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绪论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96.00 KB
- 文档页数:9
教案章节课题绪论摩擦轮传动课型新授课课时 2 教具学具电教设施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机器、机构及零件运动副的概念机械传动的分类,摩擦轮传动能力培养点能区分低副与高副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及互相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区分低副与高副难点同上学法引导1、讲授法2、提问法 3、自主探究法教学内容更新、补充、删节补充机械工业出版社《机械原理》相关内容参考资料《机械原理》课后体会教与学互动设计教师活动内容学生活动内容时间一、组织教学点名考勤,稳定学生情绪,准备上课二、自我介绍三、讲授新课绪论摩擦轮传动(一)课程概述(二)机器、机构、机械、构件和零件1、机器与机构2、机器的组成3、零件与构件(三)运动副的概念及其应用1、运动副1)运动副的的定义2)运动副的分类2、运动副的应用特点3、低副与高副机构(四)机械传动的分类1、摩擦传动2、啮合传动(五)摩擦轮传动1、摩擦轮传动的工作原理和传动比2、摩擦轮传动的特点3、摩擦轮传动的类型和应用场合四、课堂小结点出重点五、预习提示1、带传动的组成有哪些?2、带传动的传动比如何计算?准备上课听讲记笔记3分240分43分5分教案章节课题课题2 带传动任务一带传动的组成、原理和类型课型新授课课时 2 教具学具电教设施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带传动的组成、原理和类型带传动能力培养点掌握带传动的传动比计算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及互相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带传动的传动比计算难点同上学法引导1、讲授法2、提问法 3、自主探究法教学内容更新、补充、删节补充机械工业出版社《机械原理》相关内容参考资料《机械原理》课后体会教与学互动设计教师活动内容学生活动内容时间一、组织教学点名考勤,稳定学生情绪,准备上课二、复习提问1、运动副分为几类?2、在实际生活中举几个高副的例子? 三、讲授新课1-1 带传动的组成、原理和类型(一)带传动的组成、原理和类型 1、带传动的组成 2、带传动的工作原理 3、带传动的传动比1122n i n =(二)带传动的类型1-2 V 带传动(一)V 带及带轮 1、V 带 2、V 带带轮(二)V 带传动的主要参数1、普通V 带的横截面尺寸2、V 带带轮的基准直径D d3、V 带传动的传动比i4、小带轮的包角1α5、中心距a6、带速v7、v 带的根数(三)普通v 带的标记与应用特点1、普通v 带的标记2、普通v 带的应用特点 (四)v 带传动的安装与维护及张紧装置 四、课堂小结 点出重点 五、预习提示1、螺旋传动的种类?2、普通螺纹的主要参数有哪些?准备上课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听 讲记笔记2分 10 40分43分 5分教 案章节课题任务二 V带传动课型新授课课时 2 教具学具电教设施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V带的结构、V带带轮及V带的主要参数能力培养点掌握V带的主要参数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及互相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重点V带的主要参数难点同上学法引导1、讲授法2、提问法 3、自主探究法教学内容更新、补充、删节补充机械工业出版社《机械原理》相关内容参考资料《机械原理》课后体会教与学互动设计教师活动内容学生活动内容时间一、组织教学点名考勤,稳定学生情绪,准备上课二、复习提问1、什么是零件?2、运动副如何分类?三、讲授新课1-2 V带传动(三)普通v带的标记与应用特点1、普通v带的标记2、普通v带的应用特点(四)v带传动的安装与维护及张紧装置1、V带传动的安装维护与张紧装置1)安装V带时,应缩小中心距后将带套入,在慢慢调整中心距时带达到合适的张紧程度;2)安装V带时,两带轮的轴线应互相平行,两带轮的轮槽的对称平面应重合;3)V带在槽中应有追求的位置;4)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并及时调整2、V带的张紧装置及张紧方法1)调整中心距2)张紧轮张紧四、课堂小结点出重点五、布置作业习题册六、预习提示同步带的传动特点准备上课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听讲记笔记2分40分43分5分教案章节课题习题课课型新授课课时 2 教具学具电教设施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运动副的判定、v带传动比的计算能力培养点掌握运动副的判定、v带传动比的计算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及互相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运动副的判定、v带传动比的计算难点同上学法引导1、讲授法2、提问法 3、自主探究法教学内容更新、补充、删节补充机械工业出版社《机械原理》相关内容参考资料《机械原理》课后体会教与学互动设计教师活动内容学生活动内容时间一、组织教学点名考勤,稳定学生情绪,准备上课二、复习提问1、什么是机器、什么是机构?什么是零件?2、V带传动比的计算公式?三、习题讲解1、机器与机构的区别相关习题:P1 选择第1、2、3、7、8题2、高副与低副的判定相关习题:P1 选择题第4、5、题,应用题第三题3、带传动的包角、相关习题:P4选择题第4、5、7、11题4、带传动的传动比计算相关习题:判断题第5、6题应用题第1、2、3、4题四、课堂小结点出重点五、预习提示1、螺纹的代号标注2、普通螺旋传动直线移动距离的计算准备上课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听讲记笔记2分40分43分5分教案章节课题模块二螺纹及螺旋传动课题1 螺纹课型新授课课时 2 教具学具电教设施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螺纹的种类和应用、主要参数能力培养点掌握螺纹的种类,主要参数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及互相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螺纹的参数难点同上学法引导1、讲授法2、提问法 3、自主探究法教学内容更新、补充、删节补充机械工业出版社《机械原理》相关内容参考资料《机械原理》课后体会教与学互动设计教师活动内容学生活动内容时间一、组织教学点名考勤,稳定学生情绪,准备上课二、复习提问1、带轮的包角是多少?2、v带如何安装与维护?三、讲授新课螺纹的种类和应用(一)按螺纹牙型分类及其应用(二)按螺纹旋线方向分类及应用(三)按螺旋线的线数分类及其应用(四)按螺旋线形成的表面分类普通螺纹的主要参数1、螺纹大径D2、螺纹的中径D23、螺纹小径d4、螺纹升角φ5、牙型角α6、牙型高度h7、螺距P8、导程p h螺纹代号标注(一)普通螺纹代号M1、粗牙螺纹2、细牙螺纹(二)梯形螺纹代号Tr(三)管型螺纹1、非螺纹密封代号G2、螺纹密封代号R C R P R四、课堂小结点出重点五、预习提示 1、普通螺旋传动的应用形式及移动方向的判定准备上课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听讲记笔记2分40分43分5分教案章节课题课题2 螺旋传动课型新授课课时 2 教具学具电教设施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螺旋传动的形式及移动方向的判定能力培养点掌握螺旋传动的形式及移动方向的判定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及互相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螺旋传动的形式及移动方向的判定难点移动方向的判定学法引导1、讲授法2、提问法 3、自主探究法教学内容更新、补充、删节补充机械工业出版社《机械原理》相关内容参考资料《机械原理》课后体会教与学互动设计教师活动内容学生活动内容时间一、组织教学点名考勤,稳定学生情绪,准备上课二、复习提问1、所以管型螺纹本身都有密封性吗?2、普通螺纹的公称直径指的是螺纹的大径还是小径?三、讲授新课螺旋传动(一)普通螺旋传动1、普通螺旋传动的应用形式1)螺母固定不动,螺杆回转并作直线运动2)螺杆固定不动,螺母回转并作直线运动3)螺杆回转,螺母作直线运动4)螺母回转,螺杆作直线运动2、普通螺旋传动直线移动方向的判定1)螺母(螺杆)不动,螺杆(螺母)回转并移动2)螺杆(螺母)回转,螺母(螺杆)移动3、普通螺旋传动直线移动距离的计算(二)差动螺旋传动1、差动螺旋传动原理2、差动螺旋传动获得螺母移动距离的计算及方向的确定(三)滚珠螺旋传动简介四、课堂小结点出重点五、预习提示1、链传动的类型准备上课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听讲记笔记2分40分43分5分教案章节课题模块三链传动课型新授课课时 2 教具学具电教设施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传动比、传动类型能力培养点认识链传动作用及应用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及互相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链传动作用及应用难点齿形链学法引导1、讲授法2、提问法 3、自主探究法教学内容更新、补充、删节补充机械工业出版社《工程力学》相关内容参考资料《工程力学》课后体会教与学互动设计教 师 活 动 内 容学生活动内容时间一、组织教学点名考勤,稳定学生情绪,准备上课二、复习提问1、螺旋传动主动件的运动方向如何判断?2、差动螺旋传动的运动方向有如何?三、讲授新课链传动一、链传动及传动比1122n z n z 二、链传动的应用特点 1、优点 2、缺点 三、链传动的类型 1、滚子链 1)滚子链结构 2)主要参数 3)滚子链的标记08A-1-88 GB/T1243-1977 2、齿形链简介CL08-22.5 W-60 GB/T 10855-1977 四、课堂小结 点出重点五、布置作业1、下一节内容预习提示2、课后练习准备上课听 讲 记笔记2分15分教案章节课题模块四齿轮传动课题1 齿轮传动的类型和应用场合课型新授课课时 2 教具学具电教设施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齿轮传动类型、渐开线齿廓、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能力培养点掌握渐开线齿廓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及互相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渐开线齿廓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难点掌握渐开线齿廓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学法引导1、讲授法2、提问法 3、自主探究法教学内容更新、补充、删节补充机械工业出版社《机械原理》相关内容参考资料《机械基础》课后体会教 与 学 互 动 设 计教 师 活 动 内 容学生活动内容时间一、组织教学点名考勤,稳定学生情绪,准备上课二、复习提问1、链传动有哪些应用?2、链传动的优缺点有哪些?三、讲授新课课题1 齿轮传动的类型和应用场合一、齿轮传动的常用类型 二、齿轮传动的应用1、传动比 1122n zn z2、应用特点1)优点 2)缺点 三、渐开线齿廓1、齿轮传动对齿廓曲线的基本要求2、渐开线的形成性质 1)基圆 2)发生线四、课堂小结 点出重点:五、布置作业1、下一节内容预习提示2、课后练习准备上课听 讲 记笔记听 讲 记笔记2分 3分15分15分教案章节课题课题2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课型新授课课时 2 教具学具电教设施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渐开线标准直尺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能力培养点掌握渐开线标准直尺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及互相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渐开线标准直尺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难点同上学法引导1、讲授法2、提问法 3、自主探究法教学内容更新、补充、删节补充机械工业出版社《机械原理》相关内容参考资料《机械原理》课后体会教与学互动设计教师活动内容学生活动内容时间一、组织教学点名考勤,稳定学生情绪,准备上课二、复习提问1、什么是基圆?2、什么是发生线?三、讲授新课课题2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二、渐开线标准直尺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1、齿形角α2、齿数z3、模数m4、齿顶高系数ah5、顶隙系数c*6、分度圆四、课堂小结点出重点五、布置作业1、下一节内容预习提示2、课后练习,准备上课听讲记笔记2分3分15分15分教案章节课题课题3渐开线齿廓失效形式课题4其它齿轮传动简介课型新授课课时 2 教具学具电教设施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斜齿圆柱齿轮传动、齿轮齿条传动、渐开线齿轮失效形式能力培养点渐开线齿轮失效形式、原因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及互相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渐开线齿轮失效形式、原因难点渐开线齿轮失效形式、原因学法引导1、讲授法2、提问法 3、自主探究法教学内容更新、补充、删节补充机械工业出版社《机械原理》相关内容参考资料《机械原理》课后体会教与学互动设计教师活动内容学生活动内容时间一、组织教学点名考勤,稳定学生情绪,准备上课二、复习提问1、什么是基圆?2、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有哪些?三、讲授新课课题3 渐开线齿轮失效形式一、齿面点蚀二、齿面磨损三、齿面胶合四、齿面塑变五、轮齿折断课题4 其它齿轮传动简介一、斜齿圆柱齿轮传动1、斜齿圆柱齿轮的形成2、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啮合性能3、主要参数及特性4、斜齿圆柱齿轮正确啮合条件二、直齿圆柱齿轮传动三、齿轮齿条传动四、课堂小结点出重点五、布置作业1、下一节内容预习提示2、课后练习准备上课听讲记笔记2分3分15分15分教案章节课题模块五蜗杆传动课型新授课课时 2 教具学具电教设施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蜗杆结构、回转方向的判定、啮合条件及应用特点能力培养点掌握蜗杆结构、回转方向的判定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及互相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回转方向的判定难点啮合条件学法引导1、讲授法2、提问法 3、自主探究法教学内容更新、补充、删节补充机械工业出版社《机械原理》相关内容参考资料《机械原理》课后体会教与学互动设计教师活动内容学生活动内容时间一、组织教学点名考勤,稳定学生情绪,准备上课二、复习提问1、齿轮的几何参数包括哪些?2、什么是齿轮的模数?三、讲授新课蜗杆传动蜗杆的组成1、蜗杆结构2、涡轮结构(二)蜗杆的分类(三)蜗杆回转方向的判定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啮合条件(一)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二)蜗杆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蜗杆传动的应用特点(一)蜗杆传动的润滑(二)蜗杆传动的散热四、课堂小结点出重点五、布置作业1、下一节内容预习提示2、课后练习习题册准备上课听讲记笔记2分3分15分15分教案章节课题模块六轮系课型新授课课时 2 教具学具电教设施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轮系的分类、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能力培养点掌握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及互相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难点同上学法引导1、讲授法2、提问法 3、自主探究法教学内容更新、补充、删节补充机械工业出版社《机械原理》相关内容参考资料《机械原理》课后体会教与学互动设计教师活动内容学生活动内容时间一、组织教学点名考勤,稳定学生情绪,准备上课二、复习提问1、蜗杆传动由什么来组成?2、蜗轮回转方向如何判定?三、讲授新课轮系分类及其应用特点(一)轮系的分类(二)轮系的应用特点1、获得很大的传动比2、可做较远距离的传动3、可方便的实现变速和变向要求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一)定轴轮系各轮转向的判断(二)传动比1、传动路线2、传动比计算定轴轮系中任意从动齿轮的转速计算(一)任意从动齿轮的转速计算(二)轮系末端是螺旋传动的计算(三)轮系末端是齿条的计算四、课堂小结点出重点五、布置作业1、下一节内容预习提示2、课后练习准备上课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听讲记笔记2分10分15分15分教案章节课题第二篇机械机构模块一平面连杆机构课题1 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与分类课型新授课课时 2 教具学具电教设施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平面连杆机构的特点、分类及组成能力培养点掌握四杆机构的的构成,运动特点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及互相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四杆机构的的构成,运动特点难点同上学法引导1、讲授法2、提问法 3、自主探究法教学内容更新、补充、删节补充机械工业出版社《机械原理》相关内容参考资料《机械原理》课后体会教与学互动设计教师活动内容学生活动内容时间一、组织教学点名考勤,稳定学生情绪,准备上课二、复习提问1、平行轴传动的传动比如何计算?2、末轮的转向如何判断?三、讲授新课平面连杆机构的特点1、平面连杆机构:刚性构件用转动副或移动副相互连接而组成,在同一平面或相互平行平面内运动的机构。
机械基础教案绪论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基础的概念、范围和重要性。
2. 掌握机械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的基本原理。
3. 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机械概述机械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机械的发展历程和趋势2. 机械设计设计原则和方法机械零件的选材和加工3. 机械制造制造过程和方法数控技术和智能制造4. 机械使用与维护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机械的维护保养和故障排除5. 工程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机械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探讨机械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优化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基础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案例。
2. 演示法:展示机械设备的工作过程和操作方法。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机械设计的优化和创新。
4.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实践。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机械基础教材。
2. 课件:制作相关章节的教学课件。
3. 设备:展示机械设备的实物或模型。
4. 工具:准备实践操作所需的工具和器材。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机械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程设计:评估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运用机械知识的能力。
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应用能力。
六、机械零件与传动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零件的分类与功能掌握常见传动机构的工作原理和应用2. 教学内容机械零件:轴承、齿轮、弹簧、联轴器等传动机构:齿轮传动、链传动、皮带传动、液压传动等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机械零件的结构、功能和传动原理演示法:展示传动机构的实际运行效果4. 教学准备教材:机械零件与传动相关章节课件:制作相关教学课件设备:展示机械零件和传动机构的实物或模型5. 教学评价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对机械零件和传动的掌握程度七、机械强度与材料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强度的重要性掌握机械强度计算的基本方法熟悉常用工程材料的特点和应用2. 教学内容机械强度:失效模式、强度计算、安全系数等工程材料: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机械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工程材料的选择和应用4. 教学准备教材:机械强度与材料相关章节课件:制作相关教学课件设备:展示工程材料的实物或模型5. 教学评价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课程设计:评估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运用机械强度和材料知识的能力八、机械动力学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动力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的方法能够运用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 教学内容动力学基本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机械系统动力学:运动方程、速度与加速度分析、受力分析等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动力学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实例分析:分析实际机械系统中的动力学问题4. 教学准备教材:机械动力学相关章节课件:制作相关教学课件设备:演示机械动力学现象的实验器材5. 教学评价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课程设计:评估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运用动力学知识的能力九、机械控制工程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机械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分析方法能够应用控制理论解决机械工程问题2. 教学内容控制基本概念:开环控制、闭环控制、稳定性等控制系统设计:PID控制、状态空间分析、频域分析等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模拟仿真:利用软件进行机械控制系统的仿真分析4. 教学准备教材:机械控制工程相关章节课件:制作相关教学课件软件:准备控制系统仿真分析所需的软件工具5. 教学评价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课程设计:评估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运用控制工程知识的能力十、机械系统设计与应用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系统设计的全过程掌握机械系统分析与优化的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机械系统的设计与应用2. 教学内容设计流程: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试验与验证等分析与优化:结构分析、强度分析、动态分析、节能优化等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机械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和分析方法案例教学:分析典型机械系统设计案例4. 教学准备教材:机械系统设计与应用相关章节课件:制作相关教学课件案例:准备典型的机械系统设计案例5. 教学评价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课程设计:评估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运用机械系统设计知识的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机械概述补充说明:机械概述环节中,学生需要理解机械的基本概念,掌握机械的分类和特点,了解机械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
JIANGSU TEACH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机械基础绪论教案学院名称: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09机制3Z姓名:缪润亭学号:09321323关于蒸汽机的故事:1688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尼斯·帕潘,曾用一个圆筒和活塞制造出第一台简单的蒸汽机。
但是,帕潘的发明没有实际运用到工业生产上。
十年后,英国人托易斯·塞维利发明了蒸汽抽水机,主要用于矿井抽水。
1705年,纽克曼经过长期研究,综合帕潘和塞维利发明的优点,创造了空气蒸汽机。
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机械的组成及机器、机构、构件和零件;2.了解机械分析的一般程序和基本方法;3.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内容和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掌握机械的基本组成;2.掌握机器、机械、机构、零件等概念。
难点:机器与机构的区别。
教学手段与方式:课堂讲授教学内容:绪论第一节机械的组成第二节机械分析的一般程序和基本方法第三节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内容和学习方法绪论第一节机械的组成本课程研究的对象是机械。
它是机器与机构的总称。
一、机器与机构在现代的日常生活和工程实践中随处都可见到各种各样的机器。
例如:洗衣机、缝纫机、内燃机、拖拉机、金属切削机床、起重机、包装机、复印机等。
机器——一种人为实物组合的具有确定机械运动的装置,它用来完成一定的工作过程,以代替或减轻人类的劳动。
机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构件通过活动联接形成的构件系统。
1.机器的分类( 按工作类型的不同分)动力机器——实现能量转换;如:内燃机、电动机、蒸汽机、发电机、压气机等。
工作机器——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搬运物品;如:机床、织布机、汽车、飞机、起重机、输送机等。
信息机器——完成信息的传递和变换;如:复印机、打印机、绘图机、传真机、照相机等。
机器的种类繁多,它们的构造、用途和功能也各不相同。
但具有相同的基本特征。
实例1:单缸四冲程内燃机实例2:小型压力机2.机器与机构的共有特征1)人为的实物(机件)组合体。
中职《机械基础》(多学时)教案绪论0.1机械的组成、机械零件的材料、结构和承载能力[课程名称]机械的组成、机械零件的材料、结构和承载能力[教材版本]栾学钢主编。
机械基础(多学时)。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栾学钢主编。
机械基础(少学时)。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教学目标与要求]一、知识目标1、了解机械的组成2、了解机械零件的材料、结构和承载能力二、能力目标通过了解机械的组成、机械零件的材料、结构和承载能力,掌握机械的组成特点,以及满足使用条件下机械零件的材料、结构、尺寸和形状。
三、素质目标提高学生对机器基本知识的了解,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延长使用寿命。
三、教学要求1、了解组成、机械零件的材料、结构和承载能力,掌握机械的组成特点2、了解机械的基本知识,使设备能正常运行,延长使用寿命。
[教学重点]磨擦分类中的边界磨擦与混合磨擦的形成。
磨损种类中的疲劳磨损的形成机理和本科程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难点分析]机械的材料,失效、的强度定义[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与学生互动法。
[学生分析]学生对机械了解得很少,讲课时要注意联系学生所见到的实用机械,分析机器的组成和结构,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爱上本课程,是讲好本课程的根本目的。
所以,善于理论联系实际,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是讲好本课程的关键。
【教学资源】1、机械基础网络课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吴联兴主编。
机械基础练习册。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教学安排]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穿插互动、提问与设问,最后小结。
2学时(90分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教材中图0-1或洗衣机为例来讲机械的组成。
二、讲授新课(一)机器的组成1.机器的组成如图0-1所示或洗衣机为例来讲机械的组成。
得出无论是哪一种机械,都是由4个组成的,即动力部分、传动部分、执行部分和控制部分。
2.机器的结构零件制造的最小单元。
构件运动的最小单元。
构件可以是一个零件,但更多的是多个零件的组合。
机械基础教案绪论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认识到机械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2. 掌握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
3. 理解机械工作的原理和特点。
4.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机械学科的探究欲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概述机械的定义机械的作用和应用2. 机械的分类按运动形式分类按功用分类3. 机械的性能强度刚度磨损与腐蚀4. 机械工作原理传动原理运动变换原理5. 机械特点结构多样性工作可靠性制造和维护方便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基本概念、分类、性能、工作原理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机械应用实例,加深学生对机械的理解。
3. 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机械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发展趋势。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机械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场景,引出机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2. 讲解机械概述:阐述机械的定义、作用和应用。
3. 讲解机械分类:介绍按运动形式和功用分类的机械。
4. 讲解机械性能:讲述强度、刚度、磨损与腐蚀等性能指标。
5. 讲解机械工作原理:解析传动原理和运动变换原理。
6. 讲解机械特点:阐述结构多样性、工作可靠性、制造和维护方便性等特点。
7.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探讨机械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发展趋势。
8. 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机械基本概念、分类、性能、工作原理和特点。
2. 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机械及其应用。
3. 思考机械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机械基础知识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机械分类、性能、工作原理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3. 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等。
4. 评价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基础教材。
2. 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
3. 网络资源:用于查找和了解机械最新发展动态。
八、教学策略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采取分层次教学,使所有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天津城市学院附属渤海职专机械基础——教案学校城市学院附属渤海职专课程名称机械基础授课班级电气、机电班任课教师:殷旺教学过程及说明;★教具演示并导入新课:(讲解相关理论知识)螺纹联接:利用螺纹零件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零件相对固定起来的联接。
螺旋传动:利用螺纹零件将回转运动变为直线运动,从而传递运动或动力的装置.一、螺纹的形成二、螺纹的类型1、按线数分在圆柱体上沿一条螺旋线切制的螺纹,称为单线螺纹。
也可沿二条、三条螺旋线分别切制出双线螺纹和三线螺纹。
单线螺纹主要用于联接,多线螺纹主要用于传动。
2、按螺旋线绕行方向按螺旋线绕行方向的不同,又有右旋螺纹和左旋螺纹之分。
通常采用右旋螺纹,左旋螺纹仅用于有特殊要求的场合。
3、位置分螺纹有外螺纹和内螺纹之分。
在圆柱体外表面上形成的螺纹,称为外螺纹,在圆孔的表面上形成的螺纹,称为内螺纹。
普通螺纹又有粗牙和细牙两种。
公称直径相同时,细牙螺纹的螺距小,升角小,自锁性好,螺杆强度较高,适用于受冲击、振动和变载荷的联接以及薄壁零件的联接。
细牙螺纹比粗牙螺纹的耐磨性差,不宜经常拆卸,故生产实践中广泛使用粗牙螺纹。
三、螺纹的主要参数螺纹的主要参数:(1)大径(d、D)——螺纹的最大直径。
对外螺纹是牙顶圆柱直径(d),对内螺纹是牙底圆柱直径(D)。
标准规定大径为螺纹的公称直径。
(2)小径(d1、D1)——螺纹的最小直径。
对外螺纹是牙底圆柱直径(d1),对内螺纹是牙顶圆柱直径(D1)。
(3)中径(d2、D2)——处于大径和小径之间的一个假想圆柱直径,该圆柱的母线位于牙型上凸起(牙)和沟槽(牙间)宽度相等处。
此假想圆柱称为中径圆柱。
(4)螺距(P)——在中径线上,相邻两牙在中径线上对应两点间的轴向距离。
(5)导程(S)——同一螺旋线上,相邻两牙在中径线上对应两点之间的轴向距离。
对单线螺纹,S=P;对于线数为n的多线螺纹,S=np。
(6)牙形角(α)——在轴向截面内螺纹牙形两侧边的夹角。
章节名称 绪论-—-—平面机构运动副和运动简图 授课形式讲授课时1班级10综(3)教学目的 掌握常用的运动副类型教学重点 低副和高副教学难点 运动副的区分和实践认识辅助手段 教学模型 课外作业课后体会通过教学学生掌握了运动副的概念和特点比较一、运动副使两物体直接接触而又能产生一定相对运动的联接,称为运动副。
根据运动副中两构接触形式不同,运动副可分为低副和高副。
1.低副:低副是指两构件之间作面接触的运动副。
按两构件的相对运动情况,可分为: (1)转动副:两构件在接触处只允许作相对转动.由滑块与导槽组成的运动副。
(2)移动副:两构件在接触处只允许作相对移动。
由滑块与导槽组成的运动副。
(3)螺旋副:两构件在接触处只允许作—定关系的转动和移动的复合运动.丝杠与螺母组成的运动副。
2.高副:高副是两构件之间作点或线接触的运动副。
二、自由度-个作空间运动的构件具有六个独立的运动,即沿X 、Y 、Z 轴的移动和绕 X 、Y 、Z 轴的转动,构件的这种独立的运动称为构件的自由度。
(a)转动副 (b) 移动副 (c) 螺旋副(a) (b) (c)一个作平面运动的自由构件,可以产生三个独立运动,即沿X、Y、Z轴的移动及绕A点(极点)的转动,所以具有三个自由度.当两个作平面运动的构件组成运动副之后,由于受到约束,相应的自由度也随之减少。
转动副约束了沿 X、Y轴向移动的自由度,保留了—个转动的自由度。
移动副约束了沿一轴方向的移动和在平面内两个转动自由度,保留了沿另-轴方向移动的自由度。
高副则只约束了沿接触处公法线方向移动的自由度,保留了绕接触处的转动和沿接触处共切线方向移动的两个自由度。
所以在平面机构中,每个低副引入两个约束,使构件失去两个自由度。
每个高副引入一个约束,使构件失去一个自由度。
三、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目的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目的在于:撇开与机构运动无关的外部形态,把握机构运动性质的内在联系,揭示机构的运动规律和特性。
绪论(教案)【教学目的】了解本课程研究对象,认识机器的组成,掌握机器、机构、构件、零件的基本概念及正确识别;【重点和难点】掌握机器、机构、构件、零件的基本概念及正确识别;【注意事项】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实物讲解【教学过程】引入:机械的产生机械是人类祖先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劳动探索中逐渐产生的。
机械是人类的生产劳动工具,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人类文明的产物。
最古老的机械形式:杠杆、水车、风车、手工纺织机等。
机械设备的其它典型例子:加工机床、机械手、机器人、日用机械设备等。
注:机械的作用:减轻人类的体力和脑力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机械基础基本概念.1.机器的组成:原动机部分、传动部分、控制部分、执行部分。
范例:家用洗衣机结构简图;内燃机工作分析。
三、机器的定义及特征1.定义:机器是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与信息,以代替或减轻人的劳动。
2.特征:1)由多构件组成;2)各构件间有确定的相对运动;3)能做功或进行能量转换。
四、机器组成部件1.机构:具有机器前两个特征的多构件组合体;或由多构件组成且各构件间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如:脚踏自行车、脚踏缝纫机、发动机中的曲柄滑块机构.2.构件:机器中运动的基本单元;如:发动机的连杆3.零件:机器中最小的制造单元;如:螺钉4.部件:一套协同工作且完成共同任务的零件组合。
如:轴承五、机构的组成1.定义:机构——能实现预期的机械运动的、各构件的基本组合体称为机构。
机构仅能实现预期的机械运动,最简单的机器只有一个机构。
2.机构由构件组成,由一或几个零件组成构件;构件——运动的单元体;零件——制造的单元体;如:螺栓、螺母、活塞、曲轴。
六、运动副及其分类运动副——机构中,两构件间直接接触而又相对运动的可动联接。
(注:机构是由构件通过运动副联接而组成的构件系统。
)运动副中两构件间接触形式:点、线、面(运动副元素)根据组成运动副两构件之间的接触特性,运动副可分为低副和高副。
《机械制造基础》第一讲绪论一、案例导入:本课程题目为《机械制造基础》,因此我们研究的内容都是围绕机械制造过程展开的。
那么到底机械制造过程有哪些呢?二、教学内容:1.本课程学习意义熟悉各种工程材料性能,合理选择材料;初步掌握与选用毛坯或零件的成形方法及机械零件表面加工方法;选用公差配合了解工艺规程制订的原则与方法2.本课程知识体系“工程材料”部分:以剖析铁碳合金的金相组织为基础,以介绍工程材料的性质与合理选材为重点;热加工工艺基础:“铸造”、“锻压”、“焊接”,认识这些加工方法的用途与实现方法;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理解公差配合概念与选用;机械加工工艺基础:“毛坯选择”、“金属切削加工技术”、“机械零件表面加工技术”、“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特殊加工与先进制造技术:了解用途与应用场合3.学习方法总结归纳各章节学习目的,形成完整知识体系(宏观)突出各章重点与细节,加深对知识点的深入认识(微观)在相关生产实习过程中,遇到实际问题,结合课本知识,继续自学4.机械制造的概念将原材料(毛坯)与相关辅料转变成为成品(机械零件)的过程5.机械制造主要过程技术准备毛坯制造零件加工产品检验与装配产品检验与装配(1)技术准备阶段制订工艺规程原材料选则与供应刀具、夹具、量具的配备热处理设备与检测仪器的准备(2)毛坯制造阶段方法多种,常见的有铸造、锻压、焊接与型材铸造:金属液态成形,各种尺寸、形状复杂的毛坯或零件。
(适应性广、成本低廉)锻压:用外力对金属坯料施压使其产生塑性变形(锻造与冲压,改善金属的力学性能,生产效率高、节省材料)焊接:相互分离的金属材料借助于原子间的结合力连接起来。
(连接性好、省工省材料、结构重要轻)型材:直接从型材厂购买(3)零件加工阶段金属切削加工是主要加工手段。
(车、铣、钻、镗、磨、刨、插、拉)等特种加工应用日趋广泛(电火花、电解、超声波、激光、电子束、离子束、等离子弧、化学等等)选择原则:零件批量、精度、表面粗糙度、技术实现方式,价格成本等等综合考虑(4)产品检验与装配零件检验目的:使零件加工误差在允许范围内零件检验对象:一般场合,工序、加工过程中的尺寸变化、加工完成后几何形状误差;在要求高的场合(重载、高压、高温、可靠性要求很高)内部性能(缺陷检验、力学性能、金相组织检验)装配:遵守严格的装配规范。
机械基础(第四版)绪论(2课时)【导入】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机械,在日常生活中都随处可见(例如:螺钉、自行车、汽车、挖掘机),它通常有两类:一类是可以使物体运动速度加快的称为加速机械(自行车、飞机);一类是使人们能够对物体施加更大力的称为加力机械(旋具、机床)。
教学目标:1、本课程的性质、内容、特点及学习方法2、掌握零件、构件、机构、机器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和机器的组成3、掌握运动副的概念和分类教学重点难点:1、机器和机构的区分2、运动副的概念和分类一、课程概述1.课程性质机械基础就是来研究这些机械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为学习专业技术课培养专业岗位能力服务的。
2.课程内容它包括机械传动、常用机构、轴系零件及液压与气压传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3.课程任务学以致用。
二、机器、机构、机械、构件和零件1.零件和构件(1)零件:是机器及各种设备的基本组成单元(例如螺母、螺栓),有时也将用简单方式练成的单元件称为零件(如轴承)。
(2)构件:是机构中的运动单元体(如曲柄、连杆)。
(3)两者间的区别和联系区别:零件是制造单元,相互之间没有运动。
构件是运动单元,相互之间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联系:构件可以是一个独立的零件,也可以是由若干个零件组成2.机器和机构(1)机构:是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构件的组合,它是用来传递运动和力的构件系统(如带传动机构、齿轮机构)。
(2)机器:是人们根据使用要求而设计制造的一种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与信息,从而代替或减轻人类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如电动机手机)。
(3)两者之间的异同点不同点:机器能代替人的劳动完成有用的机械工或实现能量转换,机构只能用来传递运动和力而不能做功或实现能量转换。
相同点:都是由构件组成;构件间都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机器的组成一台完整的机器,通常由四部分组成动力部分:作用是将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能,以驱动机器各部分的运动。
执行部分(工作机构):机器中直接完成具体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