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古诗词文学常识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3
六年级语文下册常考古诗词小学生到了六年级就会面临升初中的压力,这个时候是非常关键的一年,一定要掌握一些必考的知识。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语文下册常考古诗词,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语文下册常考古诗词一、夏景诗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梅五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曾畿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苏轼)二、春景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杜牧《江南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韩愈《早春》三、秋景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唐张继《枫桥夜泊》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杜牧《山行》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白居易《暮江吟》四、冬景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袁枚)五、爱国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宋陆游《示儿》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唐杜甫《春望》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1、描写春天的: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孟浩然的《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2、描写夏天的:杨万里的《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苏轼的《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3、描写秋天的: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杜牧的《山行》: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描写冬天的: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杜甫的《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5、托物言志的:郑板桥的《竹石》: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描写梅花的:王安石的《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7、表示送别的: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高适的《别董大》: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8、田园风光的: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袁枚的《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9、描写长江的: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杜甫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0、描写西湖: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11、描写草原:《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2、咏柳:贺知章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3、描写黄河: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14、描写塞外: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卢纶的《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15、表示思乡: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6、表示爱国: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六年级下册语文需要背的内容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有许多重要的内容需要学生背诵和熟记,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以下是需要背诵的800字左右的内容,涵盖了课文、古诗词、文学常识等多个方面。
一、课文篇目与段落《草船借箭》:背诵诸葛亮如何巧妙利用草船借箭的段落,理解诸葛亮的智谋和胆略。
《景阳冈》:背诵武松打虎的精彩段落,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
《猴王出世》:背诵石猴成为美猴王的段落,了解古典神话传说的故事情节。
二、古诗词《长歌行》:背诵全诗,理解诗中的人生哲理和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七步诗》:背诵全诗,感受曹植的才情和悲愤之情。
《出塞》:背诵全诗,体会边塞诗人的豪情壮志和保家卫国的决心。
《春夜喜雨》:背诵全诗,欣赏杜甫对春雨的细腻描绘和喜悦之情。
三、文学常识背诵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如唐诗宋词等。
了解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等。
四、名言警句与成语背诵一些经典的名言警句,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理解其深层含义。
掌握一些常用的成语及其用法,如“守株待兔”、“画蛇添足”等,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五、写作技巧与方法学习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如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设置悬念等。
了解不同题材作文的写作方法,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六、课外阅读与积累阅读一些优秀的课外文章,如经典散文、短篇小说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积累一些优美的词句和段落,丰富自己的语言库。
通过以上内容的背诵和学习,六年级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文学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这些内容的背诵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因此,六年级学生应该认真对待这些需要背诵的内容,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六年级下册古诗知识点汇总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古诗不仅可以开拓眼界,还能提高语言表达和审美能力。
下面是六年级下册古诗知识点的汇总,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一、古诗的基本概念古诗是古人用来抒发情感和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形式。
它通常以五言或七言为句子的基本单位,通过选材、形式和语言特色等方面展现古人的情感和意境。
二、古诗的分类1. 五言绝句五言绝句是指每句五个字,且每两句之间没有联系。
它的结构紧凑,意境深远,是古代最常见的一种古诗形式。
2. 七言绝句七言绝句是指每句七个字,和五言绝句一样,每两句之间没有联系。
它的表达空间更大,能够展现更多的情感和意境。
3. 古诗的其他形式除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古诗还有很多其他形式,比如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等。
它们在句式、韵律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
三、古诗的赏析要点1. 诗歌的意境古诗常常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表达作者的情感来创造意境。
欣赏古诗时,要关注作者所创造的意境,想象自己置身其中,感受其中的美好或悲伤。
2. 诗歌的韵律古诗的韵律是指诗句的音调和节奏,它使诗歌更加优美和动听。
在欣赏古诗时,可以注意诗句的押韵、声调和句子长度等方面的变化。
3. 诗歌的修辞手法古诗常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效果,比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欣赏古诗时,可以寻找诗句中的修辞手法,理解它们在表达中的作用。
四、典型的古诗作品1. 《白日依山尽》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唐代杜甫的《登高》中的一首诗,以山水景色来表达作者对理想的追求,给人以豁达和壮丽的感觉。
2.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唐代李白的《静夜思》,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明月的倾慕,给人以宁静和思索的感觉。
3.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描绘大自然与人文建筑的壮丽景观,表达了对历史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六年级语文古诗知识点大全古诗是中华文化瑰宝,是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掌握古诗的知识点对于学习和欣赏古诗都大有帮助。
下面是六年级语文古诗知识点的介绍。
一、古诗基础知识1. 古诗的定义古诗是指古代,特指中国古代,经过长期发展形成的一种含有严谨的格律和表达技巧的诗歌形式。
2. 古诗的特点古诗以字数、音律、韵律为基础。
句子结构简洁明了,意境深远,抒发情感和思想的方式独特。
3. 古诗的分类古诗主要分为五言和七言两种,根据句子中的字数来分类。
五言古诗每句五个字,七言古诗每句七个字。
二、古诗的常见形式1. 正言诗正言诗是以直接的方式表达情感和思想,凝练而含蓄,不加修饰。
代表作品:《登鹳雀楼》。
2. 形象描写诗形象描写诗是以描写自然景物或人物形象为主要内容,形象生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代表作品:《静夜思》。
3. 唐诗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的诗歌艺术,是世界诗歌史上的瑰宝。
代表作家有杜牧、白居易等。
4. 宋词宋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重要形式之一,以抒发内心情感、抒发对生活的感受为主要目的。
代表作家有陆游、李清照等。
三、古诗的技巧和要点1. 对仗古诗中的对仗是指句子中字句的呼应关系。
包括平仗、仄仗、平起仄伏等不同的对仗方式。
2. 用典古诗中常常运用典故,通过引用历史人物、典故来增加诗歌的韵味和深度。
3. 比喻与意象古诗中常常使用比喻和意象来丰富形象的描写,增加诗歌的含义和感染力。
四、古诗的欣赏与鉴赏1. 注意诗歌的背景和时代背景古诗是诗人对于自然、社会、人生等方面的感悟和思考,了解当时的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2. 品味诗歌的音韵、节奏与修辞在欣赏古诗时,要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这些要素是古诗独特之处。
3. 领悟诗歌的情感和思想古诗是诗人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方式,通过诗歌,我们可以领悟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五、古诗的背诵与朗读1. 背诵古诗背诵古诗有助于记忆、理解古诗的韵律和表达方式,也能提升语言能力和修辞能力。
6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内容
六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内容可能因教材版本和地区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可能包括在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必背内容:
1. 古诗词:如《静夜思》、《望庐山瀑布》、《悯农》等。
2. 文言文:如《论语》、《孟子》、《庄子》等。
3. 现代文:如《匆匆》、《背影》、《荷塘月色》等。
4. 名言警句: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等。
5. 文学常识:如中国古代文学名著、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等。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必背内容还需根据你所使用的教材版本和学校要求来确定。
古诗词文学常识1.《诗经》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由孔子修编。
共收入诗歌305首,古称“诗三百”。
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
六一居士——欧阳修淮海居士——秦观东坡居士——宋、苏轼易安居士——李清照芦川居士——张元干半山老人——王安石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赋得故草原送别》柳泉居士——蒲松龄陆游自号放翁欧阳修自号醉翁4、四季类: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开端。
《楚辞》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也是我国古代第二部诗歌总集。
由西汉刘向收集而成。
主要有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第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宋玉等人作品。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代表作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
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就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诗经》与《楚辞》并称“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源头。
2、古诗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
律诗通常是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根据每句诗的字数分五律和七律。
3、诗人:1)李白,字太白,世称“诗仙”“千古一诗人”。
赞李白“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李白一斗诗百篇”. 2)杜甫,字子美,世称“诗圣”(“诗史”),又称“杜工部”(“杜拾遗”)。
3)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4)诗人雅称:诗仙—李白诗圣(诗史)—杜甫诗魔—白居易诗佛—王维诗鬼—李贺诗囚—孟郊和贾岛诗豪—刘禹锡七绝圣手—王昌龄诗魂——杜牧5)诗人别号:青莲居士——李白耐辱居士——司空图5)唐诗风格:唐诗中风格迥异。
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代表。
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代表。
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人代表。
王昌龄、高适、岑参是边塞诗人代表,白居易、元稹是新乐府运动(即追求语言通俗易懂)诗人代表。
六年级下语文古诗知识点汇总作者:韩翃这首诗讲的是寒食节的事儿。
重点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这两句描绘了春天长安城到处飞花飘絮,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的美景。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说的是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那袅袅轻烟飘散到权贵豪门的家中。
诗人用委婉的手法讽刺了当时的权贵。
这是一首来自汉朝的古诗。
重点词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描述了牵牛星和织女星的遥远和明亮。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写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摆弄着织机织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说织女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意思是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虽然只相隔了一条银河,但也只能含情脉脉相视无言。
这首诗借牛郎织女的故事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
作者:王建这是写中秋望月的诗。
重点词句:“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描绘了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乌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的景象。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大家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诗人表达了中秋之夜的思乡之情。
作者:李贺重点词句:“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展现了边疆大漠里沙子像雪一样,燕山上的月亮像钩子的画面。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诗人渴望能骑着披着华丽马笼头的骏马,在清秋时节尽情驰骋。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志向。
同学们,记住这些知识点,古诗就能轻松拿下啦!。
六年级古诗下册必考知识点古诗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习汉字、培养语感、提升文学素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六年级古诗下册中,有一些必考的知识点,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必考知识点。
一、古诗的韵律格律古诗是有严格的韵律格律要求的,其中最基本的是平仄对偶和韵脚。
平仄对偶是指古诗每个字的声调要平仄相间,即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
韵脚则是指古诗每句的字音要求押韵,例如仄平平仄、平仄仄平等。
掌握好古诗的韵律格律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韵味。
二、古诗的修辞手法古诗中常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艺术效果,如比喻、拟人、夸张、对仗等。
比喻是通过将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类比来表达含义,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属性和行为,夸张则是以夸张的手法来夸大事物的特点。
掌握古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三、古诗的意境和主题古诗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情感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同学们应该通过仔细阅读古诗,感受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理解作者的深意。
同时,也需要掌握古诗的主题,例如咏史、咏物、写景等,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涵。
四、学习优秀的古诗篇章在六年级古诗下册中,收录了一些优秀的古诗篇章,如《悯农》、《夜泊牛渚怀古》等。
同学们应该仔细研读这些篇章,欣赏其中的艺术之美,领略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在阅读的同时,可以做一些必要的注解和析诗,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五、诗词的背诵和默写为了更好地掌握古诗,同学们应该进行背诵和默写的训练。
可以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背诵,并尝试默写其中的部分内容。
通过不断地背诵和默写,可以提高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六、赏析古诗的方法和技巧在赏析古诗时,同学们可以运用一些方法和技巧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比如,可以先理解诗的整体意境和主题,再分析句子之间的联系和修辞手法,最后解读其中的细节和含义。
1、描写春天的: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2、描写夏天的:杨万里的《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苏轼的《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3、描写秋天的: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杜牧的《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描写冬天的: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杜甫的《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5、托物言志的:郑板桥的《竹石》: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描写梅花的:王安石的《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7、表示送别的: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8、田园风光的: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袁枚的《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9、描写长江的: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杜甫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0、描写西湖: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1、描写草原:《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2、咏柳: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3、描写黄河: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4、描写塞外: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卢纶的《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15、表示思乡: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6、表示爱国: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陆游的《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知识点归纳梳理诗歌内容:《采薇(节选)》《送元二使安西》《春夜喜雨》《江上渔者》《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语文要素: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背诵诗词。
领会诗的意境,把握诗的思想内容,理解诗精练优美的语言。
一、汉字考点易读错的字:采薇.(wēi) 昔我往矣.(yǐ)雨.雪霏霏(yù)莫.知我哀(mòshuāi) 浥.轻尘(yì)载.渴载饥(zài) 渭城朝.雨 (zhāo) 客舍.青青(shě)更.尽(gèng) 潜.入(qián)润.物(rùn)花重.锦官城(zhòng)晓.看(xiǎo) 乃.发生(nǎi)润如酥.(sū) 野径.云俱.黑(jìng jù )满皇都.( dū ) 但爱鲈.(lú)鱼美出没.(mò)风波里二、句子考点特殊句型:拟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把雨拟人化,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
比喻: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把小雨比作酥油,表现诗人对小雨的喜爱。
对比: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将初春草色与暮春的烟柳作对比,更突出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
)理解诗句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1)这是春天(季节),从杨柳看出来。
在从前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中,“我”要去出征。
诗中除了主人公,还可能有谁?送别的亲友。
此刻主人公会是什么心情?不舍。
(2)家乡的一草一木,每一位亲友都值得留恋,但“我”能留下吗?(不能。
因为他既是父母的儿子,也是国家的臣民。
)2.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现在是冬天(季节),从雨雪看出来。
(2)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战争结束,终于可以回家了。
此时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雨雪霏霏(用诗中的词填空)请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大雪纷纷满天飞。
(3)此刻“我”的心情怎样?(归家的喜悦、激动、急切;劫后余生的感慨)有道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深得曹操地宠爱.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世子.然而曹植行为放任,不拘礼法,屡犯法禁,引起曹操地震怒,而他地兄长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终于在立储斗争中渐占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年)得立为世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不久又称帝.曹植地生活从此发生了地变化.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地贵族王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地对象.公元年,曹丕病逝,曹叡继位,即魏明帝.曹叡对他仍严加防范和限制,处境并没有根本好转.曹植在文、明二世地年中,曾被迁封过多次,最后地封地在陈郡,年月日曹植逝世,卒谥思,故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 王维生于公元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开元九年(年)中进士,任太乐丞.今存诗余首.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地书,这是王维名和字地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受禅宗影响很大.王维(年-年),字摩诘(ó é),人称诗佛,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王维画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是佛教中一个在家地大乘佛教地居士,是著名地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地人.可见王维地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王维生前,人们就认为他是“当代诗匠,又精禅理.”(苑咸《酬王维序》),死后更是得到了“诗佛”地称号.王维出生在一个虔诚地佛教徒地家庭里,根据王维写地《请施庄为寺表》云:“亡母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年,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王维从小就受到了母亲地熏陶,同时,根据《王右丞集注》卷二五,有一篇《大荐福寺大德道光禅师塔铭》,文中述及了诗人同当代名僧道光禅师地关系时说:“维十年座下."可见王维确实也与佛家因缘不浅,其晚年更是过着僧侣般地生活.据《旧唐书》记载:“在京师,长斋,不衣文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虚空,无有是处,志其舍利所在而已.”采,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惟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颂为事.”此时地王维俨然是一僧侣了.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赋于文学才华.开元九年(年)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后归至长安.开元二十二年(年)张九龄为中书令.王维被擢为右拾遗.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王维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爵赏地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地心情.二十四年()张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到日趋黑暗地转折点.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地官职逐渐升迁.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地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地生活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王维诗画(张)王维在诗歌上地成就是多方面地,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地佳篇.他地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地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地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地壮阔荒寒,小桥流水地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地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地两大诗派之一,这一诗派是陶渊明、谢灵运、谢朓地后继者,这一诗派地诗人以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在艺术风格上也比较接近,通过描绘幽静地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地心境或隐逸地思想,因而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地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王昌龄——盛唐时期著名边塞诗人,有“七绝圣手”、“诗家天子”之称.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官至秘书省校书郎,代表作有《出塞》、《芙蓉楼送辛渐》等.同名地还有原湖北省天门师范教务主任王昌龄.王昌龄(公元年)字少伯,汉族,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他地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地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王昌龄地籍贯,有太原、京兆两说.《旧唐书》本传云王昌龄为京兆(即唐西京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为他在《别李浦之京》诗中说:“故园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闲居》之作.唐代许多山西诗人因为洛阳、长安为当时文化中心,多游洛阳、长安,有地甚至多年住于京城,不能因为居住在京城便说他们为京城人.《河岳英灵集》为唐人殷璠所编著地唐人诗集,载王昌龄为太原人,《唐才子传》也认为王昌龄为太原人.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杜审言父亲)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地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地约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地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地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代名臣,民族英雄.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四年召为兵部左侍郎.土木之变,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为明景泰帝.瓦剌兵逼京师,身自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太上皇得归.天顺元年谦以“谋逆”罪被冤杀.弘治谥肃愍,万历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郑板桥(—)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扬州八怪”之一.历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人称三绝.有《板桥全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扬州八怪: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地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扬州八怪”究竟指哪些画家,说法不尽一致.有人说是八个,有人说不止八个;有人说这八个,有人说另外八个.据各种著述记载,计有十五人之多.因清末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是记载“八怪”较早而又最全地,所以一般人还是以李玉棻所提出地八人为准.即:汪士慎、郑燮、高翔、金农、李鳝、黄慎、李方膺、罗聘.至于有人提到地其它画家,如阮元、华岩、闵贞、高凤翰、李勉、陈撰、边寿民、杨法等,因画风接近,也可并入.因“八”字可看作数词,也可看做约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扬州八怪”究竟指哪些画家,说法不尽一致.有人说是八个,有人说不止八个;有人说这八个,有人说另外八个.据各种著述记载,计有十五人之多.因清末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是记载“八怪”较早而又最全地,所以一般人还是以李玉棻所提出地八人为准.即:汪士慎、郑燮、高翔、金农、李鳝、黄慎、李方膺、罗聘.至于有人提到地其它画家,如阮元、华岩、闵贞、高凤翰、李勉、陈撰、边寿民、杨法等,因画风接近,也可并入.因“八”字可看作数词,也可看做约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扬州八怪”究竟指哪些画家,说法不尽一致.有人说是八个,有人说不止八个;有人说这八个,有人说另外八个.据各种著述记载,计有十五人之多.因清末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是记载“八怪”较早而又最全地,所以一般人还是以李玉棻所提出地八人为准.即:汪士慎、郑燮、高翔、金农、李鳝、黄慎、李方膺、罗聘.至于有人提到地其它画家,如阮元、华岩、闵贞、高凤翰、李勉、陈撰、边寿民、杨法等,因画风接近,也可并入.因“八”字可看作数词,也可看做约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六年级下册古诗全部知识点在六年级下册的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古诗,这些古诗不仅展示了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培养了我们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下面将为大家整理六年级下册古诗的全部知识点。
一、古诗的特点及分类古诗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具有以下特点:1.节奏押韵:古诗通常采用平仄相间的格律,通过押韵和韵律来增加诗歌的音韵美。
2.意境深远:古诗通过简练抒发,寄托了诗人的思想情感,给人以深远的意境和思考。
3.用典巧妙:古诗中常使用典故、典型事例等,以增强语言的含义和表达的力度。
古诗根据主题、体裁和流派的不同,可以分为山水田园诗、咏史怀古诗、爱国诗等等。
二、六年级下册古诗的全部知识点1.《满江红》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杨慎的名篇,以宏大的气势和慷慨激昂的词句,歌颂了中国人民的英勇和对国家的忠诚。
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以婉约清新的笔触描写了一个秋夜的幽静与凉爽,展示了秋天的美丽与宁静。
3.《登鹳雀楼》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篇,以壮丽的景色和高远的气势描绘了登上鹳雀楼后所看到的美丽江山和壮观景色。
4.《静夜思》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短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夜晚的寂静和诗人思乡之情,给人以深沉和静谧的感受。
5.《春晓》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和鸟儿的欢快歌唱,给人以生机勃勃和愉悦的感觉。
6.《夜泊牛渚怀古》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以寥寥数语勾勒出了自然景色和历史的变迁,带给人们思考和触动。
7.《将进酒》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篇,以豪迈的气势和豪情万丈的词句表达了诗人豪饮的豪情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8.《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以雄浑的气势和洋溢的豪情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和无尽的力量。
9.《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以抒情的笔调和缠绵的意境,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感和感慨。
10.《登高》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篇,以崇高的情怀和深沉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思索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六年级下册古诗知识点总结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六年级下册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古诗,并且了解了古诗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对六年级下册的古诗知识进行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诗。
一、古诗的体裁分类古诗可以根据其体裁特点进行分类。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古诗体裁:1. 五言绝句:又称五言律诗,每句五个字。
这种古诗形式简洁明了,用词精练。
2. 七言绝句:又称七言律诗,每句七个字。
相较于五言绝句来说,七言绝句的诗句更加细腻。
3. 五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与古体诗的结合,形式灵活多样,适合描写大自然和人物。
4. 七言古体诗:七言绝句与古体诗的结合,构思丰富,适合叙事、抒情。
5. 词:又称曲子,是一种由诗歌演变而来,多用于表达爱情、离别等感情。
二、古诗的特点古诗与现代诗歌有着不同的特点,下面是古诗的一些主要特点:1. 以意象为主:古诗常常通过描写具体的自然景物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2. 塑造形象:古诗注重塑造形象,通过对自然景色、人物形象等的描写,使读者能够生动地感受到诗人的意境。
3. 脉络分明:古诗的表达方式通常是通过起承转合的脉络来进行的,使诗歌的结构更加严谨有序。
4. 唯美主义:古诗追求意境上的美感,注重音律的和谐,使诗歌更加优美动听。
三、古诗的常见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古诗中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能够使诗歌更具韵味和感染力。
下面是古诗中常见的一些修辞手法:1. 比喻:通过运用明喻、暗喻等方式,使抽象的事物更具形象化。
2.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使其更具有生命力和情感。
3. 借代:用一个事物代替另一个事物,使诗歌更加简洁而深刻。
4. 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大的描述,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5. 对仗:诗句之间的音韵、形式等方面的呼应和呼唤,使诗歌更加整齐和谐。
四、古诗的学习方法学习古诗不仅需要理解诗歌的内涵,还需要掌握一些学习方法。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多读经典之作:通过大量地阅读古诗经典之作,学习古人的诗歌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六年级下册知识点语文古诗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六年级下册语文课程中,我们将深入了解古诗的知识点,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作品。
本文将介绍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的相关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古诗的阅读和欣赏技巧。
一、古诗的概念和特点古诗是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丰富的意象和形象描写。
古诗借助于形象的艺术表达手法,通过描写具体事物的形象来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2.押韵和格律的要求。
古诗具有严格的押韵要求,每个诗句都必须符合一定的韵律规则。
同时,古诗还有规定的格律,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
3.简洁而富有意味。
古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意境和情感,通过精确的描写和点题的手法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典型古诗赏析1.《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通过简洁的词语和凄凉的意境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读这首诗时,我们可以通过想象床前月光和对故乡的思念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
2.《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以壮丽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人们追求进步和超越的愿望。
通过望山和登楼的方式,作者表达了人们追求进步和超越的愿望。
三、古诗的欣赏技巧1.注意理解诗句的意思。
古诗常常使用古文中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有些诗句需要通过理解上下文才能准确理解其含义。
2.注重感受诗句的意境。
古诗常常借助于形象的描写,通过感受诗句中的意境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3.尝试解读诗句的多层含义。
古诗往往具有多层次的意义,需要我们仔细品味和解读,寻找其中的深意。
四、古诗的创作对于学习古诗的同学们而言,写一首自己的古诗也是一个很好的练习。
在创作古诗时,我们可以借鉴古人的写作技巧和格律要求,同时也要注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五、古诗的名篇推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还收录了许多古诗的名篇,如杜甫的《登高》,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关汉卿的《窦娥冤》等等。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知识点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文学艺术的瑰宝,也是了解我国历史和文化的窗口。
在六年级下册的语文学习中,我们将学习一些经典的古诗,了解古诗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本文将带您回顾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知识点。
一、古诗的定义与特点古诗是我国古代的文学形式之一,它以表达思想情感为主要目的,注重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古诗有律诗和绝句两种形式,律诗包括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绝句则由四句组成。
古诗的特点是押韵、对仗、节奏感强,通过诗意的言语和形象的描绘,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二、古诗的常见题材1. 自然景物:古人喜欢以自然景色为题材,借助山水天地间的变化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比如《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2. 田园生活:反映农民的劳作、田园景色和农村生活的美好。
比如《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3. 思乡愁思:表达对故乡的深情思念和对别离的伤感之情。
比如《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4. 忧国忧民:表达对国家、社会的忧虑和担心,反映社会现实和政治风云。
比如《登高》:“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三、古诗的修辞手法1. 比喻:用某种事物来比拟另一种事物,使写作更具生动性和形象感。
比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 拟人:将非生命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生命和人的特性,使其更具情感和亲切感。
比如《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3. 对仗:使诗句中的韵脚、字义、字数等相对应,呈现一定的节奏感和美感。
比如《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4. 夸张:夸大语气,以加强诗句的表现力。
比如《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四、古诗的名篇赏析1. 《静夜思》(李白):通过对床前明月光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在异乡对故乡的深情思念之情。
诗句简洁明快,给人一种安静而深沉的感觉。
2. 《登鹳雀楼》(王之涣):描写了登上古楼,遥望山河壮丽景色的壮丽场景,凭借夸张的表达手法,展现出作者对国家的忧虑和忧思之情。
1.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三国时期曹魏诗人、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
他是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曹植,字:子建。
自幼颖慧,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落笔成文陈思王·曹植(192-232),深得曹操的宠爱。
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世子。
然而曹植行为放任,不拘礼法,屡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长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终于在立储斗争中渐占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得立为世子。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不久又称帝。
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的变化。
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族王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
公元226年,曹丕病逝,曹叡继位,即魏明帝。
曹叡对他仍严加防范和限制,处境并没有根本好转。
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迁封过多次,最后的封地在陈郡,232年12月27日曹植逝世,卒谥思,故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
2. 王维生于公元701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今存诗400余首。
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这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
音乐也很精通。
受禅宗影响很大。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mójié),人称诗佛,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王维画像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
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维生前,人们就认为他是“当代诗匠,又精禅理。
”(苑咸《酬王维序》),死后更是得到了“诗佛”的称号。
王维出生在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的家庭里,根据王维写的《请施庄为寺表》云:“亡母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年,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
”王维从小就受到了母亲的熏陶,同时,根据《王右丞集注》卷二五,有一篇《大荐福寺大德道光禅师塔铭》,文中述及了诗人同当代名僧道光禅师的关系时说:“维十年座下."可见王维确实也与佛家因缘不浅,其晚年更是过着僧侣般的生活。
据《旧唐书》记载:“在京师,长斋,不衣文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虚空,无有是处,志其舍利所在而已。
”采,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惟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
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颂为事。
”此时的王维俨然是一僧侣了。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赋于文学才华。
开元九年(721年)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
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
后归至长安。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张九龄为中书令。
王维被擢为右拾遗。
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王维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
二十四年(736)张九龄罢相。
次年贬荆州长史。
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到日趋黑暗的转折点。
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
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
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
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王维诗画(11张)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
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这一诗派是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的后继者,这一诗派的诗人以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在艺术风格上也比较接近,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因而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
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
3. 王昌龄——盛唐时期著名边塞诗人,有“七绝圣手”、“诗家天子”之称。
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
官至秘书省校书郎,代表作有《出塞》、《芙蓉楼送辛渐》等。
同名的还有原湖北省天门师范教务主任王昌龄。
王昌龄(公元698-756年)字少伯,汉族,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
被谤谪龙标尉。
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
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王昌龄的籍贯,有太原、京兆两说。
《旧唐书》本传云王昌龄为京兆(即唐西京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为他在《别李浦之京》诗中说:“故园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闲居》之作。
唐代许多山西诗人因为洛阳、长安为当时文化中心,多游洛阳、长安,有的甚至多年住于京城,不能因为居住在京城便说他们为京城人。
《河岳英灵集》为唐人殷璠所编著的唐人诗集,载王昌龄为太原人,《唐才子传》也认为王昌龄为太原人。
4.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
杜甫曾祖父(杜审言父亲)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
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5. 于谦(1398.5.13-1457.2.16),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代名臣,民族英雄。
永乐十九年进士。
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正统十四年召为兵部左侍郎。
土木之变,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
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为明景泰帝。
瓦剌兵逼京师,身自督战,击退之。
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太上皇得归。
天顺元年谦以“谋逆”罪被冤杀。
弘治谥肃愍,万历改谥忠肃。
有《于忠肃集》。
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6.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
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
“扬州八怪”之一。
历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惠政。
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人称三绝。
有《板桥全集》。
扬州八怪: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
“扬州八怪”究竟指哪些画家,说法不尽一致。
有人说是八个,有人说不止八个;有人说这八个,有人说另外八个。
据各种著述记载,计有十五人之多。
因清末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是记载“八怪”较早而又最全的,所以一般人还是以李玉棻所提出的八人为准。
即:汪士慎、郑燮、高翔、金农、李鳝、黄慎、李方膺、罗聘。
至于有人提到的其它画家,如阮元、华岩、闵贞、高凤翰、李勉、陈撰、边寿民、杨法等,因画风接近,也可并入。
因“八”字可看作数词,也可看做约数。
7. “扬州八怪”究竟指哪些画家,说法不尽一致。
有人说是八个,有人说不止八个;有人说这八个,有人说另外八个。
据各种著述记载,计有十五人之多。
因清末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是记载“八怪”较早而又最全的,所以一般人还是以李玉棻所提出的八人为准。
即:汪士慎、郑燮、高翔、金农、李鳝、黄慎、李方膺、罗聘。
至于有人提到的其它画家,如阮元、华岩、闵贞、高凤翰、李勉、陈撰、边寿民、杨法等,因画风接近,也可并入。
因“八”字可看作数词,也可看做约数。
8. “扬州八怪”究竟指哪些画家,说法不尽一致。
有人说是八个,有人说不止八个;有人说这八个,有人说另外八个。
据各种著述记载,计有十五人之多。
因清末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是记载“八怪”较早而又最全的,所以一般人还是以李玉棻所提出的八人为准。
即:汪士慎、郑燮、高翔、金农、李鳝、黄慎、李方膺、罗聘。
至于有人提到的其它画家,如阮元、华岩、闵贞、高凤翰、李勉、陈撰、边寿民、杨法等,因画风接近,也可并入。
因“八”字可看作数词,也可看做约数。
9.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