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 格式:doc
- 大小:80.74 KB
- 文档页数:5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几个要注意的方面前言随着建筑领域的不断发展,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严格。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是直接关系到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的重要指标。
因此对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测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在实际检测过程中,需要注意几个方面,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得出正确的结论。
正文1. 检测位置的选择检测时应该选择与钢筋位置平行的位置进行检测,同时也要保证能够完整地测量保护层厚度。
此外,在测量时要避免损坏保护层,一般建议在混凝土表面先开一个小口,然后再进行测量,以免影响混凝土的原始结构。
2. 测量仪器的选择测量仪器对检测效果有很大影响。
常用的测量仪器有钢筋探伤仪、涂层测厚仪等。
在选择测量仪器时要注意精度和测量原理。
钢筋探伤仪是常用的测量仪器,能够非常准确地测量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距离。
涂层测厚仪则是用来测量混凝土表面覆盖层的厚度,便于计算出钢筋之间的距离。
3. 测量时的环境因素在进行测量时,环境因素也是影响测量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需要注意的因素有:温度、湿度、电磁场等。
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测量结果,因此在实际操作时应该尽量避免这些影响。
4. 测量数据处理在进行测量之后,我们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以得出保护层厚度的真实值。
此时,应该根据测量原理和仪器精度,确定处理数据的方式和测量误差范围,并使用专业的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总结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测是建筑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
在检测过程中,需要注意测量位置的选择、测量仪器的选择、测量时的环境因素、测量数据处理等方面,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得出正确的结论。
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方法钢筋保护层厚度是一项重要的建筑质量检测指标,它直接关系到钢筋的锈蚀与耐久性。
保护层厚度过薄可能导致钢筋锈蚀,从而降低了混凝土构件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在建筑工程中,我们通常使用以下几种方法来检测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一、非破坏性检测方法:非破坏性检测方法是指不破坏钢筋或混凝土表面来进行检测的方法,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直接测量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使用金属探针或电子涡流探头直接测量保护层的厚度。
具体操作时,探针或探头放置在待测表面上,通过检测仪器来读取厚度数值。
这种方法简单快捷,适用于各种形状和混凝土表面的测量。
2.微波法:这种方法通过向钢筋部位发射微波信号并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根据反射信号的时间来计算保护层的厚度。
微波法准确度高,可以在不接触到钢筋的情况下进行测量,操作简单,适用于大面积的检测。
3.电阻率法:该方法通过测量混凝土的电阻率来间接判断保护层的厚度。
电阻率与混凝土含水量和盐含量有关,当保护层足够良好时,混凝土的电阻率较高。
电阻率法检测快速,适用于大面积的测量,但其测量结果受混凝土质量和水分状况的影响较大。
4.X射线法:X射线法是一种常用的非破坏性测量方法,通过使用X射线设备射入混凝土,然后测量透射或散射的X射线的强度来计算保护层的厚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混凝土结构,但使用X射线设备需要专业训练和较高的安全防护要求。
二、破坏性检测方法:破坏性检测方法是通过对混凝土或钢筋进行采样,然后对采样样本进行测量来获得保护层的厚度。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剥离试验法:该方法是将混凝土表面的保护层撕离,然后对剥离后的钢筋进行观察和测量,从而得出保护层的厚度。
这种方法简单但是有一定的破坏性,适用于小面积或试验样本的测量。
2.钢筋照相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在钢筋表面涂覆一层橡皮膜,并用相机拍摄钢筋剖面,然后测量出橡皮膜在钢筋上的厚度来计算保护层的厚度。
钢筋照相法适用于小面积的测量,但需要一定的仪器设备支持。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钢筋位置以及保护层厚度检测一、总则1、为加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统一混凝土内部钢筋位置和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方法,提高各检测单位检测精度,采用混凝土内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依据标准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附录E: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以及《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 152-2008)。
2、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内部钢筋位置和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3、混凝土结构内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除满足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二、检测参数和名词术语1、钢筋保护层厚度:对于混凝土结构表面到受力主筋外侧的距离。
对于光圆钢筋,为混凝土表面与钢筋表面间的最小距离,对于带肋钢筋,其值如图1所示。
C1 C2 带肋钢筋保护层厚度C ≈C01 图1带肋钢筋保护层厚度Ci≈C12、指示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时仪器显示的钢筋保护层厚度t C。
3、钢筋的示值直径检测时仪器指示的钢筋直径。
4、钢筋位置的测试偏差仪器所指示的钢筋轴线与钢筋实际轴线之间的最小距离。
5、相关符号:6、钢筋保护层最小厚度规定:受拉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注:1、该表格数据来源于建设规范图集;不同规范(防水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等)有不同的要求; 2、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一般为10mm。
预制的肋形板,其主肋保护层厚度可按粱考虑。
3、要求使用年限较长的重要建筑物和受沿海环境侵蚀的建筑物的承重结构,当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时,其保护层厚度应适当增加。
4、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其保护层厚度尚应遵守防火规范有关规定。
5、由此可见钢筋保护层最小厚度与构件种类、混凝土强度、环境条件、构件受力状态、使用寿命、防火等级等因素相关。
钢筋位置以及保护层厚度检测一、总则1、为加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统一混凝土内部钢筋位置和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方法,提高各检测单位检测精度,采用混凝土内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依据标准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附录E :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以及《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 152-2008)。
2、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内部钢筋位置和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3、混凝土结构内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除满足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二、检测参数和名词术语1、 钢筋保护层厚度:对于混凝土结构表面到受力主筋外侧的距离。
对于光圆钢筋,为混凝土表面与钢筋表面间的最小距离,对于带肋钢筋,其值如图1所示。
带肋钢筋保护层厚度C ≈C 01图1带肋钢筋保护层厚度C i ≈C 12、指示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时仪器显示的钢筋保护层厚度tC 。
3、钢筋的示值直径检测时仪器指示的钢筋直径。
4、钢筋位置的测试偏差仪器所指示的钢筋轴线与钢筋实际轴线之间的最小距离。
5、相关符号 C ti—— 第i 个测点指示钢筋保护层厚度; C ti m ,—— 第i 个测点指示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平均值; C 0—— 探头垫块厚度; —— 修正系数; S ——钢筋平均间距。
6、钢筋保护层最小厚度规定:受拉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注:1、该表格数据来源于建设规范图集;不同规范(防水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等)有不同的要求;2、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一般为10mm。
预制的肋形板,其主肋保护层厚度可按粱考虑。
3、要求使用年限较长的重要建筑物和受沿海环境侵蚀的建筑物的承重结构,当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时,其保护层厚度应适当增加。
4、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其保护层厚度尚应遵守防火规范有关规定。
5、由此可见钢筋保护层最小厚度与构件种类、混凝土强度、环境条件、构件受力状态、使用寿命、防火等级等因素相关。
第三章 构件实体检测
3.1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3.1.1 检测方法
钢筋保护层厚度采用电磁检测方法进行无损检测,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时,需确定被测构件中钢筋的大致位置、走向和直径。
测试区选择表面比较光滑的区域,以便提高检测精度。
3.1.2 检测结果
根据《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JTG/T J21-2011),检测构件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平均值n D 应按式(3-1)计算:
n
1
n =
ni
i D
D n
=∑ 式(3-1)
式中:ni D ——钢筋保护层厚度实测值,精确至0.1mm ;
n ——测点数。
检测构件的钢筋保护层厚度特征值ne D 应按式(3-2)计算。
ne D =n D -P D K S 式(3-2) 式中:D S ——钢筋保护层厚度实测值标准差,精确至0.1mm ;
D S P K ——判定系数,按表3-1取用。
表3-1 钢筋保护层厚度判定系数
应根据检测构件的钢筋保护层厚度特征值ne D 与设计值nd D 的比值,按表3-2的规定确定钢筋保护层厚度评定标度。
表3-2 钢筋保护层厚度评定标准
常洪桥钢筋保护层厚度测试数据及评定结果见表3-3。
表3-3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结果及评定
根据常洪桥设计图纸,主梁底板与墩台保护层厚度为35mm。
由表3-3可知:常洪桥主梁底板纵向钢筋保护层厚度推定值为34mm,主梁评定标度为1,表明钢筋保护层厚度对结构受力钢筋耐久性影响不显著;墩台竖向钢筋保护层厚度推定值分别为31mm、30mm,0#墩台、1#墩台评定标度为2,表明钢筋保护层厚度对结构受力钢筋耐久性有轻度影响。
钢筋位置以及保护层厚度检测一、总则1、为加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统一混凝土内部钢筋位置和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方法,提高各检测单位检测精度,采用混凝土内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依据标准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附录E: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以及《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 152-2008)。
2、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内部钢筋位置和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3、混凝土结构内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除满足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二、检测参数和名词术语1、钢筋保护层厚度:对于混凝土结构表面到受力主筋外侧的距离。
对于光圆钢筋,为混凝土表面与钢筋表面间的最小距离,对于带肋钢筋,其值如图1所示。
C1 C2 带肋钢筋保护层厚度C ≈C01 图1带肋钢筋保护层厚度Ci≈C12、指示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时仪器显示的钢筋保护层厚度t C。
3、钢筋的示值直径检测时仪器指示的钢筋直径。
4、钢筋位置的测试偏差仪器所指示的钢筋轴线与钢筋实际轴线之间的最小距离。
5、相关符号:6、钢筋保护层最小厚度规定:受拉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注:1、该表格数据来源于建设规范图集;不同规范(防水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等)有不同的要求;2、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一般为10mm。
预制的肋形板,其主肋保护层厚度可按粱考虑。
3、要求使用年限较长的重要建筑物和受沿海环境侵蚀的建筑物的承重结构,当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时,其保护层厚度应适当增加。
4、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其保护层厚度尚应遵守防火规范有关规定。
5、由此可见钢筋保护层最小厚度与构件种类、混凝土强度、环境条件、构件受力状态、使用寿命、防火等级等因素相关。
7、测试方法(1)电磁感应法钢筋探测仪检测方法由单个或多个线圈组成的探头产生电磁场,当钢筋或其它金属物体位于该电磁场时,磁力线会变形。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电磁波法)望东项目谢兴民1、定义:受力主筋外边缘到混凝土表面的垂直就离。
2、目的:钢筋混凝土设置钢筋保护层,就是为了保护钢筋防止锈蚀。
3、意义:钢筋混凝土是由加强筋及混凝土构成的复合材料,钢筋保护层是保证结构正常使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对结构实体的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测,对于加强施工质量的控制,保证结构耐久性、安全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适用范围: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不适应于含有铁磁性物质的混凝土。
5、检测原理:目前,国内外所使用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仪器多为电磁感应法,即仪器在构建混凝土表面向内部发射电磁波,形成电磁场,混凝土内部的钢筋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磁场,由于感应电磁场的强度及空间梯度变化与钢筋位置、直径、保护层厚度有关。
因此,通过测量感应电磁场的梯度变化,并通过分析处理,就能确定钢筋保护层厚度等参数。
6、检测仪器:钢筋探测仪检测前应采用校准试件进行校准,当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10~50mm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的允许误差为±1mm。
7、仪器校准:校准试件的制作,制作校准试件的材料不得对仪器产生电磁干扰,可采用混凝土、木材、塑料、环氧树脂等。
宜优先采用混凝土材料,且在混凝土龄期达到28d后使用。
在校准试件个测试表面标记出钢筋的实际轴线位置,用游标卡尺量测两外露钢筋在各测试面上的实际保护层厚度值,取其平均值,精确至0.1mm。
8、检测环境:环境温度0-40℃,相对湿度20%-90%。
9、检测准备:根据设计资料,了解钢筋布置状况。
确定检测区域内钢筋分布状况,选择适当的检测面。
检测面应清洁、平整,并应避开金属预埋件、钢筋接头和绑丝。
检测前,应对钢筋探测仪进行预热和调零,调零时探头应远离金属物体。
10、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首先设定钢筋探测仪量程范围及钢筋公称直径,探头在检测面上移动,根据设计资料,找出钢筋在混凝土中的分布位置,用粉笔标识(钢筋位置分布图)。
再去检测受力主筋,沿被测钢筋轴线选择相邻钢筋影响较小的位置,避开钢筋接头和绑丝,读取第1次检测值C1,在被测钢筋的同一位置重复检测1次,读取第2次检测值C2。
第二章混凝土内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1 总则1.0.1 为加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统一本省混凝土内部钢筋位置和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方法,提高各检测单位检测精度,制定本检测规程,混凝土内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依据标准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1.0.2 本规程适用于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内部钢筋位置和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1.0.3 混凝土结构内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除满足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1 术语2.1.1电磁感应法钢筋探测仪检测方法由单个或多个线圈组成的探头产生电磁场,当钢筋或其它金属物体位于该电磁场时,磁力线会变形。
金属所产生的干扰导致电磁场强度的分布改变,被探头探测到,通过仪器显示出来。
如果对所检测的钢筋尺寸和材料进行适当的标定,可以用于检测钢筋位置、直径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2.1.2雷达仪检测方法由雷达天线发射电磁波,从与混凝土中电学性质不同的物质如钢筋等的界面反射回来,并再次由混凝土表面的天线接收,根据接收到的电磁波来检测反射体的情况。
2.1.3实际钢筋保护层厚度对于光圆钢筋,为混凝土表面与钢筋表面间的最小距离,对于带肋钢筋,其值如图2.1.3所示。
带肋钢筋保护层厚度C ≈C 01图2.1.3 带肋钢筋保护层厚度C i ≈C 12.1.4指示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时仪器显示的钢筋保护层厚度tC 。
2.1.5钢筋的示值直径检测时仪器指示的钢筋直径。
2.1.6钢筋位置的测试偏差仪器所指示的钢筋轴线与钢筋实际轴线之间的最小距离。
2.2 符号C ti —— 第i 个测点指示钢筋保护层厚度;C t i m , —— 第i 个测点指示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平均值; C 0 —— 探头垫块厚度;—— 修正系数;S —— 钢筋平均间距。
3 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检测3.1 一般规定3.1.1 应根据所测钢筋的规格、深度以及间距选择适当的仪器,并按仪器说明书进行操作。
混凝土中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技术规程一、前言混凝土建筑结构中的钢筋是起着支撑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检测是保证建筑结构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中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的技术规程。
二、检测原理混凝土中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的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法,通过测量钢筋保护层与钢筋之间的电磁感应信号来确定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具体来说,是将一根测试针插入混凝土中,测试针内部有一个发射线圈和一个接收线圈,发射线圈发出一个电磁信号,当信号遇到钢筋时,会在钢筋周围产生一个磁场,接收线圈会接收到这个磁场信号,通过分析信号强度和时间来确定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三、检测仪器混凝土中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需要使用专门的仪器,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测试针:测试针是用于插入混凝土中进行测试的部分,需要具备一定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能。
2.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是测试针内部的核心部分,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信号。
3.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器用于处理接收到的电磁信号,可以分析信号强度和时间来确定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四、检测准备在进行混凝土中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1.选择测试位置:需要选择一些代表性的位置进行测试,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2.清理测试表面:测试表面需要清理干净,确保测试针可以插入混凝土中。
3.测量深度:需要确定测试针需要插入混凝土的深度,一般应该超过钢筋所在深度的50%。
4.调整测试仪器:需要根据具体的测试情况调整测试仪器的参数,例如发射电流、发射频率等。
五、检测步骤混凝土中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的具体步骤如下:1.插入测试针:将测试针插入混凝土中,确保测试针垂直于混凝土表面,并且插入深度达到预定的深度。
2.发射电磁信号:启动测试仪器,发射一个电磁信号。
3.接收信号:接收测试针内部接收线圈接收到的电磁信号,并将信号传输到信号处理器中。
4.处理信号:信号处理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分析信号强度和时间,确定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第二章混凝土内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1 总则1.0.1 为加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统一本省混凝土内部钢筋位置和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方法,提高各检测单位检测精度,制定本检测规程,混凝土内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依据标准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1.0.2 本规程适用于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内部钢筋位置和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1.0.3 混凝土结构内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除满足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105106 2 术语2.1 术语2.1.1电磁感应法钢筋探测仪检测方法由单个或多个线圈组成的探头产生电磁场,当钢筋或其它金属物体位于该电磁场时,磁力线会变形。
金属所产生的干扰导致电磁场强度的分布改变,被探头探测到,通过仪器显示出来。
如果对所检测的钢筋尺寸和材料进行适当的标定,可以用于检测钢筋位置、直径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2.1.2雷达仪检测方法由雷达天线发射电磁波,从与混凝土中电学性质不同的物质如钢筋等的界面反射回来,并再次由混凝土表面的天线接收,根据接收到的电磁波来检测反射体的情况。
2.1.3实际钢筋保护层厚度对于光圆钢筋,为混凝土表面与钢筋表面间的最小距离,对于带肋钢筋,其值如图2.1.3所示。
带肋钢筋保护层厚度C ≈C 01图2.1.3 带肋钢筋保护层厚度C i ≈C 1 2.1.4指示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时仪器显示的钢筋保护层厚度t C 。
2.1.5钢筋的示值直径检测时仪器指示的钢筋直径。
2.1.6钢筋位置的测试偏差仪器所指示的钢筋轴线与钢筋实际轴线之间的最小距离。
2.2 符号C ti —— 第i 个测点指示钢筋保护层厚度;C t i m , —— 第i 个测点指示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平均值; C 0 —— 探头垫块厚度;—— 修正系数;S —— 钢筋平均间距。
3 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检测3.1 一般规定3.1.1 应根据所测钢筋的规格、深度以及间距选择适当的仪器,并按仪器说明书进行操作。
混凝土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报告混凝土结构的钢筋保护层是指混凝土表面与内部钢筋之间的距离,它主要用于保护钢筋免受外界环境的侵蚀和损坏。
保护层的厚度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因此,对于混凝土结构的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本次检测工作是针对建筑工程的混凝土结构进行的,主要目的是测量和评估结构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提供相应的检测报告。
一、检测方法本次检测采用了非破坏性检测技术,主要包括电磁法和超声波法。
1.电磁法: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测量电磁波在混凝土结构中传播时的速度和深度来确定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2.超声波法:利用超声波在材料中传播的速度与密度之间的关系,通过测量超声波在混凝土结构中传播的时间和距离来确定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二、检测结果根据电磁法和超声波法的测量结果,得到了混凝土结构中各个位置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数据。
根据设计要求,本工程混凝土结构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应为Xmm,在实际测量过程中,我们对各个位置的保护层厚度进行了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根据测量结果分析,该建筑工程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普遍符合设计要求,大部分位置的保护层厚度能够满足要求。
然而,在个别位置上发现了一些异常情况,保护层厚度明显偏小。
经进一步调查,发现这些位置可能存在施工质量问题或者材料损坏等原因导致。
建议项目施工方对这些异常位置进行修补或者替换处理,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三、结论本次混凝土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结果显示,大部分位置的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但也存在个别异常位置,需要进行修复和替换。
我们建议项目施工方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所有位置的钢筋保护层厚度达到设计要求,并监测和维护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同时,为了确保今后类似问题不再发生,建议项目施工方加强对施工工艺和质量的控制,加强对材料的选用和质量管理,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安全性。
四、致谢在本次检测工作中,我们得到了建设单位和项目施工方的支持和合作,特此致谢。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规范第二章混凝土内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1 总则1.0.1 为加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统一本省混凝土内部钢筋位置和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方法,提高各检测单位检测精度,制定本检测规程,混凝土内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依据标准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1.0.2 本规程适用于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内部钢筋位置和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1.0.3 混凝土结构内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除满足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1052 术语2.1 术语2.1.1电磁感应法钢筋探测仪检测方法由单个或多个线圈组成的探头产生电磁场,当钢筋或其它金属物体位于该电磁场时,磁力线会变形。
金属所产生的干扰导致电磁场强度的分布改变,被探头探测到,通过仪器显示出来。
如果对所检测的钢筋尺寸和材料进行适当的标定,可以用于检测钢筋位置、直径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2.1.2雷达仪检测方法由雷达天线发射电磁波,从与混凝土中电学性质不同的物质如钢筋等的界面反射回来,并再次由混凝土表面的天线接收,根据接收到的电磁波来检测反射体的情况。
2.1.3实际钢筋保护层厚度对于光圆钢筋,为混凝土表面与钢筋表面间的最小距离,对于带肋钢筋,其值如图2.1.3所示。
C1C2图2.1.3 带肋钢筋保护层厚度C?C i1带肋钢筋保护层厚度C ?C012.1.4指示钢筋保护层厚度t检测时仪器显示的钢筋保护层厚度。
C2.1.5钢筋的示值直径检测时仪器指示的钢筋直径。
2.1.6钢筋位置的测试偏差仪器所指示的钢筋轴线与钢筋实际轴线之间的最小距离。
2.2 符号tC ——第i个测点指示钢筋保护层厚度; itC ——第i个测点指示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平均值; m,iC ——探头垫块厚度; 0,——修正系数;S ——钢筋平均间距。
1063 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检测3.1 一般规定3.1.1 应根据所测钢筋的规格、深度以及间距选择适当的仪器,并按仪器说明书进行操作。
一、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1、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结构部位和构件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结构部位,应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根据结构构件的重要性共同选定;(2)对梁、板类构件,应各抽取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检验;当有悬挑构件时,抽取的构件中悬挑梁类、板类构件所占比例均不宜小于50%。
2、对选定的梁类构件,应对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对选定的板类构件,应抽取不少于6根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
对每根钢筋,应选择有代表性的不同部位量测3点取平均值。
3、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可采用非破损或局部破损的方法,也可采用非破损方法并用局部破损方法进行校准。
当采用非破损方法检验时,所使用的检测仪器应经过计量检验,检测操作应符合相应规程的规定。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检测误差不应大于]mm<>4、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时,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对梁类构件为+1Onlnb-7mm;对板类构件为+8m∏b-5mm。
5、对梁类、板类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分别进行验收。
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率为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结果应判为合格;(2)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率小于90%但不小于80%时,可再抽取相同数量的构件进行检验;当按两次抽样总和计算的合格率为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结果仍应判为合格。
二、试验员岗位职责(1)代表公司对所做的用于交货检验的试块代表性、合格性、正确性负责。
(2)在现场实施技术监督的管理职能,负责协调工地的各项工作。
(3)对运至工地的碎质量进行严格把关。
.(4)及时准确传递工地有关信息。
(5)负责对现场施主、技术、质量、养护等问题的解释、协调、处理、反映及报告。
(6)服从安排,快速反应,坚守岗位,协调有力,指挥一致.(7)做好碎现场的运输、浇筑、养护的质量监督工作,把好质量关。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方法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保护层是保证结构安全和耐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保护层的厚度直接影响着钢筋的锈蚀情况,因此对于保护层厚度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方法,希望对相关工作人员有所帮助。
1. 磁性法。
磁性法是一种常用的非破坏性检测方法,通过磁场的变化来测量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不破坏结构,适用于大面积的检测工作。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磁性法对于混凝土表面的处理要求较高,且对于一些特殊材料的适用性有一定局限性。
2. 超声波法。
超声波法是利用超声波在材料中传播的特性来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位置和厚度,适用于各种混凝土结构的检测工作。
但是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操作人员,成本较高。
3. X射线法。
X射线法是一种精密的检测方法,通过X射线的穿透能力来检测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这种方法可以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全面、准确的检测,但是需要专业设备和技术人员,且对环境有一定的限制。
4. 探针法。
探针法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检测方法,通过在混凝土表面插入探针来测量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成本较低,适用于一些较为简单的检测工作。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探针法对于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要求较高,且只适用于小范围的检测工作。
综上所述,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测是混凝土结构维护和修复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选择检测方法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工作。
同时,在进行检测工作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介绍的方法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混凝土钢筋保护层测厚方法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强度和耐久性是保证建筑物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
同时,钢筋是混凝土结构中起到支撑作用的关键组成部分。
为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混凝土钢筋保护层的测厚方法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钢筋保护层测厚的方法及其步骤。
二、方法混凝土钢筋保护层测厚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利用金属探测仪器测量金属探测仪器是一种非破坏性测量方法,能够识别混凝土中的金属物质,如钢筋、铁件等。
其测量原理是通过检测金属探测器的磁场变化,来确定混凝土中金属物质的位置和数量。
使用金属探测仪器测量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步骤如下:(1)将金属探测仪器的探头靠近混凝土表面,待仪器发出哔哔声时,即可确认金属物质的位置。
(2)在确认金属物质的位置后,可通过金属探测仪器上的刻度尺,来测量混凝土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2. 利用超声波测量仪器测量超声波测量仪器是一种常用的非破坏性测量方法,可以通过声波的传播速度来测量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
该方法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快速方便等优点。
使用超声波测量仪器测量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步骤如下:(1)将超声波测量仪器的探头贴在混凝土表面上,待仪器发出声波信号后,声波将穿过混凝土,经过钢筋后反弹回来。
(2)超声波测量仪器接收反弹回来的声波信号,并记录下声波传播时间。
(3)根据声波传播时间和声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速度,可计算出混凝土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3. 利用锤击法测量锤击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经济实用的测量方法,能够通过锤击混凝土表面,来判断混凝土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该方法适用于小型工程及现场施工等场合。
使用锤击法测量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步骤如下:(1)用锤子轻敲混凝土表面,听声音判断混凝土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一般来说,混凝土钢筋保护层越厚,声音越低沉。
(2)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并与设计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混凝土钢筋保护层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4. 利用酸洗法测量酸洗法是一种通过酸洗去除混凝土表面的方法,来测量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方法。
钢筋位置以及保护层厚度检测一、总则1、为加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统一混凝土内部钢筋位置和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方法,提高各检测单位检测精度,采用混凝土内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依据标准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附录E: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以及《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 152-2008)。
2、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内部钢筋位置和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3、混凝土结构内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除满足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二、检测参数和名词术语1、钢筋保护层厚度:对于混凝土结构表面到受力主筋外侧的距离。
对于光圆钢筋,为混凝土表面与钢筋表面间的最小距离,对于带肋钢筋,其值如图1所示。
C1 C2 带肋钢筋保护层厚度C ≈C01 图1带肋钢筋保护层厚度Ci≈C12、指示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时仪器显示的钢筋保护层厚度t C。
3、钢筋的示值直径检测时仪器指示的钢筋直径。
4、钢筋位置的测试偏差仪器所指示的钢筋轴线与钢筋实际轴线之间的最小距离。
5、相关符号:6、钢筋保护层最小厚度规定:受拉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该表格数据来源于建设规范图集;不同规范(防水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等)1注:有不同的要求;2、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一般为10mm。
预制的肋形板,其主肋保护层厚度可按粱考虑。
3、要求使用年限较长的重要建筑物和受沿海环境侵蚀的建筑物的承重结构,当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时,其保护层厚度应适当增加。
4、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其保护层厚度尚应遵守防火规范有关规定。
5、由此可见钢筋保护层最小厚度与构件种类、混凝土强度、环境条件、构件受力状态、使用寿命、防火等级等因素相关。
7、测试方法(1)电磁感应法钢筋探测仪检测方法由单个或多个线圈组成的探头产生电磁场,当钢筋或其它金属物体位于该电磁场时,磁力线会变形。
金属所产生的干扰导致电磁场强度的分布改变,被探头探测到,通过仪器显示出来。
如果对所检测的钢筋尺寸和材料进行适当的标定,可以用于检测钢筋位置、直径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2)雷达仪检测方法由雷达天线发射电磁波,从与混凝土中电学性质不同的物质如钢筋等的界面反射回来,并再次由混凝土表面的天线接收,根据接收到的电磁波来检测反射体的情况。
(3)局部破损检测方法采用对钢筋位置无明显扰动的方法将混凝土结构进行局部破损并对钢筋保护层厚度和位置直接测量的方法。
采用局部破损方法需要及时修补。
三、检测方法1、一般规定(1)应根据所测钢筋的规格、深度以及间距选择适当的仪器,并按仪器说明书进行操作。
(2)采用电池供电的仪器,检测中应确保电源充足,检测结束后应对仪器及电池进行保养。
对于既可采用电池供电,也可采用外接电源供电的仪器,应该在两种供电情况下分别对仪器进行校准。
(3)仪器在检测前应进行预热或调零,调零时探头必须远离金属物体。
在检测过程中,应经常检查仪器是否偏离初始状态并及时进行调零。
(4)检测前宜具备下列资料: 1 工程名称及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名称; 2结构或构件名称以及相应的钢筋设计图纸资料; 3 混凝土是否采用带有铁磁性的原材料配制;4 检测部位钢筋品种、牌号、设计规格、设计保护层厚度、结构构件中是否有预留管道、金属预埋件等;5 必要的施工记录等相关资料;6 检测原因。
(5)根据钢筋设计资料,确定检测区域钢筋的可能分布状况,并选择适当的检测面。
检测面宜为混凝土表面,应清洁、平整,并避开金属预埋件。
(6)对于具有饰面层的构件,应清除饰面层后在混凝土面上进行检测,检测面应平整、清洁。
(7)对于含有铁磁性原材料的混凝土应进行足够的实验室验证后方可进行检测。
(8)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测,可采用非破损或局部破损的方法,也可采用非破损方法并用局部破损方法进行修正。
(9)非破损检测方法因对被检测结构无损伤,适用于大量结构构件、大面积检测。
但其检测准确性受仪器精度,检测人员经验等影响较大。
(10)局部破损检测方法因对被检测结构有损伤,适用于少量结构测点的抽样检测。
其检测准确性较高,可与非破损检测方法结合使用,对非破损方法检测结果进行修正。
钻孔、剔凿时,不得损坏钢筋,实测应采用游标卡尺,量测的精度应为0.1mm。
(11)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结构部位和构件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钢筋保护层2、施工等各方根据结构构件的重要性共同选定;厚度检验的结构部位,应由监理(建设).对梁类、板类构件,应各抽取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检验;当有悬挑构件时,抽取的构件中是挑梁类、板类构件所占比例均不宜小于50%。
(12)对选定的梁类构件,应对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对选定的板类构件,应抽取不少于6根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
对每根钢筋,应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测量1点。
2、仪器性能要求(1)仪器应具有产品合格证,并在仪器的明显位置上具有唯一性标识,包括名称、型号、出厂编号等。
(2)仪器应定期进行校准,当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为10~50mm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的允许误差为±1mm,钢筋间距检测的允许误差为±3mm,正常情况下,仪器校准有效期一般为一年。
(3)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对仪器进行校准:1 新仪器启用前;2 超过校准有效期限;3 检测数据异常,无法进行调整;4 经过维修或更换主要零配件(如探头、天线等)。
3、电磁感应法钢筋探测仪检测技术与方法(1)检测前应根据检测结构构件所采用的混凝土,对电磁感应法钢筋探测仪进行校准,校准方法见附录。
应对钢筋探测仪进行预热和调零,调零时探头应远离金属物体。
在检测过程中,应检测钢筋探测仪的零点状态。
(2)检测前宜结合设计资料了解钢筋布置情况。
检测是应避开钢筋接头和绑丝,钢筋间距应满足钢筋检测仪的要求。
(3)进行钢筋位置检测时,探头有规律地在检测面上移动,直到仪器显示接收信号最强或保护层厚度值最小时,结合设计资料判断钢筋位置,此时探头中心线与钢筋轴线基本重合,在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按上述步骤将相邻的其它钢筋逐一标出。
(4)钢筋定位后可进行保护层厚度的检测:1 设定好仪器量程范围及钢筋直径,沿被测钢筋轴线选择相邻钢筋影响较小的位置,并应避开钢筋接头,读取指示保护层厚度值Cti。
每根钢筋的同一位置重复检测2次,分别读取2次测得的混凝土保护层的检测值。
2 对同一处读取的2个保护层厚度值相差大于1mm时,该组检测数据应无效,并查明原因,在该处应重新进行检测。
仍不满足要求,应更换钢筋探测仪或采用钻孔、剔凿的方法进行验证。
注:大多数仪器要求钢筋直径已知方能检测保护层厚度,此时仪器必须按照钢筋实际直径进行设置。
(5)当实际保护层厚度值小于仪器最小示值时,可以采用附加垫块的方法进行检测。
自制垫块对仪器不应产生电磁干扰,表面光滑平整,其各方向厚度值偏差不大于0.1mm。
所加垫块厚度C0在计算时应予扣除。
(7)检测钢筋间距时,应将连续相邻的被测钢筋一一标出,不得遗漏,并不宜少于7根钢筋(6个间隔)时,也可以给出被测钢筋的最大间距、最小间距,并计算钢筋平均间距。
(8)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选取至少30%的钢筋且不少于6处(当实际检测数量不到6处时应全部抽取),采用钻孔、剔凿等方法验证: 1 认为相邻钢筋对检测结果有影响 2 钢筋公称直径未知或有异议 3 钢筋的实际根数、位置与设计有较大偏差或无资料可供参考;4 钢筋以及混凝土材质与校准试件有显著差异。
四、检测结果判定4.1、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时,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对梁类构件为+10mm,-7m m;对板类构件为+8mm,-5mm。
4.2、对梁类、板类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分别进行验收。
4.3、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结果应判为合格;(2)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小于90%但不小于80%,可再抽取相同数量的构件进行检验;当按两次抽样总和计算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结果仍应判为合格;(3)每次抽样检验结果中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均不应大于4.1条规定允许偏差的1.5倍。
五、检测部位的选择各类标准中均提到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结构部位,应由监理(建设)单位、施工等各方根据结构构件的重要性共同确定。
确定时应选取结构安全影响比较大的部位进行检测。
如砖混结构工程中的顶板、梁、悬挑阳台板等构件。
顶板检测区域要选择顶板底面靠近顶板中心的区域,确检测的底排受力钢筋;梁体检测区域要选择梁体跨中区域或四分之一区至四分之三区域内且检测全部的主筋;悬挑的阳台板要检测上表面靠近阳台根部的上排受力钢筋。
附录A 电磁感应式钢筋探测仪的校准方法A.1 校准试件的制作A.1.1 可根据仪器对于隔离材料的敏感程度任意选择下列一种方法制作校准用试件:1 采用对仪器不产生电磁干扰的混凝土、木材、塑料、环氧树脂等材料,制作长方体试件,将一定直径的一根钢筋预埋于其中,钢筋埋置时两端应露出试件,长度宜为50mm以上。
试件表面应平整,钢筋轴线平行于试件表面,从试件四个侧面量测其钢筋的埋置深度应不相同,并且钢筋两外露端面至试件四个平行表面的垂直距离差应在0.5mm之内。
试件的尺寸、钢筋埋深可根据仪器的量程设定。
宜选择直径为16mm~25mm的钢筋,其埋置深度的变动幅度宜在10mm~60mm之间。
试件尺寸可参考图A.1。
2 用平整的、对仪器不产生电磁干扰的、具有一定厚度的平板若干,其四边的厚度差不超过0.2mm,作为垫在钢筋上的隔离材料。
3采用对仪器不产生电磁干扰的混凝土、木材、塑料、环氧树脂等材料,制作长方体试件,在试件中预留若干与试件表面平行的孔,各孔与试件表面的距离不同,距离至少应为10mm~60mm 之间,且孔两端与试件表面的最小距离偏差不得大于0.5mm。
孔的直径略大于所选择校准用的钢筋,一般为16mm~25mm。
A.1.2 当仪器对于不同的隔离材料,其检测数据有显著变化的时候,必须采用混凝土制作校准试件,且应根据当地常用的原材料制作不同强度等级的试件,分别对仪器进行校准。
A.1.3 对于采用混凝土制作的试件,其任何原料均不得含有铁磁性,且应在混凝土龄期达到28d 以后使用。
A.2 校准项目及指标要求A.2.1 钢筋位置检测误差应小于±3mm,任何情况下不得大于±5%。
A.2.2 钢筋保护层检测误差,在保护层厚度值为10~60mm范围内应小于±1mm。
A.2.3 对于具有钢筋直径检测功能的数显仪器,直径检测误差应小于±2mm。
A.3 校准步骤A.3.1 校准过程中应始终确保仪器供电电压稳定、电源充足,并使外界的电磁干扰降到最小。