学递度转运离子的方式是什么(C)√A 单纯扩散B 易化扩散C 主动转运D 入、出胞作用【正确答案】 C12. 易化扩散的特点是什么(C)√A 消耗能量B 无选择通透性C 有饱和现象D 以上三者均不是【正确答案】 C13. 下列属于单纯扩散的是(注:选项中Na+、Ca2+、O2、CO2=Na+、Ca2+、O2、CO2)(C)√A Na+ 进入细胞B Ca2+进入细胞C O2和CO2进入细胞D 葡萄糖进入细胞【正确答案】 C14. 下列属于入胞作用的是(注:选项中Na+、Ca2+、O2=Na+、Ca2+、O2)(D)√A Na+进入细胞B Ca2+进入细胞C O2进入细胞D 白细胞吞噬细菌【正确答案】 D15. 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上升支形成的离子活动基础是(注:选项中Na+、K+=Na+、K+)(C)√A K+内流B K+外流C Na+内流D Na+外流【正确答案】 C16. 动作电位的锋电位依次经历(B)√A 去极化-超极化-复极化B 去极化-超射-复极化C 去极化-超射-反极化D 去极化-超极化-反极化【正确答案】 B17. 有髓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方式是(C)√A 电紧张性扩布B 化学递质C 跳跃式传导D 衰减性传导【正确答案】 C18. 如果给予适当的刺激,相对不应期内可产生()×A 扩布性兴奋B 局部性兴奋C 二者均有D 二者均无【正确答案】 C19. 粗肌丝由哪些蛋白组成(A)√A 肌球(肌凝)蛋白B 肌动(肌纤)蛋白C 原肌球(原肌凝)蛋白D 肌动、原肌球和肌钙蛋白【正确答案】 A20. 细胞内液的主要阳离子是(注:选项中Na+、K+、Ca++、Zn++、Mg++=Na+、K+、Ca++、Zn++、Mg++)(C)√A Ca++B Na+C K+D Zn++E Mg++【正确答案】 C二.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0题)1. Na+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有(A, C)×A 单纯扩散B 主动转运C 易化扩散D 入胞E 出胞【正确答案】 B, C2. 原发性主动转运的特点是(A, B, E)×A 直接分解ATP为能量来源B 逆电-化学梯度进行C 有转运体蛋白的参与D 有泵蛋白的参与E 有载体蛋白的参与【正确答案】 A, B, D3. 属于局部电位的电信号是(A, B, C, D)√A 终板电位B 感受器电位C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D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E 锋电位【正确答案】 A, B, C, D4. 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包括(注:选项中Ca2+=Ca2+)(C, E)×A 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的内部B 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C 肌浆网中的Ca2+释放入胞浆D 胞浆中Ca2+升高,触发肌丝滑行E Ca2+由胞浆向肌浆网的再聚集【正确答案】 A, B, C, D, E5. 关于前负荷的描述,正确的是(E)×A 指肌肉收缩时遇到的负荷B 使肌肉在收缩前就处于某种被拉长的状态C 达到最适前负荷后再增加负荷,肌肉收缩力不变D 最适前负荷使肌肉能产生最大的张力E 是影响骨骼肌收缩的主要因素【正确答案】 B, D, E6. 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的是(注:选项中O2=O2)(A)×A 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B 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氨基酸C O2的跨膜转运D 单胺类递质的再摄取E 甲状腺细胞的聚碘作用【正确答案】 A, B, D, E7. 关于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描述,错误的是(A, B, C, E)×A 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电位变化B 在动作电位的去极相,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 单向传导D 动作电位的传导距离随刺激强度的大小而改变E 不同的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值都相同【正确答案】 A, B, C, D, E8. 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特点是(A, B)×A 单向传递B 时间延搁C 1对1的关系D 易受环境因素影响E 不受药物的影响【正确答案】 A, B, C, D9. 有关骨骼肌细胞微细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B)×A 含大量肌原纤维和发达的肌管系统B 肌小节是肌肉进行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功能单位C 粗细肌丝在空间上呈规则的排列D 横管的作用是将肌细胞膜兴奋时出现的电变化传入细胞内部E 三联管结构是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部位【正确答案】 A, B, C, D, E10. 横桥的特性是(A, C)√A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肌纤蛋白分子呈可逆性的结合B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原肌凝蛋白分子呈可逆性的结合C 具有ATP酶的作用,可以分解ATP而获得能量D 与肌浆中Ca2+有很大的亲和力E 负责传递信息给原肌凝蛋白【正确答案】 A, C三. 判断题(每小题0分,共1题)1. ()×四. 填空题(每空3分)1. 下图为膜上离子通道激活开放的一种形式之示意图,根据这个特点判断这种通道为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