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娱乐化分析论文
- 格式:docx
- 大小:11.68 KB
- 文档页数:3
关于新闻娱乐化的论文放眼今天的中国媒体,伴随着都市报的兴盛繁荣和以湖南卫视《晚间新闻》为代表的一批新闻栏目的产生,新闻娱乐化现象已初露端倪。
所谓新闻娱乐化,不同于单纯的娱乐新闻。
前者是新闻业自身的走向,通过不同视角、不同表现手法给受众带来崭新的审美体验,而后者是作为新闻在题材上的一个内部分类而存在的,与其相对应的是财经新闻、体育新闻等等。
从一定意义上说新闻的娱乐化走向也包含着娱乐新闻的变革。
那么新闻为什么要娱乐化首先,新闻娱乐化的产生有其理论根源。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大众传播有四大功能,即监测环境,协调关系,传承文化和调节身心。
以往对新闻的认识更多的是与监测环境和协调关系联系在一起,这一点在我国的表现是强调新闻的舆论监督作用,新闻媒体以党和人民的喉舌自居。
调节身心也即娱乐休闲功能被认为是文艺的领地。
然而事实上传播功能的相对性告诉我们,任何一种信息内容在发挥一种主功能的同时有可能附带发挥几种次要功能。
也就是说新闻的几种功能是不冲突的,甚至是水乳交融的。
举例而言,有一幅取名为《流动的生命线》的获奖新闻照片,照片上是一起车祸发生后,肇事者和躺在地上的两个受害者在同一时间拿出手机联络外界,这幅照片所包含的信息不仅仅是一起车祸的发生那么简单,受众还可以从中感受到科技发展到今天所带来的便捷和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与此同时照片上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让人有忍俊不禁的感受,从而产生一种愉悦感。
这就把传播的几种功能交叉在一起,很难说哪一种更为重要或突出。
既然传播功能的相对性告诉我们娱乐与新闻不是绝对对立的两个方面,我们就可以从理论上确立新闻有娱乐化的可能,这种可能首先来源于现实的调查。
早在1992年山东省在进行受众调查时发现,电视观众的收视目的主要有四项,即娱乐消遣,了解国内外时事,增长见闻,了解方针政策。
其中“经常”和“总是”以娱乐消遣为目的观众明显高出其它各项,这表明观众的收视目的趋于一致。
选择娱乐消遣节目“感兴趣”和“很感兴趣”的观众合计达71。
电视新闻娱乐化现象分析电视媒体为提升收视率,会有意提升自身的娱乐化性质。
新闻的娱乐化现象,对媒体及社会带来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
一、电视新闻娱乐化的表现(一)新闻娱乐性质增强现在新闻节目中,娱乐性质的新闻越来越多。
在一些时事热点新闻的播报中,穿插着很多的新闻花絮。
例如,在反腐性质的新闻中,除了腐败问题实行评析,还报道了很多官员的私生活内容。
(二)软新闻越来越多如今的电视新闻节目中,软新闻越来越多,时事评论等硬新闻越来越少。
媒体更加注重平民生活,增加了很多相关民生的报道。
这样一来,老百姓有了更多的发言权、选择权,对新闻节目更热衷了,使节目的收视率大大提升了。
(三)播报方式戏剧化电视新闻娱乐化,还表现在媒体播报新闻时强调生动性及故事性。
媒体在制作新闻节目时,会有意借鉴文学作品、电影艺术等中的表现方式,提升新闻的耐看性。
这就使得新闻的戏剧感较强,人物刻画生动,情节丰富,有效了增加观众的扫瞄兴趣,提升了新闻的收视率。
(四)主持人的明星化有些新闻栏目会请明星担任主持人,强调与观众的现场互动,旨在拉近媒体与观众间的距离。
第一,很多媒体会邀请明星、作家、社会名人等被观众所熟知的人物参与节目主持,如请李敖主持《李敖有话说》。
第二,媒体会对主持人实行“明星化”包装,让他们的外形、表达、风格等方面都更加时尚。
二、新闻娱乐化的影响(一)新闻娱乐化的正面影响(1)强调以受众为中心。
新闻娱乐化注重观众的收视感受,力图贴合观众内心需求。
这样使得播报方式更加丰富有趣、而不再是一味地说教,提升了新闻的观赏性。
(2)利于文化的传播普及。
新闻的娱乐化,更新了观众心目中对新闻“正统”、“严肃”的刻板印象,利于实行“寓教于乐”。
新闻栏目通过介绍丰富生动的资讯,让观众在感官愉悦的同时开阔了视野。
另外,对硬新闻的适当娱乐化包装,利于观众接受新闻中的观点。
像《新闻联播》中,海霞、郭志坚等新主持人,他们的播报因而更加生动,受到了观众们的喜爱。
近年来,娱乐新闻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也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话题。
在娱乐新闻中,不仅聚集了大量娱乐界、体育界、文化界及其他领域的新闻信息,还体现了全面的社会氛围,极大地丰富了社会生活。
随着娱乐新闻的迅速发展,很多专家研究者开始致力于以娱乐新闻的思考研究为主题的学术论文。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关于娱乐新闻思考研究的论文。
首先,有必要探讨娱乐新闻的定义及其范畴。
娱乐新闻涵盖的内容很广泛,有关明星的参加活动、演唱会、新闻、舆情等,以及体育新闻、文化新闻、技术新闻、科学新闻等等。
它可以是一个传播性质的消息,也可以是时尚、科技等较为专业的新闻;它也可以涉及一些社会新闻以及一些有关社会行为的新闻和讨论。
同时,必须重视学术文献的查阅及引用。
根据娱乐新闻的思考研究论文所涉及的不同话题,可以结合相关学术理论,系统引用完备的文献资料,以帮助理论指导和把握研究方向,并做出更有深度和科学性的论证。
其次,必须细致分析娱乐新闻思考研究的实践内容。
在新闻报道中,人们可以分析受众对新闻的态度,对新闻表达信息的习惯,从而把握思考研究的方向。
此外,新闻故事的结构与传播效果的设计,必须逐一分析才能体现出研究的实际效应。
最后,必须重视对娱乐新闻思考研究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很多专家研究者从现有文献出发,基于他们的实际经验,分析前人的错误思想,以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性,来进行更全面系统在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推动社会进步提供支撑。
总之,在研究娱乐新闻思考研究论文时,既要深入剖析新闻思考研究论文的实践内容,又要注重学术文献的查阅及引用,以及针对性地进行完整的科学思考。
仅有这样一个完善的科学论证,才能使本论文能够发挥最大的功效,为全面有效地发展娱乐新闻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第二篇:娱乐新闻作为具有流行性和时效性的新闻,在热点报道方面占据一席重要位置,它体现了传统新闻思想在现代视觉传播中的繁荣与发展。
而在当今的社会报道领域,娱乐新闻的思考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专家研究者也日益关注关于娱乐新闻思考研究的论文的受众内容。
73922 新闻传播学论文浅析体育新闻娱乐化一、新闻娱乐化起源新闻娱乐化起源于西方国家的媒体,常常是同“色情、隐私”这一类的内容联系在一起的。
但是客观地来说,“娱乐化”本身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它是发掘或加入娱乐元素的一种报道方式。
中国的体育新闻报道“娱乐化”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己经出现了,到九十年代末二十一世纪初,“娱乐化”态势在《南方体育》等一些媒体运作下,到达了白热化的程度。
也正因为这些媒体的作法,使得学术界部分专家学者对其产生了偏见。
其实,“娱乐化”为中国体育新闻报道在传播效果上带来了巨大改观,从服务受众角度出发来报道新闻,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体育和大众传媒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发展。
当然,判断一个新事物的关键是看它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任何一个新事物尚未完全成熟之前,多少都会存在缺点,因此不能全盘否定。
二、体育新闻与体育新闻的娱乐化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体育新闻作为新闻的一个类别,它和新闻一样,具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体育新闻作为新闻家族中的一员,除了具有新闻的一般特征,如新鲜性、时效性、贴近性、显著性、实用性以外,也有自己的特性,比如竞争性、群众性、国际性、娱乐性等,体育新闻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娱乐性。
它是把信息与娱乐融为一体的新式新闻方式的典型代表。
对于什么是体育新闻的娱乐化,专家们各自有不同的见解。
央视市场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靳智伟认为:所谓娱乐是凝结在一定事物之中的能够引起人们情绪、态度、感觉发生波动的要素。
按照这种定义来说,体育新闻的娱乐化就只是体育新闻工作者对于相关新闻传播风格的娱乐化要素的强调,它是属于新闻“泛娱乐化”的一种时尚范畴。
北京体育大学的易剑东认为,娱乐指精神或情绪的轻松与和谐状态,体育新闻娱乐化主要包括两个层面:选择具有娱乐性的体育新闻做报道、采用娱乐手法和取向报道或评论体育。
综合对于“体育”和“娱乐”的理解,我认为体育新闻娱乐化就是发生在体育新闻领域的一种过程,一种发展趋势。
浅谈新闻娱乐化的原因和影响朱晓慧(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2008级新闻班20081103139)指导老师:徐新民摘要娱乐化新闻充斥着整个新闻界,使得新闻走向了庸俗化,削弱了新闻本来的目的,大大降低了新闻在人们心目中的信赖度。
一些只注重眼前利益的媒体削弱了新闻媒体本身的引导舆论、监督社会的作用而无限地放大媒体的娱乐功能进而满足受众的需求。
本论文从新闻走向娱乐化中分析新闻娱乐化的原因及影响。
导致新闻娱乐化的原因有媒体间的竞争,片面强调媒体的商业化运作,受众的猎奇、消遣、追求刺激的心理,明星借助媒体造势等。
但我认为片面强调媒介的商业化运作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因为片面的商业化就导致了媒介的受众观的改变,而商业化媒介的受众观是受众需要什么,我就提供什么。
这是导致新闻的娱乐化重要原因。
关键词;公信力;低俗化;娱乐化;新闻;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全球新闻的娱乐化趋势愈演愈烈。
1998年,据美国新闻工作协会的研究发现,美国16家主流媒体20年来的新闻报道在1977年传统的硬新闻与娱乐新闻的比例是2.1:1,1997年比例为0.63:1。
近年来,国外新闻的娱乐化对中国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根据对北方某城市的晚报的抽样调查显示:软新闻和硬新闻的比例大约为5:1,对南方某都市报的调查显示,软新闻与硬新闻的比例大约为2.5:1。
这个比例已经远远超过了美国1997年的调查结果—0.63:1。
由此可见,“软新闻在当今我国大众化报纸内容中占据主要地位。
”【①】新闻娱乐化的表现是:1.记者不去调查社会不平等问题、环境问题、农民问题、下岗工人问题、农田丧失问题、水土流失问题、干旱问题、大学生失业问题,而是竭力地追踪明星的隐私,爆料他们的私生活。
记者大肆报道名人丑闻、暴力事件、花边丑闻、轶问趣事、犯罪新闻等娱乐性较强的内容,大大减少了硬新闻的比例。
2.为求一时轰动而强调事件的悬念和煽情刺激,用耸人听闻,哗众取宠的手法写那些令人震惊的事件。
新闻娱乐化利弊研究论文摘要:本文针对新闻娱乐化的现象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这一趋势带来的利弊。
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的方法,我们发现,新闻娱乐化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提高新闻的传播率,但同时也可能导致新闻内容的失真和浅显化。
因此,在新闻传媒的运作中,需要平衡新闻娱乐化和新闻的核心价值,以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责任。
关键词:新闻娱乐化;利弊;观众;新闻传媒1.引言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媒体业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随着媒体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新闻媒体为了吸引更多观众,掀起了一股“娱乐化”的风潮。
新闻娱乐化是指将新闻呈现的形式和内容更加生动、有趣、轻松,以吸引更多的观众。
但是,这种趋势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新闻传媒和观众?如果只追求短期的收视率和利益,是否会破坏新闻的核心价值和公共利益?本文从新闻娱乐化的利弊两方面进行探讨,同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对新闻传媒的管理和运营提供一定的参考。
2.新闻娱乐化的利2.1 吸引更多观众新闻娱乐化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特别是年轻人。
相比于传统的新闻报道,新闻娱乐化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观众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这种方式,媒体企业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提高收视率和市场份额。
2.2 提高新闻的传播率新闻娱乐化可以提高新闻的传播率。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观众们对于新闻的容忍度越来越低,传统的新闻报道难以引起他们的关注。
相比之下,新闻娱乐化容易吸引观众的眼球,从而达到更广泛的传播目的。
此外,由于新闻娱乐化注重内容的生动和有趣,因此更加容易通过社交网络等新媒体渠道传播。
2.3 融合娱乐元素提高新闻的质量新闻娱乐化可以通过融合娱乐元素提高新闻的质量。
新闻传媒是为人民服务的行业,对于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客观性有着很高的要求。
但是,由于新闻的报道方式和角度的限制,有些话题很难让观众产生兴趣。
而新闻娱乐化通过融合娱乐元素,可以提高新闻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从而实现深入挖掘新闻内涵的目的。
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的分析随着电视媒体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视新闻节目开始呈现出明显的娱乐化趋势。
娱乐化是一种以娱乐为主要内容的形式,将传统新闻叙事方式中严谨的信息传递与生动的娱乐元素相结合。
娱乐化新闻节目的出现,一方面可以提高观众对新闻的兴趣和关注度,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削弱新闻传媒的职能和社会责任,甚至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围绕这一议题展开分析。
首先,娱乐化新闻节目的崛起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
随着电视媒体的普及,观众的文化素质和审美需求不断提高,对传统新闻叙事方式的单调和枯燥感逐渐增强。
娱乐化新闻节目添加了娱乐元素,使得新闻报道更加生动,富有科技感和娱乐性,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
此外,娱乐化新闻节目还能够满足观众的消遣需求,提高观众的收视率,提升电视台的经济效益。
然而,娱乐化新闻节目也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过度娱乐化会导致新闻价值的丧失,只关注猎奇、八卦等娱乐元素,忽视了新闻传媒的宗旨和义务,有可能误导观众的价值观和认知水平。
其次,在提高收视率的同时,娱乐化新闻节目也使得新闻报道的时间紧迫和表达简洁化,影响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深度。
此外,娱乐化新闻节目的“炒作”和“造神”现象也让新闻传媒失去了合理的公正和客观性,这对于新闻传媒的信誉和形象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因此,针对娱乐化新闻节目的问题,我们需要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首先,新闻报道应当以新闻价值为主导,尽量避免把娱乐元素过分强调。
其次,要注重新闻报道的定位和价值导向,确保新闻报道的内容严谨客观、全面准确,以满足观众对新闻的真实需求。
最后,需要加强新闻自律制度建设,完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和新闻监管机制,维护新闻传媒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娱乐化正在改变我们的新闻生态环境和传媒体系,我们必须逐步探索和引导其发展方向,让娱乐化新闻节目真正成为满足观众需求、传递正能量的有益力量。
新闻传媒论文娱乐新闻和新闻的娱乐化新闻传媒是以传递新闻为主要功能的一种媒体形式,而在这其中,娱乐新闻和新闻的娱乐化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
娱乐新闻是指以娱乐性为主要特点的新闻,包括娱乐明星的八卦、绯闻、绯闻产业、娱乐节目等,而新闻的娱乐化则是指将新闻呈现出娱乐性的一种现象,其中包括了脑洞大开的标题、内容简洁、夸张渲染等。
娱乐新闻在传媒领域中的重要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公众认可。
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娱乐新闻可以在疲劳的工作或生活中给予他们更好的轻松、愉悦的心情。
而对于媒体机构来说,娱乐新闻可以吸引更多的关注度和流量,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
因此,在当下的传媒社会中,娱乐新闻的重要性可谓不言自明。
然而,娱乐新闻的产生也伴随着一系列的问题、批评。
首先,一些娱乐新闻往往属于恶意攻击、污蔑、谩骂等不良行为之列,以娱乐的名义散播着负能量,在不断模糊价值取向的同时,也会引起社会道德的倒退。
其次,一些娱乐新闻关注度高、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往往会牺牲专业性和真实性,造成新闻的“娱乐化”,也会引起新闻界的争议。
比如电视节目主持人在播报紧急新闻的时候,却不时穿插着歌曲、搞笑语言,给予观众轻松愉快的氛围,这种娱乐化的表现方式被很多人批评是不尊重新闻专业的表现。
除了娱乐新闻之外,新闻娱乐化也成为了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
在这种新的传播方式中,新闻不再像以前那样呈现出呆板冗长的模式,通过脑洞大开的标题、内容简洁、夸张渲染等方式,新闻可以被更轻松地接受。
例如,拟人化是一种极具娱乐性的新闻传播方式,通过拟人化的方式让新闻更具直观性,能够更直接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达到新闻传播的目的。
再比如,在图文并茂的新闻传播中,通过类似于“揭秘”、“这样做,你也能够……”、“看你知道这多少”等表述方式,使得新闻更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并且能够吸引更多的读者进行阅读和分享。
不难看出,新闻娱乐化带来了新闻传媒领域的变革。
这种变革本身并不是问题,而是娱乐性与专业性之间的平衡问题,使得新闻娱乐化也需要在保证新闻专业性、真实性的基础上,去满足更多人群对新闻的需求。
沈阳师范大学题目:学院:专业: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摘要在我国新闻界,日益明显的新闻娱乐化趋向已形成一种潮流,大有左右新闻传媒之势。
有人对此持反对意见,将新闻娱乐化视为洪水猛兽,认为新闻的娱乐化必将导致媒介的庸俗化; 也有人完全赞同,将新闻娱乐化看作争取受众和市场的法宝。
应该如何看待当前愈演愈烈的新闻娱乐化现象?这需要我们深入的分析它的成因和利弊,从而正确地认识这一现象,处理好新闻与娱乐的关系在经济市场化的大环境下,传媒界的新闻改革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新闻娱乐化渐渐浮出水面。
到底什么叫新闻娱乐化?目前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一般认为,新闻娱乐化主要体现在将硬性新闻软化,即从严肃的政治、经济等事件、信息中挖掘出所谓的娱乐价值,但不仅仅像娱乐新闻那样只关注娱乐界的琐碎和明星逸闻。
它在表现手段和新闻处理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趣味性和人情味等。
对于新闻的娱乐化现象,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待。
目前在我国电视台说新闻、演新闻节目层出不穷,以吸引观众的眼球,大多数节目获得观众好评,新闻娱乐化是电视对受众的适应性表现,它对市场具有适应性,为媒体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不可否认的是新闻娱乐化也有很多弊端,它导致了新闻报道内容的庸俗化,削弱了受众的辨别力和对社会的批判精神,也会消解对青少年常规教育的成果。
对此,我们应该积极应对以求发展。
关键字:新闻;传媒;娱乐化;成因目录序言 (1)一、解读新闻娱乐化 (2)1. 什么是新闻娱乐化 (2)2.新闻娱乐化现象的三点特征 (2)3.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 (3)二、新闻娱乐化成因分析 (3)1.社会转型期的躁动 (3)2.激烈的市场竞争 (3)3.利润最大化的追求 (4)4.媒体职业道德的缺失 (4)5.受众的心理需求 (5)6.跨文化传播的冲击 (6)三、结论与建议〃 (7)1.结论及启示 (7)2.建议 (8)参考文献 (9)致谢 (10)序言我国新闻改革已走过了20多年历程,随着市场化的步伐加快、产业性质的凸显,新闻娱乐化的日渐兴盛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当前我国大众媒介新闻娱乐化现象剖析当前我国大众媒介新闻娱乐化现象剖析近年来,我国大众媒介的新闻报道逐渐呈现出娱乐化的趋势。
娱乐化的新闻报道是指为了迎合大众的娱乐需求,以故事化、轻松化的方式呈现事实,使新闻变得更加生动有趣的现象。
这种现象一方面反映了大众对于新闻娱乐化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引发了对于新闻真实性和严肃性的担忧。
本文将从媒介、观众需求和社会背景等方面对我国大众媒介新闻娱乐化现象进行剖析。
首先,媒介本身的商业化与市场竞争是媒介新闻娱乐化的根源之一。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媒体机构需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吸引更多观众和广告商。
因此,注重轻松愉快的新闻报道能够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吸引更多关注和点击率,从而实现经济效益。
商业化的媒体环境下,为了赢得更多观众的眼球和市场份额,传媒机构倾向于将新闻内容进行煽情化、娱乐化处理,使其更具吸引力,进而获得经济利益。
其次,观众需求的变化也是媒体新闻娱乐化的原因之一。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更快,时间成为了一种珍贵的资源。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观众对于获取新闻的方式和内容有了更高的要求。
他们希望通过娱乐化的手段,如节目形态、故事化的呈现方式,来获得信息并得到消遣。
这种需求的变化推动了媒体将新闻以娱乐化的形式呈现给观众,以满足他们对于快速、便捷和有趣信息的渴望。
在社会背景方面,时下的社会环境也对大众媒介的新闻娱乐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对于精神娱乐需求的追求也在不断增加。
娱乐作为一种文化经济形态,满足了人们在物质满足后对于精神需求的追求。
同时,社交媒体的兴起和传播途径的多样化也为娱乐化的新闻报道提供了更多的传播平台。
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人们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和分享娱乐型的新闻内容,进一步推动了娱乐化新闻的发展。
然而,大众媒介新闻娱乐化现象也引发了一些担忧。
首先,新闻娱乐化可能导致新闻的真实性和严肃性受到侵蚀。
1 浅析电视新闻报道的娱乐化倾向前言:近年来,新闻娱乐化的制作方式成为众多媒体的选择,特别是传统媒体中的报纸,对新闻娱乐化传播方式的探索也在不断进行中。
当前,在媒体的新闻报道日益多样化的背景下,新闻报道娱乐化发展成为一种趋势,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一切新闻报道都以娱乐化的角度来诠释新闻事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的存在是有原因的。
但是关于新闻娱乐化的优劣上,新闻学界还是褒贬不一的,特别是在一些媒体上,新闻的娱乐化报道方式还是需要一些改进的。
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新闻娱乐化的制作方式获得受众肯定的同时,学者对新闻娱乐化的研究还关注到娱乐化方式产生的不良新闻传播情况,这在多种媒体中也有所体现,对于这种新闻传播方式利弊共存的环境下,媒体工作者如何合理利用这种传播方式,制作出符合媒介市场化环境下能够提升电视新闻节目市场竞争力的新闻信息,这成为电视新闻娱乐化倾向传播环境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
针对目前电视新闻娱乐化的探索,学者的研究围绕娱乐化的表现、娱乐化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电视新闻娱乐化现状的未来发展改进意见等都提出了一些专家的研究论点,这对形成电视新闻娱乐化的未来良好发展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正文:新闻学者对与本论文选题相关的文献资料的研究内容以不同的思路和关注内容为研究的方向,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和总结,目前对电视新闻报道娱乐化现象的研究成果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娱乐化现象的理论研究。
目前的专家学者的研究中,新闻报道娱乐化的方式提出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未来生存和竞争中获得优势,使用娱乐化的报道方式成为媒体工作者的共识,由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关于什么是新闻报道新闻娱乐化的报道方式就要有个清晰的了解。
目前的新闻学界中关于都市报新闻娱乐化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在一些相关的理论研究文献中,专家学者关于新闻报道娱乐化的2 现象给予了一定的界定,通过对现象上的界定让新闻工作者以及读者认识到都市报的娱乐化发展方向。
论网络新闻娱乐化的利弊与对策第一章网络新闻娱乐化现象及其表现随着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发展,又由于网络传播具有数字化、全球化、即时性、互动性、信息海量等优势,网络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
随着我国进入市场经济,市场竞争的压力和注意力经济时代的到来,使我国的媒体在操作方法、运营模式、编辑方针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商业化趋势,也催生了我国的新闻娱乐化现象。
这种现象在新闻市场上一被应用就受到了手中的广泛认可。
然而,在网络新闻娱乐化如火如荼发展之际,有的已经走向娱乐低俗化的道路,给我们的网络新闻生态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第一节浅谈新闻娱乐化1.概念及起因:新闻娱乐化的概念一是在内容上偏软新闻或尽力使硬新闻软化,即所谓的“硬新闻软着陆”;二是指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描述,通过描述新闻中有趣的故事、情节、细节,使各种新闻内容衍变为趣味性、戏剧化的新闻。
新闻的娱乐化作为一种以受众的兴趣、观点以及利益需求为前提的新型新闻传播方式,颠覆了以往传统的说教式新闻的传播方式,给“单纯的”新闻信息穿上了一件“亲和”受众的外衣。
它的起因归根结底就是西方发达国家在市场激励下为追求更多利润,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来吸引受众,于是新闻娱乐化成了各个新闻媒体争相竞逐的东西。
2.网络新闻娱乐化的发展:提起新闻娱乐化现象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一批在政治上、经济上独立的廉价报纸的出现,其内容主要是简短、通俗,政治色彩弱,人情味、趣味性浓的社会生活内容,其中不少新闻还带有故事情节。
到了19世纪末,这种伴随大众化报纸的煽情之风达到了最高点,随后是黄色新闻的泛滥。
而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美国传媒狂炒辛普森杀妻案、前英国王妃戴安娜之死、前美国总统克林顿的绯闻案,是新闻娱乐化的三大标志性作品。
而我国新闻娱乐化现象始于1981年1月1日,《中国青年报》首创星期刊,将“软手法”引入“硬新闻”中,此后,周末版、星期刊盛行,随后90年代中后期的以社会新闻为主的都市报热潮的出现将我国的新闻娱乐化推向了高潮,并不断蔓延到各媒体,包括迅速发展的网络。
浅析当代新闻娱乐化现象当代新闻媒体越来越娱乐化,这种现象已经成为了常态。
这一趋势是由多种因素驱动的。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就当代新闻娱乐化现象进行浅析,并探讨这种现象对社会及人们的影响。
首先,娱乐是人们自古以来的需求和追求,而新闻媒体的娱乐化是这种需求的一种反映。
与此同时,随着博客、微博、社交网络等新型媒体的兴起,大量信息在网络上传播。
如此之多的信息让媒体产业不得不采取娱乐化的形式,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吸引读者和观众。
这可以在新闻报道、脱口秀节目和谈话节目等诸多方面得到体现。
现在,新闻报道经常以争议性和刺激性的话题和事件为主。
而真正的新闻事件和故事经常在媒体的热炒下成为了娱乐的流行热点。
其次,作为商业机构,新闻媒体更多的是考虑读者和观众的需求,以扩大市场份额。
媒体机构需要获得越来越多的阅读量或收视率,才能有更多的广告商愿意在他们的媒体平台中投入广告,从而赚取更多的收入。
娱乐报道和内容更容易吸引大众特别是年轻的优越消费群体,并留住和扩大这些群众。
更多的人读取和观看,广告商的利润也自然会更高。
然而,新闻娱乐化现象存在着很多问题和负面影响。
首先,这种趋势使读者和观众分散了注意力,过度关注娱乐和热点事件,而忽略真正的新闻和公共话题。
例如,人们更多的关注娱乐明星的绯闻,而对于政治和社会问题却比较漠不关心。
这种问题导致人们缺乏必要的政治和社会参与,更难以了解更重要的社会信息。
其次,新闻娱乐化现象也会降低新闻质量和道德标准。
为了追求更高的收视率和点击量,媒体机构可能会故意制造和夸大事件,甚至通过贿赂或其他手段获取敏感信息。
这样的做法不仅是违反新闻行业的底线,也会误导公众,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第三,新闻娱乐化现象也会淡化新闻的公共责任和社会意义。
新闻是一种公共产品,它具有传播社会正义、教育公众、反映公众意见和监督政府等重要作用。
然而,当新闻被过度娱乐化时,其公共责任和社会意义将会受到破坏。
媒体产业更多的是考虑商业利益,而忽略了自身应有的社会责任。
制造幸福_走向娱乐的新闻技巧——对中国传媒新闻娱乐化的实证探究引言:传媒行业在不息变革进步的过程中,娱乐化的新闻报道成为一种不行轻忽的趋势。
无论是电视台、广播台仍是互联网媒体,都开始将娱乐元素归入新闻报道中,操作性强、娱乐性高的报道更容易获得受众的关注和认可。
本文将通过实证探究,探讨中国传媒新闻娱乐化的技巧与特点,并对其对社会进步、新闻传播与受众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中国传媒新闻娱乐化的现状在新闻报道中,引入娱乐元素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娱乐类话题、奇特的主持风格和剪辑手法等。
尤其在综艺节目中,娱乐性已经成为一种明显的特点。
与此同时,互联网媒体的兴起使得娱乐新闻更易于传播,无论是娱乐圈内的动态仍是平凡大众的生活趣闻都能够快速被关注到。
二、娱乐化新闻报道的技巧与特点1. 简易明了的语言表达娱乐新闻报道往往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以便让受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这种方式通常防止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和复杂的叙述结构,更重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故事核心。
2. 人物情感和人物故事的塑造娱乐报道通常通过塑造丰富的人物情感和故事性,来吸引受众的情感共鸣。
这样的报道往往聚焦在明星、富豪或者草根人物身上,叙述他们的成败、经历或者奇闻趣事,以引发观众的情感共振和爱好。
3. 悬念与情节设计娱乐报道的一个明显特点是重视制造悬念,通过设置情节转折以吸引受众的关注和期待。
比如,在综艺节目中,节目组屡屡会设置各种悬念,让受众一遍遍追问:“下一步会发生什么?”这种悬念的设置使得受众保持了对故事的持续关注。
三、娱乐化新闻报道对社会进步的影响1. 提升新闻娱乐性有助于拓宽受众群体传统新闻报道在面对年轻一代受众时有时显得乏味,而娱乐化的报道可以使新闻更易于接受,从而拓宽了新闻的受众群体。
通过增加娱乐元素,新闻更容易引发受众的共鸣和爱好,提升了受众的参与度与忠诚度。
2. 创设性的报道形式增进新闻传播创新娱乐化的报道形式要求新闻从业者更具创设力,不息尝试新的报道方式和手法。
浅谈电视新闻娱乐化现状及思考【摘要】电视新闻在当今社会已经越来越向娱乐化倾斜,其中包括了多种影响因素。
观众需求是其中之一,他们希望通过更加娱乐化的方式获得信息。
这种需求也促使了新闻报道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新闻采用戏剧化的手法来吸引观众。
在娱乐化的背后也存在道德伦理问题,比如新闻失真等。
娱乐化对新闻传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也有一些应对措施,比如提倡更加客观的报道方式。
未来,应该更加注重新闻真实性和专业性,在娱乐化的基础上加强新闻传播的价值观。
【关键词】电视新闻娱乐化现状, 思考, 电视新闻趋向娱乐化, 影响因素, 观众需求, 新闻报道方式, 道德伦理问题, 娱乐化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应对措施, 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电视新闻娱乐化现状电视新闻在当前社会已经趋向于娱乐化,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严肃新闻报道已经无法吸引大众的注意力,因此娱乐元素被引入新闻报道中,以吸引更多的观众。
电视新闻节目中的新闻内容逐渐向娱乐化发展,充满了明星八卦、绯闻爆料、综艺趣闻等内容。
在这种背景下,电视新闻已经不再仅仅是传递新闻事件的平台,而更像是一种娱乐节目,追求热点、轶闻和感官刺激。
电视新闻娱乐化的现状不仅影响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也对传播方式和社会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越来越多的人更愿意通过娱乐化的新闻节目获取信息,这也导致了一些严肃新闻事件被淡化或忽略,观众的思想水平和素质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电视新闻娱乐化现状下的问题和挑战不容忽视。
在此背景下,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影响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因素,从观众需求、新闻报道方式、道德伦理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以便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1.2 思考在当今社会,电视新闻越来越呈现出娱乐化的趋势,这种现象不仅在国内,也在国际上得到了普遍认可。
娱乐化的电视新闻虽然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但也引发人们对新闻真实性和公信力的质疑。
当前我国大众媒介新闻娱乐化现象剖析当前我国大众媒介新闻娱乐化现象剖析摘要:本文从大众媒介新闻娱乐化的现象和原因入手,剖析了其对社会、传媒和观众的影响。
同时,探讨了如何应对大众媒介新闻娱乐化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
第一章现象分析1.1 大众媒介新闻娱乐化的表征大众媒介新闻娱乐化是指在大众媒介中,新闻内容和形式逐渐向娱乐化趋近的现象。
它的表征主要包括:新闻报道更加注重娱乐性,追求轻松、活泼、娱乐效果;娱乐元素在新闻中占据主导地位,注重感官刺激和娱乐效果;新闻节目和平台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新闻变成了一种娱乐产品;新闻报道围绕娱乐明星、绯闻、八卦等话题展开,对社会正能量的报道减少。
1.2 大众媒介新闻娱乐化的成因大众媒介新闻娱乐化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经济利益驱动:娱乐化新闻更容易吸引观众,从而带来更多广告收入。
(2)观众需求变化:随着生活节奏加快,观众对轻松、娱乐的信息越来越感兴趣。
(3)媒介技术进步:新技术的出现使得新闻传播更加方便和快捷,也使娱乐性元素更容易在新闻中传播。
第二章影响分析2.1 对社会的影响大众媒介新闻娱乐化对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1)社会价值观的扭曲:大量的娱乐新闻可能导致观众对社会价值观的认知与理解出现偏差。
(2)娱乐新闻中的虚假信息:为了追求娱乐效果,新闻报道中可能夹杂或夸大事件内容,导致观众对真相的认知产生误导。
(3)社会问题的漠视:娱乐新闻充斥于各类大众媒介中,使得一些重要社会问题被忽视或轻视。
2.2 对传媒的影响大众媒介新闻娱乐化对传媒的影响主要表现为:(1)丧失新闻的公共性:过度娱乐化的报道使新闻丧失了其作为公共知识的功能,造成大众的认知困扰。
(2)缺乏深度思考:过分关注娱乐性,导致新闻报道缺乏深度、思考与分析。
(3)商业化的压力:传媒机构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更加倾向于追求高收视率和点击量,忽视新闻报道真实性和公正性。
2.3 对观众的影响大众媒介新闻娱乐化对观众的影响主要表现为:(1)信息获取畸形化:过度追求娱乐化的新闻使得观众对于社会、政治等重要信息的了解程度减少。
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惠州学院HUIZHOUUNIVERSITY毕业论文(设计)中文题目: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英文题目:Probing into the Phenomenon ofNews Entertainment姓名柳佛保学号04012607专业班级广播电视新闻学04级(6)班指导教师杨凯毅提交日期2008-4-18教务处制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柳佛保广播电视新闻学 04级(6)班指导教师:杨凯毅讲师摘要随着新闻媒体市场的的发展,新闻娱乐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本文将着重探讨新闻娱乐化的定义、特点、现状以及产生的成因,进而批判分析新闻娱乐化的积极意义和现存的问题,从而总结新闻媒体在娱乐化道路上遵守的原则,以利于新闻娱乐化更好地为受众服务。
关键词新闻娱乐化定义特点现状成因利弊原则Probing into the Phenomenon of News EntertainmentLiu FobaoClass 6,Grade 2004Broadcasting, TV and Journalism specialtyTutor : Yang KaiyiTitle:LecturerAbstractWith developing of the market of the news media,the News Entertainment trends more and more obviously.Probing into the definition, features, status and genesis,this paper will critically analyz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Phenomenon of News Entertainment,and then summarize the principle be observed the media for the practice of News Entertainment,for the News Entertainment serve better for the audience.Key Wordsnews entertainment definition features status genesi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principle目录1 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闻娱乐化分析论文
新闻娱乐化已经成为当今媒体行业中的最热门话题之一。
新闻娱乐化的概念是指新闻机构将更多的娱乐元素融入其新闻报道中,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和广告商。
这样的趋势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从电视广播到在线新闻,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得大量的娱乐内容。
本文将对新闻娱乐化的现状、影响和前景进行分析。
一、新闻娱乐化的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起,新闻娱乐化开始出现,其中娱乐因素成为吸引观众的关键。
听众需要更生动、好玩、有趣的故事,而娱乐元素正好满足这一需求。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新闻的娱乐化已经成为媒体公司最重要的竞争方式,尤其是当今的年轻一代观众更倾向于通过社交媒体获取新闻。
随着新闻娱乐化的出现,媒体公司开始将更多的时间和资源用于制作受众欢迎的故事。
在这种情况下,娱乐和轻松的内容比严肃的新闻更能够吸引观众和广告商。
新媒体如BuzzFeed、Vice等公司的报道风格已经成为主流,这些媒体使用生动形象的标题和快节奏的视频,以吸引那些短时间内需要快速了解事情的年轻观众。
二、新闻娱乐化的影响
1.大众阅读习惯的改变
在新媒体时代,观众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传统的新闻报道经常以深度和详细为特点,但如今的新闻报道越来越倾向于以图像和视频形式表现。
这种将新闻娱乐化的趋势对阅读习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花费更少的时间来了解事情。
2.新闻行业的议价权被削弱
传统新闻行业没有忽视娱乐性新闻的价值,但数量不多。
随着新闻娱乐化的不断发展,该行业的议价权不断被削弱,因为娱乐性新闻已成为重要的竞争方式之一。
传统新闻机构应意识到这种趋势,防止在与其竞争的娱乐公司中落败。
3.新闻的真实性
作为一种新闻报道的形式,新闻娱乐化是双刃剑。
一方面,它能够吸引观众的兴趣和注意力,加强话题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然而,娱乐性新闻中的“玩笑话”可能会误导观众,使他们误认
为故事是真实的。
特别是在社交媒体中,虚假新闻和误导性报道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问题。
三、新闻娱乐化的未来
由于新闻娱乐化趋势已经深入人心,媒体公司需要适应这一趋势。
新闻机构应该提高娱乐性新闻规划和策划的独立性,不让公司利益和意识形态占有过多的话语权。
此外,与此同时,媒体公司应坚定不移地保持新闻报道的原则和价值,不应让社交媒体的呼声决定新闻的情境。
综上所述,新闻娱乐化是一个重要的趋势,但需要我们保持原则性和更好的坚持价值观,挑战永远面前,我们需要清晰呼声所呈现的,对待这种趋势应该谨慎,坚持原则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